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判斷HCN的分子構型和C雜化方式
根據氫、碳、氮分別形成1、4、3個共價鍵,可以得出HCN的結構式為H—C≡N,所以碳為中心原子,形成4個共價鍵,沒有孤電子對,碳的價層電子對為2,sp雜化,直線形。
氰化氫標准狀態下為液體。氰化氫易在空氣中均勻彌散,在空氣中可燃燒。氰化氫在空氣中的含量達到5.6%~12.8%時,具有爆炸性。氫氰酸屬於劇毒類。
氣態氫氰酸一般不產生聚合,但有水分凝聚時,會有聚合反應出現,空氣(氧)並不促進聚合反應。液態氫氰酸或其水溶液,在鹼性、高溫、長時間放置、受光和放射線照射、放電以及電解條件下,都會引起聚合。
(1)液體氰化鈉分析方法擴展閱讀:
氰化鈉曾是國內應用最廣泛的熏蒸劑,熏蒸用NaCN必須是98%以上的純度,與其反應的濃硫酸密度1.84(波美度66),不可用井水稀釋,氰化鈉與濃硫酸和水的配比為(W:W:W)l:1.5:3。理論上1份氰化鈉應配1份濃硫酸,但過量的酸可加速氰酸氣的生成,水和濃硫酸混合可放熱,加速其反應,但發熱時溫度不可高於60~70℃,否則硫酸會還原成CO₂和SO₂,減弱HCN的產生。
加水過多,HCN氰酸氣發生少水蒸氣多,作用慢,影響熏蒸效果,如加水過少,則硫酸太濃,溫度太高,所有產物幾乎都是一氧化碳。因此涯制配比對熏蒸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推薦氰化鈉NaCN劑量為30~40g/m3(10℃)。
㈡ 高中化學高手進
0.1mol/L的HCN,HCN電離,使溶液成酸性;0.1mol/L的NaCN溶液,CN-水解,使溶液呈鹼性。
當兩者等體積混合後,溶液怎樣呢?這取決於0.1mol/L的HCN電離程度和01.mol/LCN-的水解程度的相對大小,對HCN而言,由於HCN使極弱的酸,所以等濃度的HCN的電離程度比CN-的水解程度小(醋酸則相反)。因此當0.1mol/L的HCN溶液和0.1mol/L的NaCN溶液等體積混合時,CN-的水解程度大於HCN的水解程度,水解生成的OH->電離產生的H+,所以溶液呈鹼性,水解生成的HCN>電離掉的HCN,所以c(HCN)的濃度將大於0.1mol/L,即大於c(Na+),水解掉的CN->HCN電離產生的CN-,所以c(CN-)<0.1mol/L,即小於c(Na+)。由於CN-只是一小部分發生水解,所以c(CN-)應大於水解生成的c(OH-)。
㈢ 硝酸銀溶液的配置比例
一般是1%的硝酸銀溶液。用5%的稀硝酸溶解。
你說的是氰化鈉NaCN?如果濃度高的話,你可以用10%的硝酸銀溶液。
㈣ 氰化鈉水溶液酸鹼性
氰化鈉水溶液鹼性,工業用液體氰化鈉,就是氰化鈉和氫氧化鈉的混合溶液,氰化鈉濃度30%
㈤ 怎樣消毀液體氰化鈉
一、NaCN是固體,你說的是否是含NaCN溶液?
二、這東西很危險你要保重啊。千萬別加酸,否則你就沒機會再問問題了。
三、銷毀氰化鈉不如說是銷毀氰根,很簡單啊,加次氯酸鈉即可氧化氰根為氰酸根。記住千萬別加酸!!!!!
㈥ 氰化鈉製法
氰化鈉(NaCN)已知是通過所謂的濕法或氰化氫(HCN)與氫氧化鈉(NaOH)的中和生產的。HCN以氣體或液體的形式加入,而NaOH以水溶液的形式加入,從而形成NaCN水溶液。固體NaCN晶體在NaCN水溶液的蒸發過程中形成。可分離這些晶體並乾燥以得到無水NaCN產品,該產品通常被壓緊成易於裝運和使用的坯塊。
以往生產者通常是用基本上純的無水HCN與基本上純的NaOH反應,NaOH一般是以50%溶液的形式加入反應器的。美國專利2,708,151(MCMinn,Jr.)和美國專利2,726,139(Oliver)講授了使用基本上純的HCN的方法。
(6)液體氰化鈉分析方法擴展閱讀:
氰化鈉易潮解,有微弱的苦杏仁氣味。劇毒,皮膚傷口接觸、吸入、吞食微量可中毒死亡。熔點563.7℃,沸點1496℃。
易溶於水,易水解生成氰化氫,水溶液呈強鹼性,是一種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 用於基本化學合成、電鍍、冶金和有機合成醫葯、農葯及金屬處理方面作絡合劑、掩蔽劑。
㈦ 30%氰化鈉溶液密度
是非常高的濃度
因為一般用到氰化鈉時都使用比較低的濃度,沒有必要用這么高濃度的溶液,而且氰化鈉在水溶液中會水解,濃度高會促進水解生成有劇毒的氰化氫氣體,這種氣體只要很少量就會致死,是非常危險的劇毒氣體.
一般氰化鈉溶液在冶金電鍍還有分析化學中會有用途.但是濃度都比較低.一般在5%以下.
㈧ 30%的氰化鈉 是高濃度還是低濃度
是非常高的濃度
因為一般用到氰化鈉時都使用比較低的濃度,沒有必要用這么高濃度的溶液,而且氰化鈉在水溶液中會水解,濃度高會促進水解生成有劇毒的氰化氫氣體,這種氣體只要很少量就會致死,是非常危險的劇毒氣體.
一般氰化鈉溶液在冶金電鍍還有分析化學中會有用途.但是濃度都比較低.一般在5%以下.
㈨ 氰化鈉與氰化鉀的區別
個毒性很強 一個毒性很低 氰化鉀有杏仁味 氰酸鉀。。。未嘗試 應該有 症狀 氰化物從各種途徑輕易的被人體吸收,包括從皮膚、消化道和呼吸道。而不同的曝露路徑,會造成不同的中毒發作時間和中毒程度,初期中毒徵候為頭暈、頭痛、呼吸速率加快、後期為發紺和昏迷現象;中毒的病患呼吸之間有些人可聞到氰化物特有的杏仁味道。高濃度之下,病患的皮膚和粘膜細胞有時會有發紅的現象;於高劑量下暴露數分鍾就可能致命。 1.吸入氰化鉀中毒之症狀 氰化鉀會與濕氣反應,產生劇毒之氰化氫,強烈刺激鼻及喉嚨,吸入高濃度可導致幾分鍾或一小時內死亡。 2.皮膚接觸氰化鉀中毒之症狀 氰化鉀具刺激性,濃的溶液會腐蝕皮膚造成潰瘍,粉塵及液體會迅速由皮膚吸收造成與吸入中毒之相同症狀;濃的溶液亦會由皮膚吸收造成中毒;長期性暴露會造成皮膚炎及過敏性皮膚疹。 3.眼睛接觸氰化鉀中毒之症狀 氰化鉀對眼睛具強刺激性,氰化物會經由眼睛吸收,而產生與吸入中毒之相同症狀,雖沒有痙攣之證據,但高濃度下會危害視網膜及神經。 4.食入氰化鉀中毒之症狀 食入氰化鉀會刺激口腔、喉嚨及胃、且會有灼熱感,亦會造成與吸入中毒之相同症狀。口腔亦有苦、辛辣及燃燒的感覺。 5.吸入氰化鈉中毒之症狀 刺激鼻子、喉嚨、20~40ppm以上會中毒,高濃度會造成虛弱、頭痛和嘔吐。 6.皮膚接觸氰化鈉中毒之症狀 刺激皮膚、潰瘍、腐蝕且有和吸入中毒之相同症狀。 7.眼睛接觸氰化鈉中毒之症狀 對眼睛造成嚴重刺激且有和吸入中毒之相同症狀。 8.食入氰化鈉中毒之症狀上消化道及喉咽部灼傷,造成麻痹、上顎僵硬,且有和吸入中毒之相同症狀
㈩ 氫氧化鈉與氰化鈉溶液怎麼分離提純
1.
苯甲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苯甲酸鈉
2.
苯甲酸鈉可溶於水,苯難溶於水
3.
充分混合反應後液體分層,有機相(苯)在上層,水相(苯甲酸鈉溶液,還含有過量的氫氧化鈉)在下層,可通過分液分離
4.
苯甲酸鈉溶液加酸生成苯甲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