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對外漢語上聲變調的教學方法

對外漢語上聲變調的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2-10-02 02:26:01

⑴ 對外漢語教學中何時學拼音,漢字,如何教聲調變調,老師該扮演什麼角色

如果是教授普通話的話,那麼應該先學漢語拼音,再學漢字。回憶起咱們小時候,不都是先學拼音,只要懂了拼音,再看一些帶有拼音符號的漢子,就比較容易學漢字的發音了。好比學日語先學平假名和片假名一樣。
另外,至於變調方面就難入手了,中國人一般都是靠平常日常生活中說話的語音判斷某某字的變調讀音,而不是學了一套公式在套入使用的。
只能這樣教學了,當兩個去聲的字合成的詞語,首字變為陽平,尾字不變;當兩個上聲的字一塊兒的話,首字變為陽平;當「一」字與陰平、陽平、上聲成詞的話,讀去聲,當它與去聲字並讀時讀作陽平。
我不是什麼語言學家,我只是普通的學生,很難清晰地告訴你。不過希望這樣公式化的方法能幫助你的外國學生發音。

⑵ 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方法有哪些

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方法
一、圖示法
圖示法具有直觀、生動、具體、快捷、簡便的特點,效果最為明顯。比如:在講聲母的發音部位、發音方法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發音器官示意圖,在圖上直接指出發音的部位及氣流的出處,用以代替齒齦、軟齶、舌尖、舌面等這些枯燥乏味的間介面頭描述。在講母音時,可以直接在母音舌點陣圖上標出母音舌位的高低、前後。對於聲調的講解,也可以採用五度標記法,圖一畫出來,學生一看就懂,易於模仿,易於掌握,真可謂「此時無聲勝有聲」。因此,凡是能用圖表示的教學內容,都應盡量採用圖示法。
二、演示法
圖示法具有靜的特點,而演示法具有動的特徵。它們都有直觀這一特點,但又各有長處,可以相輔相成,在對外漢語語音教學中互相配合,發揮重要的作用。比如,在講漢語聲母的發音時,從圖上可以知道其發音的部位、氣流的出處,並知道其發音方法為塞音、塞擦音等,但究竟塞音、塞擦音是怎樣發出的,這就非演示不可。語音教學是口耳之學,這是與語法、詞彙的學習不同的一點。因此,演示法在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對外漢語語音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可以說,沒有教師的演示,學生根本學不會語音。演示法的運用,不限於僅僅是做出正確的發音演示,還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靈活多變,以加強教學效果。比如,學生很難掌握送氣音與不送氣音的差別,老師就可以針對這一點採用演示的方法:拿一張很薄的紙,放在嘴的前方,讓學生從發音時紙的顫動與否,體會送氣與不送氣的差別。也可以讓學生拿自己的掌心對著口腔,體會氣流的強與弱。實踐證明,這樣的演示學生很容易理解,而且印象深刻。
三、練習法
語言作為一種工具,與其他的工具一樣,只知道怎樣使用的道理還遠遠不夠,還得親自使用,並經歷一個由不熟練到熟練,由不正確到正確,由不快捷到快捷這樣一個反復練習的過程。練習法在語言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而語音學習尤其需要練習。沒有練習的語音教學就等於紙上談兵。作為教師,在練習過程中的角色既是指導者又是設計者。所謂指導,是指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隨時指出其發音上存在的問題,並結合運用其他的方法,如演示法等,引導其正確發音。這樣指導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就象有些歌唱演員,雖然聽了許多歌,也知道發聲的原理,可就是唱不好,不知道自己的毛病在哪兒,需要聲樂老師的專門指導。從練習的設計來看,則需要根據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設計出靈活多樣、生動活潑、切實有效的練習方式,並最終形成一套科學、完整、系統的訓練程序。
四、比較法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事物。人們認識事物的時候,總是要自覺不自覺地運用「比較」這一思維方式。比較會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更加清楚、准確、深刻、全面。在漢語語音教學中應當充分利用比較這一方法。要運用好比較法,首先要選取適當的參照物。從留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看,在教授漢語語音時,恰當的參照物應該是他們的母語以及他們熟悉的外語。之所以要選取母語及熟悉的外語作為參照物,一是因為他們比較熟悉這兩種語言的語音系統和特點,二是因為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他們常常會受到這兩種語言尤其是母語語音的干擾和影響。用它們作為參照物,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漢語語音系統和特點的認識,又可以較好地消除它們對學習漢語語音的干擾。此外,還可以從漢語本身的要素中選取適當的參照物。比如:在進行聲母的教學時,以下各組聲母可以互為參照物:b和p,d和t,g和k,m和n等等。這是因為各組聲母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除了這種有同有異的聲母可以互為參照物以外,還可將b和l,f和d等等互為參照物,它們不論在發音方法上,還是在發音部位上都毫無共同之處,這樣的比較不是毫無意義,它可以加深對它們在發音方法和發音部位區別和認識,從而加深對每個音的發音特徵的認識。比較法在語音教學中運用十分廣泛,不但可以應用於語音之間的相互比較,還可以應用於不同語言中語音與書寫字母關系的比較。如漢語拼音、日語中的羅馬字與英文字母都採用了拉丁字母,但這三種語言,有時相同的音用不同的字母表示,有時同一個字母又表示不同的音。如,字母z,漢語拼音讀[ts],日語羅馬字讀[dz]、[dз],而英語讀[z]。在教學中,通過相互比較,可以引起學生的充分注意,以避免混淆。
五、實踐法
留學生在課堂上學習語言的時間與他們的業務時間相比,只佔少部分。因此如何幫助他們充分利用業余時間,加快漢語學習的進度,加深對漢語掌握的程度,就成為一個必須充分重視的問題,換句話說,就是要充分開展業余漢語實踐活動。實踐法在課堂上運用,是指語音的教學盡量與「用」的目的結合。比如:可把單純的音素、聲調等的訓練與語言中具體的詞、句的讀音練習結合起來。此外,還可以採用特定的情景教學。比如,通過情景進行語調教學,效果可以明顯提高。實踐法在課堂外的運用,是指引導他們在生活中隨時隨地地用漢語進行交際,如購物、問路,與朋友交談,看中國電視、電影、錄象,甚至用漢語表演話劇、小品、相聲等等。實踐法的運用和練習法相似,都是反復運用學習過的東西。但實踐法又有其特殊性,即它並不都是重復已學過的內容,它常常會遇到許多沒有學過的東西,正因為如此,實踐法給學生造成的困難比一般重復性練習要大。但這並不是什麼壞事,可以給他們一個感性認識,為以後的學習做鋪墊,有時還可以造成「懸念」,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實踐法具有其他方法所不能取代的作用,語言進入實際運用後,和具體的思想、感情、情景、表情結合起來,能成為活的語言,有生命力的語言,它是任何模擬的語言都代替不了的,也只有這樣的語言才是真正具有交際功能的語言。比如:四聲的變調在日本留學生的語音學習中是一大難點,在課堂上學習了「很勇敢」、「美好」、「種馬場養有五百匹好母馬」這些例子的變調是遠遠不夠用於交際的,只有在實踐中經常反復使用才能熟練掌握,運用自如。
六、趣味法
實踐已經證明,興趣是學習的一大動力。人們對感興趣的人和事有著強烈的求知慾,因而在學習它的時候,學的快、學得好、學得牢。使語音教學生動有趣的方法很多,如可以採用編繞口令、講笑語、唱漢語歌等多種形式。在運用這些形式時,可以根據教學的內容,使枯燥乏味的東西變得饒有趣味,使難於掌握的東西變得易學好記。還可以根據課堂教學的進程穿插採用,使課堂氣氛有張有弛,既緊張嚴肅,又輕松活潑。上述這六種方法,有時可先後交替使用,有時可同時結合採用,這其中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死板的模式。究竟怎麼具體運用,一個重要原則就是要從學生和教學的實際出發,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提高

⑶ 上聲的變調有幾種類型請舉例說明這是個老師給我布置的作業,請各位給答案。

上聲的變調主要有五種類型,現舉例說明如下:

1、上聲+非上聲(陰平、陽平、去聲)時,上聲由五度標記法中的214變調為半上(即五度標調法中的211),後面的非上聲

不變調。例如:老師、許多、朗讀、導游、旅行、美麗、百姓。

2、上聲+上聲時,前面的上聲變調為直上(24),後面的上聲

仍然讀作上聲。例如:粉筆、友好、海島、窄小、舞蹈、保險。
3、上聲+輕聲

時,前面的上聲有兩種變調情況:(1)變半上(211),例

如:尾巴、喜歡、喇叭、枕頭。(2)變直上(24),例如:等等、走走、把手、水裡、想起、找補。
4、上聲+上聲+上聲時,有兩種情況:

(1)單雙格(1+2)時,變調為半上+直上+全上。例

如:好導演、晚輔導、老保守、小雨傘、打草稿

。(2)雙單格(2+1)時,變調為直上+直上+全上。例

如:導演好、展覽館、洗臉水、古典舞、勇敢者。

5、多個上聲相連時,按「上上」或「上上上」的格式切分後再變調

。例如:我給你/把把脈。柳廠長/手裡/有兩把/小鐵鎖。

⑷ 對外漢語語音教學方法探討

對外漢語語音教學方法探討

導語:對外漢語語音教學是一門為在國際上進行漢語教育而服務的專業,是為國際漢語教學培養培訓師資和管理人才的專業。下面我解析對外漢語語音教學,歡迎參考!

眾所周知,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學習任何語言,語音的准確性,是學習者語言水平的重要標志。對外漢語教學的對象,大都是來自不同國家的成年人,已經有了一套業已形成的母語發音的習慣。因此,對外漢語語音教學中,講究教學方法,提高學習效率,使外國學生的漢語學習有個良好的開端,為他們將來的漢語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真正提高他們的漢語口語能力,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常用的語音教學方法有以下幾種:

模擬法: 是教師正確的發音示範後,學生重復教師的發音,是語音教學最基本的方法。用於模仿聲母、韻母、聲調、重音、句調等語音練習項目。既可以集體模仿(齊讀),全班學生一齊重復教師的發音。也可以個別模仿(單讀),一個學生單獨模仿教師的發音。

齊讀的優點是全班一起讀,無緊張感,調動全班同學的積極性,學生耳口並用,聽說齊練,提高學生開口率,增加練習發音的次數。缺點是對個別發音困難的'學生照顧不到。因此,齊讀幾遍後,應該轉入單讀。讓每個同學都有單獨練習的機會。單讀的優點是容易發現學生發音的困難和缺點,利於糾正,缺點是學生容易產生緊張、怯口心理。對於難度大的音,教師可以用雙手模擬發音器官,使學生體會發音器官的正確位置。例如:左手手心朝下,右手手心朝上,合攏在一起,左手第一關節彎曲向下,代表上齒,右手手指平伸,代表舌頭,指尖代表舌尖,指尖輕觸上齒背,模擬發平舌音z c s ;右手稍後縮,舌尖不觸上齒背,模擬發舌面音j q x ;舌尖翹起,接近硬鄂的前部,模擬發翹舌音zh ch sh r 。這種方法形象直觀、簡便易行,幾乎可以展示全部舌齒音的發音部位。

帶音法: 帶音法就是用一個已經學過的音素或學習者母語中存在的音素,帶出另一個發音部位和方法相關的新音素,或者以一個容易發的音帶出另一個發音部位與之相近的較難發的音。例如: e是個較難發的音,可以先教學生發o,然後拖長o的音程,以手指嘴,嘴角再慢慢向兩邊咧開,使唇形由圓而扁,e便發出來了。再如,撮口韻u是個較難發的音,可以先教i ,待i發准後,教師以手指嘴,延長i 的音長,在帶音的過程中,嘴唇逐漸收攏,由扁變圓,u音便被帶出來了。

對初學漢語的印尼學生來說,r是個比較難發的音,但印尼學生都能較好地發出sh來,待sh發准後,可利用sh的發音部位,拖長sh的音程,振動聲帶,使聲音由輕變濁,便自然發出r來。由於r與i相拼,只有一個第四聲漢字“日”,教師帶領學生,把拖帶出的聲音突然由高向低滑,自然讀出“日”的音節,再組成“日子”、“日夜”、“星期日”……,進行反復練習,學生會興趣大增,很快掌握r的發音要領。

體態法: 是教師藉助身體、手勢幫助校正和調整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的語音教學方法。例如:用咬指法教翹舌音zh ch sh ,方法是翹起舌尖,將食指伸進口中,用食指尖頂住舌尖背面,然後用牙輕輕咬住食指的第一關節處,再發zh ch sh 的音節,讓學生親身體會發這組音舌尖翹起的部位和程度。抽出手指,保持舌位不變,再發zh ch sh ,如此反復幾次,學生就逐漸學會翹舌音。

用咬舌法教帶前鼻音的韻母an en in ,許多學生發前鼻音的韻母舌位偏後,教師可以先做發音示範,讓學生聽清前鼻音與後鼻音an與ang ,en與eng ,in與ing的區別,再讓學生把舌頭前伸,放在上下齒之間,先練習輕咬舌尖,再發前鼻音an en in ,注意發音結束時上下齒輕輕咬住舌尖,多次反復練習後,舌頭便能前伸頂住上齒背,發出正確的前鼻韻。

用手區別不送氣音和送氣音,指導學生感受不送氣與送氣音時,可以讓學生伸出手掌,放在嘴前,做對比發音練習b——p d——t g——k z——c zh——ch 練習 ,可以明顯感覺到發送氣音p t k c ch 時,有一股氣流沖向手掌,讓學生直觀感受不送氣音和送氣音的差別。

誇張法: 是教師在展示和指導學生發音時,為了加深印象,用適當發音技巧突出漢語某些音的發音特點的方法。誇張的范圍很廣,可以誇大口形、延長音程、增大響度、誇張聲調。在語音教學階段,適當運用誇張的手法,擴大音與音、調與調之間的差別,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模仿漢語的發音。例如;發母音a時,可以把嘴張大一點,用誇張的口形告訴學生,a的開口度最大。在讀復韻母時,可以誇大主要母音的響度。

漢語四個聲調中陽平和上聲是教學的難點,雖然漢語拼音的四個調形已經對聲調本身的升降做了形象化的描繪,在教學中用五度標記法標出四個聲調的調值:55 35 214 51,在領讀過程中教師配合誇張的手勢和聲調,使學生明白音高是聲調的本質,利於加深印象,便於掌握。

值得注意的是:誇張法是為了加強教學的示範作用,加深學生的印象和理解,讓學生盡快學會漢語的難度大的聲母、韻母、聲調,待學生們掌握之後,教師應該恢復到正常的聲、韻、調教學。

糾音法: 是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有效糾正學生發音錯誤的語音教學方法。在語音學習階段,學生會出現大量的語音錯誤,為了使學生掌握正確的發音,糾正語音錯誤是語音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糾正錯音要特別注意方法,正確的糾音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不正確、不恰當的方法,不但沒有好的糾音效果,還可能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

首先,對學生普遍存在的難音、難調,教師應該在課堂上重點糾正,可以利用圖表、手勢、體態、板書啟發學生,教師重點示範,學生反復模仿,直到發出正確的語音、語調。其次,對個別學生的難點發音,可以採取靈活機動的戰術,既可以讓發音好的學生一幫一,在課後自己糾正,也可以教師在課內外個別輔導。再次,學生發音錯誤明顯,自己又不能糾正錯誤時,教師一定要耐心,用各種方法使其明白錯在何處,可以用描述法、帶音法、對比法等教學技巧反復示範,啟發他們反復練習,鼓勵他們一步步接近正確的語音。

值得指出的是:教師千萬不要重復學生的錯音,一方面是對學生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盡量減少對學生的消極刺激,使課堂上始終回盪著正確的語音。

聽辯法: 是語音教學中訓練學生聽音、辯音的技巧和能力的方法。練習是語音教學的中心環節,只有通過大量、反復的練習,學生才能掌握准確的漢語發音,才能說出標准流利的漢語。語音練習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發音練習,一類是聽音練習。聽辯法是典型的聽音練習,是語音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聽辯法的練習多種多樣,包括指辯、選擇、聽寫、填空等,主要針對聲母的送氣音p t k與不送氣音b d g,平舌音z c s與翹舌音zh ch sh,韻母的前鼻韻in en an 與後鼻韻ing eng ang ,齊齒呼i ia ie iao ian iang 、合口呼u ua uo uai uan uang 與撮口呼u ue uan un iong 進行聽辯練習。也可以利用簡單的漢字進行聽辯綜合訓練,例如:叉子—車子 氣象—去向 石頭—舌頭 扎人—抓人 產區—廠區 長針—長征 人民—人名 日歷—熱力 人群——人窮……。聽辯法可以說是對漢語的聲母、韻母、聲調進行全方位、多側面的訓練。由此可見,聽辯練習是一種分辨能力的訓練,目的是提高學生對聲、韻、調的分辨能力,並在此基礎上提高發音能力。

總之,語音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在語音教學過程中,許多方法是綜合運用的,只要我們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就一定可以突破語音教學的難點,在有限的課時內,使語音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

;

⑸ 普通話發音方法的二、上聲的變調

上聲在跟上聲相連或跟別的聲調相連的時候,都要念變調。1、念半上──上聲在陰平、陽平、去聲前面念半上,調值由214變成21或211,也就是只降不升,由於上聲的起音就低,所以近似低平調。例如:每天měitiān每年měinián每月měiyuè2、念直上,像陽平一樣──上聲跟上聲相連,前面的上聲變成升調,跟陽平一樣(或近似陽平)。調值由214變成24或35。例如:美好měihao廠長changzhang領導ling
聲調訓練一、按普通話四聲的調值念下面的音節。一姨乙藝yī yí yǐ yì 輝回毀惠huī huí huǐ huì 風馮諷奉fēng féng fěng fèng 飛肥匪費fēi féi fěi fèi 通同桶痛tōng tóng tǒng tòng 迂於雨遇yū yú yǔyù 二、按陰陽上去的順序念語句。中華有志zhōnghuáyǒu zhì 堅持改進jiān chígǎijìn 中華偉大zhōng huáwěi dà 千錘百煉qiān chuíbǎi liàn 光明磊落guāng míng lěi luò 花紅柳綠huāhóng liǔlǜ 三、按去上陽陰的順序念語句(上聲按變調念半上)破釜沉舟pò fǔ chén zhōu 調虎離山diào hǔ líshān 弄巧成拙nòng qiǎo chéng zhuō 信以為真xìnyǐwéi zhēn 妙手回春miào shǒu huí chūn 異口同聲yì kǒu tóng shēng 四、上聲的變調練習 1、念半上: 北方běifāng 紡織fǎngzhī 廣播guǎngbō 簡單jiǎndān 馬車mǎchē 小刀xiǎodāo 喜歡xǐhuān 美麗měilì 寶貴bǎoguì 暖流nuǎnliú 2、念陽平:美好měihǎo 小姐xiǎojiě 只有zhǐyǒu 獎品jiǎngpǐn 考古kǎogǔ 手錶shǒubiǎo 勇敢yǒnggǎn 演講yǎnjiǎng 肥水féishuǐ 扭轉niǔzhuǎn

⑹ 普通話上聲的連讀變調規律是什麼

兩字組的上聲連讀變調規律是:前字讀為陽平,後字讀音不變.
如:管理、養馬、緩解、取捨等等.
三字組的上聲連讀變調規律是:
2+1結構:前兩字讀為陽平,後一字讀音不變.如:管理者、養馬場,等等.
1+2結構:中間字讀為陽平,首尾一三字讀音不變.如:好買主、晚五點,等等.

⑺ 普通話上聲讀音小常識有哪些

1、上聲讀音:

念降升,起音半低,先降後升,用五度標記法表示,是從2降到1再升到4,寫作214。聲帶從略微有些緊張開始,立刻鬆弛下來,稍稍延長,然後迅速綳緊,但沒有綳到最緊。例如:理想美滿,永遠友好,領導組,演講者,洗澡水。

2、上聲的變調:

上聲在跟上聲相連或跟別的聲調相連的時候,都要念變調。

(1)念半上,上聲在陰平、陽平、去聲前面念半上,也就是只降不升。例如:每天,每月。

(2)念直上,像陽平一樣──上聲跟上聲相連,前面的上聲變成升調,例如:美好,廠長,領導。

(3)上聲在輕聲前多數讀半上:例如:「脊樑」:正確讀音 「jí liang」「脊」的讀音是「上聲」,上聲在輕聲前多數讀半上。

(7)對外漢語上聲變調的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普通話發音技巧:

1、出字——要求聲母的發音部位準確、彈發有力。        

2、立字——要求韻腹拉開立起,做到「開口音稍閉,閉口音稍開」。     

3、歸音——干凈利落,不可拖泥帶水。 

4、體會胸腔共鳴:微微張開嘴巴,放鬆喉頭,閉合聲門(聲帶),象金魚吐泡一樣輕輕地發聲。或者低低的哼唱,體會胸腔的震動。

5、降低喉頭的位置:(同上);喉部放鬆、放鬆、再放鬆。

6、打牙關:所謂打牙關,就是打開上下大牙齒(槽牙),給口腔共鳴留出空間.

7、提顴肌:微笑著說話,嘴角微微向上翹,同時感覺鼻翼張開。


⑻ 對外漢語拼音教學怎麼教

一、教學對象: 零基礎的留學生11個
二、教學內容:
1、聲母b p m f/ d t n l /g k h、韻母a o e i u v/ai ei ao ou的讀音以及部分以上聲韻母拼合的音節的讀音;
2、某些由以上聲韻母拼合起來的簡單漢字(八、不、大、馬、你、女、白、口、
好、五)以及英文釋義;
3、四種聲調(一二三四聲,即陰平陽平上聲去聲)的讀法;

4「你好」的讀法、音變、釋義

三、教學目標:
1、了解什麼是漢語的聲母、韻母、聲調、音節;
2、掌握11個聲母
6個韻母的讀音,以及聲母韻母拼合後的音節讀音;
3、認識幾個簡單漢字的讀音以及意思
4、掌握四個聲調的讀法;
5、掌握「你好」的讀法
四、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a、本科所學所有聲母韻母以及所學聲韻母拼合音節的讀音;
b簡單漢字的讀音;
c、四種聲調的讀法; d、
「你好」的讀法
2、難點:
a、英語發音與漢語拼音發音的區別:b、b和p、ao和o、i
和ei的發音要區別;(p、t的發音用手勢演示或者將小紙片對准口一段距離看法音時變化的方法進行區別於b d的發音)
c、單韻母i/u/v
變音節;
d、聲調三聲的讀法(先降後升);e
「你好」的讀法中「你」要由三聲變成二聲,即音變
五、教學方法
講——練法、情境法、游戲法、演示法
六、教具
小鏡子、演示文稿、拼音板、拼音圖片、寫有聲母韻母的便利貼、正面是拼音以
及漢字,反面是相應圖像的紙片
七、教學過程:
1、導入:講述法翻譯法介紹漢語拼音的聲母、韻母、聲調、音節,以「你好」

⑼ 對外漢語聲母韻母的教學方法

對外漢語聲母韻母的教學方法

導語: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語音教學是整個教學的初級階段,對於非漢語背景的人來說,由於受到母語的負遷移影響,有些聲母發音是學習和教學的難點,本文通過淺析這些難點提出了一些相應的教學方法,希望對實際的教學提供一些幫助。

1.圖表

在上課之前把聲母表、韻母表、聲調示意圖、拼音表等布置好。也可動態展示,即教師在課堂上隨著教學進度,一步一步地進行展示。如講聲母時,掛上聲母表,講韻母時,掛上韻母表。

2.板書展示

把本課要教的語音項目寫在黑板上。比如第一課教單韻母,就按教學步驟,逐個將aoeiuü橫寫在黑板的一定位置上。

板書時要注意韻母的直觀形象。可結合發音口型把aoe寫成a、o、e,適當誇大一點,使學生知道它們開口度的不同,便於掌握並模仿。

3.發音示範

把要學習的語音項目傳達給學生的聽覺器官。發音示範要正確、清晰,讓每個學生都聽得清,聽得准。開始階段可適當利用誇張的方法,延長發音過程。

4.口形展示

做口形示範可先用自己的手指指一下眼睛,示意學生看,然後指一下自己的嘴,讓學生看開口度、圓唇與否、嘴唇收攏或前突等演示動作。

5.發音部位

展示時應結合自己的口、舌、齒,讓學生明白發音部位,掌握口形和舌頭在發音時的准確位置。

6.發音示範

教師通過發音,將聲調的聲音形象傳達給學生的聽覺器官。發音示範是最基本的展示聲調的方法。在開始時,應當適當延長發音過程,強調音高的變化,給學生留下較深的印象。

7.五度聲調示意

利用五度聲調示意,給學生以聲調的視覺印象,幫助學生體會和掌握聲調音高的變化過程。

8.誇張聲調

教聲調時,因為五度聲調符號本身具有形象性,對漢語四聲的升降曲折做了形象化描繪,如果再花點心思,按四聲調值,標出四聲的高低升降,效果會更好一些,更能一目瞭然。

9.練習語音的方法

練習是語音教學的中心環節,只有通過大量、反復的.練習,學生才有可能理解和掌握正確的漢語發音。語音練習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發音練習,包括模仿練習和認讀練習等;一類是聽音練習,包括指辨、判別、填空等。在語音教學階段一定要聽辨和模仿並重。

10.認讀練習

學生自己讀出書面的材料。認讀練習也是一種發音練習。學生通過認讀鞏固語音訓練的成果,把漢字的音、形、義結合起來,把漢語詞語和句子的聲、韻、調結合起來,為進一步學習漢語打好基礎。

11.辨聲認讀

把容易認錯或讀錯的聲母或由這些聲母拼合的雙音節調整排列在一起,進行辨別聲母的認讀。

12.辨韻認讀

把學生容易認錯或讀錯的韻母或帶有這些韻母的雙音節調整排列在一起,進行辨別韻母的認讀。

13.辨調認讀

把聲韻母相同的音節按不同的聲調組合起來認讀。在辨聲、辨韻、辨調認讀的基礎上,再進行三聲變調、兒化、有輕聲音節的雙音節調整、短句、用漢字寫成的句子等的認讀。

;

⑽ 上聲變調指的是什麼

上聲變調規律:

(1)上聲音節單念或在句尾時不變,仍讀本調。

(2)上聲音節在陰平、陽平、去聲和輕聲音節前,其調值214變成21,也記作211(即所謂「半上」)。

(3)上聲音節與上聲音節相連,前面一個音節的調值由214變為接近35(即所謂陽上)。

有些字的聲調,由於受前後字的影響而發生了變化,這種現象叫變調。變調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上聲的變調。

(1)兩個上聲相連,前一個上聲變得像陽平。

例如:美好——「美」讀音近似「梅」。

(2)三個上聲相連,前兩個變陽平。

例如:展覽館、小組長。

2、「一、七、八、不」的變調。

(1)「一」的變調。

念數時,「一」讀陰平。

例如:第一、八十一(「一」讀yī)。

在陰平、陽平、上聲前,「一」讀去聲。

例如:一般、一直、一起(「一」變讀為yì)。

在去聲前,「一」讀陽平。

例如:一定、一切(「一」變讀為yí)。

在重疊詞中,「一」讀輕聲。

例如:看一看、走一走(「一」讀yi)。

(2)「七」和「八」的變調。

七」和「八」單獨說時,或在陰平、陽平、上聲前,讀陰平。

例如:八雙、七年、八匹(「七」「八」分別讀qī、bā)。

「七」和「八」在去聲前可變讀為陽平,也可不變。

例如:七歲、七次(「七」讀作qī或qí),八件、八項(「八」讀作bā或bá)。

(3)「不」的變調。

在去聲前,「不」讀陽平。

例如:不是、不夠(「不」變讀為bú)。

夾在詞語中間時,「不」讀輕聲。

例如:聽不懂、拿不動(「不」讀bu)。

閱讀全文

與對外漢語上聲變調的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血壓的剁遼方法有哪些 瀏覽:94
幼兒心理發展研究最基本的方法 瀏覽:50
商業研究方法和人力資源管理問題 瀏覽:246
帆布包變黃有什麼方法解決 瀏覽:786
輕感冒怎麼辦速效方法 瀏覽:9
焦油含量檢測方法 瀏覽:289
草酸用什麼方法能夠去掉 瀏覽:224
紅參原液的使用方法 瀏覽:1002
用電腦鍵盤關機操作方法 瀏覽:741
牛皮癬運動治療方法有哪些 瀏覽:504
噴霧香水使用方法 瀏覽:683
戒除美沙酮的最佳方法 瀏覽:14
大池過濾器安裝方法 瀏覽:509
測量方法技術的起源 瀏覽:363
崗位分析方法的選擇依據是 瀏覽:985
食用鑄鐵消除內應力最好的方法 瀏覽:518
測量透鏡焦距的方法哪個好 瀏覽:196
3x97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557
益節美國氨糖食用方法 瀏覽:561
飛利浦溫奶器使用方法 瀏覽: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