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隊列的隊形
;
目的
1、通過本次課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隊列隊形的方法與技巧。
2、培養學生遵守課堂紀律,聽從指揮的習慣,明確個人和集體的關系。
3、培養學生變向跑的能力和克服困難的精神。
順序
教學內容
場 地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數
時
強
准
備
部
分
一、課堂常規:
1、體委整隊、師生問好、報告人數、檢查服裝。
2、宣布課的內容和任務。
二、准備活動:
1、小游戲;
「抓人」
2、小型徒手操。
3、專項准備活動。
組織:
×××××
×××××
×××××
×××××
◎
四列橫隊,體操隊型
1、教師語言要清晰。
2、教師講解課堂要求和任務。
3、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做游戲。
4、教師講解徒手操的動作和要求。
5、師生一同練習。
1、學生站成四列橫隊。
2、學生和教師一同做游戲。
3、學生認真聽講看示範。
4、學生精神飽滿。
1
1
2
1
10
小
基
本
部
分
一、隊列隊形:
1、集中注意力聯系;
(有效與無效)
2、快快集合;
3、稍息、立正、向右看齊;
5、變換隊形;
1、 教師講動作方法和要領。
2、 教師做正確的示範。
3、 教師個別指導。
4、 找好學生做表演。
1、學生認真聽動作方法和要領。
2、學生練習。
3、分組練習。
4、動作一致,精神飽滿。
3-4
18
中
順序
教學內容
場 地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數
時
強
重點:動作自然,協凋准確。
難點:重心前後穩定,節奏一致。
二、游戲:
穿過小樹林;
規則:
1、 必須站在起跑線後,拍手後才能起跑。
2、 不得碰到下樹,如碰到扶起後才能其跑。
1、教師講解游戲方法和規則。
2、教師做正確示範。
3、教師做正確評定勝負。
1、學生認真聽游戲方法和規則。
2、學生練習和比賽。
3、分組比賽。
2-3
10
中
結
束
部
分
一、放鬆;
二、小結;
三、下課
1、教師總結本次課的情況。
2、下課。
1、認真聽講情緒飽滿。
2、下課。
1
2
小
場
地
設
計
八個小木柱;
四個標志物;
教
學
回
顧
⑵ 體育教學中的隊列隊型的走法
單個軍人徒手
隊
列
動
作
江蘇盛茂物業有限公司
2004年7月1日
(訓練之前先進行整隊,如:向右看齊,向前看,稍息)
課目:單個軍人徒手隊列動作
內容:一、立正、稍息、跨立
二、停止間轉法
三、敬禮、禮畢
四、行進與立定
一、首先我們對第一個內容立正、稍息、跨立進行訓練:
1、「立正」其動作要領為:兩腳跟並攏靠齊,兩腳尖外分60℃,兩腿伸直並攏,提臀收腹挺胸,兩肩要平,兩臂自然下垂,四指並攏,拇指帖於食指的第二關節,中指貼於褲縫線,頭要正,頸要直,兩眼平視前方,口要閉,下額微收,身體重心微向前傾;
2、「稍息」當聽到「稍息」的口令後,左腳順左腳尖方向伸出全腳掌的三分之二,上體保持不動,身體重心落於兩腿之間;(稍息過久,可自行換腳)
3、「跨立」 當聽到「跨立」的口令後,左腳向左跨出一腳之長,約與肩同寬,同時左手抓握右手腕,右手四指卷握,拇指貼食指的第二關節,身體重心微向前傾,重心落於兩腿之間。
二、接下來我們對第二個內容停止間轉法進行訓練:停止間轉法分為向左轉、向右轉、向後轉、半面向左轉、半面向右轉。
1、「向左轉」其口令為「向左―轉」,當聽到「向左轉」的口令後,以左腳跟為軸,右腳掌的蹬力使身體向左轉90℃,上體保持正直,而後右腳跟取捷徑靠攏左腳,成立正姿勢;
2、「向右轉」其口令為「向右―轉」,當聽到「向右轉」的口令後,以右腳跟為軸,左腳掌的蹬力使身體向右轉90℃,上體保持正直,而後左腳跟取捷徑靠攏右腳,成立正姿勢;
3、「向後轉」其口令為「向後―轉」,當聽到「向後轉」的口令後,以右腳跟為軸,左腳掌的蹬力使身體向後轉180℃,上體保持正直,而後左腳跟取捷徑靠攏右腳,成立正姿勢;
4、「半面向左轉」其口令為「半面向左--轉」,當聽到向「半面向左轉」的口令後,以左腳跟為軸,右腳掌的蹬力使身體向左轉45℃,上體保持正直,而後右腳跟取捷徑靠攏左腳,成立正姿勢;
5、「半面向右轉」其口令為「半面向右--轉」,當聽到「半面向右轉」的口令後,以右腳跟為軸,左腳掌的蹬力使身體向右轉45℃,上體保持正直,而後左腳跟取捷徑靠攏右腳,成立正姿勢。
三、接下來我們對第三個內容敬禮、禮畢進行訓練:(註:人多時可調整隊形進行訓練,如半面向左轉、人員間隔、距離拉大)
1、「敬禮」其口令為「敬禮」,當聽到「敬禮」的口令後,右手大臂帶動小臂,四指伸直,拇指緊貼於食指,手心外張45℃,戴貝蕾帽(和不戴帽)時,中指貼於太陽穴,大臂抬平,略與肩同高,身體保持正直;
2、「禮畢」 其口令為「禮畢」,當聽到「禮畢」的口令後,右手取捷徑放下成立正姿勢。
四、接下來我們對第四個內容行進與立定進行訓練:行進與立定分為齊步行進與立定、跑步行進與立定、正步行進與立定。
1、 齊步行進與立定
(1)、「齊步走」 每分鍾116―122步,其口令為「齊步―走」,當聽到「齊步」的預令後,身體重心微向前傾;當聽到「走」的動令後,左腳向前邁出約75厘米,按照先腳跟後腳掌的順序著地,右腳照此法動作;兩臂前後自然擺動,向前擺臂時,四指卷握,拇指貼於食指的第二關節,拇指跟部對准衣扣線,略於最下方第三個衣扣同高,手腕跟部距褲縫線約35厘米;向後擺臂時,拇指跟部距褲縫線約45厘米;
(2)、「立定」其口令為「立―定」,當聽到「立定」的口令後,左腳繼續向前邁出大半部,右腳取捷徑靠攏左腳的同時,兩臂放下,成立正姿勢。(註:下達所有「立定」的口令時,「立」在左腳,「定」在右腳)。
2、 跑步行進與立定
(1)、「跑步走」 每分鍾160―170步, 其口令為「跑步―走」,當聽到「跑步」的預令後,兩手迅速抱拳,提於腰系,四指卷握,拇指貼於食指和中指的第二關節,拳心向內,拳眼向上,肘部稍向里合,身體重心微向前傾;當聽到「走」的動令後,左腳向前躍出約85厘米,按照先前腳掌後腳跟的順序著地,右腳照此法動作;兩臂前後自然擺動,向前不露出肘部,手臂稍向里合,(如兩臂同時擺出,兩拳間隔10厘米),向後擺動不露手,肘部稍向里合,要做到前不露肘、後不露手;
(2)、「立定」其口令為「立―定」,當聽到「立定」的口令後,繼續向前跑三步,右腳取捷徑靠攏左腳的同時,兩臂放下,成立正姿勢。
3、 正步行進與立定
(1)、「正步走」每分鍾110―116步,其口令為「正步―走」,當聽到「正步」的預令後,身體重心微向前傾;當聽到「走」的動令後,左腳向前踢出約75厘米,腿伸直,腳尖下壓,腳面離地約20厘米,全腳掌著地,右腳照此法動作;兩臂前後自然擺動,向前擺臂時,大臂帶動小臂,小臂端平,四指卷握,拇指貼於食指的第二關節,拇指跟部距衣扣線約10厘米,手心向內,向後擺臂時,拇指跟部距褲縫線約45厘米;
(2)、「立定」其口令為「立―定」,當聽到「立定」的口令後,左腳繼續向前踢出大半部,右腳取捷徑靠攏左腳的同時,兩臂放下,成立正姿勢。
五、整隊、組織講評 、帶回。
⑶ 隊列教學法是什麼
隊列教學法是:從教學方式來講,隊列教學有示範教學和示教教學。示範教學的對象是士兵,通過教學使士兵掌握隊列動作。示教教學的對象是教官,通過示教教學使教官掌握隊列教學的方式方法。從內容上來講,隊列教學分為單兵隊列,班、排、連、營分隊隊列和團以上部隊隊列教學。
隊列訓練的地位和作用
1、規范隊列生活秩序,保證部隊隊列整齊統一。
2、強化軍人意識,保證部隊良好的精神風貌。
3、強化服從意識,保證提高部隊戰鬥力。
4、科學規范隊列動作、隊形和指揮保證我軍樹立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形象。
隊列訓練的基本要求
1、堅決執行命令做到令行禁止。
2、姿態端正、軍容嚴整、精神振作、嚴肅認真。
3、按規定位置列隊、集中精力聽指揮、動作迅速、准確、協調一致。
4、保證隊列整齊,出入列應當報告並經允許。
5、口令准確及時,指揮位置得當。
6、科學訓練、嚴格要求。
⑷ 如何更加高效地進行低年級隊列隊形教學
體育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新教法,巧妙構思,讓隊列隊形訓練變成學生喜愛的教學內容,真正達到既鍛煉身體,又培養學生道德情操的目的。
⑸ 如何利用民謠,優化幼兒隊列隊形練習的組織與指導
一、課題的提出
大部分時候,體育活動都是在室外進行的。由於室外空曠,無關刺激物多且不易控制,經常干擾孩子的注意。這個時候如果當課堂上再出現不合理的隊列隊形就會妨礙孩子的視線,影響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孩子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就會驟降,注意力出現轉移,從而影響體育活動的教學質量,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有的老師「自由意識」過度,平時常常採取隨意、「放羊」的管理方式,忽略對幼兒必要體育常規的訓練和必要的紀律要求,或者沒有形成一以貫之、相對固定的常規要求,結果孩子在變換隊列隊形或環節過度時因聽不懂或聽不清老師指令,常常出現秩序混亂的局面,老師不得不停下來進行訓話、重新排隊等組織教學,使活動進程不順暢,大大影響了教學的有效性。
體育的挑戰性、競爭性很強,本身具有危險性,總是不可避免地會發生這樣那樣的傷害事故。在獨生子女為主的當今幼兒園,對幼兒體育活動安全日益重視,給教師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安全問題已成困擾幼兒園體育的一大隱患,在「安全第一」的思想下,我們許多的教師由於過分擔心幼兒在體育活動中受傷,怕受到領導、家長的指責,於是體育課上總是小心謹慎,幾乎不敢讓幼兒放開運動。並且一些不科學的隊列隊形也常常是造成孩子意外事故的主要原因。
因此,建立科學合理的隊列隊形是提高體育課教學質量、保證幼兒安全的關鍵。
二、相關的課題研究現狀
目前,國內外對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研究的比較多,但對隊列隊形研究主要是小學階段的,對幼兒園階段的隊列隊形的研究還不多。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陳鶴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會是主要的知識來源,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應該得到充分的體現」。
四、課題概念的界定
民謠:是民間流行的、富於民族色彩的歌曲。民謠的歷史悠遠,內容豐富,表現了強烈的民族氣質與色彩。
優化:指科學地建構,使之更優秀。教學中的優化是指教師有目的地選擇組織教學過程的最佳方案,保證在規定的時間內使教學與教育任務的解決達到可能范圍的最大效率。本課題中是指選擇科學、系統的體育教學內容,採取有效、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使體育教學活動更好地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
隊列練習:是指全體幼兒按照一定的隊形,做協同一致的動作。
隊形練習:是指在隊列練習的基礎上所做的各種隊形和圖形的變化。
五、課題研究的目標
1、利用民謠初步建立一套幼兒聽得明白的口令、信號或手勢。
2、初步訓練一套行之有效的、適合不同環節需要的隊列隊形,以備上課時靈活調用。
3、培養幼兒機智、遵守紀律等優良品德和活潑開朗的性格。
六、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結合對幼兒的了解,深入鑽研教學內容,分析重點難點,預計幼兒學習狀況。
根據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幼兒身體體能的特徵及實際情況,進行周密地規
劃,科學地安排各個環節各個活動的隊列隊形。例如,教師在講解、示範時什麼樣的隊列隊形最科學?幼兒在接力比賽時什麼樣的隊列隊形最合適?在練習動作時什麼樣的隊列隊形能提高運動量?幼兒排隊和調動隊伍約用多長時間?
2.幼兒空間知覺差,什麼樣的手勢和信號對幼兒來說是一目瞭然的?
3.幼兒理解能力有限,什麼樣的口令是淺顯易懂、容易記憶的?
4.良好隊列隊形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在體育課中不斷地探索、修正,並長期堅持。一些隊列隊形經過訓練已經初步建立,但時間一長,幼兒容易忘記。因此,這些隊列隊形不僅僅需要不斷的強化,還必須依靠相關的民謠來輔助。
七、課題研究方法
本課題主要採用調查法、觀察法、經驗總結法等研究方法。
1、調查法是為了達到設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計劃全面或比較全面地收集研究對象的某一方面情況的各種材料,並作出分析、綜合,得到某一結論的研究方法。在本課題中,我通過調查我園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的現狀、體育常規的現狀以及教師對有效隊列隊形的看法來了解目前隊列隊形練習的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2、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我通過觀察體育課堂上有效的隊列隊形取其精華並運用到實踐中。
3、經驗總結法是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法。我運用經驗總結法不斷探索、改進、建立適合體育課堂的有效的隊列隊形。如:講解示範、接力比賽時的有效隊形等,及時總結研究中出現的一些有價值的信息,分析概括出現的各種現象的原因,採取有效的措施解決各種現象,形成各種有效的隊列隊形,更好地指導新的教育實踐活動。
八、課題研究的步驟
第一階段:准備階段(2012.3—2012.8)
成立子課題研究小組,明確個人分工,收集相關文獻資料,撰寫研究方案。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12.9—2014.2)
運用行動研究法和經驗總結法進行課題的實施研究,及時積累研究資料,不斷總結、完善,及時調整課題實施的進程。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14.3—2014.9)
總結子課題研究各階段工作情況,整理各項子課題研究成果報告。
九、課題研究的基礎
1、子課題的組長葛麗華,是小學高級教師,相城區教壇新秀,區評課選優二等獎獲得者;副組長沈美芳,小學高級教師,相城區教壇新秀,區早期閱讀工作室成員,她們都具有豐富的教研經驗和組織管理能力全面調控主課題的運作,並給予子課題具體指導與專業引領。
2、子課題成員具有豐富的教育實踐經驗和科研能力,為子課題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保障。
3、研究小組有較好的行政支持力度與經費保障。
十、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子課題研究報告:如何利用民謠,優化幼兒隊列隊形練習的組織與指導
論文匯編
十一、課題組人員組成和分工
⑹ 體育教學中隊列隊型和行進間走法的口令和走法
一、常用隊列隊形的口令及動作要領
隊列練習是體育教育基本內容之一。隊列練習是按照一定的隊形,做協同一致的動作。隊列練習不僅在部隊軍事訓練中廣泛採用,而且在各類學校體育教學訓練中廣泛採用。在體育課里所採用的隊列練習,原則上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中規定的動作要求進行訓練。通過隊列練習有助於培養組織紀律性和集體主義精神,並能養成「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優良風,促進身體正常發育,形成正確的身體姿勢和協同一致的集體動作能力。
1、立正
隊列動作的最基礎動作之一。口令是立正。做法是兩腳跟靠攏並齊,兩腳尖向外分開約60度,兩腿挺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上體正直,微向前傾,兩肩要平,稍向後張,兩臂自然下垂,手指並攏自然微屈,拇指尖貼於食指的第1節,中指貼於褲縫,頭要正,頸要直,口要閉,下頜微收,兩眼向前平視。
2、稍息
隊列常用的基本動作之一。口令是稍息。做法有兩種:一種是解放軍隊列條令里規定的正規做法。其做法是左腳順腳尖方向伸出約全腳的2/3,兩腿自然伸直,上體保持立正姿勢,體重大部分落在右腳。稍息過久,可自行換腳。此種做法用於隊列練習。
另一種是上體操課時常採用的左右開立的做法。其做法是左腳向左1步,同肩寬,重心投影落於兩腳之間,同時兩臂屈肘在背後,右手輕握拳,左手握右手腕,上體保持立正姿勢。此種稍息常用在上體育課練習動作時作為休息的方法被廣泛採用。由於兩腳平均支持體重,支撐面較大,兩臂改變姿勢起到調節作用,減輕肌肉緊張度,適於小學和初中教學訓練時廣泛採用。這種方法又叫「跨立」。
3、看齊
整隊時常用的基本動作之一。看齊分為向右(左)看齊、向中看齊和向前看齊。
向右(左)看齊的口令是向右(左)看--齊!其做法是基準人不動,其他人向右(左)轉頭,眼睛看右(左)鄰人的腮部,前4名能通視基準人,自第5名起以能通視到本人以右(左)第3人為度。後列人員先向前對正,後看齊。
向中看齊時,口令是以XXX為准,向中看--齊!其做法是當聽到「以XXX為准」時,基準人左手握拳高舉,聽到「向中看--齊」的口令後,將手放下,其他人按照向右(左)看集的要領實施。然後可下達「向前--看」的口令,全體人員迅速將頭轉正,恢復立正姿勢。
向前看齊時,口令是向前看--齊!其做法是基準學生不動其他學生向前對正第3名以後的學生以看不見自己前面第2名學生頭的後部為度。當聽到「向前--看」的口令時向前看齊的動作停止。 看齊時基準人正確的站立位置、方向,是全隊看齊的標准,尤其是多列成多路隊形,每列或每路的排頭還應取好各列或各路之間的距離或間隔。訓練看齊時要注意前後對正,左右一條線,碎步調整,看齊要快。
4、報數
隊列常用的基本動作之一。口令是報數!做法:橫隊從右至左,縱隊時由前向後,依次以短促洪亮的聲音轉頭,縱隊時向左轉頭報數,最後1名不轉頭。數列橫隊,後列最後1名報「滿伍」或「缺X名」。 報數是清點隊伍人數的方法,應在立正姿勢中連貫、迅速地進行。有時可在稍息時報數,但每人輪到自己報數時,必須立正。報完數後又自動稍息。根據隊形變換,分組的需要或為了集中注意力,可採用1--X報數、奇數報數、偶數報數、間隔X報數等方法。 報數要求必須准確,聲音洪亮,轉頭迅速,訓練報數時常採用報數比賽或報數游戲的方法。
5、踏步
隊列練習中常用的基本動作之一。用於調整步伐。口令是踏步--走!(停止間)。行進間口令是踏步。做法:兩腳在原地上下起落,抬起時,腳尖自然下垂,離地面約15厘米,落下時前腳掌先落地,上體保持正直,兩臂按齊步或跑步擺臂的要領擺動。踏步時聽到「前進」的口令,繼續踏兩步,再換齊步行進。
6、立定
隊列練習的基本動作之一。口令是立——定!做法:齊步和正步走時,聽到口令,左腳再向前大半步著地,兩腿挺直,右腳取捷徑迅速靠攏左腳,成立正姿勢。跑步時,聽到口令,再跑兩步然後左腳向前大半部,兩臂不擺動,著地,右腳靠攏左腳,同時將手放下,成立正姿勢。踏步時,左腳踏一步,右腳靠攏左腳,原地成立正姿勢。人數不多時,隊伍不長時,口令有節奏的兩拍呼完,即左腳預令,右腳動令。人多隊伍長時,預令可拉長拍節。無論哪一種,動令必須落在右腳。跑步變立定時,為了整齊,練習時可要求學員同時呼「1、2、3、4」用場拍完成立定動作。
7、集合
隊列隊形練習的基本動作之一。口令是成X列橫隊(成X路縱隊)——集合!做法:基準人迅速跑到指揮員左前方適當位置,成立正姿勢,其他人以基準人為准,依次向左(向右)排列,自行看齊。
8、向後轉
隊列原地轉法的基本動作之一。口令是向後--轉!做法:按向右轉的要領向後轉180度。原地轉法是改變隊列方向的動作。練習時應兩腳同時用力轉動,重心要穩,上體與腿一致轉動,向後轉時方向要正,防止左腿彎曲和兩臂放鬆外張。教學時一般採用分解法。
9、向右(左)轉
隊列原地轉法的基本動作之一。口令是向右(左)--轉!做法:以右(左)腳跟為軸,右(左)腳跟和左(右)腳掌前部同時用力,使身體和腳一致向右(左)轉90度,體重落在右(左)腳,左(右)腳取捷徑迅速靠攏右(左)腳,成立正姿勢。轉動和靠腳時,兩腿挺直,上體保持立正姿勢。初學時可採用分解練習:即1拍轉動,2拍並腳,嚴格要求,認真做好每一動作。為了協調一致地掌握完整動作的節奏,練習時可採用隨動作呼「1、2」。在教學訓練中常因某種組織教學的需要,兩路(兩列)學生要同時向左向右轉時,口令必須明確的指出轉向目標。如兩路縱隊時,口令是面對面向左向右--轉!此時轉成面對面的隊形。或是背對背向左向右--轉!此時轉成背對背的隊形。
10、半面向左(右)轉
原地轉法的基本動作之一。口令是半面向左(右)--轉!按向左(右)轉動作要領,向左(右)轉45度。人多隊伍長,指揮員在隊伍前中間位置,為使大家看得清,指揮員可呼「面向我半面向左向右--轉」。
一、常用行進間口令及動作要領
1、齊步向左(右)轉:
口令:向左(右)轉――走
做法:動令落在左(右)腳,聽到動令後,右(左)腳向前半步,腳尖稍向左(右),身體向左(右)轉90度,同時出左(右)腳向新的方向行進。
2、齊步向後轉:
口令:向後轉――走
做法:動令落在右腳,聽到動令後,左腳向前半步,腳尖稍向右,以兩腳掌為軸,從右向後轉180度,出左腳向新方向行進。
3、跑步向左(右)轉
口令:向左(右)轉――走
做法:動令落在左(右)腳,聽到動令後,繼續跑進兩步,右(左)腳再向前跑半步,腳尖稍向左(右),身體向左(右)轉90度,同時出左(右)腳向新的方向行進。
4、跑步向後轉
口令:向後轉――走
做法:動令落在右腳,聽到動令後,繼續跑進兩步,左腳再向前跑半步,腳尖稍向右,以兩腳掌為軸,從右向後轉180度,出左腳向新方向行進。
差不多就這些吧。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滿意請採納,謝謝。
⑺ 如何加強小學生的隊列、隊形練習
西江中心小學:張平利
1、教師的示範動作要正確
教師的動作要做到正確,熟練、優美、大方,使學生一開始學習就會受到老師的感染,在欣賞示範時也是一種力的鼓舞,美的熏陶。同時示範的位置教師也應該考慮應該選擇一個全體學生都能看的見的位置進行示範,在教師的正確示範動作下,使學生產生一種躍躍欲試的心理氣氛,這樣才能達到示範的目的和應有的效果。2、教師要經常更換場地
教師要經常更換場地,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愛新鮮的心理特徵,激發他們的訓練熱情。例如:練習齊步走、四面轉法、正步走立正、稍息、踏步等我們可以利用室內多媒體出示閱兵場面讓學生感受練好隊列隊形的重要性,以此激發他們內心涌動的激情。使學生受到感官的刺激,采生躍躍欲試的心理。
3、教師的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
體育課堂教學組織和教學方法上,也應採用多變的形式,因為隊列,隊形教學不是一兩節課就能學會和掌握,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多從教學形式上考慮,使學生有新鮮感,這樣,才能克服隊列、隊形練習的乏味,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以達到練習最佳效果。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一些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因此設計一些競賽性的游戲也是隊列隊形訓練的有效載體。例如在「集合—解散」的訓練中,教師可以把全班分成幾個小隊,圍成幾個簡單的圖形。在解散狀態下,聽到集合哨聲時,比一比哪個小隊集合的速度快、隊列整齊;看一看哪一隊的隊員精神飽滿;聽一聽哪隊隊員報數的聲音響亮有力,並予以表揚。(隊列的游戲還有:一切行動聽指揮;挑戰應戰;穿城門;春種秋收等體育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切合實際因材施教
體育教學首先應是教育。因此,體育教學必須突出它的教育性、人文性,在傳授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的同時也注意鍛煉學生的身體,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因為體育教學中的隊列隊形練習的內容和要求都是參照軍事訓練的相關要求制定的。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這種軍事化的要求對小學生來說是不切合實際的。我們不要一味地以高標准去要求他們,否則只會使他們的生理、心理都承受巨大的壓力。例如:在教學原地踏步和齊步走的練習中,教材中對於擺臂的角度與幅度有很高的要求,對部分小學生來說是較難達到的。而且對動作刻意的強調,會使學生的注意力分散,然而會影響整個動作的准確性,容易產生排斥抵觸的情緒。在教學中,面對這些難點,我是這樣做的,降低動作難度,使學生易於做到。如練習擺臂,只要學生能夠做到雙臂自然擺動、動作協調、姿態優美,就可以視作達到要求。學生在訓練中有了興趣和自信,才能使以後的教學得以順利進行。5、能夠運用幽默激勵的語言
教師幽默的教學語言是緩解學生身心疲勞的有效方法。幽默能使學生產生愉悅的情緒,有助於放鬆練習帶來的緊張感,能讓學生更快地自我調整,投入到下一個環節的訓練中。教師可以抓住一個人、一件事或一句話與學生開些善意的玩笑,打一個比方,作一個對比,或者多用你真行,你能行,給學生一些掌聲鼓勵。也可以應景說一句歇後語或反正話,課堂氣氛會在學生的笑聲中活躍起來,學生的注意力與興奮性隨之提高,學習的效率也就顯現出來了。
⑻ 如何加強隊列隊形教學的有效性
合理選擇教學內容是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
要保證體育新課程課堂的有效教學,有效達成教學目標,必須要精選有效的教學內容,
新課標沒有給體育教師規定許多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師們可以放手去選擇一些體育教學內容。
面對可供選擇的諸多內容,應如何選?選什麼?選多少?本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思考:
首先,選擇的教學內容要有利於目標的實現。以投擲類教學內容為例,為了使學生正確掌握投擲壘球中的揮臂動作,可以採用擲紙飛機比遠、扔紙團、投繩等學習內容;為了提高投擲中的出手速度,則可以選擇甩繩、小皮球等輕物對牆對地投擲等內容;為了提高學生的力量素質,可以採用單、雙手拋、投實心球的練習內容。
其次,選擇的教學內容要具有實效性。例如,在課的開始准備部分,好多老師都會設計游戲活動,期望通過游戲活動來調動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活躍學生身心,為下面的教學做好准備。我們在選擇游戲內容時千萬不要為了游戲而游戲,游戲內容應該是下面主教材內容的前奏,能緊扣主教材,能為主教材的教學起到輔助作用,為整堂課的教學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⑼ 如何在體育教學中合理使用隊列隊形
1根據教學內容和組織方法選用有利於示範、講解和練習的隊形
2隊形變化的銜接要流暢自然
3要根據人數,分組具體確定
4要根據場地與設施的多少與位置合理選用
5要與注意自然環境的配合,如光照、風向、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