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文言文教學方法

文言文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14 15:51:05

① 小學文言文的教學方法

小學文言文教學。對小學生進行文言文教學,對於繼承祖國出色文化,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及人文主義思想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小學語文言文教學方法,供大家參考。

第一步:讀准字音注意節奏
大部分的文言文都會有一些生僻字,這就要求學生在開始學習文言文時先看注釋、查工具書或聽老師讀來幫助其正音。字音讀准之後,還要讓學生把握好文章的節奏。如果把握不好,便很難把握文意。例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說」應該讀「悅」音,是愉快的意思。這樣,學生在理解課文的時候就能准確的理解「說」的意思。。

語文言文教學方法

第二步:理解重點詞語翻譯句子
這一步閱讀教學,應該讓學生結合注釋或查找資料弄懂詞義、句義。其中包括通假字、詞類的活用、各種句式等文言知識,然後書面譯出意思。以達到初步感知課文的目的。例如:「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中的「恕」書上的解釋是:儒家的推己及人,人愛待人。

學生並不能真正的理解其意思。這時教師幫助學生理解,告訴學生「恕」的意思是寬容、用仁愛之心去對待別人。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句子的意思。

第三步:深入理解重點品味
在理解了句義、課文大意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抓住重點語段理解文章的中心、主旨。例如:學習《論語十則》時,學生在理解了課文意思的基礎上,教師應讓學生思考:在孔子及弟子談論的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及修身做人幾個方面,哪句話或哪幾句話給你的印象最深?談談你的見解。這樣,學生就會抓住重點的語段去分析課文,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

第四步:升華感情、重新感悟
一篇文言文,我們弄懂了課文的意思、理解了文章的主旨之後,還應該再深層次的感悟,讓學生聯系歷史故事中、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來進行討論,讓他們在討論中受到人文主義的教育,得到感情上的升華。例如,學完課文之後,讓學生思考:從歷史上或我們的生活中找出文章中說的「士」(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這樣的人,並說說你從他們的身上學到了哪些高尚的品質。

學生可能會想到李時珍二十七年如一日,歷盡千辛萬苦,最終寫成了舉世聞名的《本草綱目》。還可以讓學生思考:我們應該學習松柏(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的哪些品質,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應該怎麼去做?這樣,讓學生的感情得到升華,從生活感悟了語文。

② 有誰知道文言文教學的好方法

文言文教學一直是許多老師的難題,大多數學生的痛苦。歷史的變遷使很多的文字變得晦澀難懂,而文言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廣泛的應用也使得學生們對它難以熱愛。所以在文言文教學中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教師備課時花大量時間弄清每個字詞,然後在課堂上很費力地逐字逐句講給學生聽,然而除了少數學生在拚命的記筆記以外,多數學生卻昏昏欲睡,反應冷淡,課堂氣氛很沉悶。課後的檢測結果也很糟糕。久而久之,學生對文言文學習根本提不起興趣。
因此,如何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從死記硬背中解放出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質疑能力,健全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個體自學與創新能力為宗旨的文言文教學模式,就成了新教材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我針對文言文的字詞教學進行了大膽的嘗試,通過引入競爭機制,用小組競賽的方法,引導學生質疑、解疑,開拓學生的思維,變過去的教師講深講透為學生的學深學透,將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結合起來,建立起新的課堂教學結構,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現結合《師說》的教學,談談我的具體作法和體會。
一、准備階段:
在預習課上首先宣布《師說》這一課採用自學加老師點撥的學法,按座位分為兩組進行課堂競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然後將平時由老師來完成的環節進行分解。一是重要的實詞,如「師」、「從」、「傳」等;二是古今異義詞;三是詞類活用;四是重要的虛詞,如「所以」、「則」、「於」等;五是特殊句式;六是翻譯句子。分解完畢後讓學生根據以上要點充分預習並提出疑問,作為下一節課競賽的題目。學生要想發現疑問,就必須對照注釋認真地鑽研課文,這實際上也就是自學的過程。學生由於有發現疑問的任務,預習課文便非常認真,記憶也就格外地深刻。學生在認真預習之後,提出的往往都是較為復雜、較難理解的問題,而一些簡單、容易理解的問題在預習的過程中就解決了。學生要解決這些復雜的問題,就需要作認真的思考,深入的研討。這樣不斷地發現疑問,不斷地探討疑問,就可使學生具備自學的能力。
二、實施過程:
第一,學生活動。
全班按座位分為甲乙兩組,舉行課堂競賽。每組各給底分100分,兩組輪流質疑和答疑,質疑組的同學可以任意提問答疑組的同學,提出一個問題加5分,回答正確加10分,反之扣10分。整個比賽過程中,可以查看各種工具書、參考書和參考資料。答疑組的同學可以群策群力,互相幫助,只要在規定的1分鍾之內回答出問題,即可加分。這樣做,讓學生由原來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展示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既調動了學習熱情,又鍛煉了表達能力,還可以增強集體意識。多數學生有很強的自我表現欲,這種課堂競賽正好給了他們一個機會,在為集體掙分的同時,體現個人價值。
於是,課堂上出現了熱烈精彩的場面。看吧,面對一個個意想不到甚至故意為難的問題,抓耳撓腮者有之;巧言詭辯者有之;各持己見者有之;向本方同學求助者有之。同學們時而懷疑,時而議論,時而發出贊嘆之聲。而問住了對方的同學,往往就成了本方的英雄,得意洋洋,溢於言表。有些善於提問的同學一開口,全班就安靜下來,把期待的目光投向答方,看他們或出醜或作出精彩的回答。例如一位同學提出:「『句讀之不知』與『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這兩個『之』有什麼區別呢?」他提問的那名同學認為兩個「之」都是取消句子獨立性。同組的另一位同學當即站起來說:「我認為,『句讀之不知』中的『之』 是賓語前置的標志,而『師道之不傳也久矣』中的『之』才是取消句子獨立性。」經過這樣的爭議和討論,後一位同學的正確回答不僅為本組掙得了10分,還為自己贏得了熱烈的掌聲。又如,通過質疑答疑,比較分析,學生自己就歸納出了「師」的用法:(1)古之學者必有師(名詞,老師)(2)吾師道也(名詞用作動詞,學習) (3)吾從而師之(名詞用作意動,以他為師) (4)則恥師焉 (名詞用作動詞,從師學習)
第二,教師評判。
(1)整個競賽過程中,教師負責評判雙方的表現,進行打分。打分時既要公正,又要注意調動雙方的積極性。因為學生們都很在意比賽分數,所以打分對學生的情緒具有調節作用,即在低潮時可給予鼓勵,在忘乎所以時可給予警示。又因為教師的肯定對學生的學習具有指導作用,所以有必要具體指出得分點,用以明確同學的努力方向。
(2)在雙方發生爭執時,要肯定正確答案。在沒有答案時,負責給出正確答案。這時最能體現教師的權威性,一切以教師的答案為准(字詞類的答案一般是唯一的)。有的學生為了多得分,拚命維護自己的看法,教師就要給出確鑿的證據,讓學生信服。遇到學生沒見過的語法現象或拿不準的問題,教師負責講解清楚。
三、教學效果:
這樣改進教學後,由於學生對教學內容挖掘深入,教學設計新穎獨特,充分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對文言文的閱讀熱情,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課堂上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熱烈場面。學生們唇槍舌劍,爭辯質疑。有些思維活躍的學生更是妙語連珠,鞭辟入裡。這樣表面上看好像是為了多得分,實際上是鍛煉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表達能力,使學生從被動的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的探求知識,在知識的探討中發展智力和能力,從而提高了文言文教學的質量,教學效果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四、教學體會:
我教《師說》的字詞用了兩課時(八十分鍾),而學生活動時間累計達六十分鍾以上。學生踴躍發言,彼伏此起,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發言達四十人次以上,有的同學發言達四次之多,形成了爭相發議,探討學問的民主教學氣氛,為學生智力和能力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這種教學方法,對於發展學生的敏捷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對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質疑能力都是行之有效的。
但是改革後的文言文字詞教學雖然效果很好,卻大大超出了教學計劃所規定的課時,往往計劃2課時完成的課文要4課時才能完成。怎樣使課堂內容再精煉些,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對此,我會繼續進行探索,也希望能得到各位同行的指點

③ 文言文教學技巧有哪些

文言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是在文言文學習中,很多學生學習起來感到困難,特別是在考試中失分率較高。因此對文言文的教學就成為我們語文老師不斷探索的問題,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認為學好文言文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把握課本,扎實文言文基礎。平時的文言文學習,一定要熟練掌握課本中所出現的知識點:
1、字音,包括多音字和異讀字。
2、詞義,包括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
3、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等。
二、語文教材強調文言文的朗讀、背誦,其意圖是讓學生通過多讀多背來掌握文言知識,理解文意,培養語言感悟能力。誦讀可分四步進行:
1、藉助注釋,粗讀課文。
2、質疑、解難、細讀課文。
3、深入領會,精讀課文。
4、鑒賞評價,熟讀課文
您的提問已解決,望採納,謝謝。~(@^_^@)~採納我的回答吧。很高興能為您排憂解難,如果能採納我會更高興的

④ 如何有效地進行文言文教學

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教師在教學時既不能跟著感覺走,又不能簡單地把「效益」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教學效益不取決於教師教多少內容,而是取決於對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綜合考慮的結果。
初中文言文教學歷來是頗有爭議的一塊領地,文言文教學和對文言文教學法的探討也不盡人意。我們只要冷靜地反思一下近幾年來語文教學改革,不難發現這樣一種不協調的現象:現代文教學是「熱點」,而文言文教學則是教改熱潮中的「冷點」。文言文教學成了目前語文教師最不願深究、也難以探究的領域,公開課、評優課,很少有教師願意選擇文言課文來教學。文言課文是我國民族文化的一種載體,作為傳承中國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徑,文言文教學理應引起語文教師的重視。這里談談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學的現狀和應採取的策略談些粗淺的看法。
初中文言文教學現狀堪憂,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目標單一,即把教學目標只定位在字、詞、句的解釋和翻譯上,講究「字字落實,句句過關」,唯恐有所遺漏,甚至「字斟句酌」,二是教法僵化。遵循一種固定的程式,介紹了作者、時代背景後,再開始逐詞逐句的串講,講完後再作點所謂的「內容分析」,或者來個「中心歸納」。三是「從本到本」,缺少遷移。以讀懂一篇課文為目的,認為課文講完了,文中所有文言句子會翻譯了,教學的目標也就達成了,造成了教師教了「一」,學生只知其「一」,卻不知「反三」的結果。
文言文教學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顯而易見,上述這些問題的存在,是不利於提高學生文言文的閱讀能力的,也勢必造成文言文教學的「少、慢、差、費」,學生學習情緒低落,覺得「學文言難,難於上青天」。要改變這種現狀,給文言文的課堂教學注入生機,就必須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的問題意識。
首先,在教學方法上。
文言文與現代文不同,對於現代文,學生易於通過文字直尋主題。文言文則不然,不了解古代文化和特殊的詞法、句法現象,就無法真正理解文意,更無法與作者的意趣共鳴。因此,文言文教學,教師「講」些什麼,怎麼「講」,很值得一提。
第一,教師的「講」不能貪多求全。教師要「講」的重點是常用詞法(包括古今異義、一詞多義和詞類活用等)、特殊句式(包括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被動句等)和古代文化常識三個方面,而不是從頭到尾,一講到底。講的目的是促使知識類化,或使學生進行常用詞的積累,或讓學生掌握文言詞法、句法的規律,從而觸類旁通。就某篇文章而言,教師要「講」的三個方面,也應有所側重、有所選擇,做到因文施教。這樣也許會有人擔心教師沒講到的學生會不會理解。事實上,一些淺顯的文言文,如果注釋充分,再加上教師有重點的講解和點撥,學生大致疏通文意的要求還是能夠達到的。即使開始學生有些地方讀不懂,但日積月累,學生讀懂的地方就會越來越多。退一步講,文中有些非重點的難點,暫時不懂也無妨。怕只怕教師完全代替學生去「讀懂」,這樣的結果只能使學生永遠無法自己去讀懂。
第二,教師的「講」要講究方法,「授」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漁」。 直述規律時,如古漢語中的詞類活用現象和提賓句、判斷句、狀語後置句等句式特點必須教會教透;可比較差異,包括古今詞義的不同,語法的差異、詞性的變化以及古代文化的差異,讓學生懂得「用現代漢語該怎麼說」就行了;可歸納整理,幫助學生做好文言文知識的歸納整理工作,促使學生掌握的文言文知識條理化和系統化,並由此產生領悟和聯想,提高自學能力。
其次,在教學手段上。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意思是說反復朗讀能領會文章的旨意。大聲朗讀,口熟而成誦是文言文教學的特殊要求。因為文言文比現代文更講究韻律,古人常採用「吟唱」的方式來誦讀詩文,知識經濟時代雖然我們並不提倡「吟唱」,但「書讀百遍」仍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學生讀准字音,注意停頓,讀出語氣感情,誦讀在學生理解文意、體味情感、感受作品的意境、提高語言感悟能力等方面的確大有裨益。尤其是有些難句、長句一時領會不透,學生在反復朗讀中就會逐步弄清其義。對學生的誦讀要進行科學的、有針對性的指導,需要避免毫無目的機械重復的讀,根據作品的特定要求,給學生以朗讀的節奏、語氣、語調、語速等方面的指點;每次的讀要有不同的明確的要求,是讀准字音、讀清句讀,還是讀出語氣、讀出語勢;是在讀中粗知大意、掌握思路,還是在讀中體味情感、感悟意境;這些要求都要具體給學生以明確的導向。講後的誦讀會對課文產生一種全新的認識,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才是真正的「理解的朗讀」,才是朗讀目的之所在。
誦讀應該以了解內容為前提,在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根據文章的思路來背誦。背誦的方法很多。記敘性文字可按事情發生發展的過程或抓住時間詞語來背誦;說明性文字可按內外遠近上下左右由主(次)到次(主)等說明層次記憶;議論性文字可按抓論點、論據或中心句、分承句來記憶,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可以採用這種方法。還可指導學生理清「文脈」(《桃花源記》),抓警句(《岳陽樓記》),抓關鍵詞語來背誦。為增加學生的積淀,我在課外組織學生開展了古詩文誦讀活動,具體要求如下:①學期之初,先向學生提供50篇古詩文的推薦篇目,鼓勵學生多讀多背,自己去悟,除點撥關鍵字詞外,決不用字詞句語法去破壞其整體的和諧性;②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只規定下限——每人每學期至少完成20篇,多多益善;③學期結束前進行班級之間的誦讀大賽。在這樣寬松的氛圍中,學生誦讀古詩文的熱情卻空前高漲,隨時隨地可看到有學生在搖頭晃腦、抑揚頓挫地念著「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⑤ 文言文教學有哪些好的方法

首先是重視背誦,重視積累。
重視查字典
以先前兩漢,諸子百家著作為課外依託,精讀一本文言名著。
比如《論語》《史記》,建議讀史記,其中的人物傳記,比較有趣。學生有興趣。

⑥ 文言文有效教學模式有哪些

常見模式
一、誦讀模式
筆者曾有幸在浙江金華聽了一堂語文界老前輩錢夢龍老師的文言文教學公開課,當時是借班授課,錢老是在應邀講學結束後作示範教學的,講的是劉禹錫《陋室銘》.記得在整節課上,錢老都是在引導學生誦讀,板書也只有幾個字;快結束時,學生硬是一齊把課文背下來了,博得全場長時間掌聲.錢老的課,就是一種誦讀模式.
這種傳統教學方式,其實質是: 1、 把教師的講解轉化為學生練習誦讀為主; 2、 把立足點從講翻譯、看譯文、談語法、作歸納轉移到指導誦讀上來; 3、 把實詞義項與虛詞用法意義的歸納轉移到例句誦讀、讀誦上來 4、 把重點句式的分析轉移到有代表性句式的誦讀和背誦上來.
具體步驟可分四步走: 1、誦讀——未成曲調先有情 課堂伊始,或教師范讀,或錄音帶讀,讓課文的音韻之美如泉水一樣潺潺流入學生的心田,繼而讓學生依照自己的理解自由朗讀,要求讀准字音,讀出節奏,初步建構起對文本的整體認知.在教學中,這一環節以激趣為主,意在喚醒學生學習熱情. 2、譯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文言文相較於現代文本,最大的不同在於語言表述上的差異.因此實施好「譯讀」一節,其意義至關重大. 由於學生個體學情的差異,我們可將全班同學以四人一組分為若干組,每組按優、中等和後進的學習差異進行搭配.開始譯讀,每組由優等生當組長確定輪流譯讀順序,即每個小組成員輪流翻譯一句,有異議的地方也由小組內共同思辨解決,實在難以取得共識的問題則由組長記錄下來,教師巡視指導時注意搜集整理,一般的問題則當場予以解決,特別有爭鳴有代表性的問題則等下全班交流時再予以共同討論解決. 3、悟讀——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悟讀」是一堂課在反復的山重水盡似的質疑思辨後,終於迎來柳暗花明的豁然開朗. 「悟讀」一般又包含 「析、品、思」三個教學步驟.「析」即分析文章的整體結構或是把握故事情節;「品」即品味文章關鍵詞語、語句,以此領悟全文的主旨,作者的思想傾向;「思」則在完成對全文的學習後,反觀整個教學流程,總結出學法、規律性知識,用以指導以後的學生,同時還允許學生將心中還未盡解的疑惑提出,並引入全班討論. 在此環節中,老師最應致力於喚醒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的質疑,肯定學生的思辨.此環節中最具價值處在於學生的積極參與,而不是授予學生一個多麼完美的現成答案. 4、背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當堂背讀要求老師要注重背誦方法的指導:可以依據課文寫作思路背誦,也可以根據關鍵語句背誦,還可以根據寫作特色來背誦.長時間堅持背誦,學生不僅能更好地把握文本,對其寫作、閱讀的提高都有不可估量的影響. 以「背讀」收束整個課堂,這既是對整個學習過程的內化升華,又是關注學生可持續發展與終身學習的有力舉措. 這種教學模式突出誦讀方面的培養,注重朗讀方法及試題演練相結合.最終實現以讀懂為目的,以自主設計問題為深化,以主動解決問題為目的的文言文教學新模式.要求課堂先是學生動口誦讀,會其聲韻,領其節奏,進而動心譯讀,力求咬文嚼字以求甚解,做到准確無礙地游弋於字里行間,接下來便從「析、品、思」三個層面來悟讀全文,實現學生從感性跨入理性,又從理性回歸感性的精神頓悟,最後是要求學生背讀全文.背讀若能長久堅持下去,就能達到自讀淺易文言文目的.
二、「五環節」課堂學習指導模式
所謂「五環節」是指:自主學習——朗讀感知——疏通文意——探究探討——積累拓展. 這種模式特點是:以探究性學習為特徵,重視學生對文言文詞語層面的理解與掌握,更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 環節一:激發學生興趣,指導學生自主學習
注意指導: (1)搜集信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學習. (2)指導學生正確運用工具書,正確對待輔導書,避免不動腦筋、全盤接受的學習. (3)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獲取新知識,明確所碰到的問題,做好提出問題的准備. 環節二:朗讀訓練,感知文章 培養語感,不破讀,不改讀,通暢、連貫,吐字清晰發音準確,把握感情基調. 環節三:群體合力,疏通文意 幫助解決翻譯中的疑難 探討、歸納段意 落實實詞、虛詞常規性用法,積累知識 環節四:探究研討,把握主旨. (問題教學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環節五:練習鞏固,積累拓展
三、跨越文言文教學模式(跨越式)
1、自讀課文,解字 2、分譯課文,解構 3、深問中解意促思 4、共讀中感悟情感 5、拓展中深化認知 6、課堂隨筆中共鳴 7、在線測試中鞏固
四、導入法
激趣導入——誦讀感悟——鑒賞品析——拓展深化——遷移運用 情景導入.這是課堂教學的良好開端.有人這樣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的確,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和能源,有了它,學生就可以積極地汲取知識完善自己的能力,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改變以往老師激情導入的模式,由學生自己精心設計課堂的導語,讓課堂成為學生彰顯自己個性的舞台.附學生在學習《廉頗與藺相如》時設計的精彩導語. 示例1: 兩千年風雲變幻、滄海桑田、逝者如斯,沉澱至今的是人間永遠熠熠生輝的至真至純至美.論勇,他挺身而出完璧歸趙;論智,他機巧聰敏勝於澠池;論德,他胸懷寬廣促將相和;論本,一切源於那顆赤誠的愛國心.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集大智大勇大德於一身的真偉人! 示例2:「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中國,自古以來講求忠孝禮義,更有大批仁人志士視國家利益為自己的最高信仰,甘願為之拋頭顱、灑熱血.那今天讓我們一同撥開春秋戰國彌漫的硝煙,欣賞一文一武,將相上演的慷慨悲歌. 《卡爾·威特的教育》中有這么一段話:「孩子的心靈是一塊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有行為的收獲;播上行為的種子,就會有習慣的收獲;播上習慣的種子,就會有品德的收獲;播上品德的收獲,就會有命運的收獲.」那麼我們現在就要做好第一步,給孩子們播上自主學習的思想種子,在課堂情境中通過問題的發現與解決來促進知識的遷移,同時讓學生在學習的實踐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感受學習的樂趣,從而促進興趣、態度的遷移,激活文言文教學的課堂.
五、「聽——說」式
針對比較淺顯的文言文,為提高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益,可以採取這一方式: 1、「聽」教師講述故事,「說」學生復述故事 教師有感情的背誦課文,要求學生仔細聽,聽完後,根據故事內容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大意,讓學生養成專心聽講的習慣,又鍛煉了他們的概括能力,還能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 2、「聽」填詞語 3、「聽」故事內容,情節.師生問答 熟悉了文章的內容後,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理清情節,師生之間在聽的過程中互相提問,並要求用文中的原句回答,加強對字詞和文意的理解. 4、「聽」學生表演,「說」表演評價 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分角色朗讀,或課本劇的表演.要求其他同學或表演者對朗誦或表演的情況作評價.可以從語氣、感情、表情、動作、情節、配合等多方面評價,讓學生感受到古典文化的魅力.感到學習文言文其實輕松有趣,不再害怕文言文,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文言文的閱讀.
六、討論式閱讀教學
初步感知——互動感悟——局部突破——鑒賞創新 以學生的習慣、情趣和對課文的熟悉程度選擇朗讀、默讀、全文閱讀或是重點閱讀,邊讀邊想邊記,獲取初步印象——題材、內容、思想情感、藝術手法. 把閱讀所得以及產生的聯想和想像在課前或課始向大家宣示,生生、師生之間相互補充,相互提高,形成對文章內容、結構等全面深刻的認識,同時要能通過復讀印證別人的見解,完善自己的認識,或提出更新更深的感悟. 教師總結學生的感受後,針對學生異議或重難點,對解決問題的關鍵和突破口進行引導分析,可以抓住時機,靈活採用多種方法.這既是閱讀技巧的指導,又是閱讀能力的練兵. 文言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通過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識,達到閱讀淺顯文言文的目的,而且還應該學習文中所蘊含的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寫作知識、領悟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以至培養審美鑒賞能力.
七、「四步走」模式(即探究式)
理論依據:1、高中學生正在走向成年,思維漸趨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表達能力和知識積累,發展他們的探究能力應成為高中語文課程的重要任務. 2、閱讀淺易文言文,養成初步的文言語感.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並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 3、學習應當是「接受」和「探究」的和諧統一.不能忽視對必要的知識的傳授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針對我國學生目前的實際情況和教育發展的需求,特別要重視探究學習. 4、指導學生學會使用有關工具書,自行解決古詩文閱讀中的障礙,教師可適當點撥.教師對文言常識作必要的講解,要注意「少而精」,重在啟發學生自主學習,自行探討,切實提高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 第一步:自讀自疑 學生依據問題自學探究,可以參照工具書,課本注釋,手頭資料.老師巡迴輔導,一方面督促學生抓緊解決問題,另一方面隨時解答學生疑難.) 第二步:互問互答 第三步:提問解答 通過提問演板等方式檢查合作探究學習的效果,同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老師通過解決學生共性疑難,讓學生對當堂所學准確掌握.在解答問題過程中老師要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掌握規律,老師交給解決問題的技巧.該補充的補充,該示範的示範,該點撥的點撥,該歸總的歸總. 第四步:提示拓展 課內所學為的是解決課外問題,當學生能夠獨立解決課外問題時,才算有了能力.拓展正是進一步訓練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展必須和當堂所學有關.
八、課外文言文閱讀法
這種方法一般是老師先布置閱讀任務,或先講情節激發興趣,放手讓學生課外閱讀,再集中讓學生談體會. 理念支撐:1、心理學研究表明,低年級學生學習的依賴性強,中高年級學生隨著年級的升高,知識的不斷積累,學習自主性有了發展,依賴性逐漸減弱,初步有了自主學習的能力.2、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是思考力的培育者,不是知識的注入者.」3、隨著知識社會的到來,學習成為人們的生存方式和終身追求,人們必須學習,終身學習.4、一個人一生知識的大部分是在學校外獲得而不是在學校內. 討論交流:學習需要獨立,也需要合作.在帶問題有目的的自學過程中一定有疑難的地方,在合作小組中提出問題大家互幫互助,這樣問題解決了團結友愛的精神也形成了.當然老師要巡查督促好,防止學生談天說笑浪費時間.

⑦ 如何提高文言文的教學效果

文言文教學一直沿用「解題——背景介紹——串講翻譯——字句深析——背誦記憶」的傳統模式,高耗低效。那麼,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呢?我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以下幾點教學策略:

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姚姬傳也說:「大抵學古文者必須放聲疾讀,又緩讀,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終生作外行也。」讀的道理,就是通過誦讀可以培養語感,熟悉詞彙和句式,體會語言中的思想感情。進而抓住作者的情趣、氣勢或神韻。從糾正句讀到有節奏,最後抑揚頓挫地表達感情,這不僅是積累語言的過程,也是一次審美過程。因此我認為在教學中,教師的范讀或學生聽多媒體朗讀、學生的朗讀和齊讀是必不可少的。

誦讀,首先要「明讀音」。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讀音,跟我們今天的現代漢語常見的讀法不一樣,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的范讀或學生聽多媒體朗讀,以加深學生的記憶。如《桃花源記》的「便要還家」一句中的「要」不讀「yào」而應讀「yāo」。文言文中這些異音字的存在,使范讀顯得尤其重要。另外,還要「明句讀」。中學文言文教材都已斷句、標點,句子停頓易於掌握,難的在於一些復雜的句子內部的語法停頓問題。例如《論語》中「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古文中一個字就是一個詞。「可以」古義是:可以憑借,而「以為」中間省略了「之」。因此這句應讀為「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而不可誤讀為「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通過范讀,學生掌握了音節的停頓,讀得朗朗上口。這時,教師再引導學生對照課文注釋默讀,在讀懂的基礎上,教師在教學中再指名朗讀,組織齊讀。這樣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讀多了,要求背誦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並體會語言中的思想感情。並且將朗讀貫串於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可孤立地把它當作某一個教學環節。其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二,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往往勝過責任感。」的確,興趣是促進學生學習知識、發展創新思維的內驅力。因此,教師在教學古言文時應首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才能提高課堂的時效性。除了上面的朗讀方法外,在引導、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方面我還歸納以下幾種方法:

1、適當的導入,創設情境,把學生領到文言文的課堂中來,讓學生感到走進去的樂趣。例如在學習《木蘭詩》時,先把電影《花木蘭》裡面的精彩片段播放給學生看,以此激發起他們學習此文的興趣。

2、在具體的課文教學中,精選或加播與課文或作者人物有關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孫權勸學》時,就適當的講幾個與孫權,呂蒙有關的歷史小故事。在學習《論語》時,就簡要講孔子周遊列國的故事。使學生受到觸動,活躍起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課堂情景劇,對於一些故事性比較強的文言文課文,可以讓學生依據文本內容自主編排情景劇,然後表演,這樣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講《細柳營》這篇課文時,就嘗試了一下,出乎我的意料,學生們表現出極高的熱情,並且運用適當的內心獨白,略微誇張的表演將周亞夫將軍的性格,表演得十分的到位,使整個課堂氣氛達到了一個新的高潮。

4、復習文言文可以搞知識競賽形式。以「開心100」的形式舉行知識競賽。利用學生競爭的心理鞏固知識點。

總之,在每節課的具體設計上,或者創設情境、引人入勝,或者設置懸念、促人探索,或者……,教師需要找到一定的方法來提升學生的興趣,才能提高古文教學的實效性。

三、改老師串講為學生研討

教學中要使學生有一種意識——主動學習,在學習中遇到困難要主動去解決。
筆者認為,應該把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真正讓學生動起來作為突破口。「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蘇霍姆林斯基如是說。因此教師應打破一言堂的沉悶局面,通過啟發、引導、讓學生主動、全面地動起來,使其不再視學習文言文為畏途。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是實現文言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顯著手段。

在文言文教學中,我牢記「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凡老師可以放手的地方,盡量放手讓學生去自主閱讀、自主參與、自主體驗、自求理解,不讓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葉聖陶先生也說:「語文老師不是給學生講書的。語文老師是引導學生看書讀書的。一篇文章,學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奧的地方,隱藏在字面背後的意義,他們就未必領會。老師就必須在這些場合給學生指點一下,只要三言二語,不要啰里啰嗦,能給他們開竅就行。老師常這樣做,學生看書讀書的能力自然就會提高了。」這段話不僅適用於現代文教學,也適用於文言文教學。《新課標》指出學生要能藉助工具書和有關資料,讀懂不太艱深的古代詩文。這一要求正好適合初中學生。因為他們有課文下的注釋和《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的幫助或課外參考書的幫助,可以粗略地讀懂文言課文。

讀前,教師先教給學生閱讀、翻譯、分析文言文的方法。例如,翻譯時要遵循「信、達、雅」的原則:信,就是要求譯文能准確表達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遺漏,也不隨意增加意思;達,就是要求譯文明白通順,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沒有語病;雅,就是要求譯文用詞造句比較考究,能體現原文的語言特色,文筆優美,富有表現力。翻譯要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等。學生掌握了方法後,每次在講課前,都要書面翻譯出所要學習的篇目或段落,先行理解。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分小組討論,小組內存在的「疑難雜症」再上繳老師。講授過程中,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中心發言人串講課文(不準看任何資料),本組成員則邊聽邊看參考資料,遇到中心發言人講錯的地方予以指正。有爭議的地方共同研討,疑難問題可當堂向教師詢問。這種變教師講為學生講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嘗到了參與教學的滋味,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自主自覺學習的意識,讓其無形中養成鑽研的習慣。

四、綜合比較,觸類旁通

學習文言文難,表現在諸多方面,如實詞方面,有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等。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比較歸類,使學生能舉一反三。如《桃花源記》中有兩個句子出現到「尋」字,即「尋向所志」、「尋病終」,這兩個「尋」詞義各不相同,前者是「尋找」的意思,後者是「不久」的意思。這樣加以綜合,使學生能一目瞭然,便於理解。至於古今異義詞,則把古義和今義加以對照、比較,加深印象。通假字則列成表格,分讀音、通什麼字、意義三格加強記憶。

文言文虛詞教學更是難點,這就需要幫助學生找出規律,促其牢固掌握。虛詞中出現頻率較高的有「之、而、其、為、以、乃」等字,這些虛詞其實也是多義詞。在教學中可以把這些字詞列成表格加以歸類,分用法和詞義兩部分,以加深學生對這些虛詞的理解和記憶。復習時這些知識須綜合講授,然後要求學生舉例,這樣就能達到掌握規律、鞏固知識的目的。

注意:初一時,不要講太多。遇到一個講一個,兩個就歸納兩個。初三時再總的歸納。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

五、內外拓展,突破文本,確保有效性

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整合教學資源,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內與課外拓展。王榮生教授對文本有一個很恰當的比喻,他說:「教材就像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其中蘊含著雜質,因而,這塊『璞玉』需要教師精心雕琢。雕琢,即從教材中開發出適合自己以及學生的『教學內容』,這是一門學問。」文言文這種文學形式,是前人情感的抒發、智慧的結晶。所要傳達的聲音也是他們那個時代的命運遭際和靈魂世界,但這並不是說和我們今天的生活是毫無關系,否則我們不會通過文字從屈原、李白、杜甫、蘇軾、等古人身上透視出人性的光明與黑暗、剛強與孱弱,甚至看到整個民族的症結所在。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上,不能因為要滿足考試等短期目標的需要,就把絕大部分精力放在文言文語法和反復做題的層面上,而應把相當的精力放在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探求每篇古文包含的深層意義上面。讓學生充分了解文章中所體現出來的人情世故和思想感情。這樣學生才能認識到,古文學習不只是學會一些文言詞語,而是要發現古人的生活情趣,與今人息息相關。引導學生在與古人進行思想交流的同時啟迪他們的思維。教師應帶領學生打開思路,向課內縱深拓展,向課外橫向延伸,在廣泛涉足前期積累的知識的同時,對文本進行了多角度的解讀,增添了課堂的厚實感。

總之,文言文有效教學的教學方法還有很多。但不管哪種方法,都應著眼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文言文的有效教學效果。只要我們能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對文言文的教學進行科學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學設計,就一定能在新課程改革中,在文言文有效教學方面取得可喜成績。
---節選自網路!

⑧ 文言文教學中有哪些方法

可以看課件,用圖片吸引學生注意力。
可以講帶點字內容,然學生串聯
可以當堂測驗
可以讓學生簡述文章大致內容
讓學生了解作者的背景
字字落實,句句翻譯
等等

⑨ 文言文教學方法有哪些

1.要學會圈圈點點,因為第I卷使用答題卡,圈點是可以的。把人物、主要事件劃一劃。
2.要先讀文言文的最後一題,即內容的概括分析題。這個題實質上可稱為「文言文的白話譯文」,它對人物、對全文內容、對事件的分析都十分清楚明了。所以先讀了此文.就相當於讀了譯文之後,再去看原文,事半而功倍。
3.要藉助原文推斷詞義。不要想當然,要調動自己頭腦中的知識儲備。
4.文言文的翻譯,要先看此句前面的文字含意.因為上下文是最好的提示。前面的句子理解了,後面的句子自然會水到渠成。
5.除了常見的文言實詞以外(大綱規定的120個),還要在考前看一看課本中注釋的其他文言實詞。

閱讀全文

與文言文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替代手機套餐的方法 瀏覽:501
不銹鋼水缸安裝方法視頻 瀏覽:516
正確繪制電導滴定曲線的方法 瀏覽:666
富鋰錳正極材料主體含量檢測方法 瀏覽:1002
青松形體組合訓練方法 瀏覽:977
心衰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265
裝修公司用什麼方法代理 瀏覽:997
土鱉蟲怎麼養殖方法 瀏覽:847
快速取雞內金的方法 瀏覽:997
五個回歸分析方法 瀏覽:953
污水的檢測方法標准 瀏覽:317
才買的三角梅快速服盆方法 瀏覽:146
系統需求分析方法 瀏覽:896
龍眼快速熟的方法 瀏覽:987
熱源檢測方法優缺點 瀏覽:631
試劑檢測方法性能首先驗證什麼 瀏覽:201
案例分析科學的激勵方法造就成功 瀏覽:659
失效螺紋連接方法 瀏覽:955
術後凹陷疤痕修復最佳方法 瀏覽:353
落實學科核心素養方法途徑研究 瀏覽: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