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民間小魚小蝦用什麼捕
(1)配方:阿魏1克,八角2克,南杏2克,小茴香2克,花生米25克,食母生3片。除阿魏外,其餘五味均應分別炒熟,粉碎成粉,並分別存放。使用時再加入正宗蜂蜜2克,生蚯蚓10克。本葯方在不需要用時絕對不要混合一經混合應立即用完,否則將失敗。
(2)用量:以上葯量可用於四隻魚籠誘捕。
(3)使用方法:將米糠與上述葯物混合後,用布包好放進能使魚能進不能出的魚籠中(將籠口被做成有倒須的即可)再將魚籠放進水裡即可。
(4)放置位置:將魚籠放於距水面一尺深處,氣溫低時可深些。為使葯味迅速擴散,魚籠就放入上風處,例如,刮南風時將殖籠放在南岩水下。如在急流中捕魚,應將魚籠放在急流的轉彎處,即穩水區。魚籠放入水中30分鍾左右即可取起,這時魚籠里可能已裝滿了各種魚。換葯換位置後可再捕魚。
(5)此葯對魚有極大的引誘力,聞味即自動鑽入魚籠中,對各種魚類、各種場合如江河、水溪、水庫均適用。
Ⅱ 用什麼方法可以快速捉到河魚、河蝦
快速捉到河魚、河蝦的方法:
1、用小撈網,撈小魚或者小蝦。看見小魚小蝦後直接用小撈網撈起即可。
-
2、用蝦籠誘捕法。在蝦籠內放誘餌入麵包、火腿腸等,然後將蝦籠投入小魚小蝦經常逗留的水域,15-30分鍾取回蝦籠即可捕捉到小魚小蝦。
Ⅲ 小魚小蝦喜歡吃什麼誘餌 捕小魚小蝦用什麼餌料最好
1、捕小魚小蝦用酒糟、豆餅粉、米糠、麥麩等餌料。
2、捕魚蝦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用魚竿,也可以用漁網,或者用地籠都行。
3、用魚竿要在合適的地方作釣,通常要背風向陽。
4、用網則要在水流相對靜止的地方,而且水也不能太深,沒過漁網半米即可。
Ⅳ 簡單的捉魚方法
放暑假後,很多小朋友喜歡去魚塘捉魚,可是他們不知道捉魚的方法,下面給大家詳細說一下。Ⅳ 捕鯉魚的最好辦法是什麼
在釣鯉魚前應該做好各項准備工作,檢查漁具和攜帶的用品(食品,雨具,飲水)是否齊全。到達垂釣地點後,不要急於撒窩垂釣,而要先觀察地形,選擇一個較好的釣點。如果是湖泊,水庫,一般應選擇港汊,狹窄地帶,有水草的地段或回水灣內。如果是塘口,應選在進水處。看看水面水中有無雜草和藻類植物;水中是否有氣泡冒出;水草,荷葉,菱角葉是否被魚咬食而殘缺等等現象。此外,還要站在下風處,聞聞水上吹來的氣味,從魚腥味濃淡有無來判斷塘中魚類的多少。根據觀察所得來判斷,選擇好的釣點。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打窩:選擇好釣點後就要下誘餌打窩。一般水面大的,窩子打遠些,水面小的,窩子打近些。春天宜打在近岸的淺水區,夏天應打在蔭涼的深水區,秋天可打在較遠的深水區,冬天則要打在向陽背風的地方。
投餌:一般來講,投餌多少要看誘餌質量,水面大小和深淺而定,質量好的要少投些,質量差的要多投些。水深水面寬的宜多投,水淺水面小的可少投。誘餌投放要適量,過多則魚只吃誘餌,咬鉤率差,過少則魚聚集的時間太短。
裝餌:釣餌有葷素之分,以蚯蚓為例,正確的裝鉤方法有二:一是用鉤尖從其一端穿入,剩下約0.5-1cm長的部位不穿到,使其能擺動,以引魚搶食;二是用鉤尖從背部中間穿入留頭尾不穿,在外擺動,這樣更顯活蹦亂跳的效果。特別應該注意的是,鉤尖都不能外露。
下鉤:正確下鉤要注意四個字:「輕,准,動,避」。輕就是不要有太大的聲響,否則不但驚跑魚群,而且容易使餌脫鉤。准就是要把釣鉤拋在窩點上,不要偏離。動就是要輕輕抖動釣線,引起魚兒的注意。避就是要避開小魚的干擾(強食)。
看鉤:魚的咬鉤動作因魚的種類而異。例如鯽魚吞餌一般是頭朝上,尾朝下,這時浮子的現象是先下沉1-2cm,然後浮子上送。青魚,草魚游動快,吞餌也快,浮子浮沉1-2次後就出現「拖漂」現象。黑魚吞餌兇猛,咬鉤拖勁奇大……
提桿:魚咬鉤後應該及時提桿,提桿有很多技巧,是垂釣中的硬功夫,這也是能否釣到魚的最關鍵一環。提桿首先應該掌握正確的姿勢:一般是桿透出肘後 30-40cm,提桿時;提桿時,手腕向上一翹,同時肘部往下一壓。既要用力,又不能大翹大壓。在魚桿處只需上翹5cm左右,就能使魚鉤鉤住魚嘴內的軟肉。提桿要順著魚浮拖的方向提或斜向提,不可向後提。提桿時還須注意的問題是:提桿時不能用力過猛,不能死拉硬曳,用手提魚線想強行使魚上岸。這樣做,會把魚嘴拉裂或只鉤了個魚唇上來,或者造成線斷,鉤斷,魚逃走的後果。
在夏季,水溫的高低、水中溶氧的多少,決定著魚的活力。相對低的水溫、水中的高溶氧量,會促進魚的活力,促其胃口大開,那麽,對於釣魚人必是一個豐收的日子;反之,則會徒勞無功,承受酷暑的煎熬。在夏季,只要選擇合適的天氣、合適的釣點,定會有所收獲。現就此,簡單闡述,以供釣友參考。
一、選擇天氣
出釣當天的氣溫最好低於30度;陰天伴有小雨,並有2、3級風;暴雨之後。在這些天氣出釣,氣溫低,水中的溶氧高,魚兒活躍,食慾旺盛。
二、選擇釣場
釣深水;釣活水;釣樹蔭;釣入水口。這些地方水溫低,水中溶氧量高,魚兒聚集在此休息、躲藏、進食,因此,常可釣到大魚。選擇大水域,勿選小水塘。水庫、湖泊等大水域受天氣影響較小,水溫變化不大,不像小水域,水中的小氣候容易受天氣的影響。
三、選擇時間
釣早、晚。早9點以前、晚17點以後,氣溫轉低,各種魚兒抓緊進食,是垂釣的黃金時間。
釣夜間。夜間天氣涼爽,水溫較低,並伴有微風,且水邊寂靜,飢餓了一天的魚兒會趁機猛烈進食,大魚也趁寂靜到水邊進食,並且夜釣可以避免陽光暴曬。
四、選擇對象魚
對於鯽、鯉,不喜歡高溫天氣,但對於草魚、鰱鱅、魴魚,則進入一年的旺食期。出去垂釣,不妨多做些准備,早晚釣鯽鯉,午時釣草、魴、鰱鱅,不至浪費時間。
注意事項:
外出垂釣,多帶水和食物,天熱要防止帶的食物腐敗變質;帶好遮陽傘、遮陽帽,穿長衣、長褲,防止陽光燙傷;不熟悉的水域,盡量避免下水;中午高溫時,要避暑,以防中暑;夜釣帶好照明設備,並帶驅蟲、防蚊葯,注意安全。
Ⅵ 抓小魚用什麼工具合適
抓小魚用小網兜最合適。
要是純粹為了玩有一個簡單的方法:找一個大口的瓶子(如罐頭瓶)在瓶口繫上繩子,長短要看水的深淺。在瓶中放一些饅頭渣或是麵包渣後,找到一個有小魚出沒的地方後放入水中。然後靜靜的等待,魚兒就會進入瓶子中。把瓶子快速提出來魚兒就可以抓到。
長節錨魚竿或遠頭竿3隻、4000-8000型遠投輪3個、漁輪配6號碳線或磯釣線、8-12號爆炸鉤各兩套、爆炸餌若干,大號三叉錨鉤N只。搭鉤、大抄網各一隻,釣到大魚用搭鉤,小魚用抄網。先打入兩只爆炸鉤,等待魚吃餌。
Ⅶ 用什麼方法可以快速捉到河魚、河蝦
1、准備蝦和魚的捕魚工具:蝦網10個,然後准備1點5米~2點5米長的竹竿,一端用鐵鉤綁住,塑料泡沫,一小桶蝦;
2、蝸牛肝為誘餌,蝦餌:稻田溪流中的蝸牛或菜市場豬肝(一個網約一兩個,塞進蝦網中間的誘餌網。
3、在捕蝦捕魚的實際操作中,找到水質正常的河流或水庫,選擇水深1-2米的水域,然後撒網,將蝸牛或豬肝放入小網兜。在釣線的頂端,將泡沫放在釣線的頂端,並與竹竿平行放入水中。蝦網和漁網的間距應在3米以上。每20分鍾吃一次蝦和魚。吃蝦和魚時,竹竿要勻速舉起。
(7)捕小魚用什麼方法最好擴展閱讀:
籠的使用首先將籠的閉合繩系緊,然後將單個籠連接成一根長繩。除了系繩,還有一根連接繩。將連接繩編成一股,然後根據上述打結技巧製作一個松結籠,並將其放在筏上。連接繩的繩結必須保證在頂部,否則松開籠子時很容易被拉扯,一旦拉扯鬆了繩結就會被打開。把籠子整理好放在木筏上後,准備兩瓶空葯。不管瓶子是不是什麼形狀,只要能浮起來就行。然後將瓶子系在第一個籠子的連接繩上。籠子放入水中後,瓶子會起到識別的作用。籠子和瓶子裝好後,准備好餌(即飼料),支撐木筏,放好籠子,同時撒料。
Ⅷ 如何捕捉小魚
1. 魚籠放在有水草的位置效果好些,在水深1—3M為宜。魚密度大的情況取籠時間為2-3個小時,反之時間就可長一點哦。白天捕魚,晚上捕蝦效果好些。
2. 使用餌料時請注意:餌料可以加上豆粉,菜籽枯粉,花生粉,饅頭或剩飯等等。餌料盡量和干一點,硬一點,這樣誘餌在水中的霧化時間要長一些。如果是捕蝦可以加些田螺肉,生雞腸子,豬肝這類的腥味食物。用鱔籠捕黃鱔必需加蚯蚓。
3. 添加型香精,必須和菜籽枯粉,花生枯粉,飯,饅頭等等配合使用哦。和餌時盡量要和干一點,硬一點,這樣誘餌在水中的霧化時間就要長一些,效果更好。
4. 捕鱔籠要把餌放在籠上面,可以用小眼魚網做一個兜,【最好用幾條大蚯蚓】把蚯蚓放到兜里封好後再放到鱔籠上【這樣氣味大.為之而來的鱔和泥鰍會更多】黃鱔和泥鰍即使進到籠子里,也吃不到誘餌這樣鱔魚想吃但又很難吃到,如果餌放在籠中,鱔魚吃飽了又跑了,如果餌放得多,還會把鱔搞得腹脹,或脹死的。鱔籠放入水中後,將餌放在籠上面(將蚯蚓剪成2-3節和一網捕鱔餌混合在一起),鱔魚.泥鰍.便紛紛游入籠內食誘餌,每個網都有4個入口,入口的設計,讓鱔魚.泥鰍有進無出。要做的事情就是,每天晚上將網下到河裡.第二天早晨收起,將進魚口拉出來,然後倒出即可。
5. 捕魚的多少與天氣,放魚籠的位置,餌料配方,取籠間隔時間等因素都有關系的哦,要多試幾次,要有信心哦。
6. 餌料的配製方法(供參考)
捕小魚的配方:引魚寶1包+菜子枯250克 或萬能香精+酒渣1千克
捕河蝦龍蝦的配方:萬能香精1包+一掃光蝦+菜子枯250克
捕黃鱔:一掃光鱔1包+香精+蚯蚓60克
註:捕魚的多少和天氣,餌料的配方和和料的方法,還有放籠的時間與您本人操作的技巧,是有關系的,這也是個技術活,
Ⅸ 怎麼才能抓到河裡的魚
抓河裡的魚的方法主要有:
第一種方法就是小網捕魚,事先把食物放入網子里,把網放在水中,過幾個小時候,裡面就會布滿魚,大小都有的!
第二種就是小型搬網,即可下即可拿上來,放上麵包或者米粒,把網子放入水中,等魚上鉤吧!
第三種就是撒網,傳統的撒網,我們傳統的撒網需要一定的技巧,而且漁獲會很多的!
第四種就是新式的撒網,新式的撒網建議大家購買4.8米帶飛盤的,比較好運用,幾個小時下來10斤魚不成問題的!而且非常容易上手,在岸邊和河邊就能玩。
第四種就是新式的撒網,新式的撒網建議大家購買4.8米帶飛盤的,比較好運用,幾個小時下來10斤魚不成問題的!而且非常容易上手,在岸邊和河邊就能玩。
第六種就是大搬箏網,大搬箏網的漁獲也是比較驚人的,一般適合岸邊和魚多的地方玩,一個小時10多斤魚輕輕鬆鬆,而且隨時隨地都可以玩的。把網放入水中,只要有魚進來 就可以拿起來,真的非常驚人捕魚速度。
Ⅹ 長江里的魚類怎麼捕最快最多,用什麼工具捕。
1、網具
小拉網——據說很早就使用這種工具。早年沒有網線和線麻,而是用野生植物螫麻的纖維,紡成細線織網,網苗子約有一丈左右高。網綱和網線是用椴樹皮纖維或柳樹皮纖維擰成的繩。距今一百年前已經無人用這種網了,完全使用棉線網和線麻織的網。線麻的一部分是赫哲人自己耕種生產的,絕大部分線麻和全部棉網線均由伯力街(蘇聯境內的哈巴羅夫斯克)的俄國人和現在的依蘭縣漢族那裡買來的。
拉網的網眼直徑約有2市寸左右,網苗子高約15——30市尺,每塊網片長約有50市尺。網的上部和網底,都用8股或6股合一的線麻織成網綱。早年用黃菠蘿樹皮或松木板做漂子。每個漂子長約5市寸、寬3市寸、厚六七公分。在網的上綱每隔一市尺左右拴一個漂子。網墜是用黃粘土摻白漿土燒制而成的陶網墜。它每塊呈長方形約有2市兩重。在網底綱上,每隔1市尺左右拴一塊陶網墜,使網底部下沉,在水裡形成一堵牆。捕魚時,將10——30片拉網連結成一起進行捕撈。
圈網——距今九十多年前還使用這種網。早年也是用野生植物纖維織網,網口大、尾尖呈圓錐形,沒有漂子和網墜。網中間有三至五道用柳條或鐵絲製成的圓圈,將網撐起來,並在網的口門和中部設兩道「卡陷」。第一道「卡陷」的入口處要大一些,以便魚游入口內無防備。如果入口小了,魚游至口門不願意前進或退出來。第二道「卡陷」的入口是扁而小的,魚能擠進去即可。這種網長約一丈有餘,口部直徑4市尺左右。撒網時,網口還有迎網。迎網的寬度和圈網的口部是一樣大的網片子,捕魚時將迎網順著下在圈網的口門上。魚觸到迎網後,便沿著迎網進入圈網內。
製作圈網的成本很低,用1市斤棉線即可織成一塊圈網。但它捕魚效果很低,如果魚多時,還可以使用這種網捕魚。這種網主要用它堵小河溝里的魚。現在魚少了,先進的捕魚工具日益增多,所以這種網使用的人少了。
扒網——在一百多年前赫哲人均使用這種網,制網原料有鉛、網線等,均由伯力街和依蘭縣買來的。這種網是用麻繩織的。頂尖底闊,呈圓錐體。沒有網漂,只是底部每隔6寸左右拴一個用鉛鑄成的網墜,網墜下邊有網兜,以便兜魚用。網的最頂端有一根提索繩長約3——4丈。現在還普遍使用此網,主要用它打渦子。
待河網——據說這種網很早即在赫哲族中流傳使用,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它用細麻線織成的,呈袋形,口部和尾部都是一樣大,約有一丈五尺至二丈左右長,七八尺寬。沒有網漂和網墜。網眼約有2市寸大,尾部的一角上有個小口,並用小繩抽綁著,以便捕到魚時,從小口往外取魚。在網的尾部約有三分之一的地方拴上一根長約3丈左右的小細繩,捕魚時將網下在水裡後,將繩子的一頭拉到水面上,握在捕魚人的手中,如果有魚入網內觸到網底時,就扯動這根小繩,便把網口拖到船上來,然後再將網尾拉到船上取出魚。
掛網——使用這種網的年代很久了,是用麻繩織的,沒有網墜,用黃菠蘿樹皮做漂子。每塊網長約10丈左右,約6市尺高。網眼大小不等,在3——6市寸之間,是根據具體情況決定的,以便捕大魚時把有大眼網的下在河裡邊,將小眼網的下在河外口。這樣能使較小的魚通過大眼網,到小眼網方能掛住,大魚就掛在大眼網上。現在已無人使用了。
鼓咚網——在50年前即使用這種網。這種網呈口袋形,長約二三丈,有網漂和網墜,適用於冬季和流量較大的水域,捕獲量不大,現已無人使用。
絲掛網——這種網是由松花江上游的漢族人傳入的,絲掛網有兩種:一種是浮掛子,另一種是底掛子。浮掛子每塊高約6市尺,長約10幾丈,網眼約有4市寸左右,在網的上綱每隔1.2市尺拴一個秫秸漂子,在底綱上每隔1.4市尺左右拴一個鉛制網墜。但網墜子的壓力要比網漂的漂浮力小一些為宜。所以這種網下到水裡是在水的上層浮著,可以下在有流的大江上。底掛網的網苗高約3市尺,網眼的大小和網片的長短與浮掛網相同,只是漂子的浮力沒有網墜的壓力大,所以將網下在水裡就沉到水底。因此,這種網適合於無流的小河或泡子里捕魚。
這種網的上下網綱都是棉線的,均用豬血染好。「網衣子」(即網片)是用八股蠶絲合在一起織起的。將網片全部織成後,再用蘇油或桐油抹在網片上,曬干後即可使用。
2、魚叉
魚叉是赫哲人使用最早的一種捕魚工具。製作魚叉比較簡單,使用也較便利,一個人就可以操作。
魚叉有兩種:一種是連柄叉,另一種是活柄叉。叉頭是鐵製成並有倒鉤的。連柄魚叉是將叉頭固定在長約六七尺,直徑一寸的木桿上。這種魚叉只能叉小魚(如鯽魚、狗魚、鯉魚等),由岸上、船中或冰上叉魚。活柄魚叉,叉頭有庫,使用時將叉頭安在叉柄上。叉柄長約一丈七八,用一根繩拴在叉庫上,另一頭拴在叉柄的最末端。叉到魚後,叉頭脫離叉柄,由繩子系著,魚不易逃跑。如果魚拼力掙脫遠游,還有叉柄浮在水面,有追尋的目標。魚叉一直沿用至1950年左右。
魚叉多是赫哲人自製的,制魚叉的廢鐵原料,是由蘇聯境內的伯力街和我國的依蘭縣城買來的。以後雖然有了漢族鐵匠不斷進入赫哲族地區,但赫哲人仍是自己動手製作魚叉。他們認為自己制的魚叉堅固耐用,使用起來得心應手,成本也低。
3、魚鉤
快鉤——這種鉤亦稱「滾鉤」,是由漢族地區傳入的,赫哲人用快鉤已有八十餘年的歷史。製作這種鉤的技術比較復雜,成本也高。制鉤的原料有鐵絲、棉線、白鐵皮等物。使用時還用鋼銼銼成銳利鉤尖,使用數日後,用「糊皮」與鉤綱放在鍋中煮,以防鉤綱朽爛。
制鉤的原料是用10——12號鐵絲截成約5寸長的小節,然後用炭火燒紅,捻成四棱尖,用做好的模子彎成鉤形,再用適當數量的火硝、木炭屑和豆油拌在一起,裝在壇子里或較厚的半截鐵桶內,架在特製的火爐上。用火燒一晝夜左右時間後,將鉤子或將壇子倒在水中淬火,使鉤子成鋼性,然後再與小米摻一起在鍋內翻轉不停地烘炒,並經常用鋼銼銼著試驗其硬度,既能銼動,又不脆斷,不彎鉤尖為正合適。這樣,使鉤有韌性,鉤到魚後不易拉直。用棉線捻成6寸長的鉤爪繩,一頭拴在鉤把上,另一頭拴在鉤綱上。每隔5寸左右距離拴一把鉤,每隔24——28把鉤子,拴上一個小白鐵合漂子,但也根據漂子的浮力決定拴鉤子若干,主要標志是鉤子將漂子壓至水裡,似露不露即可。
鉤綱長10——11丈、直徑粗70毫米的繩,是用線麻或棉線擰成的。將新鉤綱放在豬血中浸泡,待豬血浸透鉤綱後,再放在鍋內,將鉤綱煮至一定程度取出晾乾,以防腐爛而耐用。一根鉤綱拴200——260把鉤子,是為一桿子鉤,捲起來後,用小桿子串上,放置木架中,以備下鉤之用。
快鉤在使用前,必須用「糊皮」放鍋內糊好,「糊皮」是從外地買來的。但有的人自己用柞樹皮或柞樹上結的橡子用鍋煮後,呈咖啡色,並稍有粘性而代替「糊皮」的。將鉤子放在鍋里,用小勺往鉤綱、鉤爪繩上澆「糊皮」的湯,使白色的鉤線變成「古銅」色,這樣,鉤綱即抗腐爛。再將鉤尖銼銳利些,放入江中捕魚。這種鉤子使用起來很便利,二人即可下20多桿子快鉤,什麼魚都能捕到,生產效能很高。
快鉤捕魚對魚類繁殖、保護是不利的,因為有時魚掛在鉤上不牢固,脫鉤後死的較多,即是不死,也不能繁殖。國家為了繁殖魚類,頒發了對鉤具的發展和管理的規定。在全省范圍內不再發展鉤具,並逐漸減少,在1958年內消滅25%,1960年基本根除,另以網具代替。
鰉魚鉤——這種鉤出現約有一百五十多年,起初由俄國傳入,所以稱這種鉤為「毛子鉤」。此鉤大小不等,一般可分為3個型號:一號是最大的鉤,鉤莖約有6——7市寸長;二號鉤較一號鉤小一些;三號鉤是最小的,與現在用的快鉤相類似。這種鉤子是機械製作的,鉤是圓細而長尖。但個別的鉤莖也有三棱或四棱的。用1——1.5市寸長,約70厘米粗細的繩子,做「鉤爪繩」拴在鉤把上。每個鉤彎處拴一個黃菠蘿樹皮做成的漂子。漂子大小要根據鉤的型號大小確定。鰉魚鉤不是先將鉤子固定在鉤綱上,而是另外有一根約10餘丈長、用椴樹皮和柳樹皮的纖維擰成的粗繩子,下鉤時先將這根大繩子下到江里,然後再將鉤子每隔1市尺拴在已下好的鉤綱上。
架子鉤——這種鉤主要是秋季用它捕鮭魚,不太適合用於捕雜魚。架子鉤和鰉魚鉤相似,但它沒有漂子,下鉤方法也不相同。
毛毛鉤——它是一種很簡單的捕魚工具,也是赫哲人使用較早的捕魚鉤具之一,這種鉤是用普通的「鯉魚鉤」或用較厚的鐵片、鐵絲等赫哲人自己製作的。此鉤有幾種不同類型:有的用「鯉魚鉤」在鉤柄上用鉛鑄成一個約半兩重的疙瘩;但鑄鉛時留一個小孔,以備穿繩用。繩子長約2丈左右,將繩的一頭拴於鉤上,另一頭拴在約5尺多長的木桿或竹桿上。釣魚時在鉤柄上拴上兔子毛或狍子毛,將鉤蓋住。另一種方法是用鉛片或鐵片製成小勺形狀,拴在鉤柄上,將其扔入水中拉著魚線走動,使小勺閃閃發光,用以引誘吃活食的大魚前來,使其誤認為是小魚在游動,在大魚吞食小勺時將它鉤住。製作毛毛鉤的成本很低,生產效能也不高。
底鉤——它是一種最早、最簡單、成本最低的捕魚鉤具,捕魚效能也是最低的。尤長友老人說:「過去沒有機器製作鉤子時,漁人自己揀到一塊鐵絲,銼成尖,彎成鉤即可釣魚」。現在是用機器製作的小魚鉤釣魚。此鉤拴在長約7-10市尺長的木桿上或木板上,釣魚時甩入水中,不用時將鉤線纏在木桿或木板上,便於攜帶。老年人、兒童在閑暇時用這種鉤釣一些小雜魚做菜吃,無人用它專門捕魚生產。
蹶達鉤——用三四個快鉤,也可以用鰉魚鉤拴在一起,成為三角錨形或四方形,然後再用鉛鑄成頭大、尾尖、錐形的鉤柄。全鉤約有半斤重,尾部有個小鐵圈,由一根長約1丈的細繩拴在小鐵圈上,繩子的另一頭拴在長約5市尺的木棍上,以便放入水中上下蹶達著釣魚。
甩鉤——此鉤的製作方法和形狀與蹶達鉤完全相同,只是鉤桿長約8市尺。釣魚時在鉤柄上甩上紅布,引誘魚來吞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