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麼練習好武術套路
要學好武術,就要培養武術意識。套路記不住,就將其分解,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記憶磨透,最後再組合起來。
我是體育教育專業的,現在在專修武術(挺差的),如樓下說的,最好找幾個人教教.
還有,下面是我的作業,順便發上來晾晾.哈哈.
武術意識培養
武術意識是武術工作者常用的名詞,尤其在武術教學、訓練、競賽中的應用更為廣泛。現筆者根據武術教學、訓練的經驗體會,從武術套路的攻防動作和心理學的角度,談談武術意識的培養。
一、什麼是武術意識
武術意識有三層意義。其一是人們意識到的武術的存在及其功能,是人腦對武術感知水平的反映,是人們對武術的一般意義上的認知,屬於武術意識的日常概念。其二是指科學的廣義的武術意識。它泛指人們意識到的武術運動的內容、性質、形式、功能及其意義在人腦中的反是映。這種層次的武術意識,是在思維訴基礎上人對武術運動的最高水平的認知。其三即指狹義的武術意識,也是文章的著重點。
狹義的武術意識是指武術運動員或武術習練者在武術運動中一切意識到的自覺的心理活動狀態。例如,武術比賽中運動員意識到雙方的身體狀態和技戰術狀態,從而靈活機動地調整自己的技戰術計劃,去爭取勝利。武術套路運動員的武術意識,就是將武術實戰中的進攻意識、防守意識、戰術意識、爭勝意識等,通過套路攻防動作的演練充分表現出來,而且要形象、逼真,具備實戰意識狀態。
二、武術意識的特徵
武術意識的實質,是人腦與武術攻防技術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一種主觀精神是映象,是人腦對武術攻防技術的反映。套路運動中的武術意識,就是將意識的主觀精神映象通過攻防動人演練,使其具體化。對抗性項目中的武術意識是抽象的,含而不露的,具有真假虛實多變性的特徵。而套路運動中的武術意識則是重表現,具有渲染的特徵。例如,在少年規定拳第三段,弓步上沖拳接弧行步里合擊響這一組動作中,通過攻防動作演練的姿態,神態、身法和動作節奏變化的態勢,來表現武術的攻防意識。其演練的技術要求是:上肢動作隨身法、步法的轉換,擰腰、抄掌,弧行步第一步要緩起緩落,緊接著擺掌擺頭一氣呵,以警覺的目光注視左前方,塑造出神如捕鼠之貓的待發動作,隨即是輕緩隱蔽的第二三步(似貓行),第四五步突然加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完成里合腿擊響動作(俗稱耳門腿),以生動具體的表演風格完成了一組由觀察試探過渡到突然襲擊的動作,而且節奏鮮明,富有神韻,較形象地體現出了武術實戰意識的狀態。對練套路中的攻防意識,那就更要求形象逼真了。
武術意識的這些外部特徵,正是以武術攻防動作的形象語言,來表達武術攻防技術中的戰術思維,它是藉助演練的形式、以節奏處理的技巧、以特有的武術精氣神,把武術的技戰術動作與演練者的情感體驗緊緊地交織在一起,使套路演練迭盪起伏,似乎是在演繹一場充滿激情的戰斗故事,令人賞心悅目、回味無窮。
武術意識的意義,在於它決定著運動員攻防意識的表達能力。初習武者,人的意識參與多,但表現不出專門化的武術意識;中等水平的習武者,意識參與減少,能表現武術意識,但表現能力不強;高水平的武術運動員,動作達到了自動化,基本上沒有意識的參與,但有意識的監督、調節,而武術意識的表現能力則強。由此可見,武術意識是套路運動員提高攻防表現能力的重要心理因素。
三、武術意識的培養
(一)首先要從身體形態、神態、身法方面著手。
1.身體形態是指武術基本動作的姿態。它是表達武術意識的載體。其技術要求以並步抱拳為例:兩腿直立,雙拳抱於腰兩側的中後部,雙肩後展,上體微向前傾,自然挺胸收腹、直背、立腰、斂臀。頭左擺90º,目視左前方,目光要犀利。以這樣的身體形態姿勢,能給人一種伺機而動的備戰意識。
2.神態是指內在的精神意識。通過面部的表情,目光神韻,意貫周身,塑造出武術攻防意識的神態、氣勢。以弓步頂肘為例,它的神態要求是,隨著左弓步左臂緊敢,右掌助力,身到、步到、肘到、眼到,目光炯炯、面部神勇,從而顯示出英勇頑強的內在氣質,這種精神狀態有利於進攻意識的培養。
3.身法是指身體軀干結合武術攻防動作變化的技術方法,身體的變化反映著武術技戰術動作的調整。以前點步格肘為例,其技術要求是:右腿支撐,左腳前點,上體後仰,腰微左擰,左掌鋪助右臂屈肘格擋,目光沉著機警,給人一種避其鋒芒、以柔克剛的感覺,有利於防守意識的培養。
(二)要在理解動作攻防含義的基礎上培養武術攻防意識
武術套路中的攻防技術,是通過「招式」來體現的,其技擊方法極其豐富。因此掌握套路「招式」的用意,對培養運動員的攻防意識極為重要。這就要求教練員、運動員去拆解套路中的「招式」,使運動員掌握動作的攻防含義。以長拳競賽套路的第二段——側踹腿接馬步架沖拳為例,其攻防意義是:側踹腿落地、右腳插步(俗稱偷步)、右掌抓左肩,擒拿固定來犯之手,左臂隨左腳上步屈肘上繞後,按壓對方肘部,呈擒拿之勢(俗稱鷂子抓間)。當對手化解後,我方右拳順勢攻擊對方胸部,當對方反擊我方頭部時,右拳隨之上架,左拳趁機攻擊對方胸部(俗稱黑虎掏心連環打),呈馬步架打之勢。讓運動員理解「招式」的攻防含義,有助於武術攻防意識的培養。
(三)要從套路演練節奏上抓武術節奏意識的培養。
節奏是指攻防動作的速度、力量、幅度的變化。套路中的攻防技術運用,就是藉助套路演練節奏的變化來表達攻防意識。以虛步藏刀接弓步扎刀為例,其技術要求是:右手持刀後藏,左手推掌誘敵,以布陣的姿態表現出一種誘敵深入的戰術意圖。其節奏變化處理是:左掌以輕緩、柔活的推掌手法誘敵,當對手來攻時,藏刀以猛虎下山之勢突然弓步扎刀。這些快與慢、剛與柔、大與小的處理技巧,有利於武術節奏意識的培養。
(四)要在攻防動作的情感表達上培養武術情感意識。
情感是人與各種需要之間關系的反映,有顯著的外部表情和動力作用。而套路運動攻防動作的內容多、變化多,情感就是要根據攻防動作變化的需要,有不同的表達。例如:快速的進攻動作的情感,應是奮進的、激昂的,靈活機動的防守動作應是自信的、機警的。演練者應把嫻熟的技術與積極的感情融合起來,去營造一種攻防氛圍,以此來培養武術的情感意識。
(五)要在武術動作的勁力、協調上培養功力意識。
功力是指運動中勁力充足、順達、准確,它體現著能有效地攻擊對手。以沖拳為例,它的技術要求是:力由腰發,傳於肩、達於肘、催於手,力貫拳面,使勁力充足,准確擊中有效部位。協調是指運動中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器械的協調配合的完整性,從而反映出一定的技術水平。從動作完成的功力上去體現進攻的威力、防守的靈活,以此來培養武術的功力意識。
(六)運動想像訓練加強武術意識的培養。
想像本身就是意識增強的一種表現。想像訓練是指在過去感知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回憶武術攻防動作的表象、身體狀態、精神狀態的情景,以強化武術攻防意識的心理訓練方法。其要求是:(1)想像的攻防動作要具體生動,形象逼真,而且想像時要獲得深刻的意識體驗;(2)想像訓練要與技戰術動作訓練結合起來,要真正做到想、練結合,這樣才能把感知水平的武術意識,培養成思維水平的武術意識。
② 我要……武術幻想 你最好了,給我吧
BL的
③ 誰知道套路拳法
長拳
長拳
中國拳派之一。查拳、花拳、炮捶、紅拳均屬長拳之列。古代也有專稱長拳的拳種。現代新編長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發展起來的一個拳種,在武術運動中影響較大,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現代長拳吸取了查、花、炮、紅諸拳種之長,把長拳類型的手法、手型、步型、步法、腿法、平衡、跳躍等動作規格化,按照長拳運動方法編成各種拳械套路。它的特點是姿勢舒展大方,動作靈活快速,出手長,跳得高,蹦得遠,剛柔相濟,快慢相間,動迅靜定,節奏分明。是全國武術表演和比賽項目之一。長拳適合於青少年練習。從編排上看,它既有適合於基礎訓練的一面,又有適合於競賽、提高的一面。它的內容包括拳、掌、鉤三種手型,弓、馬、仆、虛、歇五種步型,還有一定數量的拳法、掌法、肘法和伸屈、直擺、掃轉、擊響等不同組別的腿法及平衡、跳躍、跌仆、滾翻動作。長拳在技術上有八點要求:①姿勢。頭正,頸直,沉肩,挺胸,直腰,斂臀,上肢舒展、挺拔,下肢穩定、勻稱。②動作。在做踢、打、摔、拿等技擊動作時,起止點、路線、力點都要清晰。③身法。要把軀幹活動和吞、吐、閃、展、沖、撞、擠、靠等攻防變化緊密結合起來。④眼法。要做到手眼相隨,手到眼到,通過眼神把一招一式的內在意識充分表達出來。⑤精神。要全神貫注,表現出勇敢、機敏、無所畏懼的氣概。⑥勁力。要有剛有柔,要剛而不僵,柔而不松,剛柔相濟,發勁時有爆發力;要以意識支配動作發力,並以氣息配合,做到內外合一。⑦呼吸。講究提、托、聚、沉四法。跳躍時用提法,靜止性動作用托法,剛勁性動作用聚法,由高到低的動作用沉法。⑧節奏性。在演練中,快與慢、動與靜、剛與柔、起與伏等多種矛盾的對比越鮮明,越突出,節奏性越強。長拳動作舒展,關節活動范圍較大,對肌肉和韌帶的柔韌性、彈性都有較高要求。同時,由於長拳動作大多是用大肌肉群來進行活動的,要求肌肉活動量大而且迅速,需氧量較大,因此對提高心肺功能也有良好作用。
該拳的特點是在出手或出腿時以放長擊遠為主,其動作撐長舒展、筋順骨直,有時在出拳時還配合擰腰順肩來加長擊打點,以發揮「長一寸強一寸」的優勢。套路動作數量和趟數一般較多,長拳中也間或使用短拳,但整套動作是以長擊動作為主。長拳的基本技法規律包括:頂頭豎脊,舒肢緊指(趾);形合力順,動迅靜定;以眼傳神,以氣助勢; 陰陽相依,相輔相襯。另外,古時太極拳的別稱。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體委把流傳廣泛的查、華、炮、洪、彈腿、少林等拳種,根據其風格特點,綜合整理創編了一種長拳。現代新編長拳吸取了諸拳種之長,把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平衡、跳躍等基本動作規格化,按照長拳運動方法編成包括竄、蹦、跳、躍、閃、展、騰、挪和起伏轉折在內的各種拳械套路,使之成為基礎武術訓練和全國武術表演比賽項目。長拳內容包括基本功、單練套路、對練套路。單練套路分為兩種:(一)規定套路:國家體委統一制定,分為甲組、乙組、丙組(初級)。每組均有長拳、刀術、劍術、槍術、棍術五種套路,每個套路是由不同難度和數量的規定動作組成。(二)自選套路:武術競賽規則對自選套路的動作數量、組別、規格、完成套路時間都有統一的要求,如內容至少包括拳、掌、勾三種手型;弓、馬、仆、虛、歇五種步型和一定數量的拳法、掌法、肘法和不同組別的腿法及平衡、跳躍等動作。長拳的手法主要有沖、劈、崩、貫、砸等拳法,推、挑、撩、劈、砍等掌法,頂、盤、格等肘法,腿法主要有彈、蹬、踹、點、鏟、踢、里合、外擺、拍、掃等,還有各種摔法、拿法、跳躍、平衡等。
④ 中國武術的分類
武術的分類,素有不同方法,早在戰回時代的《司馬法》中,就有「長兵」、「短兵」的分法,井以兵器的長短,確定其戰術的要求:「長兵以衛,短兵以守「。戚繼光在《紀效新書》中介紹當時流行拳法時,有長拳》短打的說法;介紹拳技時則使用了打 (張伯敬之打)、踢(李半天之腿)、跌(干跌張之跌)、拿(鷹爪王之拿)四種技法的概念。清初黃宗羨又提出了內家拳、外家拳的分類概念。為了說明南方與北方武術的特點,也有「南拳、北腿」的傷諺,但這一切都是不準確的。
武術發展至今,內容極為豐富,流派之多不勝枚舉,一般人習慣的有武當派、少林派、峨媚派、太極拳、八封掌、形意拳、南拳等。如果拋開這些門派,按照中國武術研究院所編的《武術之光》的分法,可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基本功和基本動作,如腿功、腰功、肩功、椿功和各種單勢練習,它們既是套路運動和對抗運動的基礎,又可長期單獨練習。
第二類是套路運動,這是目的武術的主要內容。套路運動足按照一定的規樟祁要求把許多動作編成成套來練習。套路運動分為四個部分:
1.拳術:包括長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掌、太極拳、八極拳,通臂拳、劈掛拳、戳腳、翻子拳、象形拳、地躺拳等百餘種拳術。現代長拳吸取廠查、華、炮、紅等長拳型傳統拳的精髓,把長拳類型的於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平衡、跳躍等基本動作規范化,按照長幸運動方法編成包括審蹦跳躍、閃展騰挪和起伏轉折在內的各種套路,舒展大方,剛柔相濟,進疾退速,節奏明快。南拳是流傳於我國南方各地拳術的總稱。南拳拳勢剛勁猛烈,步法穩固扎實;以象為勢,以怠為神;陵橋硬弓,穩扎穩打;發勁剛猛,吐氣發聲,威武雄壯,氣勢磅商。南拳演練時,體剛勁粗.遠『i鼓勁,並發出「嘻、喝、嘩、吶」等聲,助威、助勢、助勁力、助形象,給人以「呼喝則風雲變色,開拳則U1岳崩潰「之感。人極拳是將古典哲理融入傳統學好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拳法。大極拳的特點是靜心月意,以意導形,呼吸自然,動作圓活連貫,上下相隨,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演練人權拳時,要求動作氣勢如汀河滔滔不絕.周身處處輕靈,處處活潑,邁步如貓行,一羽不能加.一蠅不能落,舍己從入以柔制剛。
2.器械:包括短器械,如刀、劍等;長器械.如棍、槍等;雙器械,如雙刀、雙劍等;軟器械,如九節鞭、三節棍等。刀術的特點是勇猛快速氣勢逼入。剛勁有力。演練單刀時,一手執刀,另一手配合JJ法變化做出各種伸縮、開合、纏裹動作,以助刀勢。單刀刀法主要有:「劈、砍、撩、扎、掛、斬、刺、掃、架以及腕花和背花。劍屬雙刃短兵,素有「百刃之君」的美稱。劍術的特點是輕快、敏捷、蕭灑、飄逸、靈活多變,故有「劍如飛風」、「劍似游龍」之說。劍法多以擊、刺、格、洗、劈、砍、撩、捷、抽、帶、崩、點為主。棍為無刃長兵,素有「百兵之祖」之稱。演練棍時要求手臂同熱、身棍合一、力透棍尖、風聲雷動。所謂「根打 大片」,就是指舞棍時勇猛有力、快速爆烈。常見棍法有劈、掄、戳、掛、崩、點、掃、穿,攔、架、砸、雲等。槍,是古代四大兵器之一,譽稱「百兵之王「。槍法以扎為主,攔、拿為輔、扎槍要平正迅速,直山直入.力達槍尖,故有「槍扎一線」之說。槍法還有崩、點、穿、因、姚、撥等。槍的演練和使用,變幻莫測、神化無窮、動若雷窒、勢若游龍、節奏明暢、氣勢磅硝。
3.對練:包括徒手對練、器械對練和徒於與器械對練。如對拳、對擒拿、單刀對槍、空手奪刀等。
4.集體項目:各種六人或六人以上的徒手或持器械的集體演練。如集體基本功、集體劍、集體鞭等。
第三類是對抗項目。對抗項目是兩人互為對手,按照一定的規則,使用武術中的攻防方法進行實戰性的搏鬥運動。如散手、推手、短兵、長兵等。從l 979年起,我國開始進行試驗性的散手比賽, 1989年正式列入比賽項目。武術的流派繁多,但若以大流派來分的話,也不過少林、武當、南拳、太極拳、彈腿、查拳、八封輩、峨媚拳等大的門類。有些門派互為源流,有著種種血緣和互滲關系。
中國武術按其運動形式可分為:套路運動和搏鬥運動兩大類。套路運動,是以技擊動作為素材,以攻守進退、動靜疾徐、剛柔虛實等矛盾運動的變化規律編成的整套練習形式。套路運動按練習形式又可分為單練,對練和集體演練三種類型。單練包括徒手的拳術與器械。對練包括徒手的對練,器械對練,徒手與器械對練。集體演練:分徒手的拳術,器械或徒手與器械。
⑤ 如何才能以一敵百,世上最強的人是誰,我要如何才能練好功夫
究竟什麼才是中華武術呢?這個看似極其簡單的問題其實一直困擾著廣大武術練習者和愛好者,外行人更是眾說紛紜。現在體育界說的武術是指拳械套路演練,只是指狹義上的武術。
傳統上,一般按訓練方式把武術分為內家拳和外家拳。說的通俗點,外家拳主練筋骨皮,由外向內練,;內家拳主練精氣神,由內向外練。按傳承來分,拳種上百。另外按地域和文化形式分,有少林武當峨眉崆峒之類。
以上這些傳統分類法自有其道理,但對那些不了解武術的外行、愛好者或初學者來說,並不能使之清楚了解什麼是武術。因此,我從廣義上把武術分為六大類型,希望能講明白大家現在練的武術究竟是什麼。
一藝術體操型武術。主要練習者為專業武術運動員和准備向專業化發展的青少年,目標是參加正式武術比賽獲得佳績。這類型的武術是在傳統武術拳械套路基礎上改編,經由體操專家指導後形成的有高難度系數的標准美觀的武術套路,分為規定拳、自選拳和改編後的傳統拳,特別是前兩種。官方重點倡導的主要是長拳、南拳和太極拳三大類。就拿太極拳來說,要是讓裁判評分,估計楊露禪、楊班侯在世,也比不過現在的太極拳冠軍。
二廣播體操型武術。主要練習者為業余武術練習者,目標是養生健身和參加業余武術比賽,豐富業餘生活。這類型的武術主要是國家在社區中老年和大中院校青少年中推廣的規定太極拳套路以及民間武術愛好者演練的一些傳統拳套路。特點是,技術上模擬藝術體操型武術,但難度系數低,易於普及推廣。說白了,與前一類型相比,一為專業一為業余,就是藝術體操和廣播體操的區別。
三舞蹈戲劇型武術。主要練習者為戲曲、影視等武打演員和業余表演者。這類型武術是一些武打動作與舞蹈京戲武打技巧相結合的產物。如港台等武打片風靡全球就靠的是這類型武術。
四內外功夫型武術。主要練習者為一些民間武術傳承者、拳師和一些職業軍警、保鏢。功夫大致分為內家功夫和外家功夫。外家功夫如硬功(鐵掌功、鐵頭功、鐵臂功、鐵襠功等)、軟功(童子功、縮骨功、柔骨功等)、壯功(對掌、指、腕、臂、腰、腿等部位的力量型訓練)、輕功(極少見)等;內家功夫如氣功(對呼吸的訓練)、樁功(站樁訓練)、發勁的練習(整勁、內勁等)。功夫,特別是內家功夫是中華武術之精髓,是中華武術真正厲害之所在,也是最讓人覺得神秘、不可思議或會使很多人覺得不太可信的地方。因為功夫的練習,發掘了人的潛能,或可說開發出人類肉體上的某些特異功能。可以說,功夫是我們老祖宗留給子孫們的極寶貴財富,而子孫們大多又不太自信,將信將疑。倒是一些外國武術愛好者越來越認識到中國功夫的厲害。
五實戰技擊型武術。主要練習者為散打運動員、職業軍警、保鏢和民間傳統技擊傳承者。現代中國散打運動說起來是武術專家將中國傳統武術中的技擊術參考國外拳術形成的一門實戰性運動,具有很強的技擊性,但是其無論從訓練方式還是從實戰技術來看,明顯不能表現和發揮真正優秀的中國功夫。打個比方,中醫和西醫有不同的治病思路,你非得以西醫的治療原理用中葯來治病,並美之名曰中西結合,那麼其效果肯定大打折扣。而民間傳統武術技擊傳承者能較完整地繼承先輩的優秀技擊術,但由於傳承上的保守、教學模式上的僵化、訓練條件和實戰機會上的限制以及大多中國人對自身傳統文化缺乏自信,很難產生大量的人才。一句話,現代散打和傳統散打的主要區別就是後者是以內外功夫型武術作為基礎而前者不是。可以這么說,即使是練傳統武術,若出不了功夫,實戰時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傳統散打;若能練出功夫,即使在拳術上融入了外國拳法,也應該算傳統散打。
六修道悟真型武術。內外功夫型武術用於搏擊就成了實戰技擊型武術,若用於提升自己的身心境界,開發自己的身心功能就是修道型武術。以前有種說法,功夫分為武功、氣功、內功、道功和禪功。修道悟真型武術就包括道功和禪功。發掘自身潛能得神通的為道功,進而以定力悟道的為禪功。
這六大類型武術只是從理論上來分析的,實際上有的練習者往往是練習某一種類型為主兼及其他類型。
以上是本人近來對武術的一些不太成熟的見解,以博眾一笑。
⑥ 要練武需要先練哪些基本功
1、馬步
馬步是練習武術最基本的樁步,因此有「入門先站三年樁」、「要學打先扎馬」的說法。
2、站樁
站樁即身體如木樁站立不動,目的在於如木樁有根穩定,而非不動傻站。是中國武術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歷代武術流派中受到武者的重視,在少林武術和一些南派拳種,就將其作為一種基礎性訓練。
3、正壓腿
在習武的過程當中,正壓腿是基礎,也是習練者感到吃力的方法。初練者常存在以下問題:低頭、彎腰,急於用頭碰腳,胸部和腿之間出現一個大空兒,還有的站不穩,甚至出現腿部韌帶受傷。
4、壓肩
壓肩是一種以增加肩關節的柔韌性和靈活性鍛煉和放鬆肩部的方法,也是習武基本功之一。
5、旋子
旋子是武術中的一種基本功。由右向左旋轉,當左腳向左後方落步時,上身隨之向前平俯,向左向後甩腰,兩臂則自右向左隨之平甩;左腳蹬地時,右腿先向後上擺事實起,繼而左腿也依次向後向上挑腿,借甩動的慣性使身體在空間平旋一周後依次落地。
⑦ 武術問題!!!!!!!!急求!
子午鴛鴦鉞
子午鴛鴦鉞是八卦掌門派的獨特兵器。子午鴛鴦鉞是短兵器演練,演練起來千變萬化,具有強身健體,自衛防身的價值。 子午鴛鴦鉞是由清代董海川所創,又叫「日月乾坤劍」。鉞分子午,一雄一雌,演練時開合交織,不即不離,酷似鴛鴦,故名「子午鴛鴦鉞」。 此兵器練法與眾不同,它步走八方,運動中求變化,並隨心所欲,變化萬端,易攻難防。主要招法有:青龍返首、獅子張口、腦間掛印等獨特方法。是一套不可多得的民間武術經典套路。
========中國武術基礎知識(以下一定要了解)==============================
1、什麼叫武術?
武術是以踢、打、摔、拿、擊、刺等攻防格鬥之特點。按照進攻、 防守、進退、動靜及剛柔、虛實、真真假假的互相變化的規律組成徒 手與器械的各種實戰和套路,它是一種增強體質、培養意志、訓練格 鬥技能民族式的體育運動,它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和廣泛群眾基礎, 是勞動人民在生產斗爭中的結晶及科學實驗,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豐 富起來的一種民族文化遺產。
武術有三種練法:力量訓練、套路訓練、技擊訓練
止戈為武:武術最早起源於古代戰爭。
2、武術的特點是什麼?
①既有搏鬥運動,更有套路運動; ②具有攻防技擊性;
③具有內外合一,形神兼備的練功方法; ④具有廣泛的適應性。
3、武術有哪些流派? 四種分類方法:
①南北派
②內家拳,外家拳
③中華武術的四大流派:少林、武當、峨眉、昆侖
④學院派,民間派
4、三個手型,五個步型是什麼?
①三個手型是:拳、掌、勾;②五個步型是:弓、馬、仆、虛、歇。
5、少林武術的特點
拳打卧牛之地、拳打一條線、打拳出拳、進步退步、要滾出滾入、眼隨手走、起身橫、落者順、進步宜低、退步宜高、反身為顧後、側身宜顧左右、收如捕鼠伏貓、縱如下山猛虎、去俯仰之弊。
6、學習少林武術應具備的條件
①端正心態,品行高尚: ②目的明確: ③有決心、信心、恆心和毅力; ④要能吃苦,會吃苦,敢吃苦。
7、少林武術練功三步曲
①牢記: ②理解; ③應用。
8、武術內外三合
外三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跨合; 內三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
9、我們協會教的內容
①南拳:又稱湖南南拳。是南少林等拳種與湖南地方拳種相結合的產物。特點:套路短小精悍,結構緊湊,動作朴實,手法多變,短手連打,步法穩健,攻擊勇猛,常伴以聲助威,技擊性強。南拳講究樁功,以練坐樁為主,還有丁樁、跪樁等。也還有練葯手、打砂袋、鐵砂掌、點穴功、童子功、羅漢功、青龍功、排打功等。
②長拳:現在的長拳是近三十多年來發展起來的拳種,它是在查、華、炮、洪、彈腿、少林等拳種的基礎上,根據其風格特點,綜合整理創編而成。古時候的太極叫做太祖長拳。
我們協會會教五步拳、查拳十路譚腿、北京小拳、連環拳、規定拳(國際長拳)
③太極:楊氏24式、陳氏56式、陳氏新架一路
④劍:女子劍、眉來眼去劍
⑤刀:
⑥棍:
⑦雙節棍:
==========(以上一定要了解)(以下是知識擴展)=======================
任督二脈:
簡單的就是說這兩脈是人體的中線。任脈起於小腹內胞宮,下出「會陰」(男性:陰囊根部與肛門連線的中點,女性:大陰唇後聯合與肛門連線的中點),沿腹部正中線向上經過到達「天突」(胸骨上窩中央),再上行到達「承漿」(唇溝的正中凹陷處),左右分行,環繞口唇,交會於督脈之「齦交」(上唇內,唇系帶與上齒齦的相接處),再分別通過鼻翼兩旁,至「承泣」(瞳孔直下,當眼球與眶下緣之間);督脈同樣起於小腹內胞宮,下出「會陰」,沿著脊柱上行,經項後部至「風府」(後腦凹槽),進入腦內,沿頭部正中線,上行至巔頂「百會」(兩耳尖連線的中點處),經前額下行鼻柱至鼻尖的正中央的「素髎」,過「人中」(位於上唇中線的垂直溝),至上齒正中的「齦交」。
所謂「打通任督二脈」,是道家挑戰延年益壽的說法。接通任督二脈之間的阻礙在於一條斷脈上。此斷脈在前胸劍突下內至與此相對的後背胸椎內,脈管內是一腔出生就存在的死血,如果打通這條斷脈排除死血就可以不生病並且活很久。
但是下的中葯方劑,沒有能下到斷脈的,即使是運用內功也迴圈不到斷脈。在與心臟相對的後背脊椎間,天生有個孔,用7寸針刺進去,7寸長的針才能觸著這條斷脈的頭,針刺時只能是剪開了斷脈,開了個口;這腔死血每次只能向外抽一點,三個月的時間也只能將斷脈內的死血抽出個頭;抽死血時疼痛如撕心裂肺似的;需要九個月時間才能將這腔斷脈中的死血抽凈;而前胸劍突下鳩尾穴(胸骨劍突下凹陷處,因包埋於腹直肌鞘內,不易觸及),只有穴,沒有位,所以不能在此處抽取,而且此處離心臟尖端太近,針刺容易致命,所以只能在後背脊椎間的穴位處抽。
二戰期間,侵華戰爭中的日本731部隊為了找到任督二脈間的這條暗脈,做了上千例的活人試驗,也沒找到這條斷脈究竟是在什麼確切的位置上。凡是一經手術破體,斷脈就消失的無影無蹤。在有生命的人體內都有這條暗脈,前題是先天原氣未破,只要是先天原氣散了,這條斷脈隨繼也就消失了。
欲要打開任督二脈,必須在前胸鳩尾穴及與此穴相對的脊椎間針刺。而這兩個穴都是暗穴,在後背進針,要穿過胸椎間隙,這個縫隙很小,又很緊,難以掌握;針刺不中,刺到脊椎上,偏了容易刺中神經,人即殘廢了。
在歷史上打開任督二脈者只有一人,那就是印度的靜樹大師,但是他如何打開任督二脈還是一個謎。靜樹大師生於中國北宋同時期的印度,是個讀書人,知識淵博,30餘歲投身於印度所羅門王教習武。他一生跨躍了中國的宋、元兩代,一直活到明朝。與中國的武林師祖明朝金世義是朋友,互相崇拜,互相敬仰。靜樹大師晚年隻身一人登上珠峰,連續在珠峰上70~80年,一年下山一次,喝點水,前後活了三百多歲。探許多險者攀登珠峰,說是為了挑戰人體極限,搞科學實驗,其實許多人的目的,是為了尋找峰頂上靜樹大師的骨駭。
*從中醫角度來說,人體經脈流注大致是從肺向上到頭頂,再沿督脈向下至會陰,再沿任脈上行,回到肺部。
氣沉丹田:
用來增加內勁。丹田在臍下三寸,氣沉丹田,就是要求練拳時盡量保持自然,不要有意識地強行向下壓氣。
個人理解:
「氣沉丹田就是『順腹式呼吸』。一般人普通呼吸時是『胸式呼吸』,主要以胸腔的舒張和收縮呼吸,腹部肌肉保持平坦;深呼吸吸氣時吸肚子提胸,這是『逆腹式呼吸』,不是氣沉丹田。當人躺著時,就是順腹式呼吸:吸氣時肚子會鼓起來,吐氣時肚子癟下去。」
聽勁、黐手:
因為人體從「眼睛-大腦-肌肉」的反應速度有限,所以在技擊中就要通過橋手相接感知對手手法微小的變化,從而提前判斷對手的攻擊路線,進行有效的防守和反擊。
南北派:
南北派以長江為界
就武術界傳統的分類法,武術是分南北兩派的,用來概括內家拳(太極、形意、八卦)以外的所有門派。
它的劃分是以長江為分界,流傳於長江以北各省的武功稱北派;流傳於長江以南各省的武功稱南派。北派拳法多用腿,架式舒展,穿蹦跳躍;南派拳法少用腿,架式緊湊,運氣發聲,所以有「南拳北腿」之說。
南北派拳種均多
南北派的拳種很多,舉其要者,北派有:六合、通臂、劈掛、查拳、華拳、螳螂、八極、鷹爪、番子、戳腳、燕青、秘宗、羅漢等;南派的拳種:廣東有劉、洪、李、蔡、莫五家之傳,以及蔡李佛、詠春等門派;福建有龍、虎、豹、蛇、鶴五拳之傳,以及五祖拳、詠春白鶴拳、連城拳等門派。傳統所指南派有四處:一是福建;二是廣東;三是武當;四是峨嵋,其中以福建少林為主流。而浙江、江西、湖南、四川等省的門派均屬南派范疇。
南北派的武功偶爾也會互通。如1928年,萬籟聲、顧汝章、傅振嵩、耿德海、王少周五人聯袂南下廣州,開創北拳南傳的新里程,武林掌故稱為「五虎下江南」。
內家拳,外家拳:
內家拳是以練氣為主,講究內修;外家拳是練力為主,講究外型。
從外表看,練內家拳的和一般不練武的區別不大,甚至肌肉十分柔軟;練外家拳看上去就比較強壯,肌肉發達。
外家拳講究「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是以練身體的速度、力量、套路等為主;內家拳以開發人體內在的潛能、健身為主,在技擊上講究技巧和自身內力的培養,對力量要求不高。
*氣功可以被內、外家拳借鑒過來使用,並不是內家拳所獨有的。
三大內家拳:
太極拳(源自張三豐,盛於陳家溝,特點:四兩撥千斤,以柔克剛)太極四大流派:陳氏(陳王庭所創),孫氏(孫祿堂所創),楊氏(楊露禪所創),吳氏(吳鑒泉所創)
八卦掌(創始人董海川,特點:繞圈走轉、掌法;獨門武器:鴛鴦鉞)
六合拳(以槍化捶,內外三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跨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
中華武術的四大流派:
少林(外家功夫的集大成者,少林七十二絕技)
武當(道家武術,源於老子;核心內容:太極)
峨眉(道家武術,源於戰國武師司徒玄空,號動靈子,又稱白猿公,核心內容:白猿劍法與白猿通臂拳;現已沒落;郭襄什麼的。。是小說。現實中的峨嵋派已經有沒落趨勢)
昆侖(回族武術:彈腿、回回十八肘(傳說是那啥穆罕默德創立的,最早只有虔誠的穆斯林可以學)、湯瓶拳、槍法、刀法)
學院派,民間派:
個人理解:
「真正的傳統武術在民間,學院派的武術更趨向表演(什麼騰空轉體360、720的,完全是為了好看),所謂民間武術秘技也不外乎「插眼鎖喉打下陰」這些陰招,而學院派的技擊相對光明正大,規定許多不能攻擊的部位。這也是清末民國時期中國人總是戰勝外國人,現在武術不給力的原因。
清朝末年是中國武術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之前各派武術不會進行深入交流,各門各派會保留自己的秘密,而清末個外國侵略整個殺入中國,武林義士奮起反抗,各種內家拳重出江湖,把老外們打得落花流水。林世榮開創武林交流先河,打破傳統拳法「傳內不傳外」的限制,把「虎鶴雙形」「鐵線拳」「工字伏虎拳」等繪製成拳譜,讓更多的人知道這些優秀的拳法。從此各門各派逐漸摒棄門戶之見,開始了各種交流,使中國武術技擊技巧有了巨大的提升,最顯著的標志就是李小龍的截拳道。是要拿著兵器的,不能
加一句,民間派啊內家拳什麼的,也有很多有看上去一點也不實用的招式。那是因為,前文提到,中國武術起源於古代戰爭,古代戰爭是要拿著兵器互相砍的,有戰爭衍生出的拳法說白了就是赤手空拳,假裝拿著武器來進行操練。比如太極裡面的「白鶴亮翅」,就是左手持盾右手持刀的架勢。」
拳:
(1)實拳:拳心緊握的拳稱為實拳
一為平拳(又稱四平拳、方拳等)
平拳是四指並攏向掌心卷握,拇指屈扣於食指和中指第二指節上而成。
平拳實用於沖、打、砸、架等技法。多在長拳類拳術中出現。
二為螺絲拳(又稱螺形拳)
螺絲拳是按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的次序,依次向手心卷握,拇指屈扣於食指和中指第二指節上,拳面成螺旋形斜面而成的拳。
螺絲拳多用於崩、鑽、炮、橫等技法中,是形意拳拳型。
三為鳳頭拳(又稱鶴頂拳)
鳳頭拳是由四指並攏向掌心卷握,中指第二指節尖凸出拳面,拇指扣壓於中指第三節上而成的拳。
鳳頭拳多用於點、頂等技法。多是南拳、戳腳、六合門的拳型。
四為封眼拳
封眼拳是由四指向掌心卷握,拇指屈壓於拳眼上而成。
封眼拳實用於沖、擊、砸等技法。多是少林類拳術的拳型。
五為單珠拳(又稱鬼頭拳)
單珠拳是在平拳基礎上,將食指尖屈扣於指根,使第二指節突起,凸出拳面,拇指尖扣壓於中指第二節與食指指甲上。
單珠拳實用於頂、戳、點等技法。多是南拳的拳型。
實拳的要求:拳腰握緊、拇指扣壓也要緊;手腕要挺直,防止屈腕和翹腕。
(2)虛拳:拳心虛空的拳總稱為虛拳
一為端杯手(又稱頂心拳)
端杯手是由中指、無名指、小指並攏卷屈於掌心,拇指與食指屈扣成蟹鉗狀,虎口圓撐而成的拳型。
端杯手實用於點、頂、沖、掐、扣等技法。多是醉拳拳型。
其要求卷屈指要緊,拇、食指要扣,虎口外撐,以食指的屈節尖為力點。
二為羌子拳(又稱半把攥、崩手、梗手)
羌子拳是由四指並攏,第三、二指節向里屈扣,緊貼第一節指根,拇指屈扣壓於食指根,手心平直而成的拳。
羌子拳實用於頂、點、插、擊等技法。多是戳腳拳型。
馬步:
馬步有很多種,我們平時練的叫「四平馬」,另外還有鉗羊馬、大馬、小馬和半馬等。
四平馬是練習下盤力量和穩定性的最好方法。
標准四平馬(錯誤的站法對關節有損害):
兩腿平行開立,兩腳間距離三個腳掌的長度,然後下蹲,腳尖平行向前,勿外撇。兩膝向外撐,膝蓋不能超過腳尖,大腿與地面平行。同時胯向前內收,臀部勿突出。這樣能使襠成圓弧形,俗稱圓襠。含胸拔背,勿挺胸,胸要平,背要圓。兩手可環抱胸前,如抱球狀;可收腰間;可。虛靈頂勁,頭往上頂,頭頂如被一根線懸住。
初時不易站久,能站5分鍾以屬不錯,但貴在堅持,能站半小時已算有所成就了。
長橋大馬:
南拳稱法。橋,指前臂,也指前臂進攻時的打砸和防守的格擋總稱;馬,指的雙腿的步行,有的時候直接指的是馬步。大馬是指高位馬。
腰馬合一:
南拳發力的要求。是指在發勁的時候腰的力量要和腿部的力量形成合力,從而使出更加完整的整勁進攻對方。
⑧ 求一份武術的全年訓練計劃 急!!!!!!!
一月份:1、寒假假期以身體素質訓練為主,專項訓練為輔。
2、著重把握基本功練習。
3、利用空餘時間觀看武術套路方面的錄像帶或與之相關的一些影視作品。
4、加強柔韌素質的練習,做好各種步型、手型、步法、手法、身法等單個練習動作。
二月份:讓隊員積極休息一個月。
三月份:1、採用重復及間歇訓練法強化基本功,包括壓腿、踢腿、下腰以及直擺性、曲伸性腿法的訓練。
2、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強調習武之人以德為先。
3、身體素質練習,採用游戲、比賽等形式多樣的練習方法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避免單一、枯燥的素質練習。
4、練習十字平衡、朝天蹬、720度前掃腿等難度動作。
四月份:1、進一步加強基本功訓練,尤其是步型、手型的動作到位;壓腿、踢腿的方向、路線;身體的姿勢以及眼神的配合。
2、檢查隊員文化課作業完成情況,對沒完成者進行思想教育。
3、要求隊員能熟練准確地完成規定拳,手、眼、身配合到位。
4、素質練習運動量增加,運動負荷適中。
五月份:1、促使隊員在動作的力度、節奏、穩定性上取得進步。
2、要求隊員在完成規定拳時,在速度、力度方面取得進步。
3、老隊員復習整套動作,注意動作的細微之處。
六月份:1、加大運動負荷,運動量適中。
3、練習規定拳的分段動作。
4、老隊員復習整套動作,注意動作的細微之處。
六月份: 1、小隊員先分段練習,再整套練習。掌握運動路線、節奏以及精氣神的和諧統一。
2、對隊員進行思想教育,避免傷害事故的發生。
七月份: 讓隊員積極休息一個月。
八月份:1、進行適應性訓練,制定下半年工作計劃。
2、學習組合動作,不放鬆基本功訓練,同時加強素質練習。
九月份:1、從一、二年級挑選部分新隊員。
2、側重步型步法手型手法組合、手法跳躍組合、手法平衡動作組合。
3、新隊員入門訓練,老隊員基本功復習,讓老隊員帶新隊員。
4、學習長器械的一、二段動作,主要運動方法。
十月份: 1、組織老隊員整套練習自選拳、劍術,動作規范到位,形神合一。
2、練習槍、棍的基本動作。
3、檢查規定拳掌握情況,通過小型比賽調動隊員積極性。
4、讓隊員觀看器械比賽(刀、劍)的錄像帶。
5、組織老隊員參加省武術比賽
十一月:1、學習長器械(槍、棍)的三、四動作,培養隊員良好的武術意識。
2、讓隊員了解部分動作的武術攻防含義。
3、採用游戲法進行身體素質練習,寓教於樂。
十二月:1、對本年的訓練工作進行總結,對下年度工作展開設想。
2、讓隊員總結一年來的訓練成果,自己小結後寫好交給教練。
3、組織學生進行套路考核,展開自評與互評。
4、切實抓好素質練習,運動量加大,負荷適中。
⑨ 如何練好一套拳
武術類長拳,以查拳,洪拳,少林拳為代表,演練時大開大展,舒展大方,控制拳術得十二種韻律使得拳法在演練時增加了幾分藝術色彩,
首先看看套路,許多人都說長拳套路和體操差不多,我本人不以為然,怎麼說呢,長拳類套路,弓架低,動作幅度大,這僅僅是功力鍛煉,試想想,如果你得,弓步,馬步,虛步,仆步,歇步,真正得能作到位,並且作得很低,那麻恭喜你,你得下盤功夫以經可以和摔交手媲美了,因為採取這種低架式,對腿步功力訓練確實幫助很大,這是北派拳術得特有練功法,但是要記住一點練套路只是練功,與實戰交手無關,你要是拿套路中得路數去打人那你真是!飛蛾撲火。
其(二)點套路里得招法,本人練過張式查拳和少林拳,我師洪拳李萬福曾經說過,查拳和少林拳得特點不同,少林拳,有許多得招法雖然隱藏但是還是可以讓一個有武術基礎得人看出來實戰技術得,但是查拳就不相同了
查拳我個人理解因當是「隱藏技法」,在練套子時,如果老師不給你解用法就是有一個練武術多年得人也不得其要點,同樣在演練時大開大展,但在實戰中確是出手幅度小,發招動作緊湊,比如查拳門中得步式,
弓,馬,仆,歇,盤,虛等,弓步是一種套步,上式掛人左右內外得,而歇步怎麼看怎麼沒有用,但是想想,歇步是一種前後交鎖控制對方腿垮得絞合術,這樣理解他得攻防含義,大家在練習時方明白我意不虛也!
其(三)競賽套路,規定拳我以前也練過,但現在不練了,規定拳說說他好得地方在那,規定拳是長拳類武術諸法綜合技術,是一種創新,但不能說是一種發明了,他是在,查,花,華,炮,洪,少林等拳術得基礎上綜合起來得,確實他得動作太相體操了,但是要記住他是其他傳統長拳諸法得綜合,了解其他傳統拳得應用和練法,規定套路就簡單得多了,大弓大馬,姿勢大開大展,只是為了鍛煉功力,第一步要作好,立地生根得步法 在練好擰腰切垮得發力,然後才是上身得招法,你就會得到武術得三昧真火了
其(四)是 弓馬步中得 擰腰切垮!大家不要小看,你們得武術老師讓你們練弓步往下扎,扎不下去老師會用棍子打你,我說這樣最好,一則是你要明白,弓步越扎到位,你得下盤越比別人穩,其二是讓你擰腰切垮,你會累得心裡說,這有什麼用,你又想錯了,千金不換之秘訣就在,擰腰切垮上,
武術 其實說 白了 就是 兩點 近身(得手)發力,招法是什麼就是怎麼去控制別人得方法,而發力是擊敗對方得有力武器,太極拳經中說得好 猝之步,行之與膝,切之與垮,擰之與腰,三切彈性力一節一節貫穿下來,最重要得一節在步法上得得那一記蹬塌,其次是切跨代動身體重心,在下來是腰部得一個逆螺旋彈抖,手臂只不過是一個傳導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