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魯如坤土壤農業化學分析方法

魯如坤土壤農業化學分析方法

發布時間:2022-10-21 09:23:50

⑴ 魯如坤的介紹

魯如坤,1926年12月13日出生於河南省永城縣山城集(今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鎮),抗日民族英雄魯雨亭之子,土壤農業化學家。致力於土壤磷素農業化學以及農田生態系統養分循環、農田養分退化等的研究近50個春秋,對水旱輪作條件下磷肥的施用,磷在水田中形態轉化、消耗、積累以及評價農田養分平衡的新方法等進行了深入研究,為中國大面積施用磷肥和磷肥工業的快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⑵ 求 魯如坤. 土壤農業化學分析方法 這一書 pdf格式

需要參考這本書,能否重新發一下鏈接,謝謝!!

⑶ 【求助】電子版書籍[土壤農業化學分析方法]和[土壤農業化學常規分析方法]

土壤農業化學常規分析方法.pdf納米盤共享

⑷ 李慶逵的主要成就

李慶逵是我國土壤植物營養化學的奠基人之一,長期致力於土壤化學分析、土壤植物營養化學及施肥的研究工作。
20世紀30年代,我國的現代土壤科學研究正處於創始階段,李慶逵注意吸取歐美先進的研究方法,首先引進土壤化學分析,並結合我國具體的土壤類型,選擇了適合我國當時情況的土壤分析方法,於1937年編寫出版了我國第一部《土壤分析法》。50年代以後,隨著我國農業科學的發展,1953年出版了《土壤分析法》新版本,1958年出版了再版本。《土壤分析法》較系統地介紹了現代土壤科學的物理的和化學的研究方法,成為我國30—70年代一部重要的工具書,對推動我國現代土壤科學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李慶逵不僅重視土壤化學分析,而且對土壤的基本性質也進行了廣泛研究。1943年,他在美國《土壤科學》(Soil Science)上發表了《中國主要土壤的化學特性》(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eat Soil Groups of China)一文,是率先向國際土壤界介紹我國土類化學特徵的文章,使我國土壤科學研究成果進入國際土壤學術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和助手們在我國紅壤地區進行了系統調查,並且採集了主要類型的土壤、成土母岩、半風化母岩的樣本,進行了較為全面的化學和物理化學分析,並將測定結果計算為礦物組成。先後發表了《中國紅壤的化學性質》(1957)、《華南土壤的粘土礦物組成》(1958)、《中國熱帶土壤發生與分類的一些問題》(1958)。這些文章詳細地論述了紅壤的發生分類及其基本屬性,提出了在自然植被下紅壤不一定是風化殼的論點。 1Ching-kwei Li,Sodium Hydroxide as a Substitute for Iodine in Robinso ns Sulfur Dioxide Method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Chinese,1933,3: 288~292.
2J梭頗(Thorp)著,李慶逵、李連捷譯,中國之土壤土壤特刊,(乙種),1936(1)。
3李慶逵、鹿篤伊,中國土壤的酸度和碳酸鈣含量,土壤專報,1936(15):1~36。
4李慶逵,對於含碳酸鈣之土壤灼燒減重的研究,土壤專報,1936(15):45~46。
5李慶逵,土壤分析法,土壤特刊(乙種),1937(3)。
6李慶逵,中國各主要土類固定硫酸銨的程度,土壤特刊(乙種),1938(4):27~40。
7Ching-kwei Li,Determining Organic Matter in Paddy Soils,Instrial a nd Engineering Chemistry,AnalEdUSA,1939,11:428~429.
8李慶逵、尚仰震,中國中南部紅壤之磷肥試驗,土壤季刊, 1940,1(1):46~50。
9Ching-kwei Li,Variations in Yield and Composition of the Wheat Plant as Affected by the Time of Applying Phosphatic Fertilizer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gronomy,1940,32:782~790.
10李慶逵,磷灰岩之肥效試驗,土壤季刊,1941,1(4):48~56。
11李慶逵,磷肥可溶度與玉蜀黍生長之關系,土壤特刊(甲種),1941(4):26~30。
12Ching-kwei Li,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eat Soil Groups of ChinaSoil Science,USA,1943,55:(5),343~351.
13Ching-kwei Li,A Study of Methods of Extrac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Available Nutrients in Soils,Thesis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Philosop hy in Agronimy University of Illinois,1948.
14李慶逵,中國土壤代換性鉀之分析結果,科學, 1949,31(6):171~176。
15Ching-kwei Li and Roger HBray,Organic Matter and Nitrogen Contents of Soils as Influenced by Management,Soil Science,USA,1949,68:(3) ,203~212.
16李慶逵,由礬石製造鉀肥之實驗,科學,1950,32:215~216。
17Ching-kwei Li,Exchangeable Potassium in Lateritic Soils of China Derived from Different Parent Materials,For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Siol Science,1950,1:303~304.
18李慶逵,計劃中的中南區紅壤改良試驗,科學通報,1951,10: 1081~1085。
19李慶逵、何金海、胡祖光,海州磷礦石肥效試驗初步報告,土壤學報,1952,2(1):37~42。
20李慶逵、魯如坤,土壤分析法,科學出版社,1953。
21李慶逵、何金海、魯如坤、胡祖光,磷礦石肥效試驗第二次報告,土壤學報,1953,2(3):167~177。
22李慶逵,對於進行磷礦粉肥效試驗的意見,科學通報,1954,11:14。
23Ching-kwei Li,CHHo,RKLu and TKHu,Availability of Rock Phosphate to Plant Growth in Red Earth,Acta Scientia Sinica, 1954,3(1):65~79.
24李慶逵、胡祖光,甘家山試驗場對於磷灰石肥效試驗的第三次報告,土壤學報 ,1956,4(1):43~49。
25Ching-kwei Li,and Shio-ni Chang,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d Soi ls in China,Report for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Soil Science, 1956.
26李慶逵,晚近農業化學的進展,科學通報,1957,4:105~109。
27張效年、李慶逵,華南土壤的黏土礦物組成,土壤學報,1958,6(3): 178~192。
28CB佐恩、李慶逵,中國熱帶土壤發生與分類的一些問題,土壤學報, 1958,6(3):193~204。
29李慶逵、石華,廣東、湖南、江西三省及廣西壯族自治區初步土壤區劃,土壤 專報,1959(34):1~39。
30李慶逵,關於紅壤改良的研究,土壤通報,1959,5:3~8。
31李慶逵,從土壤肥力、磷礦粉性質及農業條件看中國磷肥問題,科學通報, 1959,24:820~823。
32李慶逵、王美珠、張效年,我國紅壤區某些主要土類鉀的含量、狀態及含鉀礦 物的轉化規律,土壤學報,1961,9(1~2):22~35。
33Ching-kwei Li,May-chu Wang and Shio-ni Chang,On the Status of Soil Potassium and the Sequence of Transformation of Potassium-Bearing Minerals in Some Important Soil Types in the Red Earth Region of China, Scientia Sinica,1961,10(8):985~997.
34李慶逵、於天仁,我國土壤科學發展中的幾個問題,科學通報,1964,2: 118~126。
35李慶逵,從土壤鉀素含量和狀態看我國鉀肥問題,科學通報,1964,9: 780~785。
36李慶逵、曹翠玉、戎捷,應用放射性磷礦粉進行土壤性質對植物吸收磷素影響 的研究,土壤學報,1964,12(3):330~337。
37李慶逵,磷肥品種、土壤性質和植物磷素營養的相互關系,土壤學報,1966, 14(1):117~122。
38李慶逵,磷礦粉肥效問題的理論基礎,科學通報,1966,2:49~57。
39Ching-kwei Li,The Availability of Phosphorus in Rock Phosphate, Kexue Tongbao,1966,17(2):49~57.
40蔣柏藩、魯如坤、李慶逵,中國土壤磷素養分潛力概圖及其說明,土壤學報, 1979,16(1):17~21。
41李慶逵,土壤條件與植物生長研究的進展情況——土壤條件與植物生長第 十版譯序,科學出版社,1979。
42Ching-kwei Li and Rong-yen Chen,Ammonium Bicarbonate Used as a Nitro gen Fertilizer in China,Fertilizer Research,1980,1:125~136.
43Ching-kwei Li and Sheng-wu Qing,Phosphorus Balance on Paddy Soils Re claimed from the Salinized Waste Land,Northern Jiangsu Proceedings of Symposiu m on Paddy Soil,Science Press,Beijing;Springer-Verlag,1981:805~808.
44李慶逵,三十年來我國化學肥料的產銷情況及其與糧食生產的關系,農業現代 化研究,1982,3:1~5。
45Ching-kwei Li,Present Methods of Fertilization for the Red Soils in South China,Tropical Agriculture Research Series (Japan),1982,No 15:333~340.
46Ru-kun Lu,Bai-fan Jiang and Ching-kwei Li,Phosphorus Management for Submerged Rice Soils,Transactions of the 12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Soi l Science,Symposia Papers 1982,Ⅱ:182~191.
47李慶逵,五十年來我國土壤分析方法的進展——土壤農業化學常規分析方法(代 序),科學出版社,1983。
48李慶逵主編,中國紅壤,科學出版社,1983。
49李慶逵,現代磷肥研究的進展,土壤學進展,1986,2:1~7。
50Ching-kwei Li,Fertilizer Application,Food Proction and Changes in Soil Fertility through 30 Years Land Utilization in South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ed Soils,Science Press,Beijin g;Elsevler,Amsterdam,1986:560~575.

⑸ 土壤農業化學分析方法

土壤有機質(高溫外熱重鉻酸鉀氧化-容量法或低溫外熱重鉻酸鉀氧化-比色法)、全氮(開氏消煮法)、全磷(碳酸鈉熔融法\硫酸-高氯酸消翥法)、速效氮(鹼解擴散法)、有效磷(碳酸氫鈉法).土壤農業化學分析方法,中國土壤學會編,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希望對你有用?

⑹ 求文檔: 魯如坤主編土壤農業化學分析方法

給郵箱,我有PDF格式的。

⑺ 怎樣測定土壤中錳的含量

1:土壤和植物中錳的測定--高錳酸鹽比色法。
http://wenku..com/view/31cfa4d53186bceb19e8bb08.html

2:土壤交換態錳的測定----1 mol·L-1NH4OAc浸提—KMnO4比色法;
----1mol·L-1NH4OAc浸提—AAS法
http://jpkc.njau.e.cn/analysis/05wenbengjiaoan//page/c7/c7-3-2.htm (這個比較全面)

3:土壤農業化學分析方法_魯如坤(1998),page54.

⑻ 魯如坤的人物生平

1926年12月13日 出生於河南省永城縣山城集。
1939-1940年 在四川省萬縣金陵中學讀書。
幼年喪母,故鄉淪陷後先隨祖父母遠逃四川,後因經濟困難重返河南,適逢日軍進攻和家庭失去聯系,隻身隨學校步行一個半月從河南至陝西安康後又翻越秦嶺大山到達陝西的眉縣,在作為廟宇的窯洞中讀完了高中。整個青少年時期是在抗日戰爭烽火中渡過的,1940年其父魯雨亭在抗日戰爭中犧牲,魯如坤由祖父母撫養長大。
1946-1949年 在南京中央大學學習。
1949-1950年 在南京大學農業化學系學習並畢業。
1950-1953年 任中央地質調查所土壤研究室研究實習員。
1953-1957年 任中國科學院土壤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957-1958年 在蘇聯莫斯科蘇聯科學院土壤研究所進修「放射性同位素在土壤農業化學上的應用」。
1959-1977年 任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副研究員。
1978-1992年 先後任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所長助理。
1979-1983年 任中國土壤學會秘書長。
1983-1993年 任《土壤學報》主編。
1992-1994年 任《Fertilizer Research》編委。

⑼ 土壤采樣方法有哪些

可以參照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土壤理化分析》及魯如坤主編的《土壤農業化學分析法》兩本書,前書提到根據面積布置5~20個采樣點,在采樣點上用小土鏟斜向向下切取一片片的土壤樣品,然後將樣品混合均勻;後者則將采樣方法分為單點采樣、混點采樣兩種。希望能幫到您!

⑽ 魯如坤的主要成就

魯如坤根據對土壤磷素的研究,確定了磷酸鐵是南方水稻土的主要磷源。提出的「氮磷配合」的磷肥施用原則,大大提高了磷肥肥效,為我國磷肥工業的繼續發展及大面積施用磷肥作出了貢獻。他對我國四十五種磷礦粉的性質及其有效性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為不同磷礦的利用方向提出了建議。
60年代初魯如坤等在發明「旱重水輕」施磷技術不但在國內得到了廣泛認可和採用,在國際上也受到很大重視。「旱重水輕」的施磷技術改變了過去施磷常以單個作物為單位,而代之以一個輪作周期為單位進行「統籌」施肥,從而豐富了施肥的理論概念。1982年應第十二屆國際土壤學會大會邀請,魯如坤發表了「淹水水稻土磷肥管理」的專題報告,系統地介紹了水田施用磷肥的理論和措施。
80年代中期開始,魯如坤參加了中國科學院的重大項目「農業生態系統養分循環」的領導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適於我國的農田養分循環參數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評價農田養分平衡的新方法。
90 年代中期,他提出了一個客觀評價農田養分平衡(赤字或盈餘)是否合理的方法,其實質是:農田養分平衡的盈虧是否合理必須和土壤養分的供應能力結合起來考慮。
他在從事農田養分循環工作時,十分重視有機物質的再循環過程,魯如坤提出的農田養分退化的定義是:「任何可以導致農田養分數量的減少或有效性降低的一切物理、化學和生物的過程都稱為養分退化過程,其後果就是農田養分退化」。他認為農田養分退化過程分劇烈型(如土壤劇烈侵蝕)和漸進型(如土壤養分淋失),後者是普遍存在的,易被人們忽視的。農田中除進行著養分退化過程外,也同時進行著養分的重建過程,人們的任務就是要調節這兩個方向相反而又同時進行著的過程,使之向著有利於人類的方向發展。
在土壤所工作期間,曾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農業化學研究室主任、副主任,學術委員、所長助理等職。並擔任過中國土壤學會秘書長、農業化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全國委員,以及中國水稻研究所、土壤圈物質循環開放研究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紅壤生態實驗站等單位的學術委員。還出任過《土壤學報》主編,《農業現代化》、《化工時刊》等科學期刊的編委,並擔任江蘇省自然科學類期刊審議委員會副主任。1989-1990年曾連續兩屆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評審組成員。曾任第二屆中華青年聯合會全國委員和江蘇省政協委員等。他先後訪問了法國、日本、紐西蘭、澳大利亞、古巴、越南、墨西哥等國。他參加或負責的研究工作和著作曾多次獲得國家和中國科學院獎勵並獲得中國科學院「七五」「重大任務科研先進工作者」的稱號。

閱讀全文

與魯如坤土壤農業化學分析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釣具的連接方法 瀏覽:130
細胞增生的治療方法 瀏覽:830
下列處理方法不正確的是 瀏覽:164
舒適進入安裝方法 瀏覽:222
用什麼方法粘膠最快 瀏覽:605
無線加濕器的安裝步驟及使用方法 瀏覽:799
歐萊雅洗面乳使用方法 瀏覽:815
win8怎麼設置鎖屏圖片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37
爛地面地坪施工方法簡單 瀏覽:693
穩壓電路計算方法視頻 瀏覽:845
不用安全繩攀岩還有什麼方法 瀏覽:697
作業反應的教學方法 瀏覽:450
247乘101的簡便方法 瀏覽:104
可存放時間的計算方法 瀏覽:965
紅酒持杯的正確方法 瀏覽:551
熟板栗怎麼快速剝皮的方法 瀏覽:552
42乘98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20
斗魚直播技巧和方法 瀏覽:550
轉基因食品檢測方法 瀏覽:90
cam常用修模方法 瀏覽: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