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兒童精細動作訓練方法:18個
都說「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在大腦中樞神經中,有一部分專門掌管著手部運用, 手部運用越精細,與之對應的大腦神經元也就越發達。 不僅如此,精細動作也作為兒童智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衡量兒童神經系統發育的一個重要指標。
但家長往往將大部分關注點放在了寶寶「三翻六坐七八爬」這些粗大運動上,忽視了抓、捏、拿、握等手部精細動作的引導和訓練。其實, 培養好兒童的精細動作,不僅有助於學齡期寫出一手好字,對他未來的認知能力和手眼協調發展也十分有利。
下面這張表,就詳細列出了0至3歲兒童精細動作發展的大致歷程,提供給各位家長以作參考!
1~2個月
觸碰掌心緊握拳、會反射性抓住放入手中之物;撥浪鼓握2-3秒;
3~4個月
雙手可移到胸前接觸;可將手抓住的物品送入嘴巴;撥浪鼓握30秒;
5~6個月
見食物興奮,自己拿餅干吃;兩手各可抓緊小物品;手會去玩弄系在玩具上的線;會敲打玩具;拿住方木,注視另一塊;抓住距手2.5厘米的玩具;會撕紙;
7~8個月
坐著時手會各拿一塊積木,試取第三塊;會將積木由一手移到另一手;手像耙子一樣抓東西,如葡萄乾、黃豆;有意識地搖鈴;
9~10個月
以拇指合並四指鉗物;以食指碰觸或推東西;拍手;雙手各拿一塊積木相互敲打;拿掉扣積木的杯子玩積木;
11~12個月
會把小東西放入杯子或容器中;以拇指和食指尖拿東西;打開包積木的紙;將口朝上的瓶蓋蓋在瓶上;會全掌握筆留筆道;
13~14個月
一隻手同時撿起兩個小東西;可重疊兩塊積木;可將瓶中物品倒出;
15~16個月
會打開盒蓋;自動拿筆亂塗;已固定較喜歡用哪一邊的手;做翻書動作2次;倒出透明瓶中小丸;
17~19個月
可以疊三塊積木;模仿畫直線;可認出圓形,並放入模型上;
20~21個月
模仿折紙動作;會上玩具發條;模仿畫直線或圓形線條;積木疊高7-8塊;玻璃絲穿過扣眼0.5厘米;
22~24個月
球丟給他,他會去捕捉;可一頁一頁翻厚書3頁以上;疊高6 7塊積木;穿扣後拉過線;
25~27個月
模仿畫橫線;可一樣用三塊積木排直線;可一頁一頁翻書;
28~30個月
疊高8塊積木;會用打蛋器;玩黏土時,會給自己的成品命名;玻璃絲穿扣子3-5個;把杯來回2次倒水不灑;
31~36個月
模仿畫圓形封口無角;用小剪刀(不一定剪得好);方積木搭高10塊;折紙一折邊角整齊;會扣扣子。
當然,每個孩子的成長經歷不同,若僅有幾個月的差距,未必是發展遲緩,家長無需過分著急,但也需要加以重視。
我們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幫助來兒童鍛煉手部的精細動作的發育,比如以下這18種訓練小方法,建議家長收藏!
1.抓: 抓豆、抓沙、抓玩具、抓食物......讓孩子練習各種單手抓、雙手抓、滿手抓。
2.捏: 捏泥巴、捏豆入瓶、捏防震塑料膜的泡泡......讓孩子練習捏大物件,捏小東西,用二指捏,用三指捏等。
3.穿: 穿珠,穿針引線......讓孩子不斷練習穿不同質地、不同顏色、不同大小和形狀,或洞眼大小、深淺不一的珠子,或用吸管、硬紙片剪成的「珠子」等,同時穿珠所用繩線之軟硬、粗細等也可有所不同。
4.夾: 用筷子夾食物,用圓盤衣架夾襪子......讓孩子堅持使用筷子吃飯,經常用塑料夾子玩夾一夾的小 游戲 等。
5.倒: 倒豆、倒米、倒水......從倒固體慢慢過渡至倒液體,從無刻度到有刻度,從廣口到小口,注意提醒孩子慢慢傾斜,動作要穩,對著口中央倒。
6.按: 按開關、按鍵、按圖釘......
7.擰: 擰瓶蓋,擰大小不等的瓶與蓋,並把瓶與蓋一一配對,幫助孩子既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系,又練習手腕內外旋轉的能力。
8.剝: 剝帶皮的,帶殼的,帶包裝的食品等,如香蕉、橘子、豌豆、糖果......
9.繞: 繞紙條、繞毛線......向前繞,向後繞,向上繞,向下繞,向內繞,向外繞......
10.系: 系鞋帶,系購物袋,系腰帶......給孩子買需要系鞋帶的鞋子,教會並要求孩子每次都自己系鞋帶。
11.擇: 擇菜,讓孩子進廚房幫忙擇菜,如把韭菜、大蔥等的爛葉去除等。
12.插: 購買一些拼插玩具,如雪花片等,讓孩子不斷練習插、拔的動作。
13.折: 折紙,特別是折一些特殊的圖形,如四邊形、三角形等。
14.描: 為孩子准備一些簡筆畫圖形,讓孩子沿著圖形線條描邊。
15.塗: 給孩子准備彩筆,讓孩子為圖形輪廓上色,可以讓孩子自由塗色,也可以讓孩子根據規定顏色進行塗色。
16.撕: 撕紙,為孩子提供各種各樣的紙張、如舊掛歷紙、舊報紙、復印紙、餐巾紙等,讓孩子沿直線撕,沿曲線撕,沿輪廓撕,不按輪廓脫離畫線直接撕......
17.剪: 剪紙,剪花草......讓孩子隨意剪、按圖形輪廓剪。
18.切: 為孩子准備切蛋糕的塑料小刀,先從切橡皮泥開始,再聯系切香蕉及其他一些軟質的東西,並逐漸增加難度,如要求切的等距,切的越來越薄等。
如果您有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小方法其實都藏在我們日常的小事中。
所以,在帶養孩子的過程當中父母一定要注意,讓他動動小手親自操作,多去實踐,千萬不要過度包辦和限制!手部的精細動作發展好了,未來寫出一手好字自然不成問題~ #老岳講感統##感覺統合##感統訓練## 育兒 ##教育#
- The End -
② 該怎麼訓練孩子的精細動作
前言:很多父母都非常注意自己孩子小的時候的身體發育,而這些發展最大程度上就表現為孩子的動作上面。特別是一些精細動作的訓練和模仿,這些都主要表現在手指的控制能力上的,那麼應該如何訓練孩子的精細動作?
三、訓練孩子的眼部和手部的協調能力其實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就是要注意訓練孩子的手部和眼部的能力。在這種過程之中,作為父母可以讓孩子獨立的完成穿衣服或者是吃飯這樣的一些活動,那麼這樣的訓練可以讓孩子鍛煉手部能力,並且也可以讓孩子自己去取得果醬放在餅干或者是麵包上面,這樣的方法可以訓練孩子的眼部能力。
③ 1至12個月寶寶精細動作能力發育訓練方法有哪些
精細動作是指手和手指的動作以及手眼協調能力,如抓放、手指對捏、模仿畫畫、剪貼、折疊、書寫等等。
手是認識事物特徵的重要器官,是人類進化的標志,因而手部的動作在嬰兒心智教育中非常重要。手部精細動作的健全發展,可以使寶寶認識事物的各種屬性及彼此間的聯系,促進其知覺完整性與具體思維的發展,並且為寶寶以後吃飯、握筆寫字、使用工具等行為打下基礎。
1~4個月精細動作發育
1個月:寶寶的雙手是捏拳的,如果輕輕地碰他的手掌,他會把拳頭握得更緊。
2個月:兩手握拳的緊張度逐漸降低,有時會主動把手伸進口中,這是寶寶精細動作開始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
3個月:雙手可以在胸前互握玩耍,能被動地抓住像波浪鼓等玩具大約30秒鍾。這個時期,寶寶的抓握還沒有目的性,整個手都是彎曲的,什麼東西都是一把抓,拇指與其他四個指頭的彎曲方向一致。
4個月:寶寶已經能嘗試主動去抓桌上放置的玩具。但是,由於這個階段寶寶的視覺發展還不是很完善,手眼還不協調,對看到或感覺到的東西,常常抓不準。
訓練方法
1個月:建議您不要給寶寶帶手套,讓他能自由地揮動拳頭,看自己的手,玩手。
2個月:經常刺激寶寶手心,促進抓握反射;讓寶寶觸摸一些不同質地的玩具,幫助寶寶玩手,促進寶寶感知覺發展。
3個月:拿一些顏色鮮艷、有悅耳聲音的玩具給寶寶看,激起他產生抓握玩耍玩具的興趣;把玩具放到寶寶手裡,帶寶寶去抓握。
4個月:擺幾種能吸引寶寶的玩具,如玩具娃娃、波浪鼓,讓他練習主動抓握。玩具可以從大到小,反復練習。如果寶寶抓不準,可以幫他把玩具移到准確的方位;一人抱著寶寶,另一人拿玩具放在約1米遠處逗他,看寶寶是否會伸手去拿,如果寶寶不伸手,則引導他去觸摸、擺弄這些玩具,為以後的伸手抓握訓練打下基礎。
5~8個月精細動作發育
這個階段是寶寶建立手眼協調的時期。手眼協調的建立有利於嬰兒精細動作的發展,其發展分為三個階段:
·嬰兒能看清物體,准確分辯物體的空間位置,這是手眼協調的基礎。
·學習手的動作,兩手反復張開合攏。
·通過手、嘴和眼來學習物體的'特徵。
5個月:寶寶能夠每隻手各抓住一樣東西。
6個月:寶寶能學會如何在雙手間交換物體。
6個月後:動作更加靈活,興趣從自身的動作轉移到了動作對象的特徵。寶寶不再抱著自己的手或腳咬,而對外界的事物感興趣;出現扔東西、撕、咬、抓等行為,如撕紙、扔玩具、咬玩具等;還能用拇指和其餘四指夾取東西。
訓練方法
5個月:在寶寶面前懸掛一些顏色鮮艷的玩具,讓寶寶去抓握。開始放在寶寶一伸手就能抓到的地方,然後慢慢移到遠一點的地方。可以時常更換不同質地的玩具,使寶寶在抓摸過程中接受不同刺激。每次的訓練時間不宜過長。
6個月:教寶寶撕紙,培養他的手眼協調,鍛煉手的精細動作;有意連續向某隻手傳遞玩具或食物,大人示範將手中的東西從一隻手傳到另一隻手,讓寶寶反復練習,學會「倒手」;繼續訓練寶寶夠取小物體,物體從大到小,從近到遠。
9~12月精細動作發育
6個月後:如果寶寶扔玩具,你可以拾起來給他繼續玩,讓他積極地探索;讓寶寶練慣用拇指配合其他手指抓起積木;訓練寶寶用一隻手的玩具對擊另一隻手的玩具,發出聲音時,給予獎勵,這樣能促進手-眼-耳-腦感知覺能力的發展。
9個月:精細動作進一步復雜化,最大的進步是寶寶能用拇指和食指對捏拿起小物品了,如黃豆、花生米等,這種對捏的動作難度很高,標志著大腦的發展水平。
10個月:寶寶拇指、食指的動作已經相當熟練,學會了自己鬆手放下東西,能主動放棄手中現有的東西,選擇其他物品玩。
11~12個月:寶寶能夠把小球放入盒子中,並能拿筆塗鴉,幾頁幾頁地翻開書本。
訓練方法
9個月:和小兒玩多種玩具,訓練他有意識地將手中玩具或其他物品放在指定地方,家長可給 予示範,讓其模仿,並反復地用語言示意他「把××放下,放在××上」,由握緊到放手使手的動作受意志控制,手-眼-腦協調又進了一步。在小兒能有意識將手中的物品放下的基礎上,訓練小兒玩一些大小不同的玩具,並教小兒將一小的物體投入到大的容器中,如將積木放入盒子內,反復練習。
11個月:可給寶寶筆和紙,筆以彩色蠟筆為宜,先訓練扶著他的手學握筆,再在魚眼睛 處點上小點,他看到「自己會畫魚眼睛了」,十分興奮,以後他會經常練習「作畫」,實際上是胡亂塗畫。
④ 精細動作怎麼練才對,用哪些訓練方法更有效呢
⑤ 如何鍛煉孩子的精細動作你有什麼好辦法
注意培養孩子的耐心和專注力,在平時的生活中,可以讓孩子多參加一些活動,比如搭建積木,剪剪紙等,這些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毅力和耐心,長時間下去,還可以使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更細致。
⑥ 精細動作的訓練方法
精細動作一般是指手上的捏的動作、握的動作,屈的動作、旋轉的動作、還有托、扭、擰、撕、推、抓、刮、撥、壓、挖、彈、鼓掌、夾、穿、抹、拍、搖。
家長在訓練兒童的手,應認識到促進肌肉發育和發展精細動作的作用,還要認識到手的發育與大腦發育之間的密切關系,因而在生活中我們要增加孩子的生活活動、美工活動、自製玩具等等。它有利於開發腦智慧,讓孩子做好手腦協調等。
還有早期精細運動技能的順利發育和有效發展可能利於早期腦結構和功能成熟,進而促進認知系統發展。
手指精細動作訓練
小兒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遵循了從混濁到分化,從無意識到有意識的發展規律,基本形成了從本能的抓握-有意識的滿把抓握-拇食指以及拇食中指的協調抓握-抓放可逆-雙手協調。6個月後,小兒手的動作明顯地靈巧了,一般物體均可熟練地抓起。可開始學習捏取一些小的物品,如爆米花、小糖豆等。剛開始學的時侯大人可給予示範。也可用瓶口直徑為2.5厘米左右的小瓶,讓小兒把小糖丸放入瓶內再倒出來,再放進去,來回玩耍。大人應觀察小兒能否用拇食指分工拿起爆米花、小糖豆等小物品和自如地放下,如動作生硬不協調,就要多做這類練習,如讓其自己撿拾爆米花費放到嘴裡。玩小物品時應注意安全,抓完之後要及時收起來。
在小兒准確抓握的基礎上可給小兒一些積木、套碗、套塔等玩具,首先訓練他抓住一個再抓一個,或向小兒同一手上送玩具兩次,教小兒學會將玩具傳遞到另一手上再取第二個玩具。當小兒兩手均有玩具時,可教小兒對擊兩個玩具,如對擊積木、小套碗等。大人可先拿同樣的兩塊積木,一手一塊,敲給小兒看,讓小兒模仿敲擊,可反復多次訓練。同時也可訓練小兒有意識的拿起和放下,小兒開始拿玩具時可能會扔掉或撒手,但並不是有意識的放下,大人可在小兒拿起玩具如積木時用語言指導他放下,或給某人,放在某處,如「把積木放到杯子里」,「把球給媽媽」,訓練小兒有意識的拿起放下。每次成功後大人都要及時給予鼓勵,激發他自己動手的興趣和信心。
⑦ 寶寶的精細動作怎麼鍛煉有什麼好的辦法
能通過游戲訓練:捏取游戲。母親給小寶寶一些小物品, 讓寶寶訓練捏取。這時候的寶寶會用大拇指與其它指對在一起去捏,一開始很有可能較愚鈍,每日多練習幾回,漸漸地寶寶就會用大拇指與中指相對性清晰地將小物品夾起。爸媽們需注意,送的小物品要選擇綿軟的,由於尖硬物件非常容易傷到寶寶。
玩手指動作玩游戲:讓寶寶坐著,媽媽用把手住寶寶的無名指,教寶寶撫弄小玩具,如小轉盤、小功能鍵、算盤珠子等,使小玩具旋轉或發出聲響,造成小寶寶撫弄的學習興趣。母親也可以做一些訓練摳洞的硬紙盒,紙箱上邊貼了有趣的圖畫,在上面開一個小孔,讓寶寶用指摳洞玩,以此訓練寶寶手指姿勢。
⑧ 寶寶精細動作如何訓練
孩子最初的精細動作主要包括「手眼協調」、「手指屈伸」、「指尖動作」等局部活動。如:捏、握的動作,屈的動作,旋轉的動作,還有:托、扭、撕、推、抓、刮、拔、壓、挖、彈、鼓掌、夾、穿、抹、拍、搖等。
1.手眼協調精細動作:握、捏、屈、旋轉等;
准備一個布制的搖鈴讓幼兒抓握,最好是黑白色或者是對比強烈的顏色,這樣更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通過搖鈴訓練幼兒小手的抓握能力,從而增強手指的觸覺,擴展手的活動范圍。
2.手指屈伸精細動作:托、扭、擰、撕等;
輕輕撫摸幼兒的手背,刺激幼兒手部的反射動作。給幼兒准備一些方便抓握的玩具,練習抓、握、搖、捏等動作,繼續訓練幼兒小手的握持能力,並且引導幼兒觀察和玩自己的小手。
3.指尖主要精細動作:抓、挖、夾、刮等
在幼兒伸手可及的范圍內,懸掛一些容易抓握、帶有聲響的玩具,逗引幼兒向左右側轉或向前抓握玩具,以鍛煉手眼協調能力和准確抓握能力;引導幼兒將玩具從一隻手換到另一隻手;也可以准備一些面巾紙讓幼兒撕,以培養手指的靈活性。
⑨ 精細動作能力的訓練方法有哪些
科學研究表明人身體的各個部分均在大腦有相應的區域來支配。而相對來講,支配雙手的腦區域是最大的。雙手靈巧的人其相對應的大腦區域就較發達,結構較復雜。我們做過研究,在新生兒期戴過手套的小兒其精細動作的發育落後於不戴手套的小兒,同時其發育上也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在腦發育迅速的幼兒期作精細動作的訓練無疑是促進小兒腦發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除此之外,精細動作的訓練還可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提高小兒的自信心和探索能力,為日後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精細動作能力訓練方法1-2個月手不僅是動作器官,而且是智慧的來源。多動手,大腦才能聰明,切不可怕小兒抓臉便給他戴上手套,或捆起來不讓動。應當創造條件,在不同生長發育階段,讓孩子充分地去抓、握、拍、打、敲、叩、擊打、挖、畫……使孩子心靈手巧。手的運動:解開寶寶袋,平放在床上,讓他自由揮動拳頭,看自己的手,玩手,吸吮手。4-6個月◆夠取懸吊的玩具夠取眼前用繩子系著的晃動的玩具,要經過許多步驟。先用手摸,玩具被推得更遠。寶寶再伸手,玩具又晃動起來。經過多次努力,寶寶終於用兩只手一前一後將它抱住,「啊,我抓住了,真開心」,寶寶興奮得咯咯大笑。大概要到5個月時寶寶才能用單手准確夠取。◆准確抓握把寶寶抱至桌前,桌上放幾種不同的玩具,讓其練習抓握。每次放3~5分鍾,經常變換,可以從大到小,反復練習,並記錄能准確抓握的次數。◆見物伸手並朝物體接近一人抱著孩子,另一人在離孩子1米處用玩具逗引他,觀察他是否注意。與玩具接近,漸澆縮短距離,讓孩子一伸手即可觸到玩具。如果孩子不會主動伸手朝玩具接近,可引導孩子用手去抓握玩具,去觸摸、擺弄玩具。◆伸手抓握將小兒抱成坐位,面前放一些彩色小氣球等物品,物品可從大到小。開始訓練時,物品放置於孩子一伸手即可抓到的地方,慢慢移至遠一點的地方,讓他伸手抓握,再給第二個讓他抓握,觀察寶寶是否會把物品傳給另一隻手。◆手指的運動把一些帶響的玩具(易於孩子抓握)放在孩子面前,首先讓他發現,再引導他的手去抓握玩具,並在手中擺弄,然後除繼續訓練其敲和搖的動作外,再訓練小孩做推、撿等動作,觀察拇指和其他四指是否在相對的方向。◆夠取小物體繼續讓小兒練習夠取小物體,物體要從大逐漸到小,從近逐漸到遠,讓小兒練習從滿手抓到拇、食指抓取。◆扔掉再拿讓小兒坐著,給他一些能抓住的小玩具,如小積木、小塑料玩具等,先讓小兒兩手均抓住玩具(一件一件地給),然後再給他玩具,看到他會扔下手中的一個,再拿起另外的一個,猶如「狗熊掰棒子」。◆選擇物體可同時給小兒2~3件種類相同但形狀或顏色不同的玩具,讓小兒進行選擇,以此建立「比較」、「分類」的數概念。◆玩具倒手在和小兒玩玩具時有意識地連續向一隻手遞玩具或食物,大人示範讓小兒將手中的東西從一隻手傳到另一隻手。反復練習,小兒就會飛躍到「玩具倒手」。7-12個月◆抓握讓小孩練慣用手抓起小積木。把寶寶熟悉的積木塊放在他面前(放在手能抓到的地方),訓練他能用拇指和其他指配合抓起小積木,每日練習數次。◆對擊玩具繼續訓練小兒雙手玩玩具,並能夠對擊。例如讓寶寶手中拿一隻帶柄的塑料玩具,對擊另一隻手中拿的積木,敲擊出聲時,家長鼓掌獎勵。選擇各種質地的玩具,讓孩子對擊各種聲音,促進手-眼-耳-腦感知覺能力的發展。◆捏取讓小孩練慣用手捏取小的物品,如小糖豆、大米花等,開始小兒用拇指、食指扒取,以後逐漸發展至用拇指和食指相對捏起,每日可訓練數次。母親要陪同孩子玩,以免他將小物品塞進口、鼻嗆噎而發生危險,離開時要將小物品收拾好。會使用拇指、食指捏到小物品,這是人類才具有的高難度動作,標志著大腦的發展水平。◆食指的技巧寶寶會用食指深入洞內鉤取小物品,如果棉被或睡袋有破縫,寶寶就會鉤出棉花塞入嘴裡。用指撥玩具可以讓寶寶的食指發揮最大的功能,可用食指撥轉盤、撥球滾動左右、按鍵等。小葯瓶也有用,但瓶口要大於2厘米,防止手指伸入後拔不出來。◆放手和小兒玩多種玩具,訓練他有意識地將手中玩具或其他物品放在指定地方,家長可給予示範,讓其模仿,並反復地用語言示意他「把××放下,放在××上」,由握緊到放手使手的動作受意志控制,手-眼-腦協調又進了一步。◆投入在小兒能有意識將手中的物品放下的基礎上,訓練小兒玩一些大小不同的玩具,並教小兒將一小的物體投入到大的容器中,如將積木放入盒子內,反復練習。◆滾筒將圓柱體的滾筒(飲料瓶代替也可)放在地上,讓孩子用兩只手推動它向前滾動,待他熟練後,再讓他用一隻手推動滾筒,並把它滾到指定地點。做對了,給予鼓勵。他在戲耍中逐漸建立起圓柱體物體能滾動的概念。
⑩ 論述兒童精細動作訓練的方法
1.把手中拿著的物品放進嘴方法:
2.握住孩子的雙手,教他拍手,並把他的手拉到面前。
3.把一件東西放在孩子手中,幫助他把這件東西送到他的嘴邊。如有必要,還可以用布帶把這件東西綁在他的手上。
4.用嘴來感覺和試探某種東西方法:
5.拿一件東西,放在孩子看得見的地方。如果他自己不伸手去拿,你就把這件東西放到他手裡,並手把手地教他把手裡的東西放進嘴裡。
.把孩子的一隻手藏在襯衣里,或者你握住他的一隻手,不讓這只手活動。讓自由活動的那隻手拿東西。
拿一件孩子喜愛的東西給他,必須讓他把手中原有的東西放下,才讓他拿你給他的東西。
如果你看到孩子把手中原有的東西放下再拿另一件東西時,你要笑著對他進行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