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遞送總量分析方法驗證

遞送總量分析方法驗證

發布時間:2022-10-01 09:05:32

Ⅰ 氣相色譜的方法驗證怎麼

轉載《分析測試網路網》

色譜方法通常用於原料、葯物、葯物制劑和生物體液中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涉及的成分包括手性的或非手性的葯物、過程雜質、殘留溶媒、附加劑如防腐劑、分解產物、從容器和密閉包裝或製造過程中帶入的可提取和可過濾的雜質、植物葯中的農葯和代謝物等。
試驗方法的目的是得到可信賴的和准確的數據,無論是用於驗收、出廠、穩定性或葯物動力學研究。得到的數據用於葯品開發或批准後的定性和定量,試驗包括原料的驗收、葯物和葯物制劑的出廠、過程檢驗(In- process testing)的質量保證和失效期的建立。
方法的驗證是由葯品的開發者或使用者來檢驗其方法是否達到預期的可靠性、准確度和精密度的過程。得到的數據成為方法的驗證資料的一部分交給CDER.。
方法的驗證對於完成機構滿足檔案要求不是一次性的,開發者和使用者都應驗證其方法的耐用度或耐久性(ruggedness or robustness.),其他的分析者、用其它相當的儀器,在其它的日期或地點,在葯品生產期限(有效期)全過程,方法都應能夠重現。如果產生數據的方法是可靠的,那麼所得到的驗收、出廠、穩定性或葯物動力學的數據就是可信賴的。驗證的過程和方法的設計應在開發過程中重要的數據產生之前,如果方法改變了,還應該再驗證。
. 色譜類型
色譜是一種技術,通過該技術,樣品中的組分載入液相或氣相中,通過在固定相上由吸附—解吸附來完成。
A. 高效液相色譜 (HPLC)
HPLC分離是基於在樣品在流動相液體和固定相之間的不同分配。一般地說HPLC大體分為以下幾種(未考慮其重要性順序)
1. 手性液相色譜
2. 離子交換色譜
3. 離子對/親和色譜
4. 正相色譜
5. 反相色譜
6. 分子排阻色譜
1. 手性液相色譜
分離光學異構體可在手性固定相上,用衍生化試劑或在非手性固定相上用流動相添加劑形成非對對映體來實現。用作雜質試驗方法時,如果光學異構體雜質在光學異構體葯物之前洗脫,要增加靈敏度。
2. 離子交換色譜
分離基於荷電功能團,樣品負離子(X - )為陰離子,樣品正離子((X + )為陽離子,一般用pH程序洗脫。
3. 離子對/親和色譜
分離基於與目標樣品的專一的化學相互作用。更普遍的反相型用緩沖液和加入的對離子(與被分離的樣品荷相反電荷)分離。分離受pH、離子強度、溫度、濃度和共存的有機溶劑類型的影響。親和色譜,一般用於大分子,使用配合體(共價結合在固體基質上的生物活性分子),與其同類的抗原(分析介質)反應,生成可逆轉的復合物,通過改變緩沖條件洗脫。
4. 正相色譜
正相色譜為用有機溶劑為流動相和極性的固定相。此時較小極性的組分比較大極性組分更快地洗脫。
5. 反相色譜
報給CDER的最通常的實驗方法是反相HPLC方法, 最通常用紫外檢測器。
反相色譜,一種鍵合相的色譜技術,用水作基本溶劑,選擇性也受溶劑強度、柱溫和pH的影響,一般來說較大極性比較小極性組分洗脫更快。
紫外檢測器可以用於所有色譜,這類檢測器要注意的是燈老化後的靈敏度降低,其靈敏度因(儀器)的設計和/或者製造廠家的不同有小的變異。需要指出,用紫外檢檢測器和反相HPLC組合得到的色譜圖不一定能真實的反映事實,原因是:
•極性比目標化合物大得多的化合物可能被掩蓋(在溶劑前沿或死體積時同時洗脫)。
•極性比目標化合物小得多的化合物洗脫出來晚,甚至保留在柱上。
•紫外吸收系數較低和最大吸收不同的化合物在檢測相對較低濃度的目標分析物時不能被檢出,因為通常只有一個檢測波長。
6. 排阻色譜
也叫凝膠滲漉(permeation)或濾過,分離基於化合物分子大小或水動力學(hydrodynamic)容積。比多孔柱填料孔徑大得多的分子最先洗脫,小分子進入孔隙洗脫晚,其餘的洗脫速率取決於其分子的相對大小。
B. 氣相色譜(GC)
氣相色譜基於揮發性樣品由作為流動相的載氣運載,通過色譜柱內的固定相時發生吸附和解吸附過程進行分離。
通常氣相色譜分析的樣品是低分子量化合物,這些化合物是易揮發的和高溫時穩定的。在這一方面,葯物和葯物制劑中的殘留溶劑適於氣相色譜分析。生成化學衍生物可達到易揮發和熱穩定的目的。
常用的檢測器是用於含碳化合物的火焰離子化檢測器(FID),用於鹵代化合物的電子捕獲式檢測器(ECD),用於含硫和含磷化合物的火焰光度檢測器 (FPD),以及用於含氮或磷化合物的氮磷檢測器(NPD)。氣相色譜也能實現手性分離。填充柱迅速被毛細管取代來改進分離度和分析時間,在氣相色譜上分析物位置與HPLC一樣,用保留時間(Rt)表示。
C. 薄層色譜(TLC)
薄層色譜是一種最簡便普通的色譜技術,分離基於在一端浸於溶劑混合物(流動相)中的薄層板(固定相)上點的樣品移動進行分離,整個系統在密封的缸中進行。
對於本身沒有顏色的化合物,檢出技術包括熒光、紫外和噴霧顯色劑(通用的和專一的)。 分析物在薄層板上的位置用Rf值來表示,Rf值為化合物的移動距離與溶劑前沿的比值。
三種方法,氣相、液相和薄層中,薄層色譜是最普通的試驗方法,因為薄層板上所有的組分都可用適宜的檢測技術檢出。然而通常不如HPLC那麼准確和靈敏。雖然選用適宜的檢測技術,TLC法能見到分析的「全圖」(whole picture) ,但比HPLC分析變異較大。
. 參考標准品(對照品)
參考標准品為經充分鑒定的高純度化合物,色譜方法更大程度上依賴參考標准品來提供准確的數據。因而參考標准品的質量和純度是很重要的,有二類參考標准品,化學的和放射性的。後者應考慮放射標記純度和化學純度。
按照提交方法驗證的樣品和分析數據,指南中的二類化學參考標准品如下:
• USP / NF參考標准品,不需要鑒定。
• 非總目錄標准品,應用合理方法制備,並經充分鑒定,以保證其鑒別、含量、質量和純度達到最高。
應該指出
• 大多數USP / NF參考標准品未標示化合物純度。
• 對非USP參考標准品,提出純度的校正數應包括在試驗方法的計算中。
• 提供的參考標准品中沒有以下雜質,諸如合成過程的結構相似的雜質和其它的過程雜質,如重金屬、殘留溶劑、水分(結合的和非結合的)、植物來源制劑中的農葯和分解產物等。
• 如果在方法中規定,用前參考標准品要乾燥除去殘留溶劑、非結合水分和有時是結合水(取決於乾燥條件),對易潮解的化合物總是包括乾燥步驟的。但另一方面乾燥可能導致結晶水的損失或引起熱敏感化合物的降解。
色譜方法用外標法和內標法進行定量。
A. 外標法
當參考標准品與樣品在不同的色譜圖上進行分析時,用外標法。定量基於樣品的峰面積/高(HPLC或GC)或強度(TLC)與分析對象、參考標准品的比值。
更適合用外標法的樣品如下:
1.樣品具有單一的目標濃度和狹窄的濃度范圍 ,例如驗收和出廠檢驗。

2.簡便的樣品制備操作。
3. 增加走基線的時間,為檢測可能的額外峰,如雜質試驗。
B. 內標法
加入一種已知純度並且在分析中不產生干擾的化合物至樣品混合液中,定量基於被分析的化合物與內標的響應比值與參考標准品得到的比值進行比較。這一方法很少用於TLC。
更適合用內標法的樣品如下:
1.復雜的樣品制備過程,如多次提取。
2.低濃度的樣品(靈敏度是確定的),如葯代動力學的研究。
3.在樣品分析中預計是很寬的濃度范圍,如葯物動力學研究。
雖然CDER不規定方法應該用內標或外標法用於定量,但一般的看法是用於驗收、穩定性和TLC用外標法,對生物體液和GC用內標法。
工作濃度為方法中規定的被分析對象的目標濃度。保持樣品濃度與標準的濃度相近可以改善方法的准確性。
建議
1.如果參考標准品的純度校正因子已知,那麼在計算中應該包括。
2.在方法中要規定標准品和樣品的工作濃度。
. 葯物和葯物制劑HPLC驗證的參數
雖然許多種HPLC都可採用,但最普遍上報的方法都是用紫外檢測器的反相HPLC法,以此作為驗證參數的例子。這一方法驗證的規定可以擴展到其它檢測器和其它色譜。對於驗收、出廠或穩定性試驗,准確性應最佳化,因為要表明實測值和真值的差異是最為關注的。
A. 准確性
准確性是衡量測量實驗值和真值的接近程度。推薦葯物和葯物制劑的准確性研究在標示量的80%、100%和120%的水平上來進行的,這與「The Guideline for Submitting Samples and Analytical Data for method Validation」的規定是一致的。
對於葯物制劑,准確性試驗通常是將已知量的葯物 [按重量或體積(溶於稀釋劑)] 以分析對象檢測濃度的線性范圍量加到空白處方內來完成的。對於液體制劑,這是真實的回收率;而對於諸如片劑、栓劑、透皮吸收制劑等,這不能檢測稀釋劑中的賦形劑與活性成分間可能產生的作用。實際上要做一個已知活性葯物量的單個劑量單位(single unit)來進行回收試驗是困難的。准確性試驗評價在賦形劑存在時,在分析葯物制劑的色譜條件下,試驗方法的專屬性。但這只是樣品制備過程和色譜過程中的回收率,而不是製造過程的影響。
在每個推薦檢測濃度重復進樣,其重復進樣的RSD提供了分析方法的變動性,或是試驗方法的精密程度。重復性的均值以標示量的%來表示

朋友可以到行業內專業的網站進行交流學習!
分析測試網路網這塊做得不錯,氣相、液相、質譜、光譜、葯物分析、化學分析、食品分析。這方面的專家比較多,基本上問題都能得到解答,有問題可去那提問,網址網路搜下就有。

如何對標准方法進行驗證

方法驗證是指實驗室通過核查,提供客觀有效證據證明自身滿足檢測方法規定要求的過程,即證實該方法能在該實驗室現有的設施設備、人員、環境等條件下獲得令人滿意的結果,適用於實驗室新引入的標准方法。
方法驗證過程中關鍵的參數取決於方法的特性和可能測到的樣品基質的檢測范圍,至少應測定準確度和精密度。對於痕量化學分析實驗室,實驗室還應確保獲得適當的檢出限(LOD)和定量限(LQD)。通常情況下定量分析方法驗證的參數包括但不限於檢出限、定量限、選擇性、線性范圍、精密度(重復性和再現性)、准確度。

Ⅲ 分析方法確認指導原則

分析方法確認指導原則

分析方法確認( analytical method verification )是指首次使用法定分析方法時, 由現有的分析人員對分析方法中關鍵的驗證指標進行有選擇性的考察,以證明方 法對所分析樣品的適用性,同時證明分析人員有能力使用該法定分析方法。《分 析方法驗證指導原則》中提供了建立分析方法需要驗證的指標,分析方法的確認 並不是重復驗證過程。本指導原則不涉及微生物分析方法的確認。

一、確認過程(verification process)

分析方法的確認過程,是指應用法定方法對葯物及其制劑進行測定時,評 價該方法能否達到預期的分析目的。

分析人員應具備一定的葯物分析經驗和知識,經培訓後能夠理解和執行法 定方法。分析方法確認應當由上述分析人員開展,以確保法定方法能夠按預期 順利實施。

如果法定方法確認失敗,並且相關工作人員(或起草人員)未能協助解決 失敗的問題,也可能是該方法不適用於在該實驗室測定待分析的樣品。

二、確認要求(verification requirements )

1.確認原則
分析方法確認無需對法定方法進行完整的再驗證,但是需要將《分析方法驗 證指導原則》表 1 中列出的分析方法驗證的指標用於方法的確認。分析方法確認 的范圍和需驗證的指標取決於實驗人員的培訓和經驗水平、分析方法種類、相關 設備或儀器、具體的操作步驟和分析對象等。分析方法確認需驗證的指標和檢驗 項目(鑒別、雜質分析、含量測定等)有關,不同的檢驗項目,方法確認所需驗證 的指標也不同。

2.考察指標
分析方法確認應包含對影響方法的必要因素的評估。對於化學葯,方法確認 應考慮原料葯的合成路線和制劑的生產工藝等因素;對於中葯,方法確認應考慮 中葯材種類、來源、飲片製法和制劑的生產工藝等因素,從而評價法定方法是否 適用於原料葯和制劑基質。
在原料葯和制劑含量測定時,方法專屬性是確認法定分析方法是否適用的關鍵驗證指標

Ⅳ 如何對一種分析方法做驗證試驗

1. 緒論
本指南旨在為申請者提供建議,以幫助其提交分析方法,方法驗證資料和樣品用於支持原料葯和制劑的認定,劑量,質量,純度和效力方面的文件。
本指南旨在幫助申請者收集資料,遞交樣品並資料以支持分析方法。這些建議適用於NDA,ANDA,BLA,PLA及其它們的補充中所涉及的原料葯和制劑。
這些原則同樣適用於二類DMF所涉及的原料葯和制劑。如果使用了其它方法,鼓勵申請者事先和FDA葯品評審中心的官員進行討論,以免出現這種情況,那就是花了人力物力所准備起來的遞交資料後來發現是不可用的。
本指南中所述的分析方法驗證的原則適用於各種類型的分析方法。但是,本指南中特定的建議可能不適用於有些產品所用的特殊分析方法,如生物葯,生物技術葯,植物葯或放射性葯物等。
比如說,許多生物分析是建立在動物挑戰模式,免疫原性評估或其它有著獨特特性的免疫分析基礎上的,在遞交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驗證資料時需考慮這些獨特的性質。
而且,許多原料葯和制劑的界定和質量控制所需的生物和免疫化學檢測並不在本指南的范圍之內。
盡管本指南並不專門敘述原料,中間體,賦形劑,包裝材料及原料葯和制劑生產中所用的其它物料的分析方法及分析方法驗證資料的遞交,但是應該應用驗證過的分析方法來分析檢測這些物質。
對於本指南中未提及的關於分析方法驗證和資料提交方面的問題,請向FDA相關的化學評審人員咨詢。
本指南,一旦定稿,將取代FDA於1987年2月份發布的工業指南:分析方法驗證所需提交的樣品和分析資料。
II. 背景
每個NDA和ANDA都必需包括必要的分析方法以確保原料葯和制劑的認定,劑量,質量,純度和效力,還包括制劑的生物利用度(21 CFR 314.50(d)(1) 和314.94(a)(9)(i))。
FDA驗證文件現場備查,可以不與DMF一起交。
必須要有資料來論證所用的分析方法是符合一定的准確度和可靠性標準的。
分析方法驗證是論證某一分析方法適用於其用途的過程。分析方法的驗證過程是從申請者有計劃地系統性收集驗證資料以支持分析方法開始的。
審評化學家會對NDA或ANDA中的分析方法和驗證資料進行評審。
一旦FDA有要求,則NDA或ANDA的申請者必須提交制劑,原料葯,非葯典對照品和空白以使FDA實驗室能對申請者所用分析方法進行評審(21 CFR 314.50(e) and 314.94(a)(10))。
FDA實驗室的分析會論證該分析方法在實驗室內是可以重現的。審評化學家和實驗室分析家會從法規的角度確定該分析方法的適用性。
FDA檢查官會對分析實驗室進行檢查確保用於放行和穩定性實驗的分析方法符合現行的GMP(21CFR part 211)和GLP (21 CFR part 58)。
每個BLA和PLA都必須要有詳細的生產工藝描述,包括分析方法,以說明所生產的產品是符合規定睥安全,純充和效力標準的(21 CFR 601.2(a) and 601.2(c)(1)(iv))。
必須要有資料證明所用的分析方法是符合一定的准確度和可靠性要求的(21 CFR 81211.194(a)(2))。對於BLA,PLA及它們的補充,在所提交的許可證申請中應當要有分析方法和方法驗證這部分的資料,審評委員會會對這部分資料進行評審。
需提供代表性樣品及該樣品所代表批號的檢測結果總結(21 CFR 601.2(a) and 601.2(c)(1)(vi))。評審委員會主席會要求CBER實驗室的分析人員進行分析實驗對申請者的分析方法進行評估,並確認其分析結果。
從驗證的角度來看,所有的分析方法有著同樣的重要性。一般來說,應當要應用已驗證過的分析方法,而不論其是被用於過程式控制制,放行,合格或穩定性實驗。高等每個定量分析方法時都應當要減少其分析誤差。
分析方法和驗證資料應當擺在申請的分析方法和控制章節中提交。本指南的第III到IX章和XI章給出了所需提供資料方面的建議。向FDA實驗室提供樣品和遞交NDA和ANDA中的分析方法驗證資料的信息見第X章。
III分析方法的類型
A. 法定分析方法
法定分析方法是被用來評估原料葯或制劑的特定性質的。USP/NF中的分析方法是法定的用於葯典項目檢測的分析方法。為了確認符合法規,需使用法定分析方法。
B. 替代分析方法
替代分析方法是申請者提出用於代替法定分析方法的分析方法。只有當一替代分析方法相當於或優於法定分析方法時,才可以應用驗證過的替代分析方法。
I如果提交了替代分析方法,申請者還應當提供其理由,並標明其用途(如,放行,穩定性實驗),驗證資料及其與法定分析方法的對比資料。
C. 穩定性指示分析
穩定性指示分析是能檢測出原料葯或制劑的某些性質隨著時間的延長而出現的變化的定量分析方法。
穩定性指示分析能不受降解產物,工藝雜質,賦形劑或其它潛在雜質的影響而准確測定其中的活性成分。
如果申請者遞交了用於放行檢測的非穩定性指示分析方法,則應當要有能定性和定量地監測雜質,包括降解產物,的分析方法對其進行補充。穩定性試驗中所用的含量分析方法應當要有穩定性指示能力,除非有科學的理由能證明其合理性。
IV 標准品
A.標准品的類型
可以從USP/NF處或其它官方(比如說,CBER,21CFR 610.20)獲得標准品 (也就是一級對照品)。如果不能確定一標准品的來源是否會被FDA認為是官方來源,申請者應當要向適當的化學評審人員咨詢。如果沒有官方來源,則被用來作標准品的物質應當要有盡可能高的純度,並得到充分界定。
工作對照品 (也就是內部標准品或二級標准品)是根據一級對照品標定的,並用來代替一級對照品的。
B.分析報告單
對於非官方標准品,在申請的分析方法和控制章節中應當要提供該標准品的分析報告單。對於從官方獲得的標准品,用戶應當要確保標准品的適用性。應當正確儲存標准品並在已確定的時間段內使用該標准品。
C.標准品的界定
從USP/NF及其它官方來源獲得的標准品是不需要進一步界定的。非官方對照品要有盡可能高的純度,並進行充分地界定以確保其結構,劑量,質量,純度和效力。
T用於界定標准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應當要不同於用於控制原料葯或制劑的結構,劑量,質量,純度和效力的分析方法,要比它們更深入。用於標准品界定的分析方法不應僅僅是和先前的指定標准品進行比較實驗。
一般來說,界定資料應當要包括:
標准品的簡單工藝描述,如果其生產工藝是否於其相應的原料葯的話。應當要敘述制備標准品時所用的補充精製過程。
相關光譜圖,色譜圖,TLC照片及其它儀器輸出的清晰復印件。建立純度的資料。應當要應用適當的檢測方法來獲得這些資料,比如說TLC,GC,HPLC,相溶解分析,適當的熱分析方法及其它必要的分析方法。
適當的化學性質資料,比如結構式,經驗式和分子量等。結構確證資料應當要包括適當的分析測試,比如元素分析,IR,UV,NMR和MS,及適用的官能團分析。還應當要提供具體的結構解析資料。
物理性質的描述,包括顏色和物理形態。 適當的物理常數,比如說熔程,沸程,折射率,離解常數(pK值)和旋光度。用於界定標准品的分析程序的詳細敘述。
至於生物技術/生物產品的標准品,應當要考慮上述建議,可能可以應用。然而,其它確定物理化學性質,結構特性,生物活性和/或免疫化學活性的補充檢測和/或其它檢測將是非常重要的。
物理化學性質包括異構體,電泳和液相色譜行為及光譜性質等。結構界定可能包括氨基酸序列,氨基酸組成,縮氨酸圖和碳水結構。確定生物和/或免疫化學活性的分析方法應當要和用來確定產品效力的分析方法一樣。
Th這些分析方法可以包括基於動物的,細胞培養的,生物化學的或配位體/接受體螯合的分析方法。如果這些檢測需用於某些標准品的界定,生物和免疫化學檢測的分析方法驗證方面的特殊建議並不在本指南的范圍之內。
V.IND中的分析方法驗證
對於IND而言,每個階段的研究都需要有足夠的資料以確保合適的認定,質量,純度,劑量和/或效力。所需的分析方法和方法驗證方面的資料會隨著研究的階段變化而變化(21CFR312.23(a)(7))。
N關於在第1階段研究所需提交的分析方法和方法驗證資料方面的指南,發起人可以參考FDA的指南:葯品(包括結構確定的,有療效的,生物技術產品)第1階段研究的IND申請的內容和格式(1995年11月)。
第2和第3階段研究所需提交的分析方法和方法驗證資料方面的指南,發起人將可以參考FDA的指南:葯品(包括結構確定的,有療效的,生物技術產品)第1階段研究的IND申請的CMC內容和格式(草案,1999年4月)。
在遞交NDA,ANDA,BLA或PLA時,所有的分析方法都應當要開發出來,並得到驗證。
VI.NDA,ANDA,BLA和PLA中分析方法的內容和格式
NDA,ANDA,BLA和PLA中所提交的任一分析方法都應當要有詳細的描述,以使合格的分析人員能重現出所需的實驗條件並獲得和申請者相當的實驗結果。應當要敘述分析方法中需要特殊注意的地方。
如果所用的分析方法是USP/NF或其它FDA認可參考文獻(如,<>)中且所參考的分析方法未經過修改的話,則需提供該分析方法的參引,而不用提供該分析方法的描述(21 CFR 211.194)。
對於從其它公開發表的文獻上獲得的分析方法,應當要對其進行敘述,因為評審官可能並不能很方便的獲得這些文獻。
分析方法描述中需要包括的典型內容如下所示:
A.基本方法
HPLC進行分離的,檢測器為UV檢測器。
B.取樣
需要敘述的有:所選樣品的數目(比如,瓶,片等),它們是如何使用的(也就是,單獨的或是混合樣品),每個樣品分析的重復次數。
C.儀器和儀器參數
需要敘述的有:儀器列表(比如,儀器類型,檢測器,柱子類型,尺寸等)和儀器參數(比如,流速,溫度,運行時間和設定波長等)。如果必要的話,還要提供實驗結構示意圖(比如,闡述噴灑式分析方法的位置)。
D.試劑
需要敘述的有:試劑列表及其相應的規格(比如:USP/NF,美國化學社(ACS)分析試劑)。如果使用的是自製試劑或更改過的商業試劑,則應當要有其制備方法。對於不穩定的或有潛在危險的試劑,應標明其儲存條件,安全使用說明和使用周期。
E.系統適應性實驗
系統適應性實驗參數和合格標準是建立基礎是:儀器,電子元件,分析操作和待測樣品是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系統適應性實驗確保系統在樣品分析的時候能很好地運行。在分析方法中應當要包括適當的系統適應性合格標准。
所有的色譜分析方法都應當要有系統適應性實驗及相應的合格標准。CDER評審官指南<<色譜分析方法的驗證>>(1994年11月)對用於評估系統適應性的典型參數進行了定義和討論。
建議系統適應性實驗應成為所有分析方法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色譜分析方法。無論是哪類分析方法,都要採用實驗來證實該系統能不受環境條件的影響而正確地運行。比如說,滴定法一般來說需要進行空白實驗。
F.標准品的制備
要有所有標准品溶液(比如,儲備液,工作對照品溶液,內部對照品溶液)的配製方法。
G.操作過程
應當要按操作步驟對操作過程進行逐步敘述。敘述應當要適當包括如下信息:平衡時間,樣品進樣順序和系統適應性或啟動參數。需標明不常見的危險。

Ⅳ 「未知雜質」怎麼進行有關物質測定方法驗證

雜質檢查,其中,而後者重點要求驗證專屬性,由於方法本身原因。為達到控制質量的目的。方法驗證是物研究過程中的重要內容、雜質檢查 作為純度檢查。 3,均需要進行方法驗證、可靠。或將供試品用強光照射,進行色譜峰純度檢查,測試方法適用的試樣中被分析物高低限濃度或量的區間、定量限等涉及定量測定的項目,高濕。 在雜質可獲得的情況下。 一定的准確度為定量測定的必要條件,而非其它物質,則應為下限的-20%至上限的+20%、雜質 雜質測定時、質量可控是品研發和評價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對於制劑一般以回收率試驗來進行驗證,結構相似或組分中的有關化合物也應呈負反應。以測得的響應信號作為被測物濃度的函數作圖,並具適當的准確度與精密度。此外,並成為質量研究和質量控制的組成部分,所採用的分析方法應確保可檢出被分析物中雜質的含量、雜質定量試驗 雜質的定量試驗可向原料或制劑中加入已知量雜質進行測定,如有關物質,響應信號可經數學轉換。例如、含量測定 含量測定目的是得到供試品中被分析物的含量或效價的准確結果、有機溶劑等,而對於精密度,也就是說要對物進行多個項目測試,以充分表明分析方法符合測試項目的要求,如典方法或經過驗證的方法。 六,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對方法進行驗證,比較測定結果。 專屬性試驗要求證明能與可能共存的物質或結構相似化合物區分。 (二)方法驗證的整體性和系統性 方法驗證內容之間相互關聯。 2,不提倡教條地去進行方法驗證,用面積歸一化法、定量限、釋放度等)、含量測定方法中均應考察其專屬性,各測定3次,檢測結果與供試品中被分析物的濃度(量)直接呈線性關系的程度,並通過設計合理的試驗來驗證所採用的分析方法能否符合檢測項目的要求、標准偏差或相對標准偏差表示、中間精密度 中間精密度系指在同一實驗室,對品進行質量控制是保證品安全有效的基礎和前提,則線性范圍應為雜質規定限度的-20%至含量限度(或上限)的+20%、方法驗證的具體內容 (一)專屬性 專屬性系指在其他成分(如雜質。 (六)檢測限 檢測限系指試樣中的被分析物能夠被檢測到的最低量,驗證過程應規范嚴謹、 雜質檢查 定量測定(含量測定。 在雜質或降解產物不能獲得的情況下,則一般不需要進行驗證。 從本質上講。 並非每個檢測項目的分析方法都需進行所有內容的驗證,則一般認為整個檢測方法也具有較強的專屬性、合理,對於這些項目的分析方法驗證應有不同的要求,范圍應為限度的±20%。 用於定量試驗的分析方法驗證強調專屬性,因此涉及到定量測定的檢測項目均需要驗證准確度,可在線測定雜質的相關數據。 在雜質可獲得的情況下,並與未加雜質和輔料的供試品比較測定結果、旋光度,考察測定結果是否受干擾,比較破壞前後檢出的雜質個數和量,則驗證范圍應為0~110%,高溫,或100%的濃度水平、溶出度或釋放度,專屬性可通過與另一種已證明合理但分離或檢測原理不同、鹼水解及氧化),但不一定要准確定量,或分別精密稱樣,方法驗證內容的選擇和試驗設計方案應系統。 如不能測得雜質的相對響應因子、重復性 重復性系指在同樣的操作條件下、含量測定 范圍應為測試濃度的80%~100%或更寬,按照相應的測定方法進行試驗、溶出度。 1,如有機雜質,應採用多個方法予以補充,各測定3次、雜質定量試驗等,用兩種方法進行含量測定。 (二)線性 線性系指在設計的測定范圍內。 線性是定量測定的基礎,或用本法所得結果與已建立准確度的另一方法測定的結果進行比較,涉及定量測定的項目。准確度應在規定的范圍內建立,此時採用兩種或兩種以上分析方法可加強鑒別項目的整體專屬性,採用的分析方法能夠正確鑒定。 必要時。 通常,是否能有效控製品的內在質量,必要時,在較短時間間隔內。 雜質檢查主要用於控制主成分以外的雜質。 對於釋放度,在方法驗證過程中,對於主成分含量測定可在供試品中加入雜質或輔料、多層面來控製品質量,由於實際情況較復雜,經多次取樣進行一系列檢測所得結果之間的接近程度(離散程度)、有效。試驗設計需考慮在規定范圍內,再進行線性回歸計算,當雜質的光譜與主成分的光譜相似,由於這些檢測項目的要求與鑒別、生物活性等。 總之。 方法驗證的目的是判斷採用的分析方法是否科學。 只有經過驗證的分析方法才能用於控製品質量、准確性和可行性進行驗證。 二,由於此類項目對准確性要求較高,對比兩種方法測定的結果,需要多角度,方法驗證均注重整體性和系統性。 可以採用符合要求的原料配製成不同的濃度、線性、雜質定量試驗等。有時也稱真實度。因此不論從研發角度還是評價角度。 范圍應根據劑型和(或)檢測項目的要求確定,得到含有雜質或降解產物的試樣。如採用的方法不夠專屬,即測定9次,如規定限度范圍為,但假如在雜質檢測時採用了專屬性較強的色譜法、重現性 指不同實驗室之間不同分析人員測定結果的精密度。 該驗證指標的意義在於考察方法是否具備靈敏的檢測能力、測定結果的精密度、准確度和線性,制備一系列被測物質濃度系列進行測定、方法驗證涉及的三個主要方面 (一)需要驗證的檢測項目 鑒別。 3、生物活性等) 鑒別的目的在於判定被分析物是目標化合物,每一測試項目可選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如雜質限度試驗一般需要驗證專屬性和檢測限、分子量分布。 2,結合所採用分析方法的特點確定。取樣測定次數應至少6次。 驗證設計方案中的變動因素一般為日期,由同一分析人員測定所得結果的精密度。因此雜質檢查要求分析方法有一定的專屬性,同一測試方法可用於不同的檢測項目、重金屬。在方法驗證內容之間也存在較多的關聯性,專屬性略差。 (四)准確度 准確度系指用該方法測定的結果與真實值或認可的參考值之間接近的程度,如含量測定。 分析方法原理 儀器及儀器參數 試劑 系統適用性試驗 供試品溶液制備 對照品溶液制備 測定 計算及測試結果的報告等 測試方法 化學分析方法 儀器分析方法 這些方法各有特點,報告已知加入量的回收率(%)或測定結果平均值與真實值之差及其可信限,方法驗證就是根據檢測項目的要求,證明含量測定成分的色譜峰中不包含其他成分,採用高效液相色譜法用於制劑的鑒別和雜質定量試驗應進行不同要求的方法驗證。 4。 同一分析方法用於不同的檢測項目會有不同的驗證要求、輔料等)可能存在下,需確證含被分析物的供試品呈正反應,從1小時後為20%至24小時後為90%。用於限度試驗的分析方法驗證側重專屬性和檢測限,制備3個不同濃度的試樣、檢出被分析物質的特性。並應明確單個雜質和雜質總量相當於主成分的重量比(%)或面積比(%)。 1、設備,由於實驗室內部條件改變、准確度、制劑的溶出度測定等。 2、含量測定 原料可用已知純度的對照品或符合要求的原料進行測定,如雜質定量試驗和含量測定均需要驗證線性。 (五)精密度 精密度系指在規定的測試條件下,如制備3個不同濃度的試樣,必須對所採用的分析方法的科學性。 2,方法驗證應圍繞驗證目的和一般原則來進行,觀察是否呈線性。 方法驗證的內容應根據檢測項目的要求,可向供試品中加入一定量的雜質,高濕、或具較強分辨能力的方法進行結果比較來確定、分析人員。因此對雜質限度試驗,需證明方法具有足夠低的檢測限、合理,對於鑒別項目所需要的專屬性,用於鑒別的分析方法要求具有較強的專屬性,如含量測定、准確度和定量限: 重復性 中間精密度 重現性 1。如原料含量測定採用容量分析法時,來全面考察品質量。 例如,並說明依據,可以相互補充。雜質檢查可分為限度試驗和定量試驗兩種情況。 定量測定包括含量測定,則可採用原料的響應因子近似計算雜質含量(自身對照法)、儀器設備,用至少測定6次的結果進行評價: 方法的專屬性 線性 范圍 准確度 精密度 檢測限 定量限 耐用性 系統適用性等 四,為使測試結果准確。根據劑型特點,故所採用的分析方法要求具有一定的專屬性,可向制劑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測物進行測定。 1、對方法驗證的評價 (一)有關方法驗證評價的一般考慮 總體上、 其他特定檢測項目 (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方法驗證在分析方法建立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必要時進行色譜峰純度檢查。 (二)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是為完成上述各檢測項目而設定和建立的測試方法。 制劑可用含已知量被測物的各組分混合物進行測定,范圍應根據初步實測結果、溶出度或釋放度 對於溶出度,一般一種分析方法不太可能完全鑒別被分析物,證明雜質與共存物質能得到分離和檢出,高溫,如時間,但驗證內容可不相 (三)驗證內容 驗證內容。 范圍是規定值、雜質檢查、鑒別反應 鑒別試驗應確證被分析物符合其特徵,至少制備5個濃度,必要時,鑒別、制劑含量均勻度 范圍應為測試濃度的70%~130%。 重復性測定可在規定范圍內、含量均勻度、噴霧劑,以保證檢出需控制的雜質。涉及到定量測定的檢測項目均需要對范圍進行驗證;如規定限度范圍。如果不能得到雜質。 精密度一般用偏差,而不含被測成分的陰性對照呈負反應、鹼水解及氧化的方法進行破壞(制劑應考慮輔料的影響),是一個整體,應進行重現性試驗,足以證明採用的分析方法的合理性。 在雜質或降解產物不能獲得的情況下,與另一個已建立准確度的方法比較結果。 應在設計的測定范圍內測定線性關系,因此方法驗證是制訂質量標準的基礎。 也可採用破壞性試驗(強光照射。 精密度可以從三個層次考察、方法驗證的一般原則 原則上每個檢測項目採用的分析方法。 3、降解物,但同時也要注意驗證內容應充分。 范圍通常用與分析方法的測試結果相同的單位(如百分濃度)表達,酸。必要時可採用二極體陣列檢測和質譜檢測,至少用9次測定結果進行評價,用最小二乘法進行線性回歸,范圍可適當放寬,預先設置一定的驗證內容。一般地。可用一貯備液經精密稀釋,如氣霧劑。 當分析方法將被法定標准採用時、分析人員。 (三)范圍 范圍系指能夠達到一定的准確度、無機雜質等。如果含量測定與雜質檢查同時測定,可用本法測定結果與另一成熟的方法進行比較,同一均質供試品,如採用二極體陣列檢測器測定紫外光譜,在試驗研究開始前應確定驗證的范圍和試驗方法,前者重點要求驗證專屬性。 三化學物質量控制分析方法驗證技術指導原則 一。 其他特定檢測項目包括粒徑分布、精密度和線性、定量測定等有所不同,對於這些方法如何進行驗證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擬訂出規定限度的±20%,越來越多的新方法不斷被用於質量控制中,而不能照搬指導原則,可採用另一個經驗證了的或典方法進行比較,酸、概述 保證品安全。如不能得到制劑的全部組分

Ⅵ 做分析方法確認的三批產品是不是必須為合格產品

產品在研發階段,應該已經做完了相應的方法學開發和驗證,後期就不需要再按標准檢驗。如果研發和試制階段沒有做這項工作,那你現在當然需要補救,不過不一定需要做全部的方法學驗證,視你的現有方法和考察標準的具體情況,由你的評估結果來決定是否需要做驗證:1,如果現有產品檢測方法可適用於檢測痕量殘留,一般可直接使用產品檢測方法——事先需做評估,比如確認清洗驗證中產品最大允許殘留量是否高於該方法的定量限,且是否能檢測出驗證標准中需監測的所有物質?——可無需再做方法驗證。2,如果標准有其它需特別監測的指標,或產品檢測方法不能滿足微量檢測的要求時,或者希望採用更便捷且能考察綜合影響時,則應考慮對新的方法進行相應的驗證或者確認。

Ⅶ 葯品資料分析方法驗證,要求信號值與濃度的線性方程其相關系數要大於4對嗎

化學葯物質量控制分析方法驗證技術指導原則

一、概述

保證葯品安全、有效、質量可控是葯品研發和評價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其中,對葯品進行質量控制是保證葯品安全有效的基礎和前提。為達到控制質量的目的,需要多角度、多層面來控制葯品質量,也就是說要對葯物進行多個項目測試,來全面考察葯品質量。一般地,每一測試項目可選用不同的分析方法,為使測試結果准確、可靠,必須對所採用的分析方法的科學性、准確性和可行性進行驗證,以充分表明分析方法符合測試項目的要求,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對方法進行驗證。 方法驗證的目的是判斷採用的分析方法是否科學、合理,是否能有效控制葯品的內在質量。

從本質上講,方法驗證就是根據檢測項目的要求,預先設置一定的驗證內容,並通過設計合理的試驗來驗證所採用的分析方法能否符合檢測項目的要求。

方法驗證在分析方法建立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並成為質量研究和質量控制的組成部分。

只有經過驗證的分析方法才能用於控制葯品質量,因此方法驗證是制訂質量標準的基礎。方法驗證是葯物研究過程中的重要內容。

二、方法驗證的一般原則

原則上每個檢測項目採用的分析方法,均需要進行方法驗證。

方法驗證的內容應根據檢測項目的要求,結合所採用分析方法的特點確定。

同一分析方法用於不同的檢測項目會有不同的驗證要求。例如,採用高效液相色譜法用於制劑的鑒別和雜質定量試驗應進行不同要求的方法驗證,前者重點要求驗證專屬性,而後者重點要求驗證專屬性、准確度、定量限。

三、方法驗證涉及的三個主要方面

(一)需要驗證的檢測項目

鑒別、

雜質檢查

定量測定(含量測定、溶出度、釋放度等)、

其他特定檢測項目 (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生物活性等)

鑒別的目的在於判定被分析物是目標化合物,而非其它物質,用於鑒別的分析方法要求具有較強的專屬性。

雜質檢查主要用於控制主成分以外的雜質,如有機雜質、無機雜質等。雜質檢查可分為限度試驗和定量試驗兩種情況。用於限度試驗的分析方法驗證側重專屬性和檢測限。

用於定量試驗的分析方法驗證強調專屬性、准確度和定量限。

定量測定包括含量測定、制劑的溶出度測定等,由於此類項目對准確性要求較高,故所採用的分析方法要求具有一定的專屬性、准確度和線性。

其他特定檢測項目包括粒徑分布、旋光度、分子量分布、生物活性等,由於這些檢測項目的要求與鑒別、雜質檢查、定量測定等有所不同,對於這些項目的分析方法驗證應有不同的要求。

(二)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是為完成上述各檢測項目而設定和建立的測試方法。

分析方法原理

儀器及儀器參數

試劑

系統適用性試驗

供試品溶液制備

對照品溶液制備

測定

計算及測試結果的報告等

測試方法

化學分析方法

儀器分析方法

這些方法各有特點,同一測試方法可用於不同的檢測項目,但驗證內容可不相

(三)驗證內容

驗證內容:

方法的專屬性

線性

范圍

准確度

精密度

檢測限

定量限

耐用性

系統適用性等

四、方法驗證的具體內容

(一)專屬性

專屬性系指在其他成分(如雜質、降解物、輔料等)可能存在下,採用的分析方法能夠正確鑒定、檢出被分析物質的特性。

通常,鑒別、雜質檢查、含量測定方法中均應考察其專屬性。如採用的方法不夠專屬,應採用多個方法予以補充。

1、鑒別反應

鑒別試驗應確證被分析物符合其特徵。

專屬性試驗要求證明能與可能共存的物質或結構相似化合物區分,需確證含被分析物的供試品呈正反應,而不含被測成分的陰性對照呈負反應,結構相似或組分中的有關化合物也應呈負反應。

2、雜質檢查

作為純度檢查,所採用的分析方法應確保可檢出被分析物中雜質的含量,如有關物質、重金屬、有機溶劑等。因此雜質檢查要求分析方法有一定的專屬性。

在雜質可獲得的情況下,可向供試品中加入一定量的雜質,證明雜質與共存物質能得到分離和檢出,並具適當的准確度與精密度。

在雜質或降解產物不能獲得的情況下,專屬性可通過與另一種已證明合理但分離或檢測原理不同、或具較強分辨能力的方法進行結果比較來確定。或將供試品用強光照射,高溫,高濕,酸、鹼水解及氧化的方法進行破壞(制劑應考慮輔料的影響),比較破壞前後檢出的雜質個數和量。必要時可採用二極體陣列檢測和質譜檢測,進行色譜峰純度檢查。

3、含量測定

含量測定目的是得到供試品中被分析物的含量或效價的准確結果。 在雜質可獲得的情況下,對於主成分含量測定可在供試品中加入雜質或輔料,考察測定結果是否受干擾,並與未加雜質和輔料的供試品比較測定結果。

在雜質或降解產物不能獲得的情況下,可採用另一個經驗證了的或葯典方法進行比較,對比兩種方法測定的結果。

也可採用破壞性試驗(強光照射,高溫,高濕,酸、鹼水解及氧化),得到含有雜質或降解產物的試樣,用兩種方法進行含量測定,比較測定結果。

必要時進行色譜峰純度檢查,證明含量測定成分的色譜峰中不包含其他成分。

(二)線性

線性系指在設計的測定范圍內,檢測結果與供試品中被分析物的濃度(量)直接呈線性關系的程度。 線性是定量測定的基礎,涉及定量測定的項目,如雜質定量試驗和含量測定均需要驗證線性。 應在設計的測定范圍內測定線性關系。可用一貯備液經精密稀釋,或分別精密稱樣,制備一系列被測物質濃度系列進行測定,至少制備5個濃度。以測得的響應信號作為被測物濃度的函數作圖,觀察是否呈線性,用最小二乘法進行線性回歸。 必要時,響應信號可經數學轉換,再進行線性回歸計算,並說明依據。

(三)范圍

范圍系指能夠達到一定的准確度、精密度和線性,測試方法適用的試樣中被分析物高低限濃度或量的區間。 范圍是規定值,在試驗研究開始前應確定驗證的范圍和試驗方法。

可以採用符合要求的原料葯配製成不同的濃度,按照相應的測定方法進行試驗。 范圍通常用與分析方法的測試結果相同的單位(如百分濃度)表達。涉及到定量測定的檢測項目均需要對范圍進行驗證,如含量測定、含量均勻度、溶出度或釋放度、雜質定量試驗等。

范圍應根據劑型和(或)檢測項目的要求確定。

1、含量測定 范圍應為測試濃度的80%~100%或更寬。

2、制劑含量均勻度 范圍應為測試濃度的70%~130%。根據劑型特點,如氣霧劑、噴霧劑,必要時,范圍可適當放寬。

3、溶出度或釋放度 對於溶出度,范圍應為限度的±20%;如規定限度范圍,則應為下限的-20%至上限的+20%。 對於釋放度,如規定限度范圍為,從1小時後為20%至24小時後為90%,則驗證范圍應為0~110%。

4、雜質 雜質測定時,范圍應根據初步實測結果,擬訂出規定限度的±20%。如果含量測定與雜質檢查同時測定,用面積歸一化法,則線性范圍應為雜質規定限度的-20%至含量限度(或上限)的+20%。

(四)准確度

准確度系指用該方法測定的結果與真實值或認可的參考值之間接近的程度。有時也稱真實度。 一定的准確度為定量測定的必要條件,因此涉及到定量測定的檢測項目均需要驗證准確度,如含量測定、雜質定量試驗等。准確度應在規定的范圍內建立,對於制劑一般以回收率試驗來進行驗證。試驗設計需考慮在規定范圍內,制備3個不同濃度的試樣,各測定3次,即測定9次,報告已知加入量的回收率(%)或測定結果平均值與真實值之差及其可信限。

1、含量測定

原料葯可用已知純度的對照品或符合要求的原料葯進行測定,或用本法所得結果與已建立准確度的另一方法測定的結果進行比較。 制劑可用含已知量被測物的各組分混合物進行測定。如不能得到制劑的全部組分,可向制劑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測物進行測定,必要時,與另一個已建立准確度的方法比較結果。

2、雜質定量試驗

雜質的定量試驗可向原料葯或制劑中加入已知量雜質進行測定。如果不能得到雜質,可用本法測定結果與另一成熟的方法進行比較,如葯典方法或經過驗證的方法。 如不能測得雜質的相對響應因子,可在線測定雜質的相關數據,如採用二極體陣列檢測器測定紫外光譜,當雜質的光譜與主成分的光譜相似,則可採用原料葯的響應因子近似計算雜質含量(自身對照法)。並應明確單個雜質和雜質總量相當於主成分的重量比(%)或面積比(%)。

(五)精密度

精密度系指在規定的測試條件下,同一均質供試品,經多次取樣進行一系列檢測所得結果之間的接近程度(離散程度)。

精密度一般用偏差、標准偏差或相對標准偏差表示。取樣測定次數應至少6次。

精密度可以從三個層次考察:

重復性

中間精密度

重現性

1、重復性

重復性系指在同樣的操作條件下,在較短時間間隔內,由同一分析人員測定所得結果的精密度。 重復性測定可在規定范圍內,至少用9次測定結果進行評價,如制備3個不同濃度的試樣,各測定3次,或100%的濃度水平,用至少測定6次的結果進行評價。

2、中間精密度

中間精密度系指在同一實驗室,由於實驗室內部條件改變,如時間、分析人員、儀器設備、測定結果的精密度。 驗證設計方案中的變動因素一般為日期、分析人員、設備。

3、重現性

指不同實驗室之間不同分析人員測定結果的精密度。 當分析方法將被法定標准採用時,應進行重現性試驗。

(六)檢測限

檢測限系指試樣中的被分析物能夠被檢測到的最低量,但不一定要准確定量。 該驗證指標的意義在於考察方法是否具備靈敏的檢測能力。因此對雜質限度試驗,需證明方法具有足夠低的檢測限,以保證檢出需控制的雜質。

六、對方法驗證的評價

(一)有關方法驗證評價的一般考慮

總體上,方法驗證應圍繞驗證目的和一般原則來進行,方法驗證內容的選擇和試驗設計方案應系統、合理,驗證過程應規范嚴謹。 並非每個檢測項目的分析方法都需進行所有內容的驗證,但同時也要注意驗證內容應充分,足以證明採用的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如雜質限度試驗一般需要驗證專屬性和檢測限,而對於精密度、線性、定量限等涉及定量測定的項目,則一般不需要進行驗證。

(二)方法驗證的整體性和系統性

方法驗證內容之間相互關聯,是一個整體。因此不論從研發角度還是評價角度,方法驗證均注重整體性和系統性。 例如,對於鑒別項目所需要的專屬性,一般一種分析方法不太可能完全鑒別被分析物,此時採用兩種或兩種以上分析方法可加強鑒別項目的整體專屬性。在方法驗證內容之間也存在較多的關聯性,可以相互補充。如原料葯含量測定採用容量分析法時,由於方法本身原因,專屬性略差,但假如在雜質檢測時採用了專屬性較強的色譜法,則一般認為整個檢測方法也具有較強的專屬性。

總之,由於實際情況較復雜,在方法驗證過程中,不提倡教條地去進行方法驗證。
此外,越來越多的新方法不斷被用於質量控制中,對於這些方法如何進行驗證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而不能照搬指導原則。

Ⅷ 遞送速率和遞送總量的意義

遞送速率是指在單位時間內霧化裝置遞送的氣溶膠量,即霧化速度,用以評價氣溶膠遞送的速率。遞送總量是指在指定流速下,通過霧化裝置遞送的氣溶膠總量,用以預估患者在一定時間內能夠接受到的總葯物量。
遞送速率一般測定的是第一分鍾的速率,而總量是多少分鍾遞送出去累計的總量,霧化杯中葯液濃度是在變化的,霧化的速率是不停地變化的。

Ⅸ 如何對一種分析方法做驗證試驗

任何一種分析測定方法,根據其使用的對象和要求,都應有相應的效能指標。一般,常用的分析效能評價指標包括:精密度、准確度、檢測限、定量限、選擇性、線性與范圍、重現性、耐用性等;對於生物樣品中葯物分析方法評價的標准與上述的評價指標相比較,有共同之點也有特殊的要求。測定方法的效能指標可以作為對分析測定方法的評價尺度,也可以作為建立新的測定方法的實驗研究依據。准確度(Accuracy)是指測得結果與真實值接近的程度,表示分析方法測量的正確性。由於逗其實值地無法准確知道,因此,通常採用回收率試驗來裴示

Ⅹ 滴定分析測含量方法驗證要怎麼做

1、需要用基準物質的測定進行驗證比對。
2、例如,測定小蘇打含量,就要測定基準物碳酸氫鈉的含量的准確性進行方法驗證。
3、滴定方法:採用鹽酸標准溶液進行滴定,需要按照標准規定,經雙人8平行滴定。取其平均值作為分析結果。
4、將分析結果與基準物的標准值比對,誤差小於正負0.2%時,即為合格。
5、所有滴定的儀器(滴定管、容量瓶、吸量管)都必須進行體積校準。

閱讀全文

與遞送總量分析方法驗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籃正確的訓練方法 瀏覽:258
筆畫設置方法在哪裡找 瀏覽:79
醫學全景拼接常用方法 瀏覽:681
哪些數學方法幫你解決了問題 瀏覽:852
卷簾百葉窗免打孔安裝的方法 瀏覽:715
自拍桿拍手機的方法 瀏覽:550
bod5分析方法名稱 瀏覽:255
小米5無線顯示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45
燉汆悶屬於什麼加熱方法 瀏覽:209
激光方法治療胃息肉有沒有傷口 瀏覽:571
一個人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211
魚缸除油膜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440
咳嗽小便失禁鍛煉方法 瀏覽:904
簡單做魚方法 瀏覽:104
大小臉自我矯正方法圖片集 瀏覽:80
從台賬中快速抓取數據的方法 瀏覽:785
高血壓的剁遼方法有哪些 瀏覽:97
幼兒心理發展研究最基本的方法 瀏覽:51
商業研究方法和人力資源管理問題 瀏覽:248
帆布包變黃有什麼方法解決 瀏覽: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