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通常指通過書面或口頭回答問題的方式,了解被試的心理活動的方法。它是有計劃、有目的並且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歷史狀況或現實狀況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了觀察法、歷史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且對調查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調查法可以分為書面調查和口頭調查兩種。
02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啟發人們的思維、導致新的發現這幾個方面的作用。常見的觀察方法有:核對清單法;級別量表法;記敘性描述。觀察一般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覺器官去感知觀察對象。
03
【實驗法】
實驗法是研究者有意改變或設計的社會過程中了解研究對象的外顯行為。實驗法的依據是自然和社會中現象和現象之間相當普遍存在著的一種相關關系——因果關系。其主要特點是:主動變革性、控制性、因果性。實驗法有實驗室實驗法與自然實驗法兩種,實驗室實驗法便於嚴格控制各種因素,並通過專門儀器進行測試和記錄實驗數據,一般具有較高的可信度。自然實驗法比較接近人的生活實際,易於實施。
04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既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又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還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並且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文獻法是一種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學研究方法。
05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認識客觀現象,向人們提供實在、有用、確定、精確的知識研究方法,其重點是研究現象本身「是什麼」的問題。實證研究法試圖超越或排斥價值判斷,只揭示客觀現象的內在構成因素及因素的普遍聯系,歸納概括現象的本質及其運行規律。
06
【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是對社會現象的數量特徵、數量關系與數量變化進行分析的方法。在企業管理上,定量分析法是以企業財務報表為主要數據來源,按照某種數理方式進行加工整理,得出企業信用結果。定量分析是投資分析師使用數學模塊對公司可量化數據進行的分析,通過分析對公司經營給予評價並做出投資判斷。定量分析的對象主要為財務報表,如資金平衡表、損益表、留存收益表等。其功能在於揭示和描述社會現象的相互作用和發展趨勢。
07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亦稱非數量分析法,主要依靠預測人員的豐富實踐經驗以及主觀的判斷和分析能力,推斷出事物的性質和發展趨勢的分析方法,屬於預測分析的一種基本方法。定性分析法主要是解決研究對象「有沒有」、「是不是」的問題。定性分析常在定量分析之前進行,它為設計或選擇定量方法提供有用的信息;但並非所有的定量分析都必須事先進行定性分析,因為有時分析對象中含有哪些組分是已知的。這類方法主要適用於一些沒有或不具備完整的歷史資料和數據的事項。
08
【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09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過說明社會現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
10
【模擬法(模型方法)】
模擬法和類比法很近似。它是在實驗室里先設計出於某被研究現象或過程(即原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間接的研究原型規律性的實驗方法。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根據模型和原型之間的相似關系,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兩種。
B. 文獻研究屬於定性研究方法還是定量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
定性分析一般是對文獻中所包含的信息進行分類,選取典型的例證加以重新組織,並在定性描述的基礎上得出結論。文獻的定性分析在辨別過去的趨勢並用該信息去預測與此相關的未來模式方面,具有特別的價值。
(2)文獻量化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不同的學科對引用摘要的要求與期望不同。雖然文獻綜述並不僅僅是摘要,但研究結果的概念化與有組織的整合是必要的。其做法包括將資料組織起來,並連到論文或研究的問題上,整合回顧的結果,摘出已知與未知的部分;理清文獻中的正反爭論,提出進一步要研究的問題。
文獻綜述是否有價值,不僅要看其中的新信息與知識的多少,還要看對文獻作者及編輯者的觀點與看法如何,閱讀文獻時,要避免外界的影響甚至干擾,客觀地敘述和比較國內外各相關學術流派的觀點、方法、特點和取得的成效,評價其優點與不足。
C. 五種研究方法
1.哲學研究法
哲學方法,就是運用哲學的原則解決具體的科學問題。哲學方法作為信息學方法論系統中最高層次的方法,它的特點:(1)具有普遍性。哲學方法作為最高層次的方法,是人們作為主體處理同外部世界關系的基本規范和准則,在人們的實踐活動中起著總體性和一般性方法論的作用,具有最大的普遍性和廣泛性。(2)具有抽象性和思辨性。哲學方法的抽象性和思辨性表現在它在研究具體問題時,是從哲學的高度,從處於支 配地位的層次進行指導,而並非像具體科學方法一樣直接用於解決本學科中的某一個問題。(3)具有主體能動性。哲學思維和哲學方法作為主客體相互作用的手段與中介,作為主體能動地把握客體的最高方法論,具有鮮明的主體性和能動性。主體能動性這個特點是哲學方法所特有的,應用於信息學中的其他科學方法都沒有這個特點。(4)具有時代性。任何哲學方法都是時代的歷史的產物,既受時代的局限,又隨時代發展而不斷發展。
文獻:教學本體論的轉換——從「思維本論」到「生成論本體論」[J].教育研究,2001(05):57-61.
這篇文獻從教育哲學的角度 ,即從「教學本體論」的層面對以往我們對教學存在的認識進行反思 ,力求使我國教學本體論研究從心物二元論為前提的「思維本體論」中擺脫出來 ,形成現代意 義上的「生成論本體論」,從而為我國教學改革提供符合現代哲學思維水平的教學觀念和理論根據 。
2.實踐研究法
實踐研究主要關注「應如何」或「怎麼辦」,偶爾也關注「是什麼」或「有什麼」。它主要顯示為日常的教育改革、經驗總結和教育對策。實踐研究往往「以口頭語言為基礎」,大量採用「綱領性定義」、口號和比喻來敘述事實。
1.教育改革類似教育實驗,也可稱之為「問題解決」或「變革型實驗研究」、「實踐的行動研究」。一般沒有文獻研究或兩輪以上的實驗研究或行動研究,也沒有必要的效果檢查,是教育工作者日常工作或教育改革式的實踐研究。
2.經驗總結也可稱為「教育反思」。如果教師以反思的方式改進自己的日常教學,這種教學也稱為「反思性教學」。從時間跨度上看,經驗總結既可以顯示為短期的經驗總結,也可以是比較長時間的的經驗總結,如年度總結、學期總結等。這類似於教育傳記。
3.實踐研究也可能呈現為對策研究或教育理想、方案設計。對策研究的主題一般表述為「論……的對策」或「論……的問題於對策」、「論……的策略」、「論……的幾個原則」、「論……的操作方法」等。還有一種表述方式是「讓……」、「論……的發展方向」、「論……的困境與出路」。教育對策研究或教育理想、方案設計只是研究者比較隨意的「設想」、「看法」,而並不為這些設想看法提供系統的論證。實踐研究並不會對為「什麼這樣做」提供批判分析或系統論證。它的主要目的是關注或改進教育實踐本身。
文獻:行動研究:外語師資教育新途徑[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02):48-53+80.
這篇文獻從國際學術背景介紹了這種研究的含義,並根據浙江師范大學的教學實踐提出一套有利於在中國開展的行動研究的實施過程。這是改革現行英語教學法課程的有效途徑,是職業教師自 我提高、自我更新的方法之一。
3.實證研究中的量化研究
文獻:英語學習者動機、觀念、策略的變化規律與特點[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02):105-110+160
該文獻運用定量研究的方法 ,三次跟蹤調查了南京大學 1996年入學的英語專業學生可控因素(動機、觀念和策略 )及其關系的變化情況。研究結果表明 ,動機、觀念、策略之間的關系具有較 高的穩定性。動機影響觀念和策略 ,觀念也影響策略。
4.實證研究中的質性研究
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採用多種資料收集方法對社會現象進行整體性探究,使用歸納法分析資料和形成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互動對其行為和意義獲得解釋性理解的一種活 動。定性研究五個關鍵特徵:(1)自然情境-資料的直接源泉,研究者-工具;質性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研究者與被研究者直接接觸,通過面對面的交往,實地考察被研究者的日常生活狀態和過程,了解被研究者所處的 環境以及環境對他們產生的影響。(2)描述性的(文字、圖片、現場筆記、照片等);(3)關心過程;隨著實際情況的變化,研究者要不斷調整自己的研究設計,收集和分析資料的方法,建構理論的方式。因此對研究的過 程必須加以細致的反省和報道。(4)對資料歸納分析;質性研究中的資料分析主要採納歸納的方法,自下而上在資料的基礎上建立分析類別和理論假設,然後通過相關檢驗得到充實和系統化。(5)「意義」是最關心的事情;質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對被研究者的個人經驗和意義建構作「解釋性理解」,從他們的角度理解他們的行為及其意義解釋。由於理解是雙方互動的結果,研究者需要對自己的「前設」和「偏見」進行反省,了解自己與對方達到理解的機制和過程。
文獻:《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實施效果的定性研究——用英語開設相關專業知識課程的影響分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09):36-40.
該篇文獻通過典型個案,對"用英語開設相關專業知識課程"給英語專業學生造成的影響進行了定性研究。研究表明,"用英語教授相關專知識課程"對學生的語言知識、語言技能、知識面、就業 、學習興趣、綜合素質等產生了多方面的積極影響。同時文中也指出了一些消極影響,得出結論:大力推進相關專業知識課程的教學是必要的,但是,推進相關專業知識課程的教學有必要妥善解 決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師資缺乏與課程協調不當等問題。
5.實證研究中的歷史研究
歷史研究法是藉助於對相關社會歷史過程的史料進行分析、破譯和整理,以認識研究對象的過去,研究現在和預測未來的一種研究方法。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歷史性。在歷史研究中,研究者主體與作為被研究客體的歷史現象之間是一種非共存的歷史性關系,研究者只能在其所處的時代環境中去認識過去所發生的事件。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研究對象是過去發生的教育事件;研究過程為按照歷史的時間順序和空間范圍再現歷史過程。(2)具體性。根據歷史研究的定義,是在豐富具體的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揭示教育現象發展過程中的一切歷史形式、全部豐富內容以及各種相關因素的研究。因此研究者必須把握最能說明問題的具體史料。(3)以邏輯分析方法為主。用邏輯分析方法對歷史事實進行理論概括,能更深刻地認識事物演變的歷史規律性,更深刻地認識那些還處於萌芽狀態、表現模糊不清的東西。
文獻:多元文化主義的起源、實踐與局限性[J].美國研究,2000(02):44-80.
該文獻勾畫了多元文化主義意識形態和實踐自 1960年代以來的演變過程 ,分析了多元文化主義在教育學界、歷史研究、文化批評和社會改革等不同領域內的使用和內涵;在肯定多元文化主義 給當代美國社會帶來了重要而正面影響的基礎上 ,作者也分析討論了多元文化主義的局限性。
D. 定量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什麼方法
1、調查法
調查法是一種古老的研究方法,是指為了達到設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計劃全面或比較全面地收集研究對象的某一方面情況的各種材料,並作出分析、綜合,得到某一結論的研究方法。
2、相關法
相關法是指經由使用相關系數而探求變數間關系的研究方法。相關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確定變數之間關系的程度與方向。變數關系的程度,有完全相關、高相關、中等相關、低相關或零相關等;而變數關系的方向有正相關和負相關等。
3、實驗法
實驗法是指操縱一個或一個以上的變數,並且控制研究環境,藉此衡量自變數與因變數間的因果關系的研究方法。實驗法有兩種,一種是自然實驗法,另一種是實驗室實驗法。
(4)文獻量化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定量研究方法的測定尺度及特徵:
1、名義尺度
所使用的數值,用於表現它是否屬於同一個人或物。
2、順序尺度
所使用的數值的大小,是與研究對象的特定順序相對應的。
3、間距尺度
所使用的數值,不僅表示測定對象所具有的量的多少,還表示它們大小的程度即間隔的大小。
4、比例尺度
其意義是絕對的,即它有著含義為「無」量的原點0。長度、重量、時間等都是比例尺度測定的范圍。比例尺度測定值的差和比都是可以比較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定量研究
E. 文獻研究法的優點和缺點是什麼
一、文獻研究法的優點:
1、文獻法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通過對國內外古今文獻的調查,我們可以研究各種各樣的社會情況。
2、文獻法主要是書面調查。如果收集到的文獻是真實的,就可以獲得比口頭調查更准確可靠的信息,避免了口頭調查中可能出現的各種記錄錯誤。
3、文獻法是一種間接的非介入性調查。它只調查和研究各種文獻,但不與被訪者聯系,也不幹預被訪者的任何回應。這就避免了調查者和被調查者在互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反應性錯誤,這些錯誤通常發生在直接調查中。
4。文獻法是一種非常方便、免費、安全、自由的調查方法。文獻調查不受外界的限制,只要找到必要的文獻,就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研究,即使有錯誤,也可以通過再研究加以彌補,因此其安全系數較高。
5。文獻法節省時間、金錢,而且效率高。文獻調查是在前人和他人工作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的,是獲取知識的捷徑。它不需要大量的研究人員和專用設備,可以比其他調查方法以更少的人力、資金和時間獲得更多的信息。
二、文獻研究法的缺點:
缺點主要來自文獻本身的一些缺陷,如:許多文獻的作者帶有一定的思想傾向;保留下來的文獻已經過某種精選或是觀點不夠完整等。
論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調查法
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
2、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
3、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和控制性。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文獻研究法
F. 什麼叫量化研究方法
要考察和研究事物的量,就得用數學的工具對事物進行數量的分析,這就叫定量的研究,也稱量化研究,定量研究是社會科學領域的一種基本研究範式,也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步驟和方法之一。
實證研究方法分為量化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質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也稱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及將兩者相結合的混合研究方法(Mixed-Methods Approach)。
量化研究遵循傳統的科學研究方法,包括提出假設、構建模型、創設實驗、收集數據和驗證假設,因此最容易被物理教育者接受,在學科教育研究領域中最早使用量化研究方法的多是PER研究者。
(6)文獻量化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定量數據有4種類型,簡單介紹如下:
1、定類數據(nominal)是一種分類數據,它是離散的並且沒有順序關系。例如,在研究物理學習過程中男女生差異時,我們可能會使用的「1」 和「0」分別表示男性和女性,這里並不表示1比0更大。
2、定序數據(ordinal)是另一種分類數據,也是離散的但具有順序。例如,研究高中階段三個年級的學生對一些物理概念理解水平的發展變化時,分別用數字1,2,3表示高中一年級,二年級和三年級。定序數據用數字表示個體在某個有序狀態中所處的位置,不能做數學計算。
3、定距數據(interval)是具有相等間隔的連續數據,並且有順序。例如,溫度,1℃、2℃之間的差與20℃和21℃之間的差是相同的。定距數據有單位,沒有絕對零點,可以做加減運算,不能做乘除運算。
4、定比數據(ratio)不僅具有定距數據的全部屬性,同時具有絕對原點(即0),且兩個數值之間的比值是有意義的。例如:質量就是一個定比變數,可以說一個質子的質量為一個電子的1836倍。
G. 文獻研究法和內容分析法的區別
二者的區別是在分析的重點與分析的手段上有不同。兩種方法的主要差別是:內容分析法將非定量的文獻材料轉化為定量的數據,並依據這些數據對文獻內容做出定量分析和做出關於事實的判斷和推論。而且,它對組成文獻的因素與結構的分析更為細致和程序化。
拓展資料
1.文獻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鑒別、整理文獻,並通過對文獻的研究形成對事實的科學認識的方法。文獻法是一種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學研究方法。
文獻法的一般過程包括五個基本環節,分別是:提出課題或假設、研究設計、搜集文獻、整理文獻和進行文獻綜述。文獻法的提出課題或假設是指依據現有的理論、事實和需要,對有關文獻進行分析整理或重新歸類研究的構思。
H. 量化研究中語料庫的研究方法的優點和缺點
摘要 量化研究方法有以下優點:
I. 定量研究的定量研究的方法
定量研究設計的主要方法有調查法、相關法和實驗法。 實驗法是指操縱一個或一個以上的變數,並且控制研究環境,藉此衡量自變數與因變數間的因果關系的研究方法。實驗法有兩種,一種是自然實驗法,另一種是實驗室實驗法。
J. 論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1、文獻閱讀法。通過網路資源、高校圖書館網路資料庫資源、校圖書館館藏圖書等方式,獲得與研究課題相關的文獻資料。
2、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一些如經濟總量分析、人員遷徙、消費結構等涉及量化指標的分析,需採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對於行業和企業則多以官方統計數據和年報季報為基礎,採用經濟模型進行了定量分析。
3、微觀與宏觀分析相結合。從宏觀處著手,找到各類影響因素,然後再以某一行業為例,即從微觀的角度,進一步論證其准確度。在此基礎上,微觀與宏觀相結合的分析更加能夠印證某一領域的發展狀況和進展情況等。
4、理論與實際分析相結合。論文研究必須經過一定的理論基礎,但只有理論,論文顯得枯燥,加上一些實際案例,比如以公司、實例為例,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對策,使研究結果建議更具有科學性。
5、調查法。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