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兒童發展心理學知識點
兒童發展心理學知識點
孩子要健康成長,除了身體,還有心理,以下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兒童發展心理學知識點,希望大家喜歡。
一、填空題
1、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兩大類。
2、心理過程分為三個具體過程,它們是(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
3、1879年,德國心理學家(馮特)在萊比錫大學設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標志著科學心理學的誕生。
4、(腦)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腦的機能。心理上腦對(客觀現實)的主觀反映。
5、人腦由(高級神經中樞)和(低級神經中樞)構成,其中,高級神經中樞指(大腦)。
6、(腦)和(脊髓)構成中樞神經系統。
7、高級神經活動學說認為,神經系統最基本的活動方式是(反射)。
8、英國哲學家(洛克)摒棄了傳統的性惡論和性善論,指出兒童天生既不是善良的,也不是罪惡的。
9、(盧梭)指出。兒童教育要順應自然,不能催熟,不應體罰,教育要注意個別差異,不要造就「稚氣的博士和衰老的兒童」。
10、1882年,德國兒童心理學家(普萊爾)出版(《兒童心理》)一書,標志著兒童心理學的誕生。
11、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包括(實證研究法)和(理論研究法)兩大類。
12、任何研究都有一個時間上的取向。據此,我們把研究分為(橫斷研究)和(縱向研究)兩大類。
13、橫斷研究和縱向研究可以具體體現為三種方法,(觀察法)(調查法)和(實驗法)。
14、理論研究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元分析研究),第二層次是(發展理論)的研究。
二、名詞解釋
1、心理學: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的學科。
2、認知過程:認知過程是指人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或者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的過程,是人由表及裡、由現象到本質地反映客觀事物特徵與內在聯系的心理活動。
3、情感過程:情感過程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身物質和精神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它是人對客觀事物要求的反映。
4、意志過程:意志過程是人自覺地確定目的,克服內部和外部困難,力求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
5、個性心理:一個人的心理過程的發展成熟水平,與其遺傳素質、社會關系、所受教育和個人經驗相結合,最終整個成一個人總的精神面貌,這種總的精神面貌,成為個性。
6、橫斷研究:橫斷研究是指在同一時間對某個年齡組成幾個年齡組的兒童的心理發展水平加以觀測,求出某種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幾個年齡組兒童的代表值並加以比較。
7、縱向研究:縱向研究指一個或一組兒童進行定期的系統的隨訪觀測(即追蹤),找出心理發展過程的特點。
三、簡答題
1、縱向研究和橫斷研究各有什麼優勢和不足?
(1)縱向研究的優點:可以使研究者隨著時間的進程,直接地測量個體變化的速率,取得發展的第一手資料。缺點:耗時費力;對象有時缺乏典型性,且難以保持長期的合作關系。
(2)橫斷研究的優點:較短時間得到大量數據,比較節省時間和精力。缺點:時間較短,難以尋找發展的連續性和轉折點,也難以分析出兒童早期經驗對當前反應的影響。如果控制不當,容易形成抽樣誤差,造成虛假結果。
2、作為一門學科,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應揭示發展的普遍規律,但又十分重視發展的差異性。為什麼?
(1)揭示發展的普遍規律是發展心理學這門學科的基本要求。
(2)重視兒童心理發展的差異性,也就是承認發展的多元性,承認不同發展條件(包括不同的生理條件)、不同社會環境,不同文化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合理性。這是學科人文化嗯體現,也是社會認識進步的反映。
3、如何理解個體發展中生物性和社會性的統一?
(1)個體心理發展的生物性和社會性是在人的活動中得到統一的。心理發展不能簡單地歸結為先天程序的展開,也不能機械地歸結為後天環境的復寫。
(2)這里起決定作用的是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就是主體對客體採取的一系列活動。這種活動包括向外和向內兩個不同方向。主客體相互作用向外可以把人的認識對象加以組織使這些外部對象與人的認識形成特定的關系,主客體相互作用向內可以將人的動作加以組織,連接成頭腦內部連貫的,概括的,簡縮的智力活動。
4、如何理解個體心理發展中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統一?
(1)發展的連續性和階段性並不矛盾,可以把它們看作對立的統一,即發展是一個有階段的連續過程。前一階段是後一階段的基礎和前提,後一階段是前一階段的完善和提高。在新階段中,前一階段並沒有消失,而且被整合在其中。新階段表面上是突發的,但實質上是從先前的階段中衍生出來的。各個發展階段並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逐級包含。新階段的發展內涵既是新的構建,有是對原有水平的重新塑造。
(2)心理的發展階段在內部是連貫的,有聯系的.,它們共同構成一個既沒有絕對起點,又不是間斷跳躍的不斷建構的發展全過程。
1、單項選擇題艾里克森認為成年中期良好的人格特徵是()。
A、愛的品質
B、智慧、賢明品質
C、關心品質
D、誠實品質
2、填空題認為兒童的思維不是單純地來自客體,也不是單純地來自主體,而是來自主體對客體的動作,是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這是()的觀點。
3、填空題一個中班男孩對「夏景」的想像是:「小姐姐坐在河邊,天熱,她想洗澡,她還想洗臉,因為臉上淌汗。」這是()想像。
4、單項選擇題在描述人的聰明程度時,現在通常用的是().
A.智力年齡
B.比率智商
C.離差智商
D.情感智商
5、判斷題瓦龍是科學兒童心理學的奠基人。
6、填空題幼兒中期以後,還根據日夜和季節變化來對()定向。
7、判斷題&nbs p;閱讀是從看到的言語向說出的言語(大聲的或無聲的)過渡。
8、填空題1歲半的兒童只能集中注意:()
9、填空題嬰兒最初的動作是無意的,以後越來越多地受到心理有意的支配。這是兒童動作發展的()規律。
10、單項選擇題心理學家塞爾曼把兒童友誼發展分為五個發展階段,其中親密共享階段是()
A、4-9歲
B、6-12歲
C、9-15歲
D、10-15歲
11、單項選擇題科學兒童心理學的奠基人是()
A、達爾文
B、普萊爾
C、皮亞傑
D、霍爾
12、判斷題格賽爾的雙生子爬梯實驗有力地說明了生理成熟對學習技能的作用.
13、問答題
2歲的紅紅很懂事,也很機靈。可是每次不管她多高興只要砍刀媽媽抱別的小朋友就一個勁地哭鬧。紅紅媽媽感到非常苦惱。
1、請分析紅紅的心理。(12分)
2、提出相應的建議和措施。(8分)
14、填空題某幼兒看見人生病要打針吃葯,當他看到小樹長蟲時,就從地上撿起一根小棍給樹打針。這說明幼兒思維的()。
15、填空題孩子經常提出這樣的問題:春天來了,那麼冬天躲到哪裡去了?月亮飛得高還是星星飛得高?這說明了幼兒思維的()。
16、單項選擇題以下關於學前兒童方位知覺發展趨勢的說法,正確的是()
A.3歲兒童僅能辨認上下方位
B.3歲兒童開始辨認前後方位
C.4歲兒童開始以自身為中心進行辨認左右方位
D.5歲兒童能達到完全正確地辨認上下、前後、左右方位的水平
17、單項選擇題訓練小學兒童的運算速度,可以促進思維的()
A、敏捷性
B、靈活性
C、深刻性
D、獨創性
18、問答題什麼是保安負荷?
19、單項選擇題皮亞傑認為兒童從出生——1歲半、2歲是()
A.感知運動階段
B.前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
20、單項選擇題兒童選擇同性別夥伴的傾向日益明顯的時期約在()
A.2歲以後
B.3歲以後
C.4歲以後
D.5歲以後
21、判斷題方位知覺是對物體所處方向的知覺,如對前後、左右、上下的知覺。研究表明,3歲兒童已能辨認前後方位。
22、填空題()個以後,快樂的情緒又分化為高興和喜愛。
23、單項選擇題自尊感是自我一是中具有評價意義的情感成分,兒童產生自尊感的萌芽是在()
A、2歲左右
B、3歲左右
C、4歲左右
D、5歲左右
24、單項選擇題兒童熟練掌握口頭言語的關鍵時期是()
A、嬰兒期
B、幼兒期
C、3歲
D、6歲
25、判斷題皮亞傑認為,1歲半、2歲——6、7歲是具體運算階段。
來源:91考試網 www.91eXam.org
26、問答題個體性別角色發展的階段?
27、單項選擇題皮亞傑把兒童心理的發展劃分四個階段,其中7~12歲為:()
A、感知運動階段
B、前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
28、填空題兒童溝通技能的發展非常迅速,到(),已達到驚人的成熟水平.
29、單項選擇題在小學兒童品德發展中具有相當顯著地位的是()
A、道德感的發展
B、道德言行的一致性
C、道德動機的發展
;❷ 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的具體研究方法有哪些
實證研究法——英國哲學家培根(F.Bacon)說:「科學是實驗的科學,科學就在於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歸納、分析、比較、觀察和實驗是理性方法的主要條件。」兒童心理學與其他科學一樣,重視用理性方式去整理感性材料。具體體現為以下三種方法。
1.觀察法
觀察法是有計劃、有目的的觀察兒童在一定條件下言行的變化,作出詳細的記錄,然後進行分析處理,從而判斷他們心理活動的特點的方法。
觀察法是科學研究最基本的方法。通過觀察,人們可以收集到最直接的資料,包括事件發生、發展的過程和相關的數據。按不同的維度,觀察法分為以下幾種具體類型。
從時間上看,分為長期觀察和定期觀察。長期觀察指研究者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連續進行系統觀察,積累資料,並加以整理和分析。定期觀察指按一定的時間間隔持續觀察(如每周一次),到一定階段後予以總結。
從范圍上看,分為全面觀察和重點觀察。全面觀察指在同一研究內對若干心理現象同時加以觀察、記錄。重點觀察則是在同一研究中只觀察、記錄某一項心理現象。
從規模上看,可分為群體觀察和個體觀察。群體觀察指研究者的觀察對象是一組兒童,記錄這一群體中發生的各種行為表現。個體觀察又稱個案法,是對某一特定兒童作專門的觀察。個案法是一種最簡單、最直接的心理學研究方法,具有啟蒙和試點的作用。
2.調查法:調查法包括談話法、問卷法、測驗法和產品分析法四種。
3.實驗法
❸ 研究學前兒童心理學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研究學前兒童心理學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研究學前兒童心理學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呢?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想法會逐漸的不一樣,作為家長其實很想知道孩子在想什麼。其實我們可以利用一些方法來觀察孩子的心理。下面跟我一起來看看研究學前兒童心理學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吧!
實證研究法——英國哲學家培根(F.Bacon)說:「科學是實驗的科學,科學就在於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歸納、分析、比較、觀察和實驗是理性方法的主要條件。」兒童心理學與其他科學一樣,重視用理性方式去整理感性材料。具體體現為以下三種方法。
1.觀察法觀察法是有計劃、有目的的觀察兒童在一定條件下言行的變化,作出詳細的記錄,然後進行分析處理,從而判斷他們心理活動的特點的方法。觀察法是科學研究最基本的方法。通過觀察,人們可以收集到最直接的資料,包括事件發生、發展的過程和相關的數據。按不同的維度,觀察法分為以下幾種具體類型。從時間上看,分為長期觀察和定期觀察。
長期觀察指研究者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連續進行系統觀察,積累資料,並加以整理和分析。定期觀察指按一定的時間間隔持續觀察(如每周一次),到一定階段後予以總結。從范圍上看,分為全面觀察和重點觀察。全面觀察指在同一研究內對若干心理現象同時加以觀察、記錄。重點觀察則是在同一研究中只觀察、記錄某一項心理現象。從規模上看,可分為群體觀察和個體觀察。群體觀察指研究者的觀察對象是一組兒童,記錄這一群體中發生的各種行為表現。
個體觀察又稱個案法,是對某一特定兒童作專門的觀察。個案法是一種最簡單、最直接的心理學研究方法,具有啟蒙和試點的作用。
2.調查法:調查法包括談話法、問卷法、測驗法和產品分析法四種。
3.實驗法。
1、觀察法
瓦龍認為,兒童心理學從一開始就採用了觀察法,並且正是依靠這個方法才取得成就的。觀察法是反映客觀的方法,但是也極易混入主觀因素。為了全面而確切描寫,觀察時就要有所選擇,同時也要使用「參考體系」,即那些能加以說明並和原有的.知識經驗體系相配合的現象。另外,他還要求觀察者掌握一個重要的原則:方法要結合觀點。只有正確的觀點,才能保證正確的方法,才能得出正確的結果。
2、實驗法
瓦龍認為,對3歲前的兒童不能使用實驗法,因為實驗法是在一定條件下的觀察法。為了便於觀察而改變兒童生活的自然條件,會使兒童的心理發生不自然的變化,這樣做毫無疑問是得不出正確的結果的。他認為在有的實驗中,可以不改變對象而只改變觀察的工具,這就是把觀察法和自然法結合起來,即自然實驗法。
3、臨床法
瓦龍指出,臨床法在處理病態心理的兒童時,可以根據結果來倒推原因;研究病態兒童的某種典型行為。就可能了解他們的心理活動或機能的發展速度。臨床法有助於診斷發展不正常的兒童,預料他們能夠適應哪些生活,並且在對正常發展的兒童的生活及教育指導上,具有重要意義。
4、測驗的統計法
瓦龍認為數量上的統計雖然有局限性,但可以運用。在統計任何一個心理特徵的數量時,不要為表面現象所迷惑,必須仔細觀察。如果是進行智力測驗,測驗的目的是為了要把兒童智力發展的最高水平表現出來,這就需要利用統計法來補救測驗法的不足,進行一些核對和校正。在瓦龍看來,測驗和統計法對分析個別心理特徵或許可以作出某些貢獻,但對於綜合地表現一個人的心理整體,則是無能為力的。 應當指出,瓦龍的研究方法,其特色不在於方法本身,而在於統帥其方法的觀點,即在運用研究方法時,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來認識現實的不斷形成的及其變化的規律,只有這樣才能表達客觀現實的本質。因此,瓦龍堅決反對在研究兒童時與其周圍環境相脫離,也反對A·比納制定「發展的階梯」,只從智力和單純數量方面去研究兒童的做法。
❹ 為什麼觀察法是研究學前兒童心理的主要方法
摘要 一,年齡范圍:學前兒童,年齡范圍是三至六歲,也稱幼兒期。
❺ 研究學前兒童心理的具體方法有哪些
研究學前兒童心理的具體方法有哪些?
它沒有一個統一的界定,常常需要藉助於我們所學的一些專業理論知識、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以及在龐大的社會背景下提出的一些具體要求,通常總結來說就是三個點,教什麼、怎麼教以及我們為什麼這么教?
一、觀察法
1.含義:
觀察法是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考察兒童在日常生活、游戲、學習和勞動過程中的表現,包括其言語、表情和行為,並根據觀察結果分析兒童心理發展規律和特徵的方法。例如:教師在幼兒進行體育游戲中觀察幼兒是否有把游戲材料分享給其他小朋友。
關鍵詞:
前提—目的、計劃
地點—生活、游戲及學習
內容—言語、表情及行為
目的—分析結果、找到特點與規律
2.特點:
觀察法是研究幼兒心理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3.優缺點
①優點:觀察資料真實、生動;觀察及時,捕捉正在發生的現象;搜集到幼兒無法用言語表達的資料
②缺點:受時間、對象、觀察者本身的限制;只能觀察表面現象;不適用大面積調查。
二、實驗法
實驗法是根據研究目的,改變和控制幼兒的活動條件,以引起其心理活動有規律的變化,從而揭示特定條件與心理活動之間關系的方法。
1.實驗室實驗法
(1)含義
實驗室實驗法是在有特殊裝備的實驗室內,利用專門的儀器設備進行心理研究的一種方法。廣泛應用於對出生幾個月的幼兒進行研究。例如:兒童情感實驗室中,通過設計不同的情境實驗,誘發特定情緒,並利用生理學方法,遙測記錄心率、血壓等生理信號的變化來達到對兒童情緒能力評估的目的。
關鍵詞:
地點-實驗室內
條件-實驗儀器
(2)優缺點
①優點:能夠嚴格控制條件,可以重復進行,可以通過特定的一起探測一些不易觀察到的情況,取得有價值的科學資料。
②缺點:幼兒在實驗室環境內產生不自然的心理狀態,由此導致所得實驗結果有一定的局限性。
2.自然實驗法
(1)含義
自然實驗法,是在幼兒的日常生活、游戲、學習和勞動等正常活動中,有目的、有計劃地控制某些條件,來引起並研究幼兒心理變化的方法。
關鍵詞:前提-控制條件
(2)優缺點
①優點:使兒童在實驗過程中心理狀態比較自然,而研究者又可以控制兒童心理產生的條件,既與觀察法接近,又是實驗方法,兼有二者的優點。
②缺點:由於強調在自然條件下進行實驗,難免出現各種不易控制的因素。
三、調查法
1.含義:
調查法是研究者通過學前兒童的家長、教師或其他熟悉兒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兒童的心理表現。
2.優缺點
①當面調查的缺點是比較費時間。
②書面調查則往往因被調查者不十分了解調查意圖而不能提供所需資料。
③調查法的缺點還在於被調查者的報告往往不夠精確,可能出於記憶不確切,也可能是受個人偏見及態度的影響。
四、談話法
含義:
談話法是通過和幼兒交談,以研究他們的各種心理活動的方法。談話的形式可以是自由的,但內容要圍繞研究者的目的展開。談話者應有充足的理論准備、明確的目的以及熟練的談話技巧。
❻ 教育教學中兒童心理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觀察法、實驗法等。
觀察法,就是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兒童在一般生活條件下言語和行為的變化,並且根據觀察的結果判斷兒童心理發展的特徵和規律的一種方法。
實驗也是一種觀察,只不過是一種有控制的觀察,即有計劃地控制各種條件,在各種條件中,特別引起或改變某一條件,來研究兒童心理特徵的變化。常用的實驗法有自然實驗、教育心理實驗和實驗室實驗。
除了觀察和實驗兩種主要方法以外,還同時運用其他一些輔助的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談話法、問卷法和作品分析法。
談話法是通過談話來了解兒童心理活動的一種方法。因為言語是人的心理活動的最重要外部表現之一。採用這一方法的時候,首先應當根據研究的目的和談話對象的特點擬訂談話的話題和內容;談話的話題和內容要求是兒童能夠回答和樂於回答,並能從中分析出他的心理活動的;跟兒童進行談話的時候,必須隨機應變,隨時提出足以了解有關兒童心理狀態的具有靈活性而又恰當的問題;談話的過程和結果應當由研究者本人或共同工作者作詳細的記錄,如能用錄音機記錄,則更為方便、可靠。
問卷法是用書面問題表讓兒童填寫,從而了解兒童心理的一種方法,如小學生閱讀興趣的調查或中學生理想的調查等等。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比較簡單易行,且同時可以研究很多兒童。但缺點也比較多,兒童的回答往往不能代表真正的心理狀態;且僅僅依靠書面回答來判斷兒童心理發展情況,常常是不可靠的。
作品分析法是通過對兒童作品的分析來了解兒童心理活動的一種方法。兒童的作品很多,如日記、作文、繪畫、各種作業、工藝製作等等。通過這些作品,可以分析兒童某一方面的心理活動。如通過作文、日記,可以分析兒童思維和言語的發展,也可以分析兒童的興趣和理想的發展。
進行兒童心理學的研究,經常不是單獨地採用一種方法,而是根據研究的需要採取綜合的方法;或者以某種方法為主,以其他方法為輔;或者交錯運用幾種方法。例如,兒童心理學上常常採用的追蹤研究,就是以長期觀察法(日記法、傳記法)為主,而以其他方法為輔。又如,在個案研究中,可能是觀察、問卷、談話或訪問教師或家長、作品分析、鑒定材料分析、教育心理實驗等各種方法互相配合運用。
❼ 學前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比較各自的利弊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27
❽ 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包括哪兩大類
心理學主要的研究方法及其特點:
(1)觀察法:在自然條件下,對表現心理現象的外部活動進行有系統、有計劃的觀察,從中發現心理現象產生、發展的規律。
優點:適用范圍較大;簡便易行;所得材料比較真實。
缺點:結果難以重復驗證、精確分析;難以控制目標現象的出現;受觀察者主觀影響(觀察者效應、觀察者偏差)
(2)實驗法:在控制條件下對某種心理現象進行研究的方法;分實驗室實驗和自然實驗。
優點:可揭示因果關系;可重復可檢驗;數量化指標明確。
缺點:實驗情景帶有極大的認為性質,被試處於那樣的環境中又意識到自己正在接受實驗,有可能幹擾實驗結果的客觀性。
(3)測驗法:用一套預先經過標准化的問題(量表)來測量某種心理品質的方法;分直接測驗和間接測驗(投射測驗)兩種。
測驗法有三個基本要求:1.信度2.效度3.標准化
(4)調查法:就某一問題要求,讓受調查者自由表達其態度或意見。有兩種方式:問卷調查和晤談法。
使用時應注意:1.取樣的代表性2.被試受社會贊許性的影響。
優點:用起來比較容易,收集數據比較快。
缺點:不夠嚴謹;不能揭示因果關系;受研究者主觀影響較大。
(5)個案法:對被試各方面或狀況進行深入而詳盡的了解,收集個體過去和現在的資料,進過分析推知其行為原因。
優點:能夠解釋個體某些心理和行為產生、發展、變化的原因,有助於研究者獲得某種假設。
缺點:對個體的研究結論難以推廣。
❾ 兒童發展心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有哪些
定性研究:訪談法、文獻法、觀察法;
定量研究:調查法、量表法;
實驗研究:同卵雙生子實驗、異卵雙生子實驗等等,根據可以進行實驗室實驗,也可以進行自然實驗。
❿ 研究學前兒童心理具體有哪些方法
研究學前兒童心理的基本原則有客觀性原則、活動性原則以及發展性原則。
研究學前兒童心理的具體方法有以下幾種:
觀察法是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考察兒童在日常生活、游戲、學習和勞動過程中的表現,包括其言語、表情和行為,並根據觀察結果分析兒童心理發展規律和特徵的方法。觀察法是研究幼兒
心理的最基本的方法。
實驗法是根據研究目的,改變和控制幼兒的活動條件,以引起其心理活動有規律的變化,從而揭示特定條件與心理活動之間關系的方法。我們重點來看一下實驗室實驗法。
實驗法又分為實驗室實驗法和自然實驗法、教育心理實驗法等。實驗室實驗法是在有特殊裝備的實驗室內,利用專門的儀器設備進行心理研究的一種方法。廣泛應用於對出生幾個月的幼兒進行研究。實驗法的最主要的優點是能夠嚴格控制條件,可以重復進行,可以通過特定的儀器探測一些不易觀察到的情況,取得有價值的保教知識與能力(幼兒園)科學資料。不足之處在於:幼兒在實驗室環境內產生不自然的心理狀態,由此導致所得實驗結果有一定的局限性。
調查訪問法是研究者通過學前兒童的家長、教師或其他熟悉兒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兒童的心理表現。
談話法是通過和幼兒交談,以研究他們的各種心理活動的方法。作品分析法是通過分析幼兒的作品(如手工、圖畫等),去了解幼兒心理的方法。對幼兒作品的分析最好是結合觀察和實驗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