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個人所得稅怎麼查詢
一、個人所得稅查詢方法一:現場查詢
查詢個人所得稅,應攜帶本人二代身份證的原件和復印件前往任一地稅局進行查詢,查詢只需填寫申請表,無需繳費。如需委託他人查詢,應寫委託書,並攜帶雙方身份證的原件和復印件。
二、個人所得稅查詢方法二:網上查詢(以北京為例)
1、北京市地稅局個人納稅基礎信息登記頁面
2、進行「身份核准」,需要本人到北京任何地稅局去進行核准(免費服務),以後才可隨時登錄查詢。不核準的話,登記成功也無法查詢。
個人所得稅,指的其實就是為了對征稅機關和自然人之間關系的調整,在個人所得稅相關的征納和管理工作的過程中發生的一切社會關系的法律上比較規范的總稱。最早開始徵收個人所得稅的國家是英國,從一七九九年便開始逐漸試行「個稅徵收」。個人所得稅的法定的納稅義務者,不僅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還包括那些非居民納稅義務人。
在我國,任何居民納稅人都負有不可推卸的完全納稅的義務,只要是居民在我國的國境之內或者是境外的一切所得,都需要繳納個人的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人與居民納稅人略有不同,他們只需要將自己在我國境內所得收入,按照一定比例繳納個人所得稅即可。
當然,不是所有有收入的人都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畢竟在交稅之前,首先要解決的是溫飽問題。從二零一八年十月一號開始,我國境內的居民和非居民者繳納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提高到了五千元,3%到45%的稅率級距繼續保持不變。
如果說居民想要查詢自己的個人所得稅相關信息,一般有以下兩種方式:
第一種方式是居民通過互聯網或者手機登錄當地的地方稅務網站,然後在網站里邊找到關於稅務辦理的小窗口,點擊窗口進去之後可以登錄自己的個人賬號,如果沒有賬號的,可以立即注冊一個,然後將自己的賬號完善相關信息,並且在頁面內找到關於個人所得稅計算的小窗口,然後自行查詢。各個地區地方稅務網站的頁面設置各有不同,查詢者需要自己尋找到關於稅務辦理方面窗口,進行業務查詢。
綜上所述,對於我國的任何公民都有納稅的義務,而個人所得稅的查詢辦法可以通過本人到地稅局通過身份證原件和復印件進行查詢,如果當地服務允許的也可以通過在網上選擇自助查詢,核實信息就可以查詢到自己的個人所得稅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六條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
本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范圍和標准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范圍、標准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 ?
Ⅱ 怎麼查個人稅務
一般有以下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是居民通過互聯網或者手機登錄當地的地方稅務網站,然後在網站里邊找到關於稅務辦理的小窗口,點擊窗口進去之後可以登錄自己的個人賬號,如果沒有賬號的,可以立即注冊一個,然後將自己的賬號完善相關信息,並且在頁面內找到關於個人所得稅計算的小窗口,然後自行查詢。第二種方式是通過時下流行的支付APP自行查詢,如果沒有支付寶應用的用戶,可以到自己手機里的應用商店下載一個。在支付寶APP的界面中,打開「更多」選項,進入更多選項後,在便民生活應用下面找到「城市服務」,然後又在城市服務一欄中繼續找到政務那一欄,政務欄里會有一個「個人所得稅查詢」的選項,點進去後再核實信息就可以自己查詢。
Ⅲ 如何從網站上查詢企業的稅務信息
稅務查詢系統的官方網站是:稅號查詢系統官方網站,查詢方法如下:
1、現在電腦裡面隨意打開一個瀏覽器。
Ⅳ 如何查詢企業稅務登記信息
法律分析:1.實名進入公司電子稅務局,點「我要查詢」;
3.再點「個體工商戶核定定額信息查詢」;
3.再次點「個體工商戶核定定額信息查詢」;
4.點「登記類」;
5.點"設立登記信息查詢";
6.點「查看登記表」,稅務登記信息就出來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十七條 企業在匯總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時,其境外營業機構的虧損不得抵減境內營業機構的盈利。
第十八條 企業納稅年度發生的虧損,准予向以後年度結轉,用以後年度的所得彌補,但結轉年限最長不得超過五年。
第十九條 非居民企業取得本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的所得,按照下列方法計算其應納稅所得額:
(一)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全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轉讓財產所得,以收入全額減除財產凈值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其他所得,參照前兩項規定的方法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Ⅳ 怎麼查詢個人所得稅繳納記錄查詢
查詢個人所得稅繳納記錄的具體流程如下:
1、打開微信,搜索代扣代繳方所在地的稅務公眾號。
2、關注公眾號後,進入公眾號主界面,點擊頁面下方的<我要辦>,再點擊彈出的小項<我要辦>。
3、進入事項辦理界面後,把頁面往下拉,點擊<個稅查詢>。
4、進入個稅查詢界面後,頁面會彈出登錄框,如果是首次使用,必須先注冊,點擊登錄下方的<注冊認證>。
5、進入注冊頁面後,先點擊<用戶注冊>,填寫個人信息並設置好密碼後,再點擊<實名認證>,進行實名認證。
6、實名認證成功後,再進行登陸,登錄成功後,頁面會彈出個人所得稅查詢的年度,選擇需要查詢的年度。
7、選擇需要查詢個人所得稅的年度後,頁面就會彈出此年度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明細情況了。
個人所得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這就是說,個人取得的所得,只要是與任職、受雇有關,不管其單位的資金開支渠道或以現金、實物、有價證券等形式支付的,都是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課稅對象。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Ⅵ 怎麼查稅務登記證
法律分析:稅務登記證號:可以查看營業執照上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三證合一後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就是稅務登記備案號。另外也可以通過公司名稱在網上進行查詢。稅務登記證號是發證機關給出的一張稅務「身份證」,按行業類別不同,有國稅稅務登記證和地稅稅務登記證,國稅的稅務登記證是有一定的規律的,比如3201,021361,60586, 320102是單位的的行政區劃,1361,605,86是單位的組織機構代碼證號。地方稅務局在2001年以前與國稅是同樣的規律,自2001年以後地方稅務局的登記證號就是由電腦自動按順序生成的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收徵收管理,規范稅收徵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徵收的各種稅收的徵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