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孟子教子的方法有什麼獨特之處

孟子教子的方法有什麼獨特之處

發布時間:2022-09-30 20:24:53

❶ 孟母戒子 中,你覺得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麼獨特的地方效果好嗎

孟母是用實際行動來教育孩子。通過剪斷織布(布如果被剪碎了,則失去了它的作用)來說明學習也是一樣的,不能中斷。這樣的教育效果很好。

❷ 你覺得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麽獨特的地方嗎

孟母施教的種種作法,對於孟子的成長及其思想的發展影響極大。良好的環境使孟子很早就受到禮儀風習的熏陶,並養成了誠實不欺的品德和堅韌刻苦的求學精神,為他以後致力於儒家思想的研究和發展打下了堅實而穩固的基礎。

❸ 《孟母三遷》孟母的教子方法

  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遊為墓間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乃去,舍市旁。其嬉遊為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復徙居學宮之旁。其嬉遊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處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

  孟子的母親,人稱孟母。當初她的家靠近墓地,因此孟子小時候,游戲玩耍的都是下葬哭喪,還特別愛學造墓埋墳。孟母見了說到:「這里不該是我帶著孩子住的地方。」於是將家搬到一處集市旁,孟子又學玩起了姦猾商人誇口買賣。孟母又說:「這里也不是我該帶著孩子居住的地方。」又將家搬到了一個學宮的旁邊。這時孟子所學玩的,就是祭祀禮儀、作揖遜讓、進退法度這類儀禮方面的學問了。孟母說:「這里才真正是可以讓我孩子居住的地方。」於是就一直住在了這里。等到孟子長大成人,學精六藝,終於成為有名的大儒。後來的君子賢人都說孟母很善於利用環境漸染教化孩子。

  從譯文中我們了解到,孟母為了孟子成才三次搬家。這是一種環境漸染教育法,這種教育法通過用環境來教育孩子,讓孩子通過環境改變自己的一種很高明的教育法。所以孟母是個聰明且教子有方的母親。

❹ 《韓詩外傳》卷九 孟子少時,誦······不復喧矣。 問: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和獨特的地方

孟母發現兒子讀書不用功,不是用訓斥責罵的方式,而是「引刀裂其織」,以此來讓兒子明白一個道理:做學問應不間斷地刻苦努力,才會有所成就,否則,就會像織布機上的布被割斷一樣,,會前功盡棄,一事無成。

❺ 你覺得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麼獨特的地方請簡要說明·

孟母教子的典故主要講述了孟母施教的種種作法,對於孟子的成長及其思想的發展影響極大。良好的環境使孟子很早就受到禮儀風習的熏陶,並養成了誠實不欺的品德和堅韌刻苦的求學精神.孟母這位偉大的母親,知道周圍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成長在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中,會使孩子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心。特別是孩子在成長階段,對外界事物都有一種新鮮感,喜歡模仿,顯然孟母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

❻ 不可不知的孟子教育方法

孟子對於教育有著很系統的論述:孟子認為,教育首先要順應天性;也就是要順應人本身固有的善性,既然「仁義禮智」屬於人天性中內在的品質,那麼教育的目的就順應它、誘發它、發揚它、擴充它。具體分析一起來看看。

重視環境

孟子是非常重視環境對人的影響的,我想這是孟子從小受他母親的影響,孟子本身的成長軌跡就是環境造就的。《孟子》裡面有一則故事,論述了環境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孟子對戴不勝說:「你希望你的君王賢明嗎?我明白告訴你。這里有位楚國的官員,希望他的兒子會說齊國話,那麼,找齊國人來教呢,還是找楚國人來教呢?」戴不勝回答道:「找齊國人來教。」孟子說:「一個齊國人來教他,很多楚國人說話干擾他,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說齊國話,是不可能的。假如帶他在齊國的繁華區住上幾年,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說楚國話,也是不可能的。你說薛居州是個很好的人,讓他住在王宮中。如果在王宮里,年齡大的、年齡小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是如薛居州那樣的好人,那麼君王同誰做不好的事呢?如果在王宮里,年齡大的、年齡小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不是象薛居州那樣的好人,那麼君王同誰去做好事呢?一個薛居州,又能把宋王怎麼樣呢?」

教亦多術

孟子曰:「教亦多術矣,予不屑之教誨也者,是亦教誨之而已矣。」孟子是個清高之人啊,所以會有這樣的話:我不屑去教誨他,這也是教誨的一種方式。這就是所謂的:不教而教。《孟子》書中有一則這樣的故事:公都子曰:「滕更之在門也,若在所禮。而不答,何也?」孟子曰:「挾貴而問,挾賢而問,挾長而問,挾有勛勞而問,挾故而問,皆所不答也。滕更有二焉。」其實不僅求教別人不能附帶任何外在條件,孟子認為交朋友也不能附加任何外在條件,他說:「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挾也。」凡是附帶任何外在條件的教育和交友,都是功利的,都是不純粹的,都是不真誠的。

惟精惟一

儒家向來推崇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學習方法。《中庸》裡面講:「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尚書.大禹謨》中記載了儒家的「十六字心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幾句話都在說明專精唯一,恪守中道,對於修身完善人格多麼重要。《孟子》中關於專心致志、惟精惟一,也講過一個故事:孟子說:「天下即使有容易生長的植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沒有能生長得了的。。。弈秋是全國的下棋高手,假如讓弈秋教兩個人學下棋,其中一個一心一意的學,只聽弈秋的講解。另一個雖然也聽著,但一心以為也許會有大雁飛來,想著拿起弓箭去射它,雖然和前一個人一起學下棋,但卻不如那個人學得好,是因為他的聰明程度趕不上人家嗎?當然不是這樣。」這個故事我想基本說清楚了為什麼同樣在一家公司,不同的人職業發展軌跡不一樣。同樣是從事同一個崗位工作,不同的人做出的卻是不同的績效。同樣是同齡人,不同的人過的卻是不同的人生。孟子尤其重視修習仁義的成熟度,他說:「五穀者,種之美者也。苟不為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易子而教

這個教育觀點可以說是孟子教育方法的創新了。《孟子》書中記載:公孫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勢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繼之以怒。繼之以怒,則反夷也。」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於正也。則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則惡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間不責善,責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讀完這則故事,反觀現代社會,就會發現,孟子是很明智的,現在很多父母教育兒女:「為什麼考這么點分?為什麼不好好學習?」兒女很機靈的就會反問道:「你當年還不是不好好學習,你自己都沒做好,憑什麼要求我努力學習?你當年讀書的時候還不如我呢?」所謂的言傳身教,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兒女的榜樣,自己做不好,是很難教育好兒女的。尤其是因為父子之間有血脈之親,教育的時候,感性勝過理性,這就難免偏駁和不客觀,所以孟子講:「父子之間不責善,責善則離」,父子之間是不用善惡來相互評判的,否則就會疏離感情。這樣就會經常相互傷害了。而易子,自己做不好,讓別人來教育,既能從嚴要求,也能保持父子之間的親密關系。

❼ 謝太傅和孟母教育子女的方法分別有什麼獨特之處

摘要 她認為,如果主觀上不勤奮努力,還是成不了才的。所以她抓緊對兒子的教育,督促他勤奮學習。她用織布來比喻學習,用斷織來比喻廢學,很有說服力。孟子對學習漫不經心,孟母採取「斷織」的措施,使孟子受到極大的刺激,從而改變「廢學」積習。這樣做,符合教育的激勵原則。孟子後來成為一個聞名天下的大儒,同他母親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❽ 文言文的孟母戒子

出處編輯本段選自《韓詩外傳》 原文編輯本段孟母戒子
注釋
①誦:背誦。
②方:正在。
③輟(chuò)然:突然終止的樣子。輟,停止,廢止。如「輟學」、「輟筆」。然,……的樣子。
④乃復進:然後再背誦下去。
⑤喧(xuān):遺忘。
⑥何:為什麼
⑦失:忘記。
⑧引:拿來。
⑨裂:割斷。
⑩ 戒:教育
⑾自是之後:從此之後
(本文中「其」指孟子) 譯文編輯本段孟子小時候背誦詩文,他的母親正在織布。孟子突然停止背書,不接著再背誦下去。孟子的母親知道他是因為分心而遺忘了書中的內容,於是把他叫來問道:「為什麼中途停止背書?」孟子回答說:「書中有些地方忘記了,後來又記起來了。」這時,孟子的母親拿起刀割斷她織的布,用這種方法來告誡他讀書不能半途而廢。從此以後,孟子不再因為分心而遺忘了書中的內容了。 孟子編輯本段名軻,(約前372~前289),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儒家學說創始人之一,被世人尊稱為「亞聖」。有關孟母教子的故事流傳下來還有的還有「孟母三遷」在孟母身上集中展現了中國婦女的克勤克儉,堅守志節的高尚情操,以及在教育孩子中注重「言教」和「身教」的智慧。
孟子的母親用刀割斷她自己織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誦不得半途而廢,要專心致志.這使孟子從此養成了嚴謹治學的態度,長大後終於成為戰國時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啟發
告訴我們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半途而廢,要一氣呵成,一鼓作氣。
道理:1.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貫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
2.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貫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
模擬問答
你覺得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麼獨特的地方?效果好嗎?
孟母是用實際行動來教育孩子。通過剪斷織布(布如果被剪碎了,則失去了它的作用)來說明學習也是一樣的,不能中斷。
這樣的教育效果很好。
道理: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貫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
表達母子之情,母愛之偉大的詩還有:
遊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❾ 孟子斷織戒子 孟母教子方法有何獨特

孟母(?~前317),孟子的母親仉氏。戰國時人,以教子有方著稱。孟子3歲喪父,靠母親教養長大成人,並成為後世儒家追慕嚮往的亞聖,孟母也留下了「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等教子佳話。

孟母教子三遷,「孟子能成為「亞聖」,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正統思想體系中地位僅次於孔子的人,多得力於他的母親。孟子的母親是位偉大的女性,她克勤克儉,含辛茹苦堅守志節,撫育兒子,從慎始、勵志、敦品、勉學以至於約禮、成金,數十年如一日,絲絲入扣,毫不放鬆,既成就了孟子,更為後世的母親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為名垂千秋萬世的模範母親,屬於典型的中國良母。

孟子生於周威烈王三年四月初二日深夜,鄒城郊外馬鞍山下鳧村。偉大人物的誕生,大都伴隨一段神奇的徵兆,據《天中》記載:「孟子生時,母夢神人乘祥雲自泰山來,止於孟宅上空,母凝視久之,忽片雲墜而寤,閭巷皆見五色彩雲覆其居。」天象變化無常,彩雲隨時都有所謂神奇的徵兆不足深信,倒是「胎教」的說法,根據科學的實驗結果是頗有幾分道理的。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胎教」的說法由來已久。據說周文王的母親妊娠時,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惡言;周成王的母親懷孕期間,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獨居不倨,雖怒不罵,孟母深深體會到「胎教」的重要,《韓詩外傳》就載有她的一段話說:「吾懷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

孟子的母親姓仇,父親名叫孟激,字公宜,是一位懷才不遇的讀書人,他為更大的發展,光耀門媚,拋別嬌妻稚子,遠赴宋國游學求仕,三年後,帶給孟母的是晴天霹靂般的噩耗,從此孤立無援的孟母開始了坎坷的人生旅途。她下定決心,要憑著自己的雙手謀取衣食所需,更要以自己的力量,把獨生兒子,教養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按照「心理學」的分析,這也是一種「補償作用」的高度發揮,孟母不只是小心翼翼地注意兒子起居冷暖,更不厭其煩地以「言教」和「身教」來完善兒子的人格。大體上一個人的基本人格是在六歲以前基本形成的,從此根深蒂固。六歲以後,活動范圍逐漸擴大,自然而然就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使原本已經塑造完成的脆弱人格模式,遭逢強烈的試煉和考驗,這時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環境十分重要。孟母突然發現,一向伶俐聽話的兒子,已受到了不良環境的影響,從此為了給兒子尋找一個好的生活、學習環境,孟母開始了漫長的遷居活動,至今還留傳下「孟母三遷」的美談。

孟家原在馬鞍山下的鬼村,山麓墳瑩處處,村中兒童追逐嬉戲,不時看到喪葬的情形,也三五成群地模仿大人們的禮儀,扮演喪葬的過程,孟母看在眼裡,痛在心裡,既不能老是把一個活潑好動的孩子關在家裡,唯一辦法就是變更居住環境。經過一番周折,孟家母子從鳧村遷到了十里外的廟戶營村,這里是一個「日中為市」的交易集市,每逢一、三、五、七單日,遠遠近近的百姓們,手拎肩挑一些自己的土產來到集市交易,討價還價,喧囂熱鬧,這場面對孩子來說是頗有吸引力的,耳濡目染,孟子和其他一些孩子也學會了錙銖必較的模樣。孟母忐忑不安,住了半年又再次遷居。

孟母既不願兒子成為一個默默無聞的人,也不屑於兒子沾染唯利是圖的市儈氣,她一定要選擇一個適合兒子成長的環境,她第三次把家搬到了鄒城的學宮附近,雖然房子漱隘不堪,但是孟母帶著兒子還是安安心心地定居下來。學宮附近常常有讀書人來往,高雅的氣韻,從容的風范,優雅的舉止與循規蹈矩的禮儀行為,都給附近居民不少潛移默化的影響,尤其是初解人事的孩子們,常群集在大樹底下,演練學宮中揖讓進退的禮儀,有模有樣,一片庄嚴肅穆的景象,使得遠遠察看的孟母內心深處大為高興:「這才是孩子們最佳的居住環境!」她由衷地發出感嘆。

做人是要求誠實,所謂「言必行,行必果。」當孟家還在廟戶營村市集旁居住時,東鄰有人殺豬,孟子不解地問母親:「鄰家殺豬干什麼?」孟母當時正忙,便隨口漫應:「給你吃!」孟子十分高興等待食肉,孟母為了不失信於兒子,忍痛在捉襟見時的生活費中,撥出一部分錢買了一塊肉,讓兒子吃了個痛快。

做事必須要有恆心,一旦認准目標,就不為外界所干擾。孟子具有天生的靈性與慧根,但也有一般幼童共有的怠情貪玩習慣。有一天,孟子竟然逃學到外面玩了半天。當兒子回家時,孟母不聲不響地拿起一把剪刀,將織成的一段錦絹咔嗒咔嗒,攔腰剪成兩段,就在孟子驚愕不解時,孟母說道:「你的廢學,就像我剪斷織絹!一個君子學以成名,問則廣知,所以居則安寧,動則遠害,你今天不讀書,就不可以離於禍患,今後永遠就只做一些縈縈苟苟的小事,中道廢而不為,怎麼能衣其夫子,而不乏糧食呢?」孟母用「斷織」來警喻「輟學」,指出做事半途而廢,後果是十分嚴重的。「斷織督學」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既驚且懼的鮮明印象,從此孜孜汲汲,日夜勤學不息。

春秋戰國時代,學術風氣蓬勃發展,諸子百家爭奇斗勝,使人眼花繚亂,不知如何選擇才好,然而孟母有她堅決的主張,無視於老莊的玄虛,不屑於楊朱的功利,惟獨醉心於孔子的忠恕之道,親自尋尋覓覓,終於在孔門諸子中為孟子找到啟蒙老師。

當時孔子的孫子孔極,字子思,正在曲阜設館教授六藝,遠近學子紛紛負笈前往就教,孟子十五歲時,在孟母的鼓勵下,由鄒城來到了曲阜。從此正式接受到儒學的精髓,子思對孟子青睞有加,對左右說:「孟孺子性樂仁義,言稱堯舜,世所稀有也。」從此孟子在子思門下埋頭讀了五年,學問德業,突飛猛進,終於繼承了孔子的衣缽。

孟母對兒子的教育無微不至,即使在成親之後,夫婦相處之道,還得煩勞老母為他操心,古《烈女傳》記載:孟妻由氏在卧室內裸袒身軀走動,孟子勃然不悅,由氏認為丈夫太過見外,就求婆婆解說。長期以來,孟子對自己的妻子總是不滿,認為她太過倨傲,競有意休妻。孟母對兒子曉以大義:「夫禮,將入門,問孰存,所以致敬也。將上堂,聲心揚,所以戒人也。將入戶,視必下,所以恐見人過也。今汝往燕私之處,入戶不有聲,令人袒而在內,踞而視之,是汝非禮也,非婦無禮也。」孟子深感自己孟浪,於是心中芥蒂盡除,與妻子和樂相處如初。

孟母一生操勞,身體十分硬朗,對於孟子的照顧及督教也毫不放鬆,除了孟子周遊列國那一段時日以外,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為了奉養老母,擔任齊國一個消閑的教授職務,而不忍遠離故國謀求更大的發展。在齊國,孟子多次向當政者闡述自己的政治主張,齊宣王雖然以年祿十萬鍾來酬謝孟子,但卻不肯積極地實行他的政治主張,對此,孟子如是說:「君子稱身就位,不為苟得而受賞。」孟子不貪榮祿,他希望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孟子理想的去處是宋國,但為了奉養老母而一再遷延,光陰荏苒,悠忽三十年歲月過去了,孟母已經年逾古稀,而孟子也已是知命之年,整日長吁短嘆,悶悶不樂,孟母問明原因,又對兒子說出了一段千古名言:「夫婦人之禮,精五味,擅酒漿,養舅姑,縫衣裳而已,故有閨內之修,而無境外之志。以言婦人,無擅制之義,而有三從之道也,故年少則從乎父母,出嫁則從乎夫,夫死則從乎子,禮也。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子義,吾行乎吾禮。」三言兩語就把孟子心中的積慮一掃而空,於是孟子再次周遊列國,受到了空前的尊敬與歡迎,可惜就在兒子揚眉吐氣的時候,孟母卻一瞑不視,在歸葬故鄉——馬鞍山時,過去的鄉鄰爭相在路旁祭奠,極盡哀思。如今在山東省鄒城縣北二十里的馬鞍山麓,還留有古柏森森的孟母墓,歷代都有石刻頌揚她的堅貞志節與慈母風范,並建有孟母祠。

作為一位女性,孟母的偉大之處豈止「精五味,置酒漿,養舅姑,縫衣裳,」以及「三從之道」,她更重要是能在兒子的成長過程中,按階段給予不同程度的教育,是一支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兒子的前程。
孟母三遷
孟母三遷
遂遷居市旁
此非吾所以處子也
孟子乃嬉為設俎豆揖讓進退之事)
此又非處子也
復徙居學宮之旁
孟母三遷
昔孟子少時,父早喪,母仉[zhang]氏守節。居住之所近於墓,孟子學為喪葬,[足辟][bi,兩字合一]踴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於屠,孟子學為買賣屠殺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繼而遷於學宮之旁。每月朔[shuo,夏歷每月初一日]望,官員入文廟,行禮跪拜,揖[yi,拱手禮]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習記。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於此。
[白話]過去孟子小時候,父親就死了,母親仉氏守節。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喪葬、[足辟]踴痛哭這樣的事。母親想:「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就離開了,將家搬到街上,離殺豬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夏歷每月初一這一天,官員進入文廟,行禮跪拜,揖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記住。孟母想:「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里定居下來了。

買肉啖子
孟母不僅重視客觀環境對少年孟子的影響,而且十分注重言傳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來啟發教育孟子。「買肉啖子」的故事,講的就是孟母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對孟子施以誠實不欺的品德教育的故事。有一次,鄰居家磨刀霍霍,正准備殺豬。孟子見了很好奇,就跑去問母親:「鄰居在干什麼?」「在殺豬。」「殺豬干什麼?」孟母聽了,笑了笑,隨口說到:「是給你吃啊。」剛說完這句話,孟母就後悔了,心想鄰居不是為了孩子殺的豬,我卻欺騙了他。這不是在教他說謊嗎?為了彌補這個過失,孟母真的買來了鄰居的豬肉給孟子吃了。
斷機教子
「斷機教子」,講的是孟母鼓勵孟子讀書不要半途而廢的故事。孟子少年讀書時,開始也很不用功。有一次,孟子放學回家,孟母正坐在機前織布,她問兒子:「《論語》的《學而》篇會背誦了嗎?」孟子回答說:「會背誦了,」孟母高興地說:「你背給我聽聽。」可是孟子總是翻來復去地背誦這么一句話:「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孟母聽了又生氣又傷心,舉起一把刀,「嘶」地一聲,一下就把剛剛織好的布割斷了,麻線紛紛落在地上。孟子看到母親把辛辛苦苦才織好的布割斷了,心裡既害怕又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忙問母親出了什麼事。孟母教訓兒子說:「學習就像織布一樣,你不專心讀書,就像斷了的麻布,布斷了再也接不起來了。學習如果不時時努力,常常溫故而知新,就永遠也學不到本領。」說到傷心處,孟母嗚嗚咽咽地哭了起來。孟子很受觸動,從此以後,他牢牢地記住母親的話,起早貪晚,刻苦讀書。
孟母施教的種種作法,對於孟子的成長及其思想的發展影響極大。良好的環境使孟子很早就受到禮儀風習的熏陶,並養成了誠實不欺的品德和堅韌刻苦的求學精神,為他以後致力於儒家思想的研究和發展打下了堅實而穩固的基礎。

閱讀全文

與孟子教子的方法有什麼獨特之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醫學全景拼接常用方法 瀏覽:681
哪些數學方法幫你解決了問題 瀏覽:852
卷簾百葉窗免打孔安裝的方法 瀏覽:715
自拍桿拍手機的方法 瀏覽:550
bod5分析方法名稱 瀏覽:255
小米5無線顯示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45
燉汆悶屬於什麼加熱方法 瀏覽:209
激光方法治療胃息肉有沒有傷口 瀏覽:571
一個人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211
魚缸除油膜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440
咳嗽小便失禁鍛煉方法 瀏覽:904
簡單做魚方法 瀏覽:104
大小臉自我矯正方法圖片集 瀏覽:80
從台賬中快速抓取數據的方法 瀏覽:785
高血壓的剁遼方法有哪些 瀏覽:96
幼兒心理發展研究最基本的方法 瀏覽:51
商業研究方法和人力資源管理問題 瀏覽:248
帆布包變黃有什麼方法解決 瀏覽:786
輕感冒怎麼辦速效方法 瀏覽:10
焦油含量檢測方法 瀏覽: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