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觀察法
由於流行病學是人群中進行研究,所以研究者實際上不能或不能全部掌握或控制所研究對象發生的條件,因此,觀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就是很重要的方法。
1.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study)
描述性研究又叫描述流行病學(descriptive epi-demiology),通過觀察而正確、詳細地記載疾病或健康狀態按時間、地點、人群各種特徵(如年齡、性別、職業、民族等等)的分布特點,也可以包括可疑病因因子的分布特點。為了正確的描述分布,必須有明確統一的診斷標准、准確的病例(或因子)數字以及人口數字。
通過描述流行病學獲得的資料也可對病因提出線索或假說,或對防制提出有效的措施。
2.分析性研究(analyticalstudy)
分析性研究又叫分析流行病學(analytical epi-demiology),對所假設的病因或流行因素進一步在選擇的人群中探找疾病發生的條件和規律,驗證所提出的假說。
主要有兩種:
①從疾病(結果)開始去探找原因(病因)的方法叫病例對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從時間上是回顧性的,所以又叫回顧性(retrospective)研究。
②從有無可疑原因(病因)開始去觀察是否發生結果(疾病)的研究方法叫隊列(或群組、定群)研究(cohort study)。從時間上是前瞻的,所以又叫前瞻性(prospective)研究。
流行病學研究時還需要廣泛使用多種其他有關的技術與方法。所需要的方法在數量上有超過臨床所需。比如傷寒病,臨床培養出傷寒桿菌即可以診斷,流行病學有時還需要知道其噬菌體型或其他特徵;臨床只需要從病人中分離細菌,流行病學還要檢查外界物品、土壤、水中的細菌。流行病學需要做大量人群的檢驗,需要快速方法,以便在短時間內做大量標本檢驗。所以,流行病學研究需要設備良好的許多種實驗為其服務。
(二)實驗法
流行病學中所用的實驗法(experimental method)也叫作實驗流行病學(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它和一般醫學基礎學科的實驗不同,主要在人群現場進行。人群現場是流行病學的主要的、最大的實驗室。根據研究對象不同,又可分為:臨床試驗(clinical trial)和人群現場試驗(community field trial)。後一類實驗中對病因進行干預的又叫干預研究(intervention study,或譯作防治實驗研究)。當被觀察對象不能隨機化分組時,叫作半實驗或准實驗研究(quasi-experimental study),如衛生政策的可行性研究及管理與服務的評價研究等。
(三)理論和方法的研究
1.理論流行病學研究
理論流行病學(theoreticalepidemiology)研究也叫數理流行病學(mathematical epidemiology)研究,是將流行病學調查所得到的數據,建立有關的數學模型(modelling)或用電子計算機模擬(computer simulation),進行理論研究,又叫數理性研究(mathematical theory study).
2.方法的研究
在著手一項特定研究之前,需要將研究中所使用的技術加以完善,發展收集數據資料的技術,改進疾病分類等。它是為進行和完善流行病學研究所必需的,但其本身並不是直接的流行病學研究。
B. 簡述實驗研究中常用的對照方式
教育觀察法 教育研究中的觀察法即人們有目的、有計劃地藉助於感官或輔助儀器,對處於自然狀態下的客觀事物進行系統感知,從而獲取經驗事實的一種方法。 教育觀察法的分類:自然觀察法與實驗觀察法,直接觀察法與間接觀察法
C. 生物實驗有幾種對照,舉列說明
(1)空白對照
指不做任何實驗處理的對照組。
(2)自身對照
指實驗與對照在同一對象上進行,即不另設對照組。例如「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自身對照,方法簡便,關鍵是要看清楚實驗處理前後現象變化的差異,實驗處理前的對象狀況為對照組,實驗處理後的對象變化則為實驗組。
(3)相互對照
指不另設對照組,而是幾個實驗組相互對照,能較好的抵消無關變數的影響,使實驗結果更具有說服力。
D. 對照實驗的對照類型
指雖給對象施以某種實驗處理,但這種處理是作為對照意義的,或者說這種處理不是實驗假設所給定的實驗變數意義的。例如,「動物激素飼喂小動物」實驗,採用等組實驗法,其實驗設計方案是:
甲組:飼喂甲狀腺激素(實驗組);
乙組:飼喂甲狀腺抑制劑(條件對照組);
丙組:不飼喂葯劑(空白對照組)。
顯然,乙組為條件對照,該實驗既設置了條件對照,又設置了空白對照,通過比較、對照,更能充分說明實驗變數——甲狀腺激素能促進蚯蚓的生長發育。 指不另設對照組,而是幾個實驗組相互對比對照,在等組實驗法中,大都是運用對照,如「植物的向性」的等組實驗中,5個實驗組所採用的都是相互對照,較好的平衡和抵消了無關變數的影響,使實驗結果更具有說服力。
對照實驗是科學研究常用的一種實驗方法,目的是通過對比實驗的結果找到想要研究的因素對實驗的影響作用,從而為科學的研究提供事實依據和直接證據。如在生物學、醫學、農學、心理學和教育學等各領域中,有「沒有對照就沒有試驗」的說法,因此,是否有適當的對照試驗,在許多情況下會影響研究的成果。對照試驗的技術有時比主試驗還困難。再者,為了進行一個試驗,必需有相當數量的對照才行,否則有時會分不清哪些是主試驗,哪些是對照試驗。與試驗區、試驗群相對應的也有用對照區、對照群名稱的。作為試驗對象,常常要求純系的動植物材料和人的單卵孿生兒的道理就在於此。在物理或化學的領域里,由於研究對象系統的構成單純,特殊的對照試驗,在多數情況下沒有必要。
E. 病例對照研究的研究類型
1.病例對照不匹配
2.病例對照匹配
(1)頻數匹配:要求配比的因素所佔的比例,兩組一致
(2)個體匹配:以個人為單位進行的匹配
3. 病例對照研究的衍生類型:
(1)巢式病例對照研究
(2)病例-隊列研究
(3)病例交叉研究
(4)單純病例研究
(5)病例-時間-對照研究
F. 簡述實驗研究中常用的對照方式
(1)標准對照:不設立專門的對照組,只是用現有標准值或正常值作對照
(2)配對對照:將受試對象按非處理因素一致的條件配成一對,
然後採用對子間隨機分組方法將他(它)們分別置於實驗與對照組去
G. 病例對照研究是什麼意思
病情觀察護理是什麼意思?下面我幫你解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基本內容編輯
病例-對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病例-對照研究 又稱回顧性研究。是一種探索病因的流行病學研究 方法 。它是以一組思有某種疾病的人與未患有這種病的人相對照,調查他們過去是否暴露於可疑致病因子及其程度,通過比較,推斷某種因子作為病因的可能性。如果病例組有暴露史者的比例顯著高於對照組可認為這種暴露與患病存在聯系。但這種研究是從結果出發,通過回憶推理原因,故不能得出因果關系的結論。病例—對照研究適用於發病率低的疾病.優點是方便、經濟、短時間內可獲得結果提供病因線索,缺點是在選擇病例和對照時的偏性和回億偏性可能影響研究結論的可靠性。
2編輯本段基本原理:編輯
是以現在確診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為病例,以不患有該病但具有可比性的個體作為對照,通過詢問,實驗室檢查或復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種可能的危險因素的暴露史,測量並比較病例組與對照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經統計學檢驗,若兩組差別有意義,則可認為因素與疾病之間存在著統計學上的關聯。在評估了各種偏倚對研究結果的影響之後,再藉助病因推斷技術,推斷出某個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險因素,而達到探索和檢驗疾病病因假說的目的。 這是一種回顧性的,由結果探索病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發生之後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的方法。 是分析流行病學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類型之一,使用和理解病例對照研究是現代流行病學方法學的一個重要進展。 近年來病例對照研究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它是流行病學研究,特別是病因學研究的一個得心應手的工具。
3編輯本段衍生的研究類型:編輯
1.巢式病例對照研究
將傳統的病例對照研究和隊列研究進行組合後形成的一種研究方法,也就是在對一個事先確定好的隊列進行隨訪觀察的基礎上,再應用病例對照研究的設計思路進行研究分析,其可以分為前瞻性巢式病例對照研究和回顧性巢式病例對照研究。
2.病例隊列研究
又稱病例參比研究,是一種隊列研究與病例對照研究結合的設計形式。 病例隊列研究與巢式病例對照研究的不同之處在於:①對照是在基線隊列中隨機選取的,不與病例進行匹配②對照是在病例發生之前就已經選定,而巢式病例對照研究,選擇對照是在病例發生之後進行。③可以同時研究幾種疾病,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病例組,但對照組都是同一組隨機樣本。
3.病例交叉研究
該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如果暴露與某急性時間有關,那麼在事件發前較短的一段時間(危險期)內,暴露的發生應比時間發生前較遠的一段時間(對照期)內更頻繁。
4.單純病例研究
也稱病例-病例研究或病例系列研究,該方法被廣泛應用於疾病病因研究,僅利用某一疾病的患者群體來評價基因與環境的交互作用。
5.病例時間對照設計
該方法是在Maclure提出的病例交叉設計的基礎上結合傳統的病例對照研究設計的一種方法。編輯本段此外,病例對照研究常見的偏倚包括:
一、選擇偏倚:
入院率偏倚,現患病例-新發病例偏倚,檢出癥候偏倚,時間效應偏倚
二、信息偏倚:
回憶偏倚,調查偏倚
三、混雜偏倚
詞語意思 相關 文章 :
1. 詞語解釋
2. 詞語詮釋的意思是什麼
3. 50個四字詞語和解釋
4. 公文常用詞語及解釋
5. 關於不可思議的詞語解釋
6. 箴言的意思是什麼
7. 漣漪的是什麼意思如何造句
8. 霸道的詞語意思和造句
9. 詞語解釋大全
10. 最新整理的詞語大全
H. 護理研究中常用的對照類型有哪些
導語
還記得昨天講的Herbst做的關於年輕婦女的陰道腺癌的病因學研究嗎?(點擊藍字查看)我們先回憶一下:首先他是選擇一組病例,然後來選擇一組對照,之後讓病例組和對照組患者分別回憶他們既往的暴露史,通過比較病例組和對照組的暴露差異來推論暴露和疾病之間的關聯。總結一下這個過程:首先確定疾病狀態→回憶既往的暴露史,因此是一個由「果」及「因」的這樣一個回顧性的研究。 這就是病例對照研究(case control study)!
我們先來看一下關於如何做病例對照研究的過程或者步驟:
1、確定病例
在病例的確定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有明確的入選標准和排除標准。入選標準的確立包括兩點:①這個本身這個疾病的一個診斷標准;②針對具體的研究問題來說,它的入選標准又是什麼?(這個時候就要保證這跟所有的入選的病例都要有暴露的可能性。)
怎麼理解這個問題?舉個例子:比如,我們要研究口服避孕葯與心肌梗死的關系,我們要採用這樣一個病例對照研究。這個時候我們在確定研究對象入選標準的時候,我們要保證所有入選的心肌梗死病人(第①標准)都有可能使用口服避孕葯(第②標准)。所以,我們應該剔除掉那些已經切除了子宮的患者(不需要口服避孕葯)或者已經絕經的患者(不需要口服避孕葯)——這個就是說我們要把那種不可能暴露於你要所研究的暴露因素的那部分人剔除掉。這是第一,就是病例要有明確的入選和排除標准。
2、選擇對照病例
對照病例的確定是對於病例對照研究來說最大的一個挑戰或者難點。對照病例的選擇包括以下幾點:①首先我們要保證對照組的成員必須是沒有患所要研究疾病的這個人,他當然包括可以是正常人,也可以是患有其他疾病的人。理想狀態下我們應該對照病例是目標人群的這樣一個隨機抽樣的樣本。也就是說,對照的報告水平應該與目標人群當中的一個暴露水平相同。舉個例子解釋一下:比如說我們要來研究吸煙與冠心病的這樣的一個風險。那我們要採用一個病例對照研究,這個時候我們在選擇對照的時候我們應該選擇選擇一個沒有患冠心病的人,那我們希望在這個對照人群當中,我們選擇這個對照人群,他的吸煙的一個暴露水平,能夠與一般人群他的吸煙率應該相同或者相近。②同時我們應該保證對照與病例組在研究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方面具有可比性。這是對照的一個確定標准。
3、確定暴露史
選擇完了病例和對照之後,下一步我們就應該收集病例組和對照組它的一個既往的暴露史,並根據病例組和對照組它的既往暴露史整理成這樣一個模式。
那我們來看,在這樣一個四格表當中首先我們選擇是A+C一個病例,在這a+c個病例當中有a個人既往暴露過你要所研究的因素,c個人沒有暴露。同時我們選擇病例對照,在這個對照當中有b個人既往有過暴露,而d個人沒有暴露。由此我們就可以計算出病例組的一個暴露比值和對照組的一個暴露比值。
這里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什麼叫比值?比值指的是某事物發生的可能性與不發生的可能性之比。具體到這個病例對照研究當中,病例組的暴露比值就應該等於病例組暴露的可能性與它沒有暴露的可能性之比,那這應該等於a/a+c,除以c/a+c,也就等於a/c,同理,對照組的暴露比值就應該等於對照組暴露的可能性:b/b+d,除以對照組它不暴露的可能性:d/b+d,等於b/d,之後我們進一步來計算了病例組和對照組的暴露比值之比,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用於評價暴露與疾病關聯強度的一個指標——比值比(odds ratio)。它的定義,指的是病例組的暴露比值與對照組的暴露比值之比,就應該等於a/c÷b/d,也就是等於ab/dc。這就是計算出來的一個OR值,也就是比值比。
對OR值的它的解釋,同理跟我們前面講的R值的解釋是一樣的(點擊藍字查看)。也就是它等於1的時候,提示暴露因素與疾病沒有關聯。大於1的時候,提示它可能是疾病發生的一個危險因素,小於1的時候,提示暴露因素可能是疾病發生的一個保護因素。解釋跟相關危險度RR值它是一樣的。
以上是介紹了病例對照研究的定義以及如何來評價,即如何通過病例對照研究來評價了暴露因素和疾病之間的關聯強度:比值比(odds ratio)的概念。
病例對照的優點是:①病例對照研究是分析流行病學研究方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方法。②需時短,得結論快,用於初步探討和驗證疾病的危險因素③方法簡單,應用廣泛。
當然病例對照研究肯定也有它的缺點。①首先,病例對照研究是先選擇一組病例然後再選擇一組對照,因此這個時候它不像隊列研究那樣,它很難保證你這個病例和對照是來自於同一個目標人群,尤其你要選擇以醫院為基礎的這樣一個病例對照研究的時候,是很難保證病例和對照來自同一個人群的(可能來自不同地區)。②而且它是先確定疾病結局,然後再讓他既往回顧他的一個暴露史,因為它是一個回顧性研究,它沒法得到一個因果關聯這樣一個結論。③同時,病例對照研究沒有辦法計算發病率。也就是說,我們沒有辦法計算這個病例組和對照組它的一個暴露率,這是沒有辦法計算的,我們只能計算它的一個比值。④同時因為病例對照研究要回憶既往的一個暴露史,因為特別容易產生偏移。⑤此外,當人群當中暴露因素的這個暴露率比較低的時候,它的研究效率是比較低的。
最後,我們對今天給大家介紹的病例對照和隊列研究的這兩種觀察性研究方法我們來進行一個比較:
因此,我們可以這么說,實際上世界沒有最好的研究方法,雖然我們前面說了一個好的隊列研究是觀察性研究的一個金標准,但是它並不適用所有的研究。
今天的講解就到這里,後續我們持續以白話講解的形式繼續給大家講解有隨機對照研究和統計學的相關知識,以期為護理老師提供一個知識分享和學習的平台,歡迎大家持續關注和點贊。謝謝大家!#清風計劃# #健康真探社#
I. 什麼是對照試驗 試驗中怎樣運用對照試驗法
交叉對照試驗不一定是盲法。
交叉對照試驗可以在同一個體進行自身對照試驗,也可在不同個體中進行組間交叉對照試驗,當觀察比較的葯物多於2個時,可採用拉丁方設計。交叉對照試驗適用於以下情況:(1)每種葯物的葯效都是短暫的;(2)延長總的治療周期並不縮小各種葯物治療效應之間的差別;(3)所設計的交叉對照試驗不致因先後兩次或多次療程而過量;(4)所用交叉設計無順序影響或雖有順序影響,但通過交叉試驗這種順序效應能得到平衡。
盲法試驗是在人體試驗中使試驗者和(或)試驗對象不知情的一種研究方法。所謂「盲」,就是試驗者和(或)試驗對象不知道各個試驗對象分在試驗組還是對照組,不知道各個試驗對象接受的是試驗處理還是對照處理。「盲」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和減少試驗中試驗對象因知情而產生的心理的、精神的、行為的干擾作用,以及試驗者因知情而產生的暗示、偏見等影響,以保證試驗的客觀性、准確性。一般來說,盲法試驗的設計和主持者是完全知情的;如果執行試驗計劃的試驗者知情,只有試驗對象是「盲」的,稱為「單盲試驗」;如果試驗者和試驗對象都是「盲」的,稱為「雙盲試驗」;如果連試驗資料處理者也是「盲」的,稱為「三盲試驗」。盲法試驗有利於客觀地顯示和判斷人體試驗中處理因素的作用。在實驗研究和臨床觀察中,為可靠地判定其結果或療效,一般多採用盲法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