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釣鯉魚對調釣並不是很講究,釣得鈍一些能讓魚放鬆警惕性嗎
釣魚鯽魚假如應用軟黏的小黃面,但軟黏魚餌的比例一般非常大,可以調十到十五目;橡皮筋顆粒物的比例相對性要比小黃面輕,可以調八到十目;泡泡球、純拉蟲這都是比例特輕的魚餌,調目一定不可以太高,盡量不要超出五目。假如調高釣低,一般會有魚餌離底的狀況。
鯉魚吃口猛、抗拉力也大,一條一二斤的鯽魚,你即便用3+2,配七八號伊勢尼,它要吃也吃得進、也拉得動。只是我個人認為釣小個人的魚用太粗的線,會讓它造成警惕,它吸餌的過程中吸進魚鉤魚線,會感到有臟東西,會不由自主立刻吐出來乃至害怕再吃。魚體型大一點,敏感性便會降低一些。
2. 調漂是釣魚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調漂的方法步驟是怎樣的
調漂其實是可以簡單也可以復雜的,只要適合當前的魚情就行。尤其是在野釣中,調漂一般不怎麼講究花哨,簡單、快速、實用就行,畢竟野釣的魚情跟黑坑、養殖塘有巨大差異,防止雜魚鬧鉤、防止刮風流水走漂是調漂的第一步。因此把簡單和最復雜的調漂步驟做個對比,希望各位新手釣友對調漂有個全面的認識,不必過於追求方法,能釣到魚就行。今天就來談談調漂的方法步驟吧。
復雜的調漂方法,主要有6步,第七步調整其實有時沒用,算得上「白饒」的。最簡單的調漂方法就只要二步了,簡單並且實用。第一步,掛上充足重的鉛墜粗找底,或是留意浮漂外露較低的篩網目數,這個小細節的目的是取決於保證水位是豎直的。
在粗找底的情況下順帶把降落點上下左右都試一試,有坑、有坎的地區需要注意。第二步,浮漂調節出一個好的篩網目數,有利於看漂就可以。那樣即使完成了調漂,其實在持續高溫時節底釣大魚時,這類方法很管用。並沒有調整,也不必找口,固守就可以。
復雜的好處是知其然並且知其所以然,簡單的方法簡單粗暴,如果都是在夏秋季節野釣,簡單的方法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好的。如果魚情變化比較復雜,釣黑坑、冬季或者早春,對調漂就有一定要求了。只能說各有優勢,關鍵是看魚情和季節。
3. 本人初學釣魚請問怎樣才能調好漂
當你選擇好竿鉤漂和線組後,將漂拉到線組底部50CM左右,這時的水深必須超過你漂和雙鉤的距離,(比如水深在1.5M左右,按調四釣二的方式)這時你在增加或減少鉛皮重量將目漂調至4目後掛餌,餌料的重量會將浮漂帶入水底,起竿將浮漂拉出水面兩目時,就可以垂釣了,這里只是籠統的敘述了調漂的過程,如有其他疑問共同探討。 調標是個比較容易引起爭論的話題,而調標又是每個釣魚人所必須面對的現實之一。現在的調標方法有很多:帶餌調標法、空鉤調標法、單鉤調標法、無鉤調標法。至於哪種調法最好?一直是釣魚愛好者最關心且經常討論的話題。 http://..com/question/316927748.html 我通過多年的釣魚實踐,通過對多種調法的總結,發現:不論用何種調標法,其目的除了為多上魚之外,最主要的就是為了如何能很好的控制兩餌在水中的狀態,餌料在水中的狀態無非是兩餌卧底、一觸一卧、一懸一觸、兩餌懸浮四種。可是在實際的釣魚活動中,餌團在水中的狀態不是直觀可見的,它只能通過浮標釣目的多少來間接的反映出來,而要完整地實現餌團在水中的那四個狀態,又與浮標的調目和餌料的比重有關。釣友們或許已經注意到了,我加了個餌料的比重進去,這一點非常重要。有些釣魚高手,在有某些條件制約時(如比賽進程中、浮標選型不當、線組搭配不當……等),往往可以通過改變餌料的比重來對釣目進行調整,以實現多獲的目的!但這個比重的調節僅是一種應變,應用起來可是比較困難的。原因是釣手必須要對所用餌料特性非常了解,且如何配比也是決定因素,操作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然而,在不改變手食的情況下,我們完全可以通過調整浮標來達到多獲的目的。而許多釣友在實際的釣魚過程中經常會產生這樣的疑問「我找到底了么?」、「我的餌團在水底是個怎樣的狀態?」。我通過實踐對調標有了一些體會,基本上對餌團在水底的狀態(手食不變的情況下)做到了心知肚明。現把它寫下來,希望廣大釣友給予斧正! 施釣前要先確定調目。不論用何種調標法,先確定調目是前提條件。每位釣友都有自己對調目的認識和習慣,調幾依據魚情和自己的習慣即可。我覺得用一個例子來說明比較直觀、快捷、易懂。只要掌握、理解了這種方法的實質,再融合到自己的調釣法中就可以了。我習慣用空鉤調標法!我選用8目的軟尾標,初步設定調目為4目。 具體操所過程如下: 一、 粗調——找底 找好釣位後,根據對象魚先開餌,利用發餌的時間進行調標。先在下鉤掛大點的鉛皮找底(水底可能有漿層,掛下鉤找底有利於後面的精確找底),讓視標露1目,並在以釣點為圓心,半徑15厘米的圈內,前後左右多試幾次——充分掌握釣點的水底情況。 二、 粗調——調目 粗調找到底後,將浮標下移15厘米(一定要超過預定調目的長度),修剪鉛皮直到調目為4。 三、 精調——找底 這一步非常重要!切記這時先不要上移浮標,而是先在下鉤搓上單餌拋出,看看這個餌球是否能讓浮標剛好沒入水中(最好是平水)。我稱此餌為「基餌」(一定要用手食,其它的代用品不可取,會對調釣有很大的影響),並記住這時餌團的大小。找好「基餌」後再將浮標上移15厘米,下鉤掛「基餌」進行找底。我讓浮標露出4目(即等於調目)。找好後,再於上鉤掛「基餌」拋出,看看此時浮標露幾目——假設此時標露2目。這時我們可以知道上下兩鉤的間距在浮標的示目上大約是差2目,而這2目就是我們判斷上鉤是否離底的依據。若此時我開始垂釣(所上釣餌一定要小於等於基餌重量),還必須進行一定的微調。原因是:如果水底的漿層厚的話,釣目肯定要發生變化。若浮標穩定後,釣目大於4目(底有漿層),則需要我們下移浮標將釣目調整為4目。則下鉤肯定是觸底、上鉤懸浮,我們可以通過調整上鉤釣餌的大小來控制上鉤離底的程度。若釣目小於4目(底部漿層薄),只要釣目在2~4目之間,上鉤餌一定是離底、下鉤餌是觸底狀態。而釣目小於2目的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產生的(我們用上鉤掛「基餌」人為使其到底,浮標才顯示2目)!釣友們應該注意到了:我上面所說的是以「始終有一餌觸底」為出發點的。因為我堅信釣魚一定要先從底釣起這一原則,再根據魚情,上下改變釣目來適應魚口的變化。 四、 精調——找口 如果魚口不確定,我們可以通過一定的調整來進行應變。首先要說明的是手食是固定不變!若你改變了手食,就要從新校標——精找底和找鉤差。 1、如有口無魚,我個人認為是釣的靈了,上餌方式和大小不變,我們只需通過上移浮標來找魚的實口就行了,找到實口後,再在上鉤掛上「基餌」拋竿看看與剛才上魚時的釣目有何區別,若釣目變小了,就說明上鉤是懸浮的,並記住這個目數,它在接下來的釣魚過程中,上鉤是浮是觸,你就有了一個很好的依據。若釣目不變,則說明雙鉤均是觸底狀態。 2、若沒有魚訊或魚攝食強烈,我們可以下移浮標——釣靈找口!這時就要求你所上的兩個釣餌的總重一定要小於「基餌」重量。假設用下鉤掛上「基餌」將目數定在3目(或更低),那我們在施釣時,釣目小於3目(下鉤掛「基餌」所定目數)且大於1目(上下鉤差為2目的示標——「精調——找底」中已對「鉤差」有說明),則下鉤觸底、上鉤懸浮。小於1目則一觸一卧。若釣目大於3目(下鉤掛「基餌」所定目數),則雙鉤懸浮。 3、截口頻繁——魚明顯上浮。用此標此調目打浮,盡可根據需要將釣點定在所需水層。既然已經明確要打浮,就不必掛「基餌」找底了,只要所上餌團不將浮標全部拉入水中,你盡可隨意發揮,最好將手食加些鬼5成為拉餌。當然,此時雙餌是懸浮的 簡單的流程是:粗找底——離底定調目——定「基餌」——下鉤掛「基餌」找調目——上鉤掛「基餌」找鉤差(調目減此時的示目,手食、標不變,此差基本是個常數)——用釣餌微調——找魚口。 綜上所述,我只是把調標過程稍加了一點改變。雖然多了幾個環節,但對於同一支標,多次調釣之後,還是有規律可循的。如果我們能基本上掌握、了解鉤餌與浮標示目的對應關系——是離是觸,我們就會應時而變、因魚施釣。豈不樂哉!!]
4. 釣魚,魚浮怎樣調
調標是個比較容易引起爭論的話題,而調標又是每個釣魚人所必須面對的現實之一。現在的調標方法有很多:帶餌調標法、空鉤調標法、單鉤調標法、無鉤調標法。至於哪種調法最好?一直是釣魚愛好者最關心且經常討論的話題。 我通過多年的釣魚實踐,通過對多種調法的總結,發現:不論用何種調標法,其目的除了為多上魚之外,最主要的就是為了如何能很好的控制兩餌在水中的狀態,餌料在水中的狀態無非是兩餌卧底、一觸一卧、一懸一觸、兩餌懸浮四種。可是在實際的釣魚活動中,餌團在水中的狀態不是直觀可見的,它只能通過浮標釣目的多少來間接的反映出來,而要完整地實現餌團在水中的那四個狀態,又與浮標的調目和餌料的比重有關。釣友們或許已經注意到了,我加了個餌料的比重進去,這一點非常重要。有些釣魚高手,在有某些條件制約時(如比賽進程中、浮標選型不當、線組搭配不當……等),往往可以通過改變餌料的比重來對釣目進行調整,以實現多獲的目的!但這個比重的調節僅是一種應變,應用起來可是比較困難的。原因是釣手必須要對所用餌料特性非常了解,且如何配比也是決定因素,操作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然而,在不改變手食的情況下,我們完全可以通過調整浮標來達到多獲的目的。而許多釣友在實際的釣魚過程中經常會產生這樣的疑問「我找到底了么?」、「我的餌團在水底是個怎樣的狀態?」。我通過實踐對調標有了一些體會,基本上對餌團在水底的狀態(手食不變的情況下)做到了心知肚明。現把它寫下來,希望廣大釣友給予斧正! 施釣前要先確定調目。不論用何種調標法,先確定調目是前提條件。每位釣友都有自己對調目的認識和習慣,調幾依據魚情和自己的習慣即可。我覺得用一個例子來說明比較直觀、快捷、易懂。只要掌握、理解了這種方法的實質,再融合到自己的調釣法中就可以了。我習慣用空鉤調標法!我選用8目的軟尾標,初步設定調目為4目。 具體操所過程如下: 一、 粗調——找底 找好釣位後,根據對象魚先開餌,利用發餌的時間進行調標。先在下鉤掛大點的鉛皮找底(水底可能有漿層,掛下鉤找底有利於後面的精確找底),讓視標露1目,並在以釣點為圓心,半徑15厘米的圈內,前後左右多試幾次——充分掌握釣點的水底情況。 二、 粗調——調目 粗調找到底後,將浮標下移15厘米(一定要超過預定調目的長度),修剪鉛皮直到調目為4。 三、 精調——找底 這一步非常重要!切記這時先不要上移浮標,而是先在下鉤搓上單餌拋出,看看這個餌球是否能讓浮標剛好沒入水中(最好是平水)。我稱此餌為「基餌」(一定要用手食,其它的代用品不可取,會對調釣有很大的影響),並記住這時餌團的大小。找好「基餌」後再將浮標上移15厘米,下鉤掛「基餌」進行找底。我讓浮標露出4目(即等於調目)。找好後,再於上鉤掛「基餌」拋出,看看此時浮標露幾目——假設此時標露2目。這時我們可以知道上下兩鉤的間距在浮標的示目上大約是差2目,而這2目就是我們判斷上鉤是否離底的依據。若此時我開始垂釣(所上釣餌一定要小於等於基餌重量),還必須進行一定的微調。原因是:如果水底的漿層厚的話,釣目肯定要發生變化。若浮標穩定後,釣目大於4目(底有漿層),則需要我們下移浮標將釣目調整為4目。則下鉤肯定是觸底、上鉤懸浮,我們可以通過調整上鉤釣餌的大小來控制上鉤離底的程度。若釣目小於4目(底部漿層薄),只要釣目在2~4目之間,上鉤餌一定是離底、下鉤餌是觸底狀態。而釣目小於2目的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產生的(我們用上鉤掛「基餌」人為使其到底,浮標才顯示2目)!釣友們應該注意到了:我上面所說的是以「始終有一餌觸底」為出發點的。因為我堅信釣魚一定要先從底釣起這一原則,再根據魚情,上下改變釣目來適應魚口的變化。 四、 精調——找口 如果魚口不確定,我們可以通過一定的調整來進行應變。首先要說明的是手食是固定不變!若你改變了手食,就要從新校標——精找底和找鉤差。 1、如有口無魚,我個人認為是釣的靈了,上餌方式和大小不變,我們只需通過上移浮標來找魚的實口就行了,找到實口後,再在上鉤掛上「基餌」拋竿看看與剛才上魚時的釣目有何區別,若釣目變小了,就說明上鉤是懸浮的,並記住這個目數,它在接下來的釣魚過程中,上鉤是浮是觸,你就有了一個很好的依據。若釣目不變,則說明雙鉤均是觸底狀態。 2、若沒有魚訊或魚攝食強烈,我們可以下移浮標——釣靈找口!這時就要求你所上的兩個釣餌的總重一定要小於「基餌」重量。假設用下鉤掛上「基餌」將目數定在3目(或更低),那我們在施釣時,釣目小於3目(下鉤掛「基餌」所定目數)且大於1目(上下鉤差為2目的示標——「精調——找底」中已對「鉤差」有說明),則下鉤觸底、上鉤懸浮。小於1目則一觸一卧。若釣目大於3目(下鉤掛「基餌」所定目數),則雙鉤懸浮。 3、截口頻繁——魚明顯上浮。用此標此調目打浮,盡可根據需要將釣點定在所需水層。既然已經明確要打浮,就不必掛「基餌」找底了,只要所上餌團不將浮標全部拉入水中,你盡可隨意發揮,最好將手食加些鬼5成為拉餌。當然,此時雙餌是懸浮的簡單的流程是:粗找底——離底定調目——定「基餌」——下鉤掛「基餌」找調目——上鉤掛「基餌」找鉤差(調目減此時的示目,手食、標不變,此差基本是個常數)——用釣餌微調——找魚口。 綜上所述,我只是把調標過程稍加了一點改變。雖然多了幾個環節,但對於同一支標,多次調釣之後,還是有規律可循的。如果我們能基本上掌握、了解鉤餌與浮標示目的對應關系——是離是觸,我們就會應時而變、因魚施釣。豈不樂哉!!! 希望以上內容對您有所幫助。
5. 野釣最快速調漂方法
野釣最快最簡單
調漂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各種各樣的因素都會影響到調漂的效果,不管是水情、魚情,各種情況的變化都要反映在浮漂的調整當中。很多釣魚人都會調漂感到頭疼,其實調漂的核心和關鍵點並不復雜,先找准主幹你才能夠去學習其他更加精深的技巧。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在野釣的時候,調漂的幾個步驟,幫助大家能夠最簡易地調好漂。
步驟一:觀察環境,明確思路,確定釣組
對環境的了解和判斷對調釣至關重要。用什麼味型、狀態的餌,餌重的控制,線組的粗細,漂型的確定,鉤型及鉤號的確定等等。
假設對象魚為野生塘鯽魚,野釣魚塘水深2左右,線組為1.2+0.8,配一尾普通硬尾2號棗核型蘆葦漂,鉤型鉤號為4號金袖。在對水下魚情及吃口還不太清楚的情況下先調整鉤餌狀態為下餌觸底,上餌懸浮(調漂技巧:先確定鉤餌的狀態,占不確定調目和釣目)。
步驟二:確定水深,摸清水底地形
拋鉤入水,重鉛找底,調整浮漂示目露出水面,1平方米左右范圍內多拋幾次,確定水深,了解水底的地形,有無溝壑,有無障礙物等。
步驟三:下拉浮漂,確定調目
將浮漂拉向鉛墜方向為子線長度x2的距離(假設子線長為20cm,就拉動40cm左右)。很多人都講半水調漂,假設水深3米,半水就是1.5米左右,或者隨便拉一下浮漂就進行調漂,這時調出的調目和鉤餌到底後的調目可能出現一定的偏差,因為在1.5米左右深調整浮漂後,再去釣3米深的底時,主線在水中又增加了近1.5米長,這部分多出的主線勢必對浮漂調目起到影響。為了減少這部分的影響。所以在調整調目時使雙鉤離底15—20cm左右即可。
步驟四:單鉤掛餌,確定餌重
假設當前空鉤調目為6目,單鉤掛餌拋入水中發現單餌壓下浮漂3目,剩餘3目。這樣推理如果雙鉤掛餌還會壓下3目,就會將浮漂壓成平水或壓入水中。
步驟五:下鉤掛鉛進行粗略探底,雙餌掛鉤精確找底
因為我們用的調漂技巧是上餌懸浮,下餌觸底狀態,所以下鉤掛鉛找底,注意鉛皮不要比雙餌重太多,否則容易錨底或壓入淤泥中。粗略找底後再雙鉤掛鉤對釣目進行調整,直至3目即可。因為下鉤餌到底後被地面將重力平衡掉,所以釣的3目與之前單餌掛上鉤時壓下浮漂的目數一致。至此,下鉤觸底,上鉤懸浮調6釣3完成。
此種情況當釣2目時,當一餌脫落時浮漂會上升到3目,當兩餌全部脫落時將上升到6目,對餌的著鉤情況也有所掌握。相信聰明的釣友們可以通過以上例子舉一反三,甚至創新。
總結:
在野釣調釣時,其實步驟基本大同小異,甚至有人想我也是這樣調的,為什麼效果卻不一樣呢?因為具體操作過程中的一些細節被你忽略了。比如我們在調整調目時鉤離底的距離等。在這里與大家分享幾個調釣及垂釣時的小細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野釣使用任何調漂技巧,我們是為了使信號更快、更好的傳遞到浮漂上,尤其在魚口弱時,我們一定要保證浮漂與鉛墜之間這段主線是被拉直並且垂直的。怎麼做呢?就是無論調漂還是垂釣時都不要拋滿竿和避免鉤餌錨底使線組傾斜。另一個好處大家都知道,就是在遇到大魚時更容易將竿揚起。
垂釣時,在無特殊情況的時候我通常會選擇2號漂,因為當發現魚情出現變化時應對起來更為方便。比如春季釣魚水面起風了,不方便觀漂我們想釣「跑鉛」就換成1號漂,再比如夏季釣魚時遇到魚體起浮再換成3號漂釣浮。
遇到輕微走水時,可以適當使用減少鉛皮使浮漂的向上牽引力增加的調漂技巧使線組垂直在水中更加穩定。
6. 野釣調漂的時候,有哪些最實用簡單的方法呢
帶餌調漂便是掛著餌料調漂,可以帶雙餌還可以帶單餌。一般冬天以降低魚進食障礙為主要目的,因此會應用帶單餌調平水,掛雙餌釣1、2目的方式,次方式益處便是應用輕餌也能輕松找底,屬於調低釣高的一種,因為水底對線組的承受力存有,子線彎折松馳,十分有利於魚兒進餐,其實不止是冬天,只要魚口輕,在進餐不好的魚情都應該這么調漂,先不講究靈頓,最先要將魚更方便吃餌放在第一位。帶餌調漂的第二種方式便是帶雙餌調漂,一樣使用輕餌的時候也可以用帶雙餌調平水,釣1、2目。原理與帶單餌類似,可是會比帶單餌稍微頓一點點,區別不大,也是應用輕餌甚至蟲餌的時候的調漂方法。因此春天釣鯽魚假如應用蟲餌或是拉餌,也可以用這類方式,那樣能確保餌料是究竟的。
調漂最好做到精準,精準的目的就在於能夠依據釣目的轉變掌握餌料在水底的情況。要想做到精準調漂,以下幾點也需要注意。首先是半水深層盡量貼近水底,避免水線長度轉變對調目產生影響,必然也會讓釣目和餌料在水底的情況產生影響,因此調整好的浮漂,換水位換釣場,最好再次調下。其次便是線組和浮漂都有吃水的特點,會提升線組的凈重,那就會造成調目和釣目都產生變化,因此調漂並非一勞永逸,還要釣魚一段時間後調整一下。
7. 很多釣友都對調漂似懂非懂,到底野釣該如何調漂呢
調漂的目的除了多上魚以外,最主要的便是能更好的控制兩餌在水中的情況,餌料在水中的情況無非是兩餌間諜、一觸一卧、一懸一觸、兩餌懸浮這四種。但是在實際的釣魚活動中,餌團在水中的情況不是直觀可見的,它只能通過浮標釣目的多少來間接的體現出來,而要完整地實現餌團在水中的那四個情況,又與浮標的調目和餌料的比重有關。
野外釣浮的調漂方式則更加簡易,在調節浮漂時只要確保釣鉤離開水下,隨後直接掛餌垂釣。當浮漂沒入水裡以前,出現不了中魚信號時,就剪修鉛皮。如此往復,直到浮漂可以出現信號,並釣中魚為止。
鉤餌的尺寸及情況決定是否可以讓魚順利的吸進口中,因此目標魚的確定是十分有必要的。調高釣低子線是豎直的,魚在吸餌的一瞬間,信號傳遞的非常靈敏直接,反應到浮漂上邊便是比較清晰的頓口。通過浮漂信號,根據魚口根據上魚狀況,挑選上推下拉浮漂,達到漂相清楚,中魚率大的調漂目的。
8. 最新野釣調漂方法
野釣在不同的水域,不同的魚情,調漂會有不同的套路。
一、帶餌調漂
帶餌調漂就是掛著餌料調漂,可以帶雙餌也可以帶單餌。通常冬季以降低魚進食障礙為主要目的,所以會使用帶單餌調平水,掛雙餌釣1、2目的方法,次方法好處就是使用輕餌也能輕松找底,屬於調低釣高的一種,由於水底對線組的支撐力存在,子線彎曲鬆弛,非常有助於魚兒進食,其實不止是冬季,只要魚口輕,在進食不好的魚情都應該這么調漂,先不講究靈頓,首先要把魚更方便吃餌放在第一位。帶餌調漂的第二種方法就是帶雙餌調漂,同樣在使用輕餌的時候也可以使用帶雙餌調平水,釣1、2目。原理與帶單餌類似,但是會比帶單餌稍稍頓一點點,差別不大,也是使用輕餌甚至蟲餌的時候的調漂方法。所以春季釣鯽魚如果使用蟲餌或者拉餌,也可以使用這種方法,這樣能保證餌料是到底的。
但是帶雙餌調漂最大的優勢在於可以到底也可以釣浮,可以通過釣目的變化讓雙餌在水底呈現更多的狀態,來適應魚口的情況。比如掛雙耳,調2目,這樣釣2目的時候可以釣浮,還可以找底後,釣目調整到2目多一點點,這樣下餌肯定到底,上餌懸浮,如果釣目再增加雙餌就會到底。總之這種充分考慮餌重的調漂方法,都是比較好的調漂方法,可以通過釣目的變化來調整雙餌在水底的狀態。當然還有空鉤調調目的調漂方法,一定要注意有個稱餌重的過程,然後確定釣目,比如調6目,雙餌重4目,這樣釣目應該圍繞著2目,這樣調漂也是比較合適的。
二、不帶子線調漂
不帶子線調漂通常是在野外環境中小魚多,有流水,甚至春釣淺水的時候使用的一種方法。通常的套路就是調平水,釣1、2目,調釣過程都是不掛子線的。釣目比調目高,說明水底有了支撐力,那說明鉛墜一定到底了。所以不帶子線調漂的最終狀態,講究的是鉛墜到底,子線躺底,魚餌躺底。子線對魚餌沒拉力,十分適合底層魚類進食,這也是傳統釣中最常用的調漂方法。調漂好浮漂後,再上子線和餌料垂釣。除了降低進食障礙,對於鬧小魚也有不錯的效果。同時由於鉛墜已經到底了,子線躺底,所以不管換上什麼餌料,不管餌重大小怎麼變,對於釣目都是沒影響的,這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優勢。
調漂最好做到精確,精確的目的就在於可以根據釣目的變化了解餌料在水底的狀態。想要做到精確調漂,以下幾點也需要注意。首先是半水深度盡量接近水底,防止水線長短變化對調目產生影響,勢必也會對釣目和餌料在水底的狀態產生影響,所以調整好的浮漂,換水深換釣場,最好重新調下。其次就是線組和浮漂都有吃水的特性,會增加線組的重量,那就會導致調目和釣目都發生變化,所以調漂並非一勞永逸,還需要垂釣一段時間後修正一下。
9. 在野釣的時候該怎麼做才能把魚漂調正確呢
夏天看漂很容易看走眼。因此釣友們對於調漂這件事就會感到十分頭疼,不同的因素都會影響效果,然而所有的情況都會反映在浮漂上,其實想要快速的調好漂並不是很困難,只要找准關鍵點,學習技巧才會游刃有餘。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在野釣的時候該怎麼做才能把魚漂調正確。
環境要素對調釣影響是比較大的,餌料的選擇、霧化的快慢,線組的粗細,鉤號的選擇等等。以釣鯽魚為例,在水位2上下,用1.2主線配0.8子線,配上硬尾2號棗核型漂,鉤號用4號金袖。這種搭配是比較好的,假如初到一個海域,不清楚水情的話,能夠選用上餌懸浮,下餌究竟來確定調漂的范疇。
其實野釣調釣方式基本基本相同,為何效果不一樣?由於實際操作時會忽視一些小細節,例如野釣魚口較差時,不論是調漂還是釣魚,都不要把竿拋滿,要確保浮漂與鉛墜間的主線是綳緊。再例如略微走水時,能夠適當降低鉛皮上調的引里,平穩線組。
10. 使用加粗尾浮漂野釣草魚,如何進行精確調釣呢
草魚是我國的「四大家魚」之一,分布特別廣泛,一般野河、湖庫都是有其纖長的影子,變成休閑野釣的主要目標魚類之一。野釣草魚一般需長竿、粗線條、大鉤,用吃鉛比較大的粗尾浮漂。那樣,應用加粗尾浮漂野釣草魚,如何進行精確調釣呢?下邊以3目加粗浮漂為例,具體介紹一下。
隨著作釣不斷開展,釣魚愛好者就會讓雨情魚訊擁有一個基礎認識,此時就需要融合雨情魚訊,對調釣的靈鈍開展靈便調整。假如魚口迅速,就可以往下拉浮漂釣靈一些,去搶魚;假如魚口比較慢,就可以往上拉浮漂釣鈍一些,去守釣。
調整靈鈍,一般不會違反一鉤躺底、一鉤離底的調釣目標要求,調整的僅僅大兒子線彎折的水平,及其上當離底的間距。因而靈鈍調整不可以引起釣目轉變,釣目提升表明上當慢慢躺底,釣目減少表明下鉤慢慢離底,這就背馳了調釣目標。
用加粗尾浮漂釣草魚,調釣的關鍵是:調釣目標:一鉤躺底、一鉤離底;調漂規定:加粗目可以參與調漂,前提是測好鉤重;釣目調目:先確定釣目,再測算調目;靈鈍調整:留意不必引起釣目的轉變。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內容了,希望對各位釣友有所幫助!如果大家有更好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共同提升釣魚技巧,謝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