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關於周姓研究方法

關於周姓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10-01 10:39:17

1. 周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怎麼

作文思路:文章首先介紹了周姓的歷史來源及發展,接著敘述了周姓現在各省市的分布情況及所佔人口比例情況。

1、西周初年人周姓祖先們就把後稷奉為周族的始祖,後稷的裔孫古公亶父(即周太王)為狄所逼,率領族人自邰遷徙至陝西岐山下周原,從此稱為周族。到文王姬昌時,以國為氏。

2、出自周公旦的後裔。周公姬旦的次子在周朝繼續輔佐王室,世代繼承了「周公」這一稱號。周公旦的曾孫周公黑肩(即周桓公),曾率軍協助周桓王討伐鄭國。後周王朝因王位繼承問題發生內亂,周公黑肩捲入其中被殺,後輩子孫有因「周公」姓者,改姓周。

當今周姓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形成了沿長江省份、豫魯兩塊高比率的分布狀況。湖南、江蘇、四川,三省大約占周姓總人口的26.7%,其次分布於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山東、廣東、江西七省,占周姓總人口的38%。

字輩排行

寧鄉灘山周氏支祖鳴皋公,諱思本,字鶴九,為濂溪公九世孫,居江西吉水泥田,出為荊州教授,無心仕官,與季子玉濱公卜業於寧鄉灘山。濱公生五子:佩、杲、佾、儒、傅,衍為五大宗。佩、杲衍派灘山,佾衍派獅沖,傅衍派古樓,儒衍派山底。

明成化間始修族譜,清乾隆九年(1744年)各房分修,道光四年(1824年)佾房與益陽合修,佩、杲、儒、傅四房合修,同治七年(1868年)、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民國二十年(1931年)四房續修,1998年儒房七修。

2. 關於周姓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及表格

我們班有好多同學姓周,
我想:
周姓的歷史和現狀又是怎麼樣的呢
?
於是,
我展開了調查。

二、調查方法

1
、查閱資料,了解周姓的來源。

2
、了解周姓的古代名人和現代名人。

3
、了解周姓人口數量。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xml:namespace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周姓的來源

唐玄宗名叫李隆基,
「姬」與「基」聲音相近,當時長安姬姓,為
避唐玄宗名諱,改為周姓。他的姓改為周姓。

古代的周姓名人

周公旦、周瑜、周敦頤、
周邦嚴、周昉·
·
·
·
·
·

現代的周姓名人

周恩來、周樹人、周作人、周立波、周傑倫·
·
·
·
·
·

周姓人口數量

周姓是一個龐大的家族。有
2000
萬~
3000
萬人之多,約佔全國漢族
人口的
2.1%
。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九位的姓氏。

四、結論

1

我國的周姓源遠流長,
據《姓氏考略》的記載,黃帝有一位大將叫做周昌,
商代也有一名太史叫做周任。
這兩個人的後代都以周為姓,
分散在汝南、
廬江、
潯陽、
臨川、
陳留、沛國、泰山、河南等地。

2
、周姓人才輩出,有古代名人
三國時吳國名將——周瑜、北宋著名哲學家
——周敦頤、
北宋著名詞人——周邦彥、
元代著名音韻學家——周德清·
·
·
·
·
·

現代名人有偉大的文學家、
思想家、
革命家
——
周樹人、
京劇藝術家——周信芳、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總理——周恩來······我為我們周姓祖先創造的輝
煌感到驕傲。

3
、在中國眾多的姓氏中,周姓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老姓氏。周姓
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遠古時期黃帝時代,距今已有
4000
多年的歷史。根據史料
考證,
周姓是一個姓源復雜的姓氏,
周姓的形成和發展,
它的起源主要有四個大
支系,其中主要的一支周姓源於姬姓。周姓是當今中國眾多姓氏中的第
9
大姓,
周姓不僅分布在中國的大江南北,
而且還遠徙於歐美、
東南亞及許多國家和地區。

3. 周姓的研究考證

中國的周姓源遠流長,據《姓氏考略》的記載,黃帝有一位大將叫做周昌,商代也有一名太史叫做周任。這兩個人的後代都以周為姓,分散在汝南、廬江、潯陽、臨川、陳留、沛國、泰山、河南等地。
據《通志》記載:「周氏,姬姓。黃帝之苗裔,後稷棄之後。邰,今武功縣南八里。邰之總名曰『周』,故國號周。」又據《元和姓纂》記載:「帝嚳生後稷,至太王,邑於周,文王以國為氏。」當時周國就在今天的陝西岐山一帶,到周文王之子周武王時,終於滅掉商朝,建立了周朝。周家父子取得天下後,國都設在鎬(陝西西安西)。到懿王時國都又遷往槐里(陝西興平東南)。
另據《姓源》所載,東周時期,周平王將國都東遷洛邑(河南洛陽),他把兩個兒子分封到汝河的上游和下游,形成把守東南門戶的防線。其中少子姬烈,被封於下游的汝南,其族人和後代被人們謂之周家,子孫後代都以周為姓。這一支通常被人們認為是周姓的主要來源。
另據《通志》所載:「唐先天中,避明皇名嫌,改為周氏。」唐玄宗叫李隆基,因「基」與「姬」同音,為避其名諱,先天年間,很多姬姓人被迫改為周姓。到了南北朝時期,也有周姓改為姬姓的。所以,民間有姬、周一家的說法。

4. 關於周姓的歷史和現狀

源於周昌:

周姓的最早出現,可追溯到遠古的黃帝時期。據《姓氏考略》所載,相傳黃帝時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將,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這兩個人的後代都以周為姓氏。

源於姬姓:

出自姬姓,其始祖為周文王姬昌。黃帝的後代後稷,姓姬,是周族的始祖。周公東征勝利後,大規模分封諸侯,其中姬姓國就有53個。

這些姬姓國的後人大多改以國名、地名及祖父名號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國所滅後,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周宗室子孫及周朝遺民以周為氏。這一支通常被認為是中國周姓來源的主要部分。

現狀:

周姓人口單位面積內密度最高的地區在四川中部和江蘇東南部和上海,每平方公里的周姓人口達到10人以上,最高可達到14人以上;其次在四川大部、貴州北部、湖北、湖南北部、安徽、山東東南、江蘇北部、浙江大部,每平方公里的周姓人口達到6—10人。

密度最高的(6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區僅僅占國土面積的12.7%,周姓人口大約915萬;2—6人/平方公里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36.4%,周姓人口大約1336萬;不足2人/平方公里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50.9%,周姓人口大約293萬。

周姓分布很廣,但不均衡。周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周姓在西南地區和長江流域地區中是最常見的姓氏之一。周姓在沿長江的西部和中部,即四川、貴州、湖南地區,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達最高,在2.8%以上,有的達到4.2%以上。

(4)關於周姓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周姓是一個歷史悠久,姓源復雜的姓氏,歷史可以上溯至遠古黃帝時代。周姓源於姬姓,是黃帝的後裔。但是具體一點說,周姓的主要起源是在春秋戰國。

周朝的王族並不姓周,而是姓姬。西周建立之後,周文王的四子周公姬旦的後人世襲周公爵位,到春秋時,周公黑肩因謀反被殺,周公世系爵位被廢,黑肩的後人以周為姓。

秦朝統一中國,滅亡周朝,周朝王室後人以周為姓。所以,周姓可以以周文王或者周公為得姓始祖。

5. 周姓的來源介紹_周姓怎麼來

周姓來源於姬姓,是黃帝的後裔。最早的“周”字出現在殷墟以及周原出土的卜辭中。以下是我為你精心整理的周姓的來源介紹,希望你喜歡。

周姓的來源
1、出自姬姓,其始祖為周文王。

黃帝的四世孫後稷,姓姬。後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東征勝利後,大規模分封諸侯,其中姬姓國就有53個。這些姬姓國的後人大多改以國名、地名及祖父名號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國所滅,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周宗室子孫以周為氏。如周平王之後,這一支通常被認為是我國周姓來源的主要部分。另有周赧王之後,在唐代先天(712-713年)年間,因避唐玄宗名諱改姬姓為周姓。周公旦之後姓周。

2、出自周昌、周任之後。

《河圖運錄法》記載,遠古黃帝軒轅氏時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將,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這兩人的後代都以周為姓氏,分散於古時的汝南(今河南、安徽一帶)、廬江(今安徽、湖北省境)、潯陽(今屬江西省)、臨川(今屬江西省)、陳留(今屬河南省境)、沛國(今屬河南、安徽、江蘇省境)、泰山(今屬山東省境)、河南(今屬河南省境)等地。

3、少數民族改為周姓1)南北朝時,北魏獻帝的第二個哥哥,原姓普,後改姓周。

4、唐朝先天、開元年間,姬姓改為周姓。唐玄宗名叫李隆基,“姬”與“基”聲音相近,當時長安姬姓,為避唐玄宗名諱,改為周姓。

5、五代後梁,成油的子孫改姓周。成油(仙銳),是唐朝末年的荊南節度使,他是淮西人,成油生前本姓成,並未姓周,他是死後才被梁太祖朱溫賜姓周的。

6、元朝末年,福建泉州蘇姓改姓周。唐朝末年,蘇益人福建,定居同安,裔孫昌盛,成為南方大族之一。蘇益的六代孫居住福建泉州卓源鄉新康里,因遭糧累,財產沒官,族人還受元朝官軍圍剿,各自逃難,其侄蘇可安改姓周。自此以後,這支周氏族人繁衍,並遷移人台灣新竹縣。

7、清朝初年,明朝長沙藩王吉王的子孫改姓周。
周姓分布地區
汝南郡:漢時置郡。此支周氏為周平王少子烈的後代,其開基始祖為周平王少子姬烈第十八代裔孫周邕。沛國郡:漢高帝將泗水郡改為沛郡,東漢時改為沛國。治所相縣,在今安徽省濉溪縣。此支周氏,其開基始祖為漢代汾陰侯周昌。陳留郡:秦始皇置陳留縣,漢代改置陳留郡。在今天河南省開封地區。此支周氏為漢代周仁之後,其開基始祖為晉代的周震。潯陽郡:西晉永興元年置潯陽郡,治所在今江西省潯陽。唐時,改九江郡為江洲,天寶元年(742年)改為河陽郡。至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江洲。臨川郡: 三國 時吳國置。在今天江西省南城縣及撫州市一帶。廬江郡;秦代的九江郡,在楚漢之際分出一部分為廬江郡,在今天安徽江以北廬江一帶。泰山郡:西漢置,治所在今天山東省泰安縣東南。淮南郡:漢高帝時置郡,治所在壽春縣(今安徽壽縣)。永安郡:治所在新城縣(今河南省光山縣西)。河間郡:漢高帝置郡。治所在樂成縣(今河北獻縣東南)。臨汝郡:治所在梁縣(今河南省臨汝)。華陰郡:唐天寶元年(742年)改華州置華陰郡,治所在鄭縣(今陝西省華縣)。河東郡:秦初置。治所在安邑(今天山西省黃河以東、夏縣一帶)。清河郡:漢高帝置。治所在清陽(相當於今河北省清河至山東省臨清一帶)。江陵郡:漢代設置江陵縣,為南郡治所。南朝齊改置江陵郡,治所在江陵(在今湖北省江陵及川東一帶)。長安郡:唐置,治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北一帶。河南郡:漢高帝置。治所在今天河南省洛陽市東北一帶。昭州郡:治所在今廣西平樂西。武功郡:戰國時期孝公置。治所在今陝西眉縣以東。
周姓 傳統 文化
郡望堂號

周姓的郡望有19個之多,汝南、廬江、尋陽、臨川、陳留、沛國、泰山、河南、淮南、永安、河間、臨汝、華陰、河東、清河、江陵、長安、昭州、武功。周姓的堂號也很多,除了與郡望同名外,還有愛蓮、細柳、篤祜等堂號,普遍使用的堂號為細柳堂。

郡望

汝南郡:漢時置郡。此支周氏為周平王少子烈的後代,其開基始祖為周平王少子姬烈第十八代裔孫周邕。

沛國郡:漢高帝將泗水郡改為沛郡,東漢時改為沛國。治所相縣,在今安徽省濉溪縣。此支周氏,其開基始祖為漢代汾陰侯周昌。

陳留郡:秦始皇置陳留縣,漢代改置陳留郡。在今天河南省開封地區。此支周氏為漢代周仁之後,其開基始祖為晉代的周震。

潯陽郡:西晉永興元年置潯陽郡,治所在今江西省潯陽。唐時,改九江郡為江洲,天寶元年(742年)改為河陽郡。至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江洲。

臨川郡:三國時吳國置。在今天江西省南城縣及撫州市一帶。

廬江郡;秦代的九江郡,在楚漢之際分出一部分為廬江郡,在今天安徽江以北廬江一帶。

泰山郡:西漢置,治所在今天山東省泰安縣東南。

淮南郡:漢高帝時置郡,治所在壽春縣(今安徽壽縣)。

永安郡:治所在新城縣(今河南省光山縣西)。

河間郡:漢高帝置郡。治所在樂成縣(今河北獻縣東南)。

臨汝郡:治所在梁縣(今河南省臨汝)。

華陰郡:唐天寶元年(742年)改華州置華陰郡,治所在鄭縣(今陝西省華縣)。

河東郡:秦初置。治所在安邑(今天山西省黃河以東、夏縣一帶)。

清河郡:漢高帝置。治所在清陽(相當於今河北省清河至山東省臨清一帶)。

江陵郡:漢代設置江陵縣,為南郡治所。南朝齊改置江陵郡,治所在江陵(在今湖北省江陵及川東一帶)。

長安郡:唐置,治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北一帶。

河南郡:漢高帝置。治所在今天河南省洛陽市東北一帶。

昭州郡:治所在今廣西平樂西。

武功郡:戰國時期孝公置。治所在今陝西眉縣以東。

堂號

細柳堂:源於周亞夫。

愛蓮堂:源於周敦頤。

八士堂:從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遷移至曹縣西北45里周菜園(今屬定陶縣)。字輩為:枝興衍崇緒, 隆茂慶傳長;廣生忠厚嗣(士),永遠元正方 ;至德開宏運,達孝毓福祥 ;禮教培家訓,信義作寶章(保障)。
周姓家族名人
周亞夫:[?一前143],西漢名將。沛縣(屬今江蘇)人。周勃子,初封條侯。文帝時,匈奴東進,他以河內守為,防守細柳(在今陝西咸陽),軍令嚴整,被譽為“真”。景帝時,任太尉,平定吳楚七國之亂,遷丞相,謝病免。後以子私買御物所累下獄,絕食死。

周瑜:三國時吳國名將,安徽省舒城人。聯合劉備共同抵抗曹操數十萬大軍,火燒赤壁,大敗曹軍。

周處:[約236-297]:西晉義興陽羨[今江蘇宜興南]人氏,字子隱,吳時為東觀左丞,晉平吳後,歷任新平太守,遷御史中丞,後任建威,封平西、周孝侯,當地至今流傳著他改惡從善、射南山虎、斬長橋蛟之 傳說 ,京劇傳統劇目《除三害》就是表現他的 故事 。

周敦頤:[1017-1073]:北宋著名哲學家,字茂叔,周瑜之二十九代後裔,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氏,曾官大理寺丞,國子博士。因築室廬山蓮花峰下小溪上,以營道故居濂溪名之,後人稱其濂溪先生。他依據陳摶的《無極圖》,著《太極圖說》,理學大師朱熹曾推崇他為理學的創始人。著有《愛蓮說》。

周邦彥:[1056-1121]: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氏。平生創作了許多新詞調,其詞格律謹嚴,寫法新穎,被詞學界推譽為“巨擘”,對後世影響很大,開南宋格律詞派之先河。

周昉:唐代以畫肖像、佛像著稱的名畫家,出身顯貴家族。其畫風為“衣裳簡勁,色彩柔麗,以豐厚為體”。宋代的米芾將他與顧愷之、陸探微、吳道子三人並稱為"四大 人物畫 家"。

周樹人:[1881-1936]: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本名,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氏。周敦頤的第三十二世孫。《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06月17日第四版)

周恩來:[1898-1976]:字翔宇,化名伍豪等,浙江紹興人,生於江蘇淮安。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鞠躬盡瘁,無私地獻出自己的一切,建立了豐功偉績,贏得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愛戴和尊敬。周敦頤的第三十三世孫。

研究考證

1.周姓以忠孝廉愛仁義為其主要特點,其自立堂號中多以此取名,如“清白”、“忠厚”等。

2.周姓之忠孝仁義也反映在其字行輩份中,如浙江一支為:“智仁聖義,中和道德,繼體守義,傳家以孝。”另有一支為:“孝友振家業,種德培祖恩,和睦致瑞祥,忠義永吉慶。”

3.四川達州市有一支為:“三玉人文興,仁義禮智信,世代崇忠厚,家生袁文榮!”據傳為商周姬氏後代,已無從考證,現今“崇”字輩已現!

4.河南淮河一帶另有一支為:“懷文志華廣,洪念紀先德”。傳說為周文王之後,已無從考證。

5.湖北咸豐一帶有一支為:“顯人一時應知心,堯舜禹湯世德馨,禮學傳家遷慶遠,忠孝全美作國禎。”據傳為姬發後代,亦無從考證。

6.湖北黃梅則有愛蓮堂的一支:善全士禮,學守傳家,忠義相國,耀祖光宗,萬世為則。朝欽支下東峰公一脈,年份無從考證,據現有資料記載東峰公第十一世孫為明朝嘉靖年間,傳至今時已到“耀”字二十六世。

7.安徽太平縣龍門有一支為:國祖承公旦,天恩代有隆。惟期敦道義,益以衍嗣宗。現“天”字輩猶存,“道”字輩已出。

猜你喜歡:

1. 2017周姓男孩名字的取名方法

2. 2017好聽的周姓男孩起名禁忌

3. 周姓男孩取名方法介紹

4. 周姓的男孩起名禁忌

5. 中國古代貴族姓氏是如何分類的

6. 關於周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怎麼寫

寫作思路: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在知網查閱相關的文獻,然後從文獻中找出有用的知識點加以總結,最後再編撰關於周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

範文如下:

周姓最初發源於今陝西渭河平原地區。周初,隨著周王都城由陝西向河南東遷,周姓也由西向東遷徙,平王東遷洛陽後,周氏得到了大舉的繁衍,成為巨族。

周姓原來主要以河南、陝西為兩大中心。秦滅六國以及秦末戰亂,周姓遷徙到今河南南部、江蘇北部等地,並在當地形成望族。魏晉南北朝之時,周姓隨中原士族大舉南遷。

唐末五代軍閥混亂,特別是北宋末年金兵南下與南宋末年蒙古兵南下,河南、山東一帶的中原周姓大量南遷,主要遷往福建、浙江、廣東。元末明初,江西吉安府周姓移民湖南邵陽地區。

明清以來,周姓比較集中的省份是江蘇、浙江、廣東、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 鴉片戰爭以後的晚清時代,周姓開始移居海外。

當今周姓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形成了沿長江省份、豫魯兩塊高比率的分布狀況。湖南、江蘇、四川,三省大約占周姓總人口的26.7%,其次分布於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山東、廣東、江西七省,占周姓總人口的38%。

7. 周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怎麼寫

一、周姓的起源

周姓的起源出自姬姓。據《元和姓纂》所載,帝嚳生後稷,至太王邑於周,文王以國為氏。古公亶父率領姬姓部落遷至周,建立周國。周武王克商紂,建立周朝。歷經三十四王,共八百多年。到公元前256年,被齊國所滅。周王族也就淪為平民,遂以周為氏。周平王少子名烈,受封於汝南,當地人稱之為「周家」其後亦有周氏。姬姓改為周姓。

《通志.氏族略》所載唐朝先天年間,唐玄宗李隆基繼承皇位,為避皇帝的嫌名,遂令天下姬姓改為周姓。南北朝時鮮卑族復姓改為周姓。周姓由西向東遷徙繁衍,與周王朝都城由陝西向河南東遷有著密切的關系。自平王東遷洛陽後,周氏得到了大舉的繁衍,一度成為巨族。

二、現狀

我國的周姓源遠流長,據《姓氏考略》的記載,皇帝有一位大將叫周昌,商代也有一名太史叫周任。這兩個人的後代都已周為姓,分散在汝南、廬江、潯陽、臨川、陳留、沛國、泰山、河南等地。

周姓現在有2000萬~3000萬人之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2.1%。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九位的姓氏。

周姓歷史人物

1、周孝侯的周處歷任新平太守,遷御史中丞,後任建威將軍,封平西將軍。

2、理學大師朱熹曾推崇他為理學的創始人,《愛蓮說》的作者周敦頤。

3、被詞學界推譽為「巨擘」的周邦彥。

4、在唐代以畫肖像、佛像著稱的有名畫家周昉。

5、火燒赤壁,大敗曹大軍的周瑜周公瑾。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周

閱讀全文

與關於周姓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醫學全景拼接常用方法 瀏覽:681
哪些數學方法幫你解決了問題 瀏覽:852
卷簾百葉窗免打孔安裝的方法 瀏覽:715
自拍桿拍手機的方法 瀏覽:550
bod5分析方法名稱 瀏覽:255
小米5無線顯示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45
燉汆悶屬於什麼加熱方法 瀏覽:209
激光方法治療胃息肉有沒有傷口 瀏覽:571
一個人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211
魚缸除油膜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440
咳嗽小便失禁鍛煉方法 瀏覽:904
簡單做魚方法 瀏覽:104
大小臉自我矯正方法圖片集 瀏覽:80
從台賬中快速抓取數據的方法 瀏覽:785
高血壓的剁遼方法有哪些 瀏覽:95
幼兒心理發展研究最基本的方法 瀏覽:51
商業研究方法和人力資源管理問題 瀏覽:248
帆布包變黃有什麼方法解決 瀏覽:786
輕感冒怎麼辦速效方法 瀏覽:10
焦油含量檢測方法 瀏覽: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