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管理一年級新生
一、以靜達靜,抓早
一年級,首先讓孩子先學會在課堂上如何安靜下來,如何「小手放放好,小腳並並攏……」先入為主,始業教育第一課很重要,從第一天上課開始,就要在他們心中種下一個種子,學校是安靜的地方,學校的課堂更是一個安靜的地方。這個時候的學生很重視自己不同於幼兒園的身份,老師首先跟他們打好招呼:「從現在起,我們可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上課的時候,不能再走來走去,也不能和邊上的小朋友講話,要靜一點,再靜一點……如果老師要說話了,你們就要看著我,聽老師輕輕說,你們聲音大了,我說的你們就聽不見了。同樣的,有小朋友在發言了,你也要靜靜地聽他說完。聽到他說得好的,你可以誇誇他;如果覺得有什麼不同意見,你也可以舉手說。
⑵ 如何組織好一年級的課堂教學秩序
從教24年以來,我自認為自己的數學課堂秩序還是比較良好的,因為我認為,課講的再精彩,如果學生課堂紀律不好,學生沒有聽進去,那不是在白講嗎?所以在的我嚴格要求下大部分學生都能比較遵守紀律。在8月28日聽了何鳳彩老師的講座以後,我反思了自己的課堂教學,覺得一部分學生是在我的嚴厲要求下才遵守課堂紀律的,學生在我的威嚴下,在課堂上不搗亂。。。。通過聽何老師的講座,我又感到有時候我批評學生的語言過於嚴厲,可能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等等。
一年級學生從以游戲為主的幼兒園生活,一下子轉為以學習文化知識為主的學校生活,尤其是要規規矩矩地在座位上坐40分鍾,確實很難一下子就適應。一年級的小朋友活潑好動,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時間短。剛開始他們對於上課完全沒有概念,上課鈴已經打響了,有些學生還沒有進課堂,還沉浸在愉快的游戲中,需要老師四處去找回來上課。課堂上老師剛剛說了一個問題,學生就在下面七嘴八舌地講了起來,沒有要舉手發言的意識,隨意打斷老師的話,更是屢見不鮮。一個小朋友要上廁所,全班同學都吵著要去,結果這樣一來一去,一堂課就被割離的七零八落,根本不知道上課該做哪些事情,不該做哪些事情。面對這樣的課堂,大聲呵斥?嚴厲批評?講大道理?都沒有用,因為孩子根本就不明白甚至聽不懂。怎樣才能讓這些天真可愛的小朋友上課能乖乖的聽課,能按照老師的意思去完成學習任務呢?該如何組織一個生動、活潑、有效的課堂?
一、把愛獻給學生 。
小朋友進入學校就等於步入了人生求學的第一站,他們好比一株株嬌嫩的花枝,需要用愛心精心地培育。一個教師要帶好這些孩子,首先就要當個好媽媽,要像他們的媽媽一樣愛他們。近年來,學生隊伍中又多了一個龐大的群體——-留守兒童,他們的境遇有時比單親家庭的孩子更糟糕。他們是那樣的孤獨,那樣的無助,每當想到這樣的孩子我真的很心疼,我總是對他們多用一份心思,讓他們感受到在學校這個大家庭中也能得到溫暖。
古人雲:「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愛一旦被孩子理解和接受,他們同樣對老師充滿愛,就會心甘情願地接受老師的教育。在日常工作中,要讓每個學生充分感受到愛和尊重,對學生賦予期待,讓每個學生體驗滿足和成功的喜悅。
二、制定口號,抓課堂常規。
學生剛入學時,沒有一點規矩,大喊大叫,又打又鬧。這時,為了能讓學生盡快地安靜下來,可以制訂一些口號來約束他們的行為,同時也可以在上課時集中他們的注意力。
如:在學生亂說話時,老師說:「小嘴巴」,學生接:「不說話」;在學生坐姿不正確時,老師說:「一、二、三」,學生接:「請坐端」;想讓學生看黑板認真聽講時,老師說:「眼睛」,學生接:「看前方」;當站隊時老師說:「三、二、一」,學生接:「站整齊」。這樣簡短的口號能迅速集中學生注意力。由於一年級學生注意力的持續時間較短,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可以安排課堂中稍作休息,在休息時可以這樣喊:「哆來咪」,學生接:「我休息」。這樣的口號喊起來,不但班內課堂紀律大有好轉,就連課堂教學效果都有明顯的提高。
三、樹榜樣,抓典型 。
一年級學生特別希望能得到老師的表揚、稱贊和鼓勵。老師一句「你真棒」比媽媽買的糖還要甜。所以,針對學生這一心理特點,我就在孩子們表現不好或課上亂說話時,尋找班內做得最好的同學,適時地進行表揚,說:「××同學坐得最端正,聽得最認真了。」話音剛落,只見同學們就齊刷刷地坐好了,如果這時還有個別同學沒有坐好,就要抓住典型,進行批評教育,讓前者與後者形成鮮明對比,讓孩子自己區分好壞,從而提高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當某個同學讀書的習慣很好時,我就抓住好機遇培養孩子良好的讀書習慣。「瞧,××同學真會讀書,一手指著書,眼睛還看著書來讀,做到了心到、眼到、口到。」
當我表揚回答問題聲音洪亮的孩子時,其他的同學就會一個比一個聲音大,此刻我感到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在教學中要盡量挖掘每個孩子的長處和閃光點,一旦發現便要毫不吝嗇地表揚他們。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盡可能地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並及時地用恰當的語言予以表揚。即使學生有錯誤、有失誤,也要用善意的方式予以批評,引導學生改正。
四、強化訓練、培養習慣 。
有很多老師都說一年級學生年齡小,沒規矩,上課亂說話,老師講課也不聽,該怎麼辦?其實,我覺得這就是一個習慣的問題。如果第一次上課,老師在講,學生沒聽或在說話,老師不加以制止的話,那他下節課還會說,慢慢的他會覺得上課說話沒事,就會越說越厲害。而且,別的同學也會跟著學,只要有一個同學說話,老師不制止,那別的同學看他說話沒事也就會跟著說,慢慢地上課說話的就越來越多。時間長了,學生養成壞習慣,再想改就難了。所以,我認為,剛開始,哪怕上課少講幾道題,哪怕上課少解決幾個問題,也要培養學生的習慣,只要有人說話,就一定要提醒、制止。等學生養成好習慣,以後上課就省心多了。
五、不斷學習,完善自我。
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面對新的教育形勢的發展,還要面對現代小朋友的心理行為特徵。面對新的教育形勢,我們要積極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文化等修養,全面提升自身素質,提高教學水平,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天真又調皮,他們希望老師在課堂上多講故事,多念兒歌,多做游戲。喜歡老師多變的神情、動聽的語言和誇張的動作;不喜歡老師呆板的教學方式和枯燥的教學語言。所以要教好小孩子,老師首先得把自己也變成小孩子,充滿童真和童趣。讓小學生喜歡上你,喜歡上你的課。因此,我們要積極地抽出更多的業余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先進學習,然後付諸於實踐,在實踐中摸索、總結、改進、創新,這樣才能更好的組織好課堂教學。
總之,組織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不僅要愛學生,還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從而更好地組織好課堂教學,讓小朋友們在快樂中學習和成長。
⑶ 對一年級學生怎樣組織教學
一年級學生在課堂上常會有這樣的特點:1、自控能力差;2、注意力不集中;3、很難跟老師配合等等。因此,教師在低年級課堂教學中的組織調控就顯得尤為必要和重要。那麼,小學一年級課堂組織教學應注意哪些方面呢?
1.制定口號,抓課堂常規
學生剛入學時,沒有一點規矩,大喊大叫,又打又鬧。這時,為了能讓學生盡快地安靜下來,可以制訂一些口號來約束他們的行為,同時也可以在上課時集中他們的注意力。
如:在學生亂說話時,老師說:「小嘴巴」,學生接:「不講話」;在學生坐姿不正確時,老師說:「一、二、三」,學生接:「坐端正」;想讓學生看黑板認真聽講時,這樣簡短的口號能迅速集中學生注意力。由於一年級學生注意力的持續時間較短,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可以安排課堂中稍作休息,可引導孩子誦讀表演一段自己喜歡的詩歌或做一些律動,如:「小朋友已經有點累了,咱們一起來休息一下。起立。」師生同做休息操,邊做邊喊口令:「一二三,伸伸腰,四五六,甩甩臂,七八九,搓搓臉,我數十,快靜齊。」「快靜齊」的課堂立刻會呈現。
2 .發揚學生長處以表揚為主
一年級學生生性好動,紀律觀念較差。但他們有著極強的表現欲和好勝心理,時時都想爭得老師的表揚和肯定,成為全班同學的榜樣。老師一個贊賞的眼神,一個稱贊的手勢,就可以讓他們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因此在教學中我就充分利用他們這一特點,發現長處及時表揚。在滿足個人表現欲的同時,刺激其它同學的表現欲,從而保持良好的課堂紀律。
3.培養學生習慣以引導為主
根據小學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這一特點課堂上應盡量運用主動、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開展有趣的課堂活動,使整個課堂教學聲情並茂。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可以進行簡短的組織教學。我一般用激勵性的語言:「上課鈴響了我們該做什麼啦?」或「孩子們,你們猜猜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什麼了?」這時孩子們便會注意到老師的到來,立刻回過頭來並安靜下來。
4、多採用「哄」的教學對策
「哄」就是要誘發學生內心深處積極向上的「潛在能量」,使之由發展可能變成發展現實。「哄」是一種教學技法,也是一種教育藝術,更是一種教育境界,細心地研究學生,高度地尊重學生,充分地發展學生是「哄」的秘訣。
總之,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天真又調皮,他們希望老師在課堂上多講故事,多念兒歌,多做游戲。喜歡老師多變的神情、動聽的語言和誇張的動作;不喜歡老師呆板的教學方式和枯燥的教學語言。所以要教好小孩子,老師首先得把自己也變成小孩子,充滿童真和童趣。
⑷ 如何給初一新生立規矩
宗旨
為了更好地規范班級成員的行為,形成一個健康向上、團結互助的集體氛圍,特製定如下班規:
思想和儀表
1、尊敬師長,團結同學,一切聽從老師安排,如違反有關規章,應謙虛接受批評,並做出書面檢查。
2、言談舉止要文明,發言有分寸,尊重和維護他人的正當權益。不罵人、不打架、不給取綽號。
3、依照學校規定穿著:樸素節約,不攀比、顯擺身外之物,並注意儀表的整潔大方。女同學不戴首飾,男同學不留長發。
4、課堂上不允許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不允許看課外書。
5、愛護公共環境和公共財物,不亂丟垃圾,不亂塗亂畫。
6、在校內絕對不允許騎自行車。自行車不允許停放在教工車棚或校外,否則嚴懲不怠。
紀律
1、按時就座等候上課,自覺遵守課堂紀律。
2、自習課上不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盡量不要在教室中來回走動。如有損壞公物者,應予以賠償。
3、課間時間不要在教室里大聲喧嘩或在教室走廊上相互追逐、推搡。
4、放學時間不要在學校里玩,應立即回家。
5、不在教室內打牌或進行其他影響他人正常活動的行為。
6、放學後應進行正當的活動,如在家學習、閱讀課外書籍、觀看電視節目。不去網吧、機室等娛樂場所。
出勤
1、按照學校作息表,按時到校,早上7:10到校。要求全體同學不遲到、不早退,如有特殊情況務必要向班主任說明。
2、認真進行學校里的任何活動(包括課間操)。活動課要及時參加,不遲到、不早退,無故不得缺席。
衛生
1、值日生早上提前十分鍾到校,由組長負責。認真打掃衛生,並把衛生工具擺放整齊。
2、勞動課聽從勞動委員安排,盡心盡責做好本職工作,做得不好的重做,由勞動委員和班長驗收。
3、值日生須保證教室內外一天整潔,由組長負責。若發現地上有廢紙應及時撿掉,衛生器具必須保持整齊。
4、離開教室時注意關閉門窗。
學習
1、遵守課堂紀律,依照教師的安排進行課堂活動:做好筆記、按時完成作業。
2、上課要積極回答問題,不要打斷老師的上課。同學之間應相互幫助,共同進步。
3、作業要及時收交,不準抄襲。由各組長負責,把作業不交的同學的名單及時上報任科老師和班長。
4、課後要求每一位同學都學會提問,向老師或同學虛心請教。
5、及時完成作業,及時完成老師要求。
(4)組織一年級新生變規矩的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十大班規,早年的地方大戲戲班有嚴格的規矩,統稱「十大班規」。由管主、掌班制訂,藝人遵照執行。如有違者,輕則罰「股份」、挨「公打」,重則除名,各班不得聘用。最重者處以「毀容」刑罰。各劇種之班規條款,大同小異。如山東梆子戲「十大班規」:
(1)不能夜不歸班;
(2)不能賒賬欠款;
(3)不能調戲婦女;
(4)不能打仗斗毆;
(5)不能隨意跳班;
(6)不能挖角拐人;
(7)不能無故誤場;
(8)不能拉幫結伙;
(9)不能侮辱師長;
(10)不能偷盜財物。其他劇種或有幾條不同。如柳子戲就有「不能帶酒上場」、「不能挾嫌傷人」等。
⑸ 怎麼教一年級新生守規矩
將關注孩子的情緒放在第一位,是因為我覺得,只有孩子在學校開心了,他才會喜歡學習,漸漸也就有了學習的愛好,漸漸才善於學習。
三年前,我教一年級時,就要求學生天天回去給父母講講自己在學校一天的學習、生活情況,說出自己開心與不開心的事情。
這樣讓家長與孩子之間養成平等交流的習慣,也便於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思想狀況,有利於對症下葯。這樣經常交流,養成習慣後,教育孩子的問題也就化難為易了;最怕的是孩子有什麼事情跟誰都不說,出了什麼事情,家長什麼都不知道,後悔晚矣。
所以,每當孩子放學回來的時候,家長可以問問孩子:「今天,你在學校開心嗎?因為什麼事情開心呢?」。
假如他不開心,你要要詢問他為何不開心,進而對孩子進行思想上的開導,讓他變得快樂起來,假如需要老師幫助的話,可以及時跟老師交流一下。也可以開始是家長主動詢問,以後最好養成孩子主動與家長交流的習慣。
⑹ 如何給一年級的孩子立規矩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孩子規矩的樹立,需要家長循循善誘。
1年級前,給孩子立12條規矩
一、個人禮儀規矩
沒規矩孩子比同齡人成長慢!1年級前立好12條規矩,孩子更優秀
1、懂禮貌。教孩子遇上老師、長輩要主動打招呼。並且,稱呼之前最好加上對方的姓氏,比如,要喊「何老師」,而不是「語文老師」;用「謝謝」代替「謝謝你」,這樣顯得更尊重他人。
2、要誠實。告訴孩子誠實品德的重要性。因為害怕、逃避懲罰,甚至為自己的私慾,騙別人,都是不對的。但千萬別對陌生人說大實話。
3、舉止文明。即不要做粗野行為。比如,向別人吐口水、用粗話罵同學、給同桌看「小雞雞」、以暴制暴等。家長一旦發現,要立即當場糾正,否則會慣出孩子以惡俗行為為榮為耀的壞習慣。
沒規矩孩子比同齡人成長慢!1年級前立好12條規矩,孩子更優秀
二、個人行為規矩
4、早睡早起。睡眠質量影響孩子一整天的精神狀態。一般到了晚上8、9點,孩子就會開始犯困。家長要將學習、作業等重要的事項,盡量提前安排,以免耽誤孩子睡眠。另外,到點後,請讓孩子停止玩玩具、看電視和閱讀,准備上床睡覺。
5、講究個人衛生。讓孩子隨身帶手帕或紙巾,以便孩子能隨時擦掉贓物。教導孩子飯前便後勞動後要勤洗手。不隨地丟垃圾,請丟到垃圾桶中。用好抹布,定期清理書桌課桌,保持個人空間清潔。
沒規矩孩子比同齡人成長慢!1年級前立好12條規矩,孩子更優秀
6、自己的東西自己收拾。比如抽屜、箱子、書包、學慣用具等,可以自己做好分類,有序地放在固定的地方。使用後記得放回原處。定期清理不用的物品。這樣就不會需要什麼東西都找不到了。
三、對他人行為規矩
7、別人的東西不要隨便拿。取別人的東西之前要詢問他人的同意,如果人不在,可以等他/她回來再借。若自己又著急用,可以找其他人借,或思考其他方法解決。
沒規矩孩子比同齡人成長慢!1年級前立好12條規矩,孩子更優秀
8、不隨意打擾別人。像上課隨便亂走打斷老師上課,有想法時搶話打斷同學發言,推倒小夥伴玩的積木等,都是屬於打擾別人的行為。家長要教孩子分清情景場合,知道什麼時候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9、做錯事情要道歉。不抵賴、不推諉、不說謊。自己做錯事情,對他人造成傷害,要自覺接受犯錯的懲罰,並擔起責任,做出實際行動,彌補對他人的過錯。培養孩子的責任心,以及知錯能改的好習慣。
沒規矩孩子比同齡人成長慢!1年級前立好12條規矩,孩子更優秀
四、公眾場合規矩
10、遵循排隊秩序。坐車、買東西、玩玩具,都要排好隊,按先後順序來。
11、不在這3個地方跑來跑去。提醒孩子不要在走廊上、馬路上、商場上奔跑嬉戲打鬧,容易撞上人或車輛,發生意外。尤其是拐角、上下樓梯、過紅綠燈的時候。
12、不要做這3種行為。如:休息時將鞋子脫掉「晾腳」;坐車時整個人躺在長條椅子上「霸座」;看電影時大聲喧嘩吵鬧等,都會讓人覺得孩子「沒教養」,家長若看到要及時糾正。
沒規矩孩子比同齡人成長慢!1年級前立好12條規矩,孩子更優秀
綜上,人與人的交往中,處處都是學問,這些約定成俗的規矩,家長要教導孩子牢記於心,並一言一行都做到,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
⑺ 一年級新生在上課時怎樣巧妙的維持課堂紀律
上課鈴響後,同學們應該迅速地走進教室,安靜地做好,專心的聽講,只有人人守紀律,才能踏實地上好每一節課。如果上課玩東西,做小動作,會分散注意力,不能集中精神聽老師講課,既影響了自己的學習,還影響其他同學聽課。因此,課堂紀律大家都要遵守,遵守課堂紀律是愉快學習的保證。初入學的一年級小學生由於年齡小、自製能力差,往往不能自覺地遵守課堂紀律,這怎麼辦呢?我總結多年的教學經驗,根據小學生愛新鮮、好奇、好動、好勝的心理特點,在教學中嘗試著用學兒歌、講故事、做游戲、擬人對話、鼓勵表揚等方法,引導他們逐步走上正規,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學兒歌引導小學生守紀律。
兒歌篇幅短小,主題單一,語言淺顯,節奏鮮明,易記易唱,非常符合小學生的識記特點。在遵守課堂紀律方面,我教給孩子們這樣一首兒歌:「聽到鈴聲響,快快進課堂。起立要站好,坐正看前方。不做小動作,專心來聽講。人人守紀律,個個受表揚。」這樣學生邊讀兒歌中的要求,便自覺地坐正,就能認真地聽講了。
二、講故事猜謎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在課堂上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每節課嘗試著設計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小故事、小謎語導入新課,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紀律自然的就好了。剛入學的小學生在課堂上老是愛講話,嘰嘰喳喳,說個不停,想了很多辦法,但都收效甚微。後來我想到了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於是我說:「同學們,請大家觀察一下我們的臉。臉上都有兩個眼睛、兩個耳朵,兩個鼻孔,唯獨只有一張嘴巴。是不是既不公平也不合理?一張嘴巴,卻擔當兩樣任務——吃飯和說話,是不是太忙了?其實啊,上帝剛開始造人的時候,每個人是有兩張嘴和一個耳朵的,上帝認為:耳朵的任務就是聽話,所以一個就足夠了;但嘴巴應該造兩張,一張用來說話,一張用來吃飯,這樣既各司其職,又方便。可是後來上帝發現有些人就是不自覺,一有空就兩張嘴巴都忙著說話,而且教育了也不聽。於是上帝生氣了,一氣之下就封了人的一張嘴,同時又給人加了一個耳朵,要求人們別光說,要多聽,既要聽自己的話,也要聽別人的話。這樣,人就只剩下一張嘴巴,但耳朵倒成了兩個了,也就是今天這個樣子的。」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有的同學還煞有介事地摸摸自己的小嘴巴,生怕自己因為多說話而被上帝將剩下的這張嘴巴也封了。這個小故事在我們班廣為流傳,課堂紀律明顯好多了,教育效果很好。
⑻ 作為新教師,在開學第一天要怎麼做,要給一年級的學生制定些什麼規矩呢
對於許多新手教師來說,第一天上課難免會覺得彷徨和緊張,會有許多令自己的事擔心的事情,尤其要去小學當教師時,因為小學生非常得頑皮,許多教師都不知道自己應該如何以正確的去約束、管理小學生才能完成好自己的教學工作。小編認為,在教師成為小學教師的第一天,最重要的就是要給小學生立規矩,那麼都需要立哪些規矩呢?
最後對於學生的學習習慣一定要培養豪,比如上課、寫作業、看著書的姿勢,到一定要糾正小學生不恰當的習,同時要培養好認真聽課,認真完成作業等好的學習習慣。畢竟學生目前的身心發展都處於初始階段,如果一些習慣沒有培養好,將會影響學生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