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踝關節康復及力量訓練
踝關節康復及力量訓練
踝關節康復及力量訓練,踝關節的康復鍛煉與力量訓練 與踝關節相關的病症,我們熟知的有扁平足、高弓足、外翻足、內翻足、馬蹄足等等,下面簡單介紹一下踝關節康復及力量訓練方法。
訓練器械:一條彈力帶
1、腳踝內翻訓練
長坐式(腿部伸直,坐在床上,上身略向後傾,雙手為身體提供支撐)踝部內翻訓練。
使患者處於長坐式坐姿,將訓練帶纏在腳上。向內翻轉健肢一側的腳(內翻)。不要向外旋轉膝部。
2、腳踝外翻訓練
長坐式(腿部伸直,坐在床上,上身略向後傾,雙手為身體提供支撐)踝部外翻訓練。使患者處於長坐式坐姿,將訓練帶纏在腳部外側,用另一隻腳固定。向外翻轉健肢一側的腳(外翻)。不要向外旋轉膝部。
3、腳踝斜角訓練
踝部PNF(本體感覺神經肌肉促進療法)D1斜角彎曲訓練(開始姿勢)。坐在床上,腿部伸直,使患者處於足底曲、外翻和旋前的開始姿勢。
踝部PNF(本體感覺神經肌肉促進療法)D1斜角彎曲訓練。在承受彈性阻力的情況下,做(腳)背屈、內翻和旋後(反掌)動作。不要讓膝部向內旋轉。
踝部PNF(本體感覺神經肌肉促進療法)D2斜角彎曲訓練(開始姿勢)。坐在床上,腿部伸直,,使患者處於足底曲、內翻和旋後(反掌)的開始姿勢
踝部PNF(本體感覺神經肌肉促進療法)D2斜角彎曲訓練。在承受彈性阻力的情況下,做(腳)背屈、內翻和旋前動作。不要讓膝部向外旋轉。
4、腳踝足背屈訓練
長坐式踝部背屈訓練。讓患者處於長坐式坐姿,將訓練帶套在腳背上。保持膝部伸展,腳部向上彎曲(腳背屈)。
坐式踝背屈訓練。坐姿,將訓練帶套在腳背上。將訓練帶的另一端綁在另一隻腳上。向上抬起患側的腳(腳背屈)。
腓腸肌和比目魚肌收縮舒張訓練。將訓練帶套在一隻腳上。先讓腳部處於自然姿勢,足底曲。彎曲膝部來隔離比目魚肌;伸展膝部來隔離腓腸肌。
踝部背屈訓練(結束姿勢)。向頭部拉動腳的前部,使腳尖向上。
踝部背屈訓練(結束姿勢)。坐在椅子上,膝部完全伸展,踝部靠在地面上,將訓練帶固定在踝部前方。將訓練帶套在腳尖周圍和正在訓練的腳的腳底圓形部位。
踝部背屈訓練(訓練脛前肌)。坐姿,一腳放在矮凳上。將訓練帶系在固定物體上,然後套在腳上。在承受彈性阻力的情況下踝部背屈,並保持不動。返回開始姿勢。提示:把腳尖向鼻子方向拉
5 、腳踝足底屈訓練
長坐式踝部足底曲訓練(訓練腓腸肌)。先處於長坐式坐姿,將訓練帶套在腳的上前方。保持膝部伸展,向下壓腳(足底曲)。
坐式踝部足底曲訓練(訓練比目魚肌)。坐姿,將訓練帶套在腳底。雙手抓住訓練帶的.兩端。向下蹬患側的腳(足底曲)。
踝部足底曲訓練(訓練腓腸肌)。坐姿,雙腳下放置矮凳提供支撐。將彈性訓練帶套在腳底的圓形部位。踝部足底彎曲並保持不動。返回開始姿勢。提示:讓腓腸肌用力。
小腿上提(蹬起腳尖)訓練(開始姿勢)。站姿,將訓練帶中央踩在腳底圓型部位。雙手抓住訓練帶兩端,保持雙肘伸直
小腿上提(蹬起腳尖)訓練(結束姿勢)。提起腳跟,越高越好。不要通過拉動手臂來拉伸訓練管。變動:偶爾可利用單腿進行訓練,可使用椅子或桌子提供支撐。
關節活動度
正常的踝關節可以進行各個方向的活動,今天我們主要討論的是背伸(同背屈)和跖屈、內翻和外翻的動作。由於在踝關節手術術後,很多患者都會被石膏固定一段時間,所以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踝關節活動度受限的情況。那麼在拆掉石膏之後的早期,就要進行關節活動度的練習。下面介紹一些關節角度練習的方法。
背伸(背屈)
背伸即踝關節向上的活動,由於後方有跟腱的存在,所以這個角度是術後最容易出現活動受限的角度,也是比較難練的角度。術後早期可以利用毛巾或任何長條帶子進行向上的牽拉。
也可以讓家屬幫助練習,練習的過程中,可在膝關節下墊一個小枕頭,這樣有利於使小腿三頭肌處於放鬆的狀態。
隨著時間的推移與踝關節所能耐受的強度的增加,今後就可以利用自己體重來進行角度的練習了,比如下面 幾個方法:
「弓箭步」——患肢在後,腳尖自然向前,膝關節伸直,下壓腳踝。這樣可以充分牽拉小腿三頭肌和跟腱。解決因小腿三頭肌和跟腱造成的踝關節活動度受限。
「蹲」——
蹲的時候注意腳尖自然向前,膝關節和臀部不要歪斜,即使腳後跟沒落地也沒關系。主要解決因踝關節內部原因造成的關節活動度受限。
跖屈
跖屈即踝關節向下的活動,屬於術後比較容易練習的角度,早期可以把踝關節伸出床外讓家屬協助下壓即可,後期隨著角度加大,可以利用「跪」的方法,讓臀部下壓踝關節。
內翻
內翻其實就是常見的「崴腳」的動作,如果是外踝韌帶損傷術後的患者,早期是不建議練內翻的,通常是在術後復查時,主刀大夫認為患者內翻活動受限的時候才進行內翻的練習。早期練習內翻角度,可以在蹺二郎腿的姿勢下,
自己用手來進行內翻的牽拉。
外翻
外翻與內翻的方向相反,由於踝關節的結構本身就可以限制外翻,所以正常踝關節外翻的角度都不會太大,
而且通常外翻受限的情況也較少,主要出現在內踝損傷或骨折的情況,如果出現活動受限,可以採用與外翻相反方向的練習方法。
❷ 足底筋膜炎康復訓練方法
足底筋膜炎康復訓練方法
足底筋膜炎康復訓練方法,生活中有很多朋友會足底筋膜炎,對於我們是有一定危害的,對患者生活工作都會有影響,要加快疾病的恢復,要注意護理問題,適當進行一些足底筋膜炎康復訓練,以下分享足底筋膜炎康復訓練方法
一、足底筋膜按摩運動
用兩只手的大拇指從上下進行按壓腳掌,讓足底筋膜的得到充分的按摩,按壓的力度以感覺到足底出現輕微酸痛即可,每天可以進行2-3次,每次大概3分鍾左右即可。通過按摩可以舒緩筋膜的緊綳,促進足底血液循環,這對足底筋膜炎的康復很有幫助。
二、足底筋膜牽拉運動
先用一隻手將腳跟固定好,然後再用另一隻手握住腳趾,稍微用力將腳趾往上扳,起到筋膜出現被拉扯感覺為止,每次拉扯完之後需要停留10秒左右再放鬆,重復進行10次即可。此動作能夠舒緩筋膜緊綳,幫助增加筋膜彈性,有利於足底筋膜炎的恢復。
三、跟腱牽拉運動
雙腳前後分開呈弓箭步姿勢,雙手扶在牆壁上面,後腳的整個腳掌要保證完全著地,使得足底部出現完全伸展的感,這個動作需要停留10秒左右再放鬆,重復10次即可,每天進行2-3次,能夠促進足底筋膜炎的康復。
方法一:腳踩擀麵杖
將擀麵杖放在腳底,擀麵杖不用太粗,細一點的效果會更好。然後用腳踩著擀麵杖前後一定,對於足底筋膜炎的恢復很有幫助。有的足底筋膜炎患者可能不是經常做飯,家中也沒有擀麵杖,可以通過踩網球或者是高爾夫球的方式,甚至是腳踩一些其它的圓形物體,也能同樣達到鍛煉的目的。
方法二:褲腰帶拉前腳掌
褲腰帶應該每家都有,如果真沒有也可以使用繩子或者是布條代替。患者平躺在床上或者是地下,將褲腰帶放在前腳掌下,雙手用力向上拉,通過拉伸前腳掌,達到加快足底筋膜炎康復康復的目的。
方法三:腳趾夾毛巾
很多足底筋膜炎患者對於腳趾夾毛巾這種鍛煉方法是比較熟悉的。先用腳趾踩上毛巾,然後腳趾發力,將毛巾往回勾,做這個動作的時候可以坐著做。通過腳趾夾毛巾練習能夠加強腳底肌耐力,對於足底筋膜炎的康復很有幫助。
足底筋膜炎康復鍛煉方法還有很多,今天主要和大家介紹了三個。患者如果能夠將這三個鍛煉方法學會了,並且能夠堅持去做,那麼足底筋膜炎恢復速度會很快。很多足底筋膜炎患者知道很多康復鍛煉方法,但是堅持不下去,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樣對於足底筋膜炎的恢復是非常不利的。只有堅持治療,堅持鍛煉,足底筋膜炎才有康復的希望。
第一個:踩網球
網球大小合適,彈力適中,非常適合足底筋膜炎患者做康復訓練時使用。將網球放在地板上,足底筋膜炎患者光腳踩在網球上,讓網球進行滾動。每次大概進行5分鍾,每天早晚各一次。根據恢復的情況,可以加大腳踩網球的力度。但是患者要注意安全,以防摔倒。對於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一開始可以扶著牆踩網球,更安全一些。
第二個:抓毛巾練習
足底筋膜炎患者可以將毛巾放置在腳下,然後自己也坐在地上,反復通過腳趾去抓起毛巾,來達到康復訓練的目的.。患者也可以用腳趾去抓一些其它的東西,比如家中常見的筷子、勺子等物,也能夠達到鍛煉的目的。
第三個:彈力帶拉伸
如果家中有彈力帶,足底筋膜炎患者可以平坐在凳子上,然後將彈力帶放於前腳掌下方,雙手用力向上拉彈力帶,達到康復訓練的目的。患者也可以通過彈力帶拴住某個腳趾,向上拉達到鍛煉的目的。如果家中沒有彈力帶,也可以用腰帶等物代替。
❸ 扁平足有什麼不錯的矯正方法
引言:很多孩子在學習走路的時候,因為腿部的肌肉還未健全就開始學習走路,而導致孩子在小的時候就出現有扁平足。扁平足會給人的日常生活帶來非常多的影響,例如有扁平足的人一旦長時間的走路,就會出現腳部酸痛和腿部也會有所不適。隨著時代的發展,醫療技術有所進步,很多人都想通過科學的方法進行扁平足矯正,通過發現扁平足的矯正方法有很多,那麼下面讓我們具體了解一下扁平足有哪些不錯的矯正方法比較實用。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扁平足會給人的日常生活帶來非常多的不便,同時改善扁平足的症狀,也有很多種方法,可以通過後天的不斷訓練進行矯正。所以患有扁平足的人不要過於的擔心和憂慮,要放平心態,有個愉快的心情。
❹ 跆拳道的基本腿法訓練
跆拳道的基本腿法訓練
跆拳道是一項以腳法為主的獨特武道,約75%的動作都是由腳法完成。如果想在實戰搏擊中發揮出巨大的威力,那就必須重視腳法的基礎訓練。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跆拳道的基本腿法訓練,歡迎參考~
1、正踢腿:
【動作特點】以腳前掌為著力點,屬攻擊性腳法。
【動作方法】①實戰姿勢(左勢)②左腳支撐,以左腳的.前腳為軸,腳後跟隨身體向前轉動大約120度(同時)右腳伸直,腳夾勾緊,以前腳掌快速有力地向對方下額和臉部踢擊。③右腳快速前落成實戰姿勢(右勢)或落到原位成實戰勢(左勢)
【要點】上體稍前傾,收腹、展髖,踢時勾腳尖,過腰後加快速度。
【易犯錯誤】①低頭,收髖,屈膝。②踢速慢,重心不穩。
【糾正方法】①抬頭目視對方胸部或眼部展髖增加踢的距離。注意挺膝。②踢過腰後加速,落地輕快,身體保持穩定。
2、里合腿
【動作特點】以腳內側或足跟、足底為著力點屬進攻性腿法。
【動作方法】①實戰姿勢(左勢)②左腳支撐,以左腳的前腳掌為軸,腳後跟隨身體向前轉動大約120度(同時)右腳腳尖勾起,向右側上方直踢,經臉前向左側上方直腿擺動,用腳內側或足跟、足底踢擊對方。③右腳快速前落成實戰姿勢(右勢)或落回原位成實戰姿勢(左勢)。
【要點】松髖,開胯。里合腿時以髖關節國軸,里合呈內扇形。
【易犯錯誤】①收髖、弓腰。②里合時沒有呈扇形,弧度小,支撐腿拔腿。
【糾正方法】①正壓、側壓腿,提膝里合,立膝練習。②加強由外至正前下落呈現內扇形練習,弧度由小到大,注意支撐穩定的練習。
3、劈腿
【動作特點】以腳掌為著力點,屬攻擊性腿法。劈腿也稱下壓。
【動作方法】①實戰姿勢(左勢)②左腳支撐以右腳的腳前掌為軸腳後跟隨身體向前轉動大約120度,同時,右腳蹬地起動,重心前移腳尖勾緊右腳盡量上舉至頭部上方,踝關節放鬆,下劈腿時,用腳掌向下劈擊對方的頭、頸、肩、胸、腹部,然後右腿自然下落成實戰姿勢(右勢)
【要點】提重心,右腳盡量高舉,踝關節放鬆,展胯,快速、果斷下劈腿,踝關節下扣,擊打准確、有力,重心平穩。
【易犯錯誤】①腿上舉高度不夠,收胯,重心後仰。②踝關節緊張、挺腹。落地重,重心不穩。
【糾正方法】①加強柔韌性練習。練習時,腿盡量高舉,下劈時展胯,重心稍前傾。②踝關節在舉腿時放鬆上扣,下劈時緊張下扣,注意收腹,落地輕靈,重心平穩。
;❺ 扁平足可以矯正嗎如何有效矯正扁平足
扁平足可以矯正.扁平足有遺傳因素,與體重有直接關系,超重的人,也會導致扁平足,扁平足可以在40歲之前矯正,通過足弓矯形墊,支撐墊,平時做一些彈跳運動,可以再次形成足弓。支撐足弓,糾正足部不正確的受力,穩定人體基礎,達到矯形效果。
小編對問題做了詳細的解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你有什麼問題可以給我在評論區留言,大家可以和我好好評論,如果哪裡有錯的地方,你也可以和我互動,如果你喜歡作者,你也可以關注我哦,你的大拇指向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我希望你多關注我,一個新手白,等待你的關注。你們明白了嗎?今天到此為止。在下面留下評論。
❻ 足球課的盪球是什麼意思怎麼做
盪球1、腳尖或是腳背鏟球:
鏟球技術的動作要領:當防守人追至距運球人右後方1米左右時,可用右腳掌或左腳尖(腳背)進行鏟球。在運球人的左側時,則用左腳掌或是右腳尖。
(腳背)進行鏟球:如用右(左)腳掌鏟球,可在運球人剛剛將球撥出時,先蹬左(右)腿,跨右(左)腿,膝關節彎屈,以腳外側從地面滑出,用腳掌將球踢出。然後小腿、大腿,臀部、上體依次著地,身體隨鏟球動作向前滾動。 如用右(左)腳尖(腳背)鏟球時,左(右)腿要用力蹬地,右(左)腿向前跨出,以腳外側從地面滑出。在腳快要觸球時,可用力彈小腿,將球踢出。然後鏟球腿的小腿、大腿、臀部依次著地,上體向鏟球腿方向滾翻,兩手撐地起立。
2、正面鏟球:移動接近控球者,膝關節微屈,重心下降,當控球者觸球腳觸球後尚未落地時,搶球者雙腳沿地面向球滑鏟,隨即用手扶地做向一側的翻滾,並盡快起身。
3、側後鏟球:進攻者帶球已越過防守隊員,防守隊員只能從進攻者的側後方去破壞對手的進攻。此時,防守者可運用鏟球技術。目前鏟球技術已不單純屬於防守技術,而且也適用於進攻。如有目的地將球鏟給同伴,便可頓時由守轉攻。又如在門前射門,為了爭取時間,可用鏟球直接將球鏟進球門。從防守的角度來說,鏟球是個人防禦中的有力武器。鏟球技術好的人,他的防守成功率往往也較高,破壞力也就相對增強。這主要地因為運用鏟球技術,可以較大范圍地控制防守面的緣故。
4、單腳腳背外側鏟球:此種方法一般在回追情況下採用。鏟球時,要先抓住時機,要在球剛一離腳的剎那做鏟球的動作。支撐腳同側的膝蓋彎屈,鏟球腳的髖向有球方向送出,身體借蹬地力量迅速後仰,腰、腹充分伸展,鏟球腳的外沿順地滑行,小腿、大腿,臀部集資著地,手部同時支撐地面。鏟球後順勢轉體起立。
5、單腳腳掌鏟球:此種方法在距對方較近,或在追擊情況下採用。在對方出球一剎那,先佔據有利位置,與球構成一定角度,倒地用腳掌將球鏟掉。
6、雙腳鏟球:在迎面並距對方較近時,可採用這種方法。在看到對方步子錯亂或球剛離腳的剎那,迎面向球鏟去,鏟球時,要求身體重心下降,上體前傾,用雙腳向前蹬出,身體借力後仰,依次由腳跟、小腿、大腿、臀部、背部貼地面順勢向有球方向滑行,同時用手支撐地面,以緩沖身體著地的力量。
7、異側腳鏟球:當雙方都不能用正常的動作觸球時(指跑動中),防守者應根據與球的距離,同側腳用力蹬地使身體躍出,異側腳向前沿地面對著球滑出,腳底將球鏟出,然後小腿外側、人腿外側、手依此著地。或鏟出球後身體向鏟球腿一側翻轉,手撐地後立即起身,使身體恢復到與下一動作銜接的狀態和位置。
❼ 如何在室內練習體育中考中的足球定位
可以通過腳底多種踩拉球練習。
1、腳底揉球練習。
2、腳底踩拉球練習。
3、腳內側盪球練習。
4、行進間腳底踩球練習。
5、腳背正面推撥球+腳底踩拉球組合練習。
6、腳底橫向踩拉球練習。
7、腳外側推撥球+腳底踩拉球組合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