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科學研究的三大方法:
1、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系統研究方法;
2、個體論與整體論相結合的綜合研究方法;
3、實證性與評價性相結合的集成研究方法。
三大方法是對社會科學中三個基本關系(定性與定量、個體與整體、事實與價值)的辯證解決,是既體現馬克思主義辯證思想精神,又與社會現象的復雜性相結合的,因而,它們可以構成適應現代社會整體化趨勢的方法論基礎。
(1)社會學研究的主要方法擴展閱讀
馬克思曾預言:「科學只有從自然科學出發,才是現實的科學。歷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為人這一過程的現實部分。自然科學往後將包括關於人的科學,正像人的科學包括自然科學一樣:這將是一門統一的科學」(《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8頁)。
一百多年來,人類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個方面均已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特別是自然科學的發展尤為突出,不僅深入到了自然界的宏觀領域、宇觀領域和微觀領域,還深入發展到了人類機體(包括大腦)和人類社會領域,而且這兩個方面仍在不斷地進行相互滲透、相互整合。
社會科學(包括思維科學)越來越多地受到自然科學的影響,許多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已經卓有成效地應用於社會科學的研究過程之中,有力地推動了社會科學的發展。社會科學的這種不斷地採用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的發展趨勢,稱之為社會科學的「自然科學化」。
② 研究社會歷史過程中有哪些重要方法
社會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統計調查法,實地研究法,實驗法,文獻研究法等。其中統計調查和實驗法屬於定量研究,實地研究法和文獻法屬於定性研究。
統計調查適用於對集體的態度、行為傾向和社會輿論的研究,如民意測驗,群眾對某事物的態度,對一些社會公認的問題的民意考察等。
實地研究法最早由人類學和民族學方法發展而來,它適用於對少數有代表性的或獨特的社會單位進行詳細、深入的考察,特別是對那些只有在現場才能很好理解的事件,過程和行為進行研究。如費孝通的「江村研究」。
實驗法最適用於解釋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主要用於社會心理學和小群體研究。
文獻法是歷史的主要研究方法,它利用現存的第二手資料,側重從歷史資料中發掘事實和證據,主要藉助歷史文獻研究過去的一些社會問題,也可以是綜述性的研究,或探究社會問題的歷史根源和來龍去脈等。
(2)社會學研究的主要方法擴展閱讀:
歷史作為反映過去事實的工具,其本身必須具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從而為人類整個階段的發展進程奠定基礎。因此,合情合理的歷史應具有以下特點:
1、有一定的史籍史料為依據。人們了解古代的歷史主要通過對歷史文獻的研究和分析,內容翔實的古書大大提高了歷史的透析性,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2、有古物或遺址可以做比較。從古墓中發掘的古物同樣具有參考價值,可以使人們了解古物所屬年代的風土人情。而對於遺址(如三星堆遺址)而言,科學家通過化學元素分析法(如C14檢測法),或對地質層進行研究,就可以對歷史有一段明晰的了解。
3、符合人們的普遍意願。即使是神話傳說,也絕不是胡編亂造,而是經過長期的生產過程中,被廣大勞動人們一直接受的故事。而對於童話而言,是人全憑自己的思想編造的故事,並非歷史。
③ 社會學的研究方法
社會學研究方法有四種:調查研究、實驗研究、文獻分析、實地調查。每一種總研究方式都有適用范圍,也存在一定優缺點。
調查研究適用於社會生活狀況調查、社會問題調查、市場調查、民意調查和學術性調查。
實驗研究適用於探索兩種現象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實驗的類型有實驗室實驗和實地實驗、標准試驗和准實驗。
文獻研究適用於研究那些無法接觸的研究對象和縱觀分析,類型有內容分析、二次分析和現存統計分析。
實地研究適用於研究現象發展變化的過程及其特徵,它是一種深入到研究現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參與觀察和無結構訪談的方式收集資料,並通過對這些資料的定性分析來理解和解釋現象的社會研究方式。
④ 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具體有哪些
社會科學研究的三大方法:
1、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系統研究方法;
2、個體論與整體論相結合的綜合研究方法;
3、實證性與評價性相結合的集成研究方法。
三大方法是對社會科學中三個基本關系(定性與定量、個體與整體、事實與價值)的辯證解決,是既體現馬克思主義辯證思想精神,又與社會現象的復雜性相結合的,因而,它們可以構成適應現代社會整體化趨勢的方法論基礎。
(4)社會學研究的主要方法擴展閱讀:
社會科學研究的特點
1、復雜性
社會科學所研究的社會事物(或社會歷史現象)一般都是非常復雜的,它們受眾多自然和社會變數的制約,而這些變數之間往往又是彼此相關的、非線性的關系。
社會科學所研究的對象一般都具有自我組織、自我創造、自我發展的能力;社會事物的產生往往由偶然的事件或個別人物作為導火索,具有較強的隨機性和模糊性;社會科學往往又較多地涉及「應該」「願望」等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判斷較強地依賴於觀察者的思想動機,受到眾多內外變數的制約,表現出較強的隨機性和模糊性。
人們很難從這些隨機因素背後找出必然性因素,很難從思想動機中發現其客現動因,這就給社會科學進行精確、客觀的分析帶來了巨大的困難,因而只能大量地採用定性分析的手段。
2、依賴性
一般社會事物都是建立在眾多自然事物的基礎之上,或者與眾多自然事物相聯系,因此任何一門社會科學往往涉及眾多自然科學領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自然科學的全面發展狀態。自然科學如果沒有得到充分發展,社會科學就難以在精確性和客觀性上取得重大突破。
3、難驗證性
社會事物一般有較長的運行周期,且在時間上具有不可逆性,有些社會事物的運行容易產生巨大的利益沖突,並會引起一些不可預測的災難,因而難以進行重復性實驗,許多社會科學的假設、預言難以在短期內和較小范圍內得以驗證。
4、主觀性
對社會事物的認識和評價要受到眾多主觀因素(特別是感情因素)的制約,而這主要取決於觀察者與觀察對象之間利益關系(特別是經濟利益關系),各種社會科學因而很容易帶有強烈的民族性和階級性。
這種由利益關系所引起的「先入為主」的主觀因素(特別是民族感情和階級感情),誘導人們形成非中性的、非客觀的、非理性的觀察態度,這就容易形成代表不同民族利益和階級利益的「社會科學」,而且互不妥協,各自為政,從而嚴重阻礙著社會科學的健康發展。
⑤ 社會學的研究方法
社會學研究方法,指的是從事社會學經驗研究的方法,而非理論研究的方法。2社會研究具有三個方面的基本特徵:(1)研究的主題是社會的,而非自然
的;(2)研究的方式是經驗的,而非思辨的;(3)研究的問題是科學的,而非判斷的。3.社會現象的復雜性、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擾性、保持客觀性的困難
以及研究所受到的各種限制是社會研究中最主要的困難。4.社會研究的方法體系劃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或部分,即方法論、研究方式、具體方法及技術。6.社會
研究有四種主要的研究方式,即調查研究、實驗研究、實地研究和文獻研究。8.實證主義(定量)與人文主義(定性)、批判主義三種不同的方法論主張在經驗研
究中則代表著兩種不同的探求知識的方法。其一是科學主義的;其二是自然主義的。9.社會研究的過程分為五個階段,這就是:(1)確定研究課題並將其系統
化;
(2)設計研究方案和准備研究工具;(3)資料的收集;(4)資料的處理與分析;(5)結果的解釋與報告。11.方法論:方法論所涉及的是規范一門科學學科的原理、原則和方法的體系。12.研究方式:研究方式指的是研究所採取的具體形式或研究的具體類型。
二、
理論與研究:1、理論是以一種系統化的方式將經驗世界中某些被挑選的方面概念化並組織起來的一組內在相關的命題。通常可將理論劃分為三個層次,即宏觀理
論、中層理論和微觀理論。2、判斷理論優劣的標准有三條,即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1)解釋范圍越廣泛的理論越是好的理論;(2)解釋越精確的理論越
是好的理論;(3)結構越簡練的理論越是好的理論。3、概念、變數、命題和假設是構成理論的基本要素。變數(variable)
就是具有一個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范疇、不同的屬性或不同的亞概念)的概念4.概念是對現象的一種抽象,它是一類事物的屬性在人們主觀上的反映。5.理
論目的是描述不同變數及其不同屬性之間所存在的某種邏輯關系。6.直接由概念構成的是命題,而理論則是由一組命題所構成的。7.在社會研究中最常用的命題
形式是假設,即一種有關變數間關系的嘗試性陳述,或者說一種可用經驗事實檢驗的命題。8.理論對經驗研究的作用體現在:作為研究的基礎、背景,為研究提供
理論視野和概念框架;指導研究方向;提供研究的解釋。9.一種理論解釋的發展包含著兩個相互聯系的過程或階段,即以歸納推理為標志的理論建構過程和以演繹
推理為特徵的理論檢驗過程。理論建構過程以觀察為起點,然後通過歸納推理,得出解釋這些觀察的理
論;而理論檢驗過程則是以理論為起點,通過演繹推理,作出預言或預測,並通過對實際事物的觀察來檢驗預言的正確性。
⑥ 社會研究的基本方式
社會研究方式是社會學研究方法中的基礎性知識,分類維度不同,社會研究的基本方式也略有差異。
根據袁方的《社會研究方法教程》,社會研究有4種基本方式:問卷法,訪談法,實驗法,文獻法。
根據以定性—定量為區分維度的劃分法,社會研究的4種基本方式為:調查研究,實地研究,實驗研究,文獻研究。其中調查研究指採用定量方式的問卷調查和結構化訪談法。實地研究為採用定性方式的參與觀察,個案訪談等無結構觀察、訪談法。具體可以參考下圖:
⑦ 社會學有哪些研究方法,這些方法適用於那些社會問題
社會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統計調查法,實地研究法,實驗法,文獻研究法等。其中統計調查和實驗法屬於定量研究,實地研究法和文獻法屬於定性研究。
統計調查適用於對集體的態度、行為傾向和社會輿論的研究,如民意測驗 ,群眾對某事物的態度,對一些社會公認的問題的民意考察等。
實地研究法最早由人類學和民族學方法發展而來,它適用於對少數有代表性的或獨特的社會單位進行詳細、深入的考察,特別是對那些只有在現場才能很好理解的事件,過程和行為進行研究。如費孝通的「江村研究」。
實驗法最適用於解釋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主要用於社會心理學和小群體研究。
文獻法是歷史的主要研究方法,它利用現存的第二手資料,側重從歷史資料中發掘事實和證據,主要藉助歷史文獻研究過去的一些社會問題,也可以是綜述性的研究,或探究社會問題的歷史根源和來龍去脈等,
⑧ 社會學有哪些研究方法,這些方法適用於那些社會問題
社會學的研究方法大致分為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主要用觀察、實驗、調查、統計等方法研究教育現象,對研究的嚴密性、客觀性、價值中立都提出了嚴格的要求,以求得到客觀事實。定量研究通常採用數據的形式,對教育現象進行說明,通過演繹的方法來預見理論,然後通過收集資料和證據來評估或驗證在研究之前預想的模型、假設或理論。定量研究是基於一種稱為「先在理論」的基礎研究,這種理論以研究者的先驗想法為開端,這是一個自上而下的過程。
定性研究大多是採用參與觀察和深度訪談而獲得第一手資料,具體的方法主要有參與觀察、行動研究、歷史研究法、人種志方法。其中參與觀察,是定性研究中經常用到的一種方法。參與觀察的優勢在於,不僅能觀察到被觀察者採取行動的原因、態度、努力程序、行動決策依據。通過參與,研究者能獲得一個特定社會情景中一員的感受,因而能更全面地理解行動。然後通過對觀察和訪談法等所獲得的資料,採用歸納法,使其逐步由具體向抽象轉化,以至形成理論。與定量研究相反,定性研究是基於「有根據的理論」為基礎的。這種方式形成的理論,是從收集到的許多不同的證據之間相互聯系中產生的,這是一個自下而上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