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養的蚯蚓有什麼方法收割

養的蚯蚓有什麼方法收割

發布時間:2022-10-21 11:56:14

如何捕捉蚯蚓

一、屢試不爽的方法:把洗衣粉倒點在盆子裝著,然後倒入水。洗衣粉和水的比例,隨便弄,只要濃度稍微大點就可以了。然後把水和洗衣粉攪勻,倒在泥土上面,這要這里有蚯蚓,就一定會爬出來,你們就可以直接撿起來。在野外釣魚的時候,最合適,沒有工具,就帶點洗衣粉,很方便的

二、什麼地方好挖蚯蚓?

概括起來是土壤濕、疏鬆、腐殖質比較多的陰涼土壤中。具體地點:蔬菜大棚地里(注意不要破壞菜地)、大棚外水溝邊、大棚邊接觸地面的棚布底部(雨後掀起棚布就可撿到很多蚯蚓)、爛草堆積多年的地方、多年的溝邊。

三、什麼時間易挖蚯蚓

1、每年春季土壤解凍30-50厘米左右時,此時正是春風送暖入土,萬物復生的季節,蚯蚓也不例外,正往地表活動。

2、大雨過後,此時水分增多,蚯蚓自動向地表活動。

(1)養的蚯蚓有什麼方法收割擴展閱讀

蚯蚓俗稱地龍,又名曲鱔,是環節動物門寡毛綱的代表性動物。蚯蚓是營腐生生活動物,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以腐敗的有機物為食,生活環境內充滿了大量的微生物卻極少得病,這數蚯蚓體內獨特的抗菌數免疫系統有關。

在科學分類中,它們屬於單向蚓目。身體呈圓筒狀(與線形動物的圓柱形區別),兩側對稱,具有分節現象:由100多個體節組成,在第十一節以後,每節的背部中央有背孔;沒有骨骼,屬於無脊椎動物,體表裸露,無角質層。除了身體前兩節之外,其餘各節均具有剛毛。雌雄同體,異體受精,生殖時藉由環帶產生卵繭,繁殖下一代。目前已知蚯蚓有2500多種,達爾文1881年就曾指出,蚯蚓是世界進化史中最重要的動物類群。

(參考資料 網路 蚯蚓)

❷ 挖蚯蚓最快的方法這四種方法都可以

1、挖掘法。選擇腐殖質豐富、土壤肥沃、濕潤、疏鬆的地方,如菜園,用鐵鏟翻土採集。
2、灌水法。蚯蚓有怕水的習性,向蚯蚓數量較多的田地灌水,蚯蚓很快從土內鑽出來。
3、拾取法。蚯蚓喜棲黑暗環境,在春末,每逢晚上下雨,可在凌晨3—4點鍾時,到田邊手持電筒拾取。
4、誘捕法。蚯蚓喜食新鮮飼料,我們將發酵的飼料堆在蚯蚓較多的田邊,3—5天後,即可用鐵鏟翻開採集。

❸ 自己養殖的蚯蚓用什麼辦法捕捉快

捕捉蚯蚓的四種方法:
1、晨捕法:蚯蚓喜歡在夜間覓食和尋找新的環境。特別是雞叫以後,其活動更加強烈。根據這一習性,可利用早晨的時間進行捕捉。
①當河水下跌,河灘上的蚯蚓大都在後半夜活動在淤泥灘上,此時打燈用手指或筷子夾捕,1小時可夾3~5公斤。如果有霧或下小雨,其泥灘上的蚯蚓更多,此時應抓住機遇捕捉。

②每當大雨之夜,蚯蚓上半夜半身出洞探食,下半夜爬出洞外活動,這時可打燈進行夾捕。

③每當連日大雨,河水陡漲,其河坡上的蚯蚓會在早晨全部上岸尋找新的棲息地。此時是捕捉蚯蚓的大好時機,應抓緊捉捕。

2、灌水法:在某個蚯蚓大量生長的干溝或干塘內,灌滿水,蚯蚓就會紛紛向坡上逃命,提一小桶,沿溝或塘邊尋找,爬上坡1條,就捕捉1條,直到全部捕獲為止。有條件者可利用廢溝廢塘養殖蚯蚓,一旦需要收獲,隨即採用灌水法。

3、葯捕法:每平方米面積用1.5%的高錳酸鉀溶液或0.55%的福爾馬林溶液1桶,潑於蚯蚓較集中的地方,蚯蚓會很快爬出來受捕。捕獲後用清水漂洗蚯蚓5~10分鍾。此外,還可以用1%的洗衣粉溶液進行葯捕。

4、蚯蚓誘捕法
①乾地誘捕:在乾旱肥沃的地方,保持1米見方的土地濕潤,並施些腐熟的有機肥,一周後,蚯蚓就會集中受捕。

②雨蓋誘捕:在下暴雨時,在河岸上或蚯蚓較多的地方,用麻布、破衣、瓦楞紙和蛇皮袋等遮雨物,蓋上若干處,一夜過後,趁早揭去雨蓋,其蚯蚓會大量集於雨蓋之下。

③窪地設土坡誘捕:在暴雨陡降之時或連日下大雨的日子裡,在低窪處有意設立若干小土坡,土坡上蓋些雜草。4~10小時後,低窪處漬水,蚯蚓就會被迫爬集於土坡上受捕。

❹ 蚯蚓的採收方法

蚯蚓長大後就要及時進行採收,而什麼時候採收蚯蚓比較好呢?要怎樣採收?下面Sara我給大家分享了採收蚯蚓的正確方法,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採收蚯蚓的正確方法

成蚓的採收時間,與蚯蚓的生長發育有著密切的關系。從蚓繭孵化到蚯蚓性成熟,一般要經過3個月左右的時間,這時,環帶明顯,生長緩慢,飼料利用率降低。如果單單為了收獲蚓體,此時即為採收的適宜時期。

成蚯蚓的採收蚓體、蚓繭、蚓糞的分離, 是目前國內外蚯蚓養殖業中尚待進一步解決的技術問題。目前,群眾在養殖實踐中創造了不少採收辦法,大多是根據蚯蚓的生活習性,運用一些物理或化學方法,或驅逐,或誘集,或用簡單機械方法挖取與分離。

蚯蚓糞的採收,適時採收蚓糞,一是為了獲得產品,二是為了清除飼育床上的堆積物,以利於投料和操作,三是為了消除環境污染,有利於蚯蚓的生長發良與繁殖。風乾的蚯蚓糞可直接利用或用塑料袋包裝貯存。

蚯蚓的生活習性

蚯蚓具有喜溫、喜濕、喜暗、喜安靜、怕光、怕鹽、怕辣及植食性、穴居性等特性。蚯蚓一般4~6月齡性成熟,性成熟後即可進行交配,交配一般在夜間進行。交配時,兩條蚯蚓前後倒置,腹面相貼,相互把精子放入對方的受精囊內,同時卵子從蚯蚓的雌孔中排出,與受精囊內的異體精子結合。受精卵排到蚓繭內孵化,孵化時間長短與種類和溫度有關,從10多天到1個多月不等。一年可產卵3~4次,適宜繁殖溫度為15~27℃,每年的3~7月份和9~11月份是蚯蚓繁殖盛季。

喜溫性

蚯蚓喜歡生活在溫暖的環境里,其體溫隨著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是變溫動物。因此,蚯蚓對環境的依賴顯著,環境溫度不僅直接影響蚯蚓的體溫和活動,還影響蚯蚓的新陳代謝、生長發育及繁殖等,而且溫度又對其他生活條件影響較大,從而又間接影響蚯蚓的生長。蚯蚓的生存溫度為0~40℃,其中在0~5℃休眠,生長適溫范圍在8~30℃之間,生長繁殖最適宜的溫度為15~27℃,32℃以上停止生長。因種類不同有一定的差異。

喜濕性

蚯蚓喜歡生活在潮濕的土壤里。因沒有特化的呼吸器官,空氣中的氧氣要先溶解於體表的水中,再通過擴散作用進入體壁的毛細血管;呼吸所產生的二氧化碳通過相反的過程排入空氣中,因此身體必須保持濕潤才能正常呼吸。如果蚯蚓的身體乾燥,很快就因為不能正常呼吸而窒息死亡。但濕度過大,對蚯蚓的呼吸不利,被水浸泡或淹沒的土壤中的蚯蚓常逃逸。蚯蚓生活環境的濕度范圍為10%~70%,適宜濕度是60%~70%。種類不同,對濕度的要求有—定的差異。

穴居性

蚯蚓終生生活在地下,一般棲息在深度為10~20厘米的土中。喜歡潮濕、疏鬆而含腐殖質多的土壤,特別是肥沃的庭院、菜園及農村豬舍、牛舍附近的垃圾堆、石塊下等處。土壤的通氣性要好,一方面可以促進蚯蚓的新陳代謝,另一方面又不易產生硫化氫、甲烷等有害氣體。 蚯蚓對土壤的酸、鹼度很敏感,在強酸、強鹼的環境里不能生存,適宜的土壤pH值范圍為6~8。

厭光性

蚯蚓是夜行動物,對光線非常敏感,喜陰暗,懼怕強光照射,正常情況下白天伏在穴中不動,夜間進行掘土、攝食、交配等活動。人工養殖時要在飼養池上方搭棚遮光,防止日光直射。

植食性

在自然條件下,蚯蚓主要是以植物食性為主的雜食性動物,喜歡吞食腐爛的落葉、枯草、蔬菜碎屑、作物秸稈、禽畜糞、瓜果皮和食品廠的廢渣以及生活垃圾。特別喜歡吃甜食,比如腐爛的水果,亦愛吃有酸味的食物,但不愛吃苦味和有單寧氣味的食物。蚯蚓在土壤中呈縱向地層棲息,頭朝下吃食,糞便則排積在地面。食物對蚯蚓的影響,不僅表現在食物的數量上,而且表現在食物的質量上。以畜糞為食的蚯蚓,它們生長速度更快,所生產的蚓繭數比以植物性飼料為食的同種蚯蚓要多幾倍到10幾倍,說明用腐爛或者發酵過的、來自動物的有機物飼料培育蚯蚓比植物性有機物飼料效果好。

生活環境與天敵

蚯蚓喜歡安靜的環境,怕雜訊、怕震動。蚯蚓的天敵包括捕食性天敵和寄生性天敵2大類。捕食性天敵中有各種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節肢動物、環節動物等;寄生性天敵中有各種絛蟲、線蟲以及寄生蠅類、蟎類等。在蚯蚓養殖中要為其創造安靜的生活環境,防止天敵侵害。

❺ 大量捉蚯蚓方法有哪些

要想大量捕獲蚯蚓,就必須依據蚯蚓怕漬水、怕鹽鹼、怕強烈陽光和怕乾旱的特性,酌情選用下列四種方法進行捕捉。

(1)晨捕法

蚯蚓喜歡在夜間覓食和尋找新的棲息環境。特別是雞叫之後,其活動更加強烈。根據這一特性,可利用早晨的時間進行捉捕。

當河水下跌時,河灘上的蚯蚓大多都在後半夜活動在淤泥灘上,此時,打燈用手或用筷子夾捕,1小時可夾捕3~5千克。如果雞叫後有霧或下小雨,泥灘上的蚯蚓會更多,此時,應抓住機遇捕捉。

若逢大雨之夜,蚯蚓上半夜將半身露出洞外,下半夜爬出洞外活動,這時可打燈進行夾捕。

每當連日大雨,河水陡漲時,河灘上的蚯蚓會在凌晨全部爬上岸,以尋找新的棲息場所,此時是捕捉的大好時機。

(2)灌水法

在某個蚯蚓大量生長的干溝或干塘內,灌滿水,蚯蚓就會紛紛向坡上逃命,提一膠桶,沿溝邊或沿塘邊尋捕。有條件者,可利用荒溝廢塘的肥泥養殖蚯蚓,一旦需要收獲,隨即採用灌水法。

(3)葯捕法

每平方米面積用1.5%的高錳酸鉀溶液或0.55%的福爾馬林溶液1桶,潑於蚯蚓較集中的地方,蚯蚓會很快爬出洞來受捕。捕獲後的蚯蚓,用清水漂洗5~10分鍾,即可投喂黃鱔。此外,還可以1%的洗衣粉溶液進行葯捕。

(4)誘捕法

①乾地誘捕:在肥沃乾旱的地方,保持1米2左右面積的徹底濕潤,並撒些有機肥料,蓋上適量的浮萍或青草,1周後,蚯蚓就會聚積受捕。

②雨蓋誘捕:下暴雨時,在河岸、溝堤等蚯蚓較多的地方,用麻布、破衣物、瓦楞紙、蛇皮袋和瓦片等物,蓋上若干處(點),一夜過後,趁黎明揭去雨蓋,蚯蚓會大量堆積於雨蓋之下,如果整夜大雨下個不停,一個雨蓋點可捕獲一把或好幾把蚯蚓。

③窪地設峁誘捕:在暴雨陡降之時或連日大雨的日子裡,在低窪處的中心,有意設立若干小峁,並在峁上蓋些雜草,4~10小時之後,低窪處漬水,蚯蚓就會被迫爬上小峁堆集受捕。

❻ 蚯蚓養殖方法

作為人工養殖的蚯蚓應具繁殖力強、生長快等優點,我國雖已發現和定名的品種有約150種,但可供人工養殖的不多。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蚯蚓養殖方法,一起來看看。

蚯蚓養殖方法

1.室外飼養

①青飼料地(如苦蕒菜、聚合草)、果園、桑園飼養:在行距間開淺溝投入餌料,然後將蚯蚓放入,便於種蚓定居其中。如在聚合草地飼養蚯蚓,夏季聚合草生長旺盛,其葉可為蚯蚓遮蔭避雨,以防陽光直射和水分蒸發。平時蚯蚓可食枯黃落葉,遇大雨沖擊時可爬入根部避雨。桑園飼養亦然,但需注意澆水,防止逃跑。這種飼養方法成本低,效果顯著,易於推廣。

②雜邊地飼養:利用場地院落空地、岸邊和河溝的隙地,四周挖好排水溝,翻挖成寬1米左右的田塊,定點設置餌料,放入蚓種飼養,獲取蚯蚓。夏季搭涼棚或用草簾覆蓋,亦可種些絲瓜、扁豆等,及時噴水保濕和補充餌料。

2.室內飼養:室內飼養形式有多層式箱養、盆養、工廠化養殖法等多種。

①多層式箱養:在室內架設多層床架,在床架上放置木箱,木箱內鋪設餌料飼養蚯蚓。在兩行床架之間架設走道,便於管理,室溫保持20℃,可以常年生產。

②盆養:可用陶缸、瓦盆、木盆等,適用於家庭飼養蚯蚓。

③工廠化養殖法:主要用於赤子愛勝蚓和紅蚓的大規模養殖。工廠化養殖,應包括餌料場、養殖車間、養殖床等。

a.餌料處理場:包括飼料的堆積發酵或分選粉碎,可利用室外場地。

b.養殖車間:可採用磚木結構,也可採用塑料大棚,室溫控制在5~32℃。有控溫設備的,溫度最好控制在18~28℃,這樣可保證全年連續生產。養殖車間的大小,視規模而定。室內建兩排養殖床,中間留有1.2米寬的作業道。

c.養殖床:平地建池,池四周用磚砌成,水泥抹縫。床面稍傾斜,較低一側牆腳有排水孔,以便餌料中多餘水分排出。池的大小:一般養青蚓的池,牆高60厘米,面積5平方米左右為宜;養愛勝蚓的池,面積為3平方米左右,牆高40厘米。池底鋪上15厘米厚的熟土,上面蓋20厘米厚的基料。養殖床四周設寬30厘米、深50厘米的水槽,既供排水又作防護溝。

蚯蚓的培育方法

(一)飼養場所的選擇 蚯蚓喜溫、喜濕、喜安靜,怕光、怕鹽。適宜溫度為5~30℃,最適溫度在20℃左右,32℃以上停止生長,10℃以下活動遲鈍,5℃以下處於休眠狀態。蚯蚓生長繁殖的環境,以中性或微酸、微鹼性為宜,最適氫離子濃度為39.81~25.12nmol/L(pH7.4~7.6)。蚯蚓飼養場所應遮蔭避雨,避免陽光直射,排水、通風良好,濕度適宜,環境安靜,無農葯和其他毒物污染,並能防止鼠、蛇、蛙、螞蟻等的危害。既可在室外飼養(青飼料地或十邊地),也可在室內飼養(水泥池養殖床、多層式箱養、盆養)。室內工廠化養殖適宜養殖赤子愛勝蚓,室溫控制在15℃以上,可全年連續生產。 養殖池四周用磚砌牆,水泥抹縫,底面稍傾斜,較低一側牆腳設排水孔。飼養威廉環毛蚓的池,牆高60厘米,面積5平方米左右為宜;飼養赤子愛勝蚓的池,牆高40厘米,面積3平方米左右為宜.養殖床四周設寬30厘米、深50厘米的水溝,既可排水,又可作防護溝。

(二)培養基料的制備 培養基料是供給蚯蚓營養的基礎料。基料中的各種成分要拌和均勻,使質地疏鬆,呈咖啡色,氫離子濃度158.5~25.12nmol/L(pH6.8~7.6)。 培養基料包括糞料和草料。糞料如牛、馬、豬、羊、兔、雞等的糞便,亦可用食品下腳料、爛菜、瓜果等,占基料的70%。草料如雜草及各種樹葉等,占基料的30%。亦可用生活垃圾堆制。 堆制方法是:一層糞料、一層草料,邊堆料、邊分層澆水,下層少澆,上層多澆。堆制後第二天堆溫開始上升,4~5天後堆溫一升到75~80℃,以後逐漸下降,當降到60℃時進行翻堆,重新堆制,以後再翻堆幾次,翻堆時適當灑水。堆制時間一般為30天左右。

(三)飼料的製作 飼料種類有糧油下腳料、麥麩、米糠、牲畜糞便等蛋白質含量高的成分以及爛水果、植物莖葉等纖維素含量高的成分。蚯蚓飼料必須經發酵熟化。亦可直接用牛、馬、豬、雞等的糞便堆制發酵;或用糞肥70%、作物秸稈或青草20%、麥麩等10%,混合均勻,堆制發酵。 無論是基料或飼料,都必須充分腐熟分解,無不良氣味,呈咖啡色才能使用。

(四)養殖蚯蚓的種類 目前用於養殖的蚯蚓種類有: 1.威廉環毛蚓:這種蚯蚓適應性強,個體較大,繁殖率低。體長150~250毫米,背面青黃、灰綠或灰青色(俗稱青蚓),常棲息於菜園、苗圃、桑園等地。 2.赤子愛勝蚓:這種蚯蚓食性廣、繁殖率高、適應性強、生活周期短,是國內外重點研究養殖的種類,如大平二號、北星二號都屬赤子愛勝蚓。體重0.4克左右即性成熟,在良好條件下全年可產卵繭。成蚓體長90~150毫米,背面及側面橙紅色,腹部略扁平。喜棲息於腐殖質豐富的土表層。 日本大平二號蚯蚓適應性強、繁殖快、個體小、肉質比例高,人工養殖年內繁殖增重達萬倍以上,每立方米基料年產蚯蚓可達40多公斤,每平方米基料年產蚯蚓可達15公斤。人工養殖大平二號蚯蚓是提供魚用蛋白質的好途徑。 大平二號蚯蚓人工養殖方法簡單,室內、室外均可養殖,但室外養殖應加蓋,遮蔭防雨。在硬質地面(如水泥地)堆基料20~30厘米厚即可。也可用箱子盛基料養殖。基料以篩過的垃圾土,加30~60%糞類合成,經堆漚腐熟後即可放蚓種養殖。每隔15天左右補充基料1次,每月清除上層蚓糞1次,平時可不定期投放適量的香蕉皮、菜葉、糠類。每1~3天淋水1次,以保持基料濕潤(濕度40~70%),並注意防止螞蟻、飛鳥、蛇、鼠的侵害。正常情況下,成蚓每1~3天產卵繭1次,每塊卵繭可繁育出3~7條幼蚓。蚯蚓收獲時可直接挖取或以鎢燈光熱驅集,也可用四周開有若干小孔的竹筒插入基料中,筒內裝誘餌(如香蕉皮等)進行誘捕,這種竹筒可多個常插於基料中,隨時收獲。另外,蚯蚓糞也可作為魚類飼料,可將蚯蚓與蚓糞,或其他飼料配合使用。

(五)飼養方法

1.飼養密度:在適宜的條件下,威廉環毛蚓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2000條左右;赤子愛勝蚓為每平方米20000條左右。

2.投喂方法:

①上投法。當養殖床表層的飼料已糞化時,將新飼料撒在原飼料上面,約5~10厘米厚;

②下投法。將原飼料從床位內移開,新飼料鋪在原來床位內,再將原飼料(連同蚯蚓)鋪在新料之上;

③側投法。在原飼料床兩側平行設置新飼料床,經2~3晝夜或稍長時間後,成蚓自行進入新飼料床。此法適用原飼料床內已存有大量蚓繭和幼蚓,或原養殖床已堆積到一定高度,而且大部分糞化時。 隔天投喂或隔數天投喂都可以,當飼料大部分糞化後即可投喂新飼料。蚯蚓每天吃的飼料量約等於自己的體重。一條赤子愛勝蚓(成蚓)的體重約為0.4克,1萬條成蚓每天可吃4公斤食物。

3.日常管理:蚯蚓生活史包括繁殖期、卵繭期、幼蚓期和成蚓期。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各生長時期的飼料投喂、調整飼料密度、保持溫度及清理蚓糞。前期幼蚓個體小、活動弱,飼養密度每平方米5萬~6萬條;後期幼蚓個體長大,活動增強,應擴大養殖面積,每平方米2萬條左右。成蚓性已成熟,應挑選發育健壯、色澤鮮艷、生殖帶腫脹的蚯蚓,更新原有繁殖群體。每年3~7月和9~11月是蚯蚓繁殖旺季,每隔15天左右清糞、取繭1次。在幼蚓期和蚯蚓的繁殖旺季,飼料中應增加優質、細碎的飼料。飼養過程中保持濕度為60~70%。

(六)蚓糞清理 清理蚓糞的目的是減少養殖床的堆積物並收獲產品。清理時要使蚓體與蚓糞分離,對早期幼蚓可利用其喜食高濕度新鮮飼料的習性,以新鮮飼料誘集幼蚓;對後期幼蚓、成蚓和繁殖蚓可用機械和光照及逐層刮取法分離,即用鐵爪扒松飼料,輔以光照,蚯蚓往下鑽,再逐層刮取殘剩飼料及蚓糞,最後獲得蚯蚓團。

❼ 蚯蚓的捕捉方法有哪些

蚯蚓體內富含蛋白質,所以可作為蛇類伺料。蚯蚓捕捉 方法如下:

1.腐爛水果引誘法

夏季用腐爛水果放在蚯蚓棲息、潮濕的地方,引誘蚯蚓 爬來吃食,即可進行捕捉。

2.堆料誘捕法

把發酵熟透的伺料堆放在有蚯蚓的田邊或菜園地中,堆 高30-40厘米、寬40-50厘米、長度不限,一般堆置3-5 天後就有蚯蚓聚集。若加50%肥土混發酵做誘餌,誘捕蚯 蚓的效果更好。

❽ 養殖的蚯蚓怎樣好採收

蚯蚓喜歡生長在潮濕、肥沃、陰暗的地方。人工養殖蚯蚓都採取用畜禽糞便作為蚯蚓的主食,每年4-10 份是蚯蚓繁殖的高峰期,一畝蚯蚓地一個月可產600斤左右。養殖戶需及時將成品蚯蚓採集出售,應避免蚯蚓的生長空間縮小而引起蚯蚓成群外逃甚至死亡。 蚯蚓怎麼採收 更合適?請閱讀: 1、水淹法 蚯蚓怕水淹,利用蚯蚓這一習性,在飼養坑或飼養架上灌水,在飼養基下部的2/3灌上水,留出表面1/3,這樣蚯蚓很快上浮在基料表層,可集中刮出。 2、誘集法 蚯蚓喜歡吃酸、甜、腥的食物,利用這一習性在飼養基表面放上爛西紅柿、爛蘋果、西瓜皮等或噴糖水或煮紅薯水拌腐熟的牛糞或洗魚水等蚯蚓喜歡吃的食物。蚯蚓嗅覺很靈,會大量爬出土表吃食,可把它們集中起來採收。 在土裡的蚯蚓 3、篩選法 自製兩個大小相同的兩個篩,兩個篩面採用大小不同的篩孔,一個3毫米,一個1毫米,然後用合頁折疊起來,上孔大下孔小,將大小蚯蚓、蚓糞、飼養基一起倒入。將篩放在日光或燈光下(最好是藍光或紫外線光,因蚯蚓最怕藍光和紫外線光),使蚯蚓鑽過篩孔落到細篩上,小蚯蚓則再通過細篩孔落到下面的容器里,這樣剩在篩具上面的是蚓糞和土,這種方法勞動強度小,適合室內使用。 4、篩取法 將架床上的蚯蚓、蚓糞倒入3毫米篩孔的篩子上,來回振動,將蚓糞、蚓卵篩漏到下邊的容器里,再將剩在篩上的成蚓採收下來。 5、電熱法 此法也適用於小型箱式養殖。就是利用理發用的電熱吹風機在養殖箱上反復吹動,利用蚯蚓怕熱喜安靜的習性,迫使蚯蚓鑽入箱底,這時可刮出上層蚓糞,再倒翻飼養箱,採收集中在箱底的蚯蚓。 6、翻箱法 此法適用於箱式養殖,利用蚯蚓怕光的習性,將飼養箱逐個燈光照射或搬到室外用太陽光照射,使蚯蚓很快鑽入箱底,然後倒翻飼養箱,集中在底部的蚯蚓露在表面,迅速地刮出採收。 7、犁耙法 用一塊木板釘上1-2寸的鐵釘,比建築工地上除鐵銹的鋼刷略大一些,裝上手柄,鐵釘象耙齒一樣,用自製手耙輕輕的疏鬆飼養基,迫使蚯蚓向下層鑽,這時可取上層蚓糞,逐層向下刮取,最後剩到床架底部的蚯蚓可集中採收。 8、坑床直取法 此法適用於淺坑養殖法(0.5米左右的淺坑養殖),如大小蚯蚓混養須先將上層含卵蚓糞分開,然後將基料均勻翻鬆移到一邊,蚯蚓便會向下層鑽去,然後一層一層將基料移到一邊,如果有多個養殖坑排在一起,可一個一個的交替著分層進行,這樣可大大地提高勞動效率。如果大小混養,須留下適量的後備蚯蚓,要做好加料、灑水、覆蓋工作。天氣好的情況下,20天左右可採收一次。這種採收方法的優點是:能夠在養殖坑內完成提取蚯蚓的全部工序;缺點是:如是大小混養不易取小留大;三群飼養的此法最佳。 以上8點採收蚯蚓的方法,廣大養殖戶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選擇採收方式。

❾ 怎樣用機械的方法收取養殖的蚯蚓

一、 蚯蚓的生活習性

1、 喜溫:15℃-25℃為最佳溫度,為了創造最佳溫度,冬季扣塑料大棚或蓋塑料布, 夏季蓋稻草,多灑水降溫,0℃-5℃冬眠,0℃以下凍死,40℃以上死亡,32℃以上停止生長,北京地區10月25日扣棚,蓋塑料布,第二年4月10日揭掉,這樣蚯蚓生長到12月20日,以後至第二年2月10日,基本上處於休眠,從2月氣,防止因溫度過高,蚯蚓逃亡,注意及時揭開10日以後,逐漸轉入最佳溫度,這時要特別注意高溫天塑料布。這時最辛苦,白天把塑料布四周揭開,早晚及時蓋好,並要及時澆水保濕,這樣從3月到6月10日是蚯蚓生長的春季產卵高峰期,高溫期,要防暑降溫,最好每天澆一次水,8月206月10日至8月20日是夏季日以後至逐漸進入休眠。9月末,是蚯蚓第二次產卵高峰期。

2、喜濕、怕干:蚯蚓體內含水量80%左右,要求餌料含水量60%-80%(以用手握料, 指縫滴水為准),所以要求養殖床含水量在60%以上,這樣每天或隔1-2天,必須澆一次水,水不要太大,但要澆透和下層料接上,澆水時間為冬季中午澆,夏季晚上澆,春秋季節可白天澆。

3、喜暗、怕光:蚯蚓晝伏夜出,在月光下可見活動覓食,養殖床要蓋稻草,保持濕潤、 遮光。

4、喜空氣、喜靜,疏鬆餌料有利蚯蚓生長,我們多年經驗是投料前將床翻支一遍(大 約20公分厚)增加透氣。這一點很重要,多年來,我們發現床土底層,蚯蚓數量很少,但餌料還是有的,主要就是缺少空氣,這樣對蚯蚓生長不利。

二、 養殖方法

1、養殖品種: 赤子愛勝蚓,從日本引入的"大平二號"特點是繁殖率高,年增殖200倍以上,定居性好,耐熱抗寒,適於一年四季生產,蚓體、蚓糞產量高。

2、 養殖方式: 建場十年,我們一直堅持露天堆肥養殖,我認為,此法低成本,是大規模 生產蚯蚓產品的最佳方法,不須任何投資設備,利用一切空閑地,只要把未經發酵的牛糞、馬糞、豬糞做成高15-20厘米,寬1-1.5米,長度不限,放入蚓種,蓋好稻草,遮光保濕,就可養殖。我們從幾平方米開始飼養,一直到現在,二百多畝地擴繁都用此法,其優點是操作方便,省去了堆制發酵一系列工作,餌料保持養分不受損失,提高了蚯蚓生長速度,易於在農村推廣應用。此法也有其缺點:一旦餌料發熱,蚯蚓死不見屍,夏季連雨天及暴雨過後,床內不透氣,有外逃現象。避免方法是讓每個養殖床都有新餌料。餌料搞堆塊狀,為蚯蚓創造良好自下而上條件。此種方法的關鍵是要使餌料保持含水量在60-70%,不可過干過濕,否則餌料就會發熱造成死亡。

三、 繁殖和生長

1、 產繭量:大平二號蚯蚓每條年產繭在56-58個之間,其中春季佔40%,夏季25%,秋季 27%,冬季8%。

2、 孵化率:一個蚓繭平均孵出幼蚓5-8條,最多12條,但是發育完全的幼蚓一般只有3-4條。不同溫度孵化所需時間,孵化率不同。

溫度 濕度% 15 20 25 30 30 50 70 90

孵化率(%) 89.3 95.6 80 57 11.7 84.6 89 38

孵化期(天) 40 25 20 16

幼蚓生長(天) 90 68 55 40

成蚓(天) 120 90 70 55

3、 生長期:期幼蚓體重增加緩慢,進入毓期後,增長也緩慢,只有在性成熟期前後一個 月內,蚯蚓生長最快。此時採取可獲取高產。 另外,蚯蚓生長速度與餌料狀態有密切關系。盡管餌料相同,由於其碎細度不同,幼蚓的生長速度可相差1.5倍,所以要保持餌料碎細狀態,避免餌料有大小團塊(如出現團塊,可用水澆濕搗碎),保證蚯蚓快速生長。

4、養殖密度:種蚯蚓數量,應控制在每平方米1萬條以內,生產蚓群每平方米3公斤(2-3.1萬條),前期幼蚓3萬條/平方米,後期下降到2萬條。

5、產量:每平方米產量可達10公斤/年,一般在6-8公斤,(因北方每年生產期只有8-10個月)餌料每消耗25-30公斤,可產1公斤鮮蚓,並可獲得70%蚓糞,我們多年經驗是5方牛糞產一噸蚓糞,鮮蚓50公斤

四、飼養管理

1、 餌料的投喂:及時喂給蚯蚓充足的餌料,是保證蚯蚓快速生長的重要措施。將餌料採用 堆塊上投法,厚度為10厘米,不要將床面蓋滿,不求平整,以便分離蚯蚓。

2、 蚯蚓養殖溫度:最佳溫度在15-25℃。冬季採用加厚養殖床到40-50厘米,餌料上蓋稻 草,再加塑料布,保溫、保濕,夏季力爭每天澆一次水降溫。分期飼養:可分成種子群、繁殖群、生產群,薄飼勤翻,每月給料2次,上料前先翻床,每次給料厚度為10厘米,始終保持餌料新鮮透氣,適時採收:夏季每月採收一次,春、秋季節每1.5月採收一次,採收後及時補料。 輪換更新:種蚓要每年更新一次,養殖床每年換一次,以保蚓群的旺盛,防止蚯蚓因自然發展而造成種群衰退

3、 餌料:最好是牛糞、豬糞、馬糞、羊糞、兔糞,豬、羊、兔糞加秸桿、稻草。

五、 蚯蚓的採收 最佳方法是自然光照採集法。在養殖床發現蚯蚓,密度達到2-3萬條/平方米,80%個 體達到0.3克以上,是最佳採收時間。採收時,提取前24小時前澆足水,不可過干過濕,然後將養殖床上面10厘米餌料的70%集中在水泥地面或塑料布上,利用蚯蚓怕光的特點,逐層扒開,將餌料扒凈,最後,使蚯蚓集中在底層,達到收集目的。

❿ 用什麼辦法抓蚯蚓最快

1、晨捕法:蚯蚓喜歡在夜間覓食和尋找新的環境。特別是雞叫以後,其活動更加強烈。根據這一習性,可利用早晨的時間進行捕捉。

當河水下跌,河灘上的蚯蚓大都在後半夜活動在淤泥灘上,此時打燈用手指或筷子夾捕,1小時可夾3~5公斤。如果有霧或下小雨,其泥灘上的蚯蚓更多,此時應抓住機遇捕捉。
每當大雨之夜,蚯蚓上半夜半身出洞探食,下半夜爬出洞外活動,這時可打燈進行夾捕。
每當連日大雨,河水陡漲,其河坡上的蚯蚓會在早晨全部上岸尋找新的棲息地。此時是捕捉蚯蚓的大好時機,應抓緊捉捕。

2、灌水法:在某個蚯蚓大量生長的干溝或干塘內,灌滿水,蚯蚓就會紛紛向坡上逃命,提一小桶,沿溝或塘邊尋找,爬上坡1條,就捕捉1條,直到全部捕獲為止。有條件者可利用廢溝廢塘養殖蚯蚓,一旦需要收獲,隨即採用灌水法。

3、葯捕法:每平方米面積用1.5%的高錳酸鉀溶液或0.55%的福爾馬林溶液1桶,潑於蚯蚓較集中的地方,蚯蚓會很快爬出來受捕。捕獲後用清水漂洗蚯蚓5~10分鍾。此外,還可以用1%的洗衣粉溶液進行葯捕。

閱讀全文

與養的蚯蚓有什麼方法收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釣具的連接方法 瀏覽:131
細胞增生的治療方法 瀏覽:830
下列處理方法不正確的是 瀏覽:164
舒適進入安裝方法 瀏覽:222
用什麼方法粘膠最快 瀏覽:605
無線加濕器的安裝步驟及使用方法 瀏覽:799
歐萊雅洗面乳使用方法 瀏覽:815
win8怎麼設置鎖屏圖片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37
爛地面地坪施工方法簡單 瀏覽:693
穩壓電路計算方法視頻 瀏覽:845
不用安全繩攀岩還有什麼方法 瀏覽:697
作業反應的教學方法 瀏覽:450
247乘101的簡便方法 瀏覽:104
可存放時間的計算方法 瀏覽:965
紅酒持杯的正確方法 瀏覽:551
熟板栗怎麼快速剝皮的方法 瀏覽:552
42乘98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20
斗魚直播技巧和方法 瀏覽:550
轉基因食品檢測方法 瀏覽:90
cam常用修模方法 瀏覽: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