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傳播學研究方法視頻

傳播學研究方法視頻

發布時間:2022-09-30 21:38:33

『壹』 傳播學的研究方法哪些

目前傳播學比較公認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調查研究法、內容分析法、控制實驗法、個案研究四個維度。
調查研究法是應用客觀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對某種社會現象,在確定的范圍內進行實地考察,並收集大量資料以統計分析,得出結論的研究方法。
內容分析是文獻研究的一種類型,是對印刷文字、影片、廣播、電視等傳播媒介中顯性內容進行客觀、系統和定量描述的一項研究技術。
控制實驗法是根據一定的目的,人為地設計一個特定的、非自然狀態的環境,在研究者控制下進行測驗的方法。
個案研究的價值在於深入全面地佔有研究對象的資料,可以提供許多材料與見解,供其他研究作基礎使用,由後續研究得出一般結論。
參考資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77c6c59f0100zwyl.html

『貳』 傳播學研究方法有哪些

傳播學的研究方法的特點:
一、調查研究法是應用客觀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對某種社會現象,在確定的范圍內進行實地考察,並收集大量資料以統計分析,得出結論的研究方法。分為全面普查和抽樣調查。
二、是文獻研究的一種類型,是對印刷文字、影片、廣播、電視等傳播媒介中顯性內容進行客觀、系統和定量描述的一項研究技術。一般分兩個層次,說什麼(傳播內容)與怎麼說(傳播形式)。
特點:①客觀性。②系統性。③定量性。④顯性內容。
三、控制實驗法是根據一定的目的,人為地設計一個特定的、非自然狀態的環境,在研究者控制下進行測驗的方法。
四、個案研究一般沒有事先的研究假設,結果都從案例研究中得出,也不證實假設,其價值在於深入全面地佔有研究對象的資料,可以提供許多材料與見解,供其他研究作基礎使用,由後續研究得出一般結論。個案研究法就是檢測某一對象的多方面特徵的研究方法。

『叄』 大眾傳播學研究方法導論第二版pdf書籍(黃色封面)

摘要 您好。本書分四部分系統講解大眾傳播學研究方法,即大眾傳播研究的原理與過程、量化研究方 法與大眾傳播研究、質化研究方法與大眾傳播研究、大眾傳播研究的其他問題。具體而言,從 測量、抽樣、調查法、實驗法、內容分析法、田野研究、文本分析法一直講到對現存資料的分 析、研究報告的寫作。

『肆』 急求傳播學考研《傳播學研究方法》陳燕以及《美國新聞史》第八版兩本書的電子版

我們的官網老師又,查一下我的名字進入我們的官網

『伍』 怎麼辨析傳播學研究中的文本分析,話語分析,內容分析

一、辨析如下:

1、在社會科學研究里,內容分析法屬於定量研究范疇,是工具導向的,藉由數理統計對傳播內容進行量化的分析與描述,其產出結果通常為為數據及其說明。

2、內容分析法具有系統性、客觀性和定量性等特點;在大眾傳播研究領域最早見於學者對報紙報道的分類研究,後來逐漸被運用至電視、廣播、圖片、雜志、信件、日記、談話、互聯網等領域,此外,廣義上的內容分析法還包括對非語言傳播的研究,譬如音樂、美術、舞蹈、地圖、藝術品等。該方法針對明顯的傳播內容進行客觀的、系統的定量分析與描述,目的在於研究信息中某些可測量的變數,得出經驗性的數據與結論。

3、內容分析法不需要接觸和影響研究對象,研究者對信息內容進行分析,具體的做法是將文本簡化為數字,即計算文本中某些元素出現的次數。內容分析法在大眾傳播研究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描述傳播內容的傾向性或特徵、從信息內容推測信息傳播者的態度、研究媒介內容的真實性、從媒介內容推論傳播效果、建立媒介效果研究的起點等。

二、內容分析法的研究步驟為:

1、選擇研究主題(研究問題或假設),

2、確定研究范圍,

3、抽樣(從研究范圍內抽樣或進行普查)、

4、定義要計算的概念,確定分析單元,

5、建立分析內容的類別、

6、製作編碼表,

7、訓練編碼員和實驗性編碼,

8、測量編碼可信度(如果編碼員只有一個的話,該步驟可以略過),

9、分析數據,

10得出結果。






『陸』 傳播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1.從資料中產生理論

紮根理論特別強調從資料中提升理論,認為只有通過對資料的深入分析,才能逐步形成理論框架。這是一 個歸納的過程,從下往上將資料不斷地進行濃縮。

與一般的宏大理論不同的是,紮根理論不對研究者自己事先設定的假設進行邏輯推演,而是從資料入手進行歸納分析。理論一定要可以追溯到其產生的原始資料,一定要有經驗事實作為依據。

這是因為紮根理論者認為,只有從資料中產生的理論才具有生命力。如果理論與資料相吻合,理論便具有了實際的用途,可以被用來指導人們具體的生活實踐。

紮根理論的首要任務是建立介於宏大理論和微觀操作性假設之間的實質理論(即適用於特定時空的理論) ,但也不排除對具有普適性的形式理論的建構。

然而,形式理論必須建立在實質理論的基礎之上,只有在資料的基礎上建立起實質理論以後,形式理論才可能在各類相關實質理論之上建立起來。這是因為,紮根理論認為 知識是積累而成的,是一個不斷地從事實到實質理論,然後到形式理論演進的過程。

建構形式理論需要大量的資料來源,需要實質理論的中介。如果從一個資料來源直接建構形式理論,這其中的跳躍性太大,有可能產生 很多漏洞。

此外,形式理論不必只有一個單一的構成形式,可以涵蓋許多不同的實質性理論,將許多不同的概念和觀點整合、濃縮、生成為一個整體。這種密集型的形式理論比那些單一的形式理論,其內蘊更加豐富,可 以為一個更為廣泛的現象領域提供意義解釋。

2.對理論保持敏感

由於紮根理論的主要宗旨是建構理論,因此它特別強調研究者對理論保持高度的敏感。不論是在設計階段 ,還是在收集和分析資料的時候,研究者都應該對自己現有的理論、前人的理論以及資料中呈現的理論保持敏感,注意捕捉新的建構理論的線索。

保持理論敏感性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在收集資料時有一定的焦點和方向,而 且在分析資料時注意尋找那些可以比較集中、濃縮地表達資料內容的概念,特別是當資料內容本身比較鬆散時。

通常,質的研究者比較擅長對研究的現象進行細密的描述性分析,而對理論建構不是特別敏感,也不是特 別有興趣。 紮根理論出於自己的特殊關懷,認為理論比純粹的描述具有更強的解釋力度,因此強調研究者對理論保持敏感。

3.不斷比較的方法

紮根理論的主要分析思路是比較,在資料和資料之間、理論和理論之間不斷進行對比,然後根據資料與理 論之間的相關關系提煉出有關的類屬(category)及其屬性。

比較通常有四個步驟:(1)根據概念的類別對資 料進行比較:對資料進行編碼並將資料歸到盡可能多的概念類屬下面以後,將編碼過的資料在同樣和不同的概念類屬中進行對比,為每一個概念類屬找到屬性;

(2)將有關概念類屬與它們的屬性進行整合,對這些概念類屬 進行比較,考慮它們之間存在的關系,將這些關系用某種方式聯系起來;

(3)勾勒出初步呈現的理論, 確定該 理論的內涵和外延,將初步理論返回到 原始資料進行驗證,同時不斷地優化現有理論,使之變得更加精細;

(4) 對理論進行陳述,將所掌握的資料、 概念類屬、類屬的特性以及概念類屬之間的關系一層層地描述出來,作為 對研究問題的回答。

4.理論抽樣的方法

在對資料進行分析時,研究者可以將從資料中初步生成的理論作為下一步資料抽樣的標准。這些理論可以 指導下一步的資料收集和分析工作,如選擇資料、設碼、建立編碼和歸檔系統。

當下呈現的每一個理論都對研究者具有導向作用,都可以限定研究者下一步該往哪裡走、怎麼走。因此,資料分析不應該只是停留在機械的語言編碼上,而是應該進行理論編碼。

研究者應該不斷地就資料的內容建立假設,通過資料和假設之間的輪回比較產生理論,然後使用這些理論對資料進行編碼。

5.靈活運用文獻

使用有關的文獻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為資料分析提供新的概念和理論框架,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注意 不要過多地使用前人的理論。

否則,前人的思想可能束縛我們的思路,使我們有意無意地將別人的理論往自己的資料上套,或者換一句話說,把自己的資料往別人的理論里套,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削足適履」,而不是「 量體裁衣」。

在適當使用前人理論的同時, 紮根理論認為研究者的個人解釋在建構理論時也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研究 者之所以可以「理解」資料是因為研究者帶入了自己的經驗性知識,從資料中生成的理論實際上是資料與研究者個人解釋之間不斷互動和整合的結果。

原始資料、研究者個人的前理解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之間實際上是一 個三角互動關系,研究者在運用文獻時必須結合原始資料和自己個人的判斷。研究者本人應該養成詢問自己和被詢問的習慣,傾聽文本中的多重聲音,了解自己與原始資料和文獻之間的互動關系。

6.理論性評價

紮根理論對理論的檢核與評價有自己的標准,總結起來可以歸納為如下四條:

(1)概念必須來源於原始資料, 理論建立起來以後應該可以隨時回到原始資料,可以找到豐富的資料內容作為論證的依據;

(2 )理論中的概念本身應該得到充分的發展,密度應該比較大,即理論內部有很多復雜的概念及其意義關系,這些概念坐落在密集的理論性情境之中。與格爾茨(Geertz,1973)所說的的「深描」有所不同的是:紮根理論更加重視概念的密集,而「深描」主要是在描述層面對研究現象進行密集的描繪;

(3 )理論中的每一個概念應該與其他概念 之間具有系統的聯系,「理論是在概念以及成套概念之間的合理的聯系」(Strauss &Corbin,1994:278), 各個概念之間應該緊密地交織在一起, 形成一個統一的、具有內在聯系的整體;

(4 )由成套概念聯系起來的理論應該具有較強的運用價值,應該適用於比較廣闊的范圍,具有較強的解釋力,對當事人行為中的微妙之處具 有理論敏感性,可以就這些現象提出相關的理論性問題。

『柒』 廣告傳播學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1、互聯網:網路擁有豐富的信息資源,人們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詢和使用這些資源。人們在網路可以發送電子郵件、訪問網上其他用戶、點播電視節目等。一些商家在網路中開設了虛擬超市,顧客不用出門,就能在網上商場中購買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許多企業都建立自己的網站或網頁,宣傳本企業的良好形象。
2、電視:電視作為一種最重要、最有效的傳播媒介。電視能使人獲到較強的真實感,及時的感染力持久,傳播效果持久,也適合多層次的受傳者,對受傳者的文化水平沒有太高的要求。
3、手機:手機被稱為第五媒體",作為一種新興的大眾傳播媒介,越來越深刻地影響人們的生活和工作。
4、電影:電影是一種綜合性的大眾傳播工具,也是文字、圖像、聲音三者的合成體。通過大家聚聚在一起觀看電影,受眾的情緒更容易相互感染。
5、廣播。廣播技術最先是作為娛樂工具來到世界的。對廣大受傳者來說有較強的接近性,因為傳播者的傳播與受傳者的收聽同步進行的。
6、報紙。報紙是以客觀事實報道和評論為主要內容,利用印刷文字,以較短時間傳播信息。
7、雜志。雜志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大眾傳媒媒介。當人們對報紙所發布的信息力求更深入了解,雜志就會應大眾喜好發行。

『捌』 傳播學理論研究與方法的重點

傳播學研究的一般方法論

一、傳播學研究的主要特點

1.科學性 是一種有理論指導,有控制手段的程序化的科學認識活動。
主要表現:A.先導:系統的理論框架
B.過程:可靠的控制手段
C.研究:嚴格的分析手段
D.結論:良好的復制功能

2.操作性 非常注重實際問題的探討
表現:研究目的的三個梯次分布上,描述、解釋、預測與控制

3.綜合化和定量化 綜 指在傳播學研究中盡可能採用多重設計和研究手段。
定 指在傳播學研究中對傳播活動和傳播現象採用數量化的研究設計和分析手段。

二、傳播學研究的基本觀點
1.歷史的觀點
2.機率的觀點
3.系統的觀點

三、傳播學研究的建構類型與一般程序
1、傳播學理論建構的類型和方法
歸納理論
演繹理論
機能理論
模型
2、一般程序
6個

4.2 抽樣調查法

一、抽樣調查的概念與特點
從研究對象的全部單位中抽取一部分單位進行考察分析,並用這部分單位的數量特徵去推斷總體的數量特徵的一種調查方法。
總體:被研究對象的全部單位。
樣本:從總體中抽取出來,實際進行調查研究的那部分對象所構成的群體。
總體指標:說明總體數量特徵的指標。
樣本指標:從樣本的統計計算中得到的指標。
抽樣推斷:從樣本指標推算總體指標的過程。
特點:
推斷總體的目的性
推斷形式的整體性
樣本抽取的隨機性
抽樣誤差的可控性
二、抽樣的基本程序
1、界定調查總體
從4個方面加以定義:內容(調查對象的性質)
單位
時間
空間范圍
2、編制抽樣框
指對構成總體的抽樣單位進行編號排列所形成的一份詳細名單。
3、設計和抽取樣本
4、樣本代表性評估
三、抽樣的幾種形式
1、隨機抽樣形式 就是使總體中所有個體具有相同的被抽中的機會的抽樣形式。
簡單隨機抽樣
等距隨機抽樣
分層隨機抽樣
整群隨機抽樣
多階段隨機抽樣
2、非隨機抽樣形式
偶遇抽樣
判斷抽樣
需求抽樣
定額抽樣
四、樣本量的確定,考慮四個因素
1.研究總體中樣本單位之間的差異程度
2.課題要求的精確程度和把握程度
3.課題研究的時間、人力、財力及研究本身的要求
4.調查研究的目的和任務以及統計分析方面要求
4.3問卷調查法
一、問卷及問卷調查特點
問卷是指為進行標准化的調查而編制的,由一組有機聯系的提問所構成的表格,是現代社會調查中最常用的一種搜集資料的工具。主要用於受眾調查和傳播效果調查。
特點:
標准化
匿名性
操作性
二、提問設計步驟
1.課題分析,提出假設
2.概念具體化,尋找變項
3.確定指標
4.為測定已經確定的指標,編制提問
三、提問設計原則
合理性原則
科學性原則
藝術性原則
四、有序的提問結構,遵循原則
先易後難
先「面」後「點」
同類集中
先一般後特殊
五、問卷基本結構
1.封面信 調查者身份和名稱
調查目的與意義
關於匿名保證
對被調查者回答問題的要求
2、主體
指導語類型與作用
1-對被調查者選出答案如何做記號進行說明
2-關於選擇答案數目的說明
3-關於填寫答案要求的說明
4-關於提問項目適於那些被調查者的說明
5-結語
六、答案設計
七、問卷的修訂與發送
1、問卷試填
2、問卷修改 從兩方面下手:長度控制 溝通控制
3、問卷發送 形式:訪員面訪 郵寄問卷 報刊問卷

4.4 內容分析法
一、定義與特點
是傳播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貝雷爾森:內容分析是一種對於傳播內容進行客觀、系統和定量地描述的研究方法。《國際社會網路全書》:內容分析是文獻研究的一種類型,是對印刷文字、影片、廣播、電視等傳播媒介中顯性內容進行客觀、系統和定量描述的一項研究技術。
特點:
1、客觀性 通過具體正確的分析分類程序和技術來實現的。
2、系統性 表現:A.它規定整個分析過程的操作只採用一套前後一貫的原則和標准。
B.它所分析的材料是根據嚴格、系統的科學抽樣方法從客體的全部內容中抽選出來的能夠代表客體的「樣本」。
3.定量性
4.顯性內容
二、內容分析的運用及種類
三大類:實用語義分析
語義分析
符號載體分析
三、內容分析操作程序
1、確定分析單元:就是內容分析所要具體統計的最小單位。它決定一項內容分析要統計什麼,為何統計,所以直接影響到整個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貝雷爾森:五種基本分析單元,關鍵詞或專門術語、主題、特質、段落、篇目
2、特定分類標准
題材 體裁 傾向性 主題 實效 價值取向
判斷一個分類標準是否可靠、有效、合理
完備性
互斥性
一致性
3、抽取分析樣本
步驟
抽取特定的媒介樣本
抽取特定的日期雜志
抽取特定的內容樣本
4、實施統計分析
統計分析指標:絕對數,百分比,平均數,相關系數
統計方法:1.對某種分析單元出現的頻次進行計量。

『玖』 傳播學研究方法

京東,淘寶,亞馬遜,新華書店網站,滿意請採納

閱讀全文

與傳播學研究方法視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室內牆壁隔熱的解決方法 瀏覽:917
上籃正確的訓練方法 瀏覽:258
筆畫設置方法在哪裡找 瀏覽:79
醫學全景拼接常用方法 瀏覽:681
哪些數學方法幫你解決了問題 瀏覽:852
卷簾百葉窗免打孔安裝的方法 瀏覽:715
自拍桿拍手機的方法 瀏覽:550
bod5分析方法名稱 瀏覽:255
小米5無線顯示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45
燉汆悶屬於什麼加熱方法 瀏覽:209
激光方法治療胃息肉有沒有傷口 瀏覽:571
一個人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211
魚缸除油膜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440
咳嗽小便失禁鍛煉方法 瀏覽:904
簡單做魚方法 瀏覽:104
大小臉自我矯正方法圖片集 瀏覽:80
從台賬中快速抓取數據的方法 瀏覽:785
高血壓的剁遼方法有哪些 瀏覽:97
幼兒心理發展研究最基本的方法 瀏覽:52
商業研究方法和人力資源管理問題 瀏覽: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