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思想品德課教學方法

思想品德課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14 20:52:32

A. 思品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有哪些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新課程將改變學生的學習生活,也將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每位教師在新課程的實施中,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惑,面臨這樣或那樣的挑戰,可能須要放棄我們先前熟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按照新課程的要求重新構建新的課堂教學形態.
第1節 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方法
為了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師生在共同活動中必須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科學的教學方法,能啟迪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發揮學生潛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思維習慣,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見,教法運用是否得當,直接關系著教學效果的好壞,影響著教學質量的高低.
古今中外,「方法」一詞用得非常廣泛,無論對它的解釋增加多少新的內容,總離不開它最基本的含義,即指向一定目標的「途徑」,「道路」,「工具、手段」和「操作、步驟」.研究教學方法,同樣要抓住這些要義.
教學方法是師生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和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在教學活動中採用的教學方式、途徑和手段.其最終結果是學生按照預定的目標掌握知識、技能和技巧,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並發展他們的能力和創造素質.教學方法的本質主要取決於學生的學習認識活動(學習)和教師相應活動(教學)的邏輯程序以及心理方面,即由教與學的協調一致的效果來決定.20世紀80年代以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則將教學法分為三大類,每大類又分為幾小類.第一大類為組織和進行學習認識的方法,下分為:(1)傳遞信息和聽覺感知信息的方法;(2)直接傳遞知識信息和視覺感知信息的方法;(3)通過實際活動和觸覺、動覺傳遞與感知信息的方法.第二大類為激發和形成學習認識活動的方法,下分為:(1)激發學習興趣的方法;(2)激發學習義務感和責任心的方法.第三大類為檢查和自我檢查學習認識活動效果的方法,下分為:(1)口頭;(2)書面;(3)實驗、實踐.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教學引不起學生興趣或教學效果不佳,就是因為教師偏重於教,一些教師只知講條條,讓學生背條條,教學方法呆板、陳舊.全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曾在全國十省市搞了一個較大面積的理想、動機與興趣的調查,中學生把政治課作為自己最感興趣學科的只佔1.67% ,再深入調查他們為什麼喜歡政治課,回答卻是共同的:「老師教得好!」所以,在思想品德新課程的實施中,教師必須拋棄過去陳舊的教學方法,採用先進的教學方法,要真正重視學生的學,教的得法是為了學的有效.下面介紹國家級、省級實驗區所採用的一些教學方法.
一、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也叫實例教學法或個案教學法,它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需要,通過設置一個具體的教學案例,引導學生參與分析、討論、表達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索,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法從總體上來說是一種歸納教學法,與我們經常採用的舉例說明相比較,雖然都涉及了引用實例,但兩者畢竟存在著顯著區別.很多老師在教學中經常使用的是一種直接來自現實生活中的材料,經過人工處理過的例子,而不是真正的案例,案例卻是實實在在的現實情況的記錄.案例教學是一種穩定的或定型化的教學方法,具有特定的操作程序和要領,而舉例一般是講授、討論等教學方法的輔助形式,不具備一系列詳盡或定型化的操作程序.
(一)案例教學法的作用
案例教學法能夠創設一個良好的、寬松的教學實踐情境,把真實的典型問題展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設身處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討論,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創造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極有益處.其具體表現為:
1.可以提高學生運用理論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自主地深入案例,充分體驗角色,成為案例活動的主體,真正實現案例情境的「再現」,並設身處地地思考,學會運用理論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而較好地激發自己創新思維,培養自己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案例教學的重點在於討論和相互交流,所以,學生要想在課堂上完成任務或有好的表現,就必須加強自己的語言能力,加強與他人的溝通並力爭在討論中說服對方.
3.縮短理論和實際的距離.學校是學習的小課堂,社會是學習的大課堂.案例是現實問題的縮影,它能把大課堂中的真實生活引進小課堂,通過展現一些真實的典型問題,讓學生在已經經過實踐的事件中充當角色,進行「實踐」操演,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使學生實現從理論向實踐的轉化,從而縮短理論和實際間的距離.
4.提高教學效果.案例教學中的案例既有實際情況的描述,又包含著問題.它採取以學生為主進行課堂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弄清案例中出現的問題並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分析,學生能深刻理解課文知識.而且案例來源於活生生的現實,給學生造成身臨其境的感覺.內容生動有趣,沒有那麼多抽象的、復雜的概念、理論.因此,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比較高,容易產生學習興趣,能夠提高教學效果.
(二)案例教學的類型
案例教學離不開案例.我們似乎可以說,一個優秀的案例是案例教學成功的關鍵性因素,而一個優秀的案例總是以一定的形式來體現的.教學案例的類型大致有:
1.依據案例的情境不同,可以將案例劃分為語言情境案例和實際情境案例.語言情境案例是教師用語言呈現已發生過的情境,引導學生綜合運用相關的知識分析的案例.實際情境案例是教師藉助或設計一個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體驗情境,師生共同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案.
2.依據案例的性質不同,可以將案例劃分為描述性案例和分析性案例.描述性案例一般是將事物整體或部分面貌,或事物發展的全過程像講故事一樣原原本本、具體生動地描述出來,給學生以親臨其境之感.分析性案例除具有描述性案例的特點外,還包含著可分析討論的問題.
3.依據案例的內容不同,可以將案例劃分為專題性案例和綜合性案例.專題性案例是針對某一方面的問題而編寫的案例,供學生分析、理解某一問題時使用.這類案例的內容單一,主題鮮明.綜合性案例是對事物的整體或全局及事物發展的全過程進行描述,供學生思考分析,提高其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學的基本方法
根據案例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的不同,案例教學的基本方法可分為以下幾類:
1.案例講授法.教師運用案例,通過講解來說明課程內容,使案例與課程的基本理論融為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課程內容體系.這種方法又可具體分為以講案例為主來說明理論知識,或者以講授基本理論為主,引用案例進行論證.
2.案例討論法.它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對案例進行討論分析的一種方法.
3.案例模擬法.它是事先編好案例的「腳本」,由學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再現案例情境,如小品、模擬法庭等,給學生以真實、具體的情境感受,然後引導學生對模擬的案例進行評析.
4.案例練習法.在課上、課後和單元練習及考試時,引入典型案例,創設問題情境,以培養和檢測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B. 初中政治課常用教學方法有哪些

一建構特色教學方法體系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必須滿足下列要求:
1、邏輯認知與直覺感悟相結合.
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有兩種,第一是科學的方式,第二種是審美的方式,由此獲得兩種知識,第一種是事實性知識,思想性知識,科學性知識,第二種是評價性知識.價值性知識,規范性知識
2、接受式學習與研究性學習相結合
第一類知識具有客觀性,它應當主要以接受式方式學習獲得,但這種方式有有致命的弱點,缺少直接經驗的過程,缺少知識發展的歷史敘述,忽視具體知識結論的相對性和條件性,這樣的知識缺乏活力,不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3、書本學習與社會學習相結合.社會學習的主要方式有調查研究,體察民情,觀察模仿,實踐反思.
二思想政治課各類方法的功能和適用條件
1、組織進行認識與實踐活動的明理導行方法
第一、直接傳遞信息和視覺感知信息的方法,即直觀演示法.包括現場實物直觀演示,形象性直觀教具演示,象徵性直觀教具演示三種方法
第二、口頭傳遞信息和聽覺感知信息的方法,即口述法.包括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講演法,談話法,討論法
講述法 主要用於敘述事件經過,描述人物和課堂舉例.
講解法 主要用於概念原理的教學
講讀法 主要用於關鍵性結論性內容教學
講演法 主要用於范圍較大深度較大問題的教學,適用於專題講座或綜合復習
談話法問答法對話法 圍繞某一課題,師生之間提問和對話的方法
討論法 教師引導學生圍繞某個問題進行討論辯論的方法,與談話法不同之處在於,有同學之間的交流.
第三、通過實踐活動來傳遞和感知信息的方法,即實踐活動法
它包括道德踐行活動,生活交往活動,角色模擬活動,專題研究活動
第四、邏輯認知法.包括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比較,邏輯與歷史的統一.所謂邏輯的方法,是撇開發展的曲折過程和偶然因素對事物進行研究的方法,所謂歷史的方法,就是從歷史的自然過程支研究事物的方法.
邏輯方法使用遵循的順序
運用歸納法 幫助學生形成概念和原理
運用分析與綜合法 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和原理
運用比較法 幫助學生弄清相近相似及相關概念原理的聯系與區別
運用論證 證明概念原理的科學性,消除學生疑慮
運用推理 使學生概念原理系統化深刻化
運用應用 加深學生對概念原理的理解,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2、 激發和形成學習動力培養學生情感的激情促信的方法
(1)激發和形成學習興趣的方法
提高教學內容的使用價值,滿足學生需要
教學內容呈現生動直觀,增強其刺激性和吸引力
改善師生關系,將學生對教師的積極情感遷移到老師所教內容上去
改善課堂教學結構,增強學生外顯活動分量,實現對教學最大參與
運用情感的感染功能,加強情感交流,以情激情
運用情感的情景性特徵,創設情境,以境激情
運用情感的強化和動力功能,幫助學生成功
(2)激發認知情感,振奮學習精神的方法
(3)激發學習義務和責任感的方法

C. 思想品德課如何才是有效的教學評價

什麼樣的思想品德課才是一堂好課?怎樣的教學評價才是有效的?為此本人結合思想品德新課程的教科研實踐,對此談幾點不成熟的看法。一、在教學目標上,依據課程標准,實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能力,知識三維教學目標的有機統一,注重全面性《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准(實驗稿)》中所表達的「課程目標」,著眼於課程改革的整體要求,採用以「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能力」「知識」這樣三個維度分別陳述的方式,並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放在教學目標的首位。這種呈現方式體現了從「以知識為本」向「以育人為本」的教育觀念和課程觀念的轉變。在教研實踐中,我們發現部分教師對新課程教學目標的把握不是十分到位,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有些教師受原有的教學大綱的羈絆,對教學目標的設計仍存在一定的「心理定勢」,主要還是「以知識為本」,忽視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二是有些教師雖意識到新課程三維教學目標的重要性,但不得要領,沒有把握其實質,最終仍不能將其真正落到實處。如何落實思想品德新課程的三維教學目標,這不僅僅是能否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問題,更是關繫到新一輪課程改革成敗的問題。筆者認為,實施新課程的三維教學目標,首先應注意全面性,做到全面設計教學目標,不可有所偏廢。既不能只注重知識能力目標,而忽視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也不能只注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而忽視知識能力目標的落實。失去積極的態度、健康的情感和正確的價值觀統帥的知識與技能,將是盲目的,甚至是危險的;反之,沒有知識技能作為載體和依託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是極其空洞和膚淺的。其次,應在講求全面性的基礎上有所側重。就學科的整體特點而言,新課標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放在第一位,表明它是思想品德課的靈魂,是課程目標的核心要素。因而我們更應關注思想品德課的思想性、人文性和實踐性。只有突出思想品德課的思想性、人文性和實踐性,才能落實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真正體現出學科特色。就學科的具體內容而言,教學目標的設計因課而異,各有各的側重點。只有承認這種差異性,才能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上深中肯綮,上出各課的特色,進而實現教學目標設計中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機統一。二、在教學設計上,著眼於教學預設,著力於設定彈性目標,反映學生真實的學習過程,強調生成性生成性教學,是指教師在課堂上以學生有價值、有創見的問題與想法等細節為契機,及時調整或改變預設的計劃,圍繞學生的學習問題而展開的教學。葉瀾教授曾指出:課堂應是向未來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可見,教學設計要為動態生成而設計,使教學盡可能在預設之內生成;同時,必須認識到課堂又是復雜的,教師在教學預設時,不必窮盡也不可能窮盡課堂上可能產生的各種變化。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也應十分注重生成性教學,這既是由思想品德新課程的教學目標所決定的,也是由思想品德課堂的復雜性所決定的。一堂好課,必須使所有學生都經歷「真實的學習過程」。真實的,才是最美的!真實的學習過程,才能令人難忘!然而,相當多的教師在課堂教學的設計上仍是預設有餘,而生成不足,給人一種「演戲」的感覺。這種現象在公開課、評優課中表現得特別明顯。這種「作秀」味很濃的課,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破壞了學生學習的可持續發展,也有悖於「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一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有鑒於此,我們在課堂設計評價中,應注意考察教師是否正確處理好教學預設與動態生成之間的關系,做到既關注教學預設,重視教學設計;又著眼於動態生成,設定彈性目標,留有生成餘地。三、在學習方式上,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課堂學習環境,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突出建構性就課程性質而言,思想品德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系,提倡讓學生通過豐富多樣的、自主參與的活動,參與和體驗社會生活,以豐富學生的社會生活經驗,建構對社會的理解與認識,達到思想的升華和品德的內化。思想品德這一課程性質,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通過活動設計和情境創設,讓學生積極參與活動體驗,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動性和實踐主體性。所以,建構主義教學觀與思想品德新課程所追求的實踐性教學理念是十分吻合的,它也是我們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評價中必須體現的教學理念。當然,課堂教學中建構性目標的達成,是很復雜的事。課堂教學中的建構性評價,也決非易如反掌的事。筆者認為,課堂教學中的建構性評價主要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第一,主體性原則。主體性原則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的建構性評價中,必須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為學生提供一個寬松、民主且富有思考空間的課堂情境,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人」,使他們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激發和培養。教師應始終是一個點撥者、評價者、引導者,把課堂學習時間充分讓給學生,使他們真正居於主體地位,主動展開思維。第二,針對性原則。教師創設的情境必須緊緊圍繞教學內容展開,有利於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解決學生頭腦中存在的疑點、難點和困惑點;同時還必須使課堂教學的建構性活動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適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使教學活動真正能有的放矢。第三,有效性原則。也即教學評價必須考慮是否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培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最終達成思想品德課的三維教學目標;考慮是否能因材施教,按照多元智力理論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素質的整體提高。四、在教學對象上,承認學生的多層次性,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體現整體性和發展性多元智力理論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加德納及其同事提出的一種關於智力及其性質和結構的新理論。根據多元智力理論,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智力結構和學習方式,因而對所有學生都採用同樣的教材和教法是不合理的。真正有效的教學是將學生的智力特點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相配合。可見,多元智力理論倡導的評價思想與新課程中學生評價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並且以多元智力理論為依據建立的「學生觀」「智力觀」和「教育觀」,將有助於教師更好地理解和實踐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生評價。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樹立積極的、面向全體的學生觀。每個學生都有可資發展的潛力,只是表現的領域不同而已。教師應在以促進學生發展的前提下,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層面去看待每一個學生,善於發掘每一個學生智力領域的優秀品質,捕捉每一個學生智力領域的「閃光點」,並在此基礎上,促進其智力領域中優秀品質向其他智力領域的遷移。二是創設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氛圍。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每個人都不同程度地擁有彼此相對獨立的多種智能,而且每種智能都必須有其獨特的認知發展過程和符號系統。因而,教學方法和手段就應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而靈活多樣,體現出教學的多層次性。為此,教師必須營造讓學生積極參與的教學氛圍,創設能使學生主動參與、樂於參與的教學情境,並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即便是同樣的教學內容,也應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以促進每個學生全面而充分地發展。三是構建多元化、開放型的發展性評價機制。《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准(實驗稿)》明確指出:「對學生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習評價不僅要重視結果,更要注重發展、變化和過程,要把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要注意給予學生足夠的機會展示他們的成績。」因而,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應通過多種渠道、採取多種方式進行。在評價方式上,可採用教師觀察、描述性語言、項目評價、談話、成長記錄、考試(包括紙筆測試、口頭測試等)等形式,以使學生有「足夠的機會展示他們的成績」。在評價主體上,可以是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小組合作評價、家長評價等形式,以盡量給學生一個恰如其分的、全面公正的評價,鼓勵學生的自信心。在評價尺度上,應重視學生的發展程度,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設計不同的評價目標,以使我們對學生的評價真正成為每一個學生充分發展的有效手段。

D. 如何豐富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內容

新課程改革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搞好課堂教學主要是課堂教學設計的問題,教學設計是在分析學習者的特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習條件以及教學系統組成特點的基礎上,統籌全局,進行構造和選擇具體教學方案的過程。這就要貫徹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互動、合作為導向,以能力、方法為主線,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前教師的教案是以設置好了的固定的程序,將書本知識傳授於學生,學生被動的接受; 而教學設計呢,它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師生互動學習的方式設計模式。因此,我們要改變落後陳舊的教學觀,認真領悟新課程理念,明確新課程理念則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新觀念帶來新變化。教師在備課過程當中一定要在掌握課程標准和理解教材的基礎上,認真確定知識技能,過程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以組織學生活動為課堂教學的主線,搞好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設計主要涉及六個內容:①解決「為什麼教」的問題:就是從學習的需要分析開始,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期望水平之間的差距,了解教學中存在的問題;②分析具體的教學內容。即編者意圖、內容框架、主要觀點、問題設置等;③進行學習者分析;④解決「教什麼」的問題: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即學生應該掌握什麼樣知識和技能;⑤解決「怎麼教」的問題:確定教學策略,考慮如何實現教學目標或學習目標,其中應包括考慮教學媒體的選擇和應用;⑥對教和學的行為作出評價。下面是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針對搞好課堂教學設計的問題,摸索出以下幾個方面的認識。
1設計要依據《課標》的具體要求,明確思路
首先,要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的具體內容,而教材又是根據《思想品德課程標准》編寫的,《課標》在整個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中,它起了方向和導航作用。因此,在編寫教學設計時一定要關注《課標》對該內容的具體要求。掌握了《課標》對本節課的具體要求的內容我們在編寫教學設計時才能找到本節課設計的依據和設計的意圖,在三維目標上處理才能夠到位。教學目標的設置包括三個方面,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三維目標。三維目標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教學目標的完成和體現是在整個課堂教學之中,用適當的教學手段來完成。
2設計要從學生實際出發,抓住起點
教學設計的一個非常重要依據是學生分析,即我們平時所講的學情分析。我們用的教材,以前稱為「教本」而現在叫做「學本」,「學本」的意思是什麼呢?就是在老師的組織幫助下,學生自己學。如果你在編寫教學設計時如果不認真的進行你所在學校,所在的班級的學生情況分析,現在的課改情況下要上好一節課確實很難。現在的教材在設置上大部分都是讓學生說得多,教師少講,如果你設計不好,學生上課又懶得開口,那這堂課你就難上了。因此教學設計要從學生實際出發,而不是從教材或從老師假想的問題出發,從問題出發設計教學,關鍵之處在於把握學生固有認識與新現象新事物的矛盾,在於引導學生自己發現或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發現這一矛盾,這樣才會引發真正有效的學習活動,才能真正學有所思。
因此在教學中要做到:①以學生的角度來關注社會生活,選取社會生活中有價值有意義的事物或人物與學生共同討論;②對於社會生活有意義的事件有爭議的話題,老師應根據學生特點及教學時間的安排,做一定的改造加工,使之能夠 與學生思想品德形成規律符合。③賦於學生已有經驗和意義,進入初中以前學生的經驗已很豐富,我們要利用這一經驗;④老師要正確理解自身在思想品德教學中的地位,做到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只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環節,才能抓准教學的真實起點。比如:在七年級下冊《自己的事自己干》的教學中,我能根據課堂教學活動,有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問題,激發學生的思考,使學生進入到教學情境中,不斷反思自我,我自立嗎?還有哪些方面不夠自立?自立對自己各方面的成長有哪些好處?從而認識到自立對人生的必要性。
3設計要抓住教學關鍵,突出重點
設計要能深入淺出地把知識的重點和難點表達清楚。在課堂實際教學中,面對不同的學生,重點、難點也會有所變化。教材是新課標的重要載體,教材內容僅是教學內容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教學中如果過分拘泥於教材,如只把著眼點放在理順教材本身的知識結構上,這會使上課產生沉悶的氣氛。事實上,教學內容主要來源於教材,但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根據重點,可對教材內容有所選擇,有所加工。同樣的教材內容,同樣的學生基礎,由於教師對教材的不同處理,教學效果就不一樣。畫龍點睛的教學環節,能開發學生智力,使課具備生動性,形象性。例在《磨礪堅強意志》的教學中,我始終以培養學生堅強意志為重點,通過小組討論,小品表演,個人演講形式,多次重復這一重點,最終攻克難點,突出重點。因此教師應依據多變的教學內容和不同年齡的教學對象,靈活設計教學環節。
4設計要講究教法,靈活運用
「教學有法而無定法」。要根據教材的需要和學生的特點,運用有效載體,通過談話,情境體驗,小組討論等,體現教學方法的層次多樣性和形式靈活性。教師既要熟練掌握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實驗法等單一的傳統教學方法,更要根據學科特點,實施自主參與、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分層發展的學習策略。無論哪種教學方法都要貫穿於課堂教學法的每一環節,做到注重過程教學,發展學生潛能。如我在《「我能行!」》的教學中,我擺脫了過去純教師講授的教法,根據學生的實際,從體驗入手,強化反思,以此提高學生的認識,於是我安排了這樣的活動:讓學生自願來扮演自負、自卑和自信的人,在遇到某一件事時的表現,讓學生自編故事並現場表演出來。在此基礎上思考歸納:自卑、自負和自信的人各有什麼特點?三者之間有什麼樣的區別?明確要走出自信的誤區,超越自負,告別自卑,做自信的人。
5設計要有新意,要有高潮
導入要引人入勝。俗話說:「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教師一定要先聲奪人,組織好一堂課的開端,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激發學習興趣。如我在《感悟青春》教學中,一邊伴隨著神秘的富有童趣的音樂,一邊用簡短的幾名話引入:青春的你們充滿了活力和希望,青春的你們也有太多的迷惘和彷徨,青春的你們是一個個的迷,就讓老師走進你們的心靈,一起來感悟青春,打開青春的密碼,走出青春的誤區吧。然後讓學生一個一個的來打開四個青春密碼。通過這一設計使思想品德課教育更富有感染力,讓教學活動變成一種充滿樂趣的活動。途中要有高潮。在課堂教學中要能調節學生情緒,激勵向上,形成高潮。例《同學·朋友》教學中,我播放歌曲《友誼地久天長》,讓學生在歌聲中入情入境。使同學對友誼的認識進一步加深,層層深入,同時形成了課的高潮「快樂」。
6設計要精選資料,活用教具
課堂資料要精心選擇,不能任意堆積,在精選資料時,要注意以下原則:首先,博覽精選,厚積薄發。教師應是一個學識淵博,多才多藝,愛好廣泛的復合型人才。他既應精通本學科的業務知識,還要掌握有關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這樣才能使教師在選用資料和舉例時信手拈來靈活運用。其次,消化吸收,貴在創新。對教輔資料既不能機械照搬,更不能喧賓奪主,而應將其作為開拓思路的工具,依據教材內容靈活選擇,科學滲透。再次,引入教學資料的內容應該與日俱進,符合時代潮流和教改方向。對開發學生智力、提高學生能力、促進學生發展有積極作用。避免陳腐、消極、過時、無用的內容重復再現。如我在《唱響自信之歌》一課教學中,對整個教學資料進行精心組織。我精選了劉翔、費俊龍,聶海勝的圖片,向學生展示自信者的風彩,使學生感受到他們是怎樣樹立自信取得成功的,同時從他們身上也體現了強烈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做一個自信的中國人的願望。
我還設計了演講比賽《我是未來中華傑出的英才》及其相關演講資料,根據資料,科學選擇教具。要使一堂課鮮活起來,教師要本著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的原則在備課中挖掘和發揮不同教學工具在教學中的協作互補作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優化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
7設計要培養能力,提倡合作
在課堂教學的每個基本步驟中應培養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的能力。應放手讓學生自己練習,自己討論,設計要面向全體,提倡合作學習。學生之間相互作用的力量能促進積極向上的學習氣氛的形成和教學目標的實現。因此在合作學習中要樹立課堂教學交往觀,教學是通過師生之間的交往實現的。例:在上《自己的事自己干》的教學中,我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又將學生分成幾組合作學習,進行正方反方辯論的形式展開競賽。辯論的題目是《父母是否應當支付子女上大學費用》。學生都有較強的自尊心,他們都希望自己組的同學贏,結果辯論起來相當熱烈。集體主義情感和群眾性的愛能使他們主動學習,尤其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能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和勇氣,激勵他們成為教學的主體。因此,教學設計應更多地注重學生在課堂內的合作練習。
課堂教學面對的是獨立的,有個性的學生,它是有計劃的,又是靈活多變的,課堂教學設計的成效如何,完全取決於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對《課程標准》的把握,對學生情況的了解。教師只有具備「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才能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一切為學生考慮,才能真正做到教學服務於學生。

E. 如何有效進行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設計

思想品德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思想品德課要「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系,通過學生自主參與的、豐富多樣的活動,擴展知識技能,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生活經驗,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開展思想品德的活動課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一、思想品德活動課有利於教師教學的方式的轉變 在思想品德活動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 第二、思想品德活動課有利於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 《思想品德課程標准》指出:思想品德課程改革應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勇於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三、思想品德活動課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與綜合能力的提高 思想品德活動課從課的內容到組織形式,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特點,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活動課中體現出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和自我發展的主體,重視學生的個體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需要。那麼,怎樣進行中學思想品德活動課的教學設計呢?本文僅從活動課的備課和教學結構設計兩個方面進行論述。一、思想品德活動課的備課設計 備課既是教學設計的前提又是教學設計的有機組成部分。備好課,教學設計就能夠順利進行,就有針對性性,就能完成教學目標。思想品德活動課備課有哪些基本的要求呢? 1、備課要體現預設與生成的統一 在備課時,教師要把握預設與生成的內在聯系。所謂預設,就是根據教育目標和學的興趣、學習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所謂「生成」是指師生依據學生的興趣、經驗和需要,在環境交互作用中進行有效的動態性調整,以引導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進行新知識的探究活動。在生成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和物質環境,關注、支持、引發學生的主動探索和交往的慾望,滿足他們自主活動、自發學習的需要。 2、備課要體現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轉變的理念 我們強調學法指導中以學生為主體的重要性,反對以教案為本位,其實質是要以開放代替封閉,讓每一節課都成為不可重復的激情與智慧綜合生成的過程。教案要從顯性教案為主轉向以隱蔽性教案為主,要從以教為設計中心轉向以學為設計中心。從推進素質教育的角度來說,轉變學習方式,要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換言之,要構建旨在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意識,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贊賞學生獨特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要積極引導學生從事實驗、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樂於動手、勤於思考實踐的意識和習慣,切實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 3、備課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差異性的理念 備課中只有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把它當作一種資源去開發和利用,充分發揮每位學生的潛能,讓所有的學生都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探究活動,各盡其長,各有所得,不同程度地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這才是真正落實新課標理念,實施了素質教育。因而在目標定位上可以各有側重,在內容選擇上所體現的特點也可以有所不同。教師只有密切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學才有針對性,才會更有效。備課時尊重學生的差異性主要體現在:首先,教師的頭腦中要始終有學生的個體差異意識,這樣在備課時才會構思;其次,教師要設立分層教學教案,把學生的差異性發展放在第一位;第三,教學時教師必須真正讓學生各得其所;第四,開展有針對性的實踐活動,讓學生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享受成功的喜悅,同時也體現學生的自身價值,從而產生良性循環。 4、備課要體現課程資源整合的理念 課程資源的整合與拓展,既要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提高,又要完成對學生的因材施教,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有效地進行資源重組,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整合課程資源,能夠較好地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進行課程資源的整合要做到三個整合:首先,目標整合,以學生發展為指導思想,著眼於學生品德和人格的完善,以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其次,內容整合,一是凸顯經驗性,以直接經驗和自主操作的活動性的學習方式為主;二是以學生的自身興趣、經驗和需要為出發點創設有教育潛力的情境,讓學生參加者各類活動;第三,形式整合,凸顯「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課程設計要在現實教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進行整合;第四,各種資源的整合。課程資源的整合必須實現各種資源的優化組合,從而實現最佳的教育教學效果。二、思想品德活動課教學結構設計1、思想品德活動課教學結構設計要以「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惟一準則新課程標准把「學生發展」作為基本的課程理念,「學生的發展」既指全體學生的發展,也指全面和諧的發展、終身持續的發展、活潑主動的發展和個性特長的發展。在此背景下,教師的課堂教學結構設計應體現這一思想,對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進行更富教育意義的設計,為每位學生的發展創造合適的「學習的條件」。要尊重學生的獨特差異,在課堂教學結構設計中,要保留一定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捕捉、表達自己的感受、體會,為不同學力的學生提供合適的學習時間和支持。在設計教學過程中,不但要針對不同學習內容設計不同的學習方式、活動方式,還要在同一學習任務中考慮到學生學習方式的差異,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嘗試機會。當然,在現實條件下,每個學生自主活動的時間、空間是有限的,但是,在設計教學時,還是應該關注這一問題,因為這是求得教學實效並節約學生精力、激發學生興趣的必然要求。2、思想品德活動課教學結構設計要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供空間 傳統的課堂教學,學生主要是「聽中學」和「看中學」,學生聽、教師講,,看教師提供的教具、圖片或錄像,在聽或看的過程中思考記憶。新課程的實施,特別要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確立學生在課程中的主體地位,建立自主、探索、發現、研究以及合作學習的機制。而要真正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加以引導、扶持。所以課堂教學結構設計要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創造機會,使課堂教學不僅成為學生學會知識的過程,還成為學生形成科學合理的學習方式的訓練基地。教學結構設計中應當創設一定的情境,提供相應的教學條件,通過教材呈現方式的變革、活動任務的「交付」、教學方式與師生互動方式的變化,最大限度地組織學生親歷探究過程,在動手、動口、動腦和「做中學」、「用中學」的協作參與中,發展他們的個性和能力。 3、思想品德活動課教學結構設計要以實現「三維目標」為導向 我國傳統的課程過於注重知識的授受,學生成了「信息庫」,空有著大容量的靜態的「知識」,遇到實際問題,缺乏解決問題的創造能力。新課程把「過程與方法」也作為課程目標之一。在具體的教學結構設計中,要注意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的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在操作實驗或深人實際生活的過程中學習,讓學生從自己的直接經驗中學習,或者從他人的經驗(例如對某些事實或現象的介紹資料)中通過再發現來學習。另外,在課堂教學結構設計中,還要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使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完成知識授受的過程,還成為一個蘊含著豐富情感、人生哲理的教育性的動態過程,使學生在學得知識的同時學會做人,養成健康的心理素質、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津的一代新人。 4、思想品德活動課課堂教學結構設計要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在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中,把教學過程考慮得細一點,把可能出現的問題估計得充分一點,尤其是涉及多種教育資源的整合時,多一些事前的准備,應該說都是必要的。但是,教學結構方案不是施工的圖紙,它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要圍繞學生、學情做必要的情境化的調整。一些教師常苦惱於是否完成了教案或是否走完了預定的教學程序,這其實是沒有必要的。作為事先的計劃或構想,一成不變地得以實現是少有的,大多要做一點調整,更何況在今天大家都強調學生主體性、強調「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大背景下,就要圍繞「學生的發展」這一核心進行各種教學設計。在學生的發展需要面前,方案、計劃可以調整,它們可以因學生的實際發展需要而改變。從這個角度說,教師不但要在課堂教學結構設計上下功夫,還應該著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應變能力,以在實際教學活動中自如地處理各種「意外事件」。 思想品德活動課是新課程改革後出現在思想品德教科書中的一種新的課型,如何上好思想品德活動課?首先應理解中學思想品德活動課的價值,接著要知道如何去備課、完成教學設計,最後及時實施教學評價。

F. 思品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有哪些

太多了寫不下,詳見參考資料裡面的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新課程將改變學生的學習生活,也將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每位教師在新課程的實施中,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惑,面臨這樣或那樣的挑戰,可能須要放棄我們先前熟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按照新課程的要求重新構建新的課堂教學形態。

第1節 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方法

為了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師生在共同活動中必須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科學的教學方法,能啟迪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發揮學生潛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思維習慣,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見,教法運用是否得當,直接關系著教學效果的好壞,影響著教學質量的高低。

古今中外,「方法」一詞用得非常廣泛,無論對它的解釋增加多少新的內容,總離不開它最基本的含義,即指向一定目標的「途徑」,「道路」,「工具、手段」和「操作、步驟」。研究教學方法,同樣要抓住這些要義。

教學方法是師生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和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在教學活動中採用的教學方式、途徑和手段。其最終結果是學生按照預定的目標掌握知識、技能和技巧,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並發展他們的能力和創造素質。教學方法的本質主要取決於學生的學習認識活動(學習)和教師相應活動(教學)的邏輯程序以及心理方面,即由教與學的協調一致的效果來決定。20世紀80年代以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則將教學法分為三大類,每大類又分為幾小類。第一大類為組織和進行學習認識的方法,下分為:(1)傳遞信息和聽覺感知信息的方法;(2)直接傳遞知識信息和視覺感知信息的方法;(3)通過實際活動和觸覺、動覺傳遞與感知信息的方法。第二大類為激發和形成學習認識活動的方法,下分為:(1)激發學習興趣的方法;(2)激發學習義務感和責任心的方法。第三大類為檢查和自我檢查學習認識活動效果的方法,下分為:(1)口頭;(2)書面;(3)實驗、實踐。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教學引不起學生興趣或教學效果不佳,就是因為教師偏重於教,一些教師只知講條條,讓學生背條條,教學方法呆板、陳舊。全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曾在全國十省市搞了一個較大面積的理想、動機與興趣的調查,中學生把政治課作為自己最感興趣學科的只佔1.67% ,再深入調查他們為什麼喜歡政治課,回答卻是共同的:「老師教得好!」所以,在思想品德新課程的實施中,教師必須拋棄過去陳舊的教學方法,採用先進的教學方法,要真正重視學生的學,教的得法是為了學的有效。下面介紹國家級、省級實驗區所採用的一些教學方法。

一、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也叫實例教學法或個案教學法,它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需要,通過設置一個具體的教學案例,引導學生參與分析、討論、表達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索,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法從總體上來說是一種歸納教學法,與我們經常採用的舉例說明相比較,雖然都涉及了引用實例,但兩者畢竟存在著顯著區別。很多老師在教學中經常使用的是一種直接來自現實生活中的材料,經過人工處理過的例子,而不是真正的案例,案例卻是實實在在的現實情況的記錄。案例教學是一種穩定的或定型化的教學方法,具有特定的操作程序和要領,而舉例一般是講授、討論等教學方法的輔助形式,不具備一系列詳盡或定型化的操作程序。

(一)案例教學法的作用

案例教學法能夠創設一個良好的、寬松的教學實踐情境,把真實的典型問題展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設身處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討論,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創造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極有益處。其具體表現為:

1.可以提高學生運用理論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自主地深入案例,充分體驗角色,成為案例活動的主體,真正實現案例情境的「再現」,並設身處地地思考,學會運用理論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而較好地激發自己創新思維,培養自己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案例教學的重點在於討論和相互交流,所以,學生要想在課堂上完成任務或有好的表現,就必須加強自己的語言能力,加強與他人的溝通並力爭在討論中說服對方。

3.縮短理論和實際的距離。學校是學習的小課堂,社會是學習的大課堂。案例是現實問題的縮影,它能把大課堂中的真實生活引進小課堂,通過展現一些真實的典型問題,讓學生在已經經過實踐的事件中充當角色,進行「實踐」操演,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使學生實現從理論向實踐的轉化,從而縮短理論和實際間的距離。

4.提高教學效果。案例教學中的案例既有實際情況的描述,又包含著問題。它採取以學生為主進行課堂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弄清案例中出現的問題並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分析,學生能深刻理解課文知識。而且案例來源於活生生的現實,給學生造成身臨其境的感覺。內容生動有趣,沒有那麼多抽象的、復雜的概念、理論。因此,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比較高,容易產生學習興趣,能夠提高教學效果。

(二)案例教學的類型

案例教學離不開案例。我們似乎可以說,一個優秀的案例是案例教學成功的關鍵性因素,而一個優秀的案例總是以一定的形式來體現的。教學案例的類型大致有:

1.依據案例的情境不同,可以將案例劃分為語言情境案例和實際情境案例。語言情境案例是教師用語言呈現已發生過的情境,引導學生綜合運用相關的知識分析的案例。實際情境案例是教師藉助或設計一個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體驗情境,師生共同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案。

2.依據案例的性質不同,可以將案例劃分為描述性案例和分析性案例。描述性案例一般是將事物整體或部分面貌,或事物發展的全過程像講故事一樣原原本本、具體生動地描述出來,給學生以親臨其境之感。分析性案例除具有描述性案例的特點外,還包含著可分析討論的問題。

3.依據案例的內容不同,可以將案例劃分為專題性案例和綜合性案例。專題性案例是針對某一方面的問題而編寫的案例,供學生分析、理解某一問題時使用。這類案例的內容單一,主題鮮明。綜合性案例是對事物的整體或全局及事物發展的全過程進行描述,供學生思考分析,提高其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學的基本方法

根據案例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的不同,案例教學的基本方法可分為以下幾類:

1.案例講授法。教師運用案例,通過講解來說明課程內容,使案例與課程的基本理論融為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課程內容體系。這種方法又可具體分為以講案例為主來說明理論知識,或者以講授基本理論為主,引用案例進行論證。

2.案例討論法。它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對案例進行討論分析的一種方法。

3.案例模擬法。它是事先編好案例的「腳本」,由學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再現案例情境,如小品、模擬法庭等,給學生以真實、具體的情境感受,然後引導學生對模擬的案例進行評析。

4.案例練習法。在課上、課後和單元練習及考試時,引入典型案例,創設問題情境,以培養和檢測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案例教學法的操作過程

【案例24】一位老師在上「肯定生命,尊重生命」這一課時,有這么一個教學片斷:

既然每個人對國家、社會、他人都有價值,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呢?讓我們來讀一讀下面的兩個真實的故事。(媒體展示)

桑蘭的故事

桑蘭,一個美麗的女孩,一個前程似錦的女孩,然而,一場意外卻改變了她的命運。那是1998年7月,桑蘭在美國紐約參加第四屆世界友好運動會期間,在訓練時不幸造成嚴重的頸椎脊髓損壞,使胸部以下完全癱瘓。從跌倒的那一刻起,她便不再是體操冠軍,不再有平靜的生活,甚至很難再行走,可17歲的桑蘭卻坦然擦去父母、親友的淚水,她說:「別難過,我會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高貴的施捨

一個乞丐來到我家門口,向母親乞討。這個乞丐很可憐,他的右手連同整條手臂斷掉了,空空的袖子晃盪著,讓人看了很難受。我以為母親一定會慷慨施捨的,可是母親卻指著門前一堆磚對乞丐說:「你幫我把這堆磚搬到屋後去吧。」乞丐生氣地說:「我只有一隻手,你還忍心叫我搬磚。不願給就不給,何必刁難我?」母親並不生氣,俯身搬起磚來。她故意用一隻手搬,搬了一趟說:「你看,一隻手也能幹活。我能幹,你為什麼不能幹呢?」乞丐怔住了,他用異樣的目光看著母親,尖突的喉結像一枚橄欖上下動了兩下,終於俯下身子,用他的左手搬起磚來,一次只能搬兩塊。他整整搬了兩個小時,才把磚搬完,累得氣喘吁吁,臉上有很多灰塵,亂發被汗水濡濕了,斜貼在額頭上。

母親遞給乞丐一條雪白的毛巾。

乞丐接過去,很仔細地把臉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變成了黑毛巾。

母親又遞給乞丐 20元錢。乞丐接過錢,很感激地說: 「謝謝你。」

母親說:「你不用謝我,這是你自己憑力氣掙的工錢。」

乞丐說:「我不會忘記你的。」他對母親深深地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

幾年後,有個很體面的人來到我家。他西裝革履,氣度非凡,跟電視上的大老闆一模一樣。美中不足的是,這個大老闆只有一隻手,右邊是一條空空的衣袖,一盪一盪的。

不用說,你肯定知道了。他就是當年那個乞丐,他是來感謝我母親的。

問題:

(1)母親為什麼不直接對那個乞丐給予施捨?

(2) 「高貴」的本義是什麼?為什麼說母親的施捨是「高貴」的施捨?

(3)母親和桑蘭分別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對待生命?(小組討論)

在這兩個案例中,教師是運用案例教學法進行教學。從案例的類型來說,「桑蘭的故事」和「高貴的施捨」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案例、分析性案例、專題性案例。從案例教學的基本方法來看,屬於案例討論法。那麼,如何運用案例來進行教學呢?

1.精選案例

精選案例是順利實施案例教學的基礎。案例不是學習的最終目標,而是用於揭示思想品德原理和規律,啟迪學生思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能力的載體。案例在案例教學法的運用中不但不能少,而且決定著實施效果的優劣好壞。所以,選用的案例必須典型、新穎、精緻、簡練、具體,富有時代感和貼近學生的生活,每個案例都要有其自身的應用價值、理論價值及現實意義。案例1中的「桑蘭的故事」和「高貴的施捨」兩個案例選得比較恰當,突出了教學重點。

2.呈現案例

呈現案例作為案例教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實施案例課堂教學的開始。而選擇合理的呈現方式可以節省時間,提高課堂效益,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呈現案例既可以在講授知識之前,也可以放到講授知識之後。既可以在講授某一塊知識時呈現,也可以在講完一個單元或一個章節之後呈現。既可以先「案」後 「理」,或先「理」後「案」,或「案」、「理」同步,也可以「例—理—例」組合,或「例—例—理」組合。

不同案例的特點不同,呈現方式也應有所區別。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採用師(生)閱讀、學案配合、圖表展示、實景模擬、多媒體展示等多樣化的方式出示案例,以最適合案例內容,最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展示方法抓住學生的「興奮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案例1中的兩個案例是採用多媒體展示,採用先 「案」後「理」的組合形式。

3.據「案」析「理」

這是案例教學的重要環節。在這一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盡快進入案例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關事實、情況,積極思考,開展討論。就分析討論的方式而言,教師組織學生採用的形式有:(1)個人思考;(2)小組討論;(3)分組討論;(4)情境模擬。

在分析討論中,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主人。教師應做好有關討論的組織、啟發和引導工作,使得學生能圍繞中心課題積極發言,並且要注意鼓勵學生敢於觸及敏感問題,讓學生暢所欲言,在相互啟迪中,尋求案例中的因果關系,弄清問題產生的原因,尋找合理的解決方法

4.點評總結

點評總結是指對學生討論過程的評價和對案例本身的評價,以及對案例中蘊涵的道理的歸納總結。

對學生討論過程的評價,應以正面激勵為主。對討論中積極發言的同學應給予肯定,對有獨到見解的同學應給予表揚,並指出他們的不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對案例本身進行評價,使學生明確一個優秀案例的必備要素,以此來提高他們表達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對案例中蘊涵的道理的歸納總結,要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下工夫,可以是對原理和規律的綱要性概括,可以是對學生推理結論中存在問題的矯正,也可以是對重點和難點內容的強調,還可以是對學生分析案例過程和方法的評價,但由於教師總結的時間較短,因此,每一節課的總結都應有所側重,而非面面俱到。

總之,實施思想品德案例教學,不僅能使教師在案例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趣味性,知識性和教育性,而且將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較大提高。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案例教學法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已經引起了廣大思想品德教師的重視和關注。

二、活動教學法

活動教學法不僅是一種具體的教學形式和方法,更是帶有新質的一種教學思想和教學主張,它已在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在思想品德新課程教學中,活動教學法已顯得越來越重要,而且發揮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活動教學法的概念和特徵

活動教學法是以主體參與為內容,以主體互動為過程,以主體構建為結果,通過主體參與來完成教學,實現發展的教學方法。它的根本目的是試圖對現行以知識本位,教師中心,傳授與灌輸為主要特徵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造,實現對傳統課堂教學過程的根本變革,以煥發出課堂教學的真正活力。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教學過程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主動探索的基礎上,通過學生全面、多樣的主體性活動,促進他們主體精神、實踐能力和多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活動式教學法由六個基本要素構成,即活動的主體、活動的對象、活動的情境、活動的運作、活動的效果、活動的體驗。它的主要特徵為:

1.活動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以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為特徵的方法論體系和教學類型。它通過創造出貼近學生生活世界的情境和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活動中學,在做中學,主動地學,創造性地學,從而獲得生動活潑的發展。

2.活動教學法以活動為基礎構築了一個動態、開放的教學過程。教學活動不僅成為師生共同探求新知,共享認識成果,共求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動態的發展過程,同時也是一種建立在民主氛圍里,涵蓋了課堂、課外的全方位、全時空的以學生自主活動、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為主的現代教學過程。

(二)活動教學的類型

1.認知性活動。認知性活動是一種基本的思想品德教學活動。思想品德課有許多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它們的形成是學生進行思考、分析、判斷的基礎,也是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基礎。但認知性活動不能等同於傳授課,更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知識傳授」。它是以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為核心,以討論為主要方式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主動探求知識的過程中得到發展。

2.體驗性活動。一個人道德知識無論如何豐富,若無切身的體驗和情感的介入,就不可能產生真正的道德認知,也不可能產生道德行為。體驗性活動就是強調活動的開展旨在學生的親身體驗,以獲得直接的認知感悟和情意鍛煉。這類活動可以是:①課前演講;②小品表演;③模擬法庭;④社會實踐活動,包括參觀、訪問、調查等。

3.製作性活動。它是由學生自己設計、自己製作與思想品德課教學內容有關的作品,使學生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學會思考、理解、掌握相關知識。這類製作活動可以是手抄報製作、課文插圖製作、文獻參考資料剪輯、多媒體課件製作等。

4.探究性活動。所謂探究性活動,就是將教材的重點、難點和社會熱點轉換為問題形式,創設真實情境,通過課前預習、課堂分組討論或同桌交流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的學習,使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問題,在活動中提高能力。

認知性活動、體驗性活動、製作性活動和探究性活動教學從不同的側面構成了思想品德課活動教學的整體框架,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活動教學的策略

1.以「活動促發展」為指導思想

學生主體活動及主體發展是活動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以活動促發展」正是活動教學精髓的一種高度概括,是活動教學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切入點。主體性是學生作為人的發展的核心部分,主體性的發展需要通過主體的活動來實現。教師通過創設學生的主體實踐活動,努力促進學生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的發展,促使他們自覺參與、自我選擇、自我組織、自我指導、獨立思考、自我評價等一系列自我教育能力的生成,使他們真正成為具有主體意識和自主能力的人。

關注主體全面發展,要求活動教學必須從學生的需要出發,要求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不是從教材出發,而是從學生發展的現實需要出發,從解決融合了社會需要和學生興趣的問題入手,切實把學生的發展需要作為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的准則。

2.以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前提

有無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以及由這種關系營造出一種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教育氛圍,是活動教學價值能否實現的基本條件和前提。學生只有在師生交往中體驗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寬容,同時得到激勵、鼓舞、指導、忠告和建議,才可能以極大的熱情,無所畏懼的心態投入到創造性的學習活動中,從而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獲得人格的陶冶和自我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與學生交流中語言的使用必須符合規范,禁止使用一切有損於學生自尊和人格,不利於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語言,提倡使用體現民主、平等、關懷、友愛的教學用語。此外,教師要為學生創造適合於活動的必要的時空環境,把活動教學過程視為一個不斷面臨新問題的過程,一個知識擴展的過程,一個與學生共同學習的過程。教師要尊重學生差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不同的學習任務,以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水平和需要,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

3.以教學問題為載體

從活動教學的特點和要求看,活動是以問題為載體,通過活動的開展使學生獲得直接經驗和知識,使學生情意狀態得到改組、重建與發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創設與活動教學要求相適應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提問和辯論,勇於發表不同意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和探求。

4.以學生自主、開放和創造性的活動為主體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僅要把學生看作知識的學習者,更重要的是把學生看作一個具有豐富的內心世界、獨立的人格尊嚴和巨大的生命潛能的生命體,尊重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通過創設有利於學生全面、主動發展的各種活動,讓學生的生命潛能和創造精神在豐富多樣的自主活動中得到充分釋放。活動教學從目標、內容、過程、方法、結果等方面都要體現出自主、開放和創造的特徵。

5.以評價的過程性和全面性為導向

促進學生的發展是思想品德課教學評價的出發點和歸宿。在活動教學中,學生既是評價的客體,也是評價的主體。活動教學的評價應體現出過程性和全面性。所謂教學評價的過程性,即強調評價的主要著眼點應在學習過程而非結果上,也就是說評價的主要依據是看學生在整個學習活動中的表現和態度的變化。所謂全面性,即評價應從個體認知、情感、能力等多方面著眼,而評價的標準是非統一的。評價多採用觀察記錄的方法,以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其性質是動態的和形式性的。

【案例25】

一位教師在執教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未來新規劃」這一節課時,採用活動教學法,通過學生活動進行自我認知,自我規劃,自我教育,將完善自我落實到行動上。

活動一:明確學習目標——設計理想形象,制定初中生活規劃。

活動二:未來暢想曲——設計自己的理想形象。

教師提出設計的要求:根據自身情況和社會要求為自己設計一個理想形象,具體內容包括:十年後,我可能在什麼地方,做什麼工作,有什麼樣的成績、能力和品質。

學生動筆思考,為自己設計未來的理想形象。然後,班內交流,把自己的理想告訴別人,也讓自己了解別人的理想。

活動三:大膽規劃,嚴格求證——制定自己的初中生規劃。

學生議一議,說一說,如何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形象,然後聽故事。故事的選擇,可以是偉人的故事,亦可以是學生熟悉的周圍人的故事,甚至可以是教師、學生自己的故事。接著,讓學生自己說說聽後的感受,從而激發學生規劃未來的慾望。最後,學生制定規劃,包括兩部分,初中階段的成長目標和具體的努力方向,並進行點評交流,修改補充,完善規劃。

活動四: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製作誓言卡

讓學生把初中階段的成長目標和努力方向填到老師統一發下的卡片上,製作誓言卡。

這個案例抓住了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學生自己的活動來完成教學任務,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觸動學生的心靈,對學生認識和情感的發展產生強烈的積極影響。給學生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聽故事、制定規劃、組內討論、製作誓言卡等,體現了認知性活動、體驗性活動和製作性活動,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活動教學法作為一種教學的基本形態和方法,它有著自己的適用范圍。活動教學法並不排斥或否定教學的其他形態和方法,而是強調各種形態和方法的相互補充和有機結合,把它們統一於現實的教學過程之中。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堅持「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生命質量,尊重學生的個性,精心設計與組織活動教學,認真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們的教學就會不斷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三、討論教學法

討論法,是指教師組織和指導學生,圍繞某一理論問題或實際問題各抒己見,展開討論、對話、辯論等,以求得正確認識的教學方法。討論法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可用於傳授新知識,也可用於復習鞏固舊知識;既可穿插在教學過程中,也可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成為討論課。

(一)課堂討論的形式

課堂討論,按人數的多少,分為兩種基本形式:小組討論和全班討論。有時可以把兩者結合起來,先小組討論,後全班交流。

1.小組討論。將全班分成若干小組,或讓前後桌的4名同學組成小組進行討論。這種討論規模小,發言充分,使同學能更多地參與討論。

2.全班討論。全班討論或大組討論,人數多,能集思廣益;教師能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直接了解學生情況;討論也容易深入,師生間相互啟發,教學相長。

課堂討論,按類型可分為以下幾種:辯論式、演講式、對話式、咨詢式、設置情境式和調查研究式討論。

1.辯論式討論

對一些有爭論,需要有一段時間醞釀,而且有一定深度的問題,可採用辯論式的討論形式。例如,「初中生上網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事先,可讓同學作一些准備,按不同觀點推選出善辯者4—6名,組成對立面的正反雙方。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一些輔導或提供必要的資料。這種形式的討論,由於雙方都作了認真准備,對自己的觀點考慮成熟,論點清楚,論據充分。又因辯論具有對抗賽的性質,刺激性較強,所以辯論過程中可使大家思想集中,課堂氣氛既緊張又熱烈。

2.演講式討論

它適合於引導學生把理論知識與社會現實生活有機聯系起來,並激勵他們學會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去觀察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例如,學完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發現自己的潛能」這一節之後,開展「我要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發掘自己的潛能」的短小演講。但這種討論形式對學生各方面要求比較高。

G. 初中思想品德課教法與學法有哪些

思想品德課教師應認真鑽研教材,提高自身的教學藝術外,還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主要從搞好課前預習,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教師巧設導語,巧妙設疑,培養思維,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學成功的關鍵,通過形式多樣化來啟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培養學生興趣,使他們有獲取知識的要求和能力。
1.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工作是教與學的有機統一體。其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是為了學。 只有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需要、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使學生的知、情、意和個性得到全面、和諧地發展,學生的學習潛能才能得以充分地發揮。為此,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動」起來,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1 讓學生的腦動起來——「多思」。即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對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比校、抽象、概括。用恰當的「問題」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使他們於「無疑」處生「疑難」,產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維向新的廣度和深度發展。當然,「問題」要提得准確,有一定的難度,又能使學生感興趣。
1.2 讓學生的口動起來——「多說」。即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對學習中的問題敢於陳述己見,展開討論,以開拓思路、活躍氣氛。實際上,學生准備發言的過程,也就是思考、運用、鞏固、拓寬教材知識的過程。善於抓住教學中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問題」,及時組織討論。如講到「公民權利和義務的關系」時,進行「權利和義務是否可以放棄」的課堂討論等。這樣,既啟發了學生思維,又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1.3 讓學生的手動起來——「多做」。即鼓勵學生勤做學習筆記,寫預習提綱,編制試題,動手解答,以鞏固知識、加深理解。所謂「不動墨筆不讀書」。在課前安排預習,課堂督促筆記,課後布置適當的練習,根據教材內容,要求學生自己編寫試題,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2.課堂生動活潑,創設和諧氣氛
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品德理論本身抽象性、邏輯性很強,在教學中更要講究授課的藝術。
2.1 語言表達要生動幽默。在講授概念、闡述理論觀點時,語言表達切忌平鋪直敘,「風平浪靜」,而應有抑揚頓挫,要生動形象。可選擇幽默故事和繪畫等內容,寓教於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笑聲中接受思想品德觀點。
2.2 理論分析可藉助例證名言。講授理論觀點時,可從有趣的例證講起,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利於加深對理性概念的理解和擴展。漢語中的許多成語、諺語、格言、詩詞名句,現實生活中的許多活生生的事例等,都包含著或直接表現著精深的道理。像「單則易折,眾則難摧」有力地揭示了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勿以善小而不為,勿為惡小而為之」,包含了一般違法和犯罪的關系。通過這些名言的分析,能將學生帶入到一種理論情境之中。
2.3 教學手段應多種多樣。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學生的興趣, 採用錄音錄像、幻燈投影等多媒體教學,還可以通過講故事、舉事例、看圖解意,圖表分析、時事品德報告、小品表演等方法,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讓學生在聽、看、思、說、演多種器官的並用中,學懂、記牢、運用品德知識。
3.在差異化教學方法中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傳統的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衡量學生優秀與否的標志是學生對思想品德知識的識記程度,也正是這種過於對思想品德課程知識性的定位,使得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習陷入了單一的狀態中,也就出現了傳統意義下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的方法。然而,我們必須意識到,此類教學方法的運用,不但忽視了對學生思維以及探索能力方面的培養,而且影響到了思想品德課堂結構的改革,成為課堂教學內容、方法及組織形式改革和優化的制約瓶頸。
差異化教學方法的實質是以新課改提出的因材施教作為基礎理論,突破性的把學生進行「分類」,「分類」的真正目的在於對學生進行分層次的開展教學。也就是說,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對思想品德知識了解的基礎之上獲得新的提高,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提高區」體驗自己的成長,從而提高每個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思想品德課程差異化的教學方式的基礎得益於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學習體現的是學生學習的「主角」位置,以及教師從「保姆型」到「自由型」角色的轉變。自主學習倡導的是把更多的學習時間留個學生,把更多的發揮空間還給學生的教學的理念。比如,我講到「公民的義務和權利」一課,在講這一課前,先讓學生知道,公民的含義,權利和義務的含義,如果單純的用抽象的文字去論述兩者的定義,那麼學生對兩者的定義的理解變在無形中增加了約束成分。
4.回歸生活,讓思想品德理論及時得到實踐
思想品德知識學習的內在意義在於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綜合素質、身心修養、價值觀念、思想品德的影響。眾所周知,中學生正處在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對自己人生的發展定位尚處在「雛形期」,因此,如何讓思想品德知識發揮出特有的導向和基礎作用,將對學生的成長產生重要的影響。讓思想品德課堂回歸生活的教學理念,也就是說,在教學過程中,巧設生活場景,
通過教學過程中生活場景化生活片段的引入,增加了學生與課堂的粘著力,使課堂氣氛一直處在活躍的狀態。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開學生的理解的閘門,從而培養學生對思想品德知識的發散性思維。
5.思想品德知識點的遷移、拓展教學法
思想品德知識是學生的思想支柱,是開展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之一。思想品德知識點的遷移與拓展的教學法,是以思想品德知識的網路構建為基礎,因此首先要幫助學生構建一個比較系統和全面的基礎知識的結構框架,讓學生具備知識點的遷移與拓展的結構脈絡。然後採用關聯發散思維的方式從新編排教學內容,從學生認知的發展模式出發,提出知識拓展的方向。例如,在講「多彩情緒」一課時,提出這樣的提問:「情緒的影響因素有哪些?」「當人產生情緒時,人的身體各部分將發生什麼變化?」等一系列的問題,這樣,通過思想品德知識與生物知識的結合,讓學生對思想品德知識的了解更加深刻,對生物知識也有了突破性的認識。
總之,在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是教師培養學生的一種手段,學生懂得高效的學習方法和掌握對人生的認知規律才是思想品德教學的最終目的 ,要本著「因材施教」的教學目標,注重教學方法的研究,才能從根本上改觀品德課教學的面貌,提高教學質量。

H. 如何學好思想品德課

思想品德課既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課程,也是中考科目之一。學好思想品德課,不僅有利於初中學生贏得中考,進入自己的理想高中,而且也有利於廣大學生增長知識,豐富人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享受健康快樂的人生。
一、樹立學好思想政治課的信心
信心是獲得成功的第一步。要學好思想政治課,首先必須樹立一定能夠學好的信心。學生平時可以多了解一些「補弱」成功的例子,用榜樣的力量激勵自己。在制定目標時,學生要從小、從低開始,積極創造學習思想政治課進步的記錄,進行自我激勵,不斷提高自信心。
二、培養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自己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用崇高遠大的理想和明確的學習目的來激發學習的興趣。(2)同思想政治課學習教好的同學組成學習小組,互相取長補短,交流學習心得,來培養學習的興趣。(3)融洽師生關系。若是由於師生關系不融洽造成學習思想政治課興趣不高,就應努力改善師生關系,聽從教師的教誨,做到「親其師,信其道」。當然教師也應該積極主動,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例如:教師可精心設計引人入勝的新課導入。一堂課新穎精彩的開端,可以極大地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學的成功創造極為有利的條件。比如,充分調動各種教學手段,運用多種生動活潑的形式,或從學生思想認識入手導入,或從情感入手導入,或從行為入手導入。有的教師還提倡運用談話法或討論法、直觀法、辨析法、哲理法導入,開宗明義,直奔主題;有的提出問題設問法或類比法、歸納法、游戲法、故事法的運用,激發興趣,引起懸念導入新課;有的則提出通過音響法或圖像法、觀察法、演示法、匯報法的運用,創設情境,塑造形象導入新課。如此種種導入方法,都能夠有效地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具有積極學習的狀態。
三、多讀多記
學生學習思想品德是離不開「多讀多記」的,多讀多記能讓學生很好的掌握基礎知識。思想品德課的選擇題,大多是容易混淆的基礎知識,如果不能准確掌握,似是而非,往往就會選錯;而問答題往往是考查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其答案往往並不是課本的某一段話,而是要運用幾課的內容,甚至幾個年級的內容去分析一個問題。因此熟練地掌握課本知識是做好題目的基礎,其所謂「萬變不離其宗」也。有些同學不重視課本的閱讀理解和記憶,而只願多做題目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記什麼呢?第一就是要記住本學科的一些專有名詞,如: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合理消費等。第二就是要記住一些反映重要觀點的句子,如:「承擔社會責任不言代價與回報的奉獻精神,是社會責任感的集中表現,正因為他們這樣履行責任,我們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多彩、更加溫暖、更加充滿希望」;「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這是一項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經濟制度。它的確立,是由我國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國情決定的」。第三就是要記住一些放映重要觀點的內容,如:為什麼要堅持對外開放?為什麼說我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現階段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形象是怎樣的?對於這些問題不僅要會記會答,還要能理解。
四、採取正確的學習方法
採用正確的學習方法,這可以表現在學習過程的各個方面:
1.學習環節方面
聽課時,要集中精力弄懂教師講授的內容,做好課堂筆記,遇到不明白的問題,課余時間應主動問教師或同學。課後的作業應及時、認真地完成。學會有意識地歸納整理所學知識,使之系統化。平時多讀一些有關思想政治的報刊、書籍,經常收看電視新聞,了解國內外發生的重大時事。
2.學用結合方面
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善於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認識社會熱點問題和身邊的生活問題,提高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學好思想政治課還要做到有計劃、有目的,先易後難,循序漸進,不斷提高自己學習思想政治課的成績。

I. 淺談思想品德在教學中常用的幾種教學方法

教案中對每個課題或每個課時的教學內容,教學步驟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板書設計,教具或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各個教學步驟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等等,都要經過周密考慮,精心設計而確定下來,體現著很強的計劃性。《倪煥之》十七:「她做這些事絕不隨便,都運用無可加勝的心思寫成精密的教案,先送與級任教師看過,得到了完全的贊許,還不放心,又斟酌再三,然後拿來實施。

J. 思想品德課程教學方法單一表現有哪些

根據案例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的不同,案例教學的基本方法可分為以下幾類:
1.案例講授法。教師運用案例,通過講解來說明課程內容,使案例與課程的基本理論融為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課程內容體系。這種方法又可具體分為以講案例為主來說明理論知識,或者以講授基本理論為主,引用案例進行論證。
2.案例討論法。它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對案例進行討論分析的一種方法。
3.案例模擬法。它是事先編好案例的「腳本」,由學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再現案例情境,如小品、模擬法庭等,給學生以真實、具體的情境感受,然後引導學生對模擬的案例進行評析。
4.案例練習法。在課上、課後和單元練習及考試時,引入典型案例,創設問題情境,以培養和檢測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閱讀全文

與思想品德課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磁鐵的簡便方法怎麼做 瀏覽:888
香料怎麼種植方法 瀏覽:364
銀針擦根的方法視頻 瀏覽:406
世界投資分析方法 瀏覽:847
分析多動症最簡單方法 瀏覽:806
練肌肉的最好方法視頻 瀏覽:916
政治題如何學習的答題方法 瀏覽:909
正確吃牛排的方法 瀏覽:661
取法魏晉的最佳方法 瀏覽:524
中華結縷草種植方法 瀏覽:143
財務報表分析橫向分析方法 瀏覽:712
失眠了怎麼辦最簡單的方法ld 瀏覽:654
兒童清潔鼻子的最佳方法 瀏覽:237
硒麥芽如何食用方法 瀏覽:798
腕管綜合征如何鍛煉方法 瀏覽:720
大球的分析方法 瀏覽:231
5乘58乘4乘5的簡便方法 瀏覽:216
給婆婆洗衣服的正確方法 瀏覽:186
如何找出一篇論文的理論方法 瀏覽:813
125乘46乘8簡便方法怎麼寫 瀏覽: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