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色譜分析儀在金屬表面處理中是 如何檢測表面狀況的
色譜儀採用色譜法,即利用不同物質在不同相態的選擇性分配,以固定相對流動相中的混合物進行洗脫,混合物中不同的物質會以不同的速度沿固定相移動,最終達到分離的效果。色譜法起源於20世紀初,1950年代之後飛速發展,並發展出一個獨立的三級學科-色譜學。歷史上曾經先後有兩位化學家因為在色譜領域的突出貢獻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此外色譜分析方法還在12項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研究工作中起到關鍵作用。
色譜儀一般都是測量離子和分子的,金屬表面處理採用色譜分析應該是屬於分析性色譜,目的是定量或者定性測定混合物中各組分的性質和含量。首先進行采樣,然後分離測定某種離子或分子的含量。
一下是個人建議,我本身就是金屬材料專業出身的,金屬表面處理,不管是氮化還是鍍膜等等,之後檢測一般都是用光譜測量,很少用色譜的
2. 粉體表面改性效果檢測分析
礦物粉體經表面改性後,其改性效果的檢測評價主要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應用結果評價法
應用結果評價法,是將經改性後的粉體應用於目標產品或體系中,直接檢測最終產品性能的變化,它是對粉體表面改性效果最直接的評價。這種方法雖然人力財力耗費大,但由於可靠性高,因此在一些研究或生產應用中被廣泛採用。
二、預先評價法
該法是對改性產品的一些物化性質和表面特徵進行測試,比較粉體改性前後指標的變化,對改性產品的改性效果進行預先評價,其主要方法有:
1.潤濕性評價法
無機填料用有機表面改性劑處理後,表面由極性變為非極性,表面能降低,對水呈現出較強的非浸潤性特性,而對非極性的有機物則呈現出相容性。因此,接觸角、滲透時間(透水速度)、吸油率、活化指數等指標是評價粉體與聚合物之間相容性好壞的主要指標之一,潤濕性好的粉體,填加到聚合物中的流動性好,易於分散,混料容易且均勻,不易出現顆粒的團聚。
(1)測定界面接觸角
改性粉體在極性液體中的接觸角越大,在非極性液體中的接觸角越小,即粉體表面疏水性越強,改性效果越好。通常用接觸角測定儀測定其接觸角,方法是壓片直接測量法,即將礦物粉體壓實成塊或片,在接觸角測定儀上直接測量。測定潤濕接觸角的方法還有很多,但可靠的卻很少。
(2)測定透水速度
由於接觸角難以准確測定,因此,在研究中也常採用一些簡便的方法來測定試樣的疏水性或潤濕性,如測定其透水速度。具體做法是將未改性和改性後的試樣在精密壓力機上壓製成塊,然後在每塊試樣上滴加相同量的蒸餾水,測定其浸透時間。一般來說,經有機物表面改性後試樣的透水速度大大低於末改性試樣。因此,透水速度可作為試樣改性效果的相對指標。
(3)測定分散性
通過試樣在極性溶劑(如水)和非極性溶劑(如苯)中的分散性來相對比較表面改性的結果,因為無機粉體物料經有機表面改性劑包覆後在水中的分散性變差,而在苯中的分散性變好。
(4)測定吸油率
其方法是,在玻璃捧攪拌下,將蓖麻油通過滴定管加入到已知量的粉體中,當粉體剛好黏結成球團時,記錄此時的用油量。吸油率=蓖麻油用量/粉料用量。
(5)活化指數
對於用有機表面改性劑如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處理後的無機填料或顏料,還可採用「活化指數」來表徵表面處理的效果。無機填料或顏料物體一般相對密度較大,而且表面呈極性狀態,在水中易自然沉降。而有機表面改性劑是非水溶性的表面活性劑,經表面改性處理後的無機粉體,表面由極性變為非極性,對水呈現出較強的非浸潤性。這種非浸潤性的細小顆粒,在水中由於巨大的表面張力,使其如同油膜一樣漂浮不沉。根據這一現象,提出「活化指數」的概念,用H表示,H=漂浮部分質量/樣品總質量。可見,未經表面活化(即改性)處理的無機粉體,H=0,活化處理最徹底時,H=1.0。H由0~1.0的變化過程,可反映出表面活化程度由小至大,也即表面處理效果好壞的情況。在無機填料的有機表面改性工藝中,表面改性劑的種類和用量對填充體系的性能有顯著影響,改性劑的用量可參考「活化指數」來確定。所謂最佳用量,即是表面改性劑在填料顆粒表面上覆蓋單分子層的用量,大於此量,則將形成多層物理吸附的界面薄弱層,從而引起被填充物的強度下降;低於最佳用量,則填料顆粒表面改性處理不完全。因此,活化指數可作為表面改性活性無機填料等粉體的一項質量指標,為用有機表面改性劑處理無機填料或顏料提供了一種快捷、實用、可靠的產品質量檢驗方法。
2.表面自由能評價法
絕大多數礦物粉體都具有較大的表面自由能,粉體表面經改性附著後,表面能都要降低,可由此來評價改性效果。
3.測定表面結構和成分的方法
表面分析常用的實驗方法主要是一些能譜方法和量子力學效應的顯微技術。這些能譜按其物理過程可分為電子能譜、離子能譜、光譜、聲子譜、熱分析等。主要研究表面結構、原子位型、化學鍵特性等,主要方法有:
(1)紅外光譜
紅外光譜法在粉體表面改性效果研究中是一種極其重要的手段。只要表面存在某種官能團或化學鍵,在其紅外光譜圖中就有相應的特徵吸收峰。如礦物粉體用偶聯劑在不同條件下處理後,偶聯劑分子可以吸附或覆蓋在礦物表面,對礦物結構中各種基團的振動能級基本上不產生影響,如果偶聯劑分子與礦物表面發生化學鍵合,則會產生新的能級,並導致其紅外光譜變化或形成新的吸收峰。只有當偶聯劑分子與礦物表面形成化學鍵,才能產生較好的改性效果。因此,對改性前後的粉體樣品進行紅外光譜分析,根據對應特徵峰的變化,就可以揭示改性劑與礦物表面鍵合的類型和性質。
(2)X射線衍射分析
X射線衍射分析是研究固體物質結構變化的最為重要的方法。經改性處理尤其是利用機械力化學改性法處理的礦物粉體,不僅表面性質發生變化,其內部結構或晶型也會隨之變化,用X射線衍射分析研究改性效果,可得到詳細的信息。
(3)其他方法
熱分析、表面分析新技術(如電子能譜等)在揭示改性劑與粉體表面作用機理方面,都是一種有效的手段。
一、樣品
二、要求
1、線纜表面缺陷檢測:
1)、脫料、劃傷破裂、突出的皮層、斑點凸起、凹陷、疊接等缺陷,
2)、線纜變細,變粗等,
3)、靈敏度參數可調。
2、字元印刷質量檢測
1)、線纜表面字元印刷質量檢測
2)、對線纜長度數字的字元識別,並能自動累加數學計算。
三、檢測結果
線纜表面缺陷檢測是採用3條互成120度的視覺投影,可以無盲區的檢測到產品的細小缺陷,即使缺陷很小而且高速也能檢測到;線纜字元印刷質量檢測是通過視頻分析OCR字元識別來實現;同時具有系統軟體管理與數據分析功能。
1、線纜表面缺陷檢測
1)、脫料、劃傷破裂、突出的皮層、斑點凸起、凹陷、疊接等缺陷,
2)、線纜變細,變粗等,
3)、靈敏度參數可調。
a、以下示意圖表示了測量設備在一個軸向上的結構, 這種結構可以有效保證測量結果的准確性。
b、以下示意圖表示了測量設備在三個軸向上的結構。採用三個維度的檢測結構, 這種結構可以有效保證測量結果的准確性。
在電線線纜的外觀缺陷檢測中,採用3條互成120度,可以無盲區的檢測到產品的細小缺陷,即使缺陷小而且高速也能檢測到。
c、以下示意圖表示了測量設備的檢測特徵。對於產品的特徵缺陷特徵,特別是缺陷較小不是非常明顯是,基本能實現」零缺陷」,可以有效保證產品質量的准確性和精確度。
d.測量設備的技術參數
檢測方向:3
檢測方式:非接觸式連續測量
檢測精度:0.002-0.999mm 靈敏度設定值的±1%
檢測速度:5M/Min-1500M/Min
警報輸出:紅色LED亮,報警常開接點閉合
報警時間:0.1s
使用溫度:-5℃- +55℃
功 耗:10~20W
2、字元印刷質量檢測
1)、線纜表面字元印刷質量檢測
2)、對線纜長度數字的字元識別,並能自動累加數學計算。
a、以下示意圖表示了字元質量檢測系統結果圖。
b、 測量設備的技術參數
檢測方式:光學非接觸式連續測量
檢測速度:1M/Min-600M/Min
檢測方向角:線纜字元旋轉角度范圍30度
警報輸出:紅色LED亮,報警常開接點閉合,數據輸出
報警時間:0.1s
使用溫度:-5℃- +55℃
4、系統軟體管理與數據分析平台
1)、線纜缺陷報警次數統計功能
2)、線纜印刷質量報警次數統計功能
3)、線纜報警缺陷輸出警報功能
4)、線纜印刷質量輸出報警功能
5)、線纜質量輸出圖形界面功能
6)、線纜數據支持二次開發功能
實例展示
線纜表面缺陷檢測儀是唯一能夠採集、顯示和分析產品表面每一平方毫米的工具。分析內容包括:電纜護套、管道、管件、棒材和水溶膠帶表面。這是目前檢測表面缺陷最徹底的方法。表面缺陷檢測器記錄缺陷位置以及保存缺陷圖片。操作員可以通過使用表面缺陷檢測器來查看當前表面圖片,最近一次的表面缺陷圖片以及缺陷尺寸。工程和生產監督人員還可以通過表面缺陷檢測器來檢查缺陷,而無需去查看缺陷本身,並且根據生產批號,導出報表。使用尖刀視智能科技表面缺陷檢測器,您可確保發送給您客戶的產品符合高標准要求,准確高效的提高產品質量。
主要性能
•檢測電線、電纜護套、金屬管、裸線、膠帶上的小孔、膨脹、凹凸、表面污點
•支持線速度高達400米/分鍾
•根據所需覆蓋范圍和最小缺陷尺寸要求,可配置兩個、三個、或四個攝像頭
•在發現任何缺陷的同時,警告操作員或其它生產設備
•記錄所有缺陷,用於質量保證記錄或用於操作員確認
•保存每個缺陷的位置信息,以便操作員輕易找到這些缺陷
•軟體分析產品整個360度圓周以及保證100%的軸向覆蓋率。
4. 鋼材表面缺陷各檢測方法優缺點有哪些
鋼材缺陷檢測的主要方法有:人工檢測法,漏磁檢測法,渦流檢測法等。其中人工檢測法主要通過有經驗的技術人員對鋼材缺陷進行識別,檢測結果易受主觀因素的影響;漏磁檢測法是將被測鋼材磁化,鋼材在無缺陷的情況下,磁力線分布均勻,遇到缺陷時,磁力線路徑被缺陷改變,磁敏元件可以檢測出從鋼材表面溢出的漏磁場,若缺陷過大,對檢測效果不理想;渦流檢測是由於交流電磁線圈在鋼材表面感應形成渦流,遇到缺陷時,渦流會發生改變,這種檢測方式受環境影響較大。激光檢測法,不受被測軋材材質、溫度、環境等諸多方面的影響,能更好的完成缺陷檢測。
輪廓測量儀主要在檢測設備的非人工性、圖像處理方法、實時和分時系統的結合、分類識別幾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這有利於提高檢測水平,保證產品質量,從而提高鋼材的市場競爭力。
5. 目前金屬表面檢測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主流金屬製品表面缺陷在線檢測方法。
一、漏磁檢測
漏磁檢測技術廣泛應用於鋼鐵產品的無損檢測。其檢測原理是,利用磁源對被測材料局部磁化,如材料表面存在裂紋或坑點等缺陷,則局部區域的磁導率降低、磁阻增加,磁化場將部分從此區域外泄,從而形成可檢驗的漏磁信號。在材料內部的磁力線遇到由缺陷產生的鐵磁體間斷時,磁力線將會發生聚焦或畸變,這一畸變擴散到材料本身之外,即形成可檢測的磁場信號。採用磁敏元件檢測漏磁場便可得到有關缺陷信息。因此,漏磁檢測以磁敏電子裝置與磁化設備組成檢測感測器,將漏磁場轉變為電信號提供給二次儀表。
漏磁檢測技術的整個過程為:激磁-缺陷產生漏磁場-感測器獲取信號-信號處理-分析判斷。在磁性無損檢測中,磁化時實現檢測的第一步,它決定著被測量對象(如裂紋)能不能產出足夠的可測量和可分辨的磁場信號,同時也影響著檢測信號的性能,故要求增強被測磁化缺陷的漏磁信號。被測構件的磁化由磁化器來實現,主要包括磁場源和磁迴路等部分。因此,針對被測構件特點和測量目的,選擇合適的磁源和設計磁迴路是磁化器優化的關鍵。
漏磁檢測金屬表面缺陷的物理基礎使帶有缺陷的鐵磁件在磁場中被磁化後,在缺陷處會產生漏磁場,通過檢測漏磁場來辯識有無缺陷。因此,研究缺陷漏磁場的特點,確定缺陷的特徵,就成為漏磁檢測理論和技術的關鍵。要測量漏磁場,測量裝置須具有較高的靈敏度,特別是能測空間點磁場,還應有較大的測量范圍和頻帶;測量裝置須具有二維及三維的精確步進或調整能力,以確定感測器的空間位置;同時,應用先進的信號處理技術去除雜訊,確定實際的漏磁場量。Foerster,Athertion 已成功應用霍爾器件檢測缺陷,霍爾器件可在z—Y二維空間步進的最小間隔分別為2μm和0.1μm。
漏磁檢測不僅能檢測表面缺陷,且能檢測內部微小缺陷;可檢測到5X10mm。的微小缺陷;造價較低廉。其缺點是,只能用於金屬材料的檢測,無法識別缺陷種類。目前,漏磁檢測在低溫金屬材料缺陷檢測方面已進入實用階段。如日本川崎公司千葉廠於1993年開發出在線非金屬夾雜物檢測裝置;日本NKK公司福岡廠於同年研製出一種超高靈敏度的磁敏感測器,用於檢測鋼板表面缺陷。
二、紅外線檢測與技術
紅外線檢測是通過高頻感應線圈使連鑄板坯表面產生感應電流,在高頻感應的集膚效應作用下,其穿透深度小於1 mm,且在表面缺陷區域的感應電流會導致單位長度的表面上消耗更多電能,引起連鑄板坯局部表面的溫度上升。該升溫取決於缺陷的平均深度、線圈工作頻率、特定輸入電能,以及被檢鋼坯電性能、熱性能、感應線圈寬度和鋼運動速度等因素。當其它各種因素在一定范圍內保持恆定時,就可通過檢測局部溫升值來計算缺陷深度,而局部溫升值可通過紅外線檢測技術加以檢定。利用該技術,挪威Elkem公司於1990年研製出Ther—mOMatic連鑄鋼坯自動檢測系統,日本茨城大學工學部的岡本芳三等在檢測板坯試件表面裂紋和微小針孔的實驗研究中也利用此法得到較滿意的結果。
三、超聲波探傷技術
超聲波檢測是利用聲脈在缺陷處發生特性變化的原理來檢測。接觸法是探頭與工件表面之間經一層薄的起傳遞超聲波能量作用的耦合劑直接接觸。為避免空氣層產生強烈反射,在探測時須將接觸層間的空氣排除干凈,使聲波入射工件,操作方便,但其對被測工件的表面光潔度要求較高。液浸法是將探頭與工件全部浸入於液體或探頭與工件之間,局部以充液體進行探傷的方法。脈沖反射法是當脈沖超聲波入射至被測工件後,聲波在工件內的反射狀況就會顯示在熒光屏上,根據反射波的時間及形狀來判斷工件內部缺陷及材料性質的方法。目前,超聲波探傷技術已成功應用於金屬管道內部的缺陷檢測。
四、光學檢測法
機器視覺是以圖像處理理論為核心,屬於人工智慧范疇的一個領域,它是以數字圖像處理、模式識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信息處理科學的重要分支,廣泛應用於各種無損檢測技術中。基於機器視覺的連鑄板坯表面缺陷檢測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一定的光源照在待測金屬表面上,利用高速CCD攝像機獲得連鑄板坯表面圖像,通過圖像處理提取圖像特徵向量,通過分類器對表面缺陷進行檢測與分類。20世紀70年代中期,El本Jil崎公司就開始研製鍍錫板在線機器視覺檢測裝置 。1988年,美國Sick光電子公司也成功地研製出平行激光掃描檢測裝置,用以在線檢測金屬表面缺陷。基於機器視覺的表面在線檢測與分類器設計的研究工作目前在國內尚處於起步階段。1990年,華中理工大學採用激光掃描方法測量冷軋鋼板寬度和檢測孔洞缺陷,並開發了相應的信號處理電路;1995年又研製出冷軋連鑄板坯表面軋洞、重皮和邊裂等缺陷檢測和最小帶寬測量的實驗系統。1996年,寶鋼與原航天部二院聯合研製出冷軋連鑄板坯表面缺陷的在線檢測系統,並進行了大量的在線試驗研究。近年來,北京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也研製出較為實用化的在線檢測系統。
從檢測技術的觀點來看,基於機器視覺的鋼表面缺陷檢測系統面臨困境:①要求檢測到的缺陷的幾何尺寸越來越小,有的甚至小於0.1 mm;② 檢測對象可能處於運動狀態,導致採集的圖像抖動較大;③現場環境較惡劣,往往受煙塵、油污、溫度高等因素的影響,引起缺陷圖像信噪比下降;④表面缺陷的多樣性(如冷軋連鑄板坯表面可達100多種),不同缺陷之間的光學特性、電磁特性不同;有的缺陷之間的差異不明顯。因此,基於機器視覺的連鑄板坯表面缺陷分類器要求具有收斂速度快、魯棒性好、自學習功能等特點。
6. 金屬表面缺陷檢測方法有哪些
1、輪廓測量儀
輪廓測量儀採用均布的4隻二維激光測量感測器測量軋材截面,4隻感測器包容軋材整個截面,真正做到無盲區測量。其應用范圍可以是任何截面形狀的輪廓,如圓形、方形、螺紋鋼、六角形、軌梁、T型、H型和其他長材產品。測量軟體系統根據各感測器的測量數據擬合截面形狀,可在軟體界面直觀顯示軋材的截面形狀及關鍵尺寸。應用於軋鋼、有色金屬等的在線表面缺陷監測。
2、漏磁檢測
漏磁檢測技術廣泛應用於鋼鐵產品的無損檢測。其檢測原理是,利用磁源對被測材料局部磁化,如材料表面存在裂紋或坑點等缺陷,則局部區域的磁導率降低、磁阻增加,磁化場將部分從此區域外泄,從而形成可檢驗的漏磁信號。
3、紅外線檢測
紅外線檢測是通過高頻感應線圈使連鑄板坯表面產生感應電流,在高頻感應的集膚效應作用下,其穿透深度小於1mm,且在表面缺陷區域的感應電流會導致單位長度的表面上消耗更多電能,引起連鑄板坯局部表面的溫度上升。
4、超聲波探傷檢測
超聲波檢測是利用聲脈在缺陷處發生特性變化的原理來檢測。聲波在工件內的反射狀況就會顯示在熒光屏上,根據反射波的時間及形狀來判斷工件內部缺陷及材料性質的方法。超聲波探傷技術多應用於金屬管道內部的缺陷檢測。
5、光學機器視覺智能檢測
光學機器視覺智能檢測的基本原理是:一定的光源照在待測金屬表面上,利用高速CCD攝像機獲得連鑄板坯表面圖像,通過圖像處理提取圖像特徵向量,通過分類器對表面缺陷進行檢測與分類。
這5種方法均可檢測軋鋼及金屬表面的缺陷尺寸,輪廓測量儀更是可在線無損檢測軋材表面缺陷的設備,檢測精度高,對軋材的材質、溫度等都無要求,可以說是在線金屬缺陷檢測的重要幫手。
7. 幾種常見的皮膚分析的檢測方法
常用的皮膚測試方法有:肉眼觀察法、紙巾擦拭法、美容放大鏡觀察法、美容透視燈觀察法、電腦皮膚測試法。
肉眼觀察法
用洗面奶徹底清潔面部後,用毛巾將水擦乾,皮膚會出現緊綳感。
不用任何護膚品,靜靜觀察皮膚情況,計算膚緊綳感消失的時間。若緊綳感在洗臉後 30 分鍾左右消失,為中性皮膚;若緊綳感在洗臉後 20 分鍾之內消失,為油性皮膚;若緊綳感在洗臉後 40 分鍾左右才消失,為乾性皮膚。
紙巾擦拭法
晚上將臉洗凈後,不塗任何護膚品,第二天起床後用干凈的面巾紙分別輕按額部、面頰、鼻翼、下頜等處,觀察紙巾上油污的多少。
紙巾上油污面積不大,呈微透明狀,為中性皮膚;紙巾上見大片油跡,呈透明狀,為油性皮膚;紙巾上基本不沾油跡,為乾性皮膚。
美容放大鏡觀察法
洗凈面部,待皮膚緊綳感消失後,用放大鏡仔細觀察皮膚紋理及毛孔狀況。操作時用棉片將顧客雙眼遮蓋,防止放大鏡折光損傷眼睛。皮膚紋理不粗不細,為中性皮膚;皮膚紋理較粗,毛孔較大,為油性皮膚;皮膚紋理細致,毛孔細小不明顯,常見細小皮屑,為乾性皮膚。
美容透視燈觀察法
美容透視燈內裝有紫外線燈管,紫外線對皮膚有較強的穿透力,可以幫助美容師了解皮膚表面和深層的組織情況。使用透視燈之前,應先清洗面部,並用濕棉塊遮住雙眼,以防紫外線刺傷眼睛。待皮膚緊綳感消失後再進行測試。不同類型的皮膚在透視燈下呈現不同的顏色:中性皮膚,大部分為淡灰色,小面積橙黃色熒光塊;油性皮膚可見大片橙黃色熒光塊;乾性皮膚有少許或沒有橙黃色熒光塊、白色小塊,大部分呈淡紫藍色熒光塊。
電腦皮膚測試法
電腦通過皮膚探測器,收集面部皮膚各方面的材料,進行綜合分析判斷,得出准確結論。此方法簡便、准確,被廣泛應用。
8. 銼削工件表面平面度的檢查方法有哪些
由於銼削表面本來就不太精準,所以檢測方法也是比較簡單的。
檢查方法有二種: 透光法檢查法,不定量,只是大致檢查平面度;塞尺檢查法,有確切數據,比較直觀准確。
使用工具: 直尺,手電筒或者其他燈具。
進行透光檢查時,可以使用一把直尺,垂直放在工件表面上,每檢查一個部位後要提起來再輕輕放在另一個待驗部位,也不可與工件表面撞擊,以免破壞工件表面。
檢查時直尺沿加工面的縱向、橫向、對角方向多處逐一進行,觀察其透光的均勻度。
9. 金屬表面成分無損檢測方法有哪些
主要包括:超聲波檢測;
射線檢測;
漏磁檢測;
紅外檢測;
微波檢測。
無損檢測技術即非破壞性檢測,就是在不破壞待測物質原來的狀態、化學性質等前提下,為獲取與待測物的品質有關的內容、性質或成分等物理、化學情報所採用的檢查方法。
10. 表面粗糙度都有哪些測量方法
比較測量法:將被測表面與標准粗糙度樣板作比較,評定粗糙度等級。粗糙度樣板(又稱粗糙度標准塊),是以不同的加工方法(車、刨、平銑、立銑、磨等)製成的一組金屬塊。
比較法測量簡便,使用於車間現場測量,常用於中等或較粗糙表面的測量。方法是將被測量表面與標有一定數值的粗糙度樣板比較來確定被測表面粗糙度數值的方法。比較時可以採用的方法:Ra>1.6μm時用目測,Ra1.6~Ra0.4μm時用放大鏡,Ra。
比較法
表面經磨、車、鏜、銑、刨等切削加工,電鑄或其他鑄造工藝等加工而具有不同的表面粗糙度。有時可直接從工件中選出樣品經過測量並評定合格後作為樣塊。利用樣塊根據視覺和觸覺評定表面粗糙度的方法雖然簡便,但會受到主觀因素影響,常不能得出正確的表面粗糙度數值。
表面粗糙度測量是將表面粗糙度比較樣塊(簡稱樣塊)根據視覺和觸覺與被測表面比較,判斷被測表面粗糙度相當於那一數值,或測量其反射光強變化來評定表面粗糙度(見激光測長技術)。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表面粗糙度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