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進行寫話教學
一、加強閱讀,重視積累
要求學生堅持天天讀書,讀我們所學的語文書,同步作文,讀適於學生讀的課外書,如紅領巾報、故事會、童話系列、優秀作文、連環畫……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在讀的過程中積累好詞佳句,專門准備一個收集好詞佳句的筆記本,每周在班上進行一次交流,為寫話打好基礎。
作文課的教學方法有哪些?我來回答,作文教學中的幾個方法
在中學教學中,作文教學一直是教師認為費時多、效果差的事情。老師往往口乾舌燥地講了整整一堂課,學生頭點得撥浪鼓似的,但一下課,學生什麼也記不住,再讓他們寫,也寫不出來。因此,在作文課上,老師的作文教學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莫言曾說過:「模仿不是恥辱,而是捷徑。」模仿是培養我們語感的一種最重要方法。一個人的語言風格是與個人對語言的感受相關的。初中階段對培養一個人的語感至關重要。如果在初中階段沒有培養起一個人對語言的感受,那麼後來的努力可能會事倍功半。很好地掌握了一種語感,就好像一個從事音樂的人很好地掌握了一種樂感一樣。因此,初中生在作文寫作上也應是以模仿為主,在模仿的基礎上再創作,再摸索出自己的作文模式。
因此在作文課上,老師應要求學生「雁過留痕」,每堂作文課應留下自己的痕跡,如老師每念一篇範文,都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聽完老師讀的內容,自己憑印象寫出來。盡管此時學生不能完全還原出來,但大體上會有輪廓。可以讓學生說出自己記的內容,全班同學來「找碴」。學生在記敘中越有遺漏的地方,越能暴露出學生在作文寫作上薄弱的問題。這時老師給予及時的指導、點撥,學生會茅塞頓開,知道自己作文的欠缺所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在作文寫作上會大有長進。而這個訓練的過程對學生在「聽、說、讀、寫」上有更高的要求,這樣一堂作文課下來,學生作文本上會有一篇完整的習作。學生對這「聽、說、讀、寫」的訓練過程形成較深印象,自然對老師的講解領悟就會較深。
C.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方法
導語:小學語文傳統的作文教學方法已經不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更加先進和實用的方法來指導教學,為學生打好作文的基礎。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做到從興趣入手,從實際出發,從想像延伸,提高作文教學質量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作文與生活相結合
「真正的學校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語),這就告訴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時,「思維」十分重要,大量地背範文、套模式,期望通過模仿提高寫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這是因為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忽略了思維訓練,沒有開拓思路。只有在「思維」中獲取靈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湧、下筆有神、筆奕生輝。
例如,教師要帶領我們的小學生走入廣闊的生活,以拓展思維領域法國雕塑家羅丹語曾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一些學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樣,寫不出新意來,就是因為缺少細致的觀察、發現,觀察本身就是一種「沉默」的思維。
由於生活面比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門就進校門,缺少社會實踐,視野不開闊,活動領域不寬廣,導致對周圍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據目前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地帶領學生走入生活,不僅是讓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廣泛接觸社會,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學會觀察社會、觀察生活、認識事物的方法。事實證明,往往是參加了社會生活實踐活動後,寫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顯生動、有形。以就是說,教師要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維的起點。
二、閱讀訓練與作文教學相結合
閱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閱讀能力是指學生積極涉獵書海,不斷接受文化熏陶,主動培養審美情趣,為作文大量儲備知識的能力。一個學生缺乏閱讀能力或者說這種能力低下,知識心理就發育不全,很難激發作文興趣。
大文學家杜甫曾深有體會地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個人如果生活經驗欠缺,書本知識貧乏,寫作時必然腹空筆澀。茅盾先生曾說:「一個作家閱讀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領會其構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處,並且每讀一遍會有新的心得,這就意味著他的欣賞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賞力的步步提高反過來會提高表現能力。」(《漫談文藝創作》)。
實踐告訴我們,大量閱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閱讀其他相關書籍。既可以繼續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擴寬知識面,又可以引發學生的寫作慾望,提高鑒賞能力,還可以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彙、寫作素材,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律。「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一項時間長,見效相對緩慢的工作,需要師生雙方的長期共同合作,積極參與。教師要有耐心和毅力來培養我們的學生。
在作文教學中,我們還應認真運用好每篇課文的寫作方法,指導學生學會仿寫,從而幫助學生打開寫作思路。當然,在對學生進行範文指導的過程中,我們應教育學生避免機械地照搬照抄。
仿寫是指仿其文(仿範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範文布局、格式、結構、寫作思路),仿其法(仿範文觀察方法、思路方法)。學生經過反復多次的仿寫練習,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後,就要鼓勵他們採取不同的表現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題材,發展求異思維。如從不同的角度去選材表現同一中心的題材內容安排可「先分後總」或「先總後分」,還可按「順序」、「插敘」、「倒敘」去進行一題多練。先扶後放,從仿到創,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三、注重平時積累
作文也像語文基礎知識、閱讀一樣需要積累,比如好詞、句、精彩片段等。
1.根據課文內容來積累
「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說。比如:在教完《頤和園》這課後,就讓學生以後寫熟悉的景物作鋪墊。
2.通過寫日記來積累
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於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聽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束地表達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比如:每組織學生看完一場電影,搞完一次大掃除,都可讓學生把當時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記的形式寫出來。
四、及時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學生辛辛苦苦寫好作文後,總喜歡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贊許,在很短的時間內,印象很深,應給予及時的評價,並提出修改意見,學生很容易接受,讓學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別人的,或輪流交換互閱等。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明確修改作文的目標,要求學生能寫出他們的真情實感,用通順的語句、清楚的層次、鮮明的觀點,恰如其分地記敘見聞、寫景狀物、說明事物、發表意見,此時,若再重新習作一次,就能上一個等級,這無疑提高了作文水平。
五、培養學生的自我修改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自我修改能力是新時期素質教育的體現,也是作文能力培訓的一條途徑。「自改」作文,既能培養學生的自學精神,又能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在多年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筆者一直嘗試讓學生參與作文評改。學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幾遍,通讀幾遍後,看它是否順口,以發現錯漏之處,並自己進行修改,以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六、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頭痛於作文的學生,則是作文還提不起他們的興趣。興趣是寫好作文的起點。作文教學要取得一定成效,語文教師必須千方百計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變被動學寫為主動學寫,逐步使他們樂寫。
以上幾點,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依賴,相互制約。只要我們切實抓好各個環節,努力創造條件,在實踐中加強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就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D. 如何培養學生的書寫和寫話能力
寫話是寫作的基礎。初入學的兒童,雖然沒有經過對語言文字的規范、系統的學習,但他們在生活環境的熏陶下,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已具備了一定的語言感受和表達的基礎。要想培養學生的寫話能力,就應從低年級開始,有目的、有層次、有步驟地進行訓練,重視培養學生的寫話興趣。為以後的習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一年級 語文課堂 寫話能力
寫話是寫作的基礎。要想培養學生的寫話能力,就應從低年級開始,有目的、有層次、有步驟地進行訓練,重視培養學生的寫話興趣。為以後的習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和僅僅強迫維持的學習會扼殺學習的熱情,這種學習是不會維持長久的」。在一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我認為教師在寫話教學時,努力創設真實、生動、有趣的生活情景,營造輕鬆快樂的寫話氛圍,利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孩子在輕松愉快中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過程,培養孩子的寫話興趣。
一、不過多要求寫話的數量,只要能寫一句完整的話
首先,在寫話時,我並不要求學生對事物敘述得多麼具體生動,也不限制書寫的篇幅 ,只要能寫好一句話,把話寫完整就行。比如,我布置了一次寫話的內容是:寫一寫你最高興的事。有的學生寫道:「今天,老師表揚我讀課文流利,我很高興。」語句中學生並沒有把自己讀課文怎麼流利。老師怎麼表揚他寫具體,但是他把句子寫得通順完整,我就給予鼓勵和表揚。這樣就使孩子覺得寫話並不難,只要把自己的想法寫成一句完整的話就好了。其次,讓孩子們從說話入手,引發興趣。常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蘇霍林斯基也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由此看來,興趣是最直接的學習動力。所以,在習作教學中,首先是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學生對習作訓練有濃厚的興趣是教學的最大成功。對低年級學生來說,寫話興趣的培養可以讓孩子在觀察中說話,從身邊的事物說起,哪怕就是「介紹我自己」一個簡單的活動,也會對學生的說話訓練起到很大的作用。利用班會活動讓學生說說自己最親近的人、物,並及時糾正他們在說話時出現的病句,這樣持之以恆,學生的寫話就水到渠成了。讓學生用極其簡短的話語用拼音或字把自己看到的和最想說的寫下來,雖有幾分幼稚而可笑,在得到老師的表揚後會感到格外高興,這樣習作的自信心就會逐漸培養起來。
二、不過多要求寫話的質量,只要能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
寫話時不要求學生把周圍的事物寫得多生動具體,不要求學生用華麗的詞語去描述,只要學生能把自己的想法寫得清楚,讓人看明白就行。在教學中我也發現,有不少識字量大、閱讀能力強的學生,他們不僅能把一句話寫完整,而且能夠寫多句子,甚至寫一段話。比如,有一位學生寫自己騎車的經過:「星期六,我想學騎自行車,可我怕學不會,別人會笑話我」。媽媽說:「你還沒有學,就怎麼知道自己學不會呢?你去試試吧,你一定能學會」。媽媽的話增強了我的信心,我就去學騎車了,騎了好長時間,我才學會,我真高興啊。對這樣的孩子,我讓他們把自己寫的話讀給大家聽。鼓勵其他學生向這些寫話能力強的孩子學習。在我的鼓勵之下,許多同學主動向他們學習,也盡量多寫幾句話。
三、不限制寫話的內容及形式,想寫什麼,就寫什麼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要想解放孩子的心靈,使他們的心靈從種種禁錮中解脫出來,在習作時做到無所顧忌,真正做到心理怎麼想,筆下就怎麼寫,無所不言,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切實轉變觀念,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學生,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和學生展開心靈對話,努力消除學生心理對作文的那種恐懼,營造一個和諧、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能讓學生在習作中「暢所欲言」的環境。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和寫作中敢想敢說,能大膽地把生活的體驗反映在自己的習作中,說自己想說的話。也就不會出現千篇一律的局面。比如,我給學生出示了一幅下雨了,小兔把蘑菇當傘而跑回家的圖畫,讓學生看圖寫話。寫話前,我給足時間讓學生觀察圖畫,再讓學生把你觀察到的下位去告訴你最好的夥伴。這樣,學生那種站起來面對老師、面對全體學生說錯了怕被別人笑話、被老師批評的顧慮就打消了,也能放得更開,說得更好。讓學生感受到寫話是一件輕松自在的學習活動。
四、注重以多種形式激勵孩子產生寫話的願望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尊重與鼓勵學生能促進學生不斷進步,而一個經常得到負面評價的學生,就會產生負驅動力。為了能夠讓學生產生寫話的願望,對寫話有興趣,我在教學實踐中,注重以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寫話,如評選小作家,對於那些寫話能力較強的孩子,讓他們當選小作家,並上講台讀自己寫的話,給他們創設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如:評選佳作獎,獎勵給他們一朵紅花,一個大拇指,教師幫助孩子修改寫話作業參與投稿等等。這些豐富多彩的激勵形式,讓學生增強了自信心,愛上了寫話。沒有訓練,形不成技能。堅持每天讓學生寫一句話,這不僅是培養孩子們的寫話能力,更是在積累素材養成寫話的良好習慣。不太注重寫話的數量,不太關注寫話的質量,不限制寫話的內容,是降低了寫話的要求,使他們覺得寫話並不難,而注重以多種寫話形式激發學生的寫話願望,注重以多種方式鼓勵學生寫話,旨在培養學生的寫話興趣。
總之,在寫話教學中,教師應該轉變觀念,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寫話內容,不要忽視孩子的寫話興趣,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孩子的寫話內容,我們會有許多驚喜的發現。教師要注重引導、幫助學生找到喜歡或合適的寫話作業,努力培養學生寫話的興趣,盡可能地鼓勵學生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想像能力,提高他們寫話的能力。
E. 如何做好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覺得小學語文教學哦,一定抓好學生的那個選材,讓學生寫真話
F. 如何進行作文教學
一、注重平時積累,作文也像語文基礎知識、閱讀一樣需要積累,比如好詞、佳句、精彩片段等。1、根據課文內容來積累,「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說。比如:在教完《頤和園》這課後,就讓學生以後寫熟悉的景物作鋪墊。2、通過寫日記來積累,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途徑,由於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聽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束地表現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比如:每組織學生看完一場電影,搞完一次大掃除,都可讓學生把當時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記的形式寫出來。二、注重學以致用,結合實際及時指導。小學生的知識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師結合課文和生活實際及時指導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長街送總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這篇課文後,舉行了一次「我思念的××」為主題班會活動。要求學生把自己最思念的親人(不管是生離的,還是死別的)用幾句話描述出來。(同學們踴躍發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學是這樣說的「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啊,轉眼間一年的中秋節又到了,半年前與媽媽分別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記得媽媽要去廣東的前一天夜晚,我總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著,她睡覺我伴著,而且我還緊緊地捏著她的手,生怕她即將離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發現媽媽提著包已跑出了家門,我連頭也沒梳,散著發就在後面追,我邊追邊喊,媽媽也邊跑邊抹淚。到了夜晚,我覺得房子里空盪盪的,怎麼也睡不著,只好抱著媽媽睡過的枕頭聞聞她留下的體味)這樣的描寫最感人,學生也能說真話、實話。
G. 如何指導小學五年級學生寫作文
鏈接: https://pan..com/s/1BuMZ23u5UxwKxHJfa1xF2Q
H. 如何有效進行寫話教學
對於一年級的寫話教學來說,可以歸結為一句話: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和寫作願望,引導學生學會寫話。通過實踐,我認為,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主要有以下三個途徑: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學生對身邊事物缺乏直觀感性的認識,就讓他們描寫、評論,無疑是很難的。對於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是觀察,只有親身接觸事物,仔細觀察事物,才能獲得真實、深刻、細致的一手資料,寫作時才有話可寫,寫得也比較真實生動。因此,寫話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學習描寫一種植物,可以在學《柳樹醒了》或《春雨的色彩》這兩篇課文時,讓學生看關於蒲公英、喇叭花和夜來香等植物的資料圖片,使學生對蒲公英、喇叭花和夜來香等植物的生長過程和景象有一個直觀了解,對蒲公英、喇叭花和夜來香等植物的色彩、形態等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然後再拿出實物讓學生觀察、加深印象。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初步掌握描寫一種植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