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BL項目教學法
聆聽南科大第二實驗學校鍾文妙老師的《基於在線合作的項目式學習》,PBL項目教學法,對這個新名詞感到耳目一新。
PBL項目教學法,是一套設計學習情境的教學方法;是指問題式學習或者項目式學習的教學方法,最早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的醫學教育,PBL教學法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是基於現實世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是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基礎」,通過採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學生圍繞問題獨立收集資料,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教學模式。與傳統的以學科為基礎的教學法有很大不同,PBL 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而不是傳統教學中的以教師講授為主。
項目化教學法六個步驟
項目教學法包括:
①、情景導入,明確任務;
②、收集資料,制定方案;
③、自主協作,具體實施;
④、點撥引導,過程檢查;
⑤、展示成果,修正完善;
⑥、評估檢測,拓展升華。
其中對於鍾老師說的支架式教學印象最深刻,是的,當學生對於學習過程中大差一步無法進行下去的時候,我們及時的給他們打個梯子,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孩子們不但完成了任務,而且印象還特深刻。
新學期就開始嘗試這種教學方法。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採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學生圍繞問題獨立收集資料,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B. 項目式學習模式的主要教學步驟包括哪些
項目式學習模式的主要教學步驟如下:
4、設計項目實踐。
5、思維型教學理論指導下開展項目實踐。
6、設計學習成果及公開方式。
7、設計評價量規項目化學習的特點就是評價新型,在整個項目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設計好評價量規。
C. pbl教學模式6個步驟
PBL教學過程七步法。
一次PBL教學要分次給予問題,分次討論。具體過程大致包括七個步驟:第一步,弄清不熟悉的術語;第二步,界定問題;第三步,頭腦風暴(對可能的假設或解釋進行集體討論);第四步,重新結構化問題(對問題的嘗試性解決);第五步,界定學習目標;(以上步驟為學生小組討論)。第六步,收集信息和個人學習(學生獨立學習);第七步,共享收集到的和個人學習的信息(小組報告和討論)。經過上述七步驟,完成一次PBL學習。
D. 什麼是項目化教學
跨專業課程又稱為項目教學法,它是通過「項目」的形式進行教學。為了使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習慣於一個完整的方式,所設置的「項目」包含多門課程的知識。項目教學法就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由學生自己處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實施及最終評價,都由學生自己負責,學生通過該項目的進行,了解並把握整個過程及每一個環節中的基本要求。
教學方法論由教學方法指導思想、基本方法、具體方法、教學方式四個層面組成。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學習方法)兩大方面,是教授方法與學習方法的統一。教授法必須依據學習法,否則便會因缺乏針對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達到預期的目的。但由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所以在教法與學法中,教法處於主導地位。
E. 什麼叫項目化教學
項目式教學是在西方廣泛應用的教學方式。
就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由學生自己處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實施及最終評價,都由學生自己負責,學生通過該項目的進行,了解並把握整個過程及每一個環節中的基本要求。
這種教學方式被應用到各個學科中,進行跨學科或跨知識點的整合。例如,需要同學們運用到學科知識和藝術設計能力,同時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大到完成一項工程,進行一次外出實踐活動等等。
F. 項目式教學的具體流程
一、分析教學內容,確立項目主題
關於項目主題的確定,首先要對項目內容進行梳理,如元素化合價的系統化知識,化學反應原理的概念性知識,物質結構與性質的模塊化知識,有機化學基礎的邏輯化知識。其次教學方式新授課、復習課決定項目主題是大項目、中項目或者微項目,也可以進行跨學科融合的方式。第三,項目的來源是多方面的。1.項目能緊密聯系實際,是真實或者接近真實的問題,具有可操作性。
2.項目的實施能夠發展學生一種或幾種核心素養。
3.項目應該具有多學科,多領域的知識共存特點,能夠引起學生的研究興趣。
4.項目具有可評價性,能夠有統一的評價標准。
5.項目要在正常的教學活動和教學進度的基礎上實施的一種探究式教學活動。符合課程標准。
二、根據項目主題,選擇項目素材
素材要有正面意義,例如汽車尾氣的排放——探究氮氧化合物的轉化,學校游泳池的消毒劑——研究氧化還原反應在生活中的應用,大饅頭擺上國宴——探究饅頭製作過程中的膨鬆劑反應原理。
素材是真實的,可實施的學習素材。素材能夠激發學生興趣,又能引起學生教師之間的探究共識。
三、確定項目內容,進行問題拆解。
項目式教學在真實情境中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情境中剝離出核心化學問題。這個過程一定有學生來完成,學生在拆解過程中調用的是已經具備的學科知識或者生活經驗,多數學生從單一角度對問題進行分析理解。
四、設計活動任務,實施科學探究
活動任務要以驅動性問題的形式呈現,
第一,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能深度思考,而不是僅僅關注表面
第二,驅動性問題是開放的,不是能輕而易舉就能解決的,要有學生的高階思維。並要求學生對信息進行整理,綜合,分析,批判性評價。第三,能夠直抵化學學科的核心內容,實現教學目標。第四、具有挑戰性,鼓勵他們使用不熟悉發手段。第五,要與課程標準保持一致。
一些問題具有復雜性,需要以小組為單位學習。學生自願分小組,教師適當調整,優化小組結構,確立學習共同體。
五、設立學習支架,提供實施保障。
學習支架是幫助學生順利穿越「最近發展區」,作用有兩點:1.離開學習支架一味強調真實情境的學習是不現實的。2.學習支架讓學生經歷一些更有經驗的學習者所經歷的思維過程。例如查閱文獻,學生多查閱網路,教師就可以提供查閱文獻的手段或者將文獻發給學生,讓學生檢索。學生遇到問題會爭論,老師以資料卡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學習支架可以是範例,問題,建議,指南,圖表等
六:設計評價方案,診斷素養水平
項目式教學有一套明確的輸出結果,我們成為項目作品。傳統教學就是給出分數,項目式教學不僅關注知識的獲得,還要關注如何應用知識的技能。
G. 項目式教學法
(Project-Based Learning)已經在北歐、北美等許多國家的學校被廣泛採用。僅在去年,美國就有上千所學校開始使用PBL教學取代傳統教學法。那麼PBL的本質是什麼?目前美國的創新型學校中是如何實踐PBL的?學術界和教室應用場景中,對此教學和學習方法又有怎樣的評價?
什麼是PBL?
研究指出,項目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設計執行項目的教學和學習方法,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在一定的時間內,學生選擇、計劃、提出一個項目構思,通過展示等多種形式解決實際問題。項目式學習和傳統式學習方法相比,能有效提高學生實際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項目式學習的目標,是通過與現實相結合的實踐方式,使學生更有效率地掌握學科知識(subject core knowledge),並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社會情感技能(social-emotional skills)。
在一個PBL當中,有幾個非常關鍵的環節:提出問題(Propose),規劃方案(Plan),解決問題(Execute)和評價和反思(Judge)。老師在每個環節,都要為學生起到引導的作用,根據項目的主題不同、學生的表現不同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和項目的進行計劃。在和其他教學方法的對比中可以看到,教師在整個教學模型中,更像是學生學習的協助者,在較為鬆散的課程計劃中為學生提供大方向的輔導,幫助學生順利完成項目。
PBL的環節
同時,項目設計者在為學生制定一個項目計劃的時候,也要考慮以下幾點。
重點的知識和技能:項目式學習是以服務學生的學習為目標而存在的。因此學生在完成每一個項目的時候,需要自主學習並運用標准化的學科知識,培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鍛煉合作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每一個項目都應該引導學生提出有意義、有挑戰性的問題。
持續設問:應當為學生提供一個提問、尋找資源、應用信息、再進一步提問的學習環境。
真實性:項目應與現實相結合,引導學生對真實世界的思考和觀察。
學生自主選擇:學生要在項目的完成過程中有很大的自主選擇權利,包括制定計劃、修改計劃等。
反思:老師和學生一起對所學的知識點、項目完成的有效程度進行評價和反思,找到可以改進和提高的地方
修改:學生通過反思中得到的反饋不斷修改項目內容,或完成項目產出的迭代。
公開展示:學生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向班級成員演示研究的成果。
H. 項目化教學法六個步驟
項目化教學法六個步驟
項目教學法包括:情景導入,明確任務;收集資料,制定方案;自主協作,具體實施;點撥引導,過程檢查;呈現成果,修正完善;評估檢測,拓展升華。
一、情境導入,明確任務對同學而言,激發同學的學習動機與愛好,提高同學的學習樂觀性是至關重要的,這就是要求老師結合學科性質、特點,實行機敏的導課方式,為同學創設學習情景。導入新課的方法很多,像情景劇導入,案例導入、問題導入、故事導入、歌曲導入等,當然也可以開門見山,直奔主題。一堂好課需要老師用教學藝術把同學引入自然奇特的學習環境之中。情景導入也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由同學自己來完成。這是一節課必要的鋪墊,是一堂精品課的序曲。導入新課之後,要確立一堂課的學習任務。學習任務由認知、力量和情感三維目標來打算。「力量本位」就是要突出力量目標,把教學活動變成同學樂觀參與的動腦、動口和動手的製造活動;專業技能課就是培育同學的職業力量,文化基礎課和專業理論課要把學習內容分解為具體的問題或任務,在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高同學的綜合力量。老師在掛念同學確立學習任務時,留意的不僅是最終的結果,而且包括完成項目任務的全過程,讓同學的力量在過程中得到熬煉和提高。學習任務時一堂課的中心和方向,要指向明確,且有肯定的可操作性和可檢測性,可由老師制定,也可以由老師和同學共同制定。老師要出示學習任務,經過認定,讓每一個寫生都清楚明白。
二、收集資料,制定方案
老師在上節課結束時,布置預習任務要求同學收集與本節課學習和操作相關的必要資料。讓同學利用課前時間,自己解決力量獨立完成的學習任務,圈點不懂的地方,記錄存在的疑問。可通過檢測的方式,督促同學在課前預習和課前預備,為學習新知、新技尊定基礎。「力量本位項目化」六個環節教學模式,可接受同學分組的形式組織學習活動。學習小組的構成要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這樣既便於組內幫扶,又適用於組間競爭。圍繞學習任務,制定學習方案。學習方案的制定可由師生共同制定,也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由小組制定共性學習方案,方案中要明確小組成員的分工、協作的學習內容和操作任務。
三、自主協作,具體實施
這是一節課最為重要的環節,要具體實施設計方案,完成學習任務。對文化課和專業理論課而言,一般分為兩個步驟:一是自主學習,每個同學要獨立完成自學的任務。老師在導學案上應明確自學的內容、方法、時間、需要解答的問題、自學結果的檢測,同學要獨立完成的任務,達到檢測要求。這個步驟應盡量避開溝通,旨在培育同學自主學習與獨立解決問題的力量,當然同學在自學時有困難的可以向老師和同學尋求掛念,以使全部同學都能完成自學任務。二是協作探究。同學經過組內幫扶解決個別問題,把個人單獨難以完成的或綜合性的問題在組內進行溝通互動,通過協作完成任務,
利用團隊的才智集體攻克學習堡壘。小組溝通使同學由封閉走向開放,在協作探究時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增加了課堂生氣與活動。專業技能課,依據學習方案(任務書),同學能獨立完成的任務,要求自主完成,需要進行合作的任務,由組內成員分工實施,協作完成。四、點撥引導、過程檢查在「自助協作,具體實施」過程中,要進行「點撥引導、過程檢查」。老師的作用是巡查同學自主協作的參與狀況,督促小組長組織完成本組自主協作學習任務,查找同學合作探究難以克服的難點,同學難以達到操作規范時,老師要進行動作師范,並適時點撥引導,糾偏糾錯,防止同學掉隊,掛念同學完成學習任務。在同學具體實施完成任務時,要進行過程檢查和監督。過程檢查可以是個人自查,組內互查、組間互查、老師檢查等多種形式。通過過程檢查,發覺同學在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准時訂正,以防在任務完成時消滅無法彌補的錯誤。在過程檢查時,要督促同學完成個人及小組任務,並留意利用小組作用增加同學自我監督、自我激勵意識,防止同學掉隊,不留盲點和死角,提高學問技能的應知應會率。
五、呈現成果,修正完善
為同學搭建一個呈現成果的平台,呈現同學的思想感受、獨特精選文檔設計、學問理解、任務成果、口語表達、共性與特長等。這是最為精彩的環節,同學心智的靈光消滅,思想火花的碰撞,精緻作品的呈現,不時爆發出吵鬧的掌聲,引同學深思和歡樂,讓同學刮目相看,使老師喜出望外的精彩片段層出不窮,呈現出新課堂的生命力所在。
呈現過程,要依據不同的狀況,可支配人人呈現,或推舉小組代表來完成。小組代表呈現組內成果時,組員可以補充完善。通過小組呈現可以反映出小組共性設計的風采和創新成果,也能夠充分反映出同學自主與寫作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小組呈現後,老師組織組間公開挑戰,互助找茬,進行評價和修正完善。對同學的表現按小組進行積分評比,分階段統計分數,表揚先進,鞭策後進。同學能解決的問題都由同學來解決,老師暫不做任何評判,以免左右同學的思路,禁錮同學的思維。同學修正完善結束之後,老師進行必要的點評。
舉幾個同學呈現的例子,張明麗、張英敏等老師的英語課堂呈現模式是:分組分任務,以抽簽的方法打算呈現組,組長安排任務,誦讀、翻譯、學問點的查找與講解同時進行。李偉老師《西餐的擺台》小組呈現,實行組間溝通評價,找到問題並訂正講解。呈現好的組加分,存在問題的組不得分,找出問題並加以完善的組得分。電工基礎課王軍保老師《具有過載愛護的單向運行把握電路》一課獲2011年學校教學比武一等獎,成果呈現,異彩紛呈,這是某組同學代表的呈現片段:「,,,下面給同學們介紹我組的電路,首先我精選文檔組的電路美觀,無論從上、下、左、右看,橫平豎直,堪稱「巔峰之作」。其次個優點,是有用性,我組的接線與其他組不同,我們接受的是雙色線,更簡潔分清主電路和幫助電路,更簡潔檢查和修理,提高工作效率。再看接線頭,幾乎沒有金屬線暴露出來,這樣可以避開電火花等帶來的不必要的麻煩。第三個優點,我們的接線格外堅固,我們組的同學格外刻苦嚴謹,大家只要努力,信任一切皆有可能,歡迎大家來我組參與、指導、學習,最終,以我組的組訓來結束我的介紹『我們始終被仿照,從未被超越』,感謝!」。這一番幽默風趣的表白,贏得了寬敞評委老師的交口贊揚。
六、評估檢測,拓展升華
在一堂課的最終,要設置檢測環節進行效果評估。由同學獨立完成導學案、任務書上的堂清測驗,老師為同學供應標准答案和評分標准,接受小組交換的評分方式進行測驗評分。老師收集測驗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對本節課的學習進行全面的總結和評價,並依據具體狀況布置學習任務,特殊是對檢測不達標的同學要進行特地的輔導,使之課後完成學習任務。拓展升華是一堂課的點睛之筆,老師要拓展同學的思維,把一節課的內容與學科的學問體系聯系起來,把同學的所學學問及技能與同學的職業生涯聯系起來,把一節課的學習與終生學習聯系起來,激發同學更加猛烈的學習慾望,激勵同學去預習新的學習任務。
I. 什麼是項目化教學
項目化教學是在西方廣泛應用的教學方式,就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由學生自己處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實施及最終評價,都由學生自己負責,學生通過該項目的進行,了解並把握整個過程及每一個環節中的基本要求。
這種教學方式被應用到各個學科中,進行跨學科或跨知識點的整合。
例如,需要同學們運用到學科知識和藝術設計能力,同時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大到完成一項工程,進行一次外出實踐活動等等。
同學們在傳統教育方式中夯實知識基礎的同時,也在項目式、活動式教學中,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體會學習的樂趣。
(9)項目式的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項目教學法的程序:
1、確定項目任務
這是項目教學法的導向階段,即立項。通常由教師提出一個或幾個項目任務,然後同學生一起討論,最終確定項目的目標和任務。
2、制定項目計劃
一般此階段包括四步:學生分組,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學習;學生自主學習,項目開發;學生根據分析結果制訂小組的行動計劃;學生根據項目要求完成成品製作。
3、組織項目實施
此階段中,學生明確自己在小組中的分工以及合作的形式,然後按照已確定的工作步驟和程序工作。對項目實施步驟要解釋清楚,相關資料也要及時給出。教師除了要告訴學生需要完成的項目是什麼,還應該適當地提醒學生先做什麼,後做什麼。
4、檢查評估、總結
在項目完成後要及時進行總結評價,以促進學生的進一步發展。先由學生對自己的工作結果進行自我評估,然後小組內互評,再由教師進行檢查評分。師生共同討論,評判項目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學生行動的特徵。通過對比師生評價結果,找出造成結果差異的原因。
5、成果展示
項目實施工作結束後,對形成的優秀成果進行展示,鼓勵優勝者,同時也使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