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日本國字寫作方法研究

日本國字寫作方法研究

發布時間:2022-10-03 18:38:56

『壹』 日語的書寫

日語書寫一般為漢字和平假名混合書寫。但公務文件
和科技論文多為橫寫。除了漢字和平假名,還可以用片假名和羅馬音。
小學生學習996個「教育漢字(きょ ういくかんじ)」,一般常用於社會生活的「常用漢字(じょうようかんじ)」有1945個。此外還有一些人名、地名所用的漢字。
日語漢字的字體與中國繁體漢字的字體大致相同。但也有中國簡體字那樣的簡體字,如國(くに)、數學(すうがく)等。 漢語中的漢字在日語中叫漢字(かんじ),實際上是表意符號,每一個符號都代表一件事或一個觀點。常見的是一個漢字有一個以上的音。在日本,漢字是用來書寫起源於中國的詞和土生土長的日本詞。
日語漢字是從中國傳來的。也有日本自造的漢字,但為數甚少。雖然專業論文、文學作品中出現一些常用漢字以外的漢字,但自1945年以後,繁難漢字逐漸淘汰。據說只要知道2500個漢字便可閱讀一般讀物。
在中國,小學要學習3000個漢字,相形之下,日本漢字數量不多,看來比較簡單,其實不然。由於字形、音讀、訓讀三個方面與中國漢字不同,需要全面了解,熟練掌握。 在古代,日本民族只有自己的民族語言,而沒有自己的文字。後來,漢文化傳入日本,日本人開始能用漢文記事。
到了公元五世紀中葉之後,日本人民創造了用漢字作為表間符號來書寫日語的方法。至八世紀後,這種將漢字作為表記符號的方法已經被普遍採用,日本古代著名的詩歌集《萬葉集》就是採用這種書寫方法。如日語的「山」,讀作「やま」,在《萬葉集》中就用「也麻」兩個漢字來書寫。「桜」讀作「さくら」,就用「散久良」三個漢字來書寫。日語中的助詞「て、に、を、は」等則用「天、爾、乎、波」等漢字來表示。這種書寫方法後來被稱為「萬葉假名」。但是,用萬葉假名式的漢字記事作文十分繁雜,在此後來慢慢簡化,只寫漢字楷書的偏旁,如「阿」→「ア」,「伊」→「イ」,「宇」→「ウ」等,之後慢慢地演化成了片假名。另外,柔和的漢字草書適合於書寫日本和歌,尤其在盛行用草書書寫信件、日記、小說之後,逐漸形成了一種簡練流暢、自由灑脫的字體,演化成了平假名,如「安」→「あ」,「宇」→「う」等。
至此,日本民族終於利用漢字創造了自己的文字。由於這些文字都是從漢字字形假借而來的,因此稱為「假名」。根據假名的書寫方法不同,取自漢字楷書偏旁的稱為「片仮名」(カタカナ),從漢字草書演變而來的稱為「平仮名」(ひらがな)。片假名和平假名都是以漢字為基礎創造的表音文字。一般書寫和印刷都用平假名,片假名通常用來表示外來語和特殊詞彙。
例如:これは日本語のテキストです。(譯文:這是日語課本。)
平假名 這個句子中的「こ」「れ」『は」、「の」、「で」「す」就是平假名。平假名是日語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直接構成單詞,如例中的「これ」就是「這個」的意思;の(發音「no」)是「的」的意思,前面的「は」最後的「です」用在一起表判斷,也就是「……是……」的意思。平假名也可以充當句子中的其它無具體意思的成份,如例中的「は」就是一個助詞,用來分隔「これ(這)」和「日本語」。另外,它還是日文中漢字讀音的基本單位,和漢語拼音的作用有點相似。
片假名 「テキスト」是片假名。片假名和平假名是一一對應的,讀音相同和相似,只是寫法不同,你可以把它理解成英語中大寫字母和小寫字母的差別(但它們並不是一回事,只是為了方便你的理解)。片假名主要用來構成西方外來語及其它一些特殊詞彙。如例中的「テキスト」(發音「te ki su to」)的意思是「課本」,就是從英語單詞「text」音譯過來的。
此外,日語中還有用源於羅馬的拉丁字母來表示日語的方法,稱為「羅馬字」,類似我國的「拼音」。
羅馬字主要多見於人名、地名、機構名等專有名詞,並常用於日文電腦輸入法。
平假名源於漢字繁體草書,而片假名由漢字繁體楷書的偏旁演化而來。以下給出現行平假名和片假名的來歷。 平假名的來歷あ行あ安い以 う 宇 え 元 お 我 か行か 加 き 幾 く 久 け 計 こ 己 さ行さ 左 し之 す 寸 せ 世 そ 獸 た行た 太 ち知 つ 川 て 天 と 止 な行な 奈 に 仁 ぬ 奴 ね 禰(nǐ,因此假名讀Ne) の 乃 は行は 波 ひ 比 ふ 不 へ 部 ほ 保 ま行ま 末 み 美 む 武 め 女 も 毛 や行や 也 (い) ゆ 由 (え) よ 與 ら行ら 良 り利 る 留 れ 禮 ろ 呂 わ行わ 和 ゐ 為 (う) ゑ 惠 を 遠 拔音ん 無 片假名的來歷ア行ア「阿」的偏旁「阝」イ「伊」的偏旁「亻」ウ「宇」的字首エ「江」的右字根「工」オ於カ行カ「加」的偏旁「力」キ幾ク久ケ介コ己サ行サ散シ之ス須セ世ソ曾タ行タ「多」的偏旁「夕」チ千ツ川テ天ト止ナ行ナ奈ニ 二ヌ「奴」的右字根「又」ネ禰的部首「礻」ノ乃ハ行ハ八ヒ匕フ「不」的偏旁「丆」ヘ部ホ保マ行マ末ミ三ム「牟」的偏旁「厶」メ女モ毛ヤ行ヤ也(イ)ユ由(エ)ヨ與ラ行ラ良リ「利」的偏旁「刂」ル流レ禮ロ呂ワ行ワ(禿寶蓋頭)ヰ井(ウ)ヱ惠ヲ遠拔音ン爾其中黑體字的兩組假名為古日語中的假名,現代依然在使用,只不過官方未承認,但仍然標出。 日語里「國字」這個詞有三個意思:
一是日本國的文字, 包括漢字、假名等用來記錄日語的所有的文字元號;
二是日本人創造的假名,以區別於由中國傳去的漢字;
三是日本人模仿漢字的結構自造的漢字。
但日本人通常所說的「國字」,是指第三種意思。這時的「國字」又叫「 和字」、「 俊字」、「 和俗字」、「 和制漢字」等。在這里要討論的問題就是第三種意思的「國字」。
漢字傳入日本後, 日本人就舍棄漢字的音而用其形和義來表示日語的固有詞彙,如用「山」 表示「やま」,用「 海」表示「うみ」」等。但由於日本的自然環境,社會形態,生活習慣等諸多方面與中國不同, 所以日語里有些概念是漢語里所沒有的,也就找不到相應的漢字來表示日語里的這些概念, 於是日本人就模仿漢字的結構自造漢字來表示日語里的這些概念。如造「榊」 (讀作さかき)字表示祭神之樹,造「辻」 (讀作つじ)字表示十字路口,造「峠」(讀作とうげ)字表示山路由上山轉向下山的最高處(後由中國學者經日本引入康熙字典),造「躾」( 讀作しつけ)字表示禮節、禮貌上的教養、管教。
國字的大部分是用六書的「會意法」創造的,即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漢字或漢字部件組合在一起表示一個概念。下面舉幾個典型的會意法造的國字。
辷る(すべる):走之旁和意為平滑的「一」字組合表示「滑」、「發滑」(註:該詞又作滑る)
辻(つじ):和「十」組合在一起表示「十字路口」
但是戰後日本採取限制使用漢字的政策,絕大部分國字已經廢棄不用,一般用在地名及人名中。 ① 句號:「。」(句點、まる)
標在句末。會話文中的半截話(後半部省略),也標句號。如:
★ 父の仕事の関系でわたしが日本に來てから5年目になりました。
★ ええ、喜んで。
但要注意的是,會話文中的句子如果在引號內,最後的句號通常不標。如:
★「私ですよ。夕佳さん、私です」
② 逗號:「、」(読點、點、濁點)
日語的逗號有兩種不同的寫法:用來標記外國語的寫作「,」;用來標記本國語的寫作「、」,沒有橫豎寫之分。
(甲)在連接兩個相關的句子時,標在接續詞後。接續詞在句中時,接續詞的前後都要標逗號。
★そのころ私は日本の歴史に興味を持っていた。それで、本を何冊か読んでみた。
★この靴はとても丈夫で、そのうえ、値段も安い。
(乙)用連用形中頓法連接兩個句子時,連用形中頓的後邊要標逗號。如:
★私の妹は今十七歳で、大學の寮に住んでいる。
★國の両親に手紙を書き、友達に電話をかけた。
(丙)句中有表示逆接、原因、理由、條件、時間等短語而使句子復雜化時,為便於理解句子的構造,須在上述句節後標逗號。如:
★タクシー代がなかったので、家まで歩いて帰った。
★もし事故が発生した場所、このレバーを引いて列車を止めてください。
(丁)為了清楚地表示出一個短語或句節,其後須標逗號。如:
★この薬を、夜寢る前に一度、朝起きてからもう一度、飲んでください。
★私は、空を飛ぶ鳥のように、自由に生きて行きたいと思った。
*****為了清楚地表示詞語與詞語間的關系,須標逗號。標注位置不同,有時會使句子的意思發生變化。如:
★その人は大きな音にびっくりして、橫から飛び出した子供にぶつかった。
★その人は、大きな音にびっくりして橫から飛び出した子供に、ぶつかった。
③ 單引號——「「 」」(かぎかっこ、かぎ)
用於表示引用部分或要求特別注意的詞語。如:
★「そうですか、子供連れじゃいけないんですか」
★田中さんは「雨が降らないうちに帰りましょう」と言った。
④ 雙引號——「『 』」(二重かぎかっこ、二重かぎ)
(甲)用於表示書名或報紙、雜志等的標題。如:
★ 昨日、『日本人の生活』という本を読んだ。
但要注意的是,表示引用的話,如果其後面有格助詞「と」,其引用部分有時不加引號。如:
★入り口に休業とかいた紙がはってある。
(乙)在單引號內需要用引號表示的部分用雙引號表示。如:
「日本人の會話では、『はい』と『いいえ』がはっきりしない」という人が多い。
⑤ 破折號——「—」(ダッシュ)
在句中插入詞語的說明或插入詞語的另一種說法時,使用破折號表示插入的部分。
★アメリカの小學校では、シュー・アンド・テル(show and tell )―物を見せて、それについて說明する授業―がよくいわれる。
⑥ 省略號——「……」(點線、二倍リーダー)
表示省略或處於思考、無言的狀態。如:
★彼は「雨は降らないと思っていたのに……」と本當に殘念そうに言った。
⑦ 中點——「・」(なか點、なかぐろ)
(甲)用來表示並列的體言。如:
★この文章は、序論・本論・結論の三つの部分に分けられる。
(乙)用來隔開兩個單詞構成的外來語、西洋人的名和姓。如:
★田中は自分のナイト?クリームを洗面所からとってきて、茂造の指先にこすにつけた。
(丙)豎寫時表示數字的小數點。
(丁)表示日期、時刻的簡略形式。
⑧ 問號——「?」(クェスチョンマーク)
用於表示疑問、發問、質問和反問等句子的句末。如:
★「そこはきれいな所?」
但要注意的是,在普通的文章中,原則上基本不用問號,而是用句號代替。如:
★東京の地図はこれですか。
另外,問號用於句子中間的時候,後面要空一格。如:
★「ええ? なんですか」
★「え? 中止する?」
⑨ 感嘆號——「!」
用於表示感嘆、強調、警告等句子的句末。如:
★「君!車、危ない!」
與問號相同,在普通的文章也是原則上基本不用感嘆號,而是用句號代替。感嘆號用於句子中間時,後面也要空一格。 々 「同」字(同的異體字)形式重疊字元號(橫寫使用),例:人々、國々、代々木(代代木)。然而,對於一些特殊詞彙卻不用,例:人民民主
註:過去中國大陸頒布的第二版簡化漢字方案(已廢止)也有採用々作為重疊字元號這樣的語法。 2. = 等號形式重疊字元號(豎寫使用),自左上角向右下角標兩個小點,例:少=、人=、國=。
3. ~ 波浪線符號,表示「從……到……」的意思,例:東京~大阪三月~五月

『貳』 日語漢字中的「國」字為什麼和漢語簡化字中的國字一樣

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為止,日本和中國一樣,都是用繁體漢字,那個時候日本的「國」還是「口+或」。1946年,日本內閣告示第32號規定了《當用漢字表》,其中對一些漢字進行了簡化,「國」被從「口+或」簡化為「口+玉」。而無獨有偶,中國政府也在1956年頒布《漢字簡化方案草案》,其中「國」字和日本的簡化方法相同,也是將「國」字從「口+或」簡化為「口+玉」。因此目前中日兩國的「國」字相同。

中日兩國的簡化方式有相同也有不同,比如「廣」字,繁體字為「廣+黃」,中國簡化為「廣」,而日本簡化為「広」。

『叄』 「國」字的最早出處和最早的寫法

有土地、人民、主權的政體(古代指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體(a.國家的性質;b.國家的體面)。~號。~度(指國家)。~策。~情。~法。~力。~防。~威。~寶(a.國家的寶物;b.喻對國家有特殊貢獻的人)。~格。~魂。~是(國家大計,如「共商~~」)。
2. 特指中國的:~產。~貨。~粹。~樂(yuè ㄩㄝˋ)。~葯。
3. 姓。

詳細字義
〈名〉

1. (會意。從「囗」( wéi),表示疆域。從或(即「國」)。「或」亦兼表字音。本義:邦國)
2. 周代,天子統治的是「天下」,略等於現在說的「全國」 [state]
國,邦也。——《說文》
以佐王治邦國。——《周禮·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國。」
方千里曰國畿,詛祝以敘國之信用,以資邦國之劑信。——《周禮·大司馬》。注:「國謂王之國;邦國,謂諸侯國也。」
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左傳·隱公元年》
丘也聞有國有邦者。——《論語·微子》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左傳·庄公十年》
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 漢· 賈誼《新書·過秦論上》
3. 又如:齊國;晉國;鄭國
4. 國都,一國最高政權機關所在地。又稱國城,國邑 [capital]
國中九經九緯。——《考工記·匠人》。注:「城內也。」
三曰國禁。——《周禮·士師》。注:「城中也。」
在國曰市井之臣。——《孟子》。注:「謂都邑也。」
土國地漕。——《詩·邶風·擊鼓》
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傳·隱公元年》
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願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萬人乎!——《戰國策·齊策》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饞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陽樓記》
5. 又如:國中(王城之內;國內);國人(國都中的人);國遷(國都遷徙);國陰(都城北郊);國郊(國都周圍地名);國禁(古代國都中的禁令);國邑(城邑);國刑(城中施行的刑罰)
6. 國家 [country;state;nation]
聊以行國。——《詩·魏風·園有桃》
國無有殘。——《詩·大雅·民勞》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宋·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唐·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國人皆以諸先烈之犧牲精神為國奮斗。——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序》
7. 又如:國紀(舊指國家禮制與法令);國帑(國庫中的錢幣);國祿(國家的俸祿);國課(國稅;國家稅收);國器(可主持國政的人才)
8. 古代王、侯的封地 [feud]
漢王之國,良送至 褒中。——《史記·留侯之家》
孟嘗君就國於 薛。——《戰國策·齊策》
9. 又如:國租(封地的田賦)
10. 帝王 [emperor's]。如:國孝(為皇帝、後妃或皇帝父母服喪);國丈(帝王的岳父);國太(帝王之母的俗稱);國姻(帝王的姻親)
11. 部落 [tribe]
[韓]凡七十八國。 伯濟是其一國焉。大者萬余戶,小者數千家,各在山海間。——《後漢書》
12. 地方 [place]
荊州北據 漢沔,利盡南海,東連 吳會,西通 巴蜀,此用武之國。—— 晉· 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
逝將去女,適彼樂國。——《詩·魏風·碩鼠》
13. 家鄉 [hometown]
[侃]欲遜位歸國,佐吏等苦留之。——《晉書》
14. 姓
商周時期
商周時期,人們聚居的地方稱作邑,《說文》中解釋說:「邑,國也。」邑就是國。 西周時期,人們要表示「國家」的意思,一般用「邦」字。 銅鼎銘文中的「國」字寫成「或」字。後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曰:「或者,邦也,從口從戈,一以戈,一為守,其義尚不明。蓋口為國土意,若以兵器之戈而衛之,則其一為表示領土之境界意,一為有時如亘之有二線,亦猶表示田地境界之畺字。」「或」字的「口」,指的是一個有柵欄圍著的重要地方,從早期的「或」字看來,「口」的四方都有一橫,這一橫很可能是「止」字的簡化,表示這重地是有人在四邊把守著的。後來這四筆,簡化成一筆;而「或」字的「戈」便是古代的兵器,字意是用武器保衛人口、保衛土地。 後來,這個表示國家重地的「或」字,加了「土」旁,變成「域」字。
周代晚期
到周代晚期(亦有秦漢以後之說)在「或」的外面加了個「囗」,繁體字為「國」。 「國」字的大「囗」 表示疆土地域的境界和范圍,並表示國家周邊應該有防;小「口」為國境線里的人口;「戈」作為古代的兵器,對外抵禦侵略,對內維持治安(所以,「戈」部署在國境線和人口之間);「或」字下方的 「一」表示土地,表明國家與土地、農業之密切關聯。 《說文》說:「國,邦也;從囗從或」。按照古人的理解,一個國家必須具備四個條件:一是人口,以小「口」代表;二是土地,以「-」代表;三是軍隊組織,以「戈」代表;四是范圍,以大「囗」代表。把這四個條件組合起來,便成了一個「國」字。顯然,此乃極富哲理的造字創意。
後漢、武周
後漢時簡化的「囯」,「囗」中從「王」,有「普天之下莫非王」之意,封建色彩很濃。武則天即位後曾以「囗」中加「武」及「囶」、「圀」取代「國」字。還出現「囻」,以及「囗」中加「眾」、加「戈」、加「土」、加「主」字等和三個「秦」代表「國」字等。
"國"的誕生
宋元時出現了我們今天通用的簡化「國」,「囗」里從「玉」,表示我國地大物博,寶藏豐富。 有人統計,「國」字的寫法有42種之多。以上各種「國」字的表意視覺功能與哲理意趣均較繁體字「國」所不及。
簡化字
1956年6月1日,中央頒行的簡化字中,郭沫若先生將口內「王」字加一點「國」簡化為「國」,既避開了帝王的封建思想,說明我國「玉」文化有著悠久歷史,玉是珍寶,又是美好事物的象徵,其意思是讓我們愛護寶物一樣珍愛自己的國家。

『肆』 日文中的漢字為什麼這樣寫

一些值得爭論的問題

(1)文字的功能是什麼?文字與語言的關系應該怎樣?

本人以為,該書第四章從思考什麼是文字出發,最後還是在語言
和文字是什麼這個概念上出了問題。說白了,文字的功能很簡單,那
就是:「您想說的話,您寫得出來嗎?」和「您寫出來的話,別人讀
得出來嗎?」這就是文字與語言的關系,也是文字的表音性和表意性
的關系。不能舒服地做到這兩點,就算不上好文字。該書的第四章
「日本漢字的表音性和表意性」中援引英國語言學家MOORHOU
SE的著作《文字的歷史》中的一段說法,試圖假定文字和語言是各
自獨立的傳播手段。他說,從羅馬字體系和漢字體系的文字傳播的歷
史看,正是「首先有文字」,而後有語言攀附於這些視覺性符號上的。
這話可能惟獨對於日文的發展史差不多是正確的。拉丁文在歐洲的傳
播與日本引進漢字的辦法是大不相同的。不把語言和文字結合起來,
單憑它使用什麼書寫符號形式是無法區分體系的,而沒有「形、音、
義」三結合的符號大都算不上文字。您能說因為越南文改用了羅馬字
母就成了羅馬字體系了嗎?的確,當前的各種文化里都普遍地採用一
些表意符號,例如,阿拉伯數碼、數學運算符號、化學元素符號、各
種表意用的字母、以至交通標志、商標符號和公共廁所上的男女標記
等等,不管這些符號與語言結合的程度密切與否。交通標志符號的指
意作用比文字還要具體,而且還被賦予了法律效力,但是不能因此而
強調文字都可以用符號來代替。按他的邏輯推廣開來,那麼是否將來
會創造一種國際符號文字呢?這是不可能的,因為語言比視覺符號要
復雜得多。漢字的表音功能雖然差了些,但是還沒有退化到只表記
《說文解字》上描述的那種「字義」的表意符號的的地步。不然,日
文里的漢字本來就不必有音讀這個現象。漢字有表意作用,西文也有
表意作用,不然英文就不會出現to,too,two;for,f
ore,four;rite,right,write這樣的異形
拼寫法。其實西文也不是不能按照日文的辦法使用漢字!如英文可以
把「海和倫敦」讀作「sea+London」沒有問題,把「看e
-看w-看n-看ing」讀作「see-saw-seen-se
eing」,這正是日文的辦法。

語文的問題是復雜的!日本經濟的繁榮促進了教育的普及,文化
的普及又掩蓋了語文發展中的矛盾;對外開放的文化交流湧入了大量
外來語,逐漸地破壞了民族語文的穩定性。冗長拗口的片假名外來語
迫使日文採用日式縮寫,如罷工由英文strike→sutora
iku→日文suto,示威由英文demonstration→
demosutorachion→日文demo,大樓由英文bu
ilding→birudeingu→日文biru,帳單也由英
文bill→日文biru,又造成許多同音詞。必須說明的是,用
日本片假名寫起這些英文外來語來要比上述羅馬拼音字在感官上鬆散
模糊得多。信息時代的日語和日文正在處於急劇的變更中,這是肯定
的。

(2)漢字和「拼音文字」的視覺效果問題

該書的開頭和末尾(前言和第237頁)都反復強調「漢字一旦
「熟認」以後(關鍵在「熟認」二字!--評者注),腦神經馬上會
起閃電式的反射作用而得其意義,拼音文字因為不能形義結合,必須
經過大腦轉駁而生反應作用,才能得其意義。如交通部曾一度廢棄漢
字改用拼音地名,後來經常出錯,在不得已只下又恢復了漢字地名,
這是現實生活中證明漢字不能廢棄的例子。」我國的中央電視一台也
播送過一則日本的研究報告,舉幾個漢字詞和它的平假名拼音詞為例,
也得到上述的結論。我不懷疑這樣的結論,正像前面提到過的,日文
假名的視覺效果本身就那麼差,寫在一起像一束雜草,漢字的整體性
比假名要好得多,這里還有一個習慣成自然的問題。可惜這樣的研究
都只是做漢字和假名拼音之間的視覺效果比較,而有沒有人做過讓學
國日文的西方人來比較「扎幌-Saparo、東京-Tokyo、
京都-Kyoto、大阪-Osaka、橫濱-Yokohama、
名古屋-Nagoya」這些地名對之間的視覺效果呢?我可以肯定,
如果把這四個地名分別以第一個日文假名「sa,to,ki,o,
yo,na」或羅馬字母S、T、K、Y、N表示,視覺效果一定會
更好!我以為,這種研究根本說明不了問題,只能起到混淆視聽的作
用。您還不如這樣說呢:漢字既可以從上向下寫、又可以從左向右寫、
還可以從右向左寫,因此它比日本假名好,比拉丁字母更好。

(3)日文信息的現代化處理技術

世界計算機文字處理的歷史不到半個世紀,西文系統的文字輸入
從一開始就沒有問題。如今在美國市場上,您可以花不到200美圓
就能買到一套「英文和西班牙文、義大利文、法文」之間這三對文字
的互譯軟體。日本在研究日文電腦處理方面比我國起步早了至少20
年。盡管日文有許多像格助詞以及動詞和形容詞的語法詞尾變化提供
翻譯軟體的編程信息,據說至今還沒有設計出有實用價值的任何翻譯
軟體。問題當然是復雜的,但與日文中使用接近50%的漢字詞彙不
無關系。中國改革開放後,漢字輸入法在70-80年代曾進步很快,
一度呈現「萬碼奔騰」的局面,但花了近20年的時間,可以說還沒
有一個成熟的漢字輸入法,使用起來錯誤比機械中文打字機還要多,
一旦涉及漢語信息的計算機文字處理技術,就有一種一籌莫展的尷尬,
近10年來呈現停滯局面。歸根結底,一種沒有內部規律可尋的文字
書寫體系,如何使用計算機做「智能、聯想」的信息處理呢?有人不
承認這個現實,認為不是漢字的問題,而是使用計算機上的人沒有仔
細校對。我以為,這話只說對了一半。您兩眼目光炯炯地看著還要出
錯,您叫計算機如何迅速地進行文字信息處理呢?

該書前後反復陳述了由於使用日文文字處理機引起漢字復活的現
象,由於計算機容量的迅速擴充,儲存50,000個漢字應該不成
問題。「過去曾因計算機(容量)的關系只使用片假名,而最近漢字
和假名混合使用的現象多起來了,並且已經超過當用漢字、常用漢字
的范圍。。。。,趨向於無限的復雜的漢字。這樣,現代人就能現實
地去讀漢字,去寫(打)漢字。比起手寫來,用文字處理機可以打出
很難的漢字,有時連接續詞、副詞、形式名詞等不必要的部分也都能
打出漢字,這確實在表面上可以說是漢字的復活。但是。。。。(只
會打字不會寫)。。。並且,漢字變換的時候,機器不會處理同音問
題,人們也往往不去注意,這些都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漢字復活。」
(P。3)「因此,如果你是一個主張使用漢字的人,你可以利用他
寫出含有大量漢字的文章。」我不懂,這樣說來,人們寫日文是可以
愛怎樣寫就怎樣寫了。這還有什麼讀寫規范可言呢?我看你就別指望
使用計算機進行日文信息處理了。

該書也注意到「文字處理機產生的錯誤,是沒有注意同音異義漢
字的變換,而照樣翻出來。」如果照該書提供的統計數據,「日語的
同音詞約占日語詞彙36。4%,同樣的讀音,往往可以寫成幾十個
漢字,如果不用漢字書寫,就會混淆不清,就會發生誤會。」這兩條
信息結合起來,你說文字處理機產生的錯誤率有多少。看來使用計算
機進行日文信息處理的希望更渺茫了。我希望我們一衣帶水的近鄰不
會因為借用我們的漢字而落到如此尷尬的局面。

(4)中日漢字文化的對比

我高度評價日本人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從我們的漢字書寫方
式提取了拼寫日語的音節字母表(假名的五十音圖)的文化價值。我
認為,日文之所以能夠借用漢字表記現代漢語和能夠限制漢字的數量,
都要歸功於日本的音節字母(假名)的存在。日文之使用漢字是既成
的歷史事實,我想斗膽冒昧地說,那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除了大量的
漢字有利於中日文化交流的作用之外,很少有值得推崇的地方!日本
之限制漢字是理所當然,這是建立日文讀寫規范所必須的第一步驟。
日本創造國字解決不了大問題。漢字復活絕對不是日文發展的方向,
因為它會無限地破壞日文的讀寫規范。我明白,一種書寫符號系統一
旦在一種文化里生了根,要想改變是十分困難的。如果日本戰後能夠
接受美國教育使節團的報告里《勸日本改革書寫語言》中推薦使用羅
馬字的方法,日文的發展會更健康。一些同音詞可以避開,許多問題
都可以在實踐中逐步解決。但是日本選擇了在原有的基礎上限制漢字
的老方案。日語的假名(音節字母)難以勝任單獨表記日語的重任,
但是作為日語的中介文字還是可以的,而且日本人很容易在假名日文
的基礎上掌握日語羅馬字,用以在無日文平台的電腦上收發日語信息,
這比中國人使用漢語拼音收發漢語信息要成熟得多。

日文關於限制漢字和漢字復活之爭與中文關於使用簡體字還是繁
體字之爭有許多類似的地方。大陸的GB碼只有6,763個簡體字,
對於現代漢語已經足足有餘,而台灣的BIG5碼有13,000多
個繁體字,對於古典漢語尚且遠遠不足。於是又出現了一種包括中日
韓三國漢字的UNICODE,包括近21,000個漢字。又能怎
么樣呢?《漢語大字典》就包括53,000個漢字,日文也說過去
使用過50,000多個漢字。顯然2.1萬漢字對於中文和日文都
不夠!難道真的要把電腦詞庫增加到5萬個以上漢字嗎?電腦能夠做
到,可是人腦能做到嗎?關鍵在於如何迅速地從電腦詞庫里調出來使
用的問題。如果說日文取消漢字確有技術上的問題,那麼漢字復活就
沒有技術問題了嗎?恰恰相反,漢字復活得越多,日文的同音詞就越
多。

漢字是中國人自己創立的古老文字系統,在表記漢語的功能方面
當然比在日語中要好得多。雖然漢語的同音詞也不少,但是多音字不
算太多,因此絕大多數漢字在中文裡有固定的讀法,在方言里也有各
自統一的規律。但是漢語缺乏語法形態變化,沒有明確的漢語詞彙分
合界限(如空格或詞尾等),而且中國人的拼音意識比日本人差得遠。
在古代,日本的音節字母(假名)比我們唐、宋時代用以研究漢字音
韻的三十六字母要高明了不知多少倍。使用假名注音和書寫自己不會
用漢字寫的詞語在日本文化里已經根深蒂固。要知道,在民國初年制
定國語注音字母之前,中國任何漢語方言地區都始終沒有創造出自己
的表音字母表。現在雖然有了漢語拼音字母,但是主要是用來給漢字
注音,沒有廣泛地進行過以漢語拼音書寫漢語的社會實踐。許多人在
小學畢業以後就把它丟到腦後了。漢語拼音漢字輸入法還很不成熟的
主要原因就在這里。當前漢字輸入法的所謂「智能」或「聯想」,不
過是對於電腦詞庫里的漢語詞彙的一種檢索方法,語法功能還太少,
因此使用起來經常出錯,非用人工干預選詞很難寫出可讀性的文章來,
還不如純粹使用漢語拼音根據上下文猜讀更舒服,如果你的漢語拼音
熟練的話。看來日文文字處理機的水平應該比漢字的電腦輸入法水平
高一些,不過問題都不少,應該說這主要是使用漢字造成的。關於這
個問題,我在討論中國文字改革時已經爭論過了,在這里不想再重復
了。

中國的漢語電腦信息處理水平是有目共睹的,只是有許多人對於
這個問題盲目樂觀,看到可以用電腦打漢字上網際網路傳輸就萬事大吉
了。漢字語音輸入法已經取得了很大進步,但是要達到使用水平並不
容易。即使漢字語音軟體已經達到了可以朗讀漢字文本的水平,要設
計漢字文本與外文的互譯軟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以為,圖形般
無規律的漢字是問題的關鍵。

(5)漢字在日文里會消失嗎?

該書作者根據近年漢字復活的現象反對1963年《語言生活》
137號安本美典「漢字的將來」一文中提出的漢字會像楔形文字、
埃及象形文字、克雷特文字一樣終止了他的全盛時代,在2-300
年後接近消亡。他認為漢字不會在日語中消失。他的第一條理由就是:
「漢字在日本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日本的重要典籍和文物,都
是用漢字載錄的,廢棄漢字,等於切斷歷史,是日本人與他的傳統文
化隔絕。再說,漢字跟儒家有關,跟忠君愛國有關,廢了漢字可以動
搖日本的國體。天皇的名字,祖宗的名字都是用漢字寫的,廢了漢字
就是數典忘祖。」本人不懂,只要不提倡焚書坑儒,人在、典籍在、
文物在,只是文字的形式變化了,就能發生這樣駭人聽聞的意識形態
變化嗎?如果使用日語羅馬字,難道日本人就變成了歐洲人了嗎?越
南人沒有因為改用了拉丁字母而改變成歐洲國體吧?也不知道這樣的
漢字優越論論調是中國人自己發明的還是從日本的漢字保護派引進的。
日本確實是個性格很強的民族,日本政府要員堅持每年參拜靖國神社
的做法,在戰敗被美軍佔領的條件下制定的「當用漢字表」還特地為
日本天皇的名字保留了幾十個特殊漢字,這都體現了日本上層人物對
它的忠君愛國和國體的理解。不過這樣的性格對於世界有好處嗎?對
於世界文化有好處嗎?這是值得我們推己及人加以深思的。漢字復活
對於日本的語文絕對不會帶來什麼好處。這與中國在使用簡體字還是
繁體字,以及是否應該進行文字改革上所進行的爭論十分類似。作為
一個使用漢字的中國人,我不會去反對漢字在日文里復活。但是我們
中國人不要受日文漢字復活思想那種混淆是非的理由的影響,而提倡
繁體字復活和反對中國的文字改革。中國古老文化的負擔太沉重了,
如果我們也認為要像日本一樣要保留從盤古開天到末代皇帝之間所有
的皇帝的姓名、年號和百家姓的家譜用漢字,才不算數典忘祖,我看
咱就什麼改革也別做,就坐在紀念碑前做夢吧。

『伍』 簡體字的"國"是參考了日本的"國"字嗎

我感覺是吧,或者是殊途同歸。感覺很多都是,但是具體哪個是哪個不是,由於沒有資料比較難以考證。而且似乎學術界出於某種特殊的心態對這個問題的研究並不是很充分。從歷史的角度上,這很難判斷,因為不能單憑簡化字出現的時間就確定現代漢語借鑒了日語;不謀而合的可能性也是有的。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多數與日語簡化字相同的漢語簡化字確實都是來源於日語的。
樓下的說話絕對了,其實我們很多次都是來源於日本的,比如人氣,當然氣字寫法不同。還有比如戀愛。還有一些馬克思的論著的相關概念,都是從日語借鑒過來的,簡單的比如共產黨這個概念,日語寫作共產黨(網路也許會簡化),這都可以看出端倪。還有我們平時用「超」來修飾形容詞,這也是日本過來的。我個人不排斥,兩國有文化方面的相互借鑒是很正常的。這也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吧。

『陸』 日本片假名平假名和日本國字有什麼聯系

日本的平假名片假名是由中國的草書演變而成的。平假名片假名可以代表日漢字的讀音,相當於中文的拼音。不過,在日常書寫中,除了句子的鏈接成分,多數會用日漢字書寫。我就和我們的拼音可以代表詞語,但通常不會光用拼音寫句子的原理一樣。
至於平假名片假名代表的日漢字具體是哪些,就需要進一步學習和記憶了。

『柒』 為什麼日本要把漢字「國」也簡化為「國」如何看待簡體字

日本1946年漢字簡化,當時繁體字國被日本簡化為國。在此之前,中國國內除了繁體字國之外,常用的異體字有囯(裡面是王不是玉)。中國大陸1956年漢字簡化,沒有選囯字,選的是國字。所以你得問為什麼中國大陸也把國簡化為國才對。

國字古就有之,這只是多個寫法中的一種,另一種常見的是外口內王,太平天國用這個字,宋書《龍龕手鑒》皆有記載,跟日本的國只是巧合,或者說比日本的更早。簡體字除了個別幾個是新造大部分都來自古代俗體字,草書裡面選出來的。

簡體字就是俗體字或者草書書法,俗體字是民間流行的,後來康熙時期科舉考試只能寫正體字也就是繁體字,寫俗體字等於交白卷。

其實你可以不用簡體字。語言除了文字還有語句、語境、語氣等,單從某個方面去鑽牛角尖,最終都是死胡同。一套文字是否科學,關鍵在於是推動還是阻礙了社會經濟和科教文化的發展。實踐證明,漢字簡化對國家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不存交流障礙,更不存在阻礙發展的問題。所謂的漢字簡化是敗筆的論調,完全就是一些頑固、迂腐而又自恃才高的所謂知識分子“找茬”似的荒謬論調罷了。

『捌』 日本為什麼也會把漢子「國」,簡化為「國」

大家都知道日本文字裡麵包含的漢字來自於中國。而且學過和熟悉日本語言的人都清楚日本的漢字裡面“國”這個字是簡體字。我們的簡體字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才將繁體字給簡化過來的,那為什麼中國的簡體“國”這個字會出現了日本?因為日本在進行漢字修改令的時候也准備將漢字簡體化。經過日本的各界文字學家的討論才將繁體的國改為口和玉的組合。可以說我們現在的簡體化的國字是借鑒了日本的國字。

經過歷史的變遷,漢字不斷的演變最後形成了繁體字的狀態。當時日本借鑒了中國的漢字作為日本的官方文字,隨著日本文字的修改所以將繁體的國字改為簡體的國字。雖然看起來中國的國字是抄襲了日本,但是在中國的南北朝時代,國字是口玉的組合就是存在的,只是當時沒有流行起來。所以關於國字的組合還是中國原創的。只不過在中國進行漢字簡化的時候是日本人先做出的方案。

『玖』 日本文字的日文的書寫符號體系

日本歷史上,由於長期使用漢語文,大量的漢語詞彙進入日語,如《角川國語詞典》所收的60218個日語詞彙中,據統計,漢語借詞多達33143個,占詞彙總數的55%。由於漢字在日本的長期使用及其深遠影響,即使假名創制以後,日文中仍無法排斥漢字,假借漢字仍與假名混合使用。後代雖有人提出廢除日文中的漢字的主張,但一直遭到日本各界的反對,未能施行。漢字在日文中一直佔有較大比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政府頒布《當用漢字表》,其字數為1850個。1981年,日本政府又頒布《常用漢字表》,字數增至1945個。這說明,假借漢字在日文中仍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兩千年的使用歷史,已使漢字深深地融人了日本的文化血脈之中,是難以割捨、也是無法割捨的。
一般認為,日文中的假借漢字有音讀、訓讀兩種類型。但這里的音讀實際上是指「移植」,即形、音、義全借,其形、音、義都和漢語相同或相似。例如:
日文 客 吸う 目
讀音kyaku suu me
字義客人 吸 眼睛
訓讀就是根據漢字的漢語意義,讀成日語的音,即「借意改音」。日文的假借漢字中訓讀字佔大多數。例如:
日文 月 山 雨 花 木 貓 犬 前 子 秋 箱
讀音 tsuki yama ame hana ki neko inu mae ko aki hako
意義 月 山 雨 花 樹 貓 狗 前面 孩子 秋天 箱、盒 平假名是日文兩種假名中的主要形式,用於日常書寫和印刷。其制字方式主要是借用漢字的草體並加以簡化來表示日語的音節,在功能上是一種音節字母,在制字特徵上屬於漢字變體字的一種類型。在讀音上,有的平假名與字源漢字的漢語音有密切關系有的則只借用了字形,與字源漢字沒有語音上的關系。例如:
日文 あい う け かさ た に ぬ の ま み め も り る
讀音 a i u ke ka sa ta ni nu no ma mi me mo ri ru
字源漢字 安 以 宇 計 加 左 太 仁 奴 乃 末 美 女 毛 利 為 片假名主要用於書寫外來語、象聲詞以及其他的一些特殊詞彙。片假名同平假名一樣,都是表示音節的音節字母,其制字特徵是省略漢字的筆畫或偏旁,保留原字的一部分來表音,屬於一種很典型的漢字省略字(也有少數片假名由行、草體漢字簡化而成,屬漢字變體字)。例如:
片假名 讀音 字源漢字制字方法
ア a 阿 取行書「阿」的左邊偏旁
イ i 伊 取「伊」的左邊偏旁
カ ka 加 取「加」的左邊偏旁
タ ta 多 取「多」的上半偏旁
ソ so 曾 取「曾」的前兩畫
ホ ho 保 取「保」的最後四畫
モ mo 毛 「毛」字省略
リ ri 利 取「利」的右邊偏旁 假借漢字、平假名、片假名是日文書寫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除此之外,日文還有其他的制字方法。其中一種是借用漢字及其偏旁,再仿照漢字的造字方法加以組合,造成新字。這是一種漢字仿造字,日本歷史上稱為「樓字」,又稱「國字」,1993年出版的《國字字典》共收此類字1453個。其中使用至今的有一百多個。漢字仿造字在日文中的創制和發展有其特定的意義。它說明,歷史上日本曾經有過創造漢字仿造字的嘗試和努力,但因語言類型的差異,最後才選擇了另外一種發展道路。日文中的漢字仿造字影響較大,甚至反過來影響漢字,如日文的「辻」,意為十字路口字就進入了漢字字典。其他的漢字仿造字如:
日文 讀音 意義 造字法
凪nagi 風平浪靜 會意
畑 hata 旱地 會意
働 dou 勞動 加形
駅 eki 車站形聲
除漢字仿造字外,日文還有增加漢字筆畫或對漢字進行簡化的造字法。有的簡體字和我國的現行簡化字相同,但大多數是日文自行簡化的。這種字字數不多,是另一種類型的漢字變體字。這些變體字如:
日文 讀音 意義 造字法
遅れ okure 晚、慢 增加筆畫
桜 sakura 櫻 改形簡化
気 ki 氣 改形簡化
帰 kae 歸 改形簡化
這種類型的漢字變體字,多數字的結構變化不大。另有一些簡化字在中日兩國都完全相同,如國、回、盡、舊、體、蟲、號、壯、聲、亂等,很可能是直接從漢字借來的。這種情況,在老壯文、方塊白文、字喃等南方型漢字系文字中也很常見。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日文是一種混合型的文字,它既有純粹的表音字母,又有表意性的文字元號。除了創造表音性質的假名字母以外,在其他一些方面,日文也具有其他漢字型民族文字的很多普遍特徵。過去一提到日本文字,似乎就是指假名,這是不全面的。假借漢字、漢字仿造字和其他各類的漢字變體字,都是日文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閱讀全文

與日本國字寫作方法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牛皮癬運動治療方法有哪些 瀏覽:503
噴霧香水使用方法 瀏覽:682
戒除美沙酮的最佳方法 瀏覽:12
大池過濾器安裝方法 瀏覽:507
測量方法技術的起源 瀏覽:361
崗位分析方法的選擇依據是 瀏覽:983
食用鑄鐵消除內應力最好的方法 瀏覽:516
測量透鏡焦距的方法哪個好 瀏覽:194
3x97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556
益節美國氨糖食用方法 瀏覽:560
飛利浦溫奶器使用方法 瀏覽:924
FDMS顆粒物測量方法 瀏覽:776
2015新君威後備箱進水解決方法 瀏覽:929
北京標桿企業調研方法有哪些 瀏覽:115
鉛筆生活技巧和方法 瀏覽:537
煙氣控制方法有哪些 瀏覽:694
中葯分析驗證方法 瀏覽:918
解決代溝的有效方法 瀏覽:695
王伯彤比特訓練方法 瀏覽:89
腦袋上毛囊炎最好治療方法 瀏覽: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