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初中英語語法教學方法
語法在初中英語中可以說是一個很大的難點,學生的語法能力提高,這就需要老師的幫助了。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初中英語語法 教學 方法 ,供大家參閱!
初中英語語法教學方法篇1
完整步驟化教學策略
一.含義及適應情境
完整步驟化教學策略指教師在進行語言形式的教學過程中,應策劃一系列完整、有步驟的教學活動。學生通過這些步驟掌握語言知識,最終達到運用語言形式進行交際的目的。應用該教學策略,教師應引導學生走過一個從不知到知之、直至用之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呈現指學生以何種方式接觸將要學習的語言現象,教師的任務是如何表明其構成及意義。應先讓學生接觸語言現象或為學生提供運用這種語言現象的情境,使學生自己經過疑問、猜測、探索的過程,在教師的幫助下 總結 歸納。練習指教師要提供足夠的時間與活動,使學生練習所學的語言結構,確保學生能准 確地掌握語言知識。運用指在學生理解並掌握語言形式及其意義之後,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可運用語言知識的機會。該教學策略適用於各階段知識的講解和訓練,主要針對語法教學。
二.教學中對語法的一些認識
1、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激活元認知。
課堂教學中,特別是語法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激活(activate)學生的元認知(meta-knowledge), 通 過日常對話,談論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將學生的原有知識活躍出來,使其具有粘合新知識、構成新認知結構 的活力。話題必須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教
師循循引導,積極鼓勵,多加表揚,拉近師生距離,形成一種濃濃 的 學習英語 的氛圍。
2、從已學知識著手,找到最近粘合點。
同樣,在語法教學中,教師不要直奔主題,急於求成。相反,應從學生已學過的語法能力著手尋找最近的 粘合點。這個過程是師生雙方交際的過程,是學生對以往具有的語法能力輸出的過程,也是學生為填補教師( 或學生)所提問題中所含信息溝的過程,也為新語法能力的培養鋪平道路。
3、在學生語言輸出中,加深對語法意識的體驗。
在語法教學中,教師不應將注意力集中在語法規則或用法上;而應將注意力放在學生對新語法意識成功的 體驗上。其途徑並非體現在教師對該語法項目滔滔不絕或繪聲繪色的講解,而是表現在學生對教師有針對性的 語法情景設計(具體以問題形式出現)能作有意義的語言反應上。這種有意義的語言反應,因為有該語法概念 作為內核,因此可以使學生的語法意識(不是語法知識)得到體驗。這種精心設計的問題越多,學生語法意識 (awarenss)的成功體驗便越深刻。等到這種成功的體驗積累到一定數量時,教師或優秀學生對語法規則或用 法(usage )上的稍加點撥便會使這種體驗升華到理性高度,深層地儲存在大腦的記憶庫中。
至此,語法知識與語法技能已合二為一。但是,問題尚未到此結束,語法能力還未形成。
4、站在語篇層面上,達到自動化輸出的境地。
語法能力的培養不能滿足於單句訓練,那隻是語法技能的即席反應,我們還須將語法技能放在一個陌生的 語境中加以運用,進一步得到體驗。具體地說,即將該語法技能放在語篇中的諸多語法群中加以選擇,流暢輸 出,得以證實。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話題,讓學生運用所學語法技能,或對課文中某一情景要求學生加以描述 。這時候,新學的語法技能融合到眾多已學到的語法能力中去並成為其要素之一。如此循環往復,使語法知
識 、技能和能力螺旋上升,達到自動化的境地。
3教學中學習語法的一些方法舉例
三.教學中語法的具體方法舉例
1.歸納、演繹法
歸納語言的結構和規則,有助於加強學生對語法知識的認知,同時教學效果也較好。
如:在講授以what開頭引起的感嘆句時,首先通過大量的示範,
hot day what a hot day(it is)!
dry weather what dry weather(we have)!
delicious mplings what delicious mplings(they are eating)!
然後給出 其它 詞彙,要求學生嘗試說出類似的語句,並引導學生發現其規律:what
(a/an)+adj.+n.+(主+謂)!然後通過大量的聯系,嘗試其他形容詞的變化構成形式,進行口頭和筆頭的鞏固性訓練,提高學生使用英語的准確性,使學生更加靈活地運用語言知識進行交際。
2. 簡筆畫 與語境相結合
一個 句子 離開了語境,其表達的意義就很難確定。而新教材的特點之一就是大量的
對話,每段對話都有一個微型情景,要講授的內容也比較多。因此在語法教學中利用簡筆畫依據教學內容創設直觀的語境,給學生一個完整的概念,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才能有一個完整的理解。
如:教“現在進行時”的結構和用法時,利用簡筆畫創設語境,幫助學生理解所學
語法規則,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使學生能正確地運用所學語言進行口頭和書面的表達。
Today is Sunday.the students of class 3 go to the farm to help the farmers
pick apples.look!Meimei is picking the apples.lily is holding the ladder for her.Tom and Jim are carrying the apples.Li lei is lifting the baskets on to the truck.and the farmers are working on the truck.
另外也可以用簡筆畫來呈現新句型。如:出示簡筆畫,引導學生用both„and和
neither„nor句型。
Both lily and Jim are happy.
Neither lily nor Jim is sad.
Both lily and Jim are unhappy.
Neither lily nor Jim is happy.
再出示另一幅圖, 造句 如下:
Neither Lily not Jim is a teacher.
這樣分層次引入,就會使學生對所授句型的用法有了更形象、清晰的認識。
3.口訣法
例如大多數初一新生在初學英語時,對於聯系動詞“be”的用法總是出現錯誤,因
為漢語中無論任何人稱的“是”都是一個,而英語則不同。在糾正多次而效果卻並不好的情況下,將口訣“我是am,你是are,is跟著她,他,它;單數is,復數are;not加在系詞後;提前大寫就疑問。”講述給學生,他們對此語法項目的學習效果就有明顯提高。
四.具體事例
(1)教學內容。現在完成時的結構及其意義。
(2)教學目標。學生能掌握has done„的結構並能熟練運用。
(3)教學過程。
步驟1 通過掛圖設置語義情境,並提供例句。如:
She arrived at 4 o’clock. Now it’s 5 o’clock. She has waited for an hour. 步驟2 按照掛圖提供其他的語境和例句。如Another person arrived at 4:30. He has waited for half an hour.
步驟3 教師把兩個例句寫在黑板上,教學生讀並讓學生總結該句型的意義和結構,教師加以指導說明。
步驟4 讓全班抄寫例句,並指名學生復述句子。注意練習have/has done„for„的結構。 步驟5 將准備好的圖片發給學生,進行 配對 或小組看圖說話練習,要求使用剛才學過的句型。 步驟6 學生翻開書,在課文/對話中找出帶有此句型的句子,並檢查其理解程度。 步驟7 學生運用該句型,說一段有語義情境的話。之後,寫出這段話。
在上述教學過程中,步驟1、2、3、4為呈現階段,其目的是讓學生在語境中認識並理解特定語言現象;步驟5、6為練習階段,旨在通過練習幫助學生掌握新學的語言;步驟7為運用階段,這是本課的教學目的。
五.訓練要求
運用該策略進行語法教學時,呈現階段的語境設計並非只局限於掛圖,教師可利用學生情況、教室和現實生活情境等,設計與教學內容相應的語境。在練習階段應根據情況讓學生進行機械控制類練習、過渡類練習和運用類練習。在運用階段應注意教學的趣味性和強調學生的參與性,同時注意口頭和書面表達的兼顧。在詞彙教學中,教師運用該策略時,應注意呈現生詞方式的多樣性,避免千篇一律的講解。生詞的練習與運用應與課文或輔助讀物相結合,避免孤立地死背單詞表。
在英語教學中,語法教學是整個英語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英語語法不應停留在語法知識,語言點的傳授、講解上,而應成為培養語言能力的一環,成為培養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手段。學習語法規則是為了掌握語言,進行交際,不能為學語法而學語法。我們的英語語法教學必須在方法上有所創新,有所進步,以更有利於培養學生使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
初中英語語法教學方法篇2
1、引言
目前,很多中學英語教師感到語法教學很棘手,在公開課上盡量避開語法教學。新頒布的英語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此次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教學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 教育 部 2003)。”有些教師認為,新課程標准強調的語言運用能力主要是指口頭表達能力,因此過分強調口語的重要性,而忽視語法教學在 英語學習 中的作用。語法是培養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是語言得以成為語言的根本條件之一。“語法教學在外語教學中理所當然地要有它應有的地位,語法教學好不好會直接影響到整個外語教學(教育部 2003)”。
因此,中學英語教學爭議的不是要不要教語法,而是要研究語法教學的理念和方法,重新認識語法教學和改進語法的教學,本人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提出以下幾種語法教學方法。
2、 運用小組協作式任務型教學
任務型教學指的是:在學生了解了相關語法項目的基本結構及其常用表意功能後,教師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任務,將抽象的語法規則融入生活情景中,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會和領悟語言形式的表意功能,使所學語法規則在真實交際中得到運用,從而達到內化規則和有效提高學生運用語言能力的目的。任務型教學認為,以功能為基礎的教學活動中有許多活動並不是來自真實生活,因此最多隻能稱其為“准交際(quasi-communication)”活動(D. Nunan
989),而要培養學生在真實生活中參與和完成真實的生活任務(real-life tasks)
(D. Nunan 1989)。
小組協作任務型教學是任務型教學比較好的實施方式,它採用兩人活動或小組活動形式,避免了班額大,不同學生之間知識水平和智力發展參差不齊,同時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際得不到充分的發揮等教學問題。運用小組協作式任務型教學,可以改變目前語法教學過於重視語言形式而忽視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的狀況,從而優化英語語法教學,可以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實踐,使枯燥的語法學習變得生動活潑,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新教材Go for it!九年級第3單元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這一單元是學習情態動詞的被動語態,在呈現語言目標的句子後,我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組,每組4—6人,要求每小組成員就學校的校規進行討論,運用“Student should be allowed to……/Students shouldn’t be allowed to……”進行討論,各小組得出若干意見後,每組派一名代表到講台發表意見,最後綜合全班同學的一致的意見向校長提建議。由於這一活動與每位同學密切相關,人人都踴躍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積極地“動”起來了,教學也隨之“活”了起來。學生在小組協作討論中,反復運用以上句型,達到了掌握運用情態動詞被動語態教學任務的目的。
3、運用語境教學
傳統的語法教學主要是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掌握語言知識上,而不是形 成語 言運用能力上。但是,學習語法的目的不應只是掌握語言形式,而應使語言學習者能夠在特定的場合及情景中運用語言形式來實現交際目的。語境教學是指教師引導學生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下,正確理解判別同一詞語或同一句子的不同意思。例如在新教材Go for it八年上冊第4單元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的Section A 中出現了“I’m
babysitting my sister./He is watching TV./She’s visiting her
grandmother.” 等具有相同語法形式的句子。此時,教師應告訴學生,BE+V-ing在不同的語境中表達不同的意思,比如,
“I’m babysitting my sister.”可以指“我正在照看妹妹”但根據上文的問句“What are you doning
for vacation?”此處“I’m babysitting my sister”意思就應是“我將要照看我妹妹。同樣,“She’s
visiting her grandmother.”意思便是“她要去看望她奶奶”而不是“她正在看望她奶奶。”又如“hang”一詞,作為動詞意思可以是“懸掛,吊著”,也可以是“絞死,弔死”之意,那麼要正確理解它的意思就要根據特定的語境來判斷。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hang這一詞,我給出了以下兩道題(用詞的適當形式填空):
1. He_____(hang) his dry clothes on the line yesterday.
2. He_____(hang)for murder.
在題1中,整句應理解為“他把他的濕衣服吊在繩子上,所以hang此時應為“懸掛,吊著”的意思,而第2題應是“他因殺人而被處以絞刑”的意思,那麼hang就應理解為“絞死,弔死”了,根據hang為“懸掛,吊著”時過去式為hung而hang為“絞死,弔死”時,過去式和過去分詞為hanged,所以第1題應填hung而第2題答案為hanged。
可見,在語境中教學語法能使學生更清楚地理解語言和詞語,而不是只
注意語言的形式和詞的片面意思,這樣才能使學生認識到:同一語句和詞語在不同場合和不同情景中可能具有不同的意思,從而促使學生真正做到活學活用。
4、運用語篇教學
語法教學應與聽、說、和閱讀活動緊密結合。閱讀過程是學生發現問題和思考問題的過程,通過分析閱讀中遇到的一些語法現象,學生會加深對這些語法現象的理解,這絕非單純向學生灌輸語法知識所能替代的。如果教師只是讓學生機械地在句中操練某個語法點,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若將語法點放入語篇中,讓學生在閱讀 文章 時對文章中的語言現象首先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就能引導學生根據語境歸納和總結出語法規則。這樣既可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又不會使學生感到乏味。
例如,教材Go for it! 八年級 上冊第8單元SectionB中的一封信件: Dear Tom,
How was your day off ? Did you have fun caping ? I didn’t have a very fun day. I visited my cousins . It rained all day. In the
morning, I stayed in the house and watched DVDs, played computer games, and read. In the afternoon, Uncle Martin put some of his old things out in the yard and had a yard sale! However, no one came to the sale because the weather was so bad. Luckily, we brought our umbrellas and raincoats, so we didn’t get wet.
See you soon,
Nick
這封信件非常適合學生學習動詞的過去時,其中有動詞過去時的肯定式、否定式及疑問式,而且裡面還包含個別不規則動詞的過去式,文章又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即描述他們是如何度過假日的,如“visited my cousins/ stayed in the house/ watched DVDs/ played computer games/ read”等;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仿照此信件給自己的朋友寫一封信,描述自己剛剛度過的假日。這樣的寫作活動既能讓學生通過語篇來學習語法,學到系統的語法知識,又可以提高閱讀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5、運用歸納和演繹教學
以歸納的方法教學就是讓學生先接觸語言材料,通過給學生輸入大量真實的語言實例,使學生對所學語言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並進行思維加工,從中歸納出語法規則。這一過程能夠培養學生的記憶、思維和綜合能力。演繹的方法是對學生較難理解的語法教學內容,可以採用先給學生呈現語法規則,再適當舉例或讓學生舉例的教學方法。教材Go
for it 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
這一單元主要語法點是學習如何將直接引語轉變為間接引語,在歸納總結轉變規則之前,我先給學生呈現以下句子:
1. He said,”I am a student.”
2 .She asked,”Will you go to the zoo?”
3. “Where is John?” the teacher asked.
4. “Make sure the door is shut when you leave.” The teacher said to us.
其中1、2句直接引語的內容我請班裡學生A表達,然後由學生B告訴
其他同學剛才學生A說了什麼,在這一過程中體會人稱、時態的變化,同時指導學生一般疑問句轉變時要用連詞whether或if引導且疑問語序要改為陳述語序(主語在謂語前面),句末用句號。接著第3、4句直接引語部分由我表達,班裡學生主動舉手,由一名學生告訴其他學生老師說了什麼,同時指導學生特殊疑問句及祈使句轉變時應注意的問題。最後總結歸納出如何將陳述句、一般疑問句、特殊疑問句及祈使句的直接引語轉變為間接引語。接著再用“傳悄悄話”的活動方式,讓學生操練,要求學生在“傳悄悄話”的過程中盡量運用不同句式,學生通過這一活動,練習鞏固了轉變規則,達到熟練掌握間接引語的句型結構的目的。
6、運用游戲教學
心理學家認為,學習興趣是一個人力求認識世界,渴求獲得 文化 科學知識和不斷探求真理而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活動。語法教學一向被認為是“枯燥無味”的代名詞,很多學生認為語法難學,沒有意義,所以語法教學一定要設法引起學生的興趣,若能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不僅可以復習和鞏固所學的語言知識,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教學現在進行時的語法內容時,我設計猜測游戲,讓一位學生做動作,讓全班學生運用句型“What’s
he /she doing? He/She is doing ;”猜測動作。再如,教學“There be”句型時,我將全班分成3--4個小組,每組由一位學生發出指令,例如:There is a table/bed/ ;in the
living room.其他學生按照指令畫出某人的起居室;然後小組之間交換所畫的圖,並用“There
be”句型描述圖片內容。在這樣的趣味性活動中,學生既掌握了新的句型,也復習了已學的詞彙,同時還獲得極大的成就感,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
7、結語
總之,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使語法教學不再“枯燥”,讓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學習語法知識,只有這樣,新課改下的英語語法教學才能在英語教學的全過程發揮重要作用。
Ⅱ 初中英語語法教學技巧(2)
初中英語語法教學技巧篇4
目前,大多數初中生雖然在小學已經接觸過英語科目,但與小學相比,初中英語的學習內容更注重語法與背誦單詞,因此,很多初中生在面對運用語法與背誦單詞時難免感到枯燥無味,提不起學習英語的興趣。以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為出發點,探討初中英語語法有效教學方法。
一、創設交際活動情境
在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利用創設交際活動使英語語法內容變得真實,內容豐富,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同時還有助於教師與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交流和溝通,從而達到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學習英語語法的目的。在創設交際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的英語對話了解到學生的語法與發音方面存在的問題,以便於在教學中對症下葯,幫助學生及時掌握語法知識。例如,在對under,in,on等介詞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展示一些相關圖片,圖片的內容分別是桌子和 籃球 ,籃球在桌子下方,這時教師可以適當提問學生:Where is the basketball?學生回答:It’s under the desk.之後教師可以不斷更換圖片,用不同的物品和不同的擺設方式來繼續引導學生熟悉It’s...與They are...這兩個句型的應用,最終讓學生熟練掌握英語中的方位詞。
二、加強語法教學的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課堂中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有效地改善英語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在學習英語語法的過程中,很多學生認為英語語法比較難以掌握,再加上教師教學方法傳統單一,學生只能靠死記硬背來學習語法,不管是教學方法還是 學習方法 都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因此,教師應該在英語課堂中適當增加趣味性,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吸引學生的參與熱情。例如,在語法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自己認為有紀念意義的旅遊照片帶到課堂中,並用英語來介紹自己的旅遊見聞,將英語語法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從而增加學生的學習樂趣。
三、布置任務學語法
為了能夠在英語語法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適當採用布置任務的教學方式來教授語法。
初中英語語法教學技巧篇5
一、引言
語法是語言的組織規律和結構形成,是人們語言交際時,使語言具有明確意義並能使對方所理解的一套語言規則。在新課程改革的標准下,要求老師要注重語法教學,培養學生通過語法學習,達到英語能脫口而出的能力。然而,目前的中學生認為語法學習枯燥無趣,學習效果並不令人滿意。那麼針對這種現狀,我在這篇文章中將分別從(一)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現狀、(二)情景教學法的定義及優點、(三)情景教學法在語法教學中的應用和應注意的問題這三個方面來介紹一下教師如何在語法教學中應用情景教學法讓課堂氣氛“活”起來,培養學生學習語法的興趣,最終讓師生在一個輕松,和諧的40 分鍾的課堂環境中更好達到語法教學目標,把課堂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的求知慾的語法課堂。
二、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現狀
教師教授語法的目的是為了能讓學生更准確的運用語言,為學生的情景交際能力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情景教學法在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現狀卻與此目的有較大的出入。很多英語教師在教學是忽略了情景教學法在語法中的應運。由於新課標的改革注重情景交際法的推廣和深入,要求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應運能力。因此,有些教師迫切希望能讓學生緊跟課改要求,經常試圖跳過語法的講解和情景交際法的應運,或者只是把情景交際法簡單的認為就是聽說讀寫,這樣只有個別的 記憶力 好的學生能理解並融入到課堂中,而其他的同學根本沒有能力接
受這種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於是情景教學法就不能在班裡全面地開展,逐漸得也就淡化了情景教學法在語法教學中的應用。然而,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他們發現這種做法不能完 成語 法教學目標時,他們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往往舍棄了情景教學法而重新採用傳統的語法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教學,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忽略情景教學法在語法中的應運
新課標的英語教材編排不再以語法為綱,每節課甚至每個單元都沒有語法的集中講解點,語法分散在課文中的情景句子中,課後的”Let’s Do It”的語法練習題相對少而且簡單。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解課文時必須注重情景教學法在語法知識中的應運,同時要求教師對本節課的語法知識進行梳理和歸納,然後再創設與新的語法知識點相對應的情景教學法,讓同學們在消化了語法的前提下自然地輸出語言。然而,在有限的時間內要完成這些工作,教師就必須在課前做大量的備課工作,可每一個老師的教學任務繁重,要留出大量的時間對語法進行梳理和歸納,時間不允許,所以大多數老師為了完成課堂的教學任務,就對語法教學和情景教學法二者選其一簡單的一帶而過,並沒有把語法的講解放到具體的情景教學中讓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並反作用於語法的學習中。教師把語法教學和情景教學法分割的這種做法,不能達到語法教學的目的,更談不上情景教學法在具體語法教學中的用運。
(二)、情景教學法不能全面的涉及到每一位學生
就目前的班級規模來看,有的學校生源少,可大多數的城鎮學校的每班人數都在45人左右,由於班級人數較多,在有限的一堂課的時間內,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急於講解知識點,從而忽略了情景教學法。既使有部分的了教師在講解完新的語法點之後會讓學生們分組討論,利用情景教學法再次熟悉課課文的內容,加深學生對語法的理解,可真正能參加情景交際的同學人數還不到全班的四分之一,甚至有的教師為了節省時間總會去找那些優秀的學生來參與情景教學法,而那些後進生永遠都沒有機會體會情境教學法給他們學習帶來的快樂。
(三)、學生英語基礎參差不齊,情景教學法難以施展
在我們現在的九年義務教學階段有了學生必須就近入學的原則後,學校在分
班時不能進行學科考試,如此一來。同一個班級的學生英語基礎參差不齊,教師在創設情景教學時既要考慮讓優秀的學生“吃飽”,又要讓後進生有話可說,保持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讓他們都能有所收獲。然而在40分鍾內教師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全。傳統的教學觀念讓學生已經習慣了老師唱“獨角戲”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而情景教學法則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模式。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的意識不強烈,同時還缺乏合作的團隊意識,一個需要小組完成的情景教學法的創設往往變成一個小組的個別成員的展示,其他的同學並沒有參加到情景教學法的課堂中來,更無法體會一個情景教學法在語法教學中該如何用運才能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三、情景教學法的定義和優點
(一)、什麼是情景教學法
捷克 教育 家誇美紐斯曾 說“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1]那麼,情景教學法就是在課堂上設置一些真實性和准確實性的情景來學習和使用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引入和創設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具體的場景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 從而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和技能,並使學生心理機能得到發展, 達到教學目的的一種教學方法。諸如榜樣作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課內游戲、角色扮演、詩歌朗誦、繪畫、 體操 、 音樂欣賞 、旅遊觀光等等再現課文所描繪的情景表象,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彷彿置身其間,如臨其境;都是寓教學內容於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師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進行著的一種情景交融的教學活動。同時,情境教學法也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圍的教學活動。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2]孔子的這段話,在肯定啟發作用的情況下,尤其強調了啟發前學生進入學習情境的重要性,所以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啟發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是提高中學學科教學實效的重要途徑。
(二)、情景教學法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優點
1、情境教學能夠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情景教學法在展開的過程中展現的往往是直觀、生動的形象,把理論和實際聯系起來,是抽象的語法知識具體化、生活化,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
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且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語法知識。
2、情境教學可以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凡是 經驗 豐富、成功的老師都知道這一點,對於學生來說,學生認為自己所學的知識是否有用,是否有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學習的效率。[3]尤其是中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易集中,抑制力比較薄弱,他們對學習往往從興趣出發。他們可以在具體的情境中合作學習、小組討論由此,不但營造了良好的語言環境,還培養了學生的英語表達和交流能力,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愉快的學習情景,使學生輕松、愉快的學習。
3、問題情境教學,可以激發學生求知慾望。
在教學中,老師要學會創設質疑情境,引入學生主動的探索問題、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啟發學生的 創新思維 ,可以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4、情境教學可順利解決教學重難點。
情景教學強調學生情感的激發,重點是用形象具體的情景引起學生和老師的共鳴和體驗,能夠促進學生的心理活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5、 情境教學能整合多科知識。
英語與音樂相結合。音樂能夠培養人的美好情操,使學生在玩和活動中受到教育,通過音樂的引導,讓學生充分發揮 想像力 。這一情境的設置可以使學生們樂在其中。
Ⅲ 小學英語語法教學的幾種方法
1.趣味競猜,親和語法小學生活潑好動,富於挑戰性。教師可以利用學生這一特點,把語法教學融入其中,可有效激活學生思維、激發其興趣。如,在教學現在進行時這一語法內容時,教師准備一個裡面放有各種動作圖畫的Magic Box,讓學生從盒子里抽出圖片,然後表演動作,其他同學來猜測,運用句型「What are you doing? I』m playing…」「What is he/ she doing? He/ she is singing…」。在這樣的競猜活動中,學生不僅掌握了語法的結構和功能,學會了用所學內容表達意義,同時活動增強了學生學好英語的自信心2.誦讀歌謠,掌握句型音樂給人美感、享受。在節奏鮮明,富於韻律感的歌謠中學習語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在吟唱歌謠的過程中,輕松地掌握了本課的重點句型、語法結構,陶冶了情操。二、在任務活動中學習語法,內化語言結構。1.角色表演,參與「任務」教師可根據單元話題和課文主題創設情境,讓學生根據這些情境運用舊知識自編對話,進行角色扮演。比如,教師可把教室設計成商店、家庭、集會場所和籃球場等,讓學生在角色扮演活動中運用所學的語言,不僅使學生掌握了語言形式,而且使學生能夠在特定的場合及情境中運用語言形式來實現交際目的。2.調查活動,踐行「任務」在語法教學中,教師可設計調查活動,讓學生在完成調查任務的同時學習和掌握語法知識。例如,教學一般將來時態be going to 和will時,教師設計如下調查活動:明天是星期天,你要做什麼?國慶節你打算怎麼過?母親節將至,你將如何表達對母親的情感?學生在調查中,理解了一般將來時態表達的意義,練習了所學句型,同時學生體會到自己要懷感恩心,應做感恩事。三、在語篇中進行語法教學,提高學生交際能力。語篇輸入是學生學習語言、理解語言的一種有效途徑。在小學英語語法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是讓學生機械地在單句中操練某個語法內容,學生就不會自主、自由的使用該語法表達意義。若將語法放入語篇中,使學生在閱讀中對文章中的語言現象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學生根據語境總結歸納語法規則。學生就會明確該語法項目所運用的語境,表達的意義,進而掌握其規則。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又不會使學生感到乏味。這樣的句子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理掌握所學語言知識。教師針對上面的內容可以布置寫作任務,讓學生運用此語法項目寫一寫自己參加過的一次體育活動。這樣的寫作活動既能讓學生通過語篇來學習語法,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總之,好的語法教學能使學生的語言表達、口語交際更加准確合理。教師在進行語法教學時,要考慮有效的教學途徑和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使用英語的環境,使語法教學更具真實性、趣味性、交際性,讓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學習語言知識,形成語言能力。
Ⅳ 怎麼上好英語語法課
上好英語語法課,不但要求教學方案做得好,更重要的是會用。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怎麼上好英語語法課,供大家參閱!
語法教學一直被認為是很難很枯燥,很復雜的,因此學生一般都害怕,討厭,以致抗拒語法。這主要是因為我們很多教師局限於傳統英語語法教學,傳統的語法教學一般採用滿堂灌的模式,教師一味地講理論、講規則,學生機械地背誦、記憶,教師把大量的時間及精力都用於對語法知識的講解、傳授上。把原本可以生動有趣的語言材料較生硬地灌輸給學生,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基本上處於被動狀態。一堂課下來,既沒有高潮也沒有低谷,枯燥無味,老師和學生都累得夠嗆,實際效用無從得知。新課標要求:英語教學要注重交際,突出語篇,利用語境使學生更好地開展語言實踐活動,培養他們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能把語法與語境結合起來,在語境中傳授語法知識,使語法具有魅力,使語境充滿生命,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那麼怎樣才能改變以前的語法教學模式順應新課標要求,上好語法課,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里把語法學好呢?經過在實踐中的嘗試,我總結出以下做法。
1、我們知道中國學生沒有像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習者那樣習得英語的環境,他們不可能在平時、在課外獲得充分足夠的英語語言刺激並內化其語言規則,很難靠單純模仿去自然習得英語。因此,設計真實的語法情境,讓學生在運用、交際的互動式中學習語法,可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利用真實的環境或設計模擬的情境進行語法教學,使語法教學更趨形象化、直觀化、真實化和趣味化。情景活動中的學習降低了語法學習的難度,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可以避免學習語法的枯燥性,使他們學得快,記得牢,用得活。教授語法的時候,給學生創設學習語法的語境,讓學生在一定的語境中去自然習得語法,盡可能找些學生感興趣的視頻,音頻,這樣學生學起來既輕松又能使用。例如,我們可以用一些總統的演講視頻,尤其是奧巴馬的,特別有說服力,有教育意義,而且語法運用也很好。我們也可以下載一些學生感興趣的人物的視頻,像Steve Jobs的,我們將這些運用到教學中,學生既感興趣,同時也學到了語法。極大地拓寬了教學空間,增加了信息容量。
2、以適合學生特點的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來對待每個學生,才能使學生的身心自由地發展,創造性的成長。把某些語法教學轉化為交際活動,具體設計有:
(1)利用教授英文歌曲來教語法
學生一般對英文歌曲都很感興趣,下載一些通俗易懂的英文歌曲,通過填補英文歌中的 missing words,使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利用歌曲優美的畫面和動聽的旋律,消除學生的緊張情緒,創造意境讓學生在比較放鬆的狀態下參與學習活動,不僅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2)進行游戲式教學。
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各種不同形式的游戲,這在外教教學中也經常採用。在這樣的操練活動中,學生既鍛煉了思維能力與快速反應能力,又加深了對所學語法現象的理解,同時使語法教學既輕松又有效。這種游戲競爭激趣的教學方式只所以深得師生的厚愛,因為它既能為英語學習創造逼真的、富於交際性的語言環境,又能為學習提供引人入勝的練習形式,從而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果。在教學中老師要善於引導學生用腦子想,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說,用手操作,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使課堂煥發無限的生命力。
(3)表演、對話式教學
設計一些使學生感興趣的、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表演和情景對話,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對英語語言信息的使用和接受能力,這樣也可以擴大他們對知識的輸出。
(4)視聽法
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圖片與影像呈現語言情景或話題,引導學生運用目標語言結構進行表達和交際。
4、通過小組競賽方式實現激勵機制。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他們分成若干個小組,讓他們在學習的時候互相競爭,教師通過自己的表情、語言、體態等給學生盡可能多的鼓勵和贊揚,使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發展創新,體驗成功。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習慣,減少教學的強制性,留給學生更大的自由發揮空間,進行以自主活動為基礎的主動探索型學習,靠自身的努力不斷發現和獲取新的知識並將其創造性地運用。練習由靜態設置成為動態,不僅充實了教材內容,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還把知識的訓練、技能的培養、智能的開發與情感價值觀的培養貫穿起來,
讓學習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從而使學生從中體驗學習的愉快,促使學生主動去運用,使學生的個性化學習異彩紛呈。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是知識的發現者和使用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教師應充當引導者和協助者的角色,幫助學生一步步完成學習的任務。語法教學也應重視發展性評價,對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應及時給予肯定,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評價的目的──促進學生的發展。實踐證明,評價手段在課堂上的介入,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和找到發展的方向,從而促進學生自我發展意識的逐步形成。
總而言之,面對新的教材和新課程標准,我們要“優化”英語語法教學而不是採用傳統的死摳語法進行滿堂灌的語法教學模式。與學習英語其他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一樣,語法學習也沒有統一的學習方法。教師應該讓學生在借鑒他人學習方法的基礎上探索最符合自己學習目的和學習習慣的學習方法與策略。
語法教學一直被認為是很難很枯燥,很復雜的,因此學生一般都害怕,討厭,以致抗拒語法。這主要是因為我們很多教師局限於傳統英語語法教學,傳統的語法教學一般採用滿堂灌的模式,教師一味地講理論、講規則,學生機械地背誦、記憶,教師把大量的時間及精力都用於對語法知識的講解、傳授上。那麼怎樣才能改變以前的語法教學模式順應新課標要求,上好語法課,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里把語法學好呢?我覺得有以下方法:
(1)利用英文歌曲來教語法
學生一般對英文歌曲都很感興趣,下載一些通俗易懂的英文歌曲,通過填補英文歌中的 missing words,使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利用歌曲優美的畫面和動聽的旋律,消除學生的緊張情緒,創造意境讓學生在比較放鬆的狀態下參與學習活動,不僅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2)進行游戲式教學。
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各種不同形式的游戲,學生學習過程中既鍛煉了思維能力與快速反應能力,又加深了對所學語法現象的理解,同時使語法教學既輕松又有效。在教學中老師要善於引導學生用腦子想,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說,用手操作,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使課堂煥發無限的生命力。
(3)表演、對話式教學
設計一些使學生感興趣的、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表演和情景對話,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對英語語言信息的使用和接受能力,這樣也可以擴大他們對知識的輸出。
(4)視聽法
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圖片與影像呈現語言情景或話題,引導學生運用目標語言結構進行表達和交際。
(5)通過小組競賽方式實現激勵機制。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他們分成若干個
小組,讓他們在學習的時候互相競爭,教師通過自己的表情、語言、體態等給學生盡可能多的鼓勵和贊揚,使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發展創新,體驗成功。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習慣,進行以自主活動為基礎的主動探索型學習。練習由靜態設置成為動態,不僅充實了教材內容,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還把知識的訓練、技能的培養、智能的開發與情感價值觀的培養貫穿起來,讓學習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從而使學生從中體驗學習的愉快。
總而言之,面對新的教材和新課程標准,我們要“優化”英語語法教學而不是採用傳統的死摳語法進行滿堂灌的語法教學模式。與學習英語其他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一樣,語法學習也沒有統一的學習方法。教師應該讓學生在借鑒他人學習方法的基礎上探索最符合自己學習目的和學習習慣的學習方法與策略。
一、簡介幾種主要外語教學法及其語法教學觀
1、語法翻譯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The Classical Method) 語法翻譯法是十八世紀創建的,直至十九世紀80年代之前的外語教學,它獨領風騷。其教學過程是先分析語法,然後把外語譯成本族語,主張兩種語言機械對比。
2、直接法(Direct Method)
直接法是十九世紀下半葉始於西歐的外語教學改革運動的產物,是古典語法翻譯法的對立面。要求外語與思想直接聯系,絕對不使用本族語,即完全不藉助於翻譯,語法降到完全不重要的地位。
3、聽說法(The Audiolingual Method/ Oral Approach)
聽說法產生於第二世界大戰爆發後的美國。強調模仿、強記固定短語並大量重復,極其重視語音的正確,尤其強調語調訓練,“There is little or no grammatical explanation: Grammar is taught by inctive analogy(歸納類推) rather than dective(演繹的) explanation.” 廣泛利用對比法、在對比分析母語與外語的基礎上學習外語的難點,並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但聽說法過分重視機械性訓練,忽視語言規則的指導作用,過分重視語言的結構形式,忽視語言內容和意義,存在流於“造作”的語言傾向。
4、視聽法(Audio-Visual Method),又叫情景(Situational Method)
視聽法於20世紀五十年代首創於法國,它是以幻燈的視覺感受和錄音的聽覺感受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法,是在直接法和聽說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張聽說訓練必須同一定情景結合,在某一情景基礎上進行。視聽法的缺點是過於重視語言形式,忽視交際能力的培養,過分強調整體結構,忽視語言分析、講解和訓練。
5、全身反應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
全身反應法是美國加州聖約瑟大學心理學教授詹姆士.阿歇爾(James Asher)於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這種方法倡導把語言和行為聯系在一起,通過身體動作教授外語。強調聽力理解領先。首先培養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然後再要求學生用口語表達。主張以句子為教學單位,整句學、整句用,重視語言內容和意義,有利於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
6、認知法(cognitive Method)也稱認識符號學習理論(cognitive-code learning theory)
認知法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卡魯爾首先提出的。它是語法翻譯的現代形式,它是要求在外語教學中發揮學生的智力,重視語言規則的認識作用,主張全面培養聽說讀寫能力的一種外語教學法體系或學習理論。企圖用認知--符號學習理論代替聽說法的刺激--反應學習理論。反對在教學中進行反復的機械操作練習。它主張語言是受規則支配的,提倡用演繹法講授語法。聽說讀寫四種語言技能從學習外語一開始就同時進行訓練,允許使用本族語和翻譯的手段。
7、功能法(The Functional Approach)又被稱為交際法(The
Communication Approach)、意念法(The Notional Approach)和語義—意念法(The Semantic Notional Approach)
功能法產生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期的西歐共同體國家,中心是英國,功能法是以語言功能項目為綱,培養交際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體系。它主張外語教學不要象語法翻譯那樣,以語法為綱,也不要象視聽法那樣以結構為綱,而應以語言的表意功能為綱,針對學生今後使用外語的需要選擇教學內容。通過接觸、模仿範例練習和自由表達思想三個步驟來組織教學。
8、任務型教學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
任務型教學是指教師通過引導語言學習者在課堂上完成任務來進行的教學。這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強調“在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的語言教學方法,是交際教學法的發展。該理論認為:掌握語言大多是在活動中使用語言的結果,而不是單純訓練語言技能和學習語言知識的結果。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圍繞特定的交際和語言項目,設計出具體的、可操作的任務,學生通過表達、溝通、交涉、解釋、詢問等各種語言活動形式來完成任務,以達到學習和掌握語言的目的。任務型教學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種教學法的優點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學法並不排斥。其優點是: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將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結合起來,有助於培養學生綜合的語言運用能力。
從以上所列出的教學法流派的主要特點我們不難發現:自傳統語法翻譯法被取代主導地位以來,其他的教學法都針對傳統的語法教學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不要或淡化處理語法,如直接法、全身反應法、聽說法、視聽法;另一種觀點提倡用演繹法講授語法,如認知法;還有一類就是反對過於重視語法教學,如功能法、任務型法。
二、幾種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語法教學模式
中學語法教學應根據不同的教學任務、不同的教學目標和不同的教學時段採用不同的教學模式。
1、單元常規教學模式
“觀察——發現——討論——歸納——鞏固——運用”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不應每遇到一個新的語法項目都花費大量時間去講解和操練,而應根據教材編寫者的意圖,每單元花費一定時問,採用“觀察——發現——歸納”的方法,專項突破該單元的重點語法項目。
2、語法專項復習模式
“集中呈現——對比分析——專項梳理——鞏固運用”
進行期中或期末或一學段復習時,教師可以集中所涉及的語法內容,通過對比和歸納,引導學生梳理語法規則,並加以鞏固和運用
同時,注意設計語法練習時,應盡可能讓學生在語篇中完成,避免學生死扣語法規則、出現生搬硬套的現象。
總之,語法教學不是我們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只是一種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的教學內容和手段。所以,我們應該始終倡導學生探究--發現式和自主式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堅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使他們在適當的語境中感受語言規則的存在,再通過對語法規則的觀察、發現、了解、分析、歸納和總結,然後學會利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去完成一些具體事情,最終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Ⅳ 英語語法教學的三種模式
1.翻譯法:即用中英雙語解釋語法。
2.歸納法:通過多個例句總結出共性的語法規則。
3.演繹法:通過講解普遍的語法規則,來推出一般規則。
4.比較法:對比類似語法規則,分析異同點。
5.實踐法:通過讓學生去寫作,練習語法填空等,發現學生的語法漏洞,對症下葯。
Ⅵ 幾種有效的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的方法
(一)加強語境教學方法應用
英語語法的學習情況是通過學生在語言應用中體現出來的,英語語言是以其獨有的文化和環境背景為依託的,因此語法的教學也要注重情景的創造和介紹。初中英語教學中隊語法的教學一般都是從理論結構上進行講授,但是每一語法都是有其語境的,語境的運用實際上非常重要。初中英語教師要在教學中突出文章的背景介紹,語法教學中突出語境的分析,從而幫助學生認識到何時應用何種語法,從而真正提高英語學習的效果。
(二)應用情景對話模式開展英語語法教學
語言的最強大功能就在於交流,我國中小學的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也在於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用英語交流的能力。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對語法的學習必須要積極主動才能真正的學進去和掌握住,依照初中生的水平,只有通過生動的實際的情景才能學到兼具理論和實踐性的英語語法。初中英語教師要改變傳統僵化的課堂教學氛圍,營造生動的充滿互動的情景開展英語語法的教學,讓學生張口進行英語對話,引導學生在情境中用英語表達,在情境中學生更加能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成為主體,也能得到更多的知識和信息。
(三)教學中應用現代多媒體
英語學習尤其是語法學習是十分枯燥的抽象的,因此有必要在教學中利用課件展示圖片或者播放動畫、視頻等方式來提高學習的趣味性,通過經典外文影片的觀影不但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感受語法的實際應用。Look
at the picture.What are they
doing?同時,多媒體還可以用來展示內容豐富的課件,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做好課程設計,力求讓學生在課件中可以看出清晰的語法結構體系。多媒體課件還可以應用在練習等多方面,多媒體教學能夠使枯燥無味的英語語法教學變得富有趣味性,對於提高教學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外,英語語法教學還可以應用精講精練、經典美句賞析背誦、游戲學習等多種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應用上述對策開展英語語法教學時,需要注意結合初中生的年齡和認知水平和語言能力等因素,要選擇與初中生生活相關的並能夠引起初中生興趣的話題和情境,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能力為目標開展教學。
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Ⅶ 英語10種教學方法英語表達是什麼
英語10種教學方法英語表達如下所述。
1、語法翻譯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2、直接法(the Direct Method)。
3、聽說法(The Audio-Lingual or the Aural-Oral Method)。
4、視聽法(the Audio-Visual Method)。
也被稱作情景教學法(the Situational Method)。
5、認知法(the Cognitive Approach)。
6、交際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也被稱作功能意念法(the Functional-Notional Approach)。
7、語篇教學法(Discourse Approach)。
8、任務型教學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9、自然教學法(The Natural Approach)。
10、溝通式教學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Ⅷ 初中英語語法教學方法有哪些
語法教學中通過創設教學交際活動情景,可以使語法教學變得真實,內容豐富,而且有助於教師與學生在學習中進行積極的互動,能夠促使全體學生都得到操練的機會,從而最終達到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目的。而且在交際活動中通過師生問答環節可以使我們教師充分了解學生們從發音到語法方面存在的個體差異,便於以後的教學中有的放矢,及時補缺補差。 一、學習英語語法的目的: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簡要討論一下要不要學習英語語法的問題。這個問題,答案也許是很清楚的。主張英語語法可以不學的人往往這樣說:我們中國人,如果智力正常,從小就會說漢語,能遣詞造句,沒見過哪個小孩先學語法再學話的。再說,英語講得多了,有了語感,語法還不是水到渠成的事。 這種實踐出真知的說法,絕對是正確的。但我仍主張學一點英語語法。本人沒受過很好的教育,更不懂高深的語言學習理論,但一直有這樣的看法:在我們中國,百年都沒有營造出正常情況下用正式英語交際的大氛圍和小氛圍,所以難以在投入產出比符合經濟效益的前提下培養出一定的英語語感。語法,實際上就是給你語言整體上的語感(規則),既給你能解釋語言現象的魚,又教你如何用語感去釣語言深層的魚。何樂而不為呢?說到這,學習英語語法的目的也就清清楚楚了:彌補氛圍難以在短期內培養一定語感的缺憾,比較經濟地獲得英語整體的語感。當然,也為通過我們這個考試大國的眾多英語測試提供初級「抱佛腳」的方法。 二、學習英語語法的范圍: 學習英語語法的范圍,指的是學習英語語法需掌握的內容程度。既然我們學習英語語法的目的那麼簡單實際,到啥山唱啥歌吧。范圍不必很大,也就是說面不宜太寬,點也不宜研究太深,畢竟需要用英語說之乎者也的人不多。另外,我認為通過學習英語語法,求得對英語的整體感覺非常重要。有了整體感,可以揭開英語的神秘面紗,知道了對手的模樣,就知己知彼了;有了整體感,對語言就有了「君臨天下」之氣,加之不懈的積累,從掌握語法的必然王國,進而出入語言的自由王國。出於這種考慮,這個講義編得非常簡單,有些方面甚至還不如高中所學的內容,但實用語法的基本脈絡比較清晰。 三、學習英語語法的方法: 英語語法書很多,學習英語語法的方法也不少。學好一樣東西,本沒有絕對好的方法。號稱包治百病的醫生,要麼是庸醫,要麼是騙子。事實上,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不斷嘗試中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方法。 依我這個半路出家的人看來,不管用什麼方法學英語語法,進而學英語語言,一是要有整體語感,要學會歸納和演繹,由此及彼;三是要藉助對母語的了解,琢磨漢語和英語的異同之處,轉而進行兩種語言之間的由此及彼。比如:學了wish的賓語可以用不定式,可以推理出名詞wish的定語、表語也有可能是不定式。是還是不是?一查詞典便知。漢語的「討論」一詞用動詞短語作賓語,中間一般要加個wh-詞,如能說「討論如何學習英語」,不能說「討論學習英語」。 英語里的discuss用不定式作賓語是否也是如此呢?英語中類似的詞是否是同樣情況呢?花點時間就解決問題。 對語言的分析能力,實際上以對語言的整體語感為基礎的,更是以對語言完整的整體語感為目的的。說到底,語言不就是規律和例外的組合嗎?!兩三年積累下來,你就是語法高手。 英語語法教學具體想法: 1.歸納法 歸納法是指讓學生先接觸含有某項語法規則的語言材料,在教師引導下觀察、分析例句特點,形成一定程度的感性認識,進而對材料進行加工,總結歸納出語法規則,這是由實踐到理論的體現,其優點是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發揮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在意義情境中進行語法教學 語法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活動的能力,因此從一開始,就應把語法教學置於有意義的交際情境之中,把學習語法的目的引導到實用和交際方面。應該先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為學生提供語言實踐的機會,使學生通過體驗、感知、實踐、參與和交流等方式形成一定語感,然後通過實踐讓學生用該句型互相邀請同學周六、周日一起活動,這樣學生就會在口語交際中漸漸明白並熟悉了句型的結構和功能意義。 3.通過做游戲學習語法 初中生由於年齡的特點,都喜歡做游戲。在游戲中運用所學語法知識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there be句型的用法。在學生了解了there be句型後,我們可以通過採用以下游戲來幫助學生鞏固這個語法項目的肯定句、否定句和一般疑問句式:(1)出示一幅教室的圖片並讓學生記憶,幾秒鍾後拿開,讓男女生分兩組競賽,回憶圖片中的內容,並用there be句型的正確形式表述出來,讓學生在緊張刺激的競賽游戲中逐漸熟悉並學會正確使用there be句型;(2)告訴學生:I have a nice bedroom. Do you know what's in my bedroom? Can you guess? 讓學生用疑問句式「Is there a/ an …in your bedroom? Is there any …in it? Are there any …in it?」進行猜測,可以進行小組間競賽,猜對並表述正確的可以加分。學生一般都會表現出極高的熱情,這種游戲形式比讓學生做疑問句、否定句句型轉換的練習有效得多。 4.盡量少用語法術語,把握語法教學的深度和廣度 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學會使用英語,而不是學會去分析、研究英語。因此,過多地使用語法分析中的術語來講解語法是沒有意義的。傳統教學中很注重用准確的術語去講解語法現象、語言結構,而現代語言教學則要求教師:語法講解要簡明扼要,一般情況下沒必要用目的語講解;盡量使用圖畫等直觀教具解釋語法規則及語義的關系;解釋語法現象時注意用清楚、明了的例子;注意對學習方法、認知類型不同的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不要陷入所謂語法概念之中。同時,教師必須要把握好每個單元、每一課的重點和難點,以及語法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如不是本單元需要掌握的內容,不可延伸過多,講解過深,點到為止。否則,學生會越聽越糊塗,根本接受不了,而且浪費時間。 5.用「口訣法」幫助學生輕松掌握語法規則 例如,be的現在式(am,is,are)的用法是初學英語者遇到的一個比較復雜的語法現象,利用「口訣」可幫助學生克服這個難點。筆者在教學時就教給了學生下面的口訣:I用am,you用are,is用於他、她、它(he,she,it);單數用is,復數全用are;變疑問,往前提,句末問號別忘記;變否定,更容易,be後not加上去。結果學生很快就掌握了be動詞的肯定句、否定句和一般疑問句式。 6.背誦 背誦在我國這樣的非英語國家仍然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這里所說的「背誦」不是死記硬背的「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並能在此基礎上靈活運用所學語法知識。對話和課文中的有些句子就包含了所要掌握的語法知識,背誦對話或課文,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在不同語境中的理解,而且可以培養學生對英語的語感。 更多英語語法教學方法詳見教育界雜志社官網,參考地址: http://www.jyjzzs.com/a/gaodengjiaoyu/20120302/13717.html ,希望能幫到你!
Ⅸ 如何教初中英語語法
一 、呈現法
即創設情景,利用情景引出要學習的語法項目,使學生通過具體的情景或語景去感知新的學習材料。創設情景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通過對話創設情景
例如教一般過去時
T:1 watched a football match last night,Did you watch the
game last night,S1?
S1:No.
T:What about you,S2?
S2:Yes.
T:How did you like it?
S2:Not bad,I think.
T:ButI didn』tquite enjoyit.(板書)
2.動作演示法
例如教現在進行時
T: (Holding a book in his hand)Listen and watch:
What am I doing?I am reading the book.(重復一遍,板書畫線句子)
T:W ould you please open the window,S1 7 Is』t hot in the classroom.
SI:I』dlike to.(S1 opens it.)
T:Is SI opening thedoor? No,the window.(板書畫線句子)
3.利用簡筆畫
例如教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
(教師在黑板上畫三個身高不同的人,分別取名Tom,Jack,Mark,並准備紅、黃、綠三枝長短不一的鉛筆)
T:Tom is tall,Jack is taller than Tom.Mark is taller than Jack,He is the tallest.
(重復一遍,然後板書:用彩色粉筆把比較級和最高級畫線,引起學生注意。)
除了以上幾種方法以外,還可以利用投影儀、幻燈、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創設教學情景。
二、教授法
採用歸納法教語法一般採取三個步驟:觀察、分析比較、歸納或概括。
例如教學名詞復數
經過初步的練習後,可以通過提問的方法,同時邊採用在數詞和名詞詞尾「一S」下面畫線的方法,提醒學生注意有關的規則,引導他們得出以下的結論:
(1)one表示單數,two以上的數表示復數。
(2)英語可數名詞有單數和復數兩種形式,名詞的復數形式一般是在它的單數形式後面加-S。
(3)數詞與名詞連用時要保持數的一致。
(4)根據情況,還要使學生認識名詞的復數詞尾-S在清輔音後讀[s],在濁輔音後讀[z]。
三 、演繹法
演繹法是先讓學生接觸和理解語法規則,然後再舉例以驗證語法規則,例如:學習人稱代詞主格和賓格時,先講概念「人稱代詞在句中做主語時用主格,做動詞或介詞的賓語
時用賓格」 ,並用表格列出人稱代詞主格和賓格的形式。
然後舉例:
Please give that pencil-box to me.
I saw her in our classroom yesterday.
說明畫線的人稱代詞是什麼格,為什麼這樣用。
四、歸納法和演繹法相結合
在語法教學中,歸納法和演繹法通常結合使用,可以先歸納後演繹,也可以先演繹後歸納,兩者交替使用,這樣教效果會更好。
五、練習法
1.機械操練,如模仿、替換、重復等
T:W hat time did yon get up yesterday?
S:I got up……
T:W hat did you have for breakfast?
S:I had……
T:What did you do after breakfast?
S:I……
2.有意義操練,如遭句 改寫句子。翻譯句子等
(1)如造句:Heis doinghis homeworknow.
(2)改寫句子:Hehas lunch at schoo1.(用yesterday改寫句子)
He had lunch at school yesterday..
(3)翻譯句子:
昨天這個時候他正在做作業。
He was doing his homework at this time yesterday.
3.交際性操練,如練習過去時態時,教師可能會提一系列的問題,然後由形式回答英語語法的教學方法還有很多,在這里筆者只是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膚淺地談了幾點,願與同行們共同商榷。
Ⅹ 中學英語語法的教學方法
中學英語語法的教學方法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萬物在更新,而我們在成長,回顧一段時間以來的教學經歷,付出了汗水,也收獲了成果,請務必好好寫一份教學總結,記錄好這段經歷。相信很多人都是毫無頭緒、內心崩潰的狀態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學英語語法的教學方法,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引言
隨著以「任務型教學」為代表的交際教學法思想被推崇,以及對新課標中「此次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理解的偏頗。有教師認為中學英語教學的重點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和交際能力,而誤以為語法教學可有可無。於是「淡化語法」的教學現象普遍存在,直接導致了學生「雙基」的薄弱,因此阻礙著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形成。為此,本文提出重新審視中學英語語法教學。
二、語法教學的必要性
語法作為形式語言的要素,是對語言存在的規則所做出的概括描述。其形式是一套規則,其作用是將負載語音的詞彙組合成語言(language)並生成言語(words)。這樣,語法就成了學習者掌握語言的完善而有價值的工具,學習者不可不學。
對於中國的中學生來說,語法教學更具有必要性。因為中國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獲得更多的是靠「學得」(learning)而不是「習得」(acquisition)(張正東,XX)。這是由我國中學英語教學具有的特點所決定的(崔剛,XX):
第一, 英語學習主要圍繞課堂教學進行,而課堂教學的學時有限。
第二,英語使用的環境差。在中國沒有二語國家(如新加坡、印度)的使用環境,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相對較少。
第三,學生學習英語是學業課程的需要,並不是生活的必需,多數沒有直接的學習動機。
第四,漢語與英語的差異大。漢語屬於漢藏語系、象形文字,而英語屬於印歐語系、拼音文字。受漢語「負遷移」影響,中國學生學習英語時要比其它拼音文字國家學生面臨更多的困難。
這些特點決定了英語教學是作為一門外語,不能象第二語言那樣習得語言。雖然外語相對於第一語言是第二語言,但作為目的'語,並非在目的語國家(如英、美)為移民者開設的二語(英語),外語主要通過有意學習(學得)而掌握。在學校學得外語又有以下主要特點:
(1)主要遵循知識(主要為語法)→技能→運用能力的線路發展;
(2)輸入之後在吸收之前都得經過理解,這種理解或採用歸納方式、類似「熟而生巧」,或採用演繹方式、類似「畫龍點睛」,都離不了語法(戴淑靜,XX)。
三、優化語法教學的方法
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說明學習是一個接受知識與完全消化並貯存知識的動態過程。英語學習也是這樣一個輸入與輸出的過程。因此,不能用語言「習得」模式去硬套我們的英語教學活動,而應根據教與學的實情,在教材與教學設計上多下功夫,創新語法教學方法(楊金昌,XX)。
1、歸納法。歸納法即教師向學生逐步滲透具體的語言現象,然後讓學生觀察、分析並找出規律,總結出語法規則,這樣能使學生容易接受語法。例如,在學習情態動詞結構「should have done」時,教師可呈現例句:the driver』s carelessness cost many passengers』 lives. 接著啟發學生:do you think the driver should have been careful ?學生會立刻理解句中「should have been careful」的含義。此時教師不要急於點明語言點的規則,而是應呈現更多的句子,以檢驗學生的對新語法項目的理解。教師呈現每個例句都要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待他們領會句意後再引導用「should have done」改寫句子。
(1)this morning mary was late for school .→ she should have got up a little earlier .
(2)i didn』t pass the exam because i had wasted lots of time .→i should have made full use of time to work on my lessons .
…… 在上述語法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分析和練習若干句子,既能很快理解「should have done」的意義,又能較好地掌握其用法,即:「should+現在完成式」表示「本來應該做某事而實際上並未做」,常常含有責備、不滿的語氣。這樣的歸納教學能讓學生理解和活化語法規則。
2、對比法。學生學習了一些語法規則後,在一段時間內會產生「越學越糊塗」的困惑。針對這種現象,教師應組織學生將所學的語法知識進行思維加工,引導學生對類似的語法現象進行對比,找出關鍵點,發現差異點。例如,學生學習了定語從句與同位語從句後,對that引導的從句究竟是定語從句還是同位語從句深感迷惑。此時,教師可出示以下兩個例句:(1)the news that he passed the entrance college examination made his parents very happy . (2)the news that he told me made me very surprised .接著讓學生仔細觀察that引導的兩個從句,然後讓學生分析that在兩個從句中的語法成分,很快學生發現that在句(1)從句不作任何成分,而在句(2)從句中作動詞的賓語,最後與學生共同總結出that在同位語從句中不作語法成分,在定語從句中作語法成分。經過對比,看似復雜的語法知識很快「化難為易」。
3、情景法。情景是指運用目的語的環境。學習語言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正確理解和運用。教師如能為學生知覺和理解教材創設情境和構架,製作生動形象的語境,啟發引導學生對所學的內容加以清楚而又合邏輯的知覺組織,定能提高學習質量(萬雲英,1991)。如,―ing分詞與―ed分詞是中學語法的重點和難點,許多學生對其之間的差異分辨不清。教師可以採用實驗演示手段創設情境讓學生觀察其差異。課堂上,教師演示水被燒開的過程,當水沸騰時,教師介紹短語boiling water;待水降溫不沸騰時,呈現短語boiled water,並作喝水狀。在這種生動的語境中,學生不知不覺地掌握了現在分詞與過去分詞的區別:現在分詞一般表示主動進行的動作而過去分詞一般表示被動完成的動作。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中國國情制約下的中學英語教學是離不開語法的,應給予語法教學一片天地。在進行語法教學時,方法是人為多樣的,正所謂「教無定法」,但「貴在得法」,其核心應是結合英語教學活動,體現「優化而不淡化,重視而不死摳」的原則。
拓展:最新英語教學方法
一、「畫」對於初一學生來說是一種最直觀、最有效的教學手段。
因為它有著特有的信息溝通作用,能提示語言與事物之間的本質聯系。且可以提高學生學英語的濃厚興趣,教學效果也十分好。具體方法是:
(1)首先教師舉著自己的畫邊問邊答,倒如:要教學「小汽車」這個單詞,教師就可以指著畫提問「What『sthis」?「It『scar」反復指著畫多說幾遍「Car」,這時學生一看就會明白,然後教師又可要學生們拿出自己先畫好的「小汽車」卡片來進行兩人間的問答練習。
(2)邊畫邊操練。就是讓學生根據老師的畫一步步進行口頭操練。例如:教師首先在黑板上畫某樣物品,讓學生猜教師畫的是什麼,學生可能會有很多答案,老師給予否定,最後完成畫,並告訴他們正確答案,雖然學生第一次沒猜到,但在他們的發言中不知不覺地操練了一船疑問句:Isthisa…?
二、「唱」的運用。英語歌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增添濃厚的學習興趣,還能加深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感情。
如:知道有學生過生日時,教師就可以和同學們一起給他(她)唱生日歌,這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熱愛集體的思想。再如:「TheSpellingSong」這首歌,教師可叫學生改唱自己同學的名字;當學生們唱「TheNumberSong」這首歌,教師還可告訴學生配上動作,師生邊唱邊演,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不知不覺就記住了0-10這幾個數字的讀音。新教材中的「ComeandSeeMyFamily」和「Fly」等優美的曲調,既可使學生得到一種美的享受,又可鞏固學生所學的詞彙和句型,還有利於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
三、「演」。
表演是一種讓學生熟練掌握句型和課文,增強運用學過詞的能力,提高口語表達水平的有效活動。在介紹課文時,教師進行示範表演,是一種導入新課常見的教學方法,學生喜歡看教師表演,教一些動詞時,教師可邊做動作邊板書新單詞。如「Iamswimming,I『mrunning,I『mwatchingTV,I『mclcaning.」等。
培養和鼓勵學生上台表演。每次表演的內容是根據所學課文的句型靈活自由地表演,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在人際交往中運用英語的能力。表演前,讓學生自由結組,准備幾分鍾,然後讓他們上台表演,每課句型進行這樣反復操練。這樣,教學內容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與此同時,還鍛煉了學生們的膽量,提高了聽說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