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日常語言分析方法

日常語言分析方法

發布時間:2022-10-03 19:31:04

1. 語法結構的分析方法哪些

(1)替換法。把語言切分成若干單位,使用這種方法,主要用來切分語素。
(2)分布分析法。根據語言單位出現的語境(包括上下文)加以歸類。例如:分析「吃、喝、抽」等動詞。
(3)直接成分分析法。分布分析法考察語言單位的外部關系,直接成分分析法考察語言單位的內部結構。這種
分析法切分語段的層次。語言可以從大到小,層層切分,也可以先確定單位(語素或詞),層層歸納。
(4)變換分析法。用來說明語句之間的關系,如主動句與被動句、肯定句與否定句的關系等等;也可以用來說明形式相同而實際上有差異的語句。
結構主義語法學還有一些其他的分析方法。例如:把片語分為向心結構和離心結構。
向心結構中至少有一個直接成分跟整個片語的功能相同,如「新書」、「很好」;離心結構中所有的直接成分跟整個片語的功能都不相同,如「今天晴天」。德州 這種分析可以用來區分同形結構。例如「出租汽車」代表兩種不同的向心結構:一種是以「汽車」為核心(即通常所說的偏正結構),一種是以「出租」為核心(即通常所說的動賓結構)。
正因為單劃分層次還不能完全說明片語之間的內部關系,所以要區分向心結構和離心結構,同時又認為向心結構的核心可以有不同位置。
語言是社會的產物,語言作為社會交際工具的傳遞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它的性質決定了語言的運用必然牽連到整個社會,牽連到每一個人。社會的變化發展推動了語言的發展,語言的變化發展又反過來折射出社會的變化發展。語言和思維是同勞動一起在人的社會化過程中產生的,其社會性幾乎可以說是與生俱來。
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而不是自然現象。過去有一些家把生物相比附,認為語言也要經歷生。老死的生物生命史的過程,於是斷定語言是一種自然現象,這種看法是錯誤的。語言雖然也有產生、發展和可能死亡的過程,但與生物的生、長老、死有本質的區別。生物的生、長、老、死是生物個體的可見的變易。一種語言分化為許多方言,或是演變為另一些語言,都是全社會的語言行為的逐漸的演變,語言的「死」與「活」,這是比喻的說法,只是說有這種可能性,能否變為現實,決定於具體的社會條件,決定於它是否為全社會服務,為人們所運用。語言是一種既不屬於基礎,也不屬於上層建築的特殊社會現象。所謂「特殊」,是說語言區別於其他社會現象的本質特點在於:語言是作為人們交際的工具、一視同仁地為全社會服務的,這種工具能使人們相互了解並調整他們在人類活動的一切范圍中的共同工作。
語言是一種符號,因為它能代表或指稱現實現象。
語言符號是由音、義的結合構成的。"音"是語言符號的物質表現形式,"義"是語言符號的內容,只有音和義相結合才能指稱現實現象,構成語言的符號。例如"人"這個符號,rén是它的語音形式,"會說話、用兩條腿走路、會製造和使用生產工具進行勞動"是和這個音結合在一起的意義,構成符號的內容。德州論壇音與義是語言符號的兩個"面",彼此依存,猶如一張紙有正反兩面,我們不能只要正面而不要反面,也不能只要反面而不要正面;語言符號的音義關系與此一樣,只有和特定意義相結合的聲音才能叫做語音,由特定語音表達出來的意義才能成為交際所需要的語義。
語言系統的組成規則主要表現為結構的層次性,就是說,語言是一種分層的裝置,可以從低到高、或者從下到上分出若干個層次,使音、義以及由音義相結合而組成的符號"各就各位",各得其所,但每一種現象又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間處於一種互相依存、彼此制約的關系之中,形成一個嚴密的系統。我們可以從下到上去觀察語言系統的結構層次。

2. 話語語言學的基本方法

話語語言學用來進行話語分析的基本方法叫「句子實際切分法」。該種方法是捷克語言學家V·馬泰休斯提出來的。句子實際切分法是一種功能-意義分析法。馬泰休斯根據詞語在句中不同的交際功能,把句子切分為兩個表意部分:一是敘述的出發點,二是敘述的核心。德國語言學家K·布斯特把敘述的出發點稱為主題,把敘述的核心稱為述題。主題指敘述的對象,表示已知的信息或不重要的內容,述題指對敘述對象的說明,表示新的信息或重要的內容。句子實際切分法就是把句子切分成主題和述題的方法。
例如:
家鄉的日頭/從東山上冉冉升起。(《北方,我的北方》)
主題述題
河水上/跳動著月光。(《我的搖遠的精平灣》)
主題述題
因為離海近,/所以這里的集市最精彩不過。(《蘆花蝦》)
主題述題
如果沒有拉夜網的,/海邊上是安靜的。(《拉拉谷》)
主題述題
對連貫性話語進行實際切分,最能顯示主題和述題之間的關系。在交際過程中,通常都是主題在前,述題在後。這是連貫性話語構成的基本規律。如果前面一個句子的主題和述題與後面一個句子的主題和述題,分別敘述兩個並存的客觀事物,話語橫向線性擴展為平列式或平行式:
渠岸、路旁和墳地上的迎春花/謝了。肥壯而且顯得大方的蒲公英/開了。溫柔而敦厚的馬蘭花啊,/也在路旁討人喜歡哩。(《創業史》)
風/把地面刮干凈了。風/把田野刮成了班斕的顏色。風/把高梁穗子刮黃了。(《暴風驟雨》)
如果前面一個句子的述題為後面一個句子的主題,而第二個句子的述題又成為第三個句子的主題,這時話語橫向線性擴展呈現為鏈式: 我/站起身,掮上行李又上路了。大路/被人踩車輾得平平展展,彎彎曲曲地上了大壩。走上大壩,/便被綠色的濃蔭包裹了。(《從疾駛的車窗前掠過的》)
九年來他的心/好象一個平靜的湖泊。盡管湖泊的深處有旋渦,有波動,甚至有火山的爆發和死滅,/然而湖面是愈來愈平靜了。平靜的湖面/是美麗的,每個人都可以從湖面上看到/自己的倒影,而且,倒影/往往比活人更有魅力。(《蝴蝶》)
句子實際切分法與所謂的「成分分析法」不同。成分分析法的理論基礎是邏輯學,它根據詞語在句中的句法作用,把句子的各組成部分劃分為主要成分(主語和謂語)和次要成分(定語、賓語、狀語)。實際切分法的理論基礎是心理學,它根據詞語在句中的交際功能,把句子切分為主題和述題。實際切分理論受到了前蘇聯語言學家們的重視。1961年出版了И·П·拉斯波波夫著的《句子實際切分法》,1976年出版了И·И·科夫圖諾娃著的《現代俄語》及О·А·克雷洛娃和С·А·哈夫洛尼娜合著的《俄語詞序》。1970年前蘇聯科學院俄語研究所出版的《現代俄語語法》及1980年前蘇聯科學院出版的《俄語語法》,都是以實際切分理論為依據來闡述詞序問題,分析句子的各種交際結構形式和交際功能,研究句子的實際切分與上下文和語言環境的關系。

3. 語言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你自己參考以下吧:

社會語言學(sociolinguistics)是一門語言學的分支學科,研究社會的各層面對語言運用的影響,包含文化准則、社會規范或情境。

社會語言學也研究社會本質和差別對語言的影響,如族群、宗教、地位、性別、教育程度、年紀等,和語言的差別如何能用來區分一個人在社會階層中的地位。

有人亦把後設語言學(metalinguistics,亦作「元語言學」)歸類為社會語言學的一部分。

研究范圍

社會語言學研究的是語言的社會本質和差別,以及他們的社會因素。在傳統的語言地理學中也有相同的研究,但是自社會語言學出現以後,這些內容都算做社會語言學的范疇了。

對社會本質的研究包括:

* 語言的社會本質的特點及其規律
* 語言、意識、社會在起源上的相互關系
* 民族語言和民族形成的關系
* 民族共同語的形成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 語言演變與社會演變的關系

對語言差異的研究包括:

* 標准語與方言、行話的差異
o 發音差異
o 用詞差異
o 地位差異
* 同一語言在不同國家、地區以及社會所產生的差異
o 例如:英語在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傳播中產生了變異,出現了美式英語、港式英語、新加坡式英語等
* 同一國家或社會中通行幾種語言所造成的差異
o 例如:有兩種或兩種以上官方語言的國家或地區,如加拿大(英語、法語)、新加坡(英語、中文、馬來語)
* 不同的語言使用者在語言運用上的差異
o 例如:性別差異導致男女使用有差異的語言。
* 社會場所不同所使用的語言的差異
o 例如:一般中國人在家庭環境中使用家鄉方言,在工作學習時用普通話。

研究方法

調查研究法對各地區、各行業、各階層等人的語言運用進行考察。數學分析法對口語材料和文獻資料進行數學統計和數理分析。對比研究法分析社會因素、研究語言差異。實驗分析法用語音或心理實驗儀器對語言差異進行實驗分析,並作出定量和定性的描述。

**來自維基的參考資料**

4. 日常語言哲學的兩個學派的基本觀點

劍橋學派和牛津學派之間雖有一些分歧,但基本觀點是一致的。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①重視語言分析。這兩個學派尤其是牛津學派把語言分析看作是哲學的首要的、甚至唯一的任務,強調自然語言中概念的豐富性以及概念之間的細微區別,認為概念能夠完成多種多樣的功能,可以充分滿足使用者的不同需要。這兩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幾乎都把主要精力用於對日常語言進行十分細致的分析,希望通過弄清楚詞或概念之間的細微區別,闡明語言的多種功能,以揭示日常語言的豐富內容。他們往往在一篇文章中僅僅分析二、三個語詞的區別;人們一般認為這些詞是同義的,他們卻力圖證明其間存在著很大差別,強調它們不能交換使用。為了確定這些詞所能起的不同作用,他們仔細研究這些詞在不同語境中的用法。在這個方面,奧斯汀的研究最為突出。他在《他人的心》一文中,仔細分析了「知道」這個詞的各種用法;在其《請求原諒》一文中,仔細分析了「錯誤」、「意外事故」、「疏忽」等相關的詞,並闡釋這些詞在構成責任判斷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由於語言分析哲學家們十分強調研究日常語言本身,其他流派的哲學家們指責他們不是研究哲學,而是研究語言。對這些指責,他們反駁說,只要這種研究是有用的,就不在乎人們究竟稱之為哲學研究,還是稱之為語言研究。他們表示自己並不懷有維特根斯坦那樣的抱負,並不認為自己的分析方法是真正的哲學方法,它能幫助解決傳統的哲學問題。不過,他們強調說,日常語言的研究對於解決哲學問題具有重大意義,因為要進行有成效的哲學研究,就不能不首先了解我們使用的語言手段。通過這種研究,會發現許多哲學問題產生於對語詞的誤解。因此奧斯汀宣稱,對日常語言的這種研究即使不是哲學研究的總目標,至少也是哲學研究的出發點。
日常語言哲學家們盡管如此強調語言分析,但就他們自己來說,特別是奧斯汀和斯特勞森,卻傾向於用「闡釋」一詞取代「分析」一詞,認為前者比後者更能說明哲學的任務。他們指出,哲學的任務在於闡釋某些語詞的邏輯語法,收集有關這些語詞作用的提示,描述這些語詞所能完成的不同功能及其完成這些功能的條件。 ③ 強調詞的意義在於詞的用法。這兩派哲學家在意義理論方面持大致相同的觀點,都反對邏輯經驗主義關於命題的意義在於命題的證實方法的觀點。威斯頓批駁邏輯經驗主義的可證實性原則,認為這個原則既不是重言式的命題,也不是經驗陳述,而是一種形而上學理論,因而不能以它為根據來反對形而上學。賴爾和奧斯汀都把詞的意義看作這個詞所完成的功能或所起的作用,反對把意義看作某種抽象實體。賴爾還認為意義的體現者是詞或短語,而不是語句。斯特勞森強調詞和語詞使用的區別以及語句和語句使用的區別,認為意義是語詞或語句的功能,指稱是語詞的使用的功能,真值是語句的使用的功能。他還指出,談論詞或語句的意義,不是談論它們在特定場合下的使用,而是談論在一切場合下正確地把詞運用於指稱某事物,或者把語句用做斷定某事物時所應當遵循的慣例。

5. 如何分析語言特點

1、鑒賞小說中人物的語言特點

不同性格的人,在不同的場合,面對不同的對象,說話的語言風格不一樣。有的幽默,有的莊重;有的委婉含蓄,有的直來直去;有的簡潔,有的啰唆;有的羞羞答答,有的大大方方;有的粗野,有的文雅。

2、鑒賞小說作者的語言特點

不同的作者,會有不同的語言特點。這里的特點有時是指作者的語言風格,如平實、樸素、華麗、冷峻、熱烈、簡潔、明快;有時候是指在特定的作品中表現出來的遣詞造句等方面的特點,如煉字、長短句、整散句等。

3、鑒賞人物語言=表現手法+表情達意+藝術效果。(分析語句採用了什麼手法,寫出了什麼內容,在文本架構、人物塑造、情感表達、主題呈現等方面產生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4、鑒賞作者的語言=語言特點+例句分析。

6. 日常語言分析哲學是什麼

定義:一種以語言分析作為哲學方法的現代西方哲學流派或思潮。

內容:①日常語言本身是完善的,哲學混亂之所以產生,是由於哲學家們背離了日常語言的正確用法,通過研究日常語言的用法,就能澄清或「醫治」哲學中的混亂

②認為形而上學命題雖荒謬,但帶有啟發性,哲學家的任務是通過研究荒謬的形而上學命題了解概念系統的結構。

③強調對日常語言進行語義分析,主張研究日常語言本身及用法,仔細分析與認識有關的某些具體詞彙。

7. 邏輯學導論7 日常語言中的論證

        由標準式的要求,調整 直言三段論 的定義為:或者本來就是標準式直言三段論,或者是可以變形為標準式直言三段論而沒有失掉或改變原意的論證。將日常語言中、不以標准形式出現的論證轉化為三段論標准形式的過程稱為 化歸(或翻譯)為標准形式 ,最後得到的三段論稱為原給定三段論的 標準式翻版 。

        日常語言中的三段論 偏離 標准形式有以下情形:

        第一種偏離 。前提和結論的順序不標准,這很容易通過調整而解決。 

        第二種偏離 。謂項超過三個,有時可能不明顯。

        第三種偏離 。構成論證的命題不是標準直言命題,這種偏離很常見。

        對於後兩種偏離有一些應對方法,將在7.2和7.3分別解釋。

        第一種方法是 去除同義詞 。三段論中某詞項的同義詞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第四項,只是某一詞項的另一種指稱方式。詞項看上去超過三個時,應首先嘗試去除同義詞。

        第二種方法是 去除補類 。如果四個詞項中有兩個互為補類,五個(或六個)詞項中有兩個(或三個)與另外兩個(或三個)互為補類,那麼三段論可化歸為標准形式。化歸可通過換位法、換質法、換質位法等有效的直接推理實現(有時可能需多次推理),而化歸的標准形式不唯一。

        標準直言命題較於日常語言是有些生硬的,後者中的許多三段論是由非標准命題組成的。但日常語言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無法找出一套完善的翻譯規則。在各種情形中,最關鍵的是理解所給非標准命題的含義,以便翻譯時不丟失或改變原意。

        本節介紹九種方法——是指南而 不是規則 ,作為處理某些特定種類的非標准命題的 技巧 。

        肯定或否定一個特定的個體或對象屬於某個類的命題稱為 單稱命題 。與標準直言命題不同,它們肯定或否定的不是類間的包含關系,但我們可以將它們解釋為這種命題。

        每個個體對象對應一個 單元類 ,即只由一個元素組成的類。使S指稱只含s的單元類,則可以將單稱肯定命題「s是P」、單稱否定命題「s不是P」分別視為邏輯上等價的 全稱命題 ——A命題「所有S是P」和E命題「沒有S是P」。

        然而,布爾解釋下的全稱命題沒有 存在含義 ,使得含單稱命題的有效的兩前提論證轉化為三段論後變得無效。

        再者,如果把單稱命題轉化為 特稱命題 ,就會影響主項的 周延性 。

        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就是將單稱命題分析為兩個直言命題的 合取 ,即單稱肯定命題等價為相互關聯的A、I命題的合取,單稱否定命題等價為相互關聯的E、O命題的合取,就能兼顧命題的存在含義和周延性。

        對於含單稱命題的三段論,引用文恩圖或規則檢驗其有效性時,只要記住其中 有存在含義 ,就可以直接把它們看做 全稱命題 。

        形容詞或形容詞短語表示屬性,它們可以 確定 一個類,因此可以將謂項替換為這樣一個詞項,它指稱的類包含所有具有形容詞對應屬性的事物。

        轉化時通常將量項和主項以外的所有成分看做類的定義特徵,將能替換的部分換成這樣一個詞項,它指稱由類的定義特徵確定的類,再改用標準的聯項將其與主項聯結起來。

        先找出主項,再重新排列各成分。

        「每一」、「任何」等開頭的陳述句很好轉化。這樣的詞有「任何東西」、「任何人」、「無論誰」、「每個……的人」等。

        不定冠詞「a」和「an」(「一個」等)也可用於指代量詞,應根據語境確定其意思是「所有」還是「有」。

        定冠詞「the」(「這」、「這些」等)可指稱一個特定的個體或一個類的全部元素。

        具有「只有(only, none but)S是P」形式的直言命題通常稱為 排斥命題 ,通常可按以下途徑轉化為A命題:將主、謂項互換位置,把「只有」換為「所有」,即通常理解為「所有P是S」。但某些語境中,「只有S是P」表達的可能是「所有S是P」或「有S是P」。

        根據語境添加量詞。

        根據語境改寫其形式,翻譯結果可能不唯一。

        具有「除了S以外都是P」、「只有S不是P」形式的命題稱為 除外命題 。每個除外命題都是 復合句 ,做了兩方面的斷定,應翻譯為一個合取式:「所有非S是P」合取「沒有S是P」,這兩個命題是 獨立 的,聯合起來就斷定了S和P互為補類。

        有的論證的有效性離不開數字或類數字(quasi-numerical)。數字無法譯為標准形式,這時推理是 非三段論的 (asyllogistic),分析它們需要比直言三段論復雜的理論。含有類數字量詞的推理,如含「幾乎所有」、「並非全部」等量詞時,可按 除外命題 處理,即斷定對象中有的滿足條件,有的不滿足。盡管除外命題是合取式,含有它的論證不是三段論論證,但也可以對它們進行三段論分析,這要依據命題的位置來進行。

        如果除外命題是前提,就要分兩次進行檢驗,每次檢驗一個標準式直言三段論。

        如果除外命題是結論,而前提都是直言命題,那麼論證必無效,因為兩個直言命題不可能同時蘊涵復合句中的兩個直言命題。如果兩個前提和結論都是除外命題,就應檢驗原來論證能建構的全部三段論,才能確定其有效性。

        無論如何,一旦將非標准命題翻譯為標准形式,就可以用文恩圖解法或三段論規則進行檢驗。

        協同翻譯 是通過引入 參項 (parameter)進行的翻譯方法,參項是一個有助於以標准形式表達原來斷言的輔助詞項,可以是時間(time)、地點(place)、情形(case)等。

        參項的引入和使用不能機械而不加思考,必須始終以所要的翻譯的命題為依據。

        對於不能將項數縮減到三的三段論論證,協同翻譯可以將 同一個 參項引到三個構成命題中去。

        日常話語甚至科學中,相當一部分命題因廣為人知或無關緊要而被省略,這樣的三段論稱為 省略式三段論 ,聽眾很容易將其補充完整,而無需說話者重復。用省略式描述推理可使 修辭 效果比描述出所有細節時更佳。

        三段論的 第一種省略體 中不出現大前提, 第二種省略體 中不出現小前提, 第三種省略體 中兩個前提都出現但未表示結論。

        檢驗省略式三段式的有效性共需兩步:首先恢復省略的部分,然後再檢驗。如果省略的前提很容易補充,評估時將其包括在論證當中才是公平的。補充隱含的前提時最重要的 原則 是:說話人確實認為聽者可以接受這個命題為真。公正地表示出省去的命題,需要語境敏感性和對說話者意圖的理解。

        對省略式三段論的一種合理批判是:只有加上一個高度不合理的前提,才能使論證成為有效的三段論,甚至有些三段論無論補上多麼不合理的前提都無法有效。

        省略式三段論與普通三段論的區別,從本質上說是 修辭 上的,而不是邏輯上的。檢驗省略式三段論的方法根本上與普通三段論相同,即將其化歸為標準式直言三段論。

        由一 串 三段論組成,前一個三段論的結論同時是後一個三段論的前提,這樣的推理稱為 連鎖 (sorites) 三段論 。如果用 省略式 敘述,即只給出前提和最後的結論,則可由三個、四個或 任意多 個前提得出最終結論。

        檢驗這種三段論的方法是:清晰地揭示出隱含的中間結論,然後檢驗所得的直言三段論。

        直言命題只包含單一組成部分,即對類間關系的直接肯定或否定,因而是 簡單命題 。有的命題包含多個支命題,稱為 復合命題 ,支命題可以是任一種命題。

        第一種復合命題叫做 析取 (disjunctive) 命題 或 選言 (alternative) 命題 ,包含若干支命題作為整個命題的 析取支 (disjunct),並斷言它們之中至少一個為真,也可能 同時 為真。

        若以一個含兩個析取支的析取命題為前提,而另一個前提 否定 其中一個支命題,就可以推出析取命題的另一個支命題為真。具有這種形式的論證是一個有效的 析取三段論 。若另一個前提肯定一個支命題,則不能推出另一個支命題為假,因為兩個支命題可能同時為真。

        第二種復合命題是 條件 (conditional) 命題 或 假言 (hypothetical) 命題 ,具有「如果……,那麼……」形式,「如果」後面的命題稱為 前件 (antecedent),「那麼」後面的命題稱為 後件 (consequent)。

        所含命題都是條件命題的三段論稱為 純假言三段論 。當第一個前提與結論有相同的前件、第二個前提與結論有相同的後件、第一個前提的後件與第二個前提的前件相同時,論證有效。

        由一個條件前提和一個直言前提組成的三段論稱為 混合假言三段論 (mixed hypothetical syllogism)。

        如果直言前提斷言條件前提前件為真,結論斷定條件前提後件為真,則論證有效,稱為 肯定前件式 (affirmative mood)或 分離式 (mos ponens)。但如果直言前提肯定條件前提的後件而非前件,則犯了 肯定後件謬誤 (fallacy of affirming consequent)。

        如果直言前提斷定條件前提後件為假,結論斷定該條件前提前件為假,則論證有效,稱為 否定後件式 (mos tollens)。但如果直言前提否定條件前提的前件而非後件,則犯了 否定前件謬誤 (fallacy of denying antecedent)。

        二難推論 將一組三段論的前提構造成互相析取的,使對手被迫在其中選擇而接受相應結論。前提一般沒有特殊的順序要求。結論是直言命題時,稱為 簡單式 二難推論;結論是析取命題時,稱為 復雜式 二難推論。二難推論常用省略式表述,因為結論一般是顯而易見的。

        駁斥二難推論的方法有三種,都與二難的兩個或多個「死角」有關。

        繞過死角法 拒斥其析取前提,即反駁其支命題的矛盾關系,指出析取前提並未窮盡所有可能性。

         直擊一角法 拒斥假言前提之一,從而否定假言前提的組合。

        構造反二難法 構造另一個二難推論,它的結論與原來的相反。最理想的反二難推論應當與原來的推論有相同的組成成分,如假言前提的前件。然而,反二難一般僅僅建構了結構不同的論證,其結論可能與原本的並不像初看上去那樣對立,因此 不能 達成真正的反駁,只是闡述看問題的不同視角的 修辭 手法,不能說明對事實狀況的意見不一致。

        有時,反二難結論與原結論的確 不相容 ,這種情況下前提本身就是不相容的,而兩個二難推論可用於澄清其中的矛盾。

8. 怎樣分析語言特點

2、語言分析主要有:修辭、動詞、形容詞、句式、語言風格等。 文章結構語言特點,就是作者是使用文字表達的時候,這些文字呈現出了怎樣的特徵,清雅

9. 日常生活中需要用語言技巧

口頭語言表達是領導者思想觀點、學識理念等的直接體現。領導者要有效地開展領導活動,必須善於運用口頭語言表達思想、交流感情、傳播信息。這就要求領導者掌握口頭語言表達的規律和技巧,努力做到善說與會講。講究口頭語言技巧,實際上就是強調領導者口頭語言的「五性」。

針對性。領導者運用口頭語言應當根據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對象、不同的目的,有針對性地選擇引人入勝的話題、語言材料和表達方式,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領導者講話時所身臨的不同場境對口頭語言表達是有不同要求的,採用的語言表達方式一定要符合具體場景的要求,否則,就可能鬧出笑話。

多樣性。領導者口頭語言技巧的具體方法多種多樣,如幽默法、委婉法、暗示法、模糊法等。而且,每一種具體方法又有多種使用類型。模糊法就分為寬泛式、迴避式和選擇式三種類型。寬泛式是用含義寬泛、富有彈性的口頭語言傳遞主要信息;迴避式是用不明確的口頭語言避開確指性內容;選擇式是用具有選擇性的口頭語言來表達不確定的行為。

恰當性。在領導活動中,領導者經常需要對交往者提出建議或勸告,注意口頭語言措辭的恰當性很有必要。一般來說,許多領導者的建議或勸告用詞比較直接,常常是「應該」、「不應該」、「要」、「不要」一類詞,在關系密切的人之間更是如此。可這在老百姓看來未免太武斷,也太多教訓味了。為了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領導者對普通群眾提建議或勸告,措辭應更加委婉。

情感性。情感是有聲語言表達的核心支柱。所謂「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一種心理反映。有聲語言始終伴隨著情感。在有聲語言表達中,聲音靠氣息的支撐,情感是氣息的動力,氣隨情動。領導者的口頭語言應當具有很強的情感性,因為不具有情感性的語言不具備感染力和鼓動力。 領導者口頭語言的情感性還要與思想性緊密結合,空洞的不具有內容和思想的情感性語言也是不能打動公眾的。情感性的口頭語言應該真誠、質朴,切忌渲染和誇張。

豐富性。對公眾吸引力強的領導者口頭語言具有豐富性。(1)詞彙豐富。領導者口頭語言要力求運用描繪性的、富有表現力的、准確而生動的詞彙,嫻熟使用專業詞彙、成語、俗語,這樣才能激發公眾的熱情,喚起公眾的想像,並得到公眾的信賴。(2)句式豐富。為了加強口頭語言表述效果,領導者口頭用語應注意句式的變化,可用單句,也可用復句;可用陳述句,也可用感嘆句;可長短句交錯,也可倒裝、前置。句法參差有致,聽起來就自然和諧。(3)修辭豐富。領導者要熟練掌握和運用各種修辭方法,增強口頭語言的形象性。貼切的比喻能啟發別人的聯想;精當的設問、反問能造成懸念;氣勢流暢的排比能激發公眾感情的波瀾;適時的反復和強調能加深他人的印象。(4)節奏豐富。抑揚頓挫、高低起伏的語音,能給公眾以美的享受。領導者與公眾對話或發表演講,應當注意音量、音質、音色的變化,有時舒緩徐慢,有時高亢激奮,有時停頓間歇,有時一瀉千里,這樣才能牽動公眾思緒,扣擊公眾心弦。(作者系成都市委黨校教授)

看看能不能幫上你了

10. 語言賞析的方法

各種文體,如說明文,記敘文有不同的方法。下面介紹一種:

語言賞析和寫作方法分析

語言賞析和寫作方法分析,是語文中考中的重要考點。提高語言賞析能力和理解、把握文章寫作方法的能力,是語文復習備考中非常重要的內容。

一、賞析語言的技巧

語言賞析主要是指欣賞、品味文章中優美、精闢的詞句,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怎樣進行語言賞析呢?

第一,要了解不同文體的語言特點。一般來說,實用文體如記敘文的語言生動、形象,說明文的語言簡潔、准確,而議論文的語言精練、縝密。文學作品中的語言又各具風格,如散文的語言優美動人;詩歌的語言凝練、具有很強的節奏感;小說的語言傳神、富有個性化的魅力;戲劇的語言則圍繞矛盾沖突,扣人心弦……把握住不同文體的不同語言特點,就為准確地進行語言賞析作了很好的知識儲備和基礎鋪墊。

第二,要掌握不同文體的語言所起的作用。議論文和說明文的語言都講究「准確」,但是說明文中的語言准確,是為了更好地突出被說明對象的特徵;而議論文中的語言准確,是為了突出觀點的正確,論據的有力,使論證更符合邏輯。散文和詩歌的語言都講究凝練,但是詩歌則要求更高,「添一字則多,減一字則少」,且要求語言鏗鏘,音韻和諧,讀來朗朗上口,具有音樂美的特色。

第三,要把握語言賞析的切入點。語言賞析大致有以下幾種切入點:1.抓關鍵詞。關鍵詞主要指在文中富有表現力的詞語。特別是動詞、形容詞的巧妙使用,能夠突出人物或事物的特點或特徵。2.抓主旨句。主旨句或點明中心,或總結全文,或說明事理,或表達感悟,在文章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3.抓修辭句。主要指運用修辭手法的語句。這是最常用的語言賞析切入點。如排比句的氣勢磅礴,比喻句、擬人句的生動形象,反問句的發人深思等。4.抓感情或含義深刻句。主要指文中具有強烈感情色彩和深刻含義的句子。它們在文中往往起到畫龍點睛、揭示中心或升華主題的作用。

第四,要掌握語言賞析的命題方式和語言賞析常用的術語。語言賞析類的試題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不指定語句,任同學們在文中自選。這類試題充分尊重考生對語言的獨特感受,極具開放性和靈活性。一般要選擇句式比較簡單、特點鮮明、自己有話可說的句子。另一種是指定語段、語句讓考生賞析。答這類題一定要聯繫上下文,圍繞文章的中心回答問題,切不可斷章取義或作孤立的分析。有時候,指定賞析的語句會有多個答題點,需要從幾個角度進行賞析,答題時要考慮周全。

進行語言賞析的術語有很多,如:簡潔准確、生動傳神、優美感人、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內涵豐富、富有文采、風趣幽默、感染力強、典雅、活潑、凝練、樸素,等等,復習中要注意積累一些有關的術語。做語言賞析類試題時,答案的表述也有一定的套路。比如答「喜歡語句的原因」時,常用「第一……第二……第三……」這種形式來呈現賞析語言的思路和答題的不同角度;還可以用「我認為語言運用好的原因是……」作語言賞析的開頭。

二、分析寫作方法的技巧

寫作方法是文章表情達意、陳述觀點、說明事物的表現形式。常用的表達方式有五種: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以記敘、說明、議論為主的文章又分別構成了不同的文體,即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根據描寫的角度不同,描寫可分為正面描寫(直接描寫)和側面描寫(間接描寫);根據描寫的內容不同,描寫可分為人物描寫、景物描寫等,人物描寫中又有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等。抒情分為議論性抒情、描寫性抒情、敘述性抒情,等等。

常見的寫作手法主要有欲揚先抑、欲抑先揚、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設置懸念、正反對比、襯托渲染、鋪墊照應(呼應)、象徵手法、以小見大,等等。這些寫作手法常用於記敘類文章或文學作品中。欲揚先抑、欲抑先揚的寫法往往使文章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設置懸念往往使文章引人入勝;正反對比常常突出人物或事物的發展變化、主要特點;襯托渲染常用來表現環境、營造氛圍、抒發感情、突出主體;鋪墊照應常使文章結構渾然一體,水到渠成;象徵手法常使文章立意高遠,含蓄深刻;以小見大常是從小處著手,反映出深刻的大主題……每一種寫作手法在具體的文章中作用不同,但卻有一個共同點,即都是為文章的中心和主旨服務的。

說明文的寫作手法,還包括說明的方法。常用的說明方法有下定義、舉例子、打比方、分類別、列數字、作比較,等等。不管採用什麼樣的說明方法,目的都是為了揭示事物的特徵。

議論文的寫作手法,還包括論證的方法。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等。運用不同的論證方法,都是為了證明文章的中心論點或分論點,使文章更具有說服力。

中考中遇到考查分析寫作方法這一類試題時,同學們應該怎樣應對呢?

首先要學會歸類定位。歸類即應准確地弄清楚考的是哪一種文體的寫作手法;定位是在歸類的基礎上確定類別中的寫作手法具體的種類和所起的作用。比如一看考的是散文(中考中現代文閱讀幾乎離不開散文,這應引起同學們的高度重視),腦子里要馬上呈現出散文所常用的寫作手法及其作用。

其次,要用整體和局部相結合的思維方式考慮答題。一般來說,文學作品的寫作手法多從整體上考查;而實用文體如說明文、議論文則多從局部考查,有時會從某幾個段落、某幾個句子來設置考題。答題時,同學們一定要整體把握閱讀內容,謹防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再次,從審題上看,要善於抓題干中的標志性詞語。例如,文學作品設置題目時會常常出現「照應(呼應)」、「鋪墊」、「對比」等字眼,而說明文或議論文的題干中則會提示或暗示你「採用的說明方法」或「使用的論證方法」,這是答題時不可忽略的重要信息。

閱讀全文

與日常語言分析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牛皮癬運動治療方法有哪些 瀏覽:503
噴霧香水使用方法 瀏覽:682
戒除美沙酮的最佳方法 瀏覽:12
大池過濾器安裝方法 瀏覽:507
測量方法技術的起源 瀏覽:361
崗位分析方法的選擇依據是 瀏覽:983
食用鑄鐵消除內應力最好的方法 瀏覽:516
測量透鏡焦距的方法哪個好 瀏覽:194
3x97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556
益節美國氨糖食用方法 瀏覽:560
飛利浦溫奶器使用方法 瀏覽:925
FDMS顆粒物測量方法 瀏覽:776
2015新君威後備箱進水解決方法 瀏覽:929
北京標桿企業調研方法有哪些 瀏覽:115
鉛筆生活技巧和方法 瀏覽:537
煙氣控制方法有哪些 瀏覽:695
中葯分析驗證方法 瀏覽:918
解決代溝的有效方法 瀏覽:695
王伯彤比特訓練方法 瀏覽:89
腦袋上毛囊炎最好治療方法 瀏覽: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