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孩退燒最有效的方法
小孩退燒可以採用溫水擦浴大血管、額頭外敷冷毛巾、給孩子多喝熱水、降低環境的溫度。
可以採用物理降溫的方式,比如用溫水擦浴大血管經過的地方、額頭外敷冷毛巾、適當的給孩子多喝熱水、降低環境的溫度等等。畢竟物理降溫是沒有副作用的,對孩子的身體也是沒有太大影響的。
預防小兒發燒,預防孩子反復感冒,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首先是想辦法增強孩子自身的免疫力,給孩子均衡的飲食,保證充分的休息,規律的作息,早睡覺,這是最簡單,最有效提高孩子免疫力的方法。另外,要保持適度的戶外運動,風和日麗的時候,經常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增強孩子抗病抗寒的能力,也是非常有好處。
第二,做好個人衛生的防護,養成孩子出門戴口罩的習慣,養成孩子回家之後先洗手,養成室內定期通風的習慣。
如何預防孩子近視
培養正確的用眼衛生,避免不必要使用電子產品,減少看近時間,要教育孩子在學習時坐的姿勢要端正,要做到眼睛離書保持33厘米的距離,寫字之手離筆尖3.3厘米(1寸),胸前與桌子相距一拳,看書寫字1小時左右休息片刻,看電視應保持一定距離並要節制時間,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預防眼睛近視。
家長要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學習室內光線應充足,不要讓孩子在光線太強或太暗的地方要書看字,更不要在太陽光直射下看書。孩子學習的房間牆壁要潔白,門窗玻璃及燈具要干凈透明,這樣做對孩子的眼睛是有益的。
經常的戶外活動是放鬆眼睛疲勞的好方法,幫助孩子合理安排學習時間,最好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爭取少在晚間看書,每次看書、寫字的持續時間不要過長,1小時左右要讓孩子適當休息,每天到戶外活動遠眺2-3小時,增加體育鍛煉,防止眼睛過度疲勞。
② 寶寶發燒了怎麼降溫
寶寶發燒是一個常見的症狀,初次發燒要注意孩子的精神狀況。如果孩子的精神狀況好、沒有其它合並症狀就注意觀察。另外及時給孩子測量體溫,如果體溫不超過38.5℃,可以採取物理降溫的方法。
物理降溫的方法,比如可以給寶寶洗個溫水澡,水溫37℃左右就可以了。另外也可以用溫濕的毛巾給寶寶擦手心、腳心、腋下、腹股溝、脖子這些大血管通過的部位,也可以達到降溫的作用。另外,家裡如果有退熱貼也可以給寶寶貼上退熱貼,退熱貼比較方便,孩子用起來也容易接受。退熱貼可以貼在孩子的額部、太陽穴、手心、腳心、腋下、大腿根這些部位。
寶寶如果發燒比較明顯,也可以用冰袋或者是涼水袋,冰袋最好用毛巾裹上再給孩子枕在後腦勺的部位,可以達到降溫作用。另外,寶寶發燒的時候建議給寶寶多喝點水,通過喝水可以促進寶寶排尿、排汗,可以達到降溫的效果。
如果寶寶體溫超過38.5℃以上建議給寶寶吃退燒葯,退燒葯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選擇性的吃布洛芬或對乙醯氨基酚。退燒葯吃完以後,一般2個小時孩子的體溫就會降到正常。根據這些情況採取降溫的措施,如果寶寶持續體溫不降、發燒不退,體溫高燒到38.5以上伴有精神症狀不好,要及時的去醫院就診。
③ 寶寶發燒如何快速退燒最有效的退燒方法是什麼呢
1、散熱:通過把孩子的衣領領口解開,適當的少穿衣服,被子不要蓋得過厚等辦法,使孩子身體里的熱量更快的發散。
2、飲用溫開水:給孩子適量的多飲用一些溫開水,通過飲用溫開水補足身體里的體液,有利於退燒。
3、物理降溫:可以用溫水毛巾擦拭孩子的額頭、顏面部、頸部、手心、腳心,使孩子的體溫快速降下。
4、服用退燒葯:當孩子的體溫達到38.5℃以上時,要給孩子服用口服退熱葯,如臨床比較常用的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都具有很好的退燒效果,可使孩子的體溫快速降至正常。注意給孩子服用退燒葯時,要遵醫囑,避免劑量過小不易退燒,劑量過大產生副作用。
嬰兒發燒注意事項
給孩子的穿著上要注意不要給孩子穿得過多,發熱的時候需要有散熱的作用,很多家長在孩子發燒的時候就怕孩子受涼,給孩子盡量多穿衣服或者多蓋被子是不對的,只有在發熱的時候給孩子少穿一些衣服、少蓋些被子,通過散熱可以達到降溫的目的。
注意給孩子適當的補充一些水分,因為本身發熱會有散熱的作用,可能會造成孩子不顯性的脫水,適當的補充水,可以讓孩子的脫水有些改善,再有也可以幫助孩子能夠出現排汗、排尿,達到降溫的目的。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退燒
④ 小孩退燒最有效的方法是什麼
最有效的小兒退熱方法有三種,即物理降溫、解熱鎮痛葯的應用、尋找發熱的病因對症治療。小兒發燒是常見的症狀之一,37.5-38.5℃之間為低熱,首選物理降溫,38.5℃以上為高熱。在物理降溫的基礎上加用第一線退熱葯為布洛芬,臨床常用的是安瑞克、美林。即對乙醯氨基酚,常用的是泰諾林。要尋找發熱的病因,對症治療。發燒有一個過程,最常見的是感染性發熱和非感染性發熱。感染性發熱常見於由細菌、病毒、支原體、衣原體、真菌、螺旋體、寄生蟲等引起的感染,還有結核引起的感染。非感染性疾病是比較麻煩的疾病,如結締組織病、川崎病、風濕熱、幼年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等等,還有血液病。長期用葯可以引起葯物熱,還有一些中樞性疾病,如腦外傷、腦腫瘤引起的中樞性功能失調,會長期發熱等,所以發熱有一個過程,一般的感染,呼吸道感染最常見,發燒持續3天左右是在情理之中,要首選物理降溫及對症治療。
【拓展資料】
一、體溫高於正常值。正常人體溫在一個狹小范圍內有所波動,如口溫波動在36.0~37.0℃之間,以凌晨0~4時最低,下午5~7時最高,差異在正負1.0℃左右。婦女月經前期、妊娠期、精神緊張以及劇烈運動,都會出現一些體溫升高現象。受情緒影響體溫可升高2℃,5公里長跑後體溫可達40~41℃,這些均屬生理現象。病理條件下的發熱主要是由各種病原體感染引起的,如流感、肺炎、傷寒、瘧疾等引起的發熱。也可以是非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發熱,像中暑、惡性腫瘤、白血病等引起的發熱。調節產熱、散熱的中樞稱體溫調節中樞,位於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類似於恆溫器,正常時體溫值穩定在37℃水平上(調定點),若實際體溫高於或低於此值,中樞會加強散熱或產熱活動來保持體溫正常。發熱的根本原因在於致熱原以某種方式使調定點上移。如調定點由37℃升高時,體內出現產熱為散熱反應(如出汗)。
二、一定限度內的發熱是人體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禦反應。此時白細胞生成增多,肝臟的解毒功能增強,物質代謝速度加快,有利於人體戰勝疾病。但發熱過高或過久會使人體各個系統和器官的功能以及代謝發生嚴重障礙。小兒體溫超過41℃時,腦細胞就可能遭受損傷,甚至出現抽搐,並逐步喪失調節體溫的能力。發熱時人體營養物質的消耗增加,加上食物的消化吸收困難,長期下去可引起人體瘦,蛋白質及維生素缺乏,以及一系列的繼發性病變。所以過高過久的發熱是對人體不利的。因此遇到高熱病人應及時採用退熱措施,並立即請醫生診斷、治療。
三、 兒童營養不良最早出現的症狀是體重減輕,消瘦,皮下脂肪減少,皮膚毛發干澀、彈性小,面色焦黃,精神不振,活動減少,肌肉無力。輕度營養不良對孩子的早期身高沒有影響,長期尤其重度營養不良則可使孩子的身高增長遲緩。 引起小兒疳症的主要原因是父母喂養不當或小兒挑食、偏食。
喂養不當主要是「太過」和「不及」。「太過」是指沒有良好的飲食習慣,飢飽無規律,過分食用肥膩的食物,過多地吃冷食,導致食積內停,形成疳症。
「不及」指母乳喂養不足;人工喂養調配不當,如牛奶或奶粉濃度太低,或以穀物米粉、麥乳精為主食,從而因長期蛋白質和脂肪不足而發生營養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