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語法學習教學方法

語法學習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30 19:03:58

如何學好英語語法方法總結

學好英語要從多方面入手,語法其中就是一個方面,下面給大家帶來一些關於如何學好英語語法 方法 總結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學英語語法先從哪部分學起?

1、先學詞性:名詞、代詞、數詞、介詞、冠詞、連詞等等。

2、學簡單句,通過簡單句弄清楚,什麼是主、謂、賓、定、狀、補。

3、學復雜句,也就是各類從句,主語從句和賓語從句是最簡單的,最難的是定語從句。

4、時態是與漢語最不同的地方,英語共有16種時態,但常用的只有10種。

第1、2條學習的時候,要不忘與漢語對比,你會學得很快,大同小異,重點去理解和記憶「不同

」點。

英語其實就是:單詞+語法

2.學英語語法的步驟有哪些?

1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說,剛開始不應過度在意語法。

這就好比小孩走路,沒有必要掌握技巧,需要的只是多多嘗試,慢慢地就有了感覺,然後平衡能力就好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可以學習如何走得好看。其實學英語也是如此,剛開始要多讀,多說,學任何語言都要有一個模仿的過程。

2有了一定的閱讀量和詞彙量之後,也就是說你有了一定的積累,然後就可以看看語法了,剛開始看一些簡單的語法,再回想一下你讀過的一些東西,仔細想這些 句子 是怎麼來的。

3.看語法的話也講究主次,最基本的一定要先掌握,比如主謂賓,動詞(及物動詞,不及物動詞)等等,句式結構,句式搭配都有哪些,這些東西也是你學習語法的骨架,是 學習英語 的根本,試想這些基本的東西你都搞不明白,你怎麼可能去讀懂那些更高級的句子呢。

4更進一步,可以通過閱讀來不斷地鞏固你所學習的語法,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培養語感,當你大多數時候靠語感來判讀分析一個句子的時候,說明你的英語水平已經很可以了,就像我們說我們的漢語時,根本就不用尋思它合理與否。

英語的學習在於堅持,語法的學習更是如此,剛入門的時候更要注意這個。

3.英語語法口訣

★數詞變化規律及讀法口訣

兩大數詞基和序, 前表數量後第幾。

構成先談基數詞, 1至12請認真記。

13至19,teen結尾齊, ty結尾表幾十。

若要表達幾十幾, 幾十短橫1到9。

One hundred 一百記, 若表幾百幾十幾。

幾百 and幾十幾, 基數規律上述里。

再把序數談仔細, 第一至三獨立記。

第四至十九結尾th, 第廿到九十有規律。

基數基礎y變ieth。 第幾十幾有特例,

第幾十由基數起, 幾用序數有道理。

第一百one hundred。 若說第一百幾十幾。

One hundred and第幾十幾。 談此即告一段落。

序有縮式莫忘記, 上述須用心體味。

★變動詞單三人稱口訣

一般情況動詞尾-s加。 o,s,ch,sh結尾「-es」沒有差。

輔音加y 去y為「-ies」是方法。

★現在分詞構成口訣

詞尾直加-ing是一般式,若遇無音e去之加-ing。

重讀閉音一輔音字母尾,雙寫該字母-ing是正理。

★形容詞和副詞比較級和最高級構成口訣

結尾直加-er,-est屬一般, 詳細構成方法逐一來侃談。

一輔音結尾重讀閉音節看, 輔音雙寫-er,-est是習慣。

輔音加y(ly)除外有型感, 按照去y,-er,-iest方法辦。

上述皆屬單音部分雙音段, 下面把多音節規律來看看。

詞前加more,most此規律喚。 規則變化到此已全都談完。

有些不規則變化請你記全。 「雙好」better,best記的寬。

「壞病」worse,worst莫記亂。 「雙多」 more,most不用管

「老、遠」兩種形式別記篡, 「有點」less,least記清盼。

★感觀使役動詞記憶和使用口訣

記憶口訣:二聽四看一感覺,使役動詞有三個。(或:一感二聽三使四看。)

一感;feel

二聽:hear,listen to

三使:make ,let ,have

四看:look at,see,watch,notice

使用口訣:感使動詞真奇怪,to在句中象妖怪。

主動句里它走開,被動句里它回來。

動詞let要除外,to詞可來可不來。


如何學好英語語法方法總結相關 文章 :

★ 學好英語的方法總結

★ 英語學習方法總結5篇精選

★ 如何快速學好英語語法介紹

★ 如何學好英語語法的論文

★ 關於高效快速學好英語語法的學習方法與策略分享

★ 英語語法的速學技巧

★ 如何學好英語語法

★ 怎樣學好英語語法

★ 英語學習方法總結大全

Ⅱ 怎麼學英語語法有哪些方法

語法是語言的規律,想要學好英語,首先得攻克語法。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學習英語語法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學習英語語法的方法
英語語法書很多,學習英語語法的方法也不少。學好一樣東西,本沒有絕對好的方法。號稱包治百病的醫生,要麼是庸醫,要麼是騙子。事實上,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不斷嘗試中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方法。

依我這個半路出家的人看來,不管用什麼方法學英語語法,進而學英語語言,一是要有整體語感,要學會歸納和演繹,由此及彼;三是要藉助對母語的了解,琢磨漢語和英語的異同之處,轉而進行兩種語言之間的由此及彼。比如:學了wish的賓語可以用不定式,可以推理出名詞wish的定語、表語也有可能是不定式。是還是不是?一查詞典便知。漢語的“討論”一詞用動詞短語作賓語,中間一般要加個wh-詞,如能說“討論如何學習英語”,不能說“討論學習英語”。

英語里的discuss用不定式作賓語是否也是如此呢?英語中類似的詞是否是同樣情況呢?花點時間就解決問題。

對語言的分析能力,實際上以對語言的整體語感為基礎的,更是以對語言完整的整體語感為目的的。說到底,語言不就是規律和例外的組合嗎?!兩三年積累下來,你就是語法高手。
快速學習英語語法的建議
一、准備一本語法參考書。

在英語語法學習中,語法參考書的作用就像詞典一樣,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書。語法參考書對語法知識的介紹一般都比較系統。大家可以選擇一本適合高中生的語法書,利用課余時間先通讀一遍,大概了解一下有哪些語法內容,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給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帶著問題查閱相關的語法知識做好准備。談到查閱語法書,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在學習新課的過程中,根據老師的教學進度,結合教材的語法安排,認真研讀相關語法項目,以便能夠對相關規則理解透徹,應用自如。二是通過作業和考試發現自己對某一語法知識點模糊不清時,要及時翻閱語法書,仔細研讀自己欠缺的部分。

二、積極主動地歸納總結語法規則。

中學階段的語法知識點非常多,常常給人錯綜復雜的印象,記憶起來常常是“剪不斷、理還亂”。其實語法記憶也有規律性,我們首先要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將語法點分類串起來。例如:

My sister is a nurse. (主+系+表)

The leaves are falling. (主+謂)

Walls have ears. (主+謂+賓)

Mary’s mother bought her a pink coat. (主+謂+間賓+直賓)

The class elected Robert Monitor. (主+謂+賓+賓補)

英語中的句子千變萬化,但歸根結底都離不開這些基本句型,那些比較長的並列句、復合句都是由這些句型擴展變化而來的,因此這些句型應作為我們學習英語語法的出發點。

另外,記憶語法規則也講究技巧性。英語中有許多抽象的概念,如果死記硬背,確實讓人頭疼,所以應該運用一些方法使語法學習變得活潑有趣。
學習英語語法的目的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簡要討論一下要不要學習英語語法的問題。這個問題,答案也許是很清楚的。主張英語語法可以不學的人往往這樣說:我們中國人,如果智力正常,從小就會說漢語,能遣詞造句,沒見過哪個小孩先學語法再學話的。再說,英語講得多了,有了語感,語法還不是水到渠成的事。

這種實踐出真知的說法,絕對是正確的。但我仍主張學一點英語語法。本人沒受過很好的教育,更不懂高深的語言學習理論,但一直有這樣的看法:在我們中國,百年都沒有營造出正常情況下用正式英語交際的大氛圍和小氛圍,所以難以在投入產出比符合經濟效益的前提下培養出一定的英語語感。語法,實際上就是給你語言整體上的語感(規則),既給你能解釋語言現象的魚,又教你如何用語感去釣語言深層的魚。何樂而不為呢?說到這,學習英語語法的目的也就清清楚楚了:彌補氛圍難以在短期內培養一定語感的缺憾,比較經濟地獲得英語整體的語感。當然,也為通過我們這個優習網國的眾多英語測試提供初級“抱佛腳”的方法。
學習英語語法的范圍
學習英語語法的范圍,指的是學習英語語法需掌握的內容程度。既然我們學習英語語法的目的那麼簡單實際,到啥山唱啥歌吧。范圍不必很大,也就是說面不宜太寬,點也不宜研究太深,畢竟需要用英語說之乎者也的人不多。另外,我認為通過學習英語語法,求得對英語的整體感覺非常重要。有了整體感,可以揭開英語的神秘面紗,知道了對手的模樣,就知己知彼了;有了整體感,對語言就有了“君臨天下”之氣,加之不懈的積累,從掌握語法的必然王國,進而出入語言的自由王國。出於這種考慮,這個講義編得非常簡單,有些方面甚至還不如高中所學的內容,但實用語法的基本脈絡比較清晰。

猜你喜歡:

1. 關於英語語法如何學習的建議

2. 如何快速學習英語語法

3. 自學英語語法最好的方式

4. 英語零基礎應該怎麼學語法

5. 如何自學英語語法

Ⅲ 中學英語語法的教學方法

中學英語語法的教學方法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萬物在更新,而我們在成長,回顧一段時間以來的教學經歷,付出了汗水,也收獲了成果,請務必好好寫一份教學總結,記錄好這段經歷。相信很多人都是毫無頭緒、內心崩潰的狀態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學英語語法的教學方法,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引言

隨著以「任務型教學」為代表的交際教學法思想被推崇,以及對新課標中「此次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理解的偏頗。有教師認為中學英語教學的重點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和交際能力,而誤以為語法教學可有可無。於是「淡化語法」的教學現象普遍存在,直接導致了學生「雙基」的薄弱,因此阻礙著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形成。為此,本文提出重新審視中學英語語法教學。

二、語法教學的必要性

語法作為形式語言的要素,是對語言存在的規則所做出的概括描述。其形式是一套規則,其作用是將負載語音的詞彙組合成語言(language)並生成言語(words)。這樣,語法就成了學習者掌握語言的完善而有價值的工具,學習者不可不學。

對於中國的中學生來說,語法教學更具有必要性。因為中國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獲得更多的是靠「學得」(learning)而不是「習得」(acquisition)(張正東,XX)。這是由我國中學英語教學具有的特點所決定的(崔剛,XX):

第一, 英語學習主要圍繞課堂教學進行,而課堂教學的學時有限。

第二,英語使用的環境差。在中國沒有二語國家(如新加坡、印度)的使用環境,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相對較少。

第三,學生學習英語是學業課程的需要,並不是生活的必需,多數沒有直接的學習動機。

第四,漢語與英語的差異大。漢語屬於漢藏語系、象形文字,而英語屬於印歐語系、拼音文字。受漢語「負遷移」影響,中國學生學習英語時要比其它拼音文字國家學生面臨更多的困難。

這些特點決定了英語教學是作為一門外語,不能象第二語言那樣習得語言。雖然外語相對於第一語言是第二語言,但作為目的'語,並非在目的語國家(如英、美)為移民者開設的二語(英語),外語主要通過有意學習(學得)而掌握。在學校學得外語又有以下主要特點:

(1)主要遵循知識(主要為語法)→技能→運用能力的線路發展;

(2)輸入之後在吸收之前都得經過理解,這種理解或採用歸納方式、類似「熟而生巧」,或採用演繹方式、類似「畫龍點睛」,都離不了語法(戴淑靜,XX)。

三、優化語法教學的方法

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說明學習是一個接受知識與完全消化並貯存知識的動態過程。英語學習也是這樣一個輸入與輸出的過程。因此,不能用語言「習得」模式去硬套我們的英語教學活動,而應根據教與學的實情,在教材與教學設計上多下功夫,創新語法教學方法(楊金昌,XX)。

1、歸納法。歸納法即教師向學生逐步滲透具體的語言現象,然後讓學生觀察、分析並找出規律,總結出語法規則,這樣能使學生容易接受語法。例如,在學習情態動詞結構「should have done」時,教師可呈現例句:the driver』s carelessness cost many passengers』 lives. 接著啟發學生:do you think the driver should have been careful ?學生會立刻理解句中「should have been careful」的含義。此時教師不要急於點明語言點的規則,而是應呈現更多的句子,以檢驗學生的對新語法項目的理解。教師呈現每個例句都要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待他們領會句意後再引導用「should have done」改寫句子。

(1)this morning mary was late for school .→ she should have got up a little earlier .

(2)i didn』t pass the exam because i had wasted lots of time .→i should have made full use of time to work on my lessons .

…… 在上述語法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分析和練習若干句子,既能很快理解「should have done」的意義,又能較好地掌握其用法,即:「should+現在完成式」表示「本來應該做某事而實際上並未做」,常常含有責備、不滿的語氣。這樣的歸納教學能讓學生理解和活化語法規則。

2、對比法。學生學習了一些語法規則後,在一段時間內會產生「越學越糊塗」的困惑。針對這種現象,教師應組織學生將所學的語法知識進行思維加工,引導學生對類似的語法現象進行對比,找出關鍵點,發現差異點。例如,學生學習了定語從句與同位語從句後,對that引導的從句究竟是定語從句還是同位語從句深感迷惑。此時,教師可出示以下兩個例句:(1)the news that he passed the entrance college examination made his parents very happy . (2)the news that he told me made me very surprised .接著讓學生仔細觀察that引導的兩個從句,然後讓學生分析that在兩個從句中的語法成分,很快學生發現that在句(1)從句不作任何成分,而在句(2)從句中作動詞的賓語,最後與學生共同總結出that在同位語從句中不作語法成分,在定語從句中作語法成分。經過對比,看似復雜的語法知識很快「化難為易」。

3、情景法。情景是指運用目的語的環境。學習語言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正確理解和運用。教師如能為學生知覺和理解教材創設情境和構架,製作生動形象的語境,啟發引導學生對所學的內容加以清楚而又合邏輯的知覺組織,定能提高學習質量(萬雲英,1991)。如,―ing分詞與―ed分詞是中學語法的重點和難點,許多學生對其之間的差異分辨不清。教師可以採用實驗演示手段創設情境讓學生觀察其差異。課堂上,教師演示水被燒開的過程,當水沸騰時,教師介紹短語boiling water;待水降溫不沸騰時,呈現短語boiled water,並作喝水狀。在這種生動的語境中,學生不知不覺地掌握了現在分詞與過去分詞的區別:現在分詞一般表示主動進行的動作而過去分詞一般表示被動完成的動作。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中國國情制約下的中學英語教學是離不開語法的,應給予語法教學一片天地。在進行語法教學時,方法是人為多樣的,正所謂「教無定法」,但「貴在得法」,其核心應是結合英語教學活動,體現「優化而不淡化,重視而不死摳」的原則。

拓展:最新英語教學方法

一、「畫」對於初一學生來說是一種最直觀、最有效的教學手段。

因為它有著特有的信息溝通作用,能提示語言與事物之間的本質聯系。且可以提高學生學英語的濃厚興趣,教學效果也十分好。具體方法是:

(1)首先教師舉著自己的畫邊問邊答,倒如:要教學「小汽車」這個單詞,教師就可以指著畫提問「What『sthis」?「It『scar」反復指著畫多說幾遍「Car」,這時學生一看就會明白,然後教師又可要學生們拿出自己先畫好的「小汽車」卡片來進行兩人間的問答練習。

(2)邊畫邊操練。就是讓學生根據老師的畫一步步進行口頭操練。例如:教師首先在黑板上畫某樣物品,讓學生猜教師畫的是什麼,學生可能會有很多答案,老師給予否定,最後完成畫,並告訴他們正確答案,雖然學生第一次沒猜到,但在他們的發言中不知不覺地操練了一船疑問句:Isthisa…?

二、「唱」的運用。英語歌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增添濃厚的學習興趣,還能加深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感情。

如:知道有學生過生日時,教師就可以和同學們一起給他(她)唱生日歌,這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熱愛集體的思想。再如:「TheSpellingSong」這首歌,教師可叫學生改唱自己同學的名字;當學生們唱「TheNumberSong」這首歌,教師還可告訴學生配上動作,師生邊唱邊演,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不知不覺就記住了0-10這幾個數字的讀音。新教材中的「ComeandSeeMyFamily」和「Fly」等優美的曲調,既可使學生得到一種美的享受,又可鞏固學生所學的詞彙和句型,還有利於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

三、「演」。

表演是一種讓學生熟練掌握句型和課文,增強運用學過詞的能力,提高口語表達水平的有效活動。在介紹課文時,教師進行示範表演,是一種導入新課常見的教學方法,學生喜歡看教師表演,教一些動詞時,教師可邊做動作邊板書新單詞。如「Iamswimming,I『mrunning,I『mwatchingTV,I『mclcaning.」等。

培養和鼓勵學生上台表演。每次表演的內容是根據所學課文的句型靈活自由地表演,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在人際交往中運用英語的能力。表演前,讓學生自由結組,准備幾分鍾,然後讓他們上台表演,每課句型進行這樣反復操練。這樣,教學內容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與此同時,還鍛煉了學生們的膽量,提高了聽說的能力。

;

Ⅳ 初中英語語法教學方法

語法在初中英語中可以說是一個很大的難點,學生的語法能力提高,這就需要老師的幫助了。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初中英語語法 教學 方法 ,供大家參閱!

初中英語語法教學方法篇1

完整步驟化教學策略

一.含義及適應情境

完整步驟化教學策略指教師在進行語言形式的教學過程中,應策劃一系列完整、有步驟的教學活動。學生通過這些步驟掌握語言知識,最終達到運用語言形式進行交際的目的。應用該教學策略,教師應引導學生走過一個從不知到知之、直至用之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呈現指學生以何種方式接觸將要學習的語言現象,教師的任務是如何表明其構成及意義。應先讓學生接觸語言現象或為學生提供運用這種語言現象的情境,使學生自己經過疑問、猜測、探索的過程,在教師的幫助下 總結 歸納。練習指教師要提供足夠的時間與活動,使學生練習所學的語言結構,確保學生能准 確地掌握語言知識。運用指在學生理解並掌握語言形式及其意義之後,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可運用語言知識的機會。該教學策略適用於各階段知識的講解和訓練,主要針對語法教學。

二.教學中對語法的一些認識

1、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激活元認知。

課堂教學中,特別是語法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激活(activate)學生的元認知(meta-knowledge), 通 過日常對話,談論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將學生的原有知識活躍出來,使其具有粘合新知識、構成新認知結構 的活力。話題必須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教

師循循引導,積極鼓勵,多加表揚,拉近師生距離,形成一種濃濃 的 學習英語 的氛圍。

2、從已學知識著手,找到最近粘合點。

同樣,在語法教學中,教師不要直奔主題,急於求成。相反,應從學生已學過的語法能力著手尋找最近的 粘合點。這個過程是師生雙方交際的過程,是學生對以往具有的語法能力輸出的過程,也是學生為填補教師( 或學生)所提問題中所含信息溝的過程,也為新語法能力的培養鋪平道路。

3、在學生語言輸出中,加深對語法意識的體驗。

在語法教學中,教師不應將注意力集中在語法規則或用法上;而應將注意力放在學生對新語法意識成功的 體驗上。其途徑並非體現在教師對該語法項目滔滔不絕或繪聲繪色的講解,而是表現在學生對教師有針對性的 語法情景設計(具體以問題形式出現)能作有意義的語言反應上。這種有意義的語言反應,因為有該語法概念 作為內核,因此可以使學生的語法意識(不是語法知識)得到體驗。這種精心設計的問題越多,學生語法意識 (awarenss)的成功體驗便越深刻。等到這種成功的體驗積累到一定數量時,教師或優秀學生對語法規則或用 法(usage )上的稍加點撥便會使這種體驗升華到理性高度,深層地儲存在大腦的記憶庫中。

至此,語法知識與語法技能已合二為一。但是,問題尚未到此結束,語法能力還未形成。

4、站在語篇層面上,達到自動化輸出的境地。

語法能力的培養不能滿足於單句訓練,那隻是語法技能的即席反應,我們還須將語法技能放在一個陌生的 語境中加以運用,進一步得到體驗。具體地說,即將該語法技能放在語篇中的諸多語法群中加以選擇,流暢輸 出,得以證實。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話題,讓學生運用所學語法技能,或對課文中某一情景要求學生加以描述 。這時候,新學的語法技能融合到眾多已學到的語法能力中去並成為其要素之一。如此循環往復,使語法知

識 、技能和能力螺旋上升,達到自動化的境地。

3教學中學習語法的一些方法舉例

三.教學中語法的具體方法舉例

1.歸納、演繹法

歸納語言的結構和規則,有助於加強學生對語法知識的認知,同時教學效果也較好。

如:在講授以what開頭引起的感嘆句時,首先通過大量的示範,

hot day what a hot day(it is)!

dry weather what dry weather(we have)!

delicious mplings what delicious mplings(they are eating)!

然後給出 其它 詞彙,要求學生嘗試說出類似的語句,並引導學生發現其規律:what

(a/an)+adj.+n.+(主+謂)!然後通過大量的聯系,嘗試其他形容詞的變化構成形式,進行口頭和筆頭的鞏固性訓練,提高學生使用英語的准確性,使學生更加靈活地運用語言知識進行交際。

2. 簡筆畫 與語境相結合

一個 句子 離開了語境,其表達的意義就很難確定。而新教材的特點之一就是大量的

對話,每段對話都有一個微型情景,要講授的內容也比較多。因此在語法教學中利用簡筆畫依據教學內容創設直觀的語境,給學生一個完整的概念,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才能有一個完整的理解。

如:教“現在進行時”的結構和用法時,利用簡筆畫創設語境,幫助學生理解所學

語法規則,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使學生能正確地運用所學語言進行口頭和書面的表達。

Today is Sunday.the students of class 3 go to the farm to help the farmers

pick apples.look!Meimei is picking the apples.lily is holding the ladder for her.Tom and Jim are carrying the apples.Li lei is lifting the baskets on to the truck.and the farmers are working on the truck.

另外也可以用簡筆畫來呈現新句型。如:出示簡筆畫,引導學生用both„and和

neither„nor句型。

Both lily and Jim are happy.

Neither lily nor Jim is sad.

Both lily and Jim are unhappy.

Neither lily nor Jim is happy.

再出示另一幅圖, 造句 如下:

Neither Lily not Jim is a teacher.

這樣分層次引入,就會使學生對所授句型的用法有了更形象、清晰的認識。

3.口訣法

例如大多數初一新生在初學英語時,對於聯系動詞“be”的用法總是出現錯誤,因

為漢語中無論任何人稱的“是”都是一個,而英語則不同。在糾正多次而效果卻並不好的情況下,將口訣“我是am,你是are,is跟著她,他,它;單數is,復數are;not加在系詞後;提前大寫就疑問。”講述給學生,他們對此語法項目的學習效果就有明顯提高。

四.具體事例

(1)教學內容。現在完成時的結構及其意義。

(2)教學目標。學生能掌握has done„的結構並能熟練運用。

(3)教學過程。

步驟1 通過掛圖設置語義情境,並提供例句。如:

She arrived at 4 o’clock. Now it’s 5 o’clock. She has waited for an hour. 步驟2 按照掛圖提供其他的語境和例句。如Another person arrived at 4:30. He has waited for half an hour.

步驟3 教師把兩個例句寫在黑板上,教學生讀並讓學生總結該句型的意義和結構,教師加以指導說明。

步驟4 讓全班抄寫例句,並指名學生復述句子。注意練習have/has done„for„的結構。 步驟5 將准備好的圖片發給學生,進行 配對 或小組看圖說話練習,要求使用剛才學過的句型。 步驟6 學生翻開書,在課文/對話中找出帶有此句型的句子,並檢查其理解程度。 步驟7 學生運用該句型,說一段有語義情境的話。之後,寫出這段話。

在上述教學過程中,步驟1、2、3、4為呈現階段,其目的是讓學生在語境中認識並理解特定語言現象;步驟5、6為練習階段,旨在通過練習幫助學生掌握新學的語言;步驟7為運用階段,這是本課的教學目的。

五.訓練要求

運用該策略進行語法教學時,呈現階段的語境設計並非只局限於掛圖,教師可利用學生情況、教室和現實生活情境等,設計與教學內容相應的語境。在練習階段應根據情況讓學生進行機械控制類練習、過渡類練習和運用類練習。在運用階段應注意教學的趣味性和強調學生的參與性,同時注意口頭和書面表達的兼顧。在詞彙教學中,教師運用該策略時,應注意呈現生詞方式的多樣性,避免千篇一律的講解。生詞的練習與運用應與課文或輔助讀物相結合,避免孤立地死背單詞表。

在英語教學中,語法教學是整個英語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英語語法不應停留在語法知識,語言點的傳授、講解上,而應成為培養語言能力的一環,成為培養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手段。學習語法規則是為了掌握語言,進行交際,不能為學語法而學語法。我們的英語語法教學必須在方法上有所創新,有所進步,以更有利於培養學生使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

初中英語語法教學方法篇2

1、引言

目前,很多中學英語教師感到語法教學很棘手,在公開課上盡量避開語法教學。新頒布的英語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此次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教學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 教育 部 2003)。”有些教師認為,新課程標准強調的語言運用能力主要是指口頭表達能力,因此過分強調口語的重要性,而忽視語法教學在 英語學習 中的作用。語法是培養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是語言得以成為語言的根本條件之一。“語法教學在外語教學中理所當然地要有它應有的地位,語法教學好不好會直接影響到整個外語教學(教育部 2003)”。

因此,中學英語教學爭議的不是要不要教語法,而是要研究語法教學的理念和方法,重新認識語法教學和改進語法的教學,本人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提出以下幾種語法教學方法。

2、 運用小組協作式任務型教學

任務型教學指的是:在學生了解了相關語法項目的基本結構及其常用表意功能後,教師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任務,將抽象的語法規則融入生活情景中,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會和領悟語言形式的表意功能,使所學語法規則在真實交際中得到運用,從而達到內化規則和有效提高學生運用語言能力的目的。任務型教學認為,以功能為基礎的教學活動中有許多活動並不是來自真實生活,因此最多隻能稱其為“准交際(quasi-communication)”活動(D. Nunan

989),而要培養學生在真實生活中參與和完成真實的生活任務(real-life tasks)

(D. Nunan 1989)。

小組協作任務型教學是任務型教學比較好的實施方式,它採用兩人活動或小組活動形式,避免了班額大,不同學生之間知識水平和智力發展參差不齊,同時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際得不到充分的發揮等教學問題。運用小組協作式任務型教學,可以改變目前語法教學過於重視語言形式而忽視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的狀況,從而優化英語語法教學,可以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實踐,使枯燥的語法學習變得生動活潑,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新教材Go for it!九年級第3單元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這一單元是學習情態動詞的被動語態,在呈現語言目標的句子後,我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組,每組4—6人,要求每小組成員就學校的校規進行討論,運用“Student should be allowed to……/Students shouldn’t be allowed to……”進行討論,各小組得出若干意見後,每組派一名代表到講台發表意見,最後綜合全班同學的一致的意見向校長提建議。由於這一活動與每位同學密切相關,人人都踴躍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積極地“動”起來了,教學也隨之“活”了起來。學生在小組協作討論中,反復運用以上句型,達到了掌握運用情態動詞被動語態教學任務的目的。

3、運用語境教學

傳統的語法教學主要是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掌握語言知識上,而不是形 成語 言運用能力上。但是,學習語法的目的不應只是掌握語言形式,而應使語言學習者能夠在特定的場合及情景中運用語言形式來實現交際目的。語境教學是指教師引導學生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下,正確理解判別同一詞語或同一句子的不同意思。例如在新教材Go for it八年上冊第4單元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的Section A 中出現了“I’m

babysitting my sister./He is watching TV./She’s visiting her

grandmother.” 等具有相同語法形式的句子。此時,教師應告訴學生,BE+V-ing在不同的語境中表達不同的意思,比如,

“I’m babysitting my sister.”可以指“我正在照看妹妹”但根據上文的問句“What are you doning

for vacation?”此處“I’m babysitting my sister”意思就應是“我將要照看我妹妹。同樣,“She’s

visiting her grandmother.”意思便是“她要去看望她奶奶”而不是“她正在看望她奶奶。”又如“hang”一詞,作為動詞意思可以是“懸掛,吊著”,也可以是“絞死,弔死”之意,那麼要正確理解它的意思就要根據特定的語境來判斷。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hang這一詞,我給出了以下兩道題(用詞的適當形式填空):

1. He_____(hang) his dry clothes on the line yesterday.

2. He_____(hang)for murder.

在題1中,整句應理解為“他把他的濕衣服吊在繩子上,所以hang此時應為“懸掛,吊著”的意思,而第2題應是“他因殺人而被處以絞刑”的意思,那麼hang就應理解為“絞死,弔死”了,根據hang為“懸掛,吊著”時過去式為hung而hang為“絞死,弔死”時,過去式和過去分詞為hanged,所以第1題應填hung而第2題答案為hanged。

可見,在語境中教學語法能使學生更清楚地理解語言和詞語,而不是只

注意語言的形式和詞的片面意思,這樣才能使學生認識到:同一語句和詞語在不同場合和不同情景中可能具有不同的意思,從而促使學生真正做到活學活用。

4、運用語篇教學

語法教學應與聽、說、和閱讀活動緊密結合。閱讀過程是學生發現問題和思考問題的過程,通過分析閱讀中遇到的一些語法現象,學生會加深對這些語法現象的理解,這絕非單純向學生灌輸語法知識所能替代的。如果教師只是讓學生機械地在句中操練某個語法點,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若將語法點放入語篇中,讓學生在閱讀 文章 時對文章中的語言現象首先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就能引導學生根據語境歸納和總結出語法規則。這樣既可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又不會使學生感到乏味。

例如,教材Go for it! 八年級 上冊第8單元SectionB中的一封信件: Dear Tom,

How was your day off ? Did you have fun caping ? I didn’t have a very fun day. I visited my cousins . It rained all day. In the

morning, I stayed in the house and watched DVDs, played computer games, and read. In the afternoon, Uncle Martin put some of his old things out in the yard and had a yard sale! However, no one came to the sale because the weather was so bad. Luckily, we brought our umbrellas and raincoats, so we didn’t get wet.

See you soon,

Nick

這封信件非常適合學生學習動詞的過去時,其中有動詞過去時的肯定式、否定式及疑問式,而且裡面還包含個別不規則動詞的過去式,文章又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即描述他們是如何度過假日的,如“visited my cousins/ stayed in the house/ watched DVDs/ played computer games/ read”等;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仿照此信件給自己的朋友寫一封信,描述自己剛剛度過的假日。這樣的寫作活動既能讓學生通過語篇來學習語法,學到系統的語法知識,又可以提高閱讀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5、運用歸納和演繹教學

以歸納的方法教學就是讓學生先接觸語言材料,通過給學生輸入大量真實的語言實例,使學生對所學語言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並進行思維加工,從中歸納出語法規則。這一過程能夠培養學生的記憶、思維和綜合能力。演繹的方法是對學生較難理解的語法教學內容,可以採用先給學生呈現語法規則,再適當舉例或讓學生舉例的教學方法。教材Go

for it 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

這一單元主要語法點是學習如何將直接引語轉變為間接引語,在歸納總結轉變規則之前,我先給學生呈現以下句子:

1. He said,”I am a student.”

2 .She asked,”Will you go to the zoo?”

3. “Where is John?” the teacher asked.

4. “Make sure the door is shut when you leave.” The teacher said to us.

其中1、2句直接引語的內容我請班裡學生A表達,然後由學生B告訴

其他同學剛才學生A說了什麼,在這一過程中體會人稱、時態的變化,同時指導學生一般疑問句轉變時要用連詞whether或if引導且疑問語序要改為陳述語序(主語在謂語前面),句末用句號。接著第3、4句直接引語部分由我表達,班裡學生主動舉手,由一名學生告訴其他學生老師說了什麼,同時指導學生特殊疑問句及祈使句轉變時應注意的問題。最後總結歸納出如何將陳述句、一般疑問句、特殊疑問句及祈使句的直接引語轉變為間接引語。接著再用“傳悄悄話”的活動方式,讓學生操練,要求學生在“傳悄悄話”的過程中盡量運用不同句式,學生通過這一活動,練習鞏固了轉變規則,達到熟練掌握間接引語的句型結構的目的。

6、運用游戲教學

心理學家認為,學習興趣是一個人力求認識世界,渴求獲得 文化 科學知識和不斷探求真理而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活動。語法教學一向被認為是“枯燥無味”的代名詞,很多學生認為語法難學,沒有意義,所以語法教學一定要設法引起學生的興趣,若能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不僅可以復習和鞏固所學的語言知識,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教學現在進行時的語法內容時,我設計猜測游戲,讓一位學生做動作,讓全班學生運用句型“What’s

he /she doing? He/She is doing ;”猜測動作。再如,教學“There be”句型時,我將全班分成3--4個小組,每組由一位學生發出指令,例如:There is a table/bed/ ;in the

living room.其他學生按照指令畫出某人的起居室;然後小組之間交換所畫的圖,並用“There

be”句型描述圖片內容。在這樣的趣味性活動中,學生既掌握了新的句型,也復習了已學的詞彙,同時還獲得極大的成就感,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

7、結語

總之,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使語法教學不再“枯燥”,讓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學習語法知識,只有這樣,新課改下的英語語法教學才能在英語教學的全過程發揮重要作用。

Ⅳ 怎麼上好英語語法課

上好英語語法課,不但要求教學方案做得好,更重要的是會用。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怎麼上好英語語法課,供大家參閱!

怎麼上好英語語法課

語法教學一直被認為是很難很枯燥,很復雜的,因此學生一般都害怕,討厭,以致抗拒語法。這主要是因為我們很多教師局限於傳統英語語法教學,傳統的語法教學一般採用滿堂灌的模式,教師一味地講理論、講規則,學生機械地背誦、記憶,教師把大量的時間及精力都用於對語法知識的講解、傳授上。把原本可以生動有趣的語言材料較生硬地灌輸給學生,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基本上處於被動狀態。一堂課下來,既沒有高潮也沒有低谷,枯燥無味,老師和學生都累得夠嗆,實際效用無從得知。新課標要求:英語教學要注重交際,突出語篇,利用語境使學生更好地開展語言實踐活動,培養他們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能把語法與語境結合起來,在語境中傳授語法知識,使語法具有魅力,使語境充滿生命,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那麼怎樣才能改變以前的語法教學模式順應新課標要求,上好語法課,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里把語法學好呢?經過在實踐中的嘗試,我總結出以下做法。

1、我們知道中國學生沒有像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習者那樣習得英語的環境,他們不可能在平時、在課外獲得充分足夠的英語語言刺激並內化其語言規則,很難靠單純模仿去自然習得英語。因此,設計真實的語法情境,讓學生在運用、交際的互動式中學習語法,可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利用真實的環境或設計模擬的情境進行語法教學,使語法教學更趨形象化、直觀化、真實化和趣味化。情景活動中的學習降低了語法學習的難度,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可以避免學習語法的枯燥性,使他們學得快,記得牢,用得活。教授語法的時候,給學生創設學習語法的語境,讓學生在一定的語境中去自然習得語法,盡可能找些學生感興趣的視頻,音頻,這樣學生學起來既輕松又能使用。例如,我們可以用一些總統的演講視頻,尤其是奧巴馬的,特別有說服力,有教育意義,而且語法運用也很好。我們也可以下載一些學生感興趣的人物的視頻,像Steve Jobs的,我們將這些運用到教學中,學生既感興趣,同時也學到了語法。極大地拓寬了教學空間,增加了信息容量。

2、以適合學生特點的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來對待每個學生,才能使學生的身心自由地發展,創造性的成長。把某些語法教學轉化為交際活動,具體設計有:

(1)利用教授英文歌曲來教語法

學生一般對英文歌曲都很感興趣,下載一些通俗易懂的英文歌曲,通過填補英文歌中的 missing words,使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利用歌曲優美的畫面和動聽的旋律,消除學生的緊張情緒,創造意境讓學生在比較放鬆的狀態下參與學習活動,不僅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2)進行游戲式教學。

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各種不同形式的游戲,這在外教教學中也經常採用。在這樣的操練活動中,學生既鍛煉了思維能力與快速反應能力,又加深了對所學語法現象的理解,同時使語法教學既輕松又有效。這種游戲競爭激趣的教學方式只所以深得師生的厚愛,因為它既能為英語學習創造逼真的、富於交際性的語言環境,又能為學習提供引人入勝的練習形式,從而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果。在教學中老師要善於引導學生用腦子想,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說,用手操作,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使課堂煥發無限的生命力。

(3)表演、對話式教學

設計一些使學生感興趣的、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表演和情景對話,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對英語語言信息的使用和接受能力,這樣也可以擴大他們對知識的輸出。

(4)視聽法

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圖片與影像呈現語言情景或話題,引導學生運用目標語言結構進行表達和交際。

4、通過小組競賽方式實現激勵機制。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他們分成若干個小組,讓他們在學習的時候互相競爭,教師通過自己的表情、語言、體態等給學生盡可能多的鼓勵和贊揚,使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發展創新,體驗成功。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習慣,減少教學的強制性,留給學生更大的自由發揮空間,進行以自主活動為基礎的主動探索型學習,靠自身的努力不斷發現和獲取新的知識並將其創造性地運用。練習由靜態設置成為動態,不僅充實了教材內容,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還把知識的訓練、技能的培養、智能的開發與情感價值觀的培養貫穿起來,

讓學習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從而使學生從中體驗學習的愉快,促使學生主動去運用,使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異彩紛呈。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是知識的發現者和使用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教師應充當引導者和協助者的角色,幫助學生一步步完成學習的任務。語法教學也應重視發展性評價,對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應及時給予肯定,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評價的目的──促進學生的發展。實踐證明,評價手段在課堂上的介入,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和找到發展的方向,從而促進學生自我發展意識的逐步形成。

總而言之,面對新的教材和新課程標准,我們要“優化”英語語法教學而不是採用傳統的死摳語法進行滿堂灌的語法教學模式。與學習英語其他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一樣,語法學習也沒有統一的學習方法。教師應該讓學生在借鑒他人學習方法的基礎上探索最符合自己學習目的和學習習慣的學習方法與策略。

如何上好英語語法課

語法教學一直被認為是很難很枯燥,很復雜的,因此學生一般都害怕,討厭,以致抗拒語法。這主要是因為我們很多教師局限於傳統英語語法教學,傳統的語法教學一般採用滿堂灌的模式,教師一味地講理論、講規則,學生機械地背誦、記憶,教師把大量的時間及精力都用於對語法知識的講解、傳授上。那麼怎樣才能改變以前的語法教學模式順應新課標要求,上好語法課,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里把語法學好呢?我覺得有以下方法:

(1)利用英文歌曲來教語法

學生一般對英文歌曲都很感興趣,下載一些通俗易懂的英文歌曲,通過填補英文歌中的 missing words,使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利用歌曲優美的畫面和動聽的旋律,消除學生的緊張情緒,創造意境讓學生在比較放鬆的狀態下參與學習活動,不僅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2)進行游戲式教學。

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各種不同形式的游戲,學生學習過程中既鍛煉了思維能力與快速反應能力,又加深了對所學語法現象的理解,同時使語法教學既輕松又有效。在教學中老師要善於引導學生用腦子想,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說,用手操作,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使課堂煥發無限的生命力。

(3)表演、對話式教學

設計一些使學生感興趣的、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表演和情景對話,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對英語語言信息的使用和接受能力,這樣也可以擴大他們對知識的輸出。

(4)視聽法

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圖片與影像呈現語言情景或話題,引導學生運用目標語言結構進行表達和交際。

(5)通過小組競賽方式實現激勵機制。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他們分成若干個

小組,讓他們在學習的時候互相競爭,教師通過自己的表情、語言、體態等給學生盡可能多的鼓勵和贊揚,使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發展創新,體驗成功。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習慣,進行以自主活動為基礎的主動探索型學習。練習由靜態設置成為動態,不僅充實了教材內容,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還把知識的訓練、技能的培養、智能的開發與情感價值觀的培養貫穿起來,讓學習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從而使學生從中體驗學習的愉快。

總而言之,面對新的教材和新課程標准,我們要“優化”英語語法教學而不是採用傳統的死摳語法進行滿堂灌的語法教學模式。與學習英語其他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一樣,語法學習也沒有統一的學習方法。教師應該讓學生在借鑒他人學習方法的基礎上探索最符合自己學習目的和學習習慣的學習方法與策略。

英語語法教學方法

一、簡介幾種主要外語教學法及其語法教學觀

1、語法翻譯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The Classical Method) 語法翻譯法是十八世紀創建的,直至十九世紀80年代之前的外語教學,它獨領風騷。其教學過程是先分析語法,然後把外語譯成本族語,主張兩種語言機械對比。

2、直接法(Direct Method)

直接法是十九世紀下半葉始於西歐的外語教學改革運動的產物,是古典語法翻譯法的對立面。要求外語與思想直接聯系,絕對不使用本族語,即完全不藉助於翻譯,語法降到完全不重要的地位。

3、聽說法(The Audiolingual Method/ Oral Approach)

聽說法產生於第二世界大戰爆發後的美國。強調模仿、強記固定短語並大量重復,極其重視語音的正確,尤其強調語調訓練,“There is little or no grammatical explanation: Grammar is taught by inctive analogy(歸納類推) rather than dective(演繹的) explanation.” 廣泛利用對比法、在對比分析母語與外語的基礎上學習外語的難點,並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但聽說法過分重視機械性訓練,忽視語言規則的指導作用,過分重視語言的結構形式,忽視語言內容和意義,存在流於“造作”的語言傾向。

4、視聽法(Audio-Visual Method),又叫情景(Situational Method)

視聽法於20世紀五十年代首創於法國,它是以幻燈的視覺感受和錄音的聽覺感受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法,是在直接法和聽說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張聽說訓練必須同一定情景結合,在某一情景基礎上進行。視聽法的缺點是過於重視語言形式,忽視交際能力的培養,過分強調整體結構,忽視語言分析、講解和訓練。

5、全身反應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

全身反應法是美國加州聖約瑟大學心理學教授詹姆士.阿歇爾(James Asher)於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這種方法倡導把語言和行為聯系在一起,通過身體動作教授外語。強調聽力理解領先。首先培養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然後再要求學生用口語表達。主張以句子為教學單位,整句學、整句用,重視語言內容和意義,有利於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

6、認知法(cognitive Method)也稱認識符號學習理論(cognitive-code learning theory)

認知法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卡魯爾首先提出的。它是語法翻譯的現代形式,它是要求在外語教學中發揮學生的智力,重視語言規則的認識作用,主張全面培養聽說讀寫能力的一種外語教學法體系或學習理論。企圖用認知--符號學習理論代替聽說法的刺激--反應學習理論。反對在教學中進行反復的機械操作練習。它主張語言是受規則支配的,提倡用演繹法講授語法。聽說讀寫四種語言技能從學習外語一開始就同時進行訓練,允許使用本族語和翻譯的手段。

7、功能法(The Functional Approach)又被稱為交際法(The

Communication Approach)、意念法(The Notional Approach)和語義—意念法(The Semantic Notional Approach)

功能法產生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期的西歐共同體國家,中心是英國,功能法是以語言功能項目為綱,培養交際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體系。它主張外語教學不要象語法翻譯那樣,以語法為綱,也不要象視聽法那樣以結構為綱,而應以語言的表意功能為綱,針對學生今後使用外語的需要選擇教學內容。通過接觸、模仿範例練習和自由表達思想三個步驟來組織教學。

8、任務型教學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

任務型教學是指教師通過引導語言學習者在課堂上完成任務來進行的教學。這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強調“在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語言教學方法,是交際教學法的發展。該理論認為:掌握語言大多是在活動中使用語言的結果,而不是單純訓練語言技能和學習語言知識的結果。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圍繞特定的交際和語言項目,設計出具體的、可操作的任務,學生通過表達、溝通、交涉、解釋、詢問等各種語言活動形式來完成任務,以達到學習和掌握語言的目的。任務型教學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種教學法的優點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學法並不排斥。其優點是: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將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結合起來,有助於培養學生綜合的語言運用能力。

從以上所列出的教學法流派的主要特點我們不難發現:自傳統語法翻譯法被取代主導地位以來,其他的教學法都針對傳統的語法教學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不要或淡化處理語法,如直接法、全身反應法、聽說法、視聽法;另一種觀點提倡用演繹法講授語法,如認知法;還有一類就是反對過於重視語法教學,如功能法、任務型法。

二、幾種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語法教學模式

中學語法教學應根據不同的教學任務、不同的教學目標和不同的教學時段採用不同的教學模式。

1、單元常規教學模式

“觀察——發現——討論——歸納——鞏固——運用”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不應每遇到一個新的語法項目都花費大量時間去講解和操練,而應根據教材編寫者的意圖,每單元花費一定時問,採用“觀察——發現——歸納”的方法,專項突破該單元的重點語法項目。

2、語法專項復習模式

“集中呈現——對比分析——專項梳理——鞏固運用”

進行期中或期末或一學段復習時,教師可以集中所涉及的語法內容,通過對比和歸納,引導學生梳理語法規則,並加以鞏固和運用

同時,注意設計語法練習時,應盡可能讓學生在語篇中完成,避免學生死扣語法規則、出現生搬硬套的現象。

總之,語法教學不是我們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只是一種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的教學內容和手段。所以,我們應該始終倡導學生探究--發現式和自主式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堅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使他們在適當的語境中感受語言規則的存在,再通過對語法規則的觀察、發現、了解、分析、歸納和總結,然後學會利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去完成一些具體事情,最終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Ⅵ 幾種有效的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方法

(一)加強語境教學方法應用
英語語法的學習情況是通過學生在語言應用中體現出來的,英語語言是以其獨有的文化和環境背景為依託的,因此語法的教學也要注重情景的創造和介紹。初中英語教學中隊語法的教學一般都是從理論結構上進行講授,但是每一語法都是有其語境的,語境的運用實際上非常重要。初中英語教師要在教學中突出文章的背景介紹,語法教學中突出語境的分析,從而幫助學生認識到何時應用何種語法,從而真正提高英語學習的效果。
(二)應用情景對話模式開展英語語法教學
語言的最強大功能就在於交流,我國中小學的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也在於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用英語交流的能力。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對語法的學習必須要積極主動才能真正的學進去和掌握住,依照初中生的水平,只有通過生動的實際的情景才能學到兼具理論和實踐性的英語語法。初中英語教師要改變傳統僵化的課堂教學氛圍,營造生動的充滿互動的情景開展英語語法的教學,讓學生張口進行英語對話,引導學生在情境中用英語表達,在情境中學生更加能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成為主體,也能得到更多的知識和信息。
(三)教學中應用現代多媒體
英語學習尤其是語法學習是十分枯燥的抽象的,因此有必要在教學中利用課件展示圖片或者播放動畫、視頻等方式來提高學習的趣味性,通過經典外文影片的觀影不但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感受語法的實際應用。Look
at the picture.What are they
doing?同時,多媒體還可以用來展示內容豐富的課件,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做好課程設計,力求讓學生在課件中可以看出清晰的語法結構體系。多媒體課件還可以應用在練習等多方面,多媒體教學能夠使枯燥無味的英語語法教學變得富有趣味性,對於提高教學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外,英語語法教學還可以應用精講精練、經典美句賞析背誦、游戲學習等多種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應用上述對策開展英語語法教學時,需要注意結合初中生的年齡和認知水平和語言能力等因素,要選擇與初中生生活相關的並能夠引起初中生興趣的話題和情境,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能力為目標開展教學。
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Ⅶ 教你怎麼學英語語法最有效

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最令人頭疼的往往是英語語法。那麼有效學英語語法的方法有哪些?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有效學英語語法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有效學英語語法的方法
(1)練好基本句型。 我國近年來的英語教學實踐證明:在初學階段,採用聽說領先、學習基本句型的方法去學習英語語法,是行之有效的。 句型學習是通過聽說領先的方法去學習傳統語法里最常用的語法項目(把它們變為句型去操練)。句型訓練實際上吸取了傳統語法與結構語法兩派的長處。目前國內的英語廣播(電視)教學,在入門階段,多採用句型教學法。因此自學者或者收聽廣播(收看電視)進行學習,或者根據所選用的課本提供的句型用替換詞進行替換練習。所學的句型應該是由淺入深,由簡到繁;講求熟練掌握,不要貪多冒進。每學一個項目,首先要把單項練習練熟,然後過渡到綜合練習,最後則應做到擴大運用。 以定語從句這一項為例。把"I read a novel yesterday.和"It was extremely Interesting."這兩個單句改為"The novel I read yesterday was extremely interesting."這就是定語從句的單項練習。首先要反復進行替換練習。如把"I saw a man this morning."和"The man is my teacher."改為"The man I saw this morning is my teacher."把"I saw a film last night."和"The film was very amusing."改為"The film I saw last night was very amusing."這種練習雖然是枯燥的,卻是重要的基本功,務求把定語從句練到脫口而出的地步。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把定語從句放在一定的語言情景中去綜合運用,進行一問一答。如: A:Did you enjoy the opera? B:Which opera? A:The one we saw last night,of course. B:Yes,very much. 第三步是擴大運用,也就是把定語從句和以前學過的兩三個項目放在一起去操練。 A:Do you know who Edgar Snow was?(一般問句;名詞從句) B:Yes,he was an American writer who interviewed Chairman Mao in Beijing.(定語從句) A:Oh,now I remember.He was the author who wrote"Red Star Over China",wasn't he?(定語從句;反意疑問句) B:Exactly. 這種回答不但練了定語從句,而且復習了一般問句和反意問句,也給名詞從句的學習打了"埋伏"。進行句型操練,既需要"滾雪球"(復習已學的項目),也需要"打埋伏"(預先練一下將來要學習的項目)。 在句型學習階段必須注意:在聽、說領先的前提下,寫、讀要跟上,力求聽、說、寫、讀四會均衡發展。因此,時間上要作出合理的安排。早上通常可安排為朗讀時間。如果能每日堅持下去,收效一定很大。

(2)結合課文去學。 呂叔湘先生說過:"與其多讀語法書,不如多讀文章。"又說:"詞語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才容易記住,才知道用法。"(引自《中國人學英語》)課文是學習英語的"重要基地"。課文里有語音、詞彙項目,也有各類語法項目。它們有機地結合在課文里。課文中出現的語法項目,是有血有肉的,不是乾巴巴的。通過課文去學語法,可以學得活,記得牢,這比孤零零地背誦語法條目要有效得多。因此,在句型學習結束後,宜結合課文去學語法,要圍繞課文中出現的主要語法項目,循序漸進地學習比較系統的語法知識。 哪些項目是課文里的主要語法項目?通常教科書的編者都明確指出了每一課的主要語法項目。要弄清這些項目的基本概念,掌握它們的公式與用途,尤其要認真地做好有關練習。

(3)對比英語和本族語的語法。 英語和漢語屬於不同的語系,二者的語法區別很大。英語學習中出現的許多錯誤,往往是由於漢語語法習慣在自學者的頭腦中已經根深蒂固,對英語語法的學習產生了種種干擾。要排除這種干擾,最好的方法是經常對比英語與漢語語法的異同。現舉數例: 人家問你:"Haven't you read this book?"(你沒有讀過這本書嗎?)如果回答是否定的,依照漢語的習慣,回答通常是:"是的,我沒有讀過。"但說英語時,你就得說:" No,I haven't." 漢語說"一萬",英語卻說"十個千(ten thousand)";漢語說"兩億",英語則說:"二百個百萬(two hundred million)"。兩種語言關於數目的表達是大不相同的。 英語說:"She is too tired to run on."譯成漢語卻說:"她太累了,不能再跑了。"這中間要加上"不能"這個否定詞。 我們只有掌握了這些區別,才有可能把語法學到手。可見在語法學習中,自覺地運用語法是很重要的。

(4)進行大量的語言實踐。 英語語法學得好不好,主要不是看你讀了多少語法書,記了多少條語法規則,而是要看你在實踐中能否正確掌握所學的這些語法規則——能聽懂,說得好,寫得好,理解得好,譯得准確。要達到這個地步,除了在必要的語法理論指導下進行大量的語言實踐以外,是沒有什麼速成的辦法的。 我們常聽到學習的人抱怨說:"這個項目一講就懂,一用就錯。"這句話說明一般的語法理論知識並不難懂,但就是難用。要掌握好一個語法項目,就得靠多聽、多說、多寫、多讀、多譯,也就是做反復的、大量的、多樣化的練習。
有效學英語語法的建議
從閱讀中領悟語法,再以語法書鞏固領悟而來的知識。

舉個簡單的例子。冠詞the看似簡單,其實用法深奧多變。

一本詳盡的語法書往往會記錄數十條運用the的規則,以及無數的例外情況,而且例外中仍有例外。比如:“根據冠詞法規第五條第三小節,這里應用the而非a,但由於前面出現了某字,符合了例外情況三,所以這里用the...”。看看吧,這么多規則以及例外,如果死記的話,記得住這么多嗎?即便記下了,寫作的時候也未必用得出。

學好語法,語感比規則重要。

養成閱讀英文的習慣。仍以the為例。每次讀書時總會遇到the字數十次,而每次都會見到不同的情況,不同的句式。讀的多了,加上多留意詞語之間的關系,便自然能領悟出the字微妙的用法,寫作時也能夠少犯錯。

閱讀時遇到困惑,再去翻閱語法書。這時,語法書上的繁雜規則就正好派上用場了。因為你知道自己要找什麼,也知道這些語法規則怎樣應用於實際的句子。
學習英語語法的目的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簡要討論一下要不要學習英語語法的問題。這個問題,答案也許是很清楚的。主張英語語法可以不學的人往往這樣說:我們中國人,如果智力正常,從小就會說漢語,能遣詞造句,沒見過哪個小孩先學語法再學話的。再說,英語講得多了,有了語感,語法還不是水到渠成的事。

這種實踐出真知的說法,絕對是正確的。但我仍主張學一點英語語法。本人沒受過很好的教育,更不懂高深的語言學習理論,但一直有這樣的看法:在我們中國,百年都沒有營造出正常情況下用正式英語交際的大氛圍和小氛圍,所以難以在投入產出比符合經濟效益的前提下培養出一定的英語語感。語法,實際上就是給你語言整體上的語感(規則),既給你能解釋語言現象的魚,又教你如何用語感去釣語言深層的魚。何樂而不為呢?說到這,學習英語語法的目的也就清清楚楚了:彌補氛圍難以在短期內培養一定語感的缺憾,比較經濟地獲得英語整體的語感。當然,也為通過我們這個優習網國的眾多英語測試提供初級“抱佛腳”的方法。

猜你喜歡:

1. 經典的英語學習方法總結

2. 俞敏洪談英語學習方法

3. 如何利用牛津詞典高效學英語

4. 如何從頭開始學英語

5. 如何自學英語最快

Ⅷ 探索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方法

探索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方法

導語:語法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實踐證明:機械練習、替換練習、擴展練習、詞語填空、劃線提問、對比設疑、交際練習等方法,在語法教學中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對提高學生的漢語表達水平有積極意義。

語法教學是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的核心,由於漢語沒有時態和詞形的變化,語法教學就更為繁雜。因此,絕大多數對外漢語教學的教材,在語音階段之後,都是以語法結構為綱進行編排的。即每課圍繞一兩個語法點進行,使外國學生逐步掌握漢語語法的特點及表達方式。在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用適當的方法展示語法點,用適當的方法和技巧教授語法點,對提高學生的漢語表達水平極為重要。

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機械練習法 機械練習目的是在簡單情景中加深學生對語法點的理解,並通過反復的、高頻率的機械練習,達到流利說出正確的漢語句子的目的。

例如:老師先大聲領讀三遍:我是留學生。(此句包含最簡單的主謂賓結構)

學生集體朗讀、同桌互相朗讀、個人自讀幾遍:我是留學生。

練習結構是:老師——學生——學生——學生——老師

學生不但掌握了最基本的漢語句式,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重復練習,糾正學生在語音、詞彙、語法方面的錯誤。從最簡短的句式開始,隨著學生對漢語句式的熟悉和掌握,逐漸加入復雜的句型和結構框架。並且在練習過程中,不斷加快練習的頻率,達到脫口而出。

機械練習對學習任何語言都是必須的,尤其在學習語言的初級階段,只有經過大量的、反復的機械練習,才能掌握該語言最基本、最核心的句式。

二、替換練習法 教師用所學語法點寫出一個標準的句子,然後給出替換的詞語,再由學生替換出新句子的方法。

例如:

我 騎自行車 去 長城。

坐火車 廣州。

乘飛機 上海。

坐輪船 武昌。

替換練習也經常用在漢語復句的學習中,譬如練習(如果……就……)

老師:如果明天下雨, 學生:我們就不去爬山了。

如果明天刮風, 我們就不賽籃球了。

如果晚上停電, 我們就不上課了。

……

替換練習也可以認為是一種不完全的重復練習,不僅適合句型學習,還有利於復習學過的詞語。在實際練習中,教師要掌握好練習速度和替換詞語的難度。一般速度可以略快一些,這樣可以使學生精力集中,訓練學生的.反映能力,提高練習的效率。替換詞語要具體、難度要適當,既復習鞏固學過的詞語,又使替換練習正常進行下去。

三、擴展練習法 通過不斷添加新詞語,增長句子的長度,以達到使學生能流利說出包括所學語法點的語句。具體方法是教師給予詞語提示,由學生進行擴展練習。

例如:老師:飯 學生:飯

中國 中國飯

吃 吃中國飯

喜歡 喜歡吃中國飯

瑪麗 瑪麗喜歡吃中國飯

……

擴展練習即可以是短語,也可以是句子;既可以師生互練,也可以同桌相互問答。

例如:學生甲: 去食堂, 學生乙: 吃午飯。

去郵局, 買郵票。

去操場, 打籃球。

去機場, 接朋友。

去書店, ……

去銀行, ……

擴展練習的優點是在特定的語境中,使學生加深對所學語法點的理解,培養學生用漢語思維和表達的能力,為生活中實際的、有意義的交際打下基礎。

四、詞語填空法:這是語法教學中最常用的手段和方法,用此法可以練習漢語數量詞搭配、動賓搭配、定中結構、狀中結構等。

例如:教師說出一個名詞,學生迅速添上數量詞。

老師:飛機 學生:一架飛機

詞典 一本詞典

地圖 一張地圖

漢語課 一節漢語課

教師說出一個動詞,學生快速搭配合適的賓語。

老師:鍛煉 學生:鍛煉身體

克服 克服困難

節約 節約時間

參觀 參觀博物館

教師說出一個名詞,學生迅速添加定語,定語可以是限定性的,也可以是修飾性的。

老師:電影 學生:中國電影 好看的電影

朋友 美國朋友 漂亮的朋友

民歌 鄉村民歌 優美的民歌

餅干 蘇打餅干 美味的餅干

詞語填空法用途非常廣泛,漢語助詞“的、地、得、著、了、過”,連詞“還、再、又”都是留學生容易混淆的語法難點,只有經過大量的填空練習,才能准確掌握他們的用法。

五、劃線提問法: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一個句子,然後用彩色粉筆在句子下方依次劃線,要求學生對劃線部分提問:

例如:喬治坐8路公交車去商場買衣服。

要求學生依次用誰、幾(多少)、哪兒(什麼地方)、什麼(東西)提問,並說出完整的疑問句:

1、誰坐8路公交車去商場買衣服?

2、喬治坐幾路公交車去商場買衣服?

3、喬治坐8路公交車去哪裡買衣服?

4、喬治坐8路公交車去商場買什麼?

教師在講授特指問句時,用劃線提問法效果較好。特指問句還包括用“多長”、“多大”、“多高”、“多寬”、“多遠”、“多大歲數”等提問的句子。劃線提問法,有利於訓練學生對特指疑問句的熟練掌握。

六、對比設疑法 通過新舊知識的對比來講授某些語法點,是教師常用的方法。對比的方式有不少,可以比大小、高矮、長短、顏色……,對於一些復雜的語法現象,教師先對比設疑,後進行講解,常常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講授動詞前加“一”出現在復句的第一分句這一語法現象時,教師先板書兩組片語:

甲組:找人問問 乙組:開門看看

找人一問 開門一看

然後請學生思考,每組中的兩個片語意思是否一樣?用它們造句時用法是否相同?學生討論後,教師把片語擴成句子。

甲組:大衛要找人問問去郵局怎麼走。

大衛找人一問,就知道了去郵局怎麼走。

乙組:我開門看看是誰來找我。

我開門一看,原來是瑪麗來找我。

最後,啟發學生自己總結出:每組的前句表達“問”、“看”的內容,每組的後句表達“問”的結果、“看”後發現的情況。這種講授新知識前,進行對比設疑的方法,可使學生形成一種懸念,急切地、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更牢固地掌握新知識。

七、交際練習法 教師在課堂上利用或創造交際環境,使學生把所學語法點運用於實際交際中。這是語言學習的最高境界,也是語法學習的最高目的。交際練習的特點是真實,教師問生活中的真實問題,要求學生給予真實的回答。

老師:大衛,這個星期天你到哪裡去了?大衛:我去逛超市。

超市裡有什麼? 有食品、服裝、百貨。

你買了什麼好吃的? 我買了燒雞、麵包、啤酒、巧克力。

單價多少錢?一共多少錢? ……

你坐幾路車回來的?

……

交際練習的范圍很廣,話題很多,可以讓學生之間相互模仿去圖書館借書、醫院看病、朋友家作客、野外郊遊等。交際練習是語法學習的重要環節,因為只有經過這種練習,學生才能真正理解所學語法點的含義,准確地掌握它的用法,學會在真實的交際環境中使用。

總之,語法教學的方法是極為豐富的,教師在課前要精心准備例句,設計情景,盡量用例句和情景使學生理解所學語法點,並通過大量的、有意義的、行之有效的訓練,使學生掌握所學內容,在實際生活中能夠靈活運用。

;

Ⅸ 英語語法教學方法

英語教師應該掌握一定的語法教學方法,語法教學中通過創設教學交際活動情景,可以使語法教學變得真實,內容豐富,而且有助於教師與學生在學習中進行積極的互動,能夠促使全體學生都得到操練的機會,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英語語法教學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英語語法教學方法 篇1

1、設置情景教學法

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模擬具體的交際情境,通過講解練習點評的方式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隨著課程內容的深入,逐漸出現動詞的時態和語態等語法現象,這些語法對英語交際的效果具有直接的影響,因此,指導學生在情境中操練它們的用法非常有必要。如「I am opening the door。」、「I have opened thedoor。」、「I will open the door。」這樣把語法現象和具體生活的情境聯系起來,學生必然能夠學得快、記得牢,還能引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課外試著去使用英語。這樣,以後在類似情境下,學生必能脫口而出地說出相似的句子來。

2、歸納教學法

歸納是指從大量具體現象中總結、提取出其中的規律。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先列舉出幾個的例子,讓學生接觸一系列的語言現象,然後,在此基礎上總結出一定的語法規則。初中大多的語法句子先是在課本中出現,並逐漸增多,再作歸納總結,並輔之以大量練習。教學實踐證明,歸納教學法是一種適合我們中國學生特點的教學法。本人認為,在歸納教學法的基礎上,適當結合演繹法,對加深學生的記憶是種不錯的方法。

3、句型對比教學法

任何一種語言都有大量的句子,英語當然也不例外,句型就是從大量的句子中概括出來的典型句式,是語言的結構和模式。初中英語教材中的句型和語法都滾雪球式出現的,某個句型或語法會一次出現――再次出現――反復出現――,由少而多,由淺入深,課文就是對已學句型語法的實際運用,每課所配的練習就是用來鞏固句型、語法、詞彙的。因而,在初中階段,必須扎實地搞好句型教學,每一個句型都要通過模仿、替換、擴展和活用等步驟的訓練,使學生熟練掌握每一個句型。句型與一般句子相比具有典型性,但是與語法相比,它具有局限性,句型操練代替不了語法學習。為了進一步掌握聽、說、讀、寫的能力,還必須進一步去學習語法,句型練習是語法學習的起點,語法學習是句型練習的深化和提高。對於初學者來說,只有掌握了大量的句型才能為較系統地學習語法提供感性材料的前提准備,為以後的語言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句型操練的基礎上,進而學習詞法和句法,在學習詞法和句法時,又藉助句型操練,變語法知識為運用英語的能力,語法教學和句型教學互相結合、互為補充。對不同句型、類似句型進行對比分析,使學生分辨其異同之處,加深理解,這是有助於他們正確運用這些句型的有效方法。

總之,語法教學需要通過實踐來實現,其教學效果也要由實踐來檢驗。一成不變的教學法是不可取的,絕對最優的教學法也是沒有的,教學方法是否可取,是由其是否能實現預期的教學目的來決定的。語法教學需要根據學生的水平、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支配的時間等具體情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進行相對最優的結合。我們初中英語教師應盡量使用英語講課,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並在教學過程中分析所用方法的得失,不斷予以改進。

英語語法教學方法 篇2

語法教學主要不是針對小學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小學本身接觸的語法現象很有限,沒有多少需要系統處理的,二是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也不太適合給他們講語法。

但常有老師問這個問題,小學英語教不教語法,不教的話教材中出現的一些語法現象咋處理?教的話,怎麼教法?

這說明,小學英語雖然簡單,可也不可避免地遇到語法問題,有些單靠聽說活動任務來處理,效果可能不是最好地,也就是說,某些語法現象也有必要從結構形式上進行某種處理,也就是一般說的語法教學了,下面就小學英語語法教學談24個字的淺見,請大家指正。

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的這24個字就是:先例後法、意義領先、提醒注意、點到為止、隨遇隨點、適時歸納。

「先例後法,意義領先」,是說不在接觸足夠實例的情況下解釋語法現象,不脫離實例講結構。解釋語法現象的時候首先從意義出發,結合語言使用來解釋,不離開意義講結構,更不要背「口訣」

「提醒注意」是在聽說讀寫實際語言材料中遇到需要處理的語法現象時,教師明確點明這種用法,適當解釋其形式和意義。「點到為止」是僅僅結合當時具體例子解釋,不作不必要的拓展。比如第一次接觸名詞復數的時候,學生遇到了apples,可能會問這個s是干什麼用的?這時候告訴學生這個S表示「不是一個」就行了。遇到teeth,學生會問牙不是tooth嗎?可以讓學生先記住,表示一個牙的時候EE,表示多個牙的時候就OO了,不必把名詞復數的各種情況和變化形式全部展示給學生。

「隨遇隨點」是說前面接觸過的語法現象後面再遇到,比如名詞的各種復數形式,每次遇到都應該結合當時的例子明確提示。「適時歸納」是當一類語法現象學生遇到的實例已經足夠多了,比較熟悉了,可以進行簡單的'總結。比如學生接觸了名詞復數的幾種形式變化後,可以把學生以前學過的例子集中到一起,師生共同總結歸納,找出規律。但是不必要「求全」,沒接觸過得沒必要急著「補充」。

從反面說,主張「先例後法、意義領先、提醒注意、點到為止、隨遇隨點、適時歸納」也就是反對離開語境和意義講語法規則,不主張離開意義背口訣;反對語法知識點支離破碎,主張適時歸納,但也反對沒有足夠感性積累的情況下過早歸納;語法規則的歸納反對教師灌輸,提倡教師提供典型實例,學生或師生共同總結歸納;反對不顧學生需要和接受能力追求全面。

英語語法教學方法 篇3

一、引言

隨著以「任務型教學」為代表的交際教學法思想被推崇,以及對新課標中「此次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理解的偏頗。有教師認為中學英語教學的重點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和交際能力,而誤以為語法教學可有可無。於是「淡化語法」的教學現象普遍存在,直接導致了學生「雙基」的薄弱,因此阻礙著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形成。為此,本文提出重新審視中學英語語法教學。

二、語法教學的必要性

語法作為形式語言的要素,是對語言存在的規則所做出的概括描述。其形式是一套規則,其作用是將負載語音的詞彙組合成語言(language)並生成言語(words)。這樣,語法就成了學習者掌握語言的完善而有價值的工具,學習者不可不學。

對於中國的中學生來說,語法教學更具有必要性。因為中國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獲得更多的是靠「學得」(learning)而不是「習得」(acquisition)(張正東,XX)。這是由我國中學英語教學具有的特點所決定的(崔剛,XX):

第一, 英語學習主要圍繞課堂教學進行,而課堂教學的學時有限。

第二,英語使用的環境差。在中國沒有二語國家(如新加坡、印度)的使用環境,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相對較少。

第三,學生學習英語是學業課程的需要,並不是生活的必需,多數沒有直接的學習動機。

第四,漢語與英語的差異大。漢語屬於漢藏語系、象形文字,而英語屬於印歐語系、拼音文字。受漢語「負遷移」影響,中國學生學習英語時要比其它拼音文字國家學生面臨更多的困難。

這些特點決定了英語教學是作為一門外語,不能象第二語言那樣習得語言。雖然外語相對於第一語言是第二語言,但作為目的語,並非在目的語國家(如英、美)為移民者開設的二語(英語),外語主要通過有意學習(學得)而掌握。在學校學得外語又有以下主要特點:(1)主要遵循知識(主要為語法)→技能→運用能力的線路發展;(2)輸入之後在吸收之前都得經過理解,這種理解或採用歸納方式、類似「熟而生巧」,或採用演繹方式、類似「畫龍點睛」,都離不了語法(戴淑靜,XX)。

三、優化語法教學的方法

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說明學習是一個接受知識與完全消化並貯存知識的動態過程。英語學習也是這樣一個輸入與輸出的過程。因此,不能用語言「習得」模式去硬套我們的英語教學活動,而應根據教與學的實情,在教材與教學設計上多下功夫,創新語法教學方法(楊金昌,XX)。

1、歸納法。歸納法即教師向學生逐步滲透具體的語言現象,然後讓學生觀察、分析並找出規律,總結出語法規則,這樣能使學生容易接受語法。例如,在學習情態動詞結構「should have done」時,教師可呈現例句:the driver』s carelessness cost many passengers』 lives. 接著啟發學生:do you think the driver should have been careful ?學生會立刻理解句中「should have been careful」的含義。此時教師不要急於點明語言點的規則,而是應呈現更多的句子,以檢驗學生的對新語法項目的理解。教師呈現每個例句都要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待他們領會句意後再引導用「should have done」改寫句子。

(1)this morning mary was late for school .→ she should have got up a little earlier .

(2)i didn』t pass the exam because i had wasted lots of time .→i should have made full use of time to work on my lessons .

…… 在上述語法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分析和練習若干句子,既能很快理解「should have done」的意義,又能較好地掌握其用法,即:「should+現在完成式」表示「本來應該做某事而實際上並未做」,常常含有責備、不滿的語氣。這樣的歸納教學能讓學生理解和活化語法規則。

2、對比法。學生學習了一些語法規則後,在一段時間內會產生「越學越糊塗」的困惑。針對這種現象,教師應組織學生將所學的語法知識進行思維加工,引導學生對類似的語法現象進行對比,找出關鍵點,發現差異點。例如,學生學習了定語從句與同位語從句後,對that引導的從句究竟是定語從句還是同位語從句深感迷惑。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中國國情制約下的中學英語教學是離不開語法的,應給予語法教學一片天地。在進行語法教學時,方法是人為多樣的,正所謂「教無定法」,但「貴在得法」,其核心應是結合英語教學活動,體現「優化而不淡化,重視而不死摳」的原則。

閱讀全文

與語法學習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室內牆壁隔熱的解決方法 瀏覽:917
上籃正確的訓練方法 瀏覽:258
筆畫設置方法在哪裡找 瀏覽:79
醫學全景拼接常用方法 瀏覽:681
哪些數學方法幫你解決了問題 瀏覽:852
卷簾百葉窗免打孔安裝的方法 瀏覽:715
自拍桿拍手機的方法 瀏覽:550
bod5分析方法名稱 瀏覽:255
小米5無線顯示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45
燉汆悶屬於什麼加熱方法 瀏覽:209
激光方法治療胃息肉有沒有傷口 瀏覽:571
一個人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211
魚缸除油膜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440
咳嗽小便失禁鍛煉方法 瀏覽:904
簡單做魚方法 瀏覽:104
大小臉自我矯正方法圖片集 瀏覽:80
從台賬中快速抓取數據的方法 瀏覽:785
高血壓的剁遼方法有哪些 瀏覽:97
幼兒心理發展研究最基本的方法 瀏覽:52
商業研究方法和人力資源管理問題 瀏覽: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