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什麼叫用歷史分析方法

什麼叫用歷史分析方法

發布時間:2022-10-07 18:09:56

『壹』 什麼是歷史分析法

歷史分析法是依據上述馬克思主義關系發展的觀點,動態系列的觀點,通過對有關研究對象對歷史資料進行科學的分析,說明它在歷史上是怎樣發生的,又是怎樣發展到現在狀況的。換言之,就是分析事物歷史和現狀的關系,包括歷史和現狀的一致方面以及由於環境、社會條件的變化而造成的不一致方面。歷史分析的目的,是為了弄清楚事物在發生和發展過程中的「來龍去脈」,從中發現問題,啟發思考,以便認識現狀和推斷未來。對於社會學研究人員來講,離開了對調查對象的歷史分析,研究就缺少歷史感,而沒有歷史深度的表述和結論都是不徹底的。

『貳』 具體分析方法是什麼意思歷史分析方法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考研政治中說具體分析方法=歷史分析方法

具體分析方法就是把研究對象放到具體情境中來研究,歷史分析方法可以理解為把研究對象放到特定的歷史背景中來研究,可以看成是一樣的。

『叄』 歷史分析方法的概念

歷史分析方法和「公式」

一、歷史背景、原因和目的
1、歷史背景=(國內 + 國際)(經濟 + 政治 + 文化 + ……)

⑴經濟背景=生產力 + 生產關系 + 經濟結構 + 經濟格局 + ……

⑵政治背景=政局 + 制度 + 體制 + 政策 + 階級 + 民族 + 外交 + 軍事 + ……

⑶文化背景=文化政策、思想、宗教 + 科技 + 教育 + ……

如:鴉片戰爭背景:

(一)國內:

1、經濟:自然經濟 + 資本主義萌芽 + 土地集中。

2、政治:①腐敗:官場 + 軍隊 + 財政 ②階級矛盾狀況。

3、思想:愚昧自大。

(二)國際:

1、經濟:工業革命→資本主義國家需要市場、原料。

2、政治:資本主義擴張。

2、歷史條件:與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側重於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歷史條件:

(一)國內:

①經濟: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階段,相對落後、生活貧困

②政治:沙皇專制、無產階級壯大、革命政黨成熟、力量對比變化等
③思想:列寧主義指導。

(二)國際:帝國主義忙於一戰等。

2、 原因廣度:原因=主觀(內因) + 客觀(外因)

⑴主觀原因:事件發起、參與者內在經濟、政治、思想諸方面因素

⑵客觀原因:自然、社會環境、外在各方面經濟、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廣度與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側重於靜態分析,原因更側重於動態分析。

如美國獨立戰爭的原因廣度分析:

(一)內因:①經濟: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統一的市場等②政治:美利堅民族形成、資產階級、種植園主階級形成等③文化:統一的文化、民族意識覺醒等。

(二)外因:①英國的經濟掠奪和政治壓迫②啟蒙思想的影響等。

3、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發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導火線、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發事件的主觀、客觀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歷史趨勢(生產力發展、時代要求) + 主觀需要等

三者既有層次區別,又有聯系滲透,如「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主要原因涉及當時國內外各種矛盾,包括帝國主義侵略、北洋軍閥黑暗統治、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無產階級壯大、十月革命影響、馬克思主義傳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則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層的因素。

4、矛盾分析: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階級矛盾、階級內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團矛盾……

如尼德蘭革命爆發的原因:

①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與舊制度矛盾

②資產階級與封建階級矛盾

③尼德蘭人民與西班牙統治者的民族矛盾

④加爾文教與天主教矛盾等等。

5、目的、動機:→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動機:解決當前面臨的種種危機或問題

⑵主要目的:實現某一方面目標,求得穩定和發展等

⑶根本目的:建立或鞏固統治,維護統治階級利益(根本利益)

目的、動機屬於主觀方面的原因,是事件發動者的主觀意願。

如王安石變法:直接動機是解決面臨的社會危機;主要目的是增加財政收,緩和階級矛盾,實現富國強兵等;根本目的是鞏固封建統治。"

二、歷史內容=經濟 + 政治 + 文化 + ……

歷史內容即客觀歷史,是人類重大歷史活動的客觀記載。活動的主體包括重要歷史人物、群體、組織、機構等。活動內容包括經濟政治方面的事件、事態、制度、政策、綱領、路線、計劃、條約;文化方面的理論、技術、文物器具、工程建築、書籍文獻等。一般歷史內容,可從經濟、政治、文化諸方面分析。

1、經濟內容:生產力 + 生產關系 + 經濟結構、布局 + ……

⑴古代經濟=經濟制度+經濟政策 + (農業 + 手工業 + 商業) + 經濟結構、布局 + ……

①經濟政策=總政策 + 土地 + 租稅 + 賦役 + 人身 + ……

②農業經濟=人口 + 土地 + 工具 + 水利 + 作物 + 布局 + ……

③手工業經濟=(紡織 + 礦冶 + 陶瓷 + ……)(技術 + 布局 + ……)

④商品經濟=城市 + 交通 + 商品 + 市場 + 貨幣 + 邊貿 + 外貿 + ……

⑤經濟結構、布局=經濟成份比例變化 + 經濟重心變化 + 經濟方式擴展 + ……

古代經濟一般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時期經濟政策的調整,再從農業、手工業、商業各方面分析經濟發展情況。

如唐朝經濟:先分析總體的重農政策,唐初恢復經濟的措施,如均田制、租佣調制等;再分析農業如生產工具的改進,興修水利、開墾荒地、糧食布帛、人口增長等;手工業的絲織、陶瓷、造紙技術及布局;城市商業的繁榮、民族、對外貿易的發展等。從總體發展情況分析,商品經濟仍然微弱,南北經濟趨於平衡、封建生產方式向邊疆擴展等。

⑵近現代經濟=經濟發展要素 + 經濟成份 + 國際經濟 + ……

①經濟發展要素=技術 + 資金 + 市場 + 原料 + 勞力 + 經濟結構 + 經營方式 + 政策 + …… 如19世紀後半期美國經濟發展要素:包括移民帶來勞力、技術;西部開發提供市場、原料;廢除種植園奴隸制、大規模農業經營、壟斷模式等。

②經濟成份=自然經濟 + 外資 + 合資 + 民資 + 官資 + 國營 + 集體 + 個體 + ……

如新中國初期:地主經濟被消滅、富農經濟保存、農民個體經濟發展;帝國主義在華企業、官僚資本被沒收,民族資本主義恢復發展;國營企業確立領導地位、集體協作經濟興起等。

③國際經濟=總格局 + (生產 + 管理 + 資本 + 技術 + 市場 + 關稅)(協作 + 競爭)

如當代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經濟區域集團化、全球現代化趨勢;具體表現為各國、各集團之間在生產、管理、資本、技術、市場、關稅貿易等方面的協作與競爭等。

2、政治內容=制度 + 體制 + 政策 + 階級 + 民族 + 外交 + 軍事 + ……

⑴古代政治=政局 + 制度 + 中央 + 地方 + 階級 + 軍事 + 財政 + 民族 + 對外 + ……

如明清政治:包括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封建制度的衰落、君主專制的強化、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階級矛盾、民族關系、對外關系等。

⑵近現代政治=政局 + 制度 + 政體 + 體制 + 政權 + 政治力量 + 權力 + 權利 + ……

如辛亥革命後的政治狀況:包括政局的動盪、確立共和政體、三權分立的體制,袁世凱篡權、各派政治力量爭奪權力的斗爭、人民的基本權利問題等。

⑶國際政治=體系 + 格局 + 集團 + 合作 + 戰爭 + 對抗 + 妥協 + ……

如雅爾塔體系下的兩極格局,兩大集團的對抗與妥協,集團內部的合作與矛盾,冷戰與熱戰等。

3、文化內容=自然科學 + 社會科學 + 文化交流 + ……

⑴自然科學=(科學理論 + 科技發明)(天文 + 地理 + 數學 + 物理 + 化學 + 生物 + 醫學 + 農學 + ……)

⑵社會科學=思想、宗教 + 教育 + 史學 + 文學 + 藝術 + ……

⑶文化交流=(民族 + 對外)(傳播 + 吸收) + 文化地位 + ……

4、事件、事態過程:准備→開始→發展或曲折→成功或失敗

事件是指人們在短時段內進行的具有突發性、間斷性的歷史活動,如:西安事變、法國大革命、二戰等。事態則是指人們在較長時段內從事的具有常規性、持續性的歷史活動,如:百家爭鳴、洋務運動、工業革命等。對事件、事態過程的分析要先按活動發展順序、再分活動領域進行。

三、歷史影響、意義和教訓

1、性質分析:任務 + 領導階級 + 主力 + 手段 + 結果……

如辛亥革命性質分析:任務是反帝反封建,在中國獨立發展資本主義;由資產階級領導,具有一定群眾基礎,採取暴力革命手段;結果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國,卻被袁世凱篡奪勝利果實,沒有改變中國社會性質。由此可以分析辛亥革命是一場不完全成功的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

2、影響或意義=(國內 + 國際)(經濟 + 政治 + 文化) + 深遠影響(作用)……

⑴經濟影響=生產力 + 生產關系 + 經濟結構 + 經濟格局 + ……

如第三次工業革命影響:極大提高社會生產力;促進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第三產業比重上升;世界經濟格局多極化等等。

⑵政治影響=格局 + 制度 + 體制 + 政權 + 政策 + 階級 + 民族 + ……

如十月革命的影響:改變世界政治格局;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實現無產階級專政;鼓舞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和民族解放運動;標志著世界現代史的開端等。

⑶文化影響=思想 + 科技 + 教育 + 文學藝術 + ……

如兩次鴉片戰爭的文化影響:「西學東漸」、產生「中體西用」思想、引進西方近代科學技術、發展近代教育、愛國主義文學興起等。

3、判斷成敗及原因

⑴判斷成敗依據:→直接目標→主要任務→根本任務

⑵成敗原因=(主觀 + 客觀)(經濟 + 政治 + 軍事 + 策略 + ……)

⑶成敗根源=(社會條件 + 階級本質)(進步/局限)

如分析辛亥革命成敗:從推翻清朝統治、結束封建君主專制的直接目標看,取得了成功;從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一根本任務看,它並沒有達到。從成功原因分析:包括革命派的前赴後繼精神、滿清政府的孤立、各派政治力量的配合等。從失敗根源分析:包括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局限和民族資產階級本身的階級局限性。

4、經驗教訓或啟示:(經驗 + 教訓)→啟示

⑴政治=國情 + 領導 + 群眾 + 武裝 + 民主 + 法制 + 思想 + 策略 + ……

如第一次國共合作:從經驗看,國共兩黨可以合作,也取得一定成果。從教訓看,必須掌握領導權和武裝。由此得到啟示是合作要以斗爭求團結……

⑵經濟=生產力 + 生產關系 + 客觀規律 + 發展戰略 + ……

如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經驗教訓:要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現狀,生產關系調整要適應生產力發展,要遵循客觀經濟規律,注意綜合平衡和可持續發展,宏觀調控與市場競爭結合……

⑶文化=批判 + 改造 + 繼承 + 發展 + ……

如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在革命或建設實踐探索中不斷的發展等。

5、歷史評價=(積極因素 + 消極因素)史實 + 結論

⑴人物評價=屬性 + 事跡 + 影響(進步 + 局限) + 結論……

如評價李鴻章:首先是其身份屬性即地主階級洋務派代表人物;接著按方面和時間順序闡述其在洋務運動、鎮壓太平天國、中法、中日戰爭的具體行為;對其積極和消極影響進行一分為二的分析,最後得出全面的結論。

⑵事件、事態評價=概況 + 性質特點 + 影響(進步/反動 + 正義/非義) + 結論…

如對凡爾賽體系的評價:先概述巴黎和會和凡爾賽體系的概況;再分析其性質和特點,對其客觀進步因素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評判,最後得出全面的結論。

以上各項原理和公式,只是反映歷史學科的一般規律。在實際運用中,需要結合具體歷史問題,靈活調整。當然,這只是一個初步的概括,還有很多地方可以進一步調整和充實。

『肆』 歷史分析法的介紹

具體分析方法的一種,即運用發展、變化的觀點分析客觀事物和社會現象的方法。客觀事物是發展、變化的,分析事物要把它發展的不同階段加以聯系和比較,才能弄清其實質,揭示其發展趨勢。有些矛盾或問題的出現,總是有它的歷史根源,在分析和解決某些問題的時候,只有追根溯源,弄清它的來龍去脈,才能提出符合實際的解決辦法。

『伍』 歷史資料分析法包括哪些方法

歷史分析法

歷史分析法的一般步驟是:檢驗文獻本身的可靠性。檢驗文獻記錄的真實性。分析事物演變過程和階段的歷史性。檢驗文獻本身的可靠性和文獻記錄的真實性是為對事物進行歷史的考察服務的,否則,就成了單純的歷史研究而不是社會學的分析了。所以,分析事物演變過程和階段的歷史性是歷史分析法的第三個也是至關重要的步驟。

分析事物演變過程的歷史性有兩層含義:

其一是揭示某種事物產生的最初歷史背景,尋求歷史根源。

其二是把對事物的歷史考察同現實調查分析結合起來,「古為今用」。

科學的發展和各門學科的相互滲透,在方法論方面也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體現。在實際研究活動中,人們又將定量的方法引入到歷史分析中,採取一種把文獻資料轉換為數量表示的資料進行分析的方法,這種新的分析方法便是內容分析法。

什麼是歷史資料分析法之方法/歷史分析法

平衡分析法

平衡分析法圖冊

一、歷史背景、原因和目的

1、歷史背景=(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

2、歷史條件:與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側重於有利因素

3、原因廣度:原因=主觀(內因)+客觀(外因)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5、矛盾分析: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階級矛盾、階級內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團矛盾……

6、目的、動機:直接主要根本

『陸』 歷史分析法是什麼

歷史分析法是指歷史學家用來研究和撰寫過去歷史的技術和指南的集合。

二手資料、一手資料和來自考古學的物證都可以利用,而歷史學家的技能在於識別這些資料,評估它們的相對權威,並適當地結合它們的證詞,以構建准確可靠的圖景。過去的事件和環境。

在歷史哲學中,在認識論的子領域內提出了一種健全的歷史方法的性質和可能性的問題。研究歷史方法和不同的歷史書寫方式被稱為史學。

七步程序:

1、 如果消息來源都同意一個事件,歷史學家可以認為該事件已得到證實。

2、 但是,多數不統治;即使大多數資料都以一種方式關聯事件,除非它通過批判性文本分析的測試,否則該版本不會占上風。

3、 如果無法類似地確認整個文本,則可以通過引用外部權威的某些部分來確認其帳戶的來源的全部內容。

4、 當兩個來源在某一點上存在分歧時,歷史學家會選擇最「權威」的來源——即專家或目擊者創造的來源。

5、 一般來說,目擊者是首選,特別是在普通觀察者可以准確報告所發生的事情的情況下,更具體地說,當他們處理大多數同時代人都知道的事實時。

6、 如果兩個獨立創建的來源就一個問題達成一致,則每個來源的可靠性都會顯著提高。

7、 當兩個來源不一致並且沒有其他評估手段時,歷史學家會採用似乎最符合常識的來源。

原則

1、 人源可能是指紋等遺跡;或敘述,例如聲明或信件。與敘述相比,遺物是更可靠的來源。

2、 任何給定的來源都可能被偽造或損壞。來源原創性的強烈跡象增加了其可靠性。

3、 來源越接近它聲稱要描述的事件,人們就越能相信它能夠對實際發生的事情給出准確的歷史描述。

4、 目擊者比二手的證詞更可靠,在更遠的地方比傳聞更可靠,等等。

5、 如果多個獨立的來源包含相同的消息,則消息的可信度會大大增加。

6、 來源的傾向是它提供某種偏見的動機。應盡量減少傾向或用相反的動機加以補充。

7、 如果可以證明證人或消息來源對製造偏見沒有直接興趣,那麼信息的可信度就會增加。

『柒』 歷史的分析方法

第十一章 階級分析方法
第一節 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方法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是運用階級分析方法研究歷史的典範
第三節 運用階級分析方法容易出現的兩種傾向
第十二章 歷史分析方法與邏輯分析方法
第一節 歷史分析方法與邏輯分析方法的理論根據
第二節 歷史分析方法是歷史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三節 邏輯分析方法是揭示歷史規律、建立史學理論體系的重要方法
第四節 歷史分析方法與邏輯分析方法之統一運用
第十三章 歷史比較研究方法
第一節 歷史比較研究方法的理論根據與史學意義
第二節 歷史比較研究的類型與程序
第三節 歷史比較研究的局限性及克服其局限性的主要途徑
第十四章 歷史系統研究方法
第一節 歷史系統方法的形成及其思想要點與重要范疇
第二節 歷史系統方法與歷史唯物主義
第三節 歷史系統方法的應用與嘗試
第十五章 歷史計量研究方法
第一節 歷史計量方法的形成及其客觀基礎
第二節 歷史計量方法的一般手段及利用電子計算機的一般工作程序
第三節 歷史計量方法的研究實例以及對存在問題的解決途徑
見著作<歷史學概論>
歷史學應該是一個豐富的方法論系統,它有一些基本的思想原則,但是在不同的研究領域,為了解決不同的問題,人們在研究實踐中又分別形成了不同的學術路徑.比如,歷史考據的方法。是一種知識方法。實際上,它就是通過對各種歷史資料的考訂和比對,來弄清楚那些不容易弄清楚的問題。比如,版本目錄學的方法,也是一種知識方法,其價值就在於使你充分了解有關歷史文獻的源流。再比如,過去有的學者所提倡的把活材料與死文字結合起來的方法,也是一種知識方法,其核心是社會調查。所謂死文字是指現有的文獻資料。所謂活材料是指那些散落在民間的實物、碑刻、契約、文書、鄉例、民俗等等東西,要收集這些材料必須親自深入民間做社會調查才行。今天,這一方法不僅已經被歷史學接受,而且許多學科都共同認識到它的重要性。比如文學史研究中,有的學者提出應當用實地調查的方法,從現存的遺跡以及活在民間的傳說、習俗和演出中,尋找文學史的資料。這個想法會使文學研究擺脫純粹文本解讀的局限。在歷史學的教學中,也有一些專門的訓練學生的方法。運用這些方法指導學生(包括本科、碩士、博士生)學習和研究,可以盡快地引導他們進入角色。有關這種教學活動的思想、理念、價值、手段,當然也是歷史學的極其重要的知識方法。和自然科學一樣,人文社會科學也是在19世紀以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斷出現邊緣學科,不斷由邊緣學科發展為獨立的學科。這些學科形成了不同的知識群,有不同的研究領域,也有不同的知識方法。它的有益的方面是使我們對現實和歷史的局部現象的認識更加細致、具體、生動、逼真,問題是使人們的研究領域變得很小,相互獨立的各個學科之間缺乏溝通,使人們在各自的研究中缺乏系統分析的背景知識,方法單一化,反而降低了科學性。應該注意加強各個學科的溝通,了解其他學科的學術理念,吸收和有機地運用其他學科的知識內容.比如,有機地運用社會心理學的方法,研究從眾行為、心理暗示、階級心理、團體意識等問題,有機地運用社會統計學的方法進行定性統計、定量統計和抽樣分析,有機地運用文化人類學的方法分析文化模式、行為方式和雙重人格問題,有機地運用政治學的方法分析社會動員問題等等。在課題的選擇上,注意盡可能地選擇學科交叉型的課題.
<歷史學的觀念\方法與特色>

『捌』 用歷史方法分析問題

歷史,簡稱「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活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研究和詮釋。歷史是客觀存在的,無論文學家們如何書寫歷史,歷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變。那麼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用歷史 方法 分析問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用歷史方法分析問題

第一、背景分析法

這是要從政治、經濟、 文化 、軍事、外交等方面,全面地看待問題。任何歷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跟當時的社會背景有著深刻的聯系。要深入考察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須得多方面的了解其所處的歷史背景,從而得到大體得當的判斷,避免主觀臆斷造成的錯誤認知。

第二、辯證分析法

這是哲學的、邏輯的分析方法,任何事情的發生,原因不可能是單方面的。要運用辯證的哲學思維,既要分析其內在因素,又要看到其外在壞境。內因是根本要素,起到決定性作用。外因是外在條件,只能對事件的發生起到促進或者阻礙的作用,但不能決定其根本性質和發展方向。另外還有從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兩個方面看問題,既要看到其進步意義,又要看到其不足之處。

第三、歷史分析法

特定的歷史事件,是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由於特定的原因導致的。我們不能用今人的後見之明來對古人提出要求,而是要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理解當時發生的事件。要用歷史的眼光看歷史。

第四、立場分析法

又叫做階級分析法,任何觀點都有其背後特定的立場,分歧者應明確自己所處的立場。評史論事不能發表違背自身根本立場的意見。立場不光是階級的立場、還有民族的立場、國家的立場、以及人道主義的立場。任何觀點評述,都不能違背分歧者本身所處的特定環境和特定立場。

學習歷史的具體方法

1.養興趣,移情歷史。

歷史是一門包羅萬象且生動有趣的學科,但是有不少同學對歷史不感興趣,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如教材枯燥無味,教學手段傳統單一等等。但興趣是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培養起來的。多看一些歷史演義小說,名人傳記,多去一些歷史文化名城旅遊,關注各大考古發現,還可以做一些古錢幣方面的 收藏 ,等等。通過參與一些與歷史有關的活動來觸摸歷史、親近歷史、玩味歷史進而學好歷史。

2.敢於質疑,勤學多思。

對於歷史問題的解讀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教材的觀點也只是一家之言,所以我們要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作出獨立的判斷,敢於對任何傳統的觀點提出質疑,只有這樣才能有新的收獲。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不但去探索新的知識發現新的問題,才回體驗到學習歷史的樂趣,同時也在不但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

3.整理線索,串聯知識。

學習歷史,要注意理出線索。既應按時間順序(一個國家、政黨或地區在不同時代政治、經濟、民族、外交等方面的狀況),也應按空間順序(同一歷史時期不同國家、地區發生的大事。)例如共產黨在各歷史時期的活動,一戰後帝國主義各國的狀況,等等。

4.多做比較,善於歸類。

比較和歸類也是行之有效的學習歷史的方法。通過比較,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歷史事件;通過歸類,可以將歷史知識系統化。

5.學以致用,參與實踐。

讀書與活動相結合,重視活動,是現代歷史學習方式的一大特點。新修訂的歷史教學大綱和新制訂的歷史課程標准推薦了開展課堂討論,組織 辯論 會,舉行 故事 會,舉辦歷史講座,進行歷史方面的社會調查,參觀歷史博物館、紀念館及當地的愛國主義 教育 基地,考察歷史遺址、遺跡,編演歷史劇,觀看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采訪歷史見證人,撰寫家庭簡史和社區簡史,舉辦專題展覽等學習活動。開展這些活動將大大提高歷史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分析歷史的方法

一、材料解析題的考查目的

材料解析題要從材料中提取信息,忠實於材料而不是忠實於課本

材料解析題是一種主觀性試題。它的設計是在試題中引出一段或幾段歷史材料,要求應試者在讀懂試題材料的前提下,依據課文所體現的歷史知識網路,從提供的種.種材料中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逐一解答試題中所提出的各個問題。這種試題能夠有效地考查考生駕馭史料的閱讀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綜合運用能力、知識遷移能力等較高層次的歷史學科能力,考生在材料題上的功夫能反映該考生對歷史知識掌握熟練程度和相關知識面。

二、材料解析題的分類

1、材料解析題按其材料採用的形式,可分為文字材料、數字材料、圖形材料、綜合型(即前面三種材料的結合型)。

2、根據命題者給予材料提示的顯著程度,可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間接提示型材料解析題

這類材料解析題,命題者不給考生任何有關材料背景的說明,完全依賴於考生自己掌握的歷史知識及其他相關知識背景,考生根據已有知識首先要判斷出材料屬於哪部分歷史范疇(時間、朝代、范圍),這是關鍵的一步,只有判斷這一步走對了,才能在此基礎上回答命題者所給出的有關問題。

第二類、直接提示型材料解析題

這類材料中,命題者在給出材料前,往往在題首給出關於材料的背景說明,或引用提示明顯的材料,考生據此可立即發現命題者所要考查的歷史范疇。考查考生分析、概括能力、理解能力。


用歷史方法分析問題相關 文章 :

★ 分析歷史的方法,材料解析題的解題思路

★ 分析歷史的方法,分析重大歷史事件的方法

★ 做歷史題材料題的方法分析

★ 分析歷史人物的方法,八種解題方法

★ 分析歷史事件的方法,分析歷史事件的本質

★ 高中歷史綜合題歷史材料分析方法

★ 分析歷史人物的方法

★ 初中歷史試卷分析

★ 做好歷史材料分析題的四步驟

閱讀全文

與什麼叫用歷史分析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六字訣快速練習方法 瀏覽:854
獲得金屬單質常用的方法 瀏覽:316
用什麼方法止癢好 瀏覽:631
瘦肚子後背運動方法視頻 瀏覽:186
冬天怎麼除甲醛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477
胸部熱敷的正確方法 瀏覽:447
三七食用方法降血壓 瀏覽:690
裁員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724
uv膠水的使用方法 瀏覽:178
淋浴架子安裝方法 瀏覽:492
貼片電容萬用表測量方法 瀏覽:62
嬰兒病毒性感冒鼻塞用什麼方法 瀏覽:896
植物進化的研究方法 瀏覽:486
使用簡寫方法實現背景圖片不平鋪 瀏覽:139
如何自製消滅蟑螂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684
測距儀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985
在家鍛煉屁股肌肉的好方法 瀏覽:100
西式糕點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521
正確的剎車排空氣方法 瀏覽:992
火龍果冰粉的製作方法和步驟 瀏覽: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