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冥想屬於什麼教學方法

冥想屬於什麼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2-10-18 08:39:42

什麼是冥想如何冥想具體步驟

一切瑜伽冥想體系中最主要的特點是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一特定對象之上的深思方法。在那些特別著重於呼吸功法、姿勢、收束法、提升生命之氣等等功法的體系中,習瑜伽者注意力集中的對象不是始終不變的。換言之,這樣一種瑜伽體系的修習者根據他所做的某一特定練習,或根據自己某一階段的意識而把注意力集中到不同的對象事物上。例如,如果他的意識是處於可稱為第一階段的狀態時,他就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一對象事物上。然後,如果說,他的意識處於第二階段,他就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新的對象事物上。換言之,他在其意識的每一個新階段,都轉移自己注意力的焦點。

另一方面,那些並不依賴諸如呼吸功法、收束法等等這樣的生理和微妙生理練習方法的瑜伽冥想體系,就無論練習者的生理或心理狀態如何,都總是保持其冥想對象(一個或多個)始終不變。換言之,並不是在其修習某一階段,他們冥想某一特定對象,然後,當他們又有所進展時,就改變其冥想的對象事物,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別的某些事物之上。

瑜伽語音冥想(Yoga Sound
Meditation)就是在各個不同階段冥想注意對象(一個或多個)始終不變的瑜伽的範例。從他修煉瑜伽語音冥想的開始起,習瑜伽者就把注意力集中在瑜伽語音的吟誦之上。無論他是個初學者,其意識仍受愚昧無知與激情的蒙蔽,或者他已處身善良狀態,或甚而達到最高階段,他始終不改變其冥想注意集中的一個或多個對象。

瑜伽語音冥想體系比較容易,並且和那些較難的、要改變冥想對象的瑜伽體系一樣有效。瑜伽師向人們極力推薦修習這種體系。真的,連那些修習較難體系的人們也在自己的練習中運用瑜伽語音冥想體系。

瑜伽語音冥想又稱曼特拉(Mantra)冥想。梵語詞「曼特拉」可以分為兩部分,即「曼」( man)和「特拉」( tra)。「曼」的意思是「心靈」。「特拉」的意思是「引開去」。因此,「曼特拉」的意思是能把人的心靈從其種種世俗的思想、憂慮、慾念、精神負擔等等引離開去的一組特殊語音。一個人經過練習瑜伽語音冥想,就能逐漸超越愚昧無知和激情等品質,而處身在善良品質的高度上。從這一步,瑜伽冥想更往深處發展,逐漸演變為完美的禪,而最終地進入入定狀態。

語音冥想瑜伽不僅效果顯著,而且簡便易行。無論年齡、性別、職業、教育狀況等等如何,人人都可以練習。這些狀況完全是無關緊要的。五歲小兒或九十歲老翁都可以練習它。無論是學生或農民、家庭主婦或工人練起來都是容易的。

從無法記憶的遠古時代起,習瑜伽者就一直修習著瑜伽語音冥想術了。這些專門的吟誦語音是由無數世代師徒輾轉授受,傳下來的。

可以參考在瑜伽冥想宗師柏忠言和張蕙蘭老師寫的《瑜伽 氣功與冥想》

㈡ 冥想入門的七種方法是什麼

1、有覺知地呼吸,有覺知地呼吸是一種基本卻深奧的專注練習。當氣息進出鼻孔時,將你的注意力帶向呼吸所產生的身心感受。

感受你呼吸的節奏,輕重,快慢,暖濕,路徑,深淺,停頓、情緒等等。(呼吸是連接我們身體、情緒和心靈的橋梁)在每一個呼吸回合中保持你的覺知力;當思想從呼吸上游離時,留意這一現象並將注意力帶回呼吸所產生的身心感受。

2、唱頌曼陀羅,唱頌曼陀羅是另一種培養專注力的有效方法。許多靈修門派都會在用這種方法。曼陀羅可以是一個詞,也可以是一個音節或一句話。

基督教徒通常使用「基督心懷仁慈」作為曼陀羅,而許多習練冥想的猶太人則採用希伯來語中的Shma(意為「聆聽」)。其他普遍採用的曼陀羅還包括了「Om」,「阿門」以及「唵嘛呢叭咪吽」(其含義為「寶石居於蓮花中」)。

3、觀想,觀想要求你首先凝視一個簡單的幾何圖形(如一個圓圈或一個三角形),然後閉上雙眼而用心眼去嘗試保留這一圖像,通過這種方法來培養內在的視覺。

最終,你可以使用曼達拉(其為自古以來作為冥想工具的、復雜的幾何圖形)或者觀想某位精神領袖,或對你來說有意義的事物。你也可以在冥想的過程中想像一個可供你休憩的寧靜空間。

4、仁愛冥想,仁愛冥想不僅提高了專注力,也培養了靈性視野,還改變了我們與自身以及他人的關系。Metta意為「愛」,而Bhavana的字面含義為「培養」。

在這一練習中——你首先將愛意和仁慈賦予自己,然後是愛著的人、一般人、難處的人以及世界上的萬物。在做這一練習時,一個有效的方法是:先通過幾個有知覺的呼吸回合來使自己意識歸中。

5、內觀,內觀要求你將注意力轉向身體的感受,然後轉向情緒、感知以及思想。習練者往往將內在出現的任何思想、情緒或感受進行歸類——例如,「現在我有一個可怕的想法」。這一練習有時被稱作無選擇額覺知,因為你預先並沒有選擇關注的對象。

6、吠檀多冥想,吠檀多冥想是瑜伽哲學吠檀多的一部分。據說,這種冥想通過連續不斷地進行自我檢測以及回憶自我從而利用心意去超越心意。

這不是某種具體的冥想形式或技巧,因此無法將它進行歸納概括。為了練習自詢(吠檀多冥想最普遍採用的形式),你只需要追溯思想的源頭,無時無刻都在問這個問題:「我是誰?」——不是將它作為曼陀羅般不斷向自己重復,而是一直保持著一種探索式、詢問式的態度。

7、動態冥想,動態冥想形式多樣(如哈達瑜伽、太極、氣功以及行走中的冥想)。如果你沒有長時間靜坐的渴望,那麼動態冥想也許是吸引你投身冥想的方式。在行走中的冥想當中,你沿著一條小徑或圓圈來回走動,並讓腳步與呼吸合拍。

隨著氣息進入體內,你抬起一腳跟,接著是腳心,最後上抬前腳掌。隨著呼吸的持續運動,你邁步向前。然後,呼氣時,將這只腳放置地面,身體的重心也移向它;接著准備好在下一次吸氣的時候提起另一隻腳。

㈢ 冥想是做什麼,冥想的好處和方法有哪些

冥想高深一些的說法叫打坐、禪修等,基本的冥想,其實就是保持平靜,注意自己在想什麼,使自己的思想慢下來,給腦袋喘息的機會。

冥想不必非盤腿打坐不可,坐著、站著、躺著都可以進行冥想,甚至在搭公交車、散步、慢跑的時候,都可以試著做引導式冥想。任何地方、任何時間我們都可以進行冥想,只要你想、你嘗試,無論周圍多麼喧嘩吵鬧,你都可以獲得自我的平和與寧靜。

㈣ 清新冥想具體是做什麼的有冥想的課程嗎

清新冥想其實就是一款可以幫助我們冥想放鬆的軟體,現在都市生活節奏快,大家壓力也比較大,通過清新冥想聽聽裡面的一些故事,還可以學習正念瑜伽課程,不僅可以緩解壓力、讓人更放鬆,還可以改善體態,瘦身塑形,真是一舉兩得了。

㈤ 一步一步教你如何冥想(初學者必收藏)

冥想的目的是集中和放鬆大腦,

最後,可以實現對自我意識的更清晰的控制。

和內心的平靜。

你可能還不知道,

你可以隨時隨地冥想,

不管周圍有多吵,

你可以得到屬於你自己的平靜和安寧。

這篇文章將向你介紹冥想的基礎,

你在這條自我開悟的路上。

(1)准備冥想

1.選擇一個安靜的環境。冥想應該在一個安靜平和的地方進行,這樣可以讓你專心冥想,不受外界刺激的干擾。無論你想冥想五分鍾還是半小時,找一個冥想時不會被打擾的地方。這個地方不需要很大。衣帽間或者你的辦公室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在你冥想的時候要確保這是一個完全私人的空間。

對於初學者來說,避免外界干擾尤為重要。關掉電視、手機和其他可能產生噪音的設備。如果想聽音樂,盡量選擇安靜、柔和、重復的音樂,保證注意力集中。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把水龍頭稍微打開一點,持續不斷的流水聲可以讓你平靜下來。

你需要明白的是,冥想不需要完全安靜的環境,所以你不必戴耳塞。外面割草機的轟鳴聲,隔壁狗的吠叫聲,都不會妨礙有效的冥想。事實上,意識到這些噪音並學會忽略它們並專注於冥想是成功冥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於很多人來說,戶外冥想是個不錯的選擇。只要不坐在車水馬龍的馬路上或者其他嘈雜的地方。你可以選擇坐在樹下或者你喜歡的花園草坪上。

2.穿舒適的衣服。打坐的目的之一是驅除外來的東西,讓自己的心靈平靜下來。緊身的衣服只會讓你覺得不舒服。打坐最好穿寬松的衣服,記得脫鞋。

如果天氣冷,記得穿上毛衣或開衫。如果衣服不夠暖和,僅僅一想到「天氣有多冷」就會讓你筋疲力盡,不得不中斷冥想。

如果是在辦公室或者其他不方便換衣服的地方,至少要保證自己盡量舒服。脫掉鞋子和正式外套,解開襯衫領子,松開腰帶。

3.算出你要冥想多久。在你開始冥想之前,你應該計劃好你的冥想時間。大多數資深冥想者建議每天冥想兩次,每次20分鍾;但是對於初學者來說,可以從每天五分鍾開始。

你應該每天固定時間打坐,不管是早上一起床的15分鍾,還是午休的5分鍾。無論你選擇什麼時間段,你都應該讓冥想成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一旦決定按時打坐,請堅持。不要因為覺得自己沒用就放棄。成功地練習冥想需要很長時間。對於現在的你來說,最重要的是堅持。

雖然你想用秒錶完成冥想,但最好不要反復查看時間。你可以設置一個帶有柔和鈴聲的鬧鍾來提醒你時間到了,或者根據一個事件來結束冥想,比如你的伴侶起床了,或者太陽的光斑剛好落在牆上的某個點上。

4.拉伸。因為冥想需要在一個地方坐一段時間,所以最好在坐下之前盡量減少身體各部分的緊張和疲勞。花幾分鍾做一些伸展運動,有助於放鬆身心,為下一次冥想做准備。它還可以幫助你在冥想時放鬆大腦,而不是專注於一兩個酸痛的關節和肌肉。

對於長時間坐在電腦前的人,記得拉伸脖子、肩膀和腰部。對於坐蓮花坐打坐的人,注意放鬆腿部,尤其是大腿內側。

5.選擇一個舒適的坐姿。如前所述,冥想時放鬆身體非常重要,所以你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姿勢。傳統的打坐是在地上放一個墊子,然後以蓮花或者半蓮花的姿勢坐在上面。除非你的腿、臀部和下背部非常柔軟,否則在蓮花坐的姿勢下,要保持腰的挺拔是需要一定努力的。選擇一個能讓你重心上移,背部挺直的姿勢。

但是,你也可以選擇坐在墊子、椅子或冥想椅上,不要交叉雙腿。你的骨盆應該稍微前傾,這樣脊柱兩端正好在股骨中心的上方,也就是在支撐你身體重量的兩點之間。為了保持正確的骨盆位置,你可以坐在厚墊子的前面,或者在椅子的兩個後腿下面墊上7.6-10.2厘米厚的墊子。所謂冥想椅,通常就是這種有一定角度的椅子。如果你的椅子是水平的,在椅子的後腿下面墊點東西,讓它前傾1.3-2.5厘米。

最重要的是讓你感覺舒適,放鬆,軀干挺直,讓你的脊椎能夠支撐腰部以上的重量。

骨盆前傾。然後,從會陰開始,逐漸拉直每根脊柱,直到每根都剛好在另一根之上,支撐你身體、脖子和頭部的重量。你需要多練習幾次,找到一個可以放鬆肌肉的姿勢,然後你就可以輕松地保持身體挺直。如果你感到肌肉緊張,放鬆。如果在挺直背部的時候感覺無法放鬆,就需要重新調整脊柱,挺直身體,以便放鬆感覺緊張的部位。

傳統的冥想姿勢包括將手放在重疊的腿上,手掌朝上,右手放在左手上方。但是,你也可以讓你的手自然地放在你的膝蓋上,或者掛在你的身邊,隨你的便。

6.閉上眼睛。你可以睜著眼睛打坐,也可以閉著眼睛打坐,但作為初學者,你最好先試著閉上眼睛。閉上眼睛可以阻擋外界的視覺干擾,幫助你集中注意力。

一旦你習慣了冥想,你可以試著睜開眼睛冥想。這有助於那些閉著眼睛容易入睡或過於專注而達不到效果的禪修者,以及一些閉著眼睛容易看到刺激性畫面的禪修者(只有少數人這樣做)。

當你睜眼打坐的時候,要學會「空」,也就是不要專注於某一件事。但是,你不需要空虛到整個人都在發呆的地步。冥想的目的是感到放鬆和清醒。

(二)靜心。

1.跟隨你的呼吸。這是所有冥想中最基本最普遍的內容,所以呼吸冥想非常適合初學者。選擇肚臍上方的一個點,注意,感受它隨著你的呼吸上下移動。不要刻意改變自己呼吸的節奏,照常呼吸就好。

試著專注於呼吸本身。你只需要知道並「意識到」這個呼吸,不要去「思考」或判斷它(比如:這次呼吸比上一次短)。

你可以試著想像一些圖片來幫助冥想,比如:想像肚臍上方有一枚硬幣,它隨著你的呼吸而起伏;想像大海中的一個浮標,隨著你呼吸的波浪上下浮動;想像你肚子里有一朵蓮花,每次呼吸都會張開花瓣。

如果你開始走得太遠,不要害怕,畢竟你只是一個初學者。冥想和其他事情一樣,需要練習才能完美。你只需要把你的想法拉回來,專注於呼吸,停止想其他的事情。拋開那些零碎的想法,靜下心來。

2.重復一句咒語。咒文冥想也是一種常見的冥想方式,即在冥想過程中反復重復一句咒文(某個字、詞或短語),直到你收斂心神,進入深度冥想狀態。你可以選擇任何東西作為咒語,只要你記住它。

作為初學者,可以選擇「一」、「寧」、「靜」、「安」、「吉」這樣的詞作為符咒。如果要選擇傳統的口頭禪,可以選擇音節「Om」,代表「無所不在的意識」或「Sat,Chit,Ananda」,意為「存在、意識、喜悅」。

在梵語中,咒文(咒語)的本義是「思考的工具」。法術製造你思想的共鳴,使你能夠從紛繁復雜的思想中走出來,進入深層意識。

口頭禪的重復有助於冥想,這樣你默念的單詞或短語就能滲入你的頭腦。如果你又走神了,不要著急,只要再轉移注意力,專心念咒就好了。

當你進入深度意識時,你不必重復咒語。

3.專注於某件事。就像默念一句口頭禪一樣,你可以選擇看著某樣東西,全神貫注,這樣就能進入一定程度的深層意識。這是睜開眼睛冥想的方法之一。很多人發現,如果為自己的眼睛找到一個著陸點,會更容易進入深層意識。

你可以選擇看任何東西,但很多人認為看著蠟燭上的火花是最舒服的。也可以選擇水晶、花卉、聖人、佛像等形象或雕像。

把那個東西放在你眼睛的高度,這樣你就可以在頭和脖子完全放鬆的情況下直視它。一直盯著它,直到焦點之外的視野逐漸模糊,視野里只剩下它。

如果你專注於那樣的事情,你會覺得自己進入了一種沒有外界干擾的深層寧靜。

4.學會想像。想像也是一種常見的冥想方法。用這種方法在腦海中模擬一個寧靜的場景,逐漸探索,直到獲得完全的寧靜。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模擬這個場景。你不用想像有多現實。你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調整。

你可以想像一個溫暖的海灘,一片鮮花盛開的草地,一片安靜的森林或者一個有火的舒適的客廳。無論你想像什麼場景,都把它變成你心靈的殿堂。

一旦進入「寺廟」,就可以開始探索了。你不必「創造」你的周圍環境,因為它們已經「存在」了。讓你的思想先走。

注意「寺廟」里的景象、聲音和氣味,感受微風吹過,火焰的熱量溫暖你的身體。只要你願意,你可以在「聖殿」里待多久就待多久,讓它自然地擴展完善,變得更加真實。如果你想離開寺廟,在睜開眼睛之前深呼吸幾次。

記住,下次你通過想像冥想的時候,你可以回到同一個地方或者想像一個新的場景。你想像的任何情景都應該符合你自己的情況,它們只是你個人性格的反映。

5.身體掃描。身體掃描是指有意識地聚焦於身體的某個部位,逐個掃描全身,有意識地放鬆它們。這個簡單的冥想方法將會放鬆你的身心。

閉上眼睛,選擇從某個身體部位開始。一般來說,可以選擇從腳趾開始。專注於接收來自腳趾的感覺,有意識地放鬆任何緊綳的肌肉。腳趾完全放鬆後,將注意力轉向整隻腳,重復放鬆的步驟。

按照這個方法,從下到上依次放鬆各個部位,如腳、小腿、膝蓋、大腿、大腿、臀部、腹部、胸部、背部、肩膀、手臂、手掌、手指、脖子、臉、耳朵、頭頂。時間的長短取決於你的喜好。

在你放鬆每個部位後,集中注意力在你的全身,享受完全的平靜和放鬆。最後,呼吸後休息幾分鍾,然後結束冥想。

6.嘗試心輪冥想。心臟是人體七個脈輪之一,也就是七個能量中心之一。心位於胸腔中央,對應愛、慈悲、和平、寬容。內心冥想可以幫助你感受這些情緒,並把它們傳達給外界。

首先,閉上眼睛,摩擦手掌,直到產生熱量和能量。然後把你的右手放在你胸部的中央心臟脈輪上,左手放在上面。

深呼吸,呼氣時輕聲說出「Yum」這個詞,這是與心輪對應的共振音節。想像一下,一股發光的綠色能量從你的胸部湧出,進入你的手掌。

這種綠色的能量就是你此刻感受到的愛、生命和其他積極的情緒。當你准備好了,把你的手從胸前移開,把你掌心的能量釋放出來,傳達給你珍貴的人和這個世界。

從內部感受你的身體。你能感覺到你身體內部的能量場嗎,尤其是你的胳膊和腿?如果你感覺不到,那也沒關系。但是請想一想:為什麼我們可以驅動身體的不同部位?因為我們體內有一個流動的能量場。專注於你身體內部的能量場,不僅可以幫助你保持現在的狀態,還可以讓你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和活力在你體內流動。

7.試試散步冥想。行走冥想也是一種冥想方法。通過體驗行走的步態,冥想者感受到自己的身體與大地之間的緊密聯系。如果你打算冥想很長時間,交替做一些散步冥想會是一個好主意。

選擇一個適合散步冥想的地方。干擾越少越好。這個地方不一定要這么寬,但是你可以一直走至少七十步不轉彎。如果可能的話,你最好脫掉鞋子。

抬頭挺胸,直視前方,雙手舉在身前。用你的右腳慢慢地、悠閑地邁一步。不要在意腳上的任何感覺,盡可能專注於「走」這個動作。邁出第一步後,慢下來再邁出第二步。在任何情況下,兩只腳都不應該一起行動。

當你到達終點時,停下來,恢復站姿。然後,先伸出右腳,轉身。原路返回。同樣,像以前一樣慢慢地、平靜地走。

在行走冥想時,試著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腳的運動上,而不是其他任何東西,就像你在呼吸冥想時專注於呼吸和吸氣一樣。清除你頭腦中的雜念,感受你的雙腳和腳下大地的關系。

(3)日常冥想

1.在日常生活中練習冥想。冥想不拘泥於固定的形式。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任何時候練習冥想。

例如,當你感到緊張時,花幾秒鍾專注於你的呼吸,清空你的負面想法或情緒。

也可以邊吃邊練習冥想,感受嘴裡的食物和吃東西的體驗。

不管你平時做什麼,是坐在電腦前還是掃地,試著去感受你的身體動作和你當時的經歷。這種所謂的禪修生活。

2.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提高冥想的質量和效果,所以請盡量健康飲食,適量運動,充足睡眠。冥想前盡量少看電視,盡量不要抽煙喝酒,因為這些行為會麻痹大腦,無法保證成功冥想應有的意識。

3.閱讀精神書籍。雖然不是每個人都這樣,但有些人認為閱讀靈修書籍和宗教經典可以幫助他們了解更多關於冥想的知識,幫助他們獲得內心的平靜和靈性的知識。

如果你願意,也可以檢索一些與你產生共鳴的智慧箴言或經典文本,在下次冥想時重溫。

4.參加導師冥想課程。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在家開始冥想,不妨報名參加一個由資深老師指導的冥想課程。

雖然你可以在冥想課程中學到大多數冥想方法,但你也可以進行一次精神靜修,體驗不同的冥想方法,找到最適合你的方法。

5.試著每天在同一時間冥想。每天固定時間打坐很重要。它可以幫助你迅速將冥想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讓你深刻體會到冥想的巨大好處。

每天早上都是冥想的好時機,因為那時你的大腦還沒有被一天的壓力和焦慮占據。

但最好不要在吃完飯後立即開始冥想,因為你可能會感到身體有些不適,這會分散你的注意力。

6.你必須明白冥想是一個旅程。禪修的目的是凈化心靈,平靜心靈,最終達到一個精神高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存在境界。

但是,你也要意識到,要達到普通修行者或僧侶所達到的認知水平和深層意識,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但是,這不重要。

冥想是一個旅程,就像爬山一樣。你走的每一步都讓你離頂峰更近。

一旦出發,就不要太在意冥想本身的質量。只要你打坐後感覺比之前更平靜、更快樂、更安靜,那麼你的打坐就成功了。

技巧

1.冥想的時候很容易忘記時間,但是過分關注時間只會讓你分心。有些人認為設置鬧鍾可以幫助解決這個問題,但切記要選擇鈴聲輕柔的鬧鍾。如果鬧鍾聲音太突兀,總是想著鬧鍾什麼時候響會打擾你。

2.不打坐的時候有意識地關注自己的情緒和想法。你會發現,在冥想的日子裡,你會比不冥想的日子更平靜、更快樂、更清醒。

3.不要讓你內心的聲音潛入你的思想。你可以關注這些想法,但不要被它們牽著鼻子走。

4.如果你想冥想,但感到筋疲力盡,全身酸痛,身體不適,或者根本無法達到一定程度的放鬆,那麼先做一些放鬆活動。你可以先散步、跑步、淋浴或洗澡。這些活動可以有效緩解壓力。之後,試著重新開始冥想。

5.正確的姿勢可以給你的肺騰出更多的空間,讓你的呼吸更順暢。事實上,你會感覺到從臀部到頸部的大部分肌肉都在橫膈膜的呼吸肌周圍發揮作用。雖然只有一點點,但你能感覺到它們都在輔助橫膈膜呼吸。如果你注意到了這一點,那麼你的姿勢是正確的。正確的姿勢並不難保持,而且非常舒服,你會有漂浮在水面上的感覺。

6.當你完全平靜的時候,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有些人覺得這段時間特別適合思考重要的決定或探索自己潛意識的想法,而另一些人則只是享受冥想帶來的難得「休息」。對於有宗教信仰的人來說,冥想是一種與他們的神溝通並從神那裡得到啟示的方式。

7.在冥想者學會完全集中注意力或平靜下來之前,冥想已經發揮了它的作用。僅僅通過練習,冥想就能給你帶來好處。

8.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你。不要輕易放棄。記住,放鬆!

9.欲速不達。打坐不能讓你一夜之間成為道大師。只有不功利的純禪定,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10.冥想的一些不為人知的好處包括:更容易入睡,改善暴躁脾氣,改變心態(這一點對於那些冥想超過1000小時的人來說尤其明顯,比如佛教徒)。

11.如果你發現很難堅持你設定的冥想時間,那就從更短的冥想開始。幾乎每個人都能堅持冥想一到兩分鍾,不受任何雜念干擾。然後,等你心中的波瀾平息後,試著把冥想時間延長一點點,直到你能完成整個冥想過程。

12.長期冥想的好處顯而易見,值得你堅持。這些好處包括:鍛煉意識,緩解壓力,舒緩情緒,提高記憶力和注意力,增加大腦各部分的灰質(腦細胞)。

建議一開始不用做很長時間的冥想,只需要5分鍾左右。適應後可以延長到15分鍾,甚至更長。兩次冥想可能會讓你感到放鬆。每天堅持打坐,能給你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好處。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㈥ 冥想是什麼和瑜伽有關系嗎

練瑜伽的時候會有這種冥想的動作,更多的冥想起到的是放空大腦,放鬆精神的作用。瑜伽會配合一定的自由呼吸法,來達到身體和精神相互協同的鍛煉效果,而冥想就是讓身體和精神放空的一種動作狀態。

所以說冥想它只是一種企圖脫離於現實,進入一種自由空靈的境界的一種方式。但實際上都是想這么做,但沒有幾個人能夠真正做得到,必須要注重心中真的無視啊,才能進入一種真正的放鬆的冥想的狀態,所以說呢,很大程度上受到現實環境以及個人經歷的影響,所以說冥想是理想中的一種狀態。

閱讀全文

與冥想屬於什麼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豬肉價格下跌的解決方法 瀏覽:933
泉州學唱歌技巧和發聲方法 瀏覽:962
神經源性膀胱工傷治療方法 瀏覽:965
如何選擇設計特殊雜質檢查方法 瀏覽:15
電纜線接線方法視頻 瀏覽:776
湖南煙熏肉食用方法 瀏覽:311
釣具的連接方法 瀏覽:133
細胞增生的治療方法 瀏覽:833
下列處理方法不正確的是 瀏覽:166
舒適進入安裝方法 瀏覽:224
用什麼方法粘膠最快 瀏覽:607
無線加濕器的安裝步驟及使用方法 瀏覽:801
歐萊雅洗面乳使用方法 瀏覽:819
win8怎麼設置鎖屏圖片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41
爛地面地坪施工方法簡單 瀏覽:697
穩壓電路計算方法視頻 瀏覽:849
不用安全繩攀岩還有什麼方法 瀏覽:701
作業反應的教學方法 瀏覽:454
247乘101的簡便方法 瀏覽:108
可存放時間的計算方法 瀏覽: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