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水污染的生態治理技術有哪些
無土草坪生態景觀浮島治理河湖水污染
水體富營養化是全球性的水環境問題,我國現有湖泊2 700餘個,總面積達9.1萬km2。根據調查資料和國內外評價湖泊富營養化指標,我國比較典型的37個主要湖泊中,中營養型和中一富營養型的佔55.8%,富營養型的佔14.7%,重富營養型的佔8.8%。中國90%以上的水域污染是因水體中的N、P含量過高而引起的富營養化造成的,而N、P則是植物生長最基本的必需營養元素。生態浮島技術是以可漂浮材料為基質或載體,將高等水生植物或陸生植物栽植到富營養化水域中,通過植物的根系吸收或吸附作用,削減水體中的氮、磷及有機污染物質,從而凈化水質的生物防治法,同時通過收獲植物的方法將水體中的富營養物質搬離水體,改善水質,創造良好的水環境。目前一些文獻中出現的「生態浮島」、
「人工浮島」、「人工生物浮床」、「生物浮床」、 「浮床無土栽培」等均為相同或類似的概念。
經過幾十年的研究發展,國內外生態浮島技術得到極大完善,然而其仍處於試驗與示範階段,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1現有生態浮島栽培不易進行標准化推廣應用。不同的湖泊河流,其富營養化水平不同,水流、溫度、風速、水體波動等都各不相同,需要相應的浮島設計組合和浮島植物種類搭配,很難制定一個統一的標准予以推廣應用。
2.
現有生態浮島難以推行機械化操作。生態浮島漂浮在水面上,日常的管理均在水面上完成,目前其管理操作大多採用人工完成,在小
面積的試驗示範中尚可,若大面積推廣,需要經常、及時採收,人工操作就不能滿足需要,限制其發展。
3.
現有生態浮島製作施工周期長。從目前來看多數的生態浮島都是採用現場製作及現場種植的模式,大面積製作施工周期較長。
4.
現有生態浮島難以過冬。生態浮島上的植物大多數不能過冬,尤其在冬季天氣較冷的北方地區植物需要在第二年春天重新種植。
5.現有生態浮島多數採用大型水生植物及水生蔬菜難以抵抗極端的大風、大雨及大浪。
6.目前國內外使用的生態浮島單體面積較小,大多數是在小面積的河湖中使用,難以對較大的河湖進行生態修復,現需要有超大面積的生態浮島。
北京築夢源屋頂無土綠化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無土草坪的各種優點製作生態浮島已取得很好效果,解決了目前國內外生態浮島製作技術存在的諸多問題,並能達到如下效果;
1.無土草坪生態浮島採用禾本科草建成,禾本科草是一類根系發達,適應性強的多年生植物,具有凈化富營養化水體的潛在優勢。它能抵抗極端大風、大雨及大浪並能達到在不同的水流、溫度、富營養化水平不同等情況下使用。
2.無土草坪生態景觀浮島製成後漂浮在水面上景觀立現,整齊劃一,就像一塊綠色的地毯景觀效果非常明顯。無土草坪生態景觀浮島冬季在南方不凍的水面四季常綠,在北方冰凍的水面無土草坪被凍在冰面第二年開春都能返青。
3.用無土草坪製成的生態景觀浮島表面平整並有足夠的浮力,在大面積使用中工人可以在草坪上用剪草機剪草。由於無土草坪生態景觀浮島特殊的結構及方便的管理可以用它能製成超大面積的浮島。無土草坪在地面使用時1怕乾旱2怕缺肥,但是無土草坪生態景觀浮島漂浮在富營養化水面上也就沒有這些問題了。有專家實驗證明水面栽培條件下高羊茅的葉綠素含量、葉片含水量、乾重、密度、蓋度等指標均顯著高於土培條件。用禾本科無土草坪製成的生態景觀浮島是對較大的河湖修復富營養化提供一條有效的新途徑。
B. 治理水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定期進行水體污染源調查。根據水源污染的類型進行定期調查,要實地觀察,收集排污資料,並且將污水排放口的水樣委託當地衛生防疫或環保部門進行分析,並將調查結果整理成文字材料,預測污染發展的趨勢。
2. 加強水源上游水質監測。監測項目主要選擇對水源有影響項目,可以選擇反映水的感官性狀的如濁度、色度、臭味、肉眼可見物等;反映有機物污染;反映細菌污染的微生物指標等;富營養化的加上藻類與浮游生物的監測。
3. 依法治理污染源。水源污染防治是一項關系人民身體健康的民心工程,對已影響水源水質的污染源一定要依法治理,要依據國家頒布的法律法規,緊密依靠當地政府、環保、衛生等部門有效地對污染源進行處理。
4. 減少和消除污染物排放的廢水量。首先可採用改革工藝,減少甚至不排廢水,或者降低有毒廢水的毒性。其次重復利用廢水。盡量採用重復用水及循環用水系統,使廢水排放減至最少或將生產廢水經適當處理後循環利用。
水污染,又稱水體污染,是由有害化學物質造成水的使用價值降低或喪失,污染環境的水。污水中的酸、鹼、氧化劑,以及銅、鎘、汞、砷等化合物,苯、二氯乙烷、乙二醇等有機毒物,會毒死水生生物,影響飲用水源、風景區景觀。污水中的有機物被微生物分解時消耗水中的氧,影響水生生物的生命,水中溶解氧耗盡後,有機物進行厭氧分解,產生硫化氫、硫醇等難聞氣體,使水質進一步惡化。各種污染物進入水體,其數量超過水體自凈能力的現象。水污染主要來自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常見的污染水體物質有:無機物質、無機有毒物質、有機有毒物質、需氧污染物質、植物營養素、放射性物質、油類與冷卻水以及病源微生物等。
水污染網路
C. 對於水污染的處理方法主要有哪幾種
一、生物治理
生物凈化是外環境治理的重要手段,它是一種符合我國國情的水污染治理方法。
由於地球上到處都有能參與凈化活動的生物種類,它們通過自身特有的新陳代謝活動,吸收、積累、分解、轉化污染物,降低污染物濃度,使有毒物變為無毒,最終達到水排放標准。因此利用生物凈化污水受到人們的重視。
生物治理的種類包括:沉澱處理法;水生生物養殖法;生物稱定塘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生物接觸權化法;土地處理系統;固定化細胞法
二、物理治理
物理治理水污染有多種方法,主要包括膜工程法,吸附法。其中,吸附法由於具有多樣性、高效、易於處理,可重復利用,而且可以實現低成本而最受重視。活性炭是現在用得最廣泛的吸附劑,主要用來吸附有機物,也可以用來吸附重金屬,但價格比較昂貴。
殼聚糖作為一種生物吸附劑,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中分別吸附重金屬陽離子和有害陰離子。骨碳、鋁鹽、鐵鹽以及稀土類吸附劑都是有害陰離子的有效吸附劑。稻殼、改性澱粉、羊毛、改性膨潤土等都可以用來吸附重金屬陽離子。
隨著水質的日益復雜和科技的進步,水處理用的吸附劑不僅要求高效,還要廉價,而纖維素作為世界上最豐富的可再生聚合物資源,非常廉價,可以成為理想的吸附劑基體材料。
三、化學治理
利用化學反應的作用,通過改變污染物的性質降低其危害性或有使污染物的分離除去。包括向各類廢水中投加各類絮凝劑,使之與水中的污染物起化學反應,生成不溶於水或難溶於水的化合物,析出沉澱,使廢水得到凈化的化學沉澱法;使用中和作用處理酸性或鹼性廢水的中和法;
使用液氯、臭氧等強氧化劑氧化分解廢水中污染物的化學氧化法;使用電解的原理,在陰陽兩極分別發生氧化和還原反應,使水質達到凈化的電解法等。
(3)水污染毒理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現代污水處理技術,按處理程度可分為以下等級:
1、一級處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准。一級處理屬於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2、二級處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准,懸浮物去除率達95%出水效果好。
3、三級處理
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等。
D. 我國水污染情況及監測方法簡述
【題目】
為做好生態環境保護,你單位需要對醫療廢物、醫療廢水及城鎮污水的處理、處置做好監管及相關監測工作。你認為監管和監測的工作重點有哪些?
【參考答案】
醫療廢物、醫療廢水都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和有害化學物質,如若處置不當,很有可能引發重大公共衛生安全問題;城鎮污水也同樣需要認真處理,否則極有可能帶來污染,對地下水造成嚴重威脅,因此做好監管和監測,既是職責所在,也是公共安全的要求。
首先,要做好對醫療廢物管理制度的建立工作,以及醫療廢水、城鎮污水處理制度的建立工作。這是做好監管和監測的基礎,一個城市如果沒有完善的醫療廢物管理制度和廢水處理制度,那麼無論我們這些監管部門多麼用力,沒有制度的約束和保障,也很難真正形成長效機制。因此,完善的制度是做好監管和監測的第一要務。
其次,要做好執法監管工作。要督促醫療廢物處置單位落實聯單制度、台賬制度、日報制度和監管監測制度,強化全過程監管,要求各單位處置醫療廢物的各環節留下完整的記錄,做到每日報備,處理得當。同時,要對醫療廢水、城鎮污水做好監測工作,對水中的有害化學物質、病原體、各類有害細菌做好監測,防止意外的出現。
再次,要做好行政處罰工作。對於違法情節較輕的醫療廢物處置單位,可以責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則處以兩千元到三萬元的罰款;對於情節嚴重的,可以吊銷其執業許可證,如果造成傷害,則要追究民事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則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嚴肅完成行政處罰工作,對於各類醫療廢物處置單位來說,都是很好的警示。
最後,要做好應急處理預案。這是監管和監測的後續手段,一旦監管和監測中出現了醫療事故,要在很短的時間內按照應急預案進行處理,防止其產生更大影響,甚至釀成悲劇。
E. 水污染如何治理的方法
防治水體污染的主要措施有以下三條:
(1)減少和消除污染物排放的廢水量。首先可採用改革工藝,減少甚至不排廢水,或者降低有毒廢水的毒性。其次重復利用廢水。盡量採用重復用水及循環用水系統,使廢水排放減至最少或將生產廢水經適當處理後循環利用。如電鍍廢水閉路循環,高爐煤氣洗滌廢水經沉澱、冷卻後再用於洗滌。第三控制廢水中污染物濃度,回收有用產品。盡量使流失在廢水中的原料和產品與水分離,就地回收,這樣既可減少上產成本,又可降低廢水濃度。第四處理好城市垃圾與工業廢渣,避免因降水或徑流的沖刷、溶解而污染水體。
(2)全面規劃,合理布局,進行區域性綜合治理。第一在制定區域規劃、城市建設規劃、工業區規劃時都要考慮水體污染問題,對可能出現的水體污染,要採取預防措施。第二對水體污染源進行全面規劃和綜合治理。第三杜絕工業廢水和城市污水任意排放,規定標准。第四同行業廢水應集中處理,以減少污染源的數目,便於管理。最後有計劃治理已被污染的水體。
(3)加強監測管理,制定法律和控制標准。第一設立國家級、地方級的環境保護管理機構,執行有關環保法律和控制標准,協調和監督各部門和工廠保護環境、保護水源。第二頒布有關法規、制定保護水體、控制和管理水體污染的具體條例。
F. 水生毒理學就是水污染生態毒理學么
水生毒理學是研究污染物與水生生物和環境因素之間相互作用的科學,是毒理學的分支學科。主要研究毒物對水生生物的毒性毒理學影響,毒物在水生環境中的遷移、轉化與歸宿及其與環境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
水污染生態毒理學與其原理差不多,研究的是污染物、環境、機體三者之間的關系及有毒物質對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的毒性效應,但是後者主要以水生態系統為研究對象。
終究還是有點區別的
G. 對於水污染的處理方法主要有哪幾種
1、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是與活性污泥法並列的一類廢水好氧生物處理技術,是一種固定膜法,是污水水體自凈過程的人工化和強化,主要去除廢水中溶解性的和膠體狀的有機污染物。處理技術有生物濾池(普通生物濾池、高負荷生物濾池、塔式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沒備和生物流化床等。
2、電解法
在電解質溶液中通以直流電流,產生正負離子的遷移,正離子移向陰極,負離子移向陽極,在陽極上發生氧化反應,在陰極上發生還原反應,電解質溶液中的金屬正離子在陰極被還原並沉積在陰極板上。這是電解的基本過程。因此,電解是一種藉助電流作用而實現化學反應的過程,也是由電能轉變為化學能的過程。
3、吸附法
吸附法由於具有多樣性、高效、易於處理,可重復利用,而且可以實現低成本而最受重視。活性炭是現在用得最廣泛的吸附劑,主要用來吸附有機物,也可以用來吸附重金屬,但價格比較昂貴。殼聚糖作為一種生物吸附劑,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中分別吸附重金屬陽離子和有害陰離子。
4、化學沉澱法
利用化學反應的作用,通過改變污染物的性質降低其危害性或有使污染物的分離除去。包括向各類廢水中投加各類絮凝劑,使之與水中的污染物起化學反應,生成不溶於水或難溶於水的化合物,析出沉澱,使廢水得到凈化的化學沉澱法。
5、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污水生物處理的一種方法。該法是在人工充氧條件下,對污水和各種微生物群體進行連續混合培養,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然後使污泥與水分離,大部分污泥再迴流到曝氣池,多餘部分則排出活性污泥系統。
H. 河道湖泊水體污染治理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減少和消除污染物排放的廢水量。首先可採用改革工藝,減少甚至不排廢水,或者降低有毒廢水的毒性。其次重復利用廢水。盡量採用重復用水及循環用水系統,使廢水排放減至最少或將生產廢水經適當處理後循環利用。如電鍍廢水閉路循環,高爐煤氣洗滌廢水經沉澱、冷卻後再用於洗滌。
第三控制廢水中污染物濃度,回收有用產品。盡量使流失在廢水中的原料和產品與水分離,就地回收,這樣既可減少上產成本,又可降低廢水濃度。第四處理好城市垃圾與工業廢渣,避免因降水或徑流的沖刷、溶解而污染水體。
2、全面規劃,合理布局,進行區域性綜合治理。第一在制定區域規劃、城市建設規劃、工業區規劃時都要考慮水體污染問題,對可能出現的水體污染,要採取預防措施。
第二對水體污染源進行全面規劃和綜合治理。第三杜絕工業廢水和城市污水任意排放,規定標准。第四同行業廢水應集中處理,以減少污染源的數目,便於管理。最後有計劃治理已被污染的水體。
3、加強監測管理,制定法律和控制標准。第一設立國家級、地方級的環境保護管理機構,執行有關環保法律和控制標准,協調和監督各部門和工廠保護環境、保護水源。第二頒布有關法規、制定保護水體、控制和管理水體污染的具體條例。
(8)水污染毒理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進行污水防治,根本的原則是「防」「治」「管」三者結合起來。
1、「防」
對污染源的控制,通過有效控制和預防措施,使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量削減到最小量。
對工業污染源,最有效的控制方法是推行清潔生產。清潔生產是指資源能源利用量最小,污染排放量也最少的先進的生產工藝。清潔生產採用的主要技術路線有:改革原料選擇及產品設計,以無毒無害的原料和產品代替有毒有害的原料和產品;
改革生產工藝,減少對原料、水及能源的消耗;採用循環用水系統,減少廢水排放量;回收利用廢水中的有用成分,使廢水濃度降低等。清潔生產提倡對產品進行生命周期的分析及管理,而不是只強調末端處理。
對生活污染源,可以通過有效措施減少其排放量。如推廣使用節水用具,提高民眾節水意識,降低用水量,從而減少生活污水排放量。
對農業污染源,為了有效地控制面污染源,更必須從「防」做起。提倡農田的科學施肥和農葯的合理使用,可以大大減少農田中殘留的化肥和農葯,進而減少農田徑流中所含氮、磷和農葯的量。
2、「治」
通過各種措施治理污染源以及已被污染的水體,使污染源實現「達標排放」,令水體環境達到相應的水質功能。
污染源要實現「零排放」是很困難的,或者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須對污(廢)水進行妥善的處理,確保在排入水體前達到國家或地方規定的排放標准。應十分注意工業廢水處理與城市污水處理的關系。
對於含有酸鹼、有毒有害物質、重金屬或其他特殊污染物的工業污水,一般應在廠內就地進行局部處理,使其能滿足排放至水體的標准或排放至城市下水道的水質標准。
那些在性質上與城市生活污水相近的工業污水,則可優先考慮排入城市下水道與城市污水共同處理,單獨對其設置污水處理設施不僅沒有必要,而且不經濟。城市污水收集系統和處理廠的設計,不僅應考慮水污染防治的需要,同時應考慮到緩解水資源矛盾的需要。
在水資源緊缺的地區,處理後的城市污水可以回用於農業、工業或市政,成為穩定的水資源。為了適應廢水回用的需要,其收集系統和處理廠不宜過分集中,而應與回用目標相接近。
另外,對於已經遭受污染的水體,應根據水體污染的特點積極採取物理、化學、生物工程等手段進行污染治理,使惡化的水生態系統逐步得到修復。
3、「管」
加強對污染源、水體及水處理設施的監控管理,以管促治。「管」在水污染防治中也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科學的管理包括對污染源、水體處理設施以及污水處理廠進行經常監測和檢查,以及對水體環境質量進行定期的監測,為環境管理提供依據和信息。
I. 毒理學試驗方法有哪些
現代毒理學的研究方法,由於其本身包括眾多的分支學科,分別在相應的學科領域里建立了自己的研究方法,現歸納為兩大類。(一)實驗研究(微觀研究)動物實驗的方法仍是現代毒理學實驗的重要方法之一,傳統的毒理學通過整體動物實驗已為人類提供了大量的以劑量-效應(反應)為主的資料庫,結合人群接觸水平對許多化學物質進行了安全性(危險度)評價。
由於外源物的數量巨大,整體動物實驗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經費,也不能滿足數以萬計的外源化學物質的毒性評價要求,另一方面為了保護動物,盡量減少動物的使用,所以由過去以整體動物試驗佔主導地位的觀念,轉向以體外試驗為主導地位的趨勢。但也需指出,體外試驗的發展並不排斥整體實驗的重要性,兩者相互補充,互為驗證才能為科學研究提供可靠數據,隨著生命科學的發展,分子生物學的理論及技術被引入現代毒理學,近年來在分子水平上建立了許多新方法。
1.體內試驗
哺乳動物體內試驗,也稱整體動物實驗,一般包括:急性毒性試驗、亞急性毒性試驗、亞慢性毒性試驗及慢性毒性試驗。還有特殊毒性實驗,如哺乳動物致突變試驗、致畸試驗、致癌試驗。以上試驗在毒理學中統稱「三性」和「三致」試驗。
常用的試驗動物:大鼠、小鼠、豚鼠、地鼠、家兔、狗、猴等。檢測環境污染物的毒性試驗,常選用魚、蚤類或其他水生生物。還可用鳥類、昆蟲進行試驗。
近年來為了從分子水平探討致突、致癌機制,轉基因動物已開始在毒理學試驗中應用。
轉基因動物是一種集整體水平、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於一體的實驗動物,更能體現生命整體研究的效果,它是把經典的與現代的毒理學研究方法相結合,無疑會推動現代毒理學實驗研究的發展。
2.體外試驗
利用游離器官、培養的細胞、細胞器以及利用微生物等進行毒性研究的方法為體外試驗,此方法多用於觀察外源物對生物體特殊毒性的初步篩檢及作用機制和代謝轉化過程的深入研究。
體內與體外試驗各有優點和局限性,應根據試驗目的和要求,選擇一組試驗,才能互相彌補優缺點。(二)人群調查(宏觀研究)人群調查也稱為人群毒理學,是在人群中研究外源物對人體產生毒作用的規律,為人群檢測和制訂預防措施提供比動物試驗更直接更可靠的毒理學資料,主要包括以下3個方面:
1.中毒臨床觀察
常見於偶然發生的事故,如誤服、自殺、毒性災害等,通過急性中毒事故的處理和治療,可直接觀察到中毒的症狀並分析可能的毒效應的靶器官。
2.志願者試驗
在不損害人體健康的原則下,有時可設計一些不損害人體健康的受控試驗,僅限於低劑量、短時期的接觸毒性作用可逆的化學品,目前國際上提倡健康志願者的毒性試驗,減少由動物試驗結果外推於入的不確定性,特別是一些神經毒物出現的毒性效應,如頭暈、目眩、復視等需要表達的中毒症狀,只有人才能真實地反映出來,所以國外健康志願者的毒理學研究資料倍受重視。
3.流行病學調查
將動物試驗的結果,進一步在人群調查中驗證,可以從人群的直接觀察中,取得動物試驗所不能獲得的資料,優點是接觸條件真實,觀察對象是一個大的群體,為人群檢測和防治措施提供比動物試驗更直接、更可靠的科學資料,但是也存在許多難點:①人群中觀察外源物的毒性效應大多數為慢性毒性效應,特別是人類致癌物質其致癌效應所需時間過長;②接觸人群中所用的觀察指標是非特異性的,與對照人群比較需要足夠例數:③外環境因素混雜,外源物的種類繁多而且多種化學物質可出現聯合作用,難以確定某種特定的化學物質毒性效應和其因果關系。
近年來由於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和滲透,在傳統流行病學調查方法中引進了細胞、分子水平的人群檢測方法,如生物標志物作為癌症早期判斷的信息,把分子生物學與流行病學結合為一體發展為分子流行病學。這門新興學科利用分子生物學、分子遺傳學、生物化學、免疫學等手段研究,評價不同人群或個體致癌危險度及其機制,從而使現代毒理學由實驗動物研究發展到人群和個體易感性研究的新階段。
它可以解答人體從接觸化學物質到發生疾病的過程中所發生的一系列連續性的變化,從中提取更多的癌前病變的信息,為癌症的早期判斷、早期防治提供科學依據。可以預測,分子流行病學在21世紀將會得到更大的發展。
綜上所述,正確的方法是將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有機地結合起來,宏觀研究為微觀研究提供線索,微觀研究為宏觀研究提供依據,兩者結合起來才能對外源化學物質作出准確的危險度評價。
J. 水體污染的治理方法
防治水體污染的主要措施有以下三條:
(1)減少和消除污染物排放的廢水量。首先可採用改革工藝,減少甚至不排廢水,或者降低有毒廢水的毒性。其次重復利用廢水。盡量採用重復用水及循環用水系統,使廢水排放減至最少或將生產廢水經適當處理後循環利用。如電鍍廢水閉路循環,高爐煤氣洗滌廢水經沉澱、冷卻後再用於洗滌。第三控制廢水中污染物濃度,回收有用產品。盡量使流失在廢水中的原料和產品與水分離,就地回收,這樣既可減少上產成本,又可降低廢水濃度。第四處理好城市垃圾與工業廢渣,避免因降水或徑流的沖刷、溶解而污染水體。
(2)全面規劃,合理布局,進行區域性綜合治理。第一在制定區域規劃、城市建設規劃、工業區規劃時都要考慮水體污染問題,對可能出現的水體污染,要採取預防措施。第二對水體污染源進行全面規劃和綜合治理。第三杜絕工業廢水和城市污水任意排放,規定標准。第四同行業廢水應集中處理,以減少污染源的數目,便於管理。最後有計劃治理已被污染的水體。
(3)加強監測管理,制定法律和控制標准。第一設立國家級、地方級的環境保護管理機構,執行有關環保法律和控制標准,協調和監督各部門和工廠保護環境、保護水源。第二頒布有關法規、制定保護水體、控制和管理水體污染的具體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