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烷烴的一氯代物和二氯代物等的個數到底該如何判斷請求解並附上舉例說明,謝謝了,我現在是高一。。。
一氯代物就是等效氫的個數。
高中判斷如下
1.位置上對稱的C原子,所連的H等效 如CH3CH3隻有一種氫
2.同一個C上相同基團的H等效,如CH3CH2CH3,中間的C就有一種H;(CH3)3CCH3,四個甲基連同一個C上,算一種。
二氯代物就是利用等效氫和排列組合來考慮。
1,先確定一氯代物
2,再一氯代物的基礎上再連一個氯,利用排列組合來想,要仔細分析前面出現的重復的。
例如CH3CH2CH2CH3的二氯代物
一氯有2種,因為2種等效氫
分別是CH2ClCH2CH2CH3 CH3CHClCH2CH3
然後第一個一氯代物,再上去一個氯有4種,分別是1,1 1,2 1,3 1,4 數字表示C的序號。
第二種一氯代物,再上一個氯有4中,分別是1,2 2,2 2,3 2,4 其中1,2重復 2,4就是1,3,所以只有2種是對的,一共是6種。
Ⅱ 1,2-二氯苯的制備方法
1.氯苯副產回收
無論是採用苯液相氯化法還是採用苯氣相氧氯化法製造氯苯,都聯產二氯苯。根據實際需求量,改變氯化工藝條件,可調節一氯苯和二氯苯的生成比例。按照氯苯的工藝控制條件和生產情況,氯苯與二氯苯的比例為30-35:1,工業上分離鄰、對位二氯苯的方法主要有精餾法和結晶法。
2.由鄰氯苯胺經重氮化、置換而得
將鄰氯苯胺及鹽酸加入反應鍋,於25℃以下混勻。冷卻至0℃,滴入亞硝酸鈉溶液,溫度維持在0~5℃,至碘化鉀澱粉液變藍色時停止加料,得重氮鹽溶液。在0~5℃下加入氯化亞銅的鹽酸溶液中,充分攪拌、混勻,升溫至60~70℃℃,反應1h,冷卻、靜置分層,油層用5%氫氧化鈉和水反復洗滌,以無水氯化鈣脫水、分餾,收集177~183℃餾分,即得成品。
紅外光譜:
譜峰列表序號 峰位(cm-1) 透過率(%) 半峰寬(cm-1) 峰差(%) 1 438 43 14 47 2 486 67 35 24 3 657 15 12 78 4 743 12 34 80 5 940 59 10 36 6 1036 13 20 80 7 1127 13 23 69 8 1167 62 22 21 9 1250 48 10 43 10 1434 9 14 59 11 1456 15 25 48 12 1482 59 16 9 13 1572 34 13 43 14 1603 48 30 29 15 1787 56 25 28 16 1912 57 22 23 17 1943 68 33 15 18 3067 23 30 56
質譜圖:
Ⅲ 等效氫法到底怎麼分析一氯代物和二氯代物啊我看了網上的答案還是不會,比如立體的結構我就不會看了,請
一氯代物取代數等於等效氫數
二氯代物取代數就要分類
1取代同一個碳上,等於有效氫數
2取代不同碳上,分兩種,取代相鄰碳上,取代不相鄰碳上看情況討論
Ⅳ 有機物一氯代物和二氯代物的個數判斷方法是什麼。如金剛烷。
從金剛烷圖片上可以看出1、2、3、4、5、6點上的每個碳原子可以連2個氫原子,這6點上的氫原子都是等效氫,圖片上的7、8、9、10點上的每個碳原子可以連1個氫原子,這4點上的氫原子是等效氫,因此金剛烷一氯代物有二種.
二氯代物有六種。
Ⅳ 一氯代物的判斷我懂了,那二氯代物又是什麼意思,應該怎麼判斷呢
二氯代物使用定一移一方法判斷
判斷一氯代物的種數,其實就是判斷不等效氫原子種數,因為氯原子最終是取代氫原子。首先我們要知道等效氫如何判斷。
分子中等效氫原子一般有如下情況:
分子中同一甲基上連接的氫原子等效,如甲烷上的氫原子
同一碳原子所連甲基上的氫原子等效,如新戊烷(可以看作四個甲基取代了甲烷分子中的四個氫原子而得),其四個甲基等效,各個甲基上的氫原子也全都等效
處於鏡面對稱位置上的氫原子等效
一般鹵代物我們只考慮能被鹵素原子取代的氫,例如羥基的氫不用算
Ⅵ 如何判斷烷烴的一氯取代物和二氯取代物的個數
一: 判斷烷烴的一氯取代物個數:
一氯代物就是等效氫的個數:
1、位置上對稱的c原子,所連的h等效,如ch3ch3隻有一種氫。
2、同一個c上相同基團的h等效,如ch3ch2ch3,中間的c就有一種h;(ch3)3cch3,四個甲基連同一個c上,算一種。
二:判斷烷烴的二氯取代物個數:
二氯代物就是利用等效氫和排列組合來考慮。
1、先確定一氯代物
2、再一氯代物的基礎上再連一個氯,利用排列組合來想,要仔細分析前面出現的重復的。
例如ch3ch2ch2ch3的二氯代物
一氯有2種,因為2種等效氫
分別是ch2clch2ch2ch3ch3chclch2ch3
然後第一個一氯代物,再上去一個氯有4種,分別是1,11,21,31,4數字表示c的序號。
第二種一氯代物,再上一個氯有4中,分別是1,22,22,32,4其中1,2重復2,4就是1,3,所以只有2種是對的,一共是6種。
(6)一二二氯分析方法擴展閱讀:
鹵化反應
烷烴中的氫原子被鹵原子(即第七主族元素)取代的反應稱為鹵化反應(halogenation)。。但有實用意義的鹵化反應是氯化和溴化。
1.氯化
烷烴於室溫並且在黑暗中與氯氣不反應,但在日光或紫外光照射或在高溫(250~400℃)作用下,能發生取代反應,烷烴分子中的氫原子能逐步被氯取代,得到不同的氯代烷的混合物。
如果控制氯的用量,用大量甲烷,主要得到氯甲烷;如用大量氯氣,主要得到四氯化碳。工業上通過精餾,使混合物一一分開。以上幾個氯化產物,均是重要的溶劑與試劑。
甲烷氯化反應的事實是:
①在室溫暗處不發生反應;
②髙於250℃發生反應;
③在室溫有光作用下能發生反應;
④用光引發反應,吸收一個光子就能產生幾千個氯甲烷分子;
⑤如有氧或有一些能捕捉自由基的雜質存在,反應有一個誘導期,誘導期時間長短與存在這些雜質多少有關。根據上述事實的特點可以判斷,甲烷的氯化是一個自由基型的取代反應。
2.甲烷的鹵化
在同類型反應中,可以通過比較決定反應速率一步的活化能大小,了解反應進行的難易。
氟與甲烷反應是大量放熱的,但仍需+4.2 KJ/mol活化能,一旦發生反應,大量的熱難以移走,破壞生成的氟甲烷,而得到碳與氟化氫,因此直接氟化的反應難以實現。
碘與甲烷反應,需要大於141 KJ/mol的活化能,反應難以進行。氯化只需活化能+16.7 KJ/mol,溴化只需活化能+75.3 KJ/mol,故鹵化反應主要是氯化、溴化。氯化反應比溴化易於進行。
碘不能與甲烷發生取代反應生成碘甲烷,但其逆反應很容易進行。
由基鏈反應中加入碘,它可以使反應中止。
3.高級烷烴的鹵化
在紫外光或熱(250~400℃)作用下,氯、溴能與烷烴發生反應,氟可在惰性氣體稀釋下進行烷烴的氟化,而碘不能。
Ⅶ 如何數有機物的一.二氯取代物
實則為確定氯代物同分異構體。用等效氫法:
1同碳原子氫原子等效(甲烷)
2同分子軸對稱(鏡面對稱)氫原子等效(2,2-二甲基丙烷)
3同碳原子上甲基氫原子等效的(2,2-二甲基丁烷)
註:把氯換為氫寫出結構簡式加以分析將事半功倍。
Ⅷ 怎麼判斷1,1-二氯乙烷和1,2-二氯乙烷
首先,在NaOH水溶液中加熱,使-Cl轉化為-OH
那麼1,1-二氯乙烷將得到CH3-CH(OH)2,同碳二醇,不穩定,脫水形成CH3CHO。
1,2-二氯乙烷得到乙二醇。
然後用銀氨溶液檢驗,產生銀鏡的就是1,1-二氯乙烷;不產生的是1,2-二氯乙烷。
(乙醛能把銀氨還原為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