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穆雷翻譯學研究的方法與途徑

穆雷翻譯學研究的方法與途徑

發布時間:2022-10-04 22:46:38

A. 哪位MTI的學姐學長可以推薦些MTI參考書給我

北京師范大學
(1)庄繹傳,《英漢翻譯簡明教程》,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2)葉子南,《高級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3)張培基,《英譯中國現代散文選》,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4)楊月蓉,《實用漢語語法與修辭》,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5)葉 朗,《中國文化讀本》,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6)盧曉江,《自然科學史十二講》,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
(7)徐亞男,《外事翻譯-口譯和筆譯技巧》,世界知識出版社, 1998

對外經貿大學
參考書目
《英美散文選讀》(一)、(二) 對外經貿大學出版社 2008年 蔣顯璟
《新編漢英翻譯教程》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4年 陳宏薇 等 《大學英漢翻譯教程》(第三版) 對外經貿大學出版社 2009年8月 王恩冕 《中國文學與中國文化知識應試指南》東南大學出版社 2005年版 林青松
《公文寫作 》 對外經貿大學出版社 2004年4月 白延慶
復試參考書目
《大學英漢翻譯教程》(第三版) 對外經貿大學出版社 2009年8月 王恩冕 《英語同聲傳譯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9月 仲偉合
《英語口譯教程》(上、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3月 仲偉合

西安外語學院
參考書目:
(1)張漢熙,《高級英語》(修訂本)第1、2冊,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5.
(2)劉宓慶,《文體與翻譯》,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8.
(3)馮國華、吳群,《英譯漢別裁》,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
(4)楊月蓉,《實用漢語語法與修辭》,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5)葉朗,《中國文化讀本》,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8.
(6)盧曉江,《自然科學史十二講》,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
復試參考書目:
(1)方夢之,《實用文本漢譯英》,青島:青島出版社, 2003.
(2)賈文波,《漢英時文翻譯》,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0.
加試參考書目:
(1)劉其中,《英漢新聞翻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2)Langan, J. College Writing Skills with Readings.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同濟大學
《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入學考試全國聯考指南》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中國譯學理論史稿》 陳福康著,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西方翻譯簡史》 譚載喜著,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公司,1997;
《實用翻譯教程》 馮慶華著,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廣外
《實用翻譯教程(修訂版)》劉季春主編,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年。
《英漢翻譯基礎教程》 馮慶華、穆雷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翻譯批評與賞析》 李明編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
面試
《英語口譯教程》 仲偉合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商務英語口譯》 趙軍峰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廈門大學:

1.《英漢翻譯教程》楊士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Newmark, P.,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cation Press,2001
3.Daniel Gile,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5《口譯理論與教學》劉和平,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5
4.《口譯教程》雷天放等,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5.《英譯漢教程》,連淑能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B. MTI翻譯碩士的參考書

2011年全國各院校MTI翻譯碩士考試參考書目
北京師范大學
(1)庄繹傳,《英漢翻譯簡明教程》,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2)葉子南,《高級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3)張培基,《英譯中國現代散文選》,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4)楊月蓉,《實用漢語語法與修辭》,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5)葉 朗,《中國文化讀本》,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6)盧曉江,《自然科學史十二講》,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
(7)徐亞男,《外事翻譯-口譯和筆譯技巧》,世界知識出版社, 1998
對外經貿大學
《英美散文選讀》(一)、(二) 對外經貿大學出版社 2008年 蔣顯璟
《新編漢英翻譯教程》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4年 陳宏薇 等
《大學英漢翻譯教程》(第三版) 對外經貿大學出版社 2009年8月 王恩冕
《中國文學與中國文化知識應試指南》東南大學出版社 2005年版 林青松
《公文寫作 》 對外經貿大學出版社 2004年4月 白延慶
復試參考書目
《大學英漢翻譯教程》(第三版) 對外經貿大學出版社 2009年8月 王恩冕
《英語同聲傳譯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9月 仲偉合
《英語口譯教程》(上、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3月 仲偉合
西安外語學院
(1)張漢熙,《高級英語》(修訂本)第1、2冊,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5.
(2)劉宓慶,《文體與翻譯》,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8.
(3)馮國華、吳群,《英譯漢別裁》,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
(4)楊月蓉,《實用漢語語法與修辭》,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5)葉朗,《中國文化讀本》,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8.
(6)盧曉江,《自然科學史十二講》,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
復試參考書目:
(1)方夢之,《實用文本漢譯英》,青島:青島出版社, 2003.
(2)賈文波,《漢英時文翻譯》,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0.
加試參考書目:
(1)劉其中,《英漢新聞翻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2)Langan, J. College Writing Skills with Readings.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同濟大學
《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入學考試全國聯考指南》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中國譯學理論史稿》 陳福康著,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西方翻譯簡史》 譚載喜著,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公司,1997;
《實用翻譯教程》 馮慶華著,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廣外
《實用翻譯教程(修訂版)》劉季春主編,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年。
《英漢翻譯基礎教程》 馮慶華、穆雷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翻譯批評與賞析》 李明編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
面試
《英語口譯教程》 仲偉合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商務英語口譯》 趙軍峰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廈門大學
1.《英漢翻譯教程》楊士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Newmark, P.,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cation Press,2001
3.Daniel Gile,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5《口譯理論與教學》劉和平,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5
4.《口譯教程》雷天放等,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5.《英譯漢教程》,連淑能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同濟大學
《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入學考試全國聯考指南》,全國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中國譯學理論史稿》,陳福康著,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西方翻譯簡史》,譚載喜著,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公司,1997;
《實用翻譯教程》,馮慶華著,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上海交通:
1)《英漢翻譯基礎》,古今明,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非文學翻譯理論與實踐》,李長拴,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南大、川大
國內近年出版的用英語編寫的高級英語閱讀、翻譯、寫作教材,以及任何大學語文教材。
蘇大
1《英漢互譯-原理與實踐教程》 中國經濟出版社 2008年8月第一版
2《翻譯策略與文化》中國經濟出版社 2008年8月第一版
2《高級英漢筆譯》
4《英語文體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
1、《中式英語之鑒》Joan Pinkham 、薑桂華著,2000年,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英漢翻譯簡明教程》 庄繹傳著, 2002年,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3、《高級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 葉子南著, 2001年,清華大學出版社。
4、《非文學翻譯理論與實踐》 羅進德主編,2004年,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但是,考試時不一定就考規定的書本的內容,看一些課外的相關書也有必要的。

還有什麼問題的話可以去我的個人中心看看。

C. 《淺談英語中的翻譯問題》翻譯系列19

是童年嘗遍酸甜苦辣咸,還是生活本多艱?是的,生命總艱險!——翻譯·黃思明

意譯和直譯,一直是翻譯界糾結的話題。有人只顧及了英文的願意,翻譯成漢語,它就是直譯。譬如這句話,敦煌老師直譯過來,非常准確和對應,這是敦煌老師,對英語熟稔的體現。

敦煌老師,會多門語言,是我佩服的一個高人。她還會德語法語等,普通話自然不在話下。使我想起民國大師辜鴻銘,辜老熟練掌握八國語言,但是一生誓死追隨大清,辮子也是捨不得剪掉。

倘若只顧及意思的暢達,以及意境的展示,那麼這種翻譯多數是意譯。譬如我把它翻譯為童年酸甜苦辣咸,英文並沒有一個詞對應「童年」,也沒有一個英文能對應「酸甜苦辣咸」。所以,我的翻譯完全只有意境展示。

尋虎老師昨晚分享了一句《聖經》中的話如下:

我就在思考,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為啥不翻譯成「我是始,我是末」呢?思考還不如直接詢問,我立刻詢問尋虎老師。他的答復就是肯定的。「可以的,也可以翻譯成:我是開端,我是終結。」

說起翻譯家,我最喜歡的幾位翻譯家當屬王佐良、許淵沖、張振玉。此外,翻譯界還有許多牛人,像傅雷許國璋季羨林楊絳等等。

其他人我不太熟,王佐良許淵沖和張振玉我有看過他們的翻譯,所以稍有了解。王佐良最有代表的翻譯就是那首《青春》youth,那優美的譯文讓每一個中國人,無不拍案叫絕。我們摘錄一段如下:

王佐良,浙江上虞人,1916年2月12日生,詩人、翻譯家、教授、英國文學研究專家,1995年1月19日,於北京去世。

王佐良1922年就學漢口寧波小學,1929到1934年就讀於武昌文華中學,所以王老也是武漢人,會說武漢話。

王佐良在翻譯界享有極高的榮譽,《美國短篇小說選》《英國文學論文集》《莎士比亞緒論》等等,都是他蜚聲譯壇的著作。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王佐良與許國璋、吳景榮曾被譽為新中國的「三大英語權威」。他為新中國英語教育和英語翻譯所做出的貢獻,已有不少文章做過回憶和論述。

再來說說翻譯家許淵沖,這位可愛的老人,可能大家並不陌生。他多次被中央電視台等節目請去當嘉賓,當評委,當鎮場的人。

許淵沖(1921年4月18日-2021年6月17日),男,漢族,江西南昌人。早年畢業於西南聯大外文系,1944年考入清華大學研究院外國文學研究所,1983年起任北京大學教授。

許老從事文學翻譯長達六十餘年,譯作涵蓋中、英、法等語種,翻譯集中在中國古詩英譯,形成韻體譯詩的方法與理論,被譽為「詩譯英法唯一人」,北京大學教授,翻譯家。

1939年,許淵沖就讀西南聯大一年級。當時,陳納德上校率領美國志願空軍第一大隊,來到昆明援助中國抗日。許先生和許多男同學一起報名服役,為美國空軍擔任翻譯。在歡迎陳納德將軍的招待會上,翻譯不知道該如何翻譯「三民主義」一詞,許淵沖當即站起來翻譯到:「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民有,民治、民享)」陳納德將軍聽懂了。

據北京日報記者從許淵沖家人處獲悉:2021年6月17日7點40分,中國翻譯界泰斗、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教授許淵沖在家中安詳離世,享年100歲。6月22日早7時許,許淵沖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舉行。

最後,我們來說說翻譯家張振玉。他生於1916年,先後任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台灣大學等多所大學教授,著名翻譯家。

畢業不久,日寇侵略華北。張先生即去西安,轉赴重慶。在重慶從事抗戰教育工作。抗戰勝利後,受聘於長春大學任教授。

1950年赴香港,1952年受聘台灣大學任教授。晚年,曾兩次來京,參觀名勝,回望故里,頗多感慨。1998年病逝於美國檀香山。

張振玉在大陸的名聲不顯,但在海外在台灣,他享有極高的榮譽和地位。他所著《譯學概論》,是翻譯界少見的系統完整的著作。該書1964年初版,中經多次重印,成為海內外若干大學教材。

《譯學概論》後有一篇張先生的後記,讀來頗為感人,我們不妨摘錄一二:

「1963年夏,余自屏東北來,英師千里長台大外文系,囑以翻譯授諸生。本書之草擬,實自此時始……是年冬,錢歌川兄北上來訪。陰雨天寒,長夜閑話。見拙稿,亟勸寫就問世。翌年,長夏滔滔,假中多暇,乃重整舊稿。深感理論疏而不密,例證寡而失妥。於是窮搜苦思,隨寫隨改,自溽暑渾汗,至寒雨披裘,凡五易稿,不能愜意之處仍嫌不少。復經再三修正,直至舊歲除日,始大致確定。」看完這段後記的話,作者溽暑寒雨,揮汗披裘,艱苦努力,精益求精,已無需再述。

我讀林語堂的《蘇東坡傳》《京華煙雲》《紅牡丹》等,都是閱讀的張振玉版本。讀了張先生版本的林語堂著作,你根本看不來其他人翻譯的版本。

最後,我們來說說這個《翻譯學概論》,也叫《譯學概論》,我當時為了看這本書專門跑到圖書館去找。讀後,每每對張先生的系統闡述所傾倒不已。

而在大陸,現在多用穆雷2009年所寫的《翻譯學概論》,實際上穆雷也是參考了許多大佬的書。其中張振玉的《翻譯學概論》對他影響巨大。

我們讀張振玉,讀許淵沖,讀王佐良,就會發現,他們的翻譯展示的文字,往往中國古典美特別顯眼,我們一眼就能被他們的文字吸引。這都是他們深厚國學基礎,所帶來的翻譯氣質。雖然各在世界各地,但是精髓卻是一樣一樣的。

我們再來看近代那些翻譯者,則完全沒有那種中國古典美感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與失望,是近代翻譯者們太急於求成,還是因為他們急功近利,來不及潤色翻譯呢?我們不得而知。

這本《沉思錄》的翻譯,全然沒有中國文字的藝術美感,基本上都是英文直接翻譯過來,這讓我閱讀起來特別窩火,恨不得親自動手把《沉思錄》重新翻譯一遍。

中文翻譯,不適合用長長的從句嵌套,可是譯者非要嵌套一堆從句,這讓我們讀慣了沒有從句文章的人,如何受得了嘛!

最後,我們不妨用一段優美的英文以及中文翻譯,作為本篇的結尾,其文如下:

——……——

黃思明於大西北部隊醫院19樓

2021.07.31星期六

辛丑年六月廿二號酉亥時許

大暑二候第5天

大暑三候曰: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

D. 想考翻譯碩士MTI的話,那些復習資料比較好

《52mti19考研翻譯詞條高分寶典.pdf》網路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PiZPHEeEVil6Hzexr__kBg

?pwd=na6j 提取碼:na6j

E. 功能對等理論的簡要介紹及其原則

功能對等理論由美國語言學家尤金·A·奈達(Eugene Nida)提出,奈達師從幾位著名的結構主義語言大師,本身也是有重要地位的語言學家,曾任美國語言學會主席。但這位在學術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偏偏遠離學術重鎮,默默地在美國聖經協會供職半個多世紀。

他一生的主要學術活動都圍繞《聖經》翻譯展開。在《聖經》翻譯的過程中,奈達從實際出發,發展出了一套自己的翻譯理論,最終成為翻譯研究的經典之一。奈達理論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對等」。

所謂「功能對等」,就是說翻譯時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對應,而要在兩種語言間達成功能上的對等。

原則:

1、努力創造出既符合原文語義又體現原文文化特色的譯作。然而,兩種語言代表著兩種完全不同的文化,文化可能有類似的因素,但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完全展現原文文化內涵的完美的翻譯作品是不可能存在的,譯者只能最大限度地再現源語文化。

2、如果意義和文化不能同時兼顧,譯者只有舍棄形式對等,通過在譯文中改變原文的形式達到再現原文語義和文化的目的。例如,英語諺語「white as snow」翻譯成漢語可以是字面意義上的「白如雪」。

但是,中國南方幾乎全年無雪,在他們的文化背景知識中,沒有「雪」的概念,如何理解雪的內涵? 在譯文中,譯者可以通過改變詞彙的形式來消除文化上的差異。因此,這個諺語在漢語中可以譯作「白如蘑菇」,「白如白鷺毛」。

3、如果形式的改變仍然不足以表達原文的語義和文化,可以採用「重創」這一翻譯技巧來解決文化差異,使源語和目的語達到意義上的對等。「重創」是指將源語的深層結構轉換成目的語的表層結構 ,也就是將源語文章的文化內涵用譯語的詞彙來闡述和說明。

例如:「He thinks by infection , catching an opinion like a cold. 」「人家怎麼想他就怎麼想,就像人家得了傷風,他就染上感冒。」在此句的英文原文中,原文的內涵並不是靠詞彙的表面意義表達出來的,而是隱藏在字里行間里。

(5)穆雷翻譯學研究的方法與途徑擴展閱讀:

尤金·A·奈達從語言學的角度出發,根據翻譯的本質,提出了著名的「動態對等」翻譯理論,即「功能對等」。在這一理論中,他指出,「翻譯是用最恰當、自然和對等的語言從語義到文體再現源語的信息」。

奈達有關翻譯的定義指明,翻譯不僅是詞彙意義上的對等,還包括語義、風格和文體的對等,翻譯傳達的信息既有表層詞彙信息,也有深層的文化信息。「動態對等」中的對等包括四個方面:詞彙對等、 句法對等、篇章對等、文體對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功能對等理論

F. 出國留學翻譯專業好不好

翻譯專業,一般可以簡單分為筆譯和口譯,其中口譯又分為陪同口譯、交替口譯和同聲傳譯三類。國外大學開設的翻譯專業,根據培養方向不同,一般來講分為以下三類:
1.筆譯(Translation):側重書面翻譯,需要具備一定的文學功底和大量的英文詞彙。
2.口譯和筆譯並重(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側重全面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具備比較高的綜合素質。這一方向的課程設置包括:專業筆譯,連串口譯,聯絡口譯,同步翻譯等等。
3.大型會議翻譯 (Conference Interpretation):側重培養會議高級翻譯人才。這個方向對中國留學生的口語水平要求很高,適合英語口語好的中國留學生申請。這一方向的課程設置包括:翻譯研究的方法和途徑,連續和雙向口譯,同聲傳譯等等。
從翻譯對象的種類看,也可以分為:會議翻譯、影像翻譯,字幕翻譯,視聽設備翻譯等。
有的學校的翻譯課程,會突出不同行業領域,如文學翻譯、商務翻譯、國際事務翻譯,或者是與宗教、科技、專業技術、公共服務方面等相關的專項翻譯等。這種在大學中是不多見的,比如英國的Bath和Surrey有商務翻譯方向,澳洲西悉尼大學提供法律、醫學、科技翻譯方向。
如果想知道自己的成績能申請到國外多少排名的院校?可以把你的基本情況(GPA、托福成績、專業、院校背景等信息)輸入到留學志願參考系統中去,系統會自動從資料庫中匹配出與你情況相似的同學案例,看看他們成功申請了哪些院校和專業,這樣子就可以看到你目前的水平能申請到什麼層次的院校和專業了,對自己進行精準的定位。

G. 英語翻譯方向論文

翻譯是高校作為培養大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英語翻譯方向論文,供大家參考。

英語翻譯方向論文 範文 一:高職 商務英語 翻譯課程改革分析

[摘要]本文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況,以就業為導向,從課程定位、教材改革和教學模式等方面著手,探索高職《商務英語翻譯》課程的改革方向,以期優化該課程教學設計,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的就業崗位需求服務。

[關鍵詞]高職;商務英語翻譯;課程改革

1引言

根據《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准(試行)》,《商務英語翻譯》課程是「高等職業學校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課」,在整個專業課程設置框架及人才培養體系中的地位不可忽視。然而,目前該課程普遍存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本科化、缺乏職業針對性、師資學科型」的問題。(江晗,2010)針對這些問題,本文結合東莞職業技術學院(下稱「我院」)的實際情況,就課程定位、教材改革和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初步探討,提出高職《商務英語翻譯》課程的改革方向。

2課程定位

高職英語專業翻譯課容易走入定位不清的誤區。有的學者提出「現有高職、高專已經成立的翻譯系或翻譯方向最好主要以證書培訓為主要目標」(穆雷,2008);有的院校乾脆將課程目標單純定位為通過全國商務英語翻譯考試、獲取證書。但是,通過走訪我院用人企業得知,外語等級證書和翻譯證書都不是企業所看重的指標或用人條件,真正的實踐應用能力和職業素養才為用人單位所器重。因此,不適合將考取翻譯證書作為該課程的定位和目標,但可作為輔助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筆者認為,高職《商務英語翻譯》課程的定位,取決於學生自身的能力水平及 畢業 後的就業崗位所需。一方面,高職學生的外語水平基礎較差,特別是雙語轉換能力較弱,即使經過一學期或一學年的翻譯課程學習,也難以勝任高端的會議交替傳譯,更不用說同聲傳譯,只適合進行初級的口、筆譯工作;另一方面,就我院以往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來看,沒有專門從事翻譯行業的專職譯員,所以不能照搬培養專職譯員的外語專業本科或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來對高職學生進行教學,而應該按實際情況來做出切實的課程定位,以指導該課程的開展,培養畢業生工作所需的相應翻譯能力。通過對我院應用外語系2015屆畢業生就業統計及個別訪談得知,我系畢業生就業單位主要是小微涉外跨境企業,而這些企業基本上沒有設置專職翻譯崗位。畢業生從事的崗位群主要集中在外貿業務員、外貿跟單員、跨境電商崗位操作員、跨境電商崗位推廣及運營專員,從事銷售、采購、跟單、商務策劃、接待、客服等工作,他們在工作中的翻譯活動主要包括涉外商務談判、商務營銷、接待應酬、國際會展、公司及產品介紹、日常文書和郵件處理等。這些工作任務的性質,突出了高職翻譯的交際功能,決定了高職學生需要的翻譯是一種初級實用型商務翻譯;畢業生身兼數職,既要做好本職工作又要在涉外場合兼顧翻譯的角色,也決定了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所培養的學生是「復合型譯員」。(姚嘉五,2012)根據這兩點,我院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的翻譯課程應定位為中英雙向初級商務文本筆譯和一般商務情景的涉外陪同口譯,課程培養目標是能勝任小微涉外企業與翻譯有關工作的復合型人才。

3教材改革

高校的傳統翻譯教材編排,一般沿用兩條主線,一為「專題型」,關注的重點是不同專題的內容及表達;二為「技能型」,關注的重點是技巧訓練。「專題型」教材包含的某些專題,如政治外交演講、政府會議、時事、科技、體育方面的材料,或難度偏高或與高職畢業生的實際就業崗位關聯較小,不適合用於高職的翻譯教學;「技能型」教材對學生的技能訓練要求過高,往往超出他們的能力范圍,容易讓學生產生挫敗感和畏難情緒。以上兩種教材,都不太符合高職 教育 「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回顧筆者所使用過的翻譯教材,存在紕漏、拼寫或語法錯誤等,部分內容要麼過於陳舊,要麼缺乏與區域經濟相符合的素材,而且缺少音頻或視頻,也沒有配套的教師用書,口譯對話練習並不是英漢穿插而是全英或全中文,並不適合用來做翻譯練習。基於以上現狀,教材改革勢在必行。首先,在難度上,要貼近高職學生的能力水平,「重信息傳遞、淡化翻譯技巧」(曾昭濤,2009)。傳統的翻譯教材對翻譯史、翻譯理論和技巧有較為詳盡的闡述,但這往往對注重實用和實踐操作的高職生缺乏吸引力,因此應該淡化,轉而關注高職翻譯的核心交際功能,即「信息傳遞」,不苛求翻譯技巧的處理。其次,在內容上,應該對接 職場 ,摒棄政府 報告 、外交辭令、大型會議翻譯的題材,選取與學生就業崗位需要相吻合的口、筆譯素材,體現當地區域經濟特點,融入當地特色行業元素。以東莞為例,作為廣東三大展覽基地之一,該城市每年舉辦各種展會30多個,因此將會展口譯納入高職翻譯教材很有必要。東莞還有明顯的特色經濟,已形成電子信息、電氣機械、紡織服裝、傢具、玩具、造紙及紙製品、食品飲料、化工等八大支柱產業,所以翻譯內容也要考慮選取與這些行業相關的文本,以體現翻譯教材的行業性。再次,在章節編排上,不宜把主題安排得過於廣泛,應遵循典型翻譯工作任務流程,把翻譯課程項目化、模塊化,這樣既符合高職「工學結合」的教育內涵,又體現高職教材的特色。教材改革的重擔落在高職院校一線任課教師身上,教師可以在原教材的基礎上,有所取捨,再擴展補充與區域經濟、特色行業相關的內容,也可重新編寫出符合學生學情又滿足就業需求的教材。教材的改革需要教師積極到企業單位進行調研和實踐,了解實際翻譯情境需要,收集具體崗位工作可能接觸到的語言素材,編寫真正實用的課本,更好地服務於教學。

4教學模式改革

由於高職翻譯課的老師多為科班出身,上課容易落入本科翻譯教學的俗套,即採取老師講授、學生練習、老師點評的方式,課程模式比較僵化,學生沒有真正參與到知識構建中來,同時脫離了真實的商務翻譯情景,學生學習興趣低,容易產生倦怠情緒,自然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根據高職學生的學情和人才培養目標,商務翻譯課程應以典型翻譯工作流程來設計教學環節,真正將職業能力的培養和崗位需求結合起來。例如,以會展陪同翻譯這一模塊為例,可安排以下模擬商務活動流程:國際名傢具(東莞)展覽會與外賓初次接觸——參觀傢具廠、了解產品——商務合作洽談——合同簽訂——慶功宴會——機場送行。實踐教學中可穿插項目化教學法、模擬情景教學、角色扮演和合作學習法等,各種 方法 各有側重、相互滲透、靈活多變,從「以教師為中心」轉為「以學生為中心」,從注重「理論教學」轉為「實踐教學」,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真正凸顯高職教育特色。此外,還應加強語音室和口譯實訓室的建設,設立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做到教學、實踐、服務一體化,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職業氛圍,讓翻譯教學更貼近實際、貼近市場、貼近崗位。

5結語

社會和市場對翻譯人才的需要是多層次、多元化的,既需要能擔當國際會議的同聲傳譯,更需要能勝任企業基層工作、懂商務又懂英語翻譯的人才。高職英語專業的商務翻譯課應該走出自己的特點,積極探索具有高職特色的翻譯教學改革,採用切實的定位、合適的教材和有效的 教學方法 ,才能優化翻譯教學,培養出優秀的高職高專實用性、復合型翻譯人才,服務於社會各行各業。

參考文獻

[1]江晗.高職翻譯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改革研究[J].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4):53.

[2]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准(試行)[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12:123.

[3]穆雷.建設完整的翻譯教學體系[J].中國翻譯,2008(1):43.

[4]姚嘉五.工具-公文-公式:高職應用翻譯專業的定位[J].中國科技翻譯,2012(3):55.

[5]曾昭濤.論高職應用翻譯理論[J].上海翻譯,2009(1):50.

英語翻譯方向論文範文二:高校英語翻譯中西方 文化 論文

一、中西方文化在英語翻譯方面的差異性

宗教文化也是眾多文化中的一種表現形式,其也會因信仰的不同而產生一定的差異。中國的宗教門派眾多,但是主要的可以分為道家、佛家和儒家這三個主要的流派。不同的教派具有不同的教義,如中國道家主張人和神仙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佛教則主張佛祖則是至高無上的神,其法力無邊,這也可以從我國古代語言中明顯看出。漢語中有「天命不可違」、「借花獻佛」和「不看僧面看佛面」等的語言表達。而西方則主要以__為主,他們只承認上帝是萬事萬物的主宰,其無所不能,這在西方語言中也可以明顯的看出來。如「Manproposes,Goddisposes」(謀事在人,成事在天)、「GodiswhereHewas」(上帝無所不在)和「Heavenisaboveall」(上帝高於一切)等。因此,為了達到翻譯忠實原意的目的,我們必須要充分了解中西宗教文化的差異性。

二、提高高校英語翻譯質量的策略

(一)導入異國文化

中西翻譯的差異性。因此,為了提高學生對於英語翻譯的認識度和理解度,教師需要在英語翻譯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們導入到量的異國文化。通過將英語翻譯與文化學習二者進行有機地結合來提高學生們英語翻譯的水平。但是特別需要注意一點就是,教師在導入異國文化的過程中要始終本著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原則。此外,教師除了要為學生們普及一些西方文化知識外,還需要為學生們普及一些西方文化習俗的來源。例如,英語中有「raincatsanddogs」的習語,這句話用漢語可以表述為「傾盆大雨」,但是如果按照直白的翻譯就會理解為「下貓跟狗」,這樣就明顯偏離了翻譯的本意。這句習語主要來源於北歐的神話 傳說 ,傳說貓跟狗對於風和雨等天氣具有很強的預測能力。又如「asstrongasahorse」(壯如牛),但是如果單純的按照意思來理解則成了「壯如馬」了等。如果學生對於這個文化背景不了解,則會出現上述可笑的誤譯現象。

(二)介紹英漢語言結構上的差異性

英語結構區別於漢語結構,其重視主題句和主體結構的構成以及 句子 結構連接過渡詞的作用,並且側重用介詞和連詞來表示句子和片語之間的邏輯關系,這種現象在漢語中則很少用或幾乎不用。另外,英語表述中特別忌諱重復,如果出現重復的問題,通常用省略、替換或代詞的形式來加以表示,但是我們漢語中常用重復來表示強調。

(三)講解一些常用的翻譯技巧

在學生掌握了上述英語翻譯的基本知識之後,教師需要為學生講解一些常用的翻譯技巧,從而讓學生們學會如何通過刪減或增加詞語來使語句變得更加通順。常用的翻譯技巧主要包括詞類轉換、增刪詞語以及拆分語句等手段。首先,詞類轉換作為一種有效的翻譯手段,其主要是將那些由動詞轉化來的名詞或具有動作意義類型的名詞後接of的形式按照漢語中動賓 短語 來進行翻譯即可。其次,英語和漢語之間的結構表述有所不同,只有通過增加或刪減詞彙才能夠使意思更加忠實原文的含義。總之,中西文化差異性對於英語翻譯具有重要的影響。為了提高學生英語翻譯能力,教師必須要在教學實踐中讓學生充分地了解西方的文化傳統,從而使學生做到「知己知彼」,然後並要在基礎上教授給學生英語翻譯的一些技巧,從而達到提高高校翻譯教學質量的目的。


英語翻譯方向論文相關 文章 :

1. 外語翻譯論文

2. 畢業論文用英語怎麼說

3. 關於學術論文中文摘要英語翻譯的思考論文

4. 英語論文

5. 文化對影片翻譯的影響--外語翻譯論文

6. 科技英語的語言特點及文體翻譯

H. 現在翻譯的就業前景怎麼樣

學翻譯不錯,但是需要有語言天賦。
譯傳思筆譯(Translation):側重書面翻譯,需要具備一定的文學功底和大量的英文詞彙。這一方向的課程設置包括:比較文體學和高級翻譯,翻譯學概論,翻譯理論和實踐研究, 文化轉換的問題,翻譯史等等。
譯傳思口譯和筆譯並重(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側重全面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具備比較高的綜合素質。這一方向的課程設置包括:專業筆譯,連串口譯,聯絡口譯,同步翻譯等等。
譯傳思大型會議翻譯 (Conference Interpretation): 側重培養會議高級翻譯人才。這個方向對中國留學生的口語水平要求很高,適合英語口語好的中國留學生申請。這一方向的課程設置包括:翻譯研究的方法和途徑,連續和雙向口譯,譯傳思同聲傳譯等等。
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和會展經濟的崛起,使得市場對專業翻譯人才的需求不斷看漲。全國現有相關從業人員50萬,其中職業翻譯4萬多人,受過專業訓練的翻譯人才則更少。目前國內市場最緊缺五類翻譯人才,分別為會議口譯、法庭口譯、商務口譯、聯絡陪同口譯和文書翻譯;從語種上看,國內市場奇缺西班牙語、韓語、日語、法語、德語等小語種人才。中國的翻譯服務市場正在急速膨脹。目前各類專業翻譯注冊公司企業有3000多家,以咨詢公司、列印社等名義注冊而實際承攬翻譯業務的公司更有數萬家之多。僅在上海,翻譯注冊公司就有200多家。翻譯服務隊伍不足仍然是困擾翻譯產業的一大難題。中國現有在崗聘任的翻譯專業人員約 6萬人,翻譯從業人員保守估計達50萬人,而有關抽樣調查顯示該數字可能達到100萬人。即使如此,現有的翻譯隊伍仍無法滿足巨大的市場需求。首先,國內專業外語人員少,又集中在少數經濟相對發達的城市和政府部門中;其次,外譯中工作由於相對容易,人才缺口不大,但能夠勝任中譯外工作的高質量人才則嚴重不足,估計缺口高達90%以上。因此,翻譯專業的就業前景非常好,尤其是對於那些學習翻譯專業的歸國留學生而言,他們今後歸國發展的前景是非常光明的。

I. 譚載喜的科研成果

1、「西方翻譯史研究」1990年獲國家教委科研基金立項資助;
2、「當代中國譯學研究」獲香港城大立項資助;
3、「中西翻譯思想比較研究」 被評為廣東省「九五」重點課題(1998)
4、「面向21世紀的中西譯學研究」 2000年獲香港浸會大學科研立項資助;
5、另12個項目先後獲湖南師大、深圳大學校級、香港浸會大學立項資助。 翻譯·模糊法則·信息熵
作者:譚載喜 刊名:中國翻譯 出版日期:2010 期號:第4期
翻譯的「第三形態」特質
作者:譚載喜;邵璐 刊名:外語與外語教學 出版日期:2008 期號:第1期
翻譯本質的絕對與相對屬性
作者:譚載喜 刊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 出版日期:2007 期號:第1期
綜合素質觀照下的翻譯能力
作者:譚載喜 刊名:輔仁外語學報 出版日期:2007 期號:第4期
翻譯比喻衍生的譯學思索
作者:譚載喜 刊名:中國翻譯 出版日期:2006 期號:第2期
翻譯比喻中西探幽
作者:譚載喜 刊名: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 出版日期:2006 期號:第4期
兩千年翻譯家的心路歷程——評道格拉斯·魯賓遜的《西方翻譯理論:從希羅多德到尼采》
作者:譚載喜 刊名:中國翻譯 出版日期:2006 期號:第5期
關於西方翻譯理論發展史的幾點思考
作者:譚載喜 刊名: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 出版日期:2005 期號:第1期
翻譯學:作為獨立學科的今天、昨天與明天
作者:譚載喜 刊名:中國翻譯 出版日期:2004 期號:第3期
翻譯學學科建設的新階段——我國內地高校建立第一個獨立的翻譯學學位點論談——翻譯學:作為獨立學科的今天、昨天與明天
作者:譚載喜 刊名:中國翻譯 出版日期:2004 期號:第3期
翻譯研究詞典的翻譯原則與方法
作者:譚載喜 刊名:中國翻譯 出版日期:2004 期號:第6期
語篇與翻譯:論三大關系
作者:譚載喜 刊名:外語與外語教學 出版日期:2002 期號:第7期
《文學翻譯的理論與實踐——翻譯對話錄》五人談
作者:謝天振;穆雷;郭建中;申丹;譚載喜 刊名:中國翻譯 出版日期:2001 期號:第4期
翻譯學:新世紀的思索——從譯學否定論的「夢」字訣說起
作者:譚載喜 刊名:外語與外語教學 出版日期:2001 期號:第1期
中西翻譯傳統的社會文化烙印
作者:譚載喜 刊名:中國翻譯 出版日期:2000 期號:第2期
中西譯論的相異性
作者:譚載喜 刊名:中國翻譯 出版日期:2000 期號:第1期
中西譯論的相似性
作者:譚載喜 刊名:中國翻譯 出版日期:1999 期號:第6期
中國翻譯與西方翻譯
作者:譚載喜 刊名:中國翻譯 出版日期:1999 期號:第5期
翻譯學必須重視中西譯論比較研究
作者:譚載喜 刊名:中國翻譯 出版日期:1998 期號:第2期
《神似與形似》概評
作者:譚載喜 刊名:中國翻譯 出版日期:1997 期號:第4期
中西現代翻譯學概評
作者:譚載喜 刊名: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學院學報) 出版日期:1995 期號:第3期
翻譯學與語義
作者:譚載喜 刊名: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出版日期:1991 期號:第3期
奈達和他的翻譯理論
作者:譚載喜 刊名:文科學報文摘 出版日期:1990 期號:第2期
科技英語文體的層面分析
作者:陳忠華;譚載喜 刊名:上海科技翻譯 出版日期:1990 期號:第2期
奈達和他的翻譯理論
作者:譚載喜 刊名: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學院學報) 出版日期:1989 期號:第5期
現代西方翻譯發展概述
作者:譚載喜 刊名: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出版日期:1988 期號:第2期
試論翻譯學
作者:譚載喜 刊名: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學院學報) 出版日期:1988 期號:第3期
論翻譯學的途徑
作者:譚載喜;Eugene;A.Nida 刊名:外語教學與研究 出版日期:1987 期號:第1期
論翻譯學的任務和內容
作者:譚載喜 刊名: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出版日期:1987 期號:第3期
必須建立翻譯學
作者:譚載喜 刊名:中國翻譯 出版日期:1987 期號:第3期
文化對比與翻譯
作者:譚載喜 刊名:中國翻譯 出版日期:1986 期號:第5期
西方翻譯史淺談
作者:譚載喜 刊名:翻譯通訊 出版日期:1985 期號:第7期
奈達論翻譯的性質
作者:譚載喜 刊名:翻譯通訊 出版日期:1983 期號:第9期
翻譯是一門科學--評介奈達著《翻譯科學探索》
作者:譚載喜 刊名:翻譯通訊 出版日期:1982 期號:第4期
翻譯中的語義對比試析
作者:譚載喜 刊名:翻譯通訊 出版日期:1982 期號:第1期

閱讀全文

與穆雷翻譯學研究的方法與途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益節美國氨糖食用方法 瀏覽:559
飛利浦溫奶器使用方法 瀏覽:923
FDMS顆粒物測量方法 瀏覽:775
2015新君威後備箱進水解決方法 瀏覽:929
北京標桿企業調研方法有哪些 瀏覽:113
鉛筆生活技巧和方法 瀏覽:537
煙氣控制方法有哪些 瀏覽:693
中葯分析驗證方法 瀏覽:917
解決代溝的有效方法 瀏覽:693
王伯彤比特訓練方法 瀏覽:87
腦袋上毛囊炎最好治療方法 瀏覽:231
炒股的股利計算方法 瀏覽:751
傳統生態學研究方法 瀏覽:443
認土鴨子的方法視頻 瀏覽:201
栽種豆角更簡便的方法 瀏覽:64
六字訣快速練習方法 瀏覽:857
獲得金屬單質常用的方法 瀏覽:319
用什麼方法止癢好 瀏覽:635
瘦肚子後背運動方法視頻 瀏覽:189
冬天怎麼除甲醛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