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ABS系統中控制的核心是
氣壓防抱制動系統(簡稱氣壓ABS)與液壓防抱制動系統的制動力控制原理相似,即通過輪速感測器檢測車輪的轉速,當車輪出現滑動/抱死趨勢或現象時,ABS電子控制單元ECU根據輪速感測器傳送的信號,實時調節對應車輪的制動力,以避免車輪發生滑動/抱死,進而提高車輛緊急制動工況下的轉向操縱性及行駛穩定性,確保駕駛者能夠進行有效的緊急避讓操縱及減少大多數路況下的緊急制動距離。AB S技術的核心是控制系統的設計 ,其制動 性能的優劣依賴於所採用的控制方法 , 其中基於滑移 率的控制方法是目前的主要控制方法 , ABS控制系統的參考車速估計和最佳滑移率估計兩項關鍵技術進行了總 結。通過比較幾種參考車速估計技術的實現原理和優缺點發現,模糊卡爾曼濾波法在計算。
❷ 關於ABS防抱死制動系統畢業論文
談ABS防抱死制動系統
一、引言
ABS防抱死制動系統已成為許多汽車的標准安全配置。世界上最早的機械防抱死系統(ABS)是1930年瑞典工程師維奈發明的,成為當時汽車裝備的奢侈品。採用ABS能有效地縮短制動距離,減少汽車側滑,防止車輪抱死和彈跳,改善方向穩定性以及減輕輪胎磨損,保障制動平穩,有利於駕駛安全。ABS的研究經過80年的努力,目前已有了突破性進展,從兩輪ABS汽車開始變成四輪ABS汽車,從機械ABS開始向電子ABS發展,逐步使ABS在全球汽車工業得到推廣和普及。ABS各種汽車可以在緊急制動時不會有任何一個車輪被抱死,保持良好的附著力和轉向性能,提高汽車制動的安全性。
二、ABS系統的基本構成
現在汽車上普遍採用的ABS防抱死制動系統是以控制車輪的角減速度為對象,控制車輪的制動力,實現防抱死制動的。主要由輪速感測器、控制器(電腦)及電磁閥組成。
三、ABS的工作原理及調節過程
(一)ABS的工作原理
由裝在車輪上的轉速感測器採集4個車輪的轉速信號,送到電子控制單元計算出每個車輪的轉速,進而推算出車輛的減速度及車輪的滑移率。
ABS電子控制單元根據計算出的參數,通過液壓控制單元調節制動過程的制動壓力,達到防止車輪抱死的目的。在ABS不起作用時,電子制動力分配系統仍可調節後輪制動力,保證後輪不會在先於前輪抱死,以保證車輛的安全。
(二)ABS的調節過程
車輪制動壓力調節的控制過程如下:
1.建壓階段制動時,通過助力器和總泵建立制動壓力。此時常開閥打開,常閉閥關閉,制動壓力進入車輪制動器,車輪轉速迅速降低,直到ABS電子控制單元通過轉速感測器得到識別出車輪有抱死的傾向為止。
2.保壓階段
ABS電子控制單元通過轉速感測器得到信號,識別出車輪有抱死的傾向時,ABS電子控制單元即關閉常開閥,此時常閉閥仍然關閉。
3.降壓階段 如果在保壓階段,車輪仍有抱死傾向,則ABS系統進入降壓階段。此時,電子控制單元命令常閉閥打開,常開閥關閉,液壓泵開始工作,制動液從輪缸經低壓蓄能器被送回到制動總泵,制動壓力降低,制動踏板出現抖動,車輪抱死程度降低,車輪轉速開始增加。
4.升壓階段
為了達到最佳制動效果,當車輪達到一定轉速後,ABS電子控制單元再次命令常開閥打開,常閉閥關閉。隨著制動壓力增加,車輪再次被制動和減速。
四、ABS的正確使用與維修
ABS稱為「防抱死」系統而不是「防滑」系統。雖然現代的ABS系統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制動系統的穩定性,但不能防止車輪在所有的情況下都不發生滑移。在積雪結冰或濕滑的路面上行駛時,汽車穩定性仍較差,此時應減慢車速,小心駕駛。
ABS不能減少駕駛員腳踩制動踏板的時間,因此,超速行駛,特別是在彎道、積水濕滑地方或太*近前車時,同樣存在車禍的幾率,需盡量避免。
不可採用多踩幾腳制動踏板的方法來增加制動力。在常規制動系統中,多踩幾腳制動踏板可使更多的制動液流至分泵,增強制動效果。但對裝有ABS的汽車,只需踩緊制動踏板,汽車就會自動進行制動防抱的工作,而不需要人工干預。多踩幾腳制動踏板,反而會使ABS電腦得不到正確的制動信號,導致制動效果不良。
不可隨意增大輪胎的直徑,但可以在保持原廠輪胎直徑不變的前提下增大輪胎的寬度。因為ABS的車速信號是從車輪取得的,如果不按照此規定,就會導致車輪轉速的數據不準確,而使得ABS判斷錯誤,嚴重時還會造成事故。
點火開關在「ON」的位置時,儀錶板上的「ABS」指示燈會亮。多數汽車在發動機發動後幾秒鍾後熄滅。在蓄電池電壓低於10V時,ABS恢復正常工作。若ABS指示燈亮後一直不再熄滅,表示系統有故障。此時系統仍能保證一般的制動功能,但無防抱死的能力,應盡快小心駕駛至修理廠檢修。
制動時,可感覺到制動踏板的抖動,表示ABS在正常工作中。同時也提醒駕駛員,車輛正在不良的路面上行駛,應放慢車速。
只能使用原廠規定的制動液。
當車輛裝備有安全氣囊(SRS)進行ABS檢修時,應將SRS的功能暫時解除(需要注意的是,某些車須用專用儀器才能把SRS電腦中的指令刪除)。
這可防止SRS意外爆開而傷人,在高速試驗ABS的性能時特別應該注意。
由於車速感測器有磁性,容易吸上鐵屑,檢修時應注意。另外,裝車速感測器時,應按規定的扭矩擰緊,並塗上指定的防銹劑(不能用黃油),並注意感測器與齒圈的間隙。
如果制動管路中有空氣,必須排除。一般來說,用手動排氣法能夠解決問題。必要時應參看原車的維修手冊
❸ Abs工作原理
ABS防抱死制動系統由汽車微電腦控制。當車輛剎車時,它可以保持車輪轉動,從而幫助駕駛員控制車輛安全停車。以下是關於ABS防抱死制動系統的介紹:防抱死制動系統:這種防抱死制動系統是用一個速度感測器來檢測輪速,然後
Abs工作原理?
ABS防抱死制動系統由汽車微電腦控制。當車輛剎車時,它可以保持車輪轉動,從而幫助駕駛員控制車輛安全停車。以下是關於ABS防抱死制動系統的介紹:
防抱死制動系統:
這種防抱死制動系統是用一個速度感測器來檢測輪速,然後將輪速信號傳送給微電腦,微電腦接收輸入的輪速。車輪滑移率通過反復減小或增加車輪上的制動壓力來控制,以保持車輪旋轉。制動時保持車輪旋轉,不僅可以保證控制行駛方向的能力,而且與大多數路況下鎖止車輪相比,可以提供更高的制動力。
磁性輪速感測器;
速度信號探頭由感測器外殼、永磁體、感應線圈和磁極組成,隨車輪轉動的齒圈是產生感應信號的觸發轉子。當車輪轉動時,磁極端部的間隙隨著齒圈的轉動而周期性變化,使通過感應線圈的磁通量相應變化,感應線圈產生與車輪轉速相對應的交流電壓信號。
abs防滑和胎壓燈同時亮是什麼原因?
原因:汽車電子控制裝置故障引起的情況。
解決方法是:及時去汽車的4S店或專業的汽車修理廠檢查汽車的電子控制裝置,用電腦檢查汽車的電子控制碼,解決汽車ABS燈亮的問題。
胎壓監測燈亮:胎壓監測指示燈是一個黃色的標志,一個不規則的圓圈,上面沒有封條,下面有四個小尖刺,裡面有一個感嘆號。胎壓監測指示燈指示胎壓異常。胎壓監測指示燈指示胎壓異常。
一般來說, 輪胎 壓力異常有三個原因:
胎壓異常:一般低於1.8bar或3.0bar會報警,此時需要檢查輪胎,調整氣壓。
胎壓監測未復位:輪胎充氣後,胎壓未及時復位,導致胎壓監測系統記錄原始數據,胎壓監測指示燈會亮。此時重新設置胎壓即可。
胎壓感測器損壞:胎壓感測器是用來監測胎壓的。直接安裝在輪胎內部,與輪胎充氣口連接。如果在行駛過程中輪胎被磕碰損壞,胎壓感測器也會導致胎壓故障燈亮起。對於感測器損壞,只能更換全新的配件。
Abs工作原理? @2019
❹ 汽車abs怎麼工作的
ABS系統通過控製作用於車輪制動分泵上的制動管路壓力,使汽車在緊急剎車時車輪不會抱死,這樣就能使汽車在緊急制動時仍能保持較好的方向穩定性。汽車制動時,首先由輪速感測器測出與制動車輪轉速成正比的交流電壓信號,並將該電壓信號送入電子控制器(ECU)。由ECU中的運算單元計算出車輪速度、滑動率及車輪的加、減速度,然後再由ECU中的控制單元對這些信號加以分析比較後,向壓力調節器發出制動壓力控制指令。使壓力調節器中的電磁閥等直接或間接地控制制動壓力的增減,以調節制動力矩,使之與地面附著狀況相適應,防止制動車輪被抱死。
❺ 幫忙研究汽車ABS防暴系統
朋友你好:鄭州北方汽車職業培訓學校提醒你,你說的是ABS防抱死剎車系統。其解析如下:「ABS」中文譯為「防鎖死剎車系統」.它是一種具有防滑、防鎖死等優點的汽車安全控制系統。ABS是常規剎車裝置基礎上的改進型技術,可分機械式和電子式兩種。 現代汽車上大量安裝防抱死制動系統,ABS既有普通制動系統的制動功能,又能防止車輪鎖死,使汽車在制動狀態下仍能轉向,保證汽車的制動方向穩定性,防止產生側滑和跑偏,是目前汽車上最先進、制動效果最佳的制動裝置。 普通制動系統在濕滑路面上制動,或在緊急制動的時候,車輪容易因制動力超過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力而安全抱死。 一、 ABS 的應用 世界上第一台防抱死制動系統 ABS(Ant-ilock Brake System), 在 1950 年問世,首先被應用在航空領域的飛機上, 1968 年開始研究在汽車上應用。 70 年代,由於歐美七國生產的新型轎車的前輪或前後輪開始採用盤式制動器,促使了 ABS 在汽車上的應用。 1980 年後,電腦控制的 ABS 逐漸在歐洲、美國及亞洲日本的汽車上迅速擴大。到目前為止,一些中高級豪華轎車,如西德的賓士、寶馬、雅迪、保時捷、歐寶等系列,英國的勞斯來斯、捷達、路華、賓利等系列,義大利的法拉利、的愛快、領先、快意等系列,法國的波爾舍系列,美國福特的 TX3 、 30X 、紅慧星及克萊斯勒的帝王、紐約豪客、男爵、道奇、順風等系列,日本的思域,凌志、豪華本田、奔躍、俊朗、淑女 300Z 等系列,均採用了先進的 ABS 。到 1993 年,美國在轎車上安裝 ABS 已達 46% ,現今在世界各國生產的轎車中有近 75% 的轎車應用 ABS 。 現今全世界已有本迪克斯、本迪克斯、波許、摩根 . 戴維斯、海斯 . 凱爾西、蘇麥湯姆、本田、日本無限等許多公司生產 ABS ,它們中又有整體和非整體之分。預計隨著轎車的迅速發展,將會有更多的廠家生產。 二、 ABS 的功用 制動性能是汽車主要性能之一,它關繫到行車安全性。評價一輛汽車的制動性能最基本的指標是制動加速度、制動距離、制動時間及制動時方向的穩定性。 制動時方向的穩定性,是指汽車制動時仍能按指定的方向的軌跡行駛。如果因為汽車的緊急制動(尤其是高速行駛時)而使車輪完全抱死,那是非常危險的。若前輪抱死,將使汽車失去轉向能力;若後輪抱死,將會出現甩尾或調頭(跑偏、側滑)尤其在路面濕滑的情況下,對行車安全造成極大的危害。 汽車的制動力取決於制動器的摩擦力,但能使汽車制動減速的制動力,還受地面附著系數的制約。當制動器產生的制動力增大到一定值時,汽車輪胎將在地面上出現滑移。其滑移率 δ= (V t -V a )/V t × 100 % 式中:δ--滑移率; V t-- 汽車的理論速度; V a --汽車的實際速度。 據試驗證實,當車輪滑移率δ= 15 %一 20 %時附著系數達到最大值,因此,為了取得最佳的制動效果,一定要控制其滑移率在 15 %一 20 %范圍內。 ABS 的功能即在車輪將要抱死時,降低制動力,而當車輪不會抱死時又增加制動力,如此反復動作,使制動效果最佳。 三、 ABS 的兩種控制方式 1 .雙參數控制 雙參數控制的 ABS ,由車速感測器 ( 測速雷達 ) 、輪速感測器、控制裝置 ( 電腦 ) 和執行機構組成。 其工作原理是車速感測器和輪速感測器,分別將車速和輪速信號輸入電腦,由電腦計算出實際滑移率,並與理想滑移率 15 %一 20 %作比較,再通過電磁閥增減制動器的制動力。 這種曳速感測器常用多普勒測速雷達。當汽車行駛時,多普勒雷達天線以一定頻率不斷向地面發射電磁波,同時又接收反射回來的電磁波,測量汽車雷達發射與接收的差值,便可以准確計算出汽車車速。而輪速感測器裝在變速器外殼,由變速器輸出軸驅動,它是一個脈沖電機,所產生的頻率與輪速成正比。 執行機構由電磁閥及繼電器等組成。電磁閥調整制動力,以便保持理想的滑移率。 這種ABS 可保證滑移率的理想控制,防抱制動性能好,但由於增加了一個測速雷達,因此結構較復雜,成本也較高。例如 汽車雜志社沈樹盛審報的專利 ( 專利號 92221809 . 9) 。 2 .單參數控制 它以控制車輪的角減速度為對象,控制車輪的制動力,實現防抱死制動,其結構主要由輪速感測器、控制器 ( 電腦 ) 及電磁閥組成。 輪速感測器由感測器和齒圈鋼環組成 ( 見圖 2) 1、電纜 2 .永磁體 3 .外殼 4 ,感測線圈 5 ,極軸 6 .齒圈 2、為了准確無誤地測量輪速,感測頭與車輪齒圈間應留有 1mm 間隙。為避免水、泥、灰塵對感測器的影響,安裝前應將感測器加註黃油。 電磁閥用於車輪制動器的壓力調節。對於四通道制動系統,一個車輪圈有一個電磁閥;三通道制動系統,每個前輪擁有一個,兩個後輪共用一個。電磁閥有三個液壓孔,分別與制動主缸與車輪制動分缸相連,並能實現壓力升高、壓力保持、壓力降低的調壓功能。工作原理如下。 1) 升壓 在電磁閥不工作時,制動主缸介面和各制動分缸介面直通。由於主彈簧強度大,使進油閥開啟,制動器壓力增加。 2) 壓力保持 當車輪的制動分缸中的壓力增長到一定值時,進油閥切斷關閉。支架就保持在中間狀態,三個孔間相互密封,保持制動壓力。 3) 降壓 當電磁閥工作時,支架克服兩個彈簧的彈力,打開卸荷肉使制動分缸壓力降低。壓力一旦降低,電磁閥就轉換到壓力保持狀態,或升壓的准備狀態。 控制裝置 ECU 的主要任務是把各車輪的感測器傳回來的信號進行計算、分析、放大和判別,再由輸出級將指令信號輸出到電磁閥,去執行制動壓力調節任務。電子控制裝置,由四大部分組成,輸入級 A 、控制器 B 、輸出級 C ,穩壓與保護裝置 D 。 電子控制器以 4 一 101tz 的頻率驅動電磁閥,這是駕駛員無法做到的。 這種單參數控制方式的 ABS ,由於結構簡單、成本低,故目前使用較廣。 在美國克萊斯勒型高級轎車中大多配備了這種單參數控制方式的 ABS 。它在轎車的四個輪上都裝有輪速感測器。結構如圖 4 。 分配閥 ( 見圖 5) 是一個三通道的分配閥,它位於制動油泵總成的下方。 在車輪軸上安裝有 45 齒或 100 齒的齒圈,輪速感測器的感測頭裝在齒圈的頂上。當車輪轉動時,使感測器不斷產生電壓信號,並輸入電腦,與 RoM 中理想速度比較,算出車輪的增速或減速,向電磁閥發出升壓或卸壓的指令,以控制制動分缸制動力。 四、 ABS 使用中注意的問題 ( 1 )更換制動器或更換液壓制動系部件後,應排凈制動管路中的空氣,以免影響制動系統的正常工作。 ( 2 )裝有 ABS 的汽車,每年應更換一次制動液。否則,制動液吸濕性很強,含水後不僅會降低沸點,產生腐蝕,而且還會造成制動效能衰退。 ( 3 )檢查 ABS 防抱死制動系統前應先拔去電源。
❻ ABS系統的作用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究竟什麼是ABS防抱死系統。相信有車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我們在判斷一輛汽車制動性的好壞時,主要是通過以下兩個方面來進行確認的。
第一是汽車的制動距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剎車效應程度;
第二是汽車制動的穩定性,也就是汽車在其制動期間是否可以很好的預防側滑、跑偏或是掉頭等情況的發生。而ABS防抱死系統就是在汽車緊急剎車時,通過電子儀器,對汽車的制動性進行調節,防止出現車輪抱死的情況,讓汽車的穩定性得到更好的提升,從而保障駕駛員的行車安全。
而車輪抱死其實就是指汽車在緊急制動的時候,車輪處於完全靜止不動的狀態。這個時候如果說汽車的前方突然出現了障礙物,但是汽車前輪已經抱死了,那就意味著它沒有辦再進行保護轉向操作,很有可能就會和前方的障礙物撞上。若是汽車的後輪抱死了,因為此時汽車的加速度還是比較大的,那麼汽車後輪就會和地面產生較大的摩擦,駕駛員很有可能無法掌控自己的駕駛方向,就會出現側滑、跑偏或是掉頭等現象。
❼ 汽車的abs怎麼工作
ABS系統通過控製作用於車輪制動分泵上的制動管路壓力,使汽車在緊急剎車時車輪不會抱死,這樣就能使汽車在緊急制動時仍能保持較好的方向穩定性。汽車制動時,首先由輪速感測器測出與制動車輪轉速成正比的交流電壓信號,並將該電壓信號送入電子控制器(ECU)。由ECU中的運算單元計算出車輪速度、滑動率及車輪的加、減速度,然後再由ECU中的控制單元對這些信號加以分析比較後,向壓力調節器發出制動壓力控制指令。使壓力調節器中的電磁閥等直接或間接地控制制動壓力的增減,以調節制動力矩,使之與地面附著狀況相適應,防止制動車輪被抱死。
在沒有裝備ABS的汽車上,如果在雪地上剎車,汽車很容易失去方向穩定性;反之,如果汽車上裝備有ABS,則ABS能自動向液壓調節器發出控制指令,因而能更迅速、准確而有效地控制制動。
車輛車輪上安置有轉速感測器,在制動過程中,輪速感測器不斷採集車輪轉速信號,並把它傳給電子控制器,電子控制器根據各車輪轉速感測器輸人的信號對各車輪的運動狀態進行檢測、計算、分析和判斷,ABS就是通過相應的改變制動輪缸的壓力狀態來防止車輪抱死的。
如果沒有車輪即將抱死,制動壓力(液壓或氣壓)調節器不參加工作,制動主缸與各制動輪缸相通,這時的制動過程與常規制動系統的制動過程完全相同。如果電子控制器判斷出某個車輪即將抱死,比如說左前輪即將抱死,就發出控制指令至制動壓力調節器,壓力調節器接到這些指令後就迅速關閉制動主缸與左前制動輪缸的通道,使左前制動輪缸的壓力不再增大,這就是保壓狀態。
電子控制器繼續檢測、計算、分析和判斷,當判斷出左前輪仍趨於抱死時,立即發出指令,要求打開左前制動輪缸與液室的通道,使左前制動輪缸中的壓力降低、這就是減壓狀態。如果電子控制器判斷出左前輪滑移率非常小時,發出指令給制動壓力調節器,要求制動輪缸中的壓力增大,這時制動主缸與制動輪缸相通,這就是增壓態。
❽ 現代汽車ABS技術的論文!
在汽車防抱死制動系統出現之前,汽車所用的都是開環制動系統。其特點是制動器制動力矩的大小僅與駕駛員的操縱力、制動力的分配調節以及制動器的尺寸和型式有關。由於沒有車輪運動狀態的反饋信號,無法測知制動過程中車輪的速度和抱死情況,汽車就不可能據此調節輪缸或氣室制動壓力的大小。因此在緊急制動時,不可避免地出現車輪在地面上抱死拖滑的現象。當車輪抱死時,地面的側向附著性能很差,所能提供的側向附著力很小,汽車在受到任何微小外力的作用下就會出現方向失穩問題,極易發生交通事故。在潮濕路面或冰雪路面上制動時,這種方向失穩的現象會更加嚴重。汽車防抱死制動系統(Anti-lock Braking System簡稱ABS)的出現從根本上解決了汽車在制動過程中的車輪抱死問題。它的基本功能就是通過感測器感知車輪每一瞬時的運動狀態,並根據其運動狀態相應地調節制動器制動力矩的大小以避免出現車輪的抱死現象,因而是一個閉環制動系統。
它是電子控制技術在汽車上最有成就的應用項目之一,汽車制動防抱死系統可使汽車在制動時維持方向穩定性和縮短制動距離,有效提高行車的安全性。
一、ABS的工作原理
汽車制動時由於車輪速度與汽車速度之間存在著差異,因而會導致車輪與路面之間產生滑移,當車輪以純滾動方式與路面接觸時,其滑移率為零;當車輪抱死時其滑移率為100%。當滑移率在8%~35%之間時,能傳遞最大的制動力。制動防抱死的基本原理就是依據上述的研究成果,通過控制調節制動力,使制動過程中車輪滑移率控制在合適的范圍內,以取得最佳的制動效果。ABS系統硬體構成主要由感測器(包括輪速感測器、減速度感測器和車速感測器)、電子控制裝置、制動壓力調節器三大部分組成,形成一個以滑移率為目標的自動控制系統。感測器測量車輪轉速並將這一數據傳送至電子控制裝置上,控制裝置是一個微處理器,它根據車輪轉速感測器信號來計算車速。在制動過程中,車輪轉速可與控制裝置中預先編制的理想減速度的特性曲線相比較。如果控制裝置判斷出車輪減速度太快和車輪即將抱死時,它就發出信號給液壓調節器,液壓調節器可根據來自控制裝置的信號對制動器的卡鉗或輪泵的油壓進行控制(作用、保持、釋放、重新作用)。這一動作,每秒鍾能出現10次以上。
二、ABS技術的發展及應用現狀
基於制動防抱理論的制動系統首先是應用於火車和飛機上。1936年,德國博世公司(BOSCH)申請一項電液控制的ABS裝置專利,促進了ABS技術在汽車上的應用。汽車上開始使用ABS始於1950年代中期福特汽車公司,1954年福特汽車公司在林肯車上裝用法國航空公司的ABS裝置,這種ABS裝置控制部分採用機械式,結構復雜,功能相對單一,只有在特定車輛和工況下防抱死才有效,因此制動效果並不理想。機械結構復雜使ABS裝置的可靠性差、控制精度低、價格偏高。ABS技術在汽車上的推廣應用舉步艱難。直到70年代後期,由於電子技術迅猛發展,為ABS技術在汽車上應用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持。ABS控制部分採用了電子控制,其反應速度、控制精度和可靠性都顯著提高,制動效果也明顯改善,同時其體積逐步變小,質量逐步減輕,控制與診斷功能不斷增強,價格也逐漸降低。這段時期許多家公司都相繼研製了形式多樣的ABS裝置。
進入90年代後,ABS技術不斷發展成熟,控制精度、控制功能不斷完善。現在發達國家已廣泛採用ABS技術,ABS裝置已成為汽車的必要裝備。北美和西歐的各類客車和輕型貨車ABS的裝備率已達90%以上,轎車ABS的裝備率在60%左右,運送危險品的貨車ABS的裝備率為100%。ABS裝置製造商主要有:德國博世公司(BOSCH),歐、美、日、韓國車採用最多;美國德科公司(DELCO),美國通用及韓國大宇汽車採用;美國本迪克斯公司(BENDIX),美國克萊斯勒汽車採用;還有德國戴維斯公司(TEVES)、德國瓦布科(WABCO)、美國凱爾西海斯公(KELSEYHAYES)等,這些公司的ABS產品都在廣泛地應用,而且還在不斷發展、更新和換代。
近年來,ABS技術在我國也正在推廣和應用,1999年我國制定的國家強制性標准GB12676-1999《汽車制動系統結構、性能和試驗方法》中已把裝用ABS作為強制性法規。此後一汽大眾、二汽富康、上海大眾、重慶長安、上海通用等均開始採用ABS技術,但這些ABS裝置我國均沒有自主的知識產權。
國內研究ABS主要有東風汽車公司、交通部重慶公路研究所、濟南捷特汽車電子研究所、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吉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單位,雖然起步較晚,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在氣壓ABS方面,國內企業包括東風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慶聚能、廣東科密等都已形成了一定的生產規模。液壓ABS由於技術難度大,國外技術封鎖嚴密,國內企業暫時不能獨立生產,但在液壓ABS方面也在做自主研發,力圖突破國外跨國公司的技術壁壘,已經取得了一些新的進展和突破。如清華大學和浙江亞太等承擔的汽車液壓防抱死制動系統(ABS)「九五」國家科技攻關課題,在ABS控制理論與方法、電子控制單元、液壓控制單元、開發裝置和匹配方法等關鍵技術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成果。採用的耗散功率理論,避免了傳統的邏輯門限值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取得了理論上的突破,研發ABS成功且進入產業化、批量生產階段。其試樣在南京IVECO輕型客車上匹配使用全面達到了國家標准GB12676-1999和歐洲法規EECR13的要求。這對振興我國汽車工業與汽車零部件業具有劃時代意義,標志著我國汽車液壓ABS國產化已邁出堅實的一步。同時合肥工業大學也研製出國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液壓制動電子防抱系統,率先在HF6700輕型汽車上匹配使用獲得成功。國內液壓ABS技術含量與國外雖有一定的差距,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國內豐富的人力資源配合下,相信國內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在ABS技術某些領域趕超國際水平。
三、ABS控制策略
ABS技術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控制演算法的研究。由於ABS系統是非線性系統,因此探索一種有效的控制方法是ABS系統發展的關鍵。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ABS的控制演算法進行了很多理論研究,主要有以下幾種控制方法。
❾ abs系統指的是什麼
abs系統指的是防抱死制動系統,全稱是Anti-lock Brake System。
abs系統由abs泵、輪速感測器、制動開關組成。在汽車制動時,自動控制制動器制動力的大小,使車輪不被抱死,處於邊滾邊滑的狀態,以保證車輪與地面的附著力在最大值。
影響
傳統的制動系統雖然可以起到緊急剎車的作用,卻容易導致汽車輪胎的抱死。當輪胎被抱死之後,由於慣性,汽車仍然會在路面上滑行一段距離。輪胎由滾動變為滑行,磨擦系數減小,附著系數降低,汽車橫向位移,極易導致磨損、爆胎、側滑、甩尾等事故的發生。
為了克服傳統制動系統的抱死現象,人們發明了ABS防抱死制動系統。
該系統的原理就是緊急剎車時,既保持輪胎轉動,又防止輪胎抱死,以維持最大的剎車力量;同時也對車輪進行迅速、准確、有效、安全的控制,使車輪的縱向附著系數達到峰值,側向附著系數也保持較高狀態,從而達到提高制動速度、縮短制動距離、穩定製動方向、防止車輪抱死的效果。
❿ 汽車ABS系統的主要研究內容有哪些
汽車ABS系統的主要研究內容一般包含以下方面:1,現有制動方式的未來取代方式;2,現有ABS的擴展及優化:ABS+EBD+ASR+ACC+ESP等軟體及閥體方面的進步和改進;3,常規制動部分的ABS方向優化(使得原車制動更利於ABS的功能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