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最早描述科學研究方法的書

最早描述科學研究方法的書

發布時間:2022-10-22 18:54:03

A.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歷史發展的第一個時期是

教育科學研究大致經過了三個發展階段:
1、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萌芽時期
又稱直覺觀察時期.一般認為,這一時期是從古希臘持續到16世紀.這一時期,人們還不能對自然界、社會和教育進行正確的剖析,主要是通過直觀感覺,把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當成一個整體進行觀察研究,並從中獲得最初的經驗認識.這一時期的研究方法帶有原始的、自發的、樸素的性質.主要特徵有:①採用觀察、歸納、演繹、類比的思維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研究並形成理論.②初步運用辯證法.
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時期,隨著文字的出現、學校教育的產生和發展,帶來了各方面文化科學知識的積累和豐富,觀察法、總結法等教育研究方法開始為教育家自覺運用.歷史法、文獻法、測量評價法、思辨法等教育研究方法也隨之出現.
歷史研究法和文獻研究法 中國古代許多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查閱歷史文獻資料、對先輩教育言論進行註疏詮釋,就屬於歷史研究法和文獻研究法.
測量評價法 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是世界最早的測量評價方法.
思辨法和邏輯法 思辨法是依靠尚不充分的觀察事實,用直覺和簡單的邏輯推理,概括性地把握現象一般性質的一種研究方法.在古代,思辨方法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平,如我國的「五行說」、印度的「四元素說」、古希臘赫拉克利特的「萬物的本原是火」等.亞里士多德對多種觀點進行概括,建立了比較完整的邏輯體系,提出了邏輯法,成為早期科學家、哲學家和教育家研究問題的思考模式,並對以後的科學研究與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總結法 古代的很多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都是通過經驗總結和思辨形成的.蘇格拉底對辯論過程進行總結,提出了「詰問—定義—總結」的教學三步法,即蘇格拉底助產術.昆體良對羅馬的教育情況進行了總結,最早提出了分班教學的設想.
古代的教育研究,多停留在定性描述和主觀分析推斷的水平上,缺乏全面系統的邏輯論證、科學實驗的驗證以及精確的定量分析.
2、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興盛時期
這一時期的科學研究方法以分析為主,又被稱為方法論時期.時間大約從16世紀末至20世紀初.這一時期的特徵主要有:①從經驗上升到理論概括,把教育作為一個發展過程來研究,著重揭示現象之間的聯系和發展歷程.②將認識論和研究方法結合起來,初步形成了歸納法和演繹法.③心理學思想開始成為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基礎.④從自然科學中移植了實驗方法.
15世紀末期到16世紀末期,自然科學開始了科學、系統和全面的發展,實驗在自然科學研究中的地位也得以確立.伽利略第一個對實驗方法進行了研究,提出感覺經驗應該來源於觀察和實驗,開創了實驗方法、理性方法和數學方法相結合的研究途徑.另一個對實驗法進行系統研究的是英國的培根(Francis Bacon).培根在其《新工具》一書中指出,科學應當是實驗科學,並主張使用歸納法來實現對經驗的歸納和升華.他提出了8個實驗原則:變化法、重復法、倒轉法、轉移法、消除法、應用法、連接法和偶獲法.
17世紀開始,經驗方法和理性方法的結合有了更廣泛的運用,數學方法、邏輯方法等各種科學方法也都有了發展.科學領域各種研究方法的形成,促進了教育研究方法的發展,尤其是自然科學的實驗研究以及定量分析研究,為教育研究走向科學化奠定了基礎.
19世紀前後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1945年,是教育研究方法發展的全盛時期.在這一時期,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們大力提倡教育實驗,促進了教育實驗的開展.
實證主義的鼻祖,孔德(A.Comte)認為,社會科學要成為一門科學,就必須要運用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如觀察法、比較法、實驗法,要把觀察和推理結合起來.他最早提出了量化研究方法的思想,成為社會心理學的奠基人.
將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應用到教育研究中,以及實證主義的應用成為這個時期的最典型的特徵.
實驗法 第一個提出對教育進行實驗研究的是康德(I. Kant).他指出,教育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要使教育成為科學,就必須提倡教育實驗.
1769-1804年,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在新莊創辦「貧兒之家」,進行教育實驗.
1825年,英國的歐文創設移民區「新和諧村」,進行教育實驗.
1879年,德國馮特首創心理實驗室,用實驗方法研究人的心理.
1882年,英國的高爾頓在倫敦設立人類學實驗室,研究個別差異問題.
1896年,美國的杜威創辦芝加哥大學實驗學校,進行教育實驗.
1932-1940年間,美國的桑代克把動物學研究方法和心理實驗的方法運用到教育研究中,主張教育現象和教育理論必須要有嚴格的實驗驗證,並在美國進行了為期8年的大規模教育實驗研究.
我國教育實驗運動始於20世紀20年代,受當時美國教育實驗運動的影響,各地紛紛建立教育實驗區.到1935年,各種教育實驗區有193處,遍及全國各地.這期間的著名人物有陶行知、梁漱溟.
測量法 測量法在20世紀初,有了比較大的發展.
1864年,英國的菲雪爾(George Fisher)編制了最早的成績量表.
1895-1905年,美國的來斯(Rice)編制了算術、拼字、語言等的測驗.
1905年,法國的比奈(A. Binet)和西蒙(T. Simon)編制了比奈智力量表.
1909年,被稱為教育測量鼻祖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桑代克(E.L.Thorndike)運用統計學原理,編制了書法量表、拼字量表、作文量表等標准測量工具,使教育測量走上科學化的道路.
桑代克在1918年提出「凡物之存在必有數量」,麥柯爾在1923年提出「凡有數量的東西都可以測量」.在這些觀點的影響下,教育測量運動在20世紀初蓬勃興起,為教育統計學和教育測量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調查法 19世紀以後,教育研究人員開始重視調查法在教育研究中的運用,教育調查開始走向規范化和科學化.
19世紀90年代,美國的霍爾(Stanley Hall)採用問卷法進行教育調查.
1897年,美國的來斯(Rice)進行了拼寫練習調查;
1910年,哈佛大學教授哈諾斯(Paul Hanus)進行了學校調查.
1911-1912年,紐約市開展了大規模的學校調查.
從總體上看,這一時期,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以及其它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被廣泛移植,進入教育研究領域,使教育研究方法向科學化跨進了一大步.繼承、借鑒和創新,使得教育科學研究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方法體系.
3、形成獨立學科時期
進入20世紀以來,教育科學研究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專門的學科.這一時期的特點主要有:①教育科學研究成為一個獨立的研究領域.②心理學研究的深入,促進了教育科學研究的發展.
綜合和人文成為這一時期的最典型特徵.隨著教育研究朝向科學化的方向發展,人們也發現了它的缺點,那就是——忽略人的心理特點、情緒因素、情境因素等很多不可控制的因素.由此,20世紀40年代以來,教育科學研究開始關注將人文科學的研究方法,如實地體驗、開放式訪談、個案調查、行動研究、參與式觀察等開始被引入教育現象的研究中,並與原有的方法進行綜合,最終形成了今天的系統的教育科學研究體系.
幾個階段全在這了

B. 怎樣將基本的科學研究方法運用到教育研究中來(教育原理)

就是兩方面吧。
首先,把握教育研究也是社會科學研究的一種,有社會科學研究的共性,因此要將基本的研究方法運用到教育中來。
其次,把握教育研究的特殊性。教育研究的對象是人,有其主動性;教育結果往往時效較長;影響教育的變數眾多,避免陷入科學主義的圈子。

C.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相關書籍

基本信息
書名: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作者:張紅霞
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年08月
ISBN:9787504146014
開本:16開
定價:49.00元
內容簡介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共十七章,可以分為三部分:1.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包括第一章至第四章。內容涵蓋教育科學研究的性質;研究步驟及研究問題的特點;選題與研究設計;定性與定量的關系;觀察的內涵、作用與類型。觀察法在《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中未單獨列出,而是作為科學研究收集資料的只有普遍意義的方法進行了討論。
2.主要研究方法的原理、應用與操作技術,包括第五章至第十六章。內容涵蓋實驗方法、調查方法(問卷調查、訪談調查、文獻調查)、人類學方法、案例研究方法、歷史研究方法和比較研究方法。由於問卷調查方法涉及較為復雜的問卷設計與定量分析手段,故佔用較多章節進行介紹。此外,歷史研究方法和比較研究方法實際上並不是獨立於前面幾類范疇的研究方法,從理論上講,它們是可以採用前面任何一種方法的特殊的研究領域,故放在最後部分。
3.研究論文寫作,最後一章。即研究成果的表述部分,重點放在對國際規范的介紹,並指出我們學生中經常出現的問題。
圖書目錄
引言
第一章 什麼是教育科學研究
第二章 研究步驟及研究問題
第三章 怎樣選題和進行研究設計
第四章 觀察的內涵、作用與類型
第五章 實驗方法及實驗思想
第六章 准實驗方法及其意義
第七章 測量與量表編制基礎
第八章 問卷編制的基本知識
第九章 調查方法
第十章 抽樣原理與設計基礎
第十一章 樣本的描述及其意義
第十二章 關系研究及其統計技術
第十三章 人類學研究方法
第十四章 案例研究
第十五章 歷史研究方法
第十六章 比較研究方法
第十七章 研究論文的寫作
附錄:研究論文提交或投稿前檢查要點
參考文獻
…… 基本信息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第1版 (2011年4月1日)
叢書名: 21世紀高等院校教材
平裝: 295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030306724, 9787030306722
條形碼: 9787030306722
商品尺寸: 25.8 x 18.2 x 1.4 cm
商品重量: 440 g
品牌: 科學出版社
售價:40.00元
內容簡介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旨在適應教師成為研究者的呼喚,全面提高職前教師教育科研素養。在尊重教育研究方法學科體系的前提下,本著強化基礎、突出實用、反映前沿、面向基礎教育和教師的原則,重視教育研究的知識、方法與技術的統一結合,重視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相結合。在保持教育研究方法概論、教育研究選題、教育研究設計、教育研究資料的收集與整理、教育研究成果表述與評價等基本框架下,反映行動研究、質化研究等新的研究範式的內容,強化測量法、統計分析法等工具性方法內容,整體編排上遵循?科和認知邏輯,每章節編排上按照知識、操作程序與方法、實際運用等順序,方便認知、操作,便於學習者學用結合、學以致用。同時適合於從事教育工作各類學習者學習需要。
圖書目錄
第一章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概論
第一節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概述
第二節 教育研究方法的歷史發展
第三節 教育科學研究的特徵和分類
第四節 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階段
思考題
第二章教育科學研究選題
第一節 教育科學研究選題概述
第二節 教育科學研究選題確定的過程和策略
第三節 教育科學研究選題應用訓練
思考題
第三章教育研究設計
第一節 教育研究設計概述
第二節 教育研究設計的基本環節
第三節 教育研究方案的設計
第四節 教育研究設計方案的基本內容
思考題
第四章教育測量法
第一節 教育測量法概述
第二節 信度、效度、難度和區分度
第三節 教育測量的一般程序與方法
第四節 教育測量法應用訓練
思考題
第五章教育文獻法
第一節 教育文獻法概述
第二節 教育文獻的收集
第三節 教育文獻的整理與分析
第四節 文獻綜述及其撰寫
第五節 文獻綜述撰寫應用
思考題
第六章教育調查法
第一節 教育調查法概述
第二節 問卷調查法
第三節 訪談調查法
第四節 訪談與問卷的應用訓練
第五節 調查報告的撰寫
思考題
第七章教育觀察法
第一節 教育觀察法概述
第二節 結構式觀察和非結構式觀察
第三節 教育觀察法的實施步驟和要求
思考題
第八章教育實驗法
第九章教育個案研究法
第十章教育行動研究法
第十一章教育比較研究法
第十二章教育經驗總結法
第十三章教育科研的其他方法
第十四章教育研究資料的整理與?析
第十五章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與評價
參考文獻 基本信息
圖書編號:1322917
ISBN:9787304020644 [十位:7304020644]
作/譯者:孟慶茂
出版社: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年07月
頁數:367
重量:0.463Kg
內容提要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介紹了:在承接了為參加中央廣播電視大學課程學習的中小學教師編寫一本《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一書的任務後,一個既簡單又難以回答的問題始終縈繞腦際,編寫這本書是為什麼?廣大中小學教育工作者讀這本書又是為什麼?中國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又是為什麼?思來想去,浮現了一個想法:在當今生活富裕的情況下,如何使我們的下一代仍知道奮進和刻苦,使他們能健康地成長,快樂地學習。
作者介紹
孟慶茂,1941年3月出生於遼寧省蓋州市(縣)一農民家庭。因是孟子73代,「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的家訓,鼓勵我讀書成長,總夢想能像先祖那樣對教育作些貢獻。大學畢業後到中學任教10餘年。1978年,心理學專業被恢復,旋即轉到北京師范大學,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擔任碩士、博士研究生的指導教師。出版了《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實驗心理學》等有關著作。曾研究了「高速公路指路標志」、「中小學教室照明標准」、「優秀運動員心理特徵分析」、「中小學生注意力訓練」等課題,2010年以來研究的重點是「高等學校的教育評價」、「中小學素質教育評價」等。兼任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統計與測量分會理事長,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心理學會工業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功效學會人類認知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生命科學學會理事等社會工作。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概述第一節 教育科學研究第二節 科學方法第三節 科學研究的評價與程序第四節 教育科學研究的方法論
第二章 確定研究課題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與分解第二節 注意教育研究的內容效度第三節 教育的四大支柱與當前教育科研選題
第三章 教育科學研究的設計第一節 教育科學研究設計的基本內容第二節 取樣設計第三節 策略設計
第四章 文獻法和內容分析法第一節 文獻法概述第二節 文獻的收集與整理第三節 內容分析法概述第四節 內容分析法的設計模式和評價
第五章 調查訪問法與問卷法第一節 調查訪問法第二節 問卷法
第六章 觀察法與測驗法第一節 觀察法概述第二節 觀察法的設計、實施與結果整理第三節 測驗法一般問題第四節 測驗的編制與分析技術
第七章 教育實驗法第一節 教育實驗中各種變數的控制第二節 教育實驗的類型第三節 教育實驗研究的效度
第八章 行動研究法第一節 行動研究法的一般問題第二節 行動研究法的步驟
第九章 研究結果的定量描述第一節 研究結果的初步整理第二節 集中趨勢的描述第三節 數據分散程度的描述第四節 數據關系的描述——相關系數
第十章 假設檢驗第一節 假設檢驗的基本問題第二節 平均數差異顯著性檢驗第三節 方差及方差差異性檢驗第四節 相關系數的顯著性檢驗第五節 計數數據的檢驗——γ2檢驗
第十一章 研究結果的解釋與評價第一節 研究結果的解釋第二節 研究結果的評價後記……

D. 伽利略的科學研究方法有何特點

伽利略在科學研究工作中用到的科學研究方法。
伽利略在長達幾十年的科學研究工作期間開創了許多物理學研究方法,這些方法對今天的科學研究人員來說,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愛因斯坦曾經對伽利略及其科學方法給予高度評價,他說: 「伽利略的發現以及他所應用的科學推理方法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標志著物理學的開端。」下面就來看一下伽利略在科學研究工作中用到的主要科學研究方法。

科學精神 科學方法

① 觀察方法

我們從上述描述中已經知道,伽利略對於天文學的研究主要靠的是觀察的方法,更加確切地說是間接觀察法。觀察方法是指人們通過感覺器官(如眼、耳)直接地,或者藉助於科學儀器間接地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感知客觀對象活動,從而得到該對象的知識和觀念的科學方法。伽利略的觀察方法已經不同於古代的肉眼直接觀察,而是藉助於天文望遠鏡這一工具進行觀察。他對天體的觀察,使他發現了許多人們以往所不知道的重大信息,揭開了宇宙神秘的面紗。他在物理學力學方面的研究也離不開觀察。據說,擺針就是因為他偶然仔細觀察吊燈的擺動而發明的。伽利略的觀察方法在科學研究中的重大作用也被後來許多學科的科學家所公認。如前蘇聯著名的生理學家巴甫洛夫對他的學生說,他成功的秘訣就是 「觀察、觀察、再觀察」,「應該先學會觀察,觀察,不會觀察,你就永遠當不了科學家。」發明青黴素的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在1945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時,深有感觸地說: 「我的唯一功勞是沒有忽視觀察。」

② 實驗方法

實驗方法是指人們根據研究目的,藉助一些物理設備,人為控制地進行一系列活動,進而重復研究自然現象和規律的一種方法。伽利略是觀察和實驗方法的積極倡導者,是倡導可重復、可檢驗性實驗的第一人,被譽為在實驗中真正應用觀察實驗這一科學方法的大思想家,是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人之一。他反對亞里士多德式的純屬思辨的科學方法,主張只有觀察實驗才是掌握真理的科學方法,反對過度相信權威,主張只有實驗才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然。他有一句名言: 「科學的真理不應在古代聖人的蒙著灰塵的書上去找,而應該在實驗中和以實驗為基礎的理論中去找。真正的哲學是寫在那本經常在我們眼前打開著的最偉大的書裡面的。這本書就是宇宙,就是自然本身,人們必須去讀它。」這句名言充分說明了伽利略的態度。同時,他自己就是這一觀點的堅決執行者。除了天文學方面不能進行實驗以外,伽利略其他的研究無一不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例如,為了驗證自己關於自由落體問題的正確性,他設計了「斜面實驗」,並試驗了近百次才得到正確的結論;還有著名的「比薩斜塔實驗」。伽利略的實驗方法的最大特點是可重復性和可檢驗性,他的實驗方法對現在的科學研究仍有很大意義。

③ 數學方法

數學方法即用數學語言表述事物的狀態、關系和過程,並加以推導、演算和分析,以形成對問題的解釋、判斷和預言的方法。數學方法在科學研究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馬克思說: 「一種科學只有成功地運用數學時,才算達到真正完善的地步。」愛因斯坦也說: 「在我們全部知識中,那個能夠用數學語言來表達的部分,就劃為物理學領域。」

伽利略在科學研究中用到的第三種重要的科學方法就是數學方法。伽利略把他的物理研究與數學緊密結合起來,為物理學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途徑。他以准確的數學語言證明物質運動的規律和表達物理的定律。他在數學方面有很深的造詣,早在1582年前後,他經過長久的實驗觀察和數學推算,得到了擺的等時性定律。在1585年因經濟原因輟學離開比薩大學後,他深入地研究過古希臘歐幾里得、阿基米德等人的著作,對於幾何學了解也很深。正是因為他對數學的濃厚興趣,才促使他在進行「斜面實驗」時運用了數學方法,從而發現小球沿斜面滾下的距離總是與時間的平方成正比,最後得到自由落體定律,即s=1/2gt^2。

④ 其他方法——理性方法

除了上述三種最主要的科學方法外,伽利略還用到了其他的科學方法。例如,在理論上駁斥亞里士多德的自由落體觀點時,用到了反證法和演繹法,利用自身的矛盾來證明其錯誤是反證法的體現,而由小球到世界萬物是演繹法的特徵。在推導「慣性定律」的過程中,還第一次採用了理想化的方法。他假定小球從一個無摩擦的斜面上滾下來,然後在一個無限延伸的光滑平面上運動。很顯然,沒有摩擦的斜面和無限延伸的平面是不存在的,這只是一種理想化的狀態。同樣,關於自由落體定律的實驗也是一樣,生活中非真空環境下,阻力是無可避免的。

總之,伽利略的最主要的研究方法還是觀察方法、實驗方法、數學方法。尤其是他在力學研究過程中把實驗和數學結合在一起,既注重邏輯推理,又依靠實際觀察和實驗檢驗,同時靈活抽象理想化狀態的科學研究方法非常值得我們學習。這完全可以總結成為一套完整的科學研究方法程序: 觀察現象→提出假設→邏輯推理→實驗檢驗→數學演繹→形成理論。伽利略所運用的這套科學研究方法後來得到許多科研工作者的認可,直到今天對科學工作者在科技創新方面仍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E. 有什麼比較好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書目推薦

威廉·勞倫斯·紐曼的《社會研究方法》(Social Research Methods)是一部概述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經典之作。

F. 求解:昆體良的《雄辯術原理》被稱為: A教育學的雛形 B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學方法的書

這道題選B。《學記》被稱為「教育學的雛形」,是世界上最早的專門論述教育的著作;昆體良的《論演說家的培養》也叫《雄辯術原理》是西方第一本論述教育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學法的書。

《雄辯術原理》是昆體良(古代羅馬教育史上最著名的教育思想家)的著作,本書系統的論證了雄辯家的培養和教育,集中反應了昆體良的教育思想和特色。在昆體良看來,對於雄辯家的培養要"從咿呀學語開始,經過初露頭角的雄辯家所必需的各個階段的教育,一直到雄辯術的頂峰」。

昆體良認為,演講特色的發展需要二個良好地培養階段。

第一階段:家庭教育:

昆體良非常重視幼兒教育。他認為,幼兒教育可以在德行和知識方面為雄辯家的培養打下初步的基礎。幼兒教育是在家庭里進行的,父母、保姆、家庭教師都是幼兒的教育者。尤其強調保姆必須是一個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說話准確的人,因為她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幼兒。

第二階段:初級學校:

昆體良反對古代羅馬貴族聘請家庭教師的傳統做法,主張應盡早讓兒童接受學校教育。在他看來,家庭教育容易使孩子養成冷淡、自誇和羞怯的習性。

而學校教育則不同,學校里學生集中,不但有結交朋友的環境,而且也有競爭的、互相觀摩學習的機會,因此,從學樣培養出來的學生一般都能很快地勝任雄辯家的角色,在公眾面前發表演講。

此外,昆體良竭力主張並多方論證了公共教育比私人教育優越的觀點。其次,他要求未來的演說家必須生活在最公開的和陽光普照的公共生活之中,要善於與社會交往,從而經常受到新的刺激和鼓舞。

最後,在學習上,他認為作為一個演說家,必須有廣博的、穩固的知識基礎。他特別強調文學教學(包括學習歷史家、科學家和詩人的著作)的重要性,他說:「除非很好地、真正地打好基礎,否則,上層建築就會倒塌。」

(6)最早描述科學研究方法的書擴展閱讀:

《雄辯術原理》優點

1、系統地總結了古希臘、羅馬學校教育、教學的實踐經驗,使之上升到理論高度,從而為整理、繼承、發展人類優秀的教育遺產作出了重要貢獻。

2、根據自己一生的實踐經驗,提出了一系列有價值的教育、特別是教學的原則、方法,從而豐富了人類對教育和教學活動的認識。

3、所提出的關於重視早期教育、關於班級教學、關於教學量力性的原則、關於重視對兒童心理的研究,以及關於教師素質的要求等主張,深刻揭示了教學過程中的普遍規律,對西方教學理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貢獻。有些見解,直到今天仍然具有現實意義。

G. 管理科學研究方法的圖書目錄

目 錄
第一章科學研究與科學方法論……………·
第一節 什麼是科學………………·
第二節 研究方法論的重要性……·
第三節 方法論與研究方法體系…
本章小結……………………………
第二章管理與管理研究……………………
第一節 什麼是管理學……………
第二節 管理學觀念與學派………
第三節 管理研究及其特點………
第四節 管理學的研究方法………
第五節 管理研究程序……………
... [顯示全部]

H.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關於腦科學認知研究的經典書籍

《腦科學》本書從細胞水平,系統和行為水平介紹腦科學的基本內容、最新進展 以及有關學術上的爭辯和分歧。本書包括腦科學研究的基本內容和方法, 腦功能系統解剖結構原則,腦內信息流的原則,神經元,膜電位,突觸原 理,腦發育原理,腦的高級功能,腦學習和記憶功能,腦實質病變,精神 疾病和腦彌散性調制系統等十一個章節。本書試圖給讀者提供比較完整的

有關腦和神經系統是如何工作的知識。

I. 心理學書籍: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心理學書籍: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圖書信息

作者:歐陽康,張明倉著 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1-12-1

版次:1

頁數:429

字數:350000

印刷時間:2006-1-1

紙張:膠版紙

I S B N:9787040088120

包裝: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組織編寫的“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書系”之一,由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著名學者歐陽康等人著述。本書從社會科學方法論人手,回顧了社會科學的發展歷史和社會科學方法論的演進過程,論述了社會科學的對象、性質及在當代大科學體系中的地位等;重點分析了社會科學研究程序與研究設計,並對社會科學研究的方法,如懷疑方法、觀測方法、定性方法、定量方法、信息方法、黑箱方法、系統方法、過程方法、評價方法、理解方法、預測方法等十幾種具體方法進行了詳細地闡釋,旨在幫助當代大學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社會科學的特殊研究方法。

本書除作為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課教材外,也是社會各界掌握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指南。

目錄

自序

第一編社會科學方法論

第一章社會科學發展歷史回顧

一、古代社會科學

二、中世紀社會科學

三、近代社會科學

四、現代社會科學

五、當代社會科學

第二章社會科學的'對象與性質

一、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

1.社會科學研究對象的特點

2.研究對象的特殊性對社會科學研究的影響

二、社會科學的性質

1.個體性與整體性的統一

2.說明性與理解性的統一

3.批判性、規范性與建構性、創新性的統一

4.真理性與可錯性的統一

5.價值中立性與非中立性的統一

第三章社會科學在當代大科學體系中的地位

一、科學與非科學

二、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

1.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差異和區別

2.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的相似性與共通性

三、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

1.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聯系

2.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區別

四、社會科學的獨特地位

第四章社會科學方法論的演進

一、社會科學方法論的歷史演變

1.社會科學方法論的初步形成

2.唯物辯證方法的創立

3.實證主義與反實證主義之爭

二、社會科學方法論與自然科學方法論比較

1.社會科學方法論與自然科學方法論的共通性

2.社會科學方法論與自然科學方法論的差異性

第五章唯物史觀對於社會科學研究的方法論意義

一、先進的社會認識方法論

二、科學的邏輯前提

三、有效的認識方法

四、嚴整的理論框架

第二編 社會科學研究程序與研究設計

第六章社會科學研究程序

第七章社會科學研究設計

第三編社會科學研究的具體方法

第八章懷疑方法

第九章觀測方法

第十章定性方法

第十一章定量方法

第十二章統計方法

第十三章信息方法

第十四章黑箱方法

第十五章系統方法

第十六章過程方法

第十七章評價方法

第十八章理解方法

第十九章預測方法

;
閱讀全文

與最早描述科學研究方法的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理解成語小方法有哪些 瀏覽:769
無線網安裝方法 瀏覽:955
天然元牛乳鈣的食用方法 瀏覽:558
37度智能手環使用方法 瀏覽:460
雅培安素使用方法 瀏覽:261
賢上腺素缺少症治療方法 瀏覽:23
如何保持積極的方法 瀏覽:724
植物爬藤網安裝方法 瀏覽:604
水蛭怎麼養值方法 瀏覽:869
後車座安裝方法 瀏覽:561
h5手機製作方法與步驟 瀏覽:780
測量靜態電壓的方法 瀏覽:533
快速瘦腿瘦腰瘦胳膊的方法 瀏覽:126
扇形弦的計算方法 瀏覽:696
哲學解決問題的方法 瀏覽:868
腋臭非手術治療方法 瀏覽:354
男用潤滑油的使用方法 瀏覽:294
魅族相機水印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56
lol里緩存視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00
眼睛模糊土方法怎麼治療 瀏覽: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