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甘肅快三分析數據差異的方法

甘肅快三分析數據差異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10-07 09:33:18

⑴ 常用的數據分析方法哪些

①對比分析法

通過指標的對比來反映事物數量上的變化,屬於統計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利用對比分析法可以對數據規模大小、水平高低、速度快慢等做出有效的判斷和評價。常見的對比有橫向對比和縱向對比。


②分組分析法


分組分析法是指根據數據的性質、特徵,按照一定的指標,將數據總體劃分為不同的部分,分析其內部結構和相互關系,從而了解事物的發展規律。根據指標的性質,分組分析法分為屬性指標分組和數量指標分組。所謂屬性指標代表的是事物的性質、特徵等,如姓名、性別、文化程度等,這些指標無法進行運算;而數據指標代表的數據能夠進行運算,如人的年齡、工資收入等。分組分析法一般都和對比分析法結合使用。


③預測分析法


預測分析法主要基於當前的數據,對未來的數據變化趨勢進行判斷和預測。預測分析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基於時間序列的預測,例如,依據以往的銷售業績,預測未來3個月的銷售額;另一種是回歸類預測,即根據指標之間相互影響的因果關系進行預測,例如,根據用戶網頁瀏覽行為,預測用戶可能購買的商品。


④漏斗分析法


漏斗分析法也叫流程分析法,它的主要目的是專注於某個事件在重要環節上的轉化率,在互聯網行業的應用較普遍。比如,對於信用卡申請的流程,用戶從瀏覽卡片信息,到填寫信用卡資料、提交申請、銀行審核與批卡,最後用戶激活並使用信用卡,中間有很多重要的環節,每個環節的用戶量都是越來越少的,從而形成一個漏斗。使用漏斗分析法,能使業務方關注各個環節的轉化率,並加以監控和管理,當某個環節的轉換率發生異常時,可以有針對性地優化流程,採取適當的措施來提升業務指標。


⑤AB測試分析法


AB 測試分析法其實是一種對比分析法,但它側重於對比A、B兩組結構相似的樣本,並基於樣本指標值來分析各自的差異。例如,對於某個App的同一功能,設計了不同的樣式風格和頁面布局,將兩種風格的頁面隨機分配給使用者,最後根據用戶在該頁面的瀏覽轉化率來評估不同樣式的優劣,了解用戶的喜好,從而進一步優化產品。

如何比較兩組數據之間的差異性

1、如下圖,比較兩組數據之間的差異性。

(2)甘肅快三分析數據差異的方法擴展閱讀

相關分析研究的是兩個變數的相關性,但你研究的兩個變數必須是有關聯的,如果你把歷年人口總量和你歷年的身高做相關性分析,分析結果會呈現顯著地相關,但它沒有實際的意義,因為人口總量和你的身高都是逐步增加的,從數據上來說是有一致性,但他們沒有現實意義。

當數據之間具有了顯著性差異,就說明參與比對的數據不是來自於同一總體(Population),而是來自於具有差異的兩個不同總體,這種差異可能因參與比對的數據是來自不同實驗對象的,比如一些一般能力測驗中,大學學歷被試組的成績與小學學歷被試組會有顯著性差異。也可能來自於實驗處理對實驗對象造成了根本性狀改變,因而前測後測的數據會有顯著性差異。

⑶ 三組數據兩兩比較差異性用什麼檢驗

如下:

比較性別(分類變數,定性數據)使用卡方檢驗,比較年齡(連續型變數,定量數據)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

分析→描述性統計→交叉表,然後將性別選入行變數框,分組選入列變數框(行、列變數反過來選沒有影響),點擊統計按鈕,勾選卡方選項即可。

分析→比較平均值→單因素 ANOVA,將年齡選入因變數框,分組選入因子框,點擊選項按鈕,勾選描述性,方差同質性檢驗(也就是方差齊性檢驗)即可。

1.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前,務必了解清楚分析方法使用的前提假設條件。

2. 經 ANOVA(或 Kruskal-Wallis tes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alpha = 0.05),需要對每兩個均數進行比較,需要採用上圖所述「兩兩比較方法」,而不能直接對每兩組數據進行t-test(或 Mann-Whitney U-test),因為會增加犯 I 類錯誤 的概率:

例如三組數據資料,ANOVA結果顯示p< 0.05;然後每兩組均數t-test比較一次,則需比較3次,那麼比較3次至少有一次犯 I 類錯誤 的概率就是 alpha' = 1-0.95^3 = 0.1426 > 0.05。

3.第一型及第二型錯誤(英語:Type I error & Type II error)或型一錯誤及型二錯誤。

4.對於雙樣本t-test討論:

z-test:大樣本;>30;z分布。

t-test:小樣本;<30;t分布。

但是,對於 > 30 的樣本,Z-test檢驗要求知道總體參數的標准差,在理論上成立,事實上總體參數的標准差未知,實際應用中一般使用t-test。

5. 小知識:如何選取兩兩比較的方法?

5-1、SNK 法最為常用,但當兩兩比較的次數極多時,該方法的假陽性很高,最終可以達到 100%。因此比較次數 較多時,不推薦使用。

5-2、若存在明顯的對照組,要進行的是「驗證性研究」,即計劃好的某兩個或幾個組間的比較,宜用 LSD 法。

5-3、若設計了對照組,要進行 k-1 個組與某個對照組之間的比較,宜用 Dunnett 法。

5-4、若需進行多個均數間的兩兩比較(探索性研究),且各組人數相等,宜用 Tukey法。

5-5、根據對所研究領域內相關研究的文獻檢索,參照所研究領域內的慣例選擇適當的方法。

⑷ 9種常用的數據分析方法(實用干貨,強烈建議收藏)

所謂公式拆解法就是針對某個指標,用公式層層分解該指標的影響因素。
舉例:分析某產品的銷售額較低的原因,用公式法分解

對比法就是用兩組或兩組以上的數據進行比較,是最通用的方法。

我們知道孤立的數據沒有意義,有對比才有差異。比如在時間維度上的同比和環比、增長率、定基比,與競爭對手的對比、類別之間的對比、特徵和屬性對比等。對比法可以發現數據變化規律,使用頻繁,經常和其他方法搭配使用。

下圖的AB公司銷售額對比,雖然A公司銷售額總體上漲且高於B公司,但是B公司的增速迅猛,高於A公司,即使後期增速下降了,最後的銷售額還是趕超。

A/Btest,是將Web或App界面或流程的兩個或多個版本,在同一時間維度,分別讓類似訪客群組來訪問,收集各群組的用戶體驗數據和業務數據,最後分析評估出最好版本正式採用。A/Btest的流程如下:

(1)現狀分析並建立假設:分析業務數據,確定當前最關鍵的改進點,作出優化改進的假設,提出優化建議;比如說我們發現用戶的轉化率不高,我們假設是因為推廣的著陸頁面帶來的轉化率太低,下面就要想辦法來進行改進了

(2)設定目標,制定方案:設置主要目標,用來衡量各優化版本的優劣;設置輔助目標,用來評估優化版本對其他方面的影響。

(3)設計與開發:製作2個或多個優化版本的設計原型並完成技術實現。

(4)分配流量:確定每個線上測試版本的分流比例,初始階段,優化方案的流量設置可以較小,根據情況逐漸增加流量。

(5)採集並分析數據:收集實驗數據,進行有效性和效果判斷:統計顯著性達到95%或以上並且維持一段時間,實驗可以結束;如果在95%以下,則可能需要延長測試時間;如果很長時間統計顯著性不能達到95%甚至90%,則需要決定是否中止試驗。

(6)最後:根據試驗結果確定發布新版本、調整分流比例繼續測試或者在試驗效果未達成的情況下繼續優化迭代方案重新開發上線試驗。
流程圖如下:

通過對兩種及以上維度的劃分,運用坐標的方式表達出想要的價值。由價值直接轉變為策略,從而進行一些落地的推動。象限法是一種策略驅動的思維,常與產品分析、市場分析、客戶管理、商品管理等。比如,下圖是一個廣告點擊的四象限分布,X軸從左到右表示從低到高,Y軸從下到上表示從低到高。

高點擊率高轉化的廣告,說明人群相對精準,是一個高效率的廣告。高點擊率低轉化的廣告,說明點擊進來的人大多被廣告吸引了,轉化低說明廣告內容針對的人群和產品實際受眾有些不符。高轉化低點擊的廣告,說明廣告內容針對的人群和產品實際受眾符合程度較高,但需要優化廣告內容,吸引更多人點擊。低點擊率低轉化的廣告,可以放棄了。還有經典的RFM模型,把客戶按最近一次消費(Recency)、消費頻率(Frequency)、消費金額 (Monetary)三個維度分成八個象限。

通過象限分析法,將有相同特徵的事件進行歸因分析,總結其中的共性原因。例如上面廣告的案例中,第一象限的事件可以提煉出有效的推廣渠道與推廣策略,第三和第四象限可以排除一些無效的推廣渠道;

(2)建立分組優化策略
針對投放的象限分析法可以針對不同象限建立優化策略,例如RFM客戶管理模型中按照象限將客戶分為重點發展客戶、重點保持客戶、一般發展客戶、一般保持客戶等不同類型。給重點發展客戶傾斜更多的資源,比如VIP服務、個性化服務、附加銷售等。給潛力客戶銷售價值更高的產品,或一些優惠措施來吸引他們回歸。

帕累托法則,源於經典的二八法則。比如在個人財富上可以說世界上20%的人掌握著80%的財富。而在數據分析中,則可以理解為20%的數據產生了80%的效果需要圍繞這20%的數據進行挖掘。往往在使用二八法則的時候和排名有關系,排在前20%的才算是有效數據。二八法是抓重點分析,適用於任何行業。找到重點,發現其特徵,然後可以思考如何讓其餘的80%向這20%轉化,提高效果。

一般地,會用在產品分類上,去測量並構建ABC模型。比如某零售企業有500個SKU以及這些SKU對應的銷售額,那麼哪些SKU是重要的呢,這就是在業務運營中分清主次的問題。

常見的做法是將產品SKU作為維度,並將對應的銷售額作為基礎度量指標,將這些銷售額指標從大到小排列,並計算截止當前產品SKU的銷售額累計合計占總銷售額的百分比。

百分比在 70%(含)以內,劃分為 A 類。百分比在 70~90%(含)以內,劃分為 B 類。百分比在 90~100%(含)以內,劃分為 C 類。以上百分比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調整。

ABC分析模型,不光可以用來劃分產品和銷售額,還可以劃分客戶及客戶交易額等。比如給企業貢獻80%利潤的客戶是哪些,佔比多少。假設有20%,那麼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就知道要重點維護這20%類客戶。

漏鬥法即是漏斗圖,有點像倒金字塔,是一個流程化的思考方式,常用於像新用戶的開發、購物轉化率這些有變化和一定流程的分析中。

上圖是經典的營銷漏斗,形象展示了從獲取用戶到最終轉化成購買這整個流程中的一個個子環節。相鄰環節的轉化率則就是指用數據指標來量化每一個步驟的表現。所以整個漏斗模型就是先將整個購買流程拆分成一個個步驟,然後用轉化率來衡量每一個步驟的表現,最後通過異常的數據指標找出有問題的環節,從而解決問題,優化該步驟,最終達到提升整體購買轉化率的目的。

整體漏斗模型的核心思想其實可以歸為分解和量化。比如分析電商的轉化,我們要做的就是監控每個層級上的用戶轉化,尋找每個層級的可優化點。對於沒有按照流程操作的用戶,專門繪制他們的轉化模型,縮短路徑提升用戶體驗。

還有經典的黑客增長模型,AARRR模型,指Acquisition、Activation、Retention、Revenue、Referral,即用戶獲取、用戶激活、用戶留存、用戶收益以及用戶傳播。這是產品運營中比較常見的一個模型,結合產品本身的特點以及產品的生命周期位置,來關注不同的數據指標,最終制定不同的運營策略。

從下面這幅AARRR模型圖中,能夠比較明顯的看出來整個用戶的生命周期是呈現逐漸遞減趨勢的。通過拆解和量化整個用戶生命周期各環節,可以進行數據的橫向和縱向對比,從而發現對應的問題,最終進行不斷的優化迭代。

用戶路徑分析追蹤用戶從某個開始事件直到結束事件的行為路徑,即對用戶流向進行監測,可以用來衡量網站優化的效果或營銷推廣的效果,以及了解用戶行為偏好,其最終目的是達成業務目標,引導用戶更高效地完成產品的最優路徑,最終促使用戶付費。如何進行用戶行為路徑分析?

(1)計算用戶使用網站或APP時的每個第一步,然後依次計算每一步的流向和轉化,通過數據,真實地再現用戶從打開APP到離開的整個過程。
(2)查看用戶在使用產品時的路徑分布情況。例如:在訪問了某個電商產品首頁的用戶後,有多大比例的用戶進行了搜索,有多大比例的用戶訪問了分類頁,有多大比例的用戶直接訪問的商品詳情頁。
(3)進行路徑優化分析。例如:哪條路徑是用戶最多訪問的;走到哪一步時,用戶最容易流失。
(4)通過路徑識別用戶行為特徵。例如:分析用戶是用完即走的目標導向型,還是無目的瀏覽型。
(5)對用戶進行細分。通常按照APP的使用目的來對用戶進行分類。如汽車APP的用戶可以細分為關注型、意向型、購買型用戶,並對每類用戶進行不同訪問任務的路徑分析,比如意向型的用戶,他進行不同車型的比較都有哪些路徑,存在什麼問題。還有一種方法是利用演算法,基於用戶所有訪問路徑進行聚類分析,依據訪問路徑的相似性對用戶進行分類,再對每類用戶進行分析。

以電商為例,買家從登錄網站/APP到支付成功要經過首頁瀏覽、搜索商品、加入購物車、提交訂單、支付訂單等過程。而在用戶真實的選購過程是一個交纏反復的過程,例如提交訂單後,用戶可能會返回首頁繼續搜索商品,也可能去取消訂單,每一個路徑背後都有不同的動機。與其他分析模型配合進行深入分析後,能為找到快速用戶動機,從而引領用戶走向最優路徑或者期望中的路徑。
用戶行為路徑圖示例:

用戶留存指的是新會員/用戶在經過一定時間之後,仍然具有訪問、登錄、使用或轉化等特定屬性和行為,留存用戶占當時新用戶的比例就是留存率。留存率按照不同的周期分為三類,以登錄行為認定的留存為例:
第一種 日留存,日留存又可以細分為以下幾種:
(1)次日留存率:(當天新增的用戶中,第2天還登錄的用戶數)/第一天新增總用戶數
(2)第3日留存率:(第一天新增用戶中,第3天還有登錄的用戶數)/第一天新增總用戶數
(3)第7日留存率:(第一天新增用戶中,第7天還有登錄的用戶數)/第一天新增總用戶數
(4)第14日留存率:(第一天新增用戶中,第14天還有登錄的用戶數)/第一天新增總用戶數
(5)第30日留存率:(第一天新增用戶中,第30天還有登錄的用戶數)/第一天新增總用戶數

第二種 周留存,以周度為單位的留存率,指的是每個周相對於第一個周的新增用戶中,仍然還有登錄的用戶數。

第三種 月留存,以月度為單位的留存率,指的是每個月相對於第一個周的新增用戶中,仍然還有登錄的用戶數。留存率是針對新用戶的,其結果是一個矩陣式半面報告(只有一半有數據),每個數據記錄行是日期、列為對應的不同時間周期下的留存率。正常情況下,留存率會隨著時間周期的推移而逐漸降低。下面以月留存為例生成的月用戶留存曲線:

聚類分析屬於探索性的數據分析方法。通常,我們利用聚類分析將看似無序的對象進行分組、歸類,以達到更好地理解研究對象的目的。聚類結果要求組內對象相似性較高,組間對象相似性較低。在用戶研究中,很多問題可以藉助聚類分析來解決,比如,網站的信息分類問題、網頁的點擊行為關聯性問題以及用戶分類問題等等。其中,用戶分類是最常見的情況。

常見的聚類方法有不少,比如K均值(K-Means),譜聚類(Spectral Clustering),層次聚類(Hierarchical Clustering)。以最為常見的K-means為例,如下圖:

可以看到,數據可以被分到紅藍綠三個不同的簇(cluster)中,每個簇應有其特有的性質。顯然,聚類分析是一種無監督學習,是在缺乏標簽的前提下的一種分類模型。當我們對數據進行聚類後並得到簇後,一般會單獨對每個簇進行深入分析,從而得到更加細致的結果。

⑸ 分析數據的差異性用什麼方法

很多,t檢驗,方差分析等,有需要數據分析+q

⑹ 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應該怎麼做用什麼方法用SPSS怎麼做 在線等!謝謝大家啦!

兩組數據比較差異可以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這個在SPSSAU里就可以做。

獨立樣本t檢驗-SPSSAU

⑺ 怎麼用spss分析三組數據的差異是否顯著

、首先我們對上表數據進行細化,找到每組內受訪者的具體滿意度打分數值,而不是這個匯總後的得分值。

2、SPSS方差分析:

image

分析:比較均值,單因素方差分析

因變數列表:品類滿意度

因子:收入

選項:方差同質性檢驗

3、數據是否適合做方差分析

image

方差分析之前,需要進行可行性檢驗,原假設,各分組方差無差異。根據同質性檢驗可知,sig值0.453,為大概率,原假設成立,即不同分組之間同質,沒有顯著差異,可進行方差分析。

4、方差分析結果

image

原假設,各分組之間無差異。方差分析sig值0.194,大於小概率值0.05,為大概率,原假設成立,即不同收入水平分組之間在品類滿意度上並不沒有不同。不存在顯著差異。

5、用可視化圖來揭示原因

image

我們可以看到,每類收入者的滿意度得分都圍繞平均值上下波動,這表明不同收入者對品類的態度存在明顯差異,例如,同是高收入者,有的非常滿意,有的卻十分的不滿意。同組內的差異甚至高出不同收入者之間的差異,這一點可以通過方差分析中方差得以判斷。

因此說,收入水平並不是導致用戶對A賣場品類滿意度的關鍵因素。

可見,數據的表象往往迷惑人,尤其是綜合匯總後的平均值,通過對底層數據進行分組及方差分析則可以讓我們撥開雲霧,看到數據的本質。

同時,這個案例也告訴我們,在常規的報表分析當中,經常性的工作是對底層數據進行匯總分析,然後拿匯總數據用於決策,此時,非常容易就數字大小的對比而做出判斷,報表工作人員需要注意,需要養成用統計的理念和邏輯上報數據的結果。

打開CSDN,閱讀體驗更佳

Stata:多個變數組間均值\中位數差異檢驗
  作者:韓少真(西北大學) || 劉婉青(西北大學) Stata 連享會: 知乎 | 簡書 | 碼雲 | CSDN   2019暑期Stata現場班,7.17-26日,北京,連玉君+劉瑞明 主講   Stata連享會 精品專題 || 精彩推文 文章目錄1. 問題背景1.1 期刊論文示例一1.2 期刊論文示例二1.3 期刊論文示例三2. Stata實現組間均值或中位數差異檢驗的常見...
瀏覽器打開

均值已知檢驗方差_SPSS篇—方差分析

昨天跟大家分享了如何用SPSS進行回歸分析,知道了回歸分析的用途以及使用的場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就是之前文章裡面出現很多次的一個分析—方差分析。方差分析又被稱作「F檢驗」或者「變異數分析」,主要是用於兩個及兩個以上樣本均值差異的顯著性檢驗。方差分析和回歸分析一樣,也有很多個分支。對於方差分析,一般我們是用來研究不同來源的變異對總變異的貢獻大小,從而確定可控因素對因變數的影響大小。我們今天通過一個例...
瀏覽器打開
相關推薦
雙因素方差分析_科研常用顯著性分析方法匯總及選擇(T檢驗,Mann-Whitney U test檢驗,方差分析等)...
科研常見的差異性分析方法匯總根據數據是否符合正態分布,分為:參數檢驗非參數檢驗非參數檢驗是在總體方差未知或知道甚少的情況下,利用樣本數據對總體分布形態等進行推斷的方法。由於非參數檢驗方法在推斷過程中不涉及有關總體分布的參數,因而得名為「非參數」檢驗。 參數檢驗(parameter test)全稱參數假設檢驗,是指對參數平均值、方差進行的統計檢驗。先由測得的樣本數據計算檢驗統計量,若計算的統計量值落...
瀏覽器打開
如何判斷組之間是否有顯著性差異?
怎麼知道組之間是否有顯著性差異? 方法:單因素方差分析;雙尾檢驗;K-S檢驗;x²檢驗;蒙特卡羅檢驗 1 K-S檢驗法介紹: 有人首先想到單因素方差分析或雙尾檢驗(2 tailed TEST)。其實這些是不準確的,最好採用Kolmogorov-Smirnov test(柯爾莫諾夫-斯米爾諾夫檢驗)來分析變數是否符合某種分布或比較兩組之間有無顯著性差異。(https://www.cnblog...
瀏覽器打開
均值已知檢驗方差_方差分析與R
1.什麼是方差分析?假設有多個總體(三個及以上),都是服從正態分布且方差相同。方差分析就是檢驗多個總體均值是否相等的統計方法。比如用三種雞飼料喂小雞,三個月後小雞的重量是隨機的,假設服從正態分布。我們自然就問,這三種雞飼料喂的小雞三個月以後重量的均值是否相同?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假設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造成小雞三個月後平均重量不同的因素就是雞飼料。若三種雞飼料對小雞重量的影響效果相同,那...
瀏覽器打開
均值已知檢驗方差_方差分析不顯著就一定無差異嗎?
方差分析的零假設是:各組均值相等。這個「各組均值相等」如何理解?正確理解是:各組和所有組總均值相等,並不是真的「各組均值相等」。方差分析認為:各組和總均值無差異,那麼各組均值等於總均值,意味著各組均值相等。單因素方差分析大家應該都理解的比較好,我們可以看看單因素方差分析F檢驗統計量的分子核心部分:(各組均值-總均值)的平方。看到沒,減的是「總均值」。一般來說,如果各組和總均值無差異,

⑻ 數據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數據分析是指通過統計分析方法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將數據加以匯總、理解並消化,通過數據分析可以幫助人們作出判斷,根據分析結果採取恰當的對策,常用的數據分析方法如下:

將收集到的數據通過加工、整理和分析的過程,使其轉化為信息,通常來說,數據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列表法和作圖法,所謂列表法,就是將數據按一定規律用列表方式表達出來,是記錄和處理數據最常用的一種方法;

表格設計應清楚表明對應關系,簡潔明了,有利於發現要相關量之間的關系,並且在標題欄中還要註明各個量的名稱、符號、數量級和單位等;

而作圖法則能夠醒目地表達各個物理量間的變化關系,從圖線上可以簡便求出實驗需要的某些結果,一些復雜的函數關系也可以通過一定的變化用圖形來表現。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數據分析的問題,可以咨詢一下CDA認證中心。CDA行業標准由國際范圍數據領域的行業專家、學者及知名企業共同制定並每年修訂更新,確保了標準的公立性、權威性、前沿性。通過CDA認證考試者可獲得CDA中英文認證證書。

⑼ 數據分析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數據分析的三個常用方法
1. 數據趨勢分析
趨勢分析一般而言,適用於產品核心指標的長期跟蹤,比如,點擊率,GMV,活躍用戶數等。做出簡單的數據趨勢圖,並不算是趨勢分析,趨勢分析更多的是需要明確數據的變化,以及對變化原因進行分析。
趨勢分析,最好的產出是比值。在趨勢分析的時候需要明確幾個概念:環比,同比,定基比。環比是指,是本期統計數據與上期比較,例如2019年2月份與2019年1月份相比較,環比可以知道最近的變化趨勢,但是會有些季節性差異。為了消除季節差異,於是有了同比的概念,例如2019年2月份和2018年2月份進行比較。定基比更好理解,就是和某個基點進行比較,比如2018年1月作為基點,定基比則為2019年2月和2018年1月進行比較。
比如:2019年2月份某APP月活躍用戶數我2000萬,相比1月份,環比增加2%,相比去年2月份,同比增長20%。趨勢分析另一個核心目的則是對趨勢做出解釋,對於趨勢線中明顯的拐點,發生了什麼事情要給出合理的解釋,無論是外部原因還是內部原因。
2. 數據對比分析
數據的趨勢變化獨立的看,其實很多情況下並不能說明問題,比如如果一個企業盈利增長10%,我們並無法判斷這個企業的好壞,如果這個企業所處行業的其他企業普遍為負增長,則5%很多,如果行業其他企業增長平均為50%,則這是一個很差的數據。
對比分析,就是給孤立的數據一個合理的參考系,否則孤立的數據毫無意義。在此我向大家推薦一個大數據技術交流圈: 658558542 突破技術瓶頸,提升思維能力 。
一般而言,對比的數據是數據的基本面,比如行業的情況,全站的情況等。有的時候,在產品迭代測試的時候,為了增加說服力,會人為的設置對比的基準。也就是A/B test。
比較試驗最關鍵的是A/B兩組只保持單一變數,其他條件保持一致。比如測試首頁改版的效果,就需要保持A/B兩組用戶質量保持相同,上線時間保持相同,來源渠道相同等。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比較有說服力的數據。
3. 數據細分分析
在得到一些初步結論的時候,需要進一步地細拆,因為在一些綜合指標的使用過程中,會抹殺一些關鍵的數據細節,而指標本身的變化,也需要分析變化產生的原因。這里的細分一定要進行多維度的細拆。常見的拆分方法包括:
分時 :不同時間短數據是否有變化。
分渠道 :不同來源的流量或者產品是否有變化。
分用戶 :新注冊用戶和老用戶相比是否有差異,高等級用戶和低等級用戶相比是否有差異。
分地區 :不同地區的數據是否有變化。
組成拆分 :比如搜索由搜索片語成,可以拆分不同搜索詞;店鋪流量由不用店鋪產生,可以分拆不同的店鋪。
細分分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多問一些為什麼,才是得到結論的關鍵,而一步一步拆分,就是在不斷問為什麼的過程。

⑽ 一組數據內部各數據間的差異顯著性如何分析

1、首先打開excelg表格,點擊文件,在彈出的下拉菜單中選擇選項。

閱讀全文

與甘肅快三分析數據差異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獲得金屬單質常用的方法 瀏覽:316
用什麼方法止癢好 瀏覽:631
瘦肚子後背運動方法視頻 瀏覽:186
冬天怎麼除甲醛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477
胸部熱敷的正確方法 瀏覽:447
三七食用方法降血壓 瀏覽:690
裁員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724
uv膠水的使用方法 瀏覽:178
淋浴架子安裝方法 瀏覽:492
貼片電容萬用表測量方法 瀏覽:62
嬰兒病毒性感冒鼻塞用什麼方法 瀏覽:896
植物進化的研究方法 瀏覽:486
使用簡寫方法實現背景圖片不平鋪 瀏覽:139
如何自製消滅蟑螂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684
測距儀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985
在家鍛煉屁股肌肉的好方法 瀏覽:100
西式糕點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521
正確的剎車排空氣方法 瀏覽:990
火龍果冰粉的製作方法和步驟 瀏覽:82
寬頻撥號錯誤解決方法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