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土壤環境監測的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
第一方法:標准方法(即仲裁方法),按土壤環境質量標准中選配的分析方法。
第二方法:由權威部門規定或推薦的方法。
第三方法:根據各地實情,自選等效方法,但應作標准樣品驗證或比對實驗,其檢出限、准確度、精密度不低於相應的通用方法要求水平或待測物准確定量的要求。
分析報告
報告名稱,實驗室名稱,報告編號,報告每頁和總頁數標識,采樣地點名稱,采樣時間、分析時間,檢測方法,監測依據,評價標准,監測數據,單項評價,總體結論,監測儀器編號,檢出限(未檢出時需列出),采樣點示意圖,采樣(委託)者,分析者,報告編制、復核、審核和簽發者及時間等內容。
土壤環境質量評價報告
土壤環境質量評價涉及評價因子、評價標准和評價模式。評價因子數量與項目類型取決於監測的目的和現實的經濟和技術條件。評價標准常採用國家土壤環境質量標准、區域土壤背景值或部門(專業)土壤質量標准。評價模式常用污染指數法或者與其有關的評價方法。
B. 土壤檢測方法
一、看土壤的顏色
土壤的顏色是反映土壤在肥力上的一個明顯指標,也是一個最容易掌握的方法。一般土壤顏色比較深的都是肥土,顏色較淺的則為瘦土。
二、看土層深淺(耕作層)
土壤肥沃的田塊土層都比較深,深度通常都大於60公分(水田除外),而貧瘠瘦土則非常淺,嚴重地區甚至低於20公分,只是表層有一層土而已。
三、看土壤適耕性
一般土壤肥沃的田塊,土層疏鬆,易於耕作,「干耕像香灰,濕耕如糖化」;而土壤貧瘠的田塊,土層黏犁,耕作費力,「敲敲一個洞,鋤鋤一條縫」。
四、看淀漿及裂紋
肥土不易淀漿,土壤裂紋多而小;瘦土極易淀漿,易板結,土壤裂紋少而大。
五、看水質
水滑膩、黏腳,日照或腳踩時冒大泡的為肥土;水質清淡無色,水田不起泡,或氣泡小而易散的為瘦土。
六、看保水性
水分有下滲,但速度平緩,灌水一次可保持1周左右的為肥土地;灌水後水層不下滲或沿裂紋快速下滲的均為瘦土。
七、看是否夜潮
夜潮是指夜間表土溫度降低,深層土壤中的溫暖水汽上行,遇到低溫表土後凝結成水而濕潤表土的現象。夜潮現象能說明土壤的兩個優點:第一,透氣性強,溫暖水汽可以上行。第二,土層較深,能夠形成溫差。所以,有夜潮現象的土壤基本上都是肥土;無夜潮現象,說明土質板結硬化,均為瘦土。
八、看保肥性
土壤是一種帶負電的膠體,可以交換吸附一些陽離子(就是養分),而達到保肥的作用,這些被吸附的養分在作物生長過程中會逐漸從土壤中釋放出來以供作物吸收利用。肥沃的土壤通常能夠吸附的陽離子較多,肥效持久。而貧瘠的土壤通常陽離子吸附量較少,大部分養分隨水流失,肥效來得快去的快。
C. 土壤成分分析標准物質一般用什麼方法測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譜法
北京標准物質網——土壤成分分析標准物質
D. 土壤有機質測定的方法有哪些
1、容量法,重鉻酸鉀氧化一油浴加熱法來測定土壤有機質含量;
2、重鉻酸鉀容量法,測定土壤中的有機質是用氧化性強的重鉻酸鉀硫酸溶液與土壤中的有機碳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它們之間存在定量關系,再用標准還原劑滴定剩餘的重鉻酸鉀;
3、目視比色法,測定原理,用不同濃度的葡萄糖標准溶液作出一系列濃度的標准對照品,並用重鉻酸鉀氧化土壤有機質,氧化後的溶液顏色與有機質含量成直線相關關系,通過與標准對照品比色對照直接得出結果;
4、灼燒法,測定原理,通過測定土壤灼燒前後重量的變化情況
E. 誰知道土壤成分的化驗方法
土壤
的
化學成分
復雜,檢驗項目多,而化驗方法無外乎
容量法
和
儀器
法這兩種。比如用儀器法分析土壤中的鎂,
鉀離子
含量
,可用
王水
先溶解土壤
試樣
,再用火焰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
進行測定,它是利用呈
氣態
的原子對由同類原子輻射出的
特徵譜線
所具有的
吸收現象
來測定
元素
含量。還有容量法測土壤的
有機質
,就可以用過量的重鉻酸鉀來與試樣中的有機質進行充分反應,然後再測定剩餘的重鉻酸鉀,間接的得到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總之方法是很多的,採用哪一種就要看是什麼試樣和檢測項目了
F. 土壤水分測定方法有哪些
(1) 烘乾法(失重法)
烘乾法是測量土壤水分的是zui普遍的方法,也是標准方法,它用來測定土壤質量含水量。通常將從野外取來的原狀土柱中稱出
已知重量的潮濕土壤樣品,放在溫度105℃的烘箱中烘乾後再稱重。加熱而失去的水分代表潮濕樣品中的土壤水分。
(2) 電阻法
電阻法是利用某些多孔性物質如石膏、尼龍、玻璃纖維等的電阻和它們的含水量有關系這一事實而採用的一種方法。當這些嵌有電極
的塊狀組件放置在潮濕的土壤中時,它們吸收土壤水分一直達到平衡狀態。塊狀組件的電阻由它們的含水量決定的,並依次由附近
土壤水分張力或的吸力所決定。電阻讀數和土壤水分百分數之間的關系可以用標定方法(calibration)來確定。這些塊狀組件在一
段時間內用來測定田間選定位置的含水量。在1~15大氣壓吸力范圍內它們給出相當准確的水分讀數。
(3) 中子散射(neutron scattering)
中子散射法是測定野外土壤水分的獨特方法。中子水分計的有效性是基於這一原則,即氫在急劇減低快中子的速度並把它們散射開的
能力方面是比較獨特的。在圖6-3中說明了中子水分計的原理。中子水分計雖然昂貴,但是它具有多方面的優點,並且能相當准確地測
定礦質土壤中作為化合氫的主要來源的水的含量。這一方法對於有機質土壤有明顯的限制,因為有機質中許多化合氫是以水以外的其他
形式存在。此外它不適宜測定表層0-15厘米的土壤水含量。
G. 土壤有機質含量的測定方法有哪些
測定土壤有機碳的方法有兩類,一類是將土樣中有機碳高溫氧化後測定釋放出的二氧化碳的量,此類方法所得的結果中也包括了土壤中以碳酸鹽形式存在的無機碳和以高度縮合的、幾乎為元素態的碳(碳、石墨、煤)。另一類是用氧化劑在一定溫度下氧化有機碳後測定消耗氧化劑的量,再換算為有機碳的量。
這類方法不包括高度縮合的碳和碳酸鹽形式的無機碳,快速簡便且不需要特殊的設備和操作技術,至今仍是通用的常規方法,其中最通用的是重鉻酸鉀氧化-外加熱法。
利用170〜180°C油浴使加有重鉻酸鉀氧化劑和硫酸的土壤溶液沸騰5min,土壤有機質中的碳被重鉻酸鉀氧化為二氧化碳,而重鉻酸鉀中六價鉻被還原成三價鉻。
剩餘的重鉻酸鉀用二價鐵的標准溶液滴定,根據有機碳被氧化前後重鉻酸鉀消耗硫酸亞鐵的量,計算出有機碳的含量,進而換算出土壤有機質含量。
(7)土壤分析標准物質用什麼方法擴展閱讀:
土壤有機質的生態效應:
1、提供作物養分的作用
土壤有機質含有作物生長所需要的各種營養成分,隨著有機質的礦質化,不斷地釋放出來供作物和微生物利用,同時釋放出微生物生命活動所必需的能量。
在有機質分解和轉化過程中,還可產生各種低分子有機酸和腐殖酸,對土壤礦物質部分都有一定的溶解作用,促進風化,有利於養分的有效化。此外,土壤有機質還能和一些多價金屬離子絡合形成絡合物進入土壤溶液中,增加了養分的有效性。
2、保水、保肥和緩沖作用
土壤有機質疏鬆多孔,又是親水膠體,能吸持大量水分。據研究資料表明腐殖物質的吸水率為5000~6000g/kg,而黏粒的吸水率只有500~600g/kg,腐殖質的吸水率是黏粒的10倍,能大大地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土壤有機膠體有巨大的表面能並帶有正、負電荷,且以帶負電荷為主,所以它吸附的主要是陽離子。其中作為養料離子的主要有K+、Ca2+、Mg2+等。
這些離子一旦被吸附後就可避免隨水流失,起到保肥作用,而且隨時能被根系附近的H+或其他陽離子交換出來,供作物吸收,仍不失其有效性。
3、促進團粒結構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質
土壤有機質在土壤中主要是以膠膜的形式包被在礦物質土粒的表面上。一方面,腐殖物質膠體的黏結力比沙粒強。因此,有機肥料施入沙土後可增加沙土的黏性,有利於團粒結構的形成。
另一方面.由於土壤有機質松軟、絮狀多孔,而黏結力又不像黏土那麼強。所以黏粒被它包被後,就變得松軟,易使硬塊散碎成團粒。這說明有機質能使沙土變緊,使黏土變松,改善了土壤的通氣性、透水性和保水性。
4、腐殖酸的生理活性
據研究資料表明,腐殖酸分子中含有酚、羧基等各種功能團.因而它們對植物的生理過程產生多方面的影響。腐殖酸能改變植物體內糖代謝,促進還原糖的累積,提高細胞滲透壓,從而提高了植物的抗旱能力。
腐殖酸能提高酶系統的活性,加速種子發芽和養分的吸收,從而增加生長速度。腐殖酸能增加植物的呼吸作用。增強細胞膜的透性從而增加對養分的吸收能力。並加速細胞分裂增強根的發育。
5、減輕或消除土壤中農葯的殘毒和重金屬污染
土壤腐殖物質膠體具有絡合和吸附的作用,因而能減輕或消除農葯的殘毒和重金屬的污染。據研究資料報道,胡敏酸能吸收和溶解三氯雜苯除草劑和某些農葯。腐殖物質能與重金屬離子絡合,從而有助於消除土壤溶液中過量的重金屬離子對作物的毒害作用。
H. 土壤采樣方法有哪四種
I. 土壤有機質含量的測定方法有哪些
1、容量法,重鉻酸鉀氧化一油浴加熱法來測定土壤有機質含量;
2、重鉻酸鉀容量法,測定土壤中的有機質是用氧化性強的重鉻酸鉀硫酸溶液與土壤中的有機碳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它們之間存在定量關系,再用標准還原劑滴定剩餘的重鉻酸鉀;
3、目視比色法,測定原理,用不同濃度的葡萄糖標准溶液作出一系列濃度的標准對照品,並用重鉻酸鉀氧化土壤有機質,氧化後的溶液顏色與有機質含量成直線相關關系,通過與標准對照品比色對照直接得出結果;
4、灼燒法,測定原理,通過測定土壤灼燒前後重量的變化情況
J. 土壤樣品的測定方法有哪些,分別適用於什麼情況
(1) 重量法:適用於測定土壤水分 (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適用於金屬如銅、鉛、鋅、鉻、汞等成分。 (3) 容量法:適用於浸出物中含量較高的成分測定,如Ca2+、Mg2+、Cl-、SO42-等。 (4) 氣相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適用於有機氯、有機磷、有機汞等農葯的測定。 (5) 離子色譜法:適用於分離十分相近化學物質,並能將分離後的物質直接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6) 電化學分析法:適用於土壤被測物中高含量的物質,也可用於痕量物質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