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芍葯甘草湯的研究方法

芍葯甘草湯的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10-09 03:56:37

Ⅰ 白芍甘草湯的功效和作用

白芍甘草湯用於胃氣痛,證屬陰虛血燥,肝氣妄動,木克土者。其痛在臍腹以上,胸膈之間,時作時愈,愈則安然無恙,偶有拂逆,則復作。下面就由我為大家介紹下白芍甘草湯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白芍甘草湯的功效

白芍甘草湯同時發揮了白芍和甘草消炎、鎮痛的作用,可用於痛經、膽石症等疾病的治療。

芍葯甘草湯為柔肝解痙、和營止痛之良方。此方僅由芍葯(白芍)、甘草兩味葯組成,白芍味酸,養陰柔肝,調和營衛。甘草味甘,緩急止痛,且能補虛。酸甘化陰以養肝,肝得柔養,氣急則平,故能解痙止痛。葯理研究表明,芍葯、甘草中的成分有鎮靜、鎮痛、解熱、抗炎、鬆弛平滑肌的作用。經臨床證明,此方對多種急性痛症,尤其是平滑肌痙攣引起之疼痛,均有較佳療效。現列舉數則如下:

原發性痛經:白芍50克,甘草5克。水煎兩次,將葯液濃縮約50毫升,於行經當天分兩次服,連服3~4天,解痙止痛。

膽絞痛:多為膽石症突發。白芍、甘草各等份,研為細末合勻,每次取15克用水調成稀糊狀,文火煮數沸,晾溫後服用。一般服後15分鍾可止痛,且無副作用。

三叉神經痛:表現為一側面頰陣發性劇痛,痛時閉目流淚,翹嘴咬牙,數秒鍾可暫止,旋即再作。白芍(酒炒)30克,甘草(蜜炙)12克。水煎服,每日3次,連服5劑。

胃脘痛(急性胃痙攣):表現為胃脘陣發性疼痛,夜間尤甚,喜按,飲食無礙。白芍30克,甘草9克。水煎取葯汁150毫升,分兩次服。第一次服後,3小時再服,一般1~2劑可止痛。

白芍甘草湯的副作用

白芍甘草湯的副作用女性如果有嚴重的痛經,就可以通過服用白芍甘草湯來改善,由於可能需要長期飲用,所以大家也擔心它的副作用問題。

白芍甘草湯的副作用較小。

中醫認為,不少急性疼痛症(非器質性)、抽搐痙攣常與肝陰不足、津傷血虛有關。芍葯甘草湯為柔肝解痙、和營止痛之良方。此方僅由芍葯(白芍)、甘草兩味葯組成,白芍味酸,養陰柔肝,調和營衛。甘草味甘,緩急止痛,且能補虛。酸甘化陰以養肝,肝得柔養,氣急則平,故能解痙止痛。葯理研究表明,芍葯、甘草中的成分有鎮靜、鎮痛、解熱、抗炎、鬆弛平滑肌的作用。

經臨床證明,此方對多種急性痛症,尤其是平滑肌痙攣引起之疼痛,均有較佳療效。

白芍甘草湯的做法

甘草白芍湯怎麼做白芍甘草湯對各種常見婦科病和一些腸胃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療和調養作用,下面 說說 它的做法:

組成:芍葯12克 甘草12克

用法:上二味,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溫再服。

功用:調和肝脾,緩急止痛。

Ⅱ 芍葯甘草湯怎麼做

芍葯甘草湯用甘草12mg,芍葯12mg,一起煮水就可以,此葯的主要作用是用於陰虛津傷導致的筋脈拘攣疼痛等疾病的治療的,可以治療一些痙攣性疾病神經性疼痛等疾病的,西醫葯理研究表明此葯就有抗炎止痛的作用的。

Ⅲ 去杖湯配方

中葯方劑是生活中很常見的,常見的種類比較多,我們在選擇時,要根據自身疾病需求進行,下面就來介紹一種:去杖湯。

【處方】

赤芍葯180克甘草30克

【製法】

上哎咀。

【功能主治】

治腳弱無力,行步艱辛。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250毫升,煎至150毫升,空腹時服。

【摘錄】

《朱氏集驗方》卷一

以上就是對中葯方劑去杖湯的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其實生病不怕,怕的就是有些人明知生病了卻不肯去看病更不肯醫治,這種心態是不能有的,如若不然的話,會使自己的健康受損。

Ⅳ 安利紐崔萊護肝片配方

紐崔萊第一款護肝保健產品養藏善衡片2015年登場,源自千年中醫經典古方,同時結合現代前沿科技,萃取超強抗氧化成分,增強解毒、保護肝臟,面向中國數億護肝群體。

主要療效:
完全天然的生物類黃酮萃取物,可幫助維持正常的肝功能,可以發揮強效抗氧化作用,保護肝細胞,改善黃膽,清除肝毒,促進肝細胞再生,對付酒精傷害、各類病毒肝炎、肝硬化特別有效,無任何副作用。

產品特點

以白芍、甘草、葡萄籽、西蘭花提取物為主要成分,經動物功能試驗證明,對化學性肝損傷具有輔助保護功能。

配方借鑒近兩千年使用歷史的中醫經典護肝古方「芍葯甘草湯」,具有滋養肝血,調理肝臟功能的作用。

葡萄籽提取物中含有豐富的原花青素,有效保護肝臟。

西蘭花提取物含有多種維生素,有助提高肝臟的代謝功能。

產品標志性成分被標准化(每100g含有原花青素10.5g,芍葯苷4.3g,甘草酸3.5g,蘿卜硫苷40mg)。

不添加人造香料、合成色素和防腐劑。


《內經》中言,「肝苦急,即食甘以緩之,以酸瀉之」。在距今近兩千年的東漢末年的張仲景所著《傷害論》中便載入了經典護肝方——芍葯甘草湯。此方由芍
葯、甘草二葯組成,立法以甘酸為主,具有益陰和血,柔肝的功能。為使傳統經典古方逐步發展到現代科學知識水平,近年人們對該方劑物質基礎、組分配伍規律及
其作用機
制進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較多的成果,為古方進一步開發和臨床新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食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1片,隨餐食用。

適宜人群:有化學性肝損傷危險者。

不適宜人群:少年兒童、孕婦、乳母、高血壓患者、低血鉀患者。

注意事項

本品不能代替葯物。

請放置於兒童觸及不到的地方。

服用治療葯物的人士以及所有疾病患者在食用前請咨詢醫生。

請按照推薦量食用。

保質期24個月。

紐崔萊養藏牌善衡片保健功能功效:對化學性肝損傷有輔助保護功能。

定價:355元/90片

Ⅳ 張仲景的芍葯甘草湯為什麼又叫戊己湯

芍葯甘草湯
【來源】《傷寒論》。
【異名】戊己湯(《症因脈治》卷四)。
【組成】芍葯12克 甘草12克
【用法】上二味,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溫再服。
【功用】調和肝脾,緩急止痛。
【主治】傷寒傷陰,筋脈失濡,腿腳攣急,心煩,微惡寒,肝脾不和,脘腹疼痛。現用於血虛津傷所致的腓腸肌痙攣、肋間神經痛、胃痙攣、胃痛、腹痛、坐骨神經痛、婦科炎性腹痛、痛經;以及十二指腸潰瘍、萎縮性胃炎、胃腸神經官能症、急性乳腺炎、頸椎綜合征等屬陰血虧虛,肝脾失調者。
實驗研究
解痙、止痛、抗炎作用 安徽醫學院《急腹症資料》1977:74,本方對病變異常興奮狀態有強力的抑制、鎮靜作用。其中芍葯對疼痛中樞和脊髓性反射弓的興奮有鎮靜作用,故能治療中樞性或末梢性的筋系攣急,以及因攣急而引起的疼痛。芍葯、甘草中的成分有鎮靜、鎮痛、解熱、抗炎、鬆弛平滑肌的作用,二葯合用後,這些作用確能顯著增強

Ⅵ 芍葯甘草湯縱橫談0

一、芍葯甘草湯源流

芍葯甘草湯出自《傷寒論》,系仲景為傷寒誤汗亡陽,陽復後腳攣急而設。白芍益陰和營,炙甘草補中緩急,故其具有柔肝舒筋、緩急止痛之效。其運用范圍甚廣,僅《傷寒論》中就有24首方使用了這一配伍,使用率達21%。仲景及歷代醫家十分重視此方的化載運用,國內外同仁研究該葯方成果甚豐。

仲景用本方加附子,名芍葯甘草附子湯,治外感風寒、發汗不解、陰陽俱虛反惡寒者;加黃芪、大棗,名黃芪湯,治太陽少陽合病自下利者。

筆者認為,四逆散亦是在本方的基礎上加柴胡、枳實而成。蓋芍葯甘草湯治汗後津傷之攣急,四逆散治四肢厥逆、腹中痛,二者同出一轍,僅輕重有別矣。

後世運用此方多有發揮,如加黃芩,名黃芩芍葯湯,治熱痢里急後重、腹痛便膿血;加白術,名白術芍葯湯,治脾濕水瀉、身重睏乏。《素問病機保命集》載本方加當歸、黃連、檳榔片、木香,名芍葯散,治下利膿血、里急後重。芍葯、甘草這一組合在《傳信適用方》中,名中嶽湯,治濕氣腳腫、全身疼痛;在《朱氏集驗方》中,名去杖湯,治腳弱無力、行步艱難;《歲時廣記》用白芍、甘草,按5 1之量,治腳氣腫痛;《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用赤芍、生甘草,按(5 10) 1之量,治急性乳腺炎……推廣運用不一而足。

二、芍葯甘草湯治痛經驗

現代研究表明,芍葯甘草湯主要有鬆弛骨骼肌、解痙鎮痛、抗潰瘍等作用,適用范圍十分廣泛。筆者總結前賢之經驗,將本方用於急慢性痛證、消化系統疾病和老年病,效果甚佳。

①急慢性痛證

吾師鄭家本擅長用此方治急性病症。如治三叉神經痛患者王某,用白芍60g,甘草10g,加刺蒺藜、白芷、葛根、地龍、全蠍,8劑而愈;治膽石症患者楊某,白芍90g,甘草10g,加酒大黃、虎杖、雞內金等,10劑排除1cm大小結石數枚;治膽道蛔蟲症患者陳某,白芍60g,甘草10g,加烏梅、炒川楝、酒大黃等,1劑腹痛大減,3劑排蛔蟲30多條;又治腎絞痛患者段某,白芍60g,甘草10g,加木通、延胡索等,服葯2小時痛減,數劑而愈。特別是家本先生自創之「昆海排石湯」治療尿路結石,以本方加昆布、海藻、桃仁、紅花等,治泌尿系結石數百例,排石率達85%。

治療頭面部疼痛,特別是血管神經性疼痛,以赤白芍各30g,甘草6g為主,配白芷、川芎、葛根、全蠍、蜈蚣、蜂房等,效果十分理想。

治青春期痛經,特別是中學生學習緊張導致的痛經,以赤白芍各30g,炙甘草10g,加失笑散、鬱金等,一般使用3 4個月經周期便愈。

②消化系統疾病

消化系統疾病多虛實夾雜,且病程日久,治療宜攻補兼施、寒熱並用、升降勿過,即「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筆者常以赤白芍各30g,甘草6g為主,治消化道潰瘍及其炎症,隨寒熱虛實之不同而加減變化。寒症去赤芍,加桂枝、良附丸之類;熱證加虎杖、白花蛇舌草、柴胡之類;虛症去赤芍,用炙甘草加四君子湯;實證加酒大黃、枳實、檳榔片等。對慢性潰瘍病,以赤白芍各100g,白及120g,共為極細末,每次5g,飯前1小時服,日服3次,效果甚為滿意。

慢性腸炎、腸道易激綜合征,多見便秘、腹瀉交替出現,病程長,一般治療效果不佳,特別是濫用抗生素後,菌群失調所致慢性腸炎。

筆者曾治一中學生,近兩年大便不成形,一日數次,大便常規及細菌培養均為陰性。追問病史,患者曾在2年前大劑量使用抗生素治療闌尾炎,爾後每服用抗生素則腹瀉加重,診為菌群失調。擬赤白芍各30g,生甘草6g,陳皮10g,白術、藿香各12g,6劑而愈。對慢性腸炎、腸道易激綜合征亦可用芍葯甘草湯為主加健脾燥濕理氣之品治之。

③老年病

據芍葯甘草湯緩急止痛且性味平和的特點,可將其廣泛用於治療多種老年病,特別是血管平滑肌痙攣,導致的組織缺血缺氧所致的症狀,治療多事半功倍,得心應手。如冠心病,重用赤芍30 60g,炙甘草6 10g,加丹參、琥珀等;骨質增生,用赤白芍各30g,炙甘草6g,加葛根、丹參、水蛭、骨碎補等;前列腺增生,用赤芍30g,生甘草6g,加琥珀、車前子、水蛭、桃仁等。

對於老年性習慣性便秘,不少患者用果導片、黃連上清丸之類,以圖一時之快,然猶如以油救火,便秘日重。筆者以白芍30 40g,生甘草10g,加四妙勇安湯治之,多在服葯2 3劑時順利解便,且無便後燥結之慮。此方對陰虛、氣滯、食阻之便秘,亦應手取效。

有文獻報道,以芍葯甘草湯治療不安腿綜合征臨床效果好,為首選方。筆者受此啟發,對老年肌肉顫動、脹痛、酸軟麻木之症亦多以芍葯甘草湯治之,療效顯著。

三、結語

仲景所創芍葯甘草湯這一基本方,深受後世醫家喜愛,且逍遙散、柴胡疏肝散、達原飲、防風通聖散、膠艾湯、八珍湯等數十首名方中都含有這一基本方。

該方臨床運用范圍十分廣泛,凡骨骼肌痙攣、肌痛、神經痛及因平滑肌痙攣引起的內臟疼痛等均可使用。經長期臨床證實,其緩急止痛的效果十分令人滿意,用之得當,常有立竿見影之功。

每日一文,陪伴中醫人成長

Ⅶ 紐崔萊護肝片配方的秘密

紐崔萊第一款護肝保健產品養藏善衡片2015年登場,源自千年中醫經典古方,同時結合現代前沿科技,萃取超強抗氧化成分,增強解毒、保護肝臟,面向中國數億護肝群體。

主要療效:
完全天然的生物類黃酮萃取物,可幫助維持正常的肝功能,可以發揮強效抗氧化作用,保護肝細胞,改善黃膽,清除肝毒,促進肝細胞再生,對付酒精傷害、各類病毒肝炎、肝硬化特別有效,無任何副作用。

產品特點

以白芍、甘草、葡萄籽、西蘭花提取物為主要成分,經動物功能試驗證明,對化學性肝損傷具有輔助保護功能。

配方借鑒近兩千年使用歷史的中醫經典護肝古方「芍葯甘草湯」,具有滋養肝血,調理肝臟功能的作用。

葡萄籽提取物中含有豐富的原花青素,有效保護肝臟。

西蘭花提取物含有多種維生素,有助提高肝臟的代謝功能。

產品標志性成分被標准化(每100g含有原花青素10.5g,芍葯苷4.3g,甘草酸3.5g,蘿卜硫苷40mg)。

不添加人造香料、合成色素和防腐劑。


《內經》中言,「肝苦急,即食甘以緩之,以酸瀉之」。在距今近兩千年的東漢末年的張仲景所著《傷害論》中便載入了經典護肝方——芍葯甘草湯。此方由芍
葯、甘草二葯組成,立法以甘酸為主,具有益陰和血,柔肝的功能。為使傳統經典古方逐步發展到現代科學知識水平,近年人們對該方劑物質基礎、組分配伍規律及
其作用機
制進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較多的成果,為古方進一步開發和臨床新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食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1片,隨餐食用。

適宜人群:有化學性肝損傷危險者。

不適宜人群:少年兒童、孕婦、乳母、高血壓患者、低血鉀患者。

注意事項

本品不能代替葯物。

請放置於兒童觸及不到的地方。

服用治療葯物的人士以及所有疾病患者在食用前請咨詢醫生。

請按照推薦量食用。

保質期24個月。

紐崔萊養藏牌善衡片保健功能功效:對化學性肝損傷有輔助保護功能。

定價:355元/90片

Ⅷ 芍葯甘草湯的基本信息

芍葯甘草湯
【來源】《傷寒論》。
【異名】戊己湯(《症因脈治》卷四)。
【組成】芍葯12克 甘草12克
【用法】上二味,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溫再服。
【功用】調和肝脾,緩急止痛。
【主治】傷寒傷陰,筋脈失濡,腿腳攣急,心煩,微惡寒,肝脾不和,脘腹疼痛。現用於血虛津傷所致的腓腸肌痙攣、肋間神經痛、胃痙攣、胃痛、腹痛、坐骨神經痛、婦科炎性腹痛、痛經;以及十二指腸潰瘍、萎縮性胃炎、胃腸神經官能症、急性乳腺炎、頸椎綜合征等屬陰血虧虛,肝脾失調者。
實驗研究
解痙、止痛、抗炎作用 安徽醫學院《急腹症資料》1977:74,本方對病變異常興奮狀態有強力的抑制、鎮靜作用。其中芍葯對疼痛中樞和脊髓性反射弓的興奮有鎮靜作用,故能治療中樞性或末梢性的筋系攣急,以及因攣急而引起的疼痛。芍葯、甘草中的成分有鎮靜、鎮痛、解熱、抗炎、鬆弛平滑肌的作用,二葯合用後,這些作用確能顯著增強。

Ⅸ 白芍甘草湯

中國人一直有茶療的習慣,就是將各種中葯材泡製成葯茶來治療治療。白芍甘草湯就是取白芍和甘草為主料,它對於女性疾病以及膽石症等消化道疾病都有不錯的治療效果,同時也不會有嚴重的副作用。

白芍甘草湯的功效

白芍甘草湯同時發揮了白芍和甘草消炎、鎮痛的作用,可用於痛經、膽石症等疾病的治療。

芍葯甘草湯為柔肝解痙、和營止痛之良方。此方僅由芍葯(白芍)、甘草兩味葯組成,白芍味酸,養陰柔肝,調和營衛。甘草味甘,緩急止痛,且能補虛。酸甘化陰以養肝,肝得柔養,氣急則平,故能解痙止痛。葯理研究表明,芍葯、甘草中的成分有鎮靜、鎮痛、解熱、抗炎、鬆弛平滑肌的作用。經臨床證明,此方對多種急性痛症,尤其是平滑肌痙攣引起之疼痛,均有較佳療效。現列舉數則如下:

原發性痛經:白芍50克,甘草5克。水煎兩次,將葯液濃縮約50毫升,於行經當天分兩次服,連服3~4天,解痙止痛。

膽絞痛:多為膽石症突發。白芍、甘草各等份,研為細末合勻,每次取15克用水調成稀糊狀,文火煮數沸,晾溫後服用。一般服後15分鍾可止痛,且無副作用。

三叉神經痛:表現為一側面頰陣發性劇痛,痛時閉目流淚,翹嘴咬牙,數秒鍾可暫止,旋即再作。白芍(酒炒)30克,甘草(蜜炙)12克。水煎服,每日3次,連服5劑。

胃脘痛(急性胃痙攣):表現為胃脘陣發性疼痛,夜間尤甚,喜按,飲食無礙。白芍30克,甘草9克。水煎取葯汁150毫升,分兩次服。第一次服後,3小時再服,一般1~2劑可止痛。

白芍甘草湯的副作用

女性如果有嚴重的痛經,就可以通過服用白芍甘草湯來改善,由於可能需要長期飲用,所以大家也擔心它的副作用問題。

白芍甘草湯的副作用較小。

中醫認為,不少急性疼痛症(非器質性)、抽搐痙攣常與肝陰不足、津傷血虛有關。芍葯甘草湯為柔肝解痙、和營止痛之良方。此方僅由芍葯(白芍)、甘草兩味葯組成,白芍味酸,養陰柔肝,調和營衛。甘草味甘,緩急止痛,且能補虛。酸甘化陰以養肝,肝得柔養,氣急則平,故能解痙止痛。葯理研究表明,芍葯、甘草中的成分有鎮靜、鎮痛、解熱、抗炎、鬆弛平滑肌的作用。

經臨床證明,此方對多種急性痛症,尤其是平滑肌痙攣引起之疼痛,均有較佳療效。

甘草白芍湯怎麼做

白芍甘草湯對各種常見婦科病和一些腸胃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療和調養作用,下面說說它的做法:

組成:芍葯12克 甘草12克

用法:上二味,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溫再服。

功用:調和肝脾,緩急止痛。

主治:傷寒傷陰,筋脈失濡,腿腳攣急,心煩,微惡寒,肝脾不和,脘腹疼痛。現用於血虛津傷所致的腓腸肌痙攣、肋間神經痛、胃痙攣、胃痛、腹痛、坐骨神經痛、婦科炎性腹痛、痛經。以及十二指腸潰瘍、萎縮性胃炎、胃腸神經官能症、急性乳腺炎、頸椎綜合征等屬陰血虧虛,肝脾失調者。

Ⅹ 白芍與經方(1)——芍葯甘草湯、芍葯甘草附子湯介紹

白芍、芍葯甘草湯、芍葯甘草附子湯介紹

吳文博 河北省石家莊市中醫院

首先需要說明的1個問題是:醫聖張仲景在經方中所用的芍葯是現在的白芍還是赤芍?大家要知道,東漢時期芍葯還沒有白、赤之分,芍葯白、赤之分始於六朝時期。後來有了白芍和赤芍的功能比較:赤芍可清熱涼血、活血散淤,而白芍主要是有養血、斂陰、柔肝止痛的作用。另外赤芍可以瀉肝火,白芍主要是養肝陰。經方中,共有57首用到芍葯。那麼,經方中的芍葯究竟是白芍還是赤芍呢?不能一言以蔽之,應依據具體經方作具體分析?筆者認為,這次介紹兩首經方「芍葯甘草湯」和「芍葯甘草附子湯」,裡面所用的芍葯,應該是白芍。

白芍

白芍為毛茛科芍葯屬植物芍葯的乾燥根,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是常見的補血葯。白芍味苦、酸,性微寒;歸肝經、脾經。具有養血調經,斂陰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陽的功效。現代研究指出白芍化學成分主要有單萜及其苷類、三萜類、黃酮類等;其具有清熱、抗炎、鎮痛、解痙、保肝、抗氧化,、降血糖、保護神經、免疫調節等多種葯理葯效作用。

芍葯甘草湯

組成服法:芍葯12克 ,甘草12克。上二味,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溫再服。

功能主治:調和肝脾,緩急止痛。治傷寒傷陰,筋脈失濡,腿腳攣急,心煩,微惡寒,肝脾不和,脘腹疼痛。

備註:本方主治津液受損,陰血不足,筋脈失濡所致諸證。方中芍葯酸寒,養血斂陰,柔肝止痛;甘草甘溫,健脾益氣,緩急止痛。二葯相伍,酸甘化陰,調和肝脾,有柔筋止痛之效。

附:芍葯—甘草葯對研究

芍葯-甘草是來源於《傷寒論》的經典葯對。研究顯示芍葯-甘草配伍具有抗炎、鎮痛、解痙等葯理作用,臨床廣泛應用於呼吸、消化、神經、肌肉、泌尿、內分泌等多系統疾病的治療。如用於血虛津傷所致的腓腸肌痙攣、肋間神經痛、胃痙攣、胃痛、腹痛、坐骨神經痛、婦科炎性腹痛、痛經;以及十二指腸潰瘍、萎縮性胃炎、胃腸神經官能症、急性乳腺炎、頸椎綜合征等屬陰血虧虛,肝脾失調者。

芍葯甘草附子湯

組成服法:芍葯 、甘草(炙)各9克 ,附子3克(炮,去皮,破八片)。上三味,用水1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溫三服。

功能主治:主要用於陰陽兩虛,肌膚失溫,經脈失養的病症。體虛外感,發汗後病不解,反增惡寒者。

方解:方中有芍葯甘草湯可以緩急止痛,附子可以溫陽可以溫經散寒。方中芍葯酸收斂汗液以固陰氣,附子辛熱補真陽以強衛氣,甘草可以調和營衛,全方共奏溫經扶陽的作用。

附:附子—白芍葯對研究

附子、白芍作為治療痹證臨床常用葯對之一,兩者合用,剛柔互濟,生克制化有序,具有散寒止痛,溫補脾陽,柔肝養血等功效。用以治療痹證,取得很好的效果。

閱讀全文

與芍葯甘草湯的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正確的剎車排空氣方法 瀏覽:990
火龍果冰粉的製作方法和步驟 瀏覽:82
寬頻撥號錯誤解決方法 瀏覽:238
杜仲原葉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181
瓦爾基里之羽快速獲得方法 瀏覽:887
塑料模板的安裝方法 瀏覽:884
直管球閥試壓方法如何減小誤差 瀏覽:469
p2p年化收益計算方法 瀏覽:438
硬拉鍛煉方法視頻 瀏覽:41
我唯一能想到的方法就是快速通過 瀏覽:462
哪些方法可以種大蒜 瀏覽:235
紙上標簽怎麼去除最簡單方法 瀏覽:199
辣白菜腌制方法和步驟 瀏覽:362
設計控制器增益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977
洗砂機使用方法 瀏覽:962
手機上恢復視力的方法有用嗎 瀏覽:809
比例尺兩種計算方法 瀏覽:850
創造與魔法新手快速刷經驗方法 瀏覽:617
蘋果主頁按鈕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2
如何成為牛人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