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邏輯分析法 邏輯分析法是什麼
1、邏輯分析法(logical analysis)主要是指「語言的轉向」之後出現的分析哲學、科學哲學中所使用的分析方法。
2、這種方法利用現代數理邏輯這個強有力的工具,對語言進行分析,並通過語言分析來解決傳統的哲學問題。因此,它被許多人稱之為「哥白尼式的革命」的「語言的轉向」。
❷ 邏輯思維特點
1、概念的特徵:內涵和外延。
2、判斷的特徵:一是判斷必須對事物有所斷定;二是判斷總有真假。
3、推理的特徵:演繹推理的邏輯特徵是:如果前提真,那麼結論一定真,是必然性推理;非演繹推理的邏輯特徵是:雖然前提是真的,但不能保證結論是真的,是或然性推理。
❸ 邏輯分析法的特徵
推理的種類是根據一定的標准進行劃分的。根據推理前提數量的不同,可分為直接推理和間接推理;根據推理的方向,即思維進程中是從一般到特殊,或從特殊到一般,或從特殊到特殊的區別,傳統邏輯將推理分為演繹推理、歸納推理和類比推理三大類。
就初中數學而言,三段論推理是一種重要的演繹推理,它是性質判斷三段論推理的簡稱,由兩個包含著一個共同項的性質判斷推出一個性質判斷的演繹推理。三段論中的三個性質判斷的名稱分別為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包含大項的前提為大前提,包含小項的前提為小前提,包含大項和小項的判斷為結論。比如,所有的植物都是需要水分的(大前提),小麥是植物(小前提),所以,小麥也是需要水分的(結論)。三段論作為一種思維方式,其包含的三個性質判斷通常都是以大前提、小前提、結論這樣的順序排列。但用自然語言表達三段論時,語句順序是靈活的,而且常常使用省略形式(有省略大前提或小前提或結論等形式)。例如,口語中常說「這是學校規定的呀」,把它補充完整就是:凡是學校規定都是應該執行的(大前提),這句話是學校規定的(小前提),所以,這句話應該被執行(結論)。
三段論推理作為一種基礎性的推理,最能體現邏輯推理的思維方式的特點,在初中幾何應用中最基本最廣泛的推理,學生較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應作為初中生邏輯推理能力培養的重點和切入點。 在初中數學的教學實踐中,尤其是幾何證明的教學中,教師教學不難,學生學懂也不難,但學生往往一做就不會,對於稍復雜的題目更是無從下手。幾何證明成為教學中的一個難點,也是學生成績提高的一大障礙。要突破這一難點和障礙,除掌握上述三段論推理的基礎邏輯思維外,還要注重邏輯推理的基本方法——綜合法和分析法的培養。
要證明一個命題的正確時,我們先從已知的條件出發,通過一系列已確立的命題(如定義、定理等),逐步向前推演,最後推得要證明的結果,這種思維方法,就叫做綜合法。可簡單地概括為:「由因導果」,即「由原因去推導結果」。
要證明一個命題正確,為了尋找正確的證題方法或途徑,我們可以先設想它的結論是正確的,然後追究它成立的原因,再就這些原因分別研究,看它們的成立又各需具備什麼條件,如此逐步往上逆求,直至達到已知的事實,這樣思維方法,就叫做分析法。可簡單地概括為:「執果索因」。即「拿著結果去尋找原因」。
例如證明兩線段相等。
綜合法思路:已知條件→三角形全等或平行四邊形→對應邊或對邊相等(線段相等)。
分析法思路:對應邊或對邊相等(線段相等)→三角形全等或平行四邊形→已知條件。
分析法的特點是從要證明的結論開始一步步地尋求其成立的條件,直至尋求到已知條件上。綜合法的特點是從已知條件開始推演,一步步地推導結果,最後推出要證明的結果。證幾何題時,在思索上,分析法優於綜合法,在表達上分析法不如綜合法。分析法利於思考,綜合法宜於表述,在解決問題中,最好合並使用。對於一個新問題,我們一般先用分析法尋求解決,然後用綜合法有條理地表述出來。
對於一些較復雜的幾何問題,我們可以採用綜合法與分析法合並使用的方法去尋求證明的途徑,可稱之為綜合分析法;即先從已知條件出發,看可以得出什麼結果,再從要證明的結論開始尋求,看它的成立需具備哪些條件,最後看它們的差距在哪裡,從而找出正確的證題途徑。 邏輯思維是以概念為思維材料,以語言為載體,每推進一步都有充分依據的思維,它以抽象性為主要特徵,其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斷與推理。因此,所謂邏輯思維能力就是正確、合理地進行思考的能力。要使學生真正具備邏輯推理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育教學中還應注重以下幾個能力的培養。
深刻理解與靈活運用基礎知識的能力:邏輯推理需要雄厚的知識積累,這樣才能為每一步推理提供充分的依據。一個生活中的例子很能說明:「為什麼亂砍亂切的蘿卜比切得整齊規則的蘿卜更好煮爛、口味更好?」。一個初中生不知道如何回答,而他的母親卻解釋得很好:「因為亂砍亂切的蘿卜比切得整齊規則的蘿卜表面積更大,能吸收更多的熱量,各種作料能更好地進入到蘿卜里,當然更好煮爛、口味更好了」。顯然母親對日常生活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要遠遠強於兒女。因此理解與靈活運用基礎知識的能力是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基礎。
想像能力:因為邏輯思維有較強的靈活性和開發性,發揮想像對邏輯推理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知識基礎越堅實,知識面越廣,就越能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當然並不意味著知識越多,想像力越豐富。需要養成從多角度認識事物的習慣,全面地認識事物的內部與外部之間、某事物同他事物之間的多種多樣的聯系,才能拓展自己的想像力。這對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語言能力:語言能力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想像力的發展,而且邏輯推理依賴於嚴謹的語言表達和正確的書面表達。因此重視學生語言培養,尤其是數學語言和幾何語言的培養對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形成是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
作圖識圖能力:初中階段的邏輯推理更多直接的應用在幾何方面,而幾何與圖形是密不可分的;幾何圖形中包含了許多隱藏的已知條件和大量的推理素材及信息,對圖形認識的是否深刻,直接影響到問題能否解決。因此學生的作圖識圖能力在邏輯推理能力培養的教學中是絕對不能忽視的。
❹ 辯證邏輯思維方法的特點
最抽象、最概括和辯證邏輯性是辯證邏輯思維方法的特點。最抽象是指辯證邏輯思維方法撇開了事物的感性具體以哲學范疇進行抽象認識。比如說,我們撇開商品感性具體以「物質」范疇進行抽象認識。最概括是指辯證邏輯思維方法撇開了事物個別性和特殊性進行一般性認識。比如說,撇開具體物質(實物、基本粒子和場等)形式的特殊性而認識一般的「物質」范疇。辯證邏輯性是指辯證邏輯思維方法以聯系、發展和轉化進行辯證邏輯思維認識。比如說,運用分析和綜合辯證邏輯思維方法進行認識時,充分體現了聯系、發展和轉化的辯證邏輯性。
❺ 邏輯思維的含義及特徵
邏輯思維
人們在認識過程中藉助於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能動地反映客觀現實的理性認識過程。又稱理論思維。它是作為對認識著的思維及其結構以及起作用的規律的分析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只有經過邏輯思維,人們才能達到對具體對象本質規定的把握,進而認識客觀世界。它是人的認識的高級階段,即理性認識階段。同形象思維不同,它以抽象為特徵,通過對感性材料的分析思考,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和個別屬性,揭示出物質的本質特徵,形成概念並運用概念進行判斷和推理來概括地、間接地反映現實。社會實踐是邏輯思維形成和發展的基礎,社會實踐的需要決定人們從哪個方面來把握事物的本質,確定邏輯思維的任務和方向。實踐的發展也使邏輯思維逐步深化和發展。邏輯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概括的反映,它憑借科學的抽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具有自覺性、過程性、間接性和必然性的特點。邏輯思維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斷、推理。邏輯思維方法主要有歸納和演繹、分析和綜合以及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等。
邏輯思維又稱抽象思惟,是思維的一種高級形式。其特點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斷和推理作為思維的基本形式,以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和具體化作為思維的基本過程,從而揭露事物的本質特徵和規律性聯系。抽象思維既不同於以動作為支柱的動作思維,也不同於以表象為憑借的形象思維,它已擺脫了對感性材料的依賴。抽象思維一般有經驗型與理論型兩種類型。前者是在實踐活動中的基礎上,以實際經驗為依據形成概念,進行判斷和推理,如工人、農民運用生產經驗解決生產中的問題,多屬於這種類型。後者是以理論為依據,運用科學的概念、原理、定律、公式等進行判斷和推理。科學家和理論工作者的思維多屬於這種類型。經驗型的思維由於常常局限於狹隘的經驗,因而其抽象水平較低。
其實邏輯思維就是訓練反應能力也是訓練隨機應變、快速反應的一種方法.
❻ 邏輯思維方式有哪幾種
邏輯思維包括
①歸納與演繹
歸納:從多個個別的事物中獲得普遍的規則。例如:黑馬、白馬,可以歸納為馬。演繹:與歸納相反,演繹是從普遍性規則推導出個別性規則。例如:馬可以演繹為黑馬、白馬等。
②分析與綜合
分析:分析是把事物分解為各個部分、側面、屬性,分別加以研究。是認識事物整體的必要階段。
綜合:綜合是把事物各個部分、側面、屬性按內在聯系有機地統一為整體,以掌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③抽象與概括
抽象:抽象是從眾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質性的特徵,而舍棄其非本質的特徵。具體地說,科學抽象就是人們在實踐的基礎上,對於豐富的感性材料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加工製作,形成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以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概括:概括是形成概念的一種思維過程和方法。即從思想中把某些具有一些相同屬性的事物中抽取出來的本質屬性,推廣到具有這些屬性的一切事物,從而形成關於這類事物的普遍概念。概括是科學發現的重要方法。因為概括是由較小范圍的認識上升到較大范圍的認識;是由某一領域的認識推廣到另一領域的認識。
④比較思維法
按照對象,比較分為同類事物之間的比較和不同類事物之間的比較。按照形式,比較分為求同比較和求異比較。在相似中,求不同處。
⑤因果思維
簡單是說,因果關系的邏輯就是:因為A,所以B,或者說如果出現現象A,必然就會出現現象B(充分關系)。這是一種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而且是原因A在前,結果B在後。
⑥遞推法
遞推就是按照因果關系或層次關系等方式,一步一步的推理。有的原因產生結果後,這個結果又作為原因產生下一個結果,於是成為因果鏈,因果鏈就是一種遞推思維。
⑦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法與因果思維法相反,逆向思維法是由結果推理原因。逆向思維的事例:例如:大家聽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司馬光的朋友掉進大水缸里了,常規的思維模式是「救人離水」,而司馬光面對緊急險情,運用了逆向思維,果斷地用石頭把缸砸破,「讓水離人」,救了小夥伴性命。
(6)邏輯的分析方法特點擴展閱讀:
邏輯思維的特徵
1、概念的特徵:內涵和外延。
2、判斷的特徵:一是判斷必須對事物有所斷定;二是判斷總有真假。
3、推理的特徵:演繹推理的邏輯特徵是:如果前提真,那麼結論一定真,是必然性推理;非演繹推理的邏輯特徵是:雖然前提是真的,但不能保證結論是真的,是或然性推理。
邏輯思維的特點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斷和推理作為思維的基本形式,以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和具體化作為思維的基本過程,從而揭露事物的本質特徵和規律性聯系。抽象思維既不同於以動作為支柱的動作思維,也不同於以表象為憑借的形象思維,它已擺脫了對感性材料的依賴。
❼ 邏輯思維的特徵
1、概念的特徵:內涵和外延。
2、判斷的特徵:一是判斷必須對事物有所斷定;二是判斷總有真假。
3、推理的特徵:演繹推理的邏輯特徵是:如果前提真,那麼結論一定真,是必然性推理;非演繹推理的邏輯特徵是:雖然前提是真的,但不能保證結論是真的,是或然性推理。
邏輯思維的特點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斷和推理作為思維的基本形式,以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和具體化作為思維的基本過程,從而揭露事物的本質特徵和規律性聯系。抽象思維既不同於以動作為支柱的動作思維,也不同於以表象為憑借的形象思維,它已擺脫了對感性材料的依賴。
❽ 什麼是邏輯分析法
邏輯分析法(logical analysis)主要是指「語言的轉向」之後出現的分析哲學、科學哲學中所使用的分析方法。這種方法利用現代數理邏輯這個強有力的工具,對語言進行分析,並通過語言分析來解決傳統的哲學問題。因此,它被許多人稱之為「哥白尼式的革命」的「語言的轉向」。
(8)邏輯的分析方法特點擴展閱讀:
特徵:
典型性
它可以擺脫策劃客體發展的自然線索,從最能體現策劃客體發展的本質和規律性的東西入手,對其進行研究,也就是從其成熟和典型的發展階段的發展過程。當事物處於萌芽狀態時,它的本質還沒有充分展開,因而也就很難認識它的本質和規律。
只有事物發展到成熟階段,由於它發展得比較完善、比較典型,這時它的本質已經充分展開。所以從策劃客體發展的成熟的、典型的階段上來研究它,就比較容易發現它的本質及其規律。
抽象概括
邏輯分析策劃法是以抽象的、理論上前後一貫的形式對策劃客體的發展進行概括研究。事物的發展是曲折的,它的必然性是通過無數偶然性開辟其前進道路的,它的本質常常為紛繁的現象所掩蓋。
邏輯分析策劃法就是從純粹的、抽象理論的形態上來揭示策劃對象的本質,通過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完成策劃。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邏輯分析法
❾ 組合邏輯電路的 分析方法
1、根據邏輯電路寫出邏輯表達式。
2、邏輯表達式化簡。
3、根據邏輯表達式畫出真值表。
與邏輯表示只有在決定事物結果的全部條件具備時,結果才發生。輸出變數為1的某個組合的所有因子的與表示輸出變數為1的這個組合出現、所有輸出變數為0的組合均不出現,因而可以表示輸出變數為1的這個組合。
(9)邏輯的分析方法特點擴展閱讀:
組合邏輯電路是指在任何時刻,輸出狀態只決定於同一時刻各輸入狀態的組合,而與電路以前狀態無關,而與其他時間的狀態無關。其邏輯函數如下:
Li=f(A1,A2,A3……An) (i=1,2,3…m)
其中,A1~An為輸入變數,Li為輸出變數。
組合邏輯電路的特點歸納如下:
① 輸入、輸出之間沒有返饋延遲通道;
② 電路中無記憶單元。
❿ 什麼是邏輯分析法
邏輯分析法(logical analysis)主要是指「語言的轉向」之後出現的分析哲學、科學哲學中所使用的分析方法。
這種方法利用現代數理邏輯這個強有力的工具,對語言進行分析,並通過語言分析來解決傳統的哲學問題。因此,它被許多人稱之為「哥白尼式的革命」的「語言的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