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天然地基的基礎設計有哪些方法
基礎的上方為上部結構的牆、柱,而基礎底面以下則為地基土體。基礎承受上部結構的作用並對地基表面施加壓力(基底壓力),同時,地基表面對基礎產生反力(地基反力)。兩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基礎所承受的上部荷載和地基反力應滿足平衡條件。地基土體在基底壓力作用下產生附加應力和變形,而基礎在上部結構和地基反力的作用下則產生內力和位移,地基與基礎互相影響、互相制約。地基與基礎之間,除荷載的作用外,還與它們抵抗變形或位移的能力有著密切關系。而且,基礎及地基也與上部結構的荷載和剛度有關。即地基、基礎和上部結構都是互相影響、互相制約的。
它們原來互相連接或接觸的部位,在各部分荷載、位移和剛度的綜合影響下,一般仍然保持連接或接觸,牆柱底端位移、該處基礎的變位和地基表面的沉降相一致,滿足變形協調條件。上述概念,可稱為地基G基礎G上部結構的相互作用。
為了簡化計算,在工程設計中,通常將上部結構、基礎和地基三者分離,分別對三者進行計算。視上部結構底端為固定支座或固定鉸支座,不考慮荷載作用下各牆柱端部的相對位移,並按此進行內力分析;而對基礎與地基,則假定地基反力與基底壓力呈直線分布,分別計算基礎的內力與地基的沉降。這種傳統的分析與設計方法,可稱為常規設計法。這種設計方法,對於良好均質地基上剛度大的基礎和牆柱布置均勻、作用荷載對稱且大小相近的上部結構來說是可行的。在這些情況下,按常規設計法計算的結果,與進行地基G基礎G上部結構相互作用分析的差別不大,可滿足結構設計可靠度的要求,並已經過大量工程實踐的檢驗。
⑵ 建築地基基礎設計方法及實例分析這本書好嗎
地基與基礎設計必須滿足三個基本條件: 1、作用於地基上的荷載效應(基底壓應力)不得超過地基容許承載力或地基承載力特徵值,保證建築物不因地基承載力不足造成整體破壞或影響正常使用,具有足夠防止整體破壞的安全儲備;
⑶ 建築地基基礎工程有哪些檢測方法
地基檢測。地基檢測內容包括天然地基承載力、變形參數及岩土性狀評價,處理土地基承載力、變形參數及施工質量評價,復合地基承載力、變形參數及復合地基增強體的施工質量評價。檢測方法可選擇平板載荷試驗、鑽芯法、標准貫入試驗、圓錐動力觸探試驗、靜力觸探試驗、十字板剪切試驗、土工試驗、低應變法、深層平板載荷試驗和岩基載荷試驗。
基樁及基礎錨桿檢測。基樁及基礎錨桿檢測內容包括工程樁的樁身完整性和承載力檢測、基礎錨桿抗拔承載力檢測。樁身完整性檢測可採用鑽芯法、聲波透射法、高應變法和低應變法等。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檢測可採用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試驗和高應變法,單樁豎向抗拔承載力檢測可採用單樁豎向抗拔靜載試驗,單樁水平承載力檢測可採用單樁水平靜載試驗,基礎錨桿抗拔承載力檢測可採用基礎錨桿抗拔試驗。
支護工程檢測。支護工程檢測內容包括土釘和支護錨桿抗拔力檢測、土釘牆施工質量檢測、水泥土牆牆身完整性檢測、地下連續牆牆體質量檢測、逆作拱牆的施工質量檢測、用於支護的混凝土灌注樁的樁身完整性檢測。檢測方法可採用土釘和支護錨桿驗收試驗、鑽芯法、聲波透射法和低應變法。
基礎檢測。基礎檢測內容包括各類基礎及樁基礎承台的施工質量檢測和建築物沉降觀測。各類基礎及樁基礎承台的施工質量檢測可參照《建築結構檢測技術標准》GB/T 50344-2004 採用結構鑽芯法和回彈法。
專業的第三方檢測機構,科標可以檢測
⑷ 什麼是地基基礎要詳細的解說
淺基礎
獨立基礎:建築物上部結構採用框架結構或單層排架結構承重時,基礎常採用圓柱形和多邊形等形式的獨立式基礎,這類基礎稱為獨立式基礎,也稱單獨基礎。獨立基礎分三種:階形基礎、坡形基礎、杯形基礎。
條形基礎:牆下條形基礎和柱下獨立基礎(單獨基礎)統稱為擴展基礎。擴展基礎的作用是把牆或柱的荷載側向擴展到土中,使之滿足地基承載力和變形的要求。擴展基礎包括無筋擴展基礎和鋼筋混凝土擴展基礎。
板式基礎:板式基礎是指以鋼筋混凝土築成的平板形基礎
筏式基礎:支承整個建築物的大面積整塊鋼筋混凝土板式基礎。也稱片筏基礎。可以直接設置在地基上,當地基承載力小時也可設置在樁上。筏式基礎下加設基樁對高層建築物抗震十分有利。筏式基礎適用於上部結構荷載大、地基承載力小、上部結構對地基不均勻沉降敏感的建築物
箱型基礎:箱型基礎是由鋼筋混凝土的底板、頂板、側牆及一定數量的內隔牆構成封閉的箱體,基礎中部可在內隔牆開門洞作地下室。這種基礎整體性和剛度都好,調整不均勻沉降的能力較強,可消除因地基變形使建築物開裂的可能性,減少基底處原有地基自重應力,降低總沉降量
殼體基礎:煙囪、水塔、貯倉、中小型高爐等各類筒形構築物基礎的平面尺寸較一般獨立基礎大,為節約材料,同時使基礎結構有較好的受力特性,常將基礎做成殼體形式,稱為殼體基礎。
深基礎
樁基礎:由基樁和連接於樁頂的承台共同組成。若樁身全部埋於土中,承台底面與土體接觸,則稱為低承台樁基;若樁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於地面以上,則稱為高承台樁基。建築樁基通常為低承台樁基礎。廣泛應用於高層建築、橋梁、高鐵等工程。
墩基礎:墩基施工應採用挖(鑽)孔樁的方式,擴壁或不擴壁成孔。考慮到埋深過大時,如採用墩基方法設計則不符合實際,因此規定了長徑比界限及有效長度不超過5m的限制,以區別於人工挖孔樁。當超過限制時,應按挖孔樁設計和檢驗。 單從承載力方面分析,採用墩基的設計方法偏於安全
沉井基礎:以沉井作為基礎結構,將上部荷載傳至地基的一種深基礎。沉井是一個無底無蓋的井筒,一般由刃腳、井壁、隔牆、井孔、凹槽、射水管組和探測管、封底混凝土、頂蓋諸部分組成。在沉井內挖土使其下沉,達到設計標高後,進行混凝土封底、填心、修建頂蓋,構成沉井基礎。
地下連續牆:在地面上採用一種挖槽機械,沿著深開挖工程的周邊軸線,在泥漿護壁條件下,開挖出一條狹長的深槽,清槽後,在槽內吊放鋼筋籠,然後用導管法灌築水下混凝土築成一個單元槽段,如此逐段進行,在地下築成一道連續的鋼筋混凝土牆壁,作為截水、防滲、承重、擋水結構。本法特點是:施工振動小,牆體剛度大,整體性好,施工速度快,可省土石方,可用於密集建築群中建造深基坑支護及進行逆作法施工,可用於各種地質條件下,包括砂性土層、粒徑50mm以下的砂礫層中施工等。
⑸ 地基基礎論文怎麼寫求範文一篇
地基基礎�
課程編號:33090002�
類〓〓別:夜大�
層〓〓次:專升本�
講課學時:48�
一、本課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務�
本課程為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本課程中土力學部分所包含的知識既是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專業基礎知識,又是後面的專業課學習所必須的基礎知識,地基基礎知識是土木工程專業學生能夠進行一般工程基礎設計的基礎。通過該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了解並掌握土的基本物理性質,掌握地基中的應力,基礎的沉降、地基承載力、土壓力和土坡穩定的分析方法,並會運用這些概念和原理,結合有關結構設計和施工技術知識,分析和解決一般地基基礎設計問題,對於常見的基礎工程事故,做出合理的評價。�
二、本課程對先修課的要求�
在學習本門課程之前應先修以下課程:材料力學、結構力學、鋼筋混凝土及砌體結構�
三、教學內容與教學要求�
第一章:了解土的成因及其結構,掌握土的組成及三相比例指標,掌握無粘性土的密實度評定指標,粘性土的物理狀態評定指標,了解土的分類標准。�
第二章:掌握地基的自重應力和附加應力的概念和計算方法,基底壓力的分布及簡化計算方法,了解地基變形的不同階段計算方法,了解應力歷史的概念,掌握有效應力原理及地基變形與時間的關系。�
第三章:掌握土的抗剪強度概念、莫爾——庫侖強度理論和極限平衡理論、抗剪強度指標的測定方法及不同排水條件下抗剪強度指標的選擇和應用,了解孔隙壓力系數的概念。
第四章:掌握三種土壓力的概念及形成條件、熟練掌握並會應用朗肯土壓力理論和庫侖土壓力理論計算土壓力,掌握地基承載力的概念和地基界限荷載的概念並會應用地基界限荷載的公式,掌握土坡穩定分析方法。了解重力式擋土牆的設計和計算內容和方法,了解地基破壞模式,地基極限承載力概念。�
第五章:了解地形、地貌的概念,地基的勘探方法。根據不同的建築結構等級合理估計勘探工作方法及工作內容。掌握地質勘察報告的組成並會閱讀地質勘察報告。提出合理的地基基礎方案。�
第六章:了解淺基礎的常見類型,了解常規設計的概念,掌握淺基礎的基礎埋深選擇方法,
掌握地基承載力的確定方法、地基基礎設計原則、基底尺寸的確定方法、基礎的構造要求及強度計算方法,了解減輕不均勻沉降危害的措施。�
第七章:了解常用的地基線性變形體計算模型,掌握文克勒地基上樑的計算,柱下條形基礎的設計。�
第八章:了解樁的類型、樁的施工工藝,掌握樁基豎向承載力的確定方法,了解樁的水平承載特性及承載力確定方法,掌握樁基礎的設計與計算。�
第九章:了解軟弱地基的特性及常見的不良地基處理方法。�
四、實驗、課設等實踐環節內容及要求�
本課程結束後,應安排一周的課程設計,課程設計的具體內容及要求見「土力學與地基課設」教學大綱。�
五、大綱編制說明�
1.土力學地基基礎課程教學大綱是參照國家土木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頒發的《土力學地基基礎課程教學大綱》編寫的。�
2.充分考慮了知識的系統性,在「夠用」的原則基礎上,適當拓寬。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本學科、專業必需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
六、教材及參考書�
教〓材:《地基及基礎》 第三版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 1998年�
參考書:《土力學及地基基礎》 吳湘興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年�
《土力學地基基礎》 陳希哲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年
⑹ 地基的勘測方法有哪些
地基勘測的方法有:鑽探取樣、原位測試、室內試驗及物探等等。除此之外,特殊情況下,還可能需要化探手段。
⑺ 地基基礎檢驗鑽探的方法
地基基礎檢驗鑽探的方法:
一.可行性研究勘察
收集地質、地形地貌、地震、礦產和當地建築經驗等資料。
二.初步勘察
1.初步查明地層構造、岩石與土的物理力學性質,並考慮基礎方案;
2.初步查明不良地質現象成因與分布影響程度與發展趨勢;
3.初步查明地下水埋藏類型、補給、水位、侵蝕性及對工程的影響。
三.詳細勘察
1.搜集地形圖(建築規劃)資料,建築設計資料;
2.查明不良地質作用類型、成因、分布、影響、發展趨勢及 整治方案;
3.岩土層分布、性質、變形、承載力;查明地下水特性。
四.施工勘察
1.重要建築復雜地基進行施工勘察;
2.基槽開挖後地質條件與原勘察不符;
3.深基礎設計施工中需進行地基觀測;
4.不良地質現象需進一步查明與處理;
5.施工中出現邊坡失穩,需觀測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