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裝備固有測試性評價方法研究

裝備固有測試性評價方法研究

發布時間:2022-09-27 10:04:58

① 定性的描述性評價 是什麼

1.定性風險評價
定性風險評價是藉助於對事物的經驗、知識、觀察及對發展變化規律的了解,科學地
進行分析、判斷的一類方法。運用這類方法可以找出系統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進一步根據這些因素從技術上、管理上、教育上提出對策措施,加以控制,達到系統安全的目的。
目前應用較多的方法有「安全檢查表(SCL)」、「事故樹分析(FTA)」、「事件樹分析(ETA)」、「危險度評價法」、「預先危險性分析(PHA)」、「故障類型和影響分析(FMEA)」、「危險性可操作研究(HAZOP)」、「如果……怎麼辦(What……if)」、「人的失誤(HE)分析」等分析評價方法。
2.定量風險評價
定量風險評價是根據統計數據、檢測數據、同類和類似系統的數據資料,按有關標准,應用科學的方法構造數學模型進行定量化評價的一類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類型:
(1)以可靠性、安全性為基礎,先查明系統中的隱患並求出其損失率、有害因素的種類及其危險程度,然後再與國家規定的有關標准進行比較、量化。
常用的方法有:「事故樹分析(FTA)」、「事件樹分析(ETA)」、「模糊數學綜合評價法」、「層次分析法」、「格雷厄姆——金尼法」、「機械工廠固有危險性評價方法」、「原因——結果(CC)分析法」。
(2)以物質系數為基礎,採取綜合評價的危險度分級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美國道化學公司(Dow Chemical Co.)的「火災、爆炸危險指數評價法」、英國帝國化學公司蒙德部的「ICI/Mond火災、爆炸、毒性指標法」、日本勞動省的「六階段法」、「單元危險指數快速排序法」等。
定性評價方法要求評價者具備相關知識和經驗,定量評價方法則要求大量的安全數據。單純的定性分析容易造成研究的粗淺;而有關數據的不完善,也使得定量安全評價方法難以得到有效應用和檢驗。因此,應當結合定性和定量的方法進行系統分析和評價,彌補單純定性分析和單純定量分析所產生的不足。

② 大型旋轉機組轉子固有頻率的測量與評定方法是什麼

當支座的固有頻率大於轉子軸承系統的固有頻率時,機器—支承系統為剛性支承狀態;當支座的固有頻率小於轉子軸承系統的固有頻率時,機器—支承系統為撓性支承狀態。
對大型旋轉機組轉子振動的評定標准,我國及國際振動標准幾乎都規定用在靠近軸承處軸頸振動位移的峰峰值進行度量,但評定標準的具體數值不夠統一。對石油化工用離心式壓縮機及汽輪機,API617、API612標准規定,在製造廠進行機械運轉試驗時,轉子振動位移的峰峰值不應超過A 值或25.4μm中的較小值,A=25.4(12000/n)1/2,n為最大連續工作轉速。對石化大機組,轉子實際運行中振幅的許可值應該遵照製造商的規定。在無製造商規定時,也可以認為:
小於A值時為優良狀態,A為25.4(12000/n)1/2 或25.4μm中的較小值;
大於A值、小於B值時為合格狀態,B=(1.6~2.5)A,轉速較低時取大值,轉速高時取小值,B值可設為低報警值;
大於B值、小於C值時為不合格狀態, C=1.5B ,C為高報警值或連鎖值;大於C值為不允許狀態。
另外,當振動值變化的增量超過報警值(B值)的25%時,應受到關注。

③ 效能評估系統解決方案

武器裝備效能評估系統

武器裝備效能評估系統是為解決武器裝備效能評估問題新研發的一款軟體,武器裝備效能評估系統用於武器裝備論證、研製、試驗、使用等不同階段的效能評估,武器裝備效能評估系統為作戰體系、裝備體系評價和優化提供定量依據。武器裝備效能評估系統能夠使用模擬、靶試、演習等多種來源的實驗數據,將效能評估貫穿武器裝備全生命周期。

1武器效能評估系統介紹

武器裝備效能評估系統是為解決武器裝備效能評估問題新研發的一款軟體,武器裝備效能評估系統用於武器裝備論證、研製、試驗、使用等不同階段的效能評估,武器裝備效能評估系統作為作戰體系、裝備體系評價和優化提供定量依據。武器裝備效能評估系統能夠使用模擬、靶試、演習等多種來源的試驗數據,效能評估貫穿武器裝備全生命周期。

北京軟體開發武器裝備效能評估系統主要包括以下特點:

1、支持實時評估;

3、支持專家在線打分;

4、集成化評估環境;

5、友好易用的圖形化界面;

6、多種形式的評估結果展示;

7、支持用戶自定義評估演算法

8、提供包含81中運算元的指標計算流程編輯工具;

9、所及即所得指標體系、評估方案、評估流程設計;

10、系統支持32/64位的Windows XP/Windows 7,以及麒麟國產化操作系統。

2系統架構

2.1功能架構

武器效能評估系統主要包括評估工程管理、指標體系管理、評估任務管理、數據處理、評估預算、報告生成和資源管理7大模塊,具體的功能架構圖如下:

2.2技術選型

武器效能評估系統採用QT進行開發,可以實現跨平台(支持Windows/Linux系統),具體的技術選型如下:

2.3技術架構

武器效能評估系統使用MVC架構進行開發,界面採用Widgets、Window開發窗體,樣式使用StyleCss進行開發,餅圖、柱狀圖、折線圖等圖形的開發使用QtCharts組件,具體的技術架構圖如下:

技術架構圖

3功能需求

3.1評估工程管理

評估工程管理為效能評估提供統一的資源管理平台,可快速檢索和顯示各資源的關鍵屬性,並且能夠啟動選擇的資源編輯工具進行編輯。評估工程管理工具支持評估工程的創建、刪除及工程項目的查看操作。

支持評估工程的新建、支持評估工程的顯示及打開、支持評估工程的刪除、支持評估工程的關閉、支持評估工程的查找、支持評估工程的保存。

一個評估工程包括指標體系、評估方案、評估任務和數據聚集。

評估工程管理

3.2指標體系管理

指標體系管理模塊負責指標體系的創建、編輯與保存。指標體系是通過對同一類評估對象各種特性逐層抽取,而得到的描述指標間的依賴關系的有向圖。該模塊支持

成本型、效益型、固定型、偏離型四種

類型的指標的可視化創建與編輯;構建指標體系過程中支持層次分析法、環比系數法、熵權法、離差最大化法、自定義權重五種權重設定方法。

支持指標體系的新建、支持指標體系的編輯、支持指標體系的刪除、支持指標體系聚合流程的設置、支持指標體系聚合流程的刪除。

指標體系管理

層次分析法去權重計算界面

3.3評估任務管理

評估任務管理負責對評估任務的創建、編輯與保存。評估任務是指採用統一的評估方案對一個或多個相關評估對象進行一次評估的過程。創建評估任務首先需要設定評估對象和評價等級,而後通過配置評估流程中的運算元參數,將數據預處理獲得的數據輸入給評估流程。

支持評估任務的新建、編輯、刪除;支持評估模板的創建、支持評估模板中評估實例的刪除、新建及評估實例的對比。

評估任務管理

3.4數據處理功能

評估數據預處理功能主要對各種來源的評估數據進行分組、過濾、歸並、屬性壓縮變換、以及數據統計計算,獲得能夠供各類效能評估演算法使用的數據。數據預處理 模

塊可以對一系列數據源和數據集進行管理。

支持數據源的導入、支持數據源處理、支持底層指標數據的預覽。

數據預處理編輯

3.5評估運算功能

支持計算檢查、支持評估計算、支持評估結果顯示、支持效能指標評估結果的存儲。

提供常用27類常用演算法提供演算法向導,方便用戶直接採用各類演算法進行計算。具體方法包括: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法、灰色白化權函數聚類、TOPSIS法、 趨

勢面分析、數據包絡法、主成分分析法、極差分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支持向量機、環比系數法、ADC法、SEA法、數據一致性分析、平滑濾

波法、窗譜分析法、最大熵譜分析、一元擬合法、點估計、單總體區間估計、兩個總體區間估計、單總體假設檢驗、兩個總體假設檢驗、偏度和峰度檢驗、正態性檢

驗、奇異值過濾。

查看評估任務

3.6報告生成功能

支持評估結果的對比分析、支持靈敏度分析功能、支持報告自動生成功能。

靈敏度分析

3.7資源管理功能

支持運算元管理、支持數據集模板管理。

④ 裝備工藝技術對標分析評價方法有哪些

程序(一) 所需調閱的帳目

為了核查數據的可靠性,在取得企業有關部門所提供的資料後,還應同時調閱相應的帳、表、卡和原始憑證等。

● 財務部門的財務成本年報表、月報表,原材料、燃料、動力帳等,電費、水資源費繳納憑證,購入原煤發票憑證及產成品銷售憑證等。

● 動力車間抄表卡、記錄簿、各車間用電及各種能源的記錄簿等。

● 生產部門的統計台帳和報表。

● 進廠物資過磅單、倉庫物資實物帳、盤存表及有關產成品入庫帳等。

● 節能部門的能源消費台帳。

● 供應部門購進各種能源、原材料的購進台帳等。

● 保衛部門的各種能源、原材料、產成品出入門登記帳簿。

● 企管部門為各崗位下達的能源消耗定額文件和考核結果。

● 設備台帳、設備維修記錄、計量儀器儀表維修及校驗記錄。

● 化驗分析台帳及原始記錄。

程序(二) 企業能源審計結果與報告的編寫

● 數據的計算與分析

通過對企業各種能源、原材料消費的數據計算與整理,從企業的能源管理、設備的轉換效率和生產工藝流程等方面,全面綜合所獲取各種數據和信息,結合國家有關節能的法規法令、能源標准、國內外先進水平、行業狀況和企業歷史水平、耗能系統和設備的運轉效率,進行系統的計算分析、評價,分門別類查找存在的各種問題和浪費能源的原因,提出整改建議和改進措施。對存在於管理方面或投資少、見效快的整改方案,應建議企業優先予以整改。

● 對選定的節能項目進行經濟分析

經過綜合計算分析,對提出的各種改進措施和節能技改方案,要估算投資費用、節能潛力、投資回收期、成本效益比或壽命周期等。

● 對固定資產投資工程項目(包括節能技改項目)要根據能源審計結果,進行科學論證。

● 編制企業能源審計報告

企業能源審計報告是本項工作的直接成果,它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因此,企業能源審計結束後,應盡快編寫能源審計報告書(20天內)。

企業能源審計報告的編寫應包括以下內容:

⑴ 能源審計的有關事項說明;

⑵ 企業概況、主要用能系統與設備狀況、能源管理體系及能源消費狀況;

⑶ 企業能源(資源)審計結果(各種能耗指標的計算分析、能源成本與能源利用效果的評價);

⑷ 企業主要耗能設備測試結果(主要耗能系統和設備的運行效率及耗能指標);

⑸ 存在的問題及節能潛力分析;

⑹ 企業節能技改項目的經濟技術性分析與評價;

⑺ 企業能源審計結論和整改建議。

● 發布和提交報告

能源審計報告編寫完畢,應先與企業負責人見面,共同討論達成共識後,召開企業中層以上人員參加的審計結果發布會,他們在聽取發布會的過程中,各自對存在的問題對號入座,以引起重視和盡快整改;同時將審計報告提交給政府節能主管部門和企業。

● 定期回訪

能源審計部門在審計工作完成後,要定期對被審計單位的節能措施整改落實情況和效果進行回訪調查,並將整改結果報告給政府節能主管部門。通過回訪,一方面可以對被審計企業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促使其對存在的問題盡快整改,確保能源審計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能源審計部門掌握能源審計對企業的作用和工作中應改進之處,從而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加強能源審計部門同企業的聯系。

程序(三) 企業能源管理(管理節能)診斷分析評價

1.合理組織生產:

提高勞動生產效率,提高產品產量和質量,減少殘次品率,利用電網低谷組織生產,均衡生產,減少機器空轉,各種用能設備是否處在最佳經濟運行狀態,排查生產管理方面的「跑冒滴漏」,提高生產現場的組織管理水平,減少各種直接和間接能耗、物耗損失等。

l2.合理分配能源:

不同品種、質量的能源應合理分配使用,減少庫存積壓和能源、物資的超量儲備,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效率。

l3.加強能源購進管理:

提高運輸質量,減少裝運損耗和虧噸,強化計量和傳遞驗收手續、提高理化檢驗水平,按規定合理扣水扣雜等。

l4.加強項目的節能管理:

新上和在建、已建項目是不是做了「節能篇」論證,核算其經濟效果、環境效果和節能效益是否達標。

l5.規章制度落實情況:

企業能源管理各種規章制度是否健全合理,是否落實到位,如能源、物資的招標采購竟價制度,對質量、計量、定價、驗收、入庫、票據、成本核算是否嚴格把關,要認真細致地排查、分析、診斷問題。一般企業在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比較多,漏洞多,浪費大,管理節能是不花錢的節能,只要加強管理,嚴格制度,就能見效。

程序(四) 裝備和工藝技術對標分析評價方案

1.通過檢測,檢查耗能設備運行狀況及存在問題;

2.通過檢測,檢查生產工藝的技術狀況及存在問題;

3.調查了解工人的操作水平、崗位技能狀況及存在問題;

4.通過調查了解,弄清企業資源綜合利用狀況,如余熱、廢氣、廢水、廢碴的回收利用情況;

5.調查弄清企業能源的梯級利用狀況,如熱電聯產、熱電冷三聯動、連軋連鑄,多發增效等;

6.供電和供熱管網和設備的運行狀況及維修保養、保溫等。

7.企業產品結構的合理性等。

程序(五) 以標准能源消耗定額為基礎的企業節能量…

由行業主管部門根據機器設備、生產工藝、操作水平、原材料、技術和管理等情況,制定符合當前實際的標准能耗定額、先進能耗定額。以此作為比較的基準。這時,計算的節能量有兩種:

名義節能量:與標准能耗定額相比的節能量,它反映企業的實際用能水平。

實際節能量:與企業自身前期相比的節能量。它反映企業在能源利用上的提高和進步。

不同情況的節能效果比較如圖4-7,它又可分為有效節能型(A)、名義節能型(B)、減少損失型(C)、浪費型(D)四種情況。

國標GB/T 13234《企業節能量計算方法》(見附錄)中規定了企業產品總節能量、企業產值總節能量、企業技術措施節能量、企業產品結構節能量、企業單項能源節約量的計算方法。具體分類如圖4-8 所示

對用能單位節能量的計算,應以計算期和基準期進行計算

參考資料:江蘇海國節能審計事務有限公司

⑤ 裝備安全性工作有什麼要求

問的是GJB900A-2012吧
裝備開展安全性工作的目標:在裝備壽命周期內,綜合權衡性能、進度和費用,將裝備的風險控制到可接受水平。
b) 安全性工作的基本原則有4條:
1) 在充分分析和研究的基礎上,論證確定裝備的安全性要求,安全性要求應合理、科學、可實現並可驗證;
2) 遵循預防為主、早期投入的指導方針,…通過及時、有效、經濟的方式將安全性綜合到產品設計中去;
3) 在裝備研製階段,安全性工作必須納入裝備的研製工作,並根據裝備特點和安全性要求,對安全性工作進行統籌策劃,確保協調開展;
4) 加強安全性工作的組織和管理,按照權責一致的原則,明確各單位和機構在安全性工作中的職責。
c) 安全性工作的基本過程是一個反復迭代的系統工程過程,包括確定裝備安全性要求、策劃與管理安全性工作、識別危險、分析危險和評價風險、消除危險或降低風險、驗證安全性要求、評價安全性水平和跟蹤危險。在消除危險或降低風險活動中,採取安全性措施的優先次序一般為:最小風險設計,採用安全裝置,採用告警裝置,制定專用規程並進行培訓。並且對於危險嚴重性等級為Ⅰ級和Ⅱ級的危險,決不能僅僅使用告警裝置、注意事項或其它形式的提醒作為唯一的減少風險的方法。
d) 安全性信息要求。安全性信息包括裝備壽命周期中有關的安全性數據、資料以及文件等。要求制定必要的信息管理要求和程序,並建立相應的信息系統;對壽命周期中所得到的安全性信息進行收集、傳遞、分析、處理、反饋和歸檔;承製方向訂購方提交的各項安全性工作資料、報告等,應滿足訂購方要求;安全性信息要求應在裝備相關的合同和研製任務書中明確,並制定相應計劃確保在研製過程中遵照實施。
e) 安全性工作應與可靠性、維修性、綜合保障、測試性等工作相協調,並盡可能結合進行,減少重復,在安全性工作計劃中應明確與這些工作的介面關系。
我們公司就是在融融網搜索到此信息的,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⑥ 多維度構建體系 日產/中汽中心發布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報告

本次發布的《研究報告》匯總了自2018年共同研究開始以來各國自動駕駛發展的現狀,並對產業發展趨勢及中國現行標准及法律適用性進行了分析。此外,報告還通過問卷方式,對50餘家企業的自動駕駛技術現狀及測試評價相關需求進行調研,確定核心功能和關鍵性能,形成適用於自動駕駛功能現狀及未來技術發展趨勢的測試評價方法,並基於研究成果提出了相關管理建議。

在「日產智行(Nissan Intelligent Mobility)」技術願景下,日產汽車多年來致力於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通過日產ProPILOT超智駕等技術,推動社會向「零事故」「零傷亡」的目標邁進。目前,日產第七代天籟Altima、奇駿與逍客均已搭載了屢獲殊榮的日產ProPILOT超智駕功能。到2022年,日產汽車計劃在70%的車型上搭載該功能。

未來,日產汽車將進一步加速「日產智行(Nissan Intelligent Mobility)」在中國的全面落地,同時,日產汽車還將繼續攜手產業相關方,加強面向中國市場的智能網聯研發和應用,推動相關技術的發展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共同引領未來交通出行的變革。

據易車了解,今後後續測試評價框架將作為後續標准制定的支撐,伴隨技術研究持續完善和更新,要適應自動駕駛技術方向的多樣性特點,測試評價方法尋求更多細化的內容,並將管理建議提交至主管部門參考,為產品准入認證和標准提供思路,在未來檢驗和驗證結果成熟後推動國家標准法規協調,未來日產汽車將與中汽中心在這方面更加緊密的合作,更多消息我們也將持續關注。

⑦ 通用質量特性

1、可靠性(reliability)(GJB1405A標准中的2.32):產品在規定條件下和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功能的能力。為了確定和達到產品的可靠性要求而展開的一系列技術和管理活動被稱為可靠性工程。可靠性工程活動涉及到裝備全壽命過程的各個階段,其目標是確保新研製和改型的裝備達到規定的可靠性要求,保持和提高現現役裝備的可靠性水平,以滿足裝備戰備完好性和任務成性要求,降低對保障資源的要求,減少壽命周期費用。不同的裝備可以提出不同的可靠性定性要求和定量要求。可靠性定性要求時為了獲得可靠的產品,對產品設計、工藝、軟體及其他方面提出的非量化要求。可靠性定量要求通常可選擇的參數指標有可靠度r(t)、平均故障前時間(mttf)、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bf)故障率(λ)等。

2、安全性(safety)(GJB1405A標准中的2.34):不導致人員傷亡、危害健康及環境,不給設備或損失能力。如果我們吧危及安全的時間是為特殊的故障,安全性就可理解為可靠性的特例。 1988年,我國發布了國家軍用標准GJB450《裝備研製與生產的可靠性通用大綱》。2004年改版為GJB450A《裝備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GJB450A立足於裝備的全壽命過程管理,提出了可靠性工作的五個系列共32個工作項目,並對這些項目在全壽命過程不同階段的應用給出提示。

3、維修性(maintainability)(GJB1405A標准中的2.33):產品在規定的條件下和規定的時間內,按規定的程序和方法進行維修時,保持或回復到規定狀態的能力。維修工作與故障的檢測、產品的測試緊密相關,所以把及時並准確地確定產品的狀態,並隔離其內部故障的能力成為測試性。

4、測試性(testability)(GJB2547《裝備測試性大綱》標准中的3.1):產品能及時、准確地確定其狀態(可工作、不可工作或性能下降)並隔離其內部故障的一種設計特性。測試性已發展為一項專門的工程技術,有事我們一般地說維修性時也包含測試性。不同的裝備可以提出不同的維修性定性要求和定量要求。維修性定性要求是為了使產品能方便快捷地保持和回復其功能,對產品設計、工藝、軟體及其他方面提出的非量化要求。維修性定量要求可以選擇以下適當的參數和指標提出,如,平均修復時間(mttr)、平均預防性維修時間、維修停機時間率、、維修工時率、恢復功能用的任務時間(mttrf)。在測試性方面,主要有故障檢測率(fdr)、guzhanggelilv(fir)虛警率(far)。 1987年發布的國家軍用標准GJB368《裝備維修性通用規范》以及後來改版的GJB368B《裝備維修性通用要求》,提出裝備維修性要求的原則和開展維修性涉及與分析、維修性驗證和管理工作的五個系列共22個工作項目。該標准已被廣泛引用與研製任務書、合同、工作說明的等文件。

5、保障性(supportability)(GJB1405A標准中的2.35):裝備的設計特性和計劃的保障資源滿足婆娘更是戰備和戰時使用要求的能力。保障性也是產品的一種質量特性,為確定和達到產品保障性要求而開展的一系列技術和管理活動就是綜合保障工作,或稱保障性工程。「好保障」、「保障好」六個字是綜合保障問題的簡單概括。1999年,總裝備部發布了國家軍用標准GJB3872《裝備綜合保障通用要求》,該標准系統地闡明了裝備綜合保障各項工作的目的、要求和應注意的事項,對裝備使用部門和單位提出保障性要求,對裝備研製單位開展綜合保障工作以及編制有關技術和合同未年檢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此外開展綜合保障工作還需要參考GJB1371《裝備保障性分析》、GJG3837《裝備保障分析記錄》

⑧ 評價原理與方法

(一)主要影響因子

由於地下水系統是一個開放系統,所以其脆弱性與其埋藏條件、補給源等有著密切的關系,包括包氣帶岩性、地形地貌、含水層水文地質條件等,還與人類活動也有一定的關系(圖4-6)。因此,地下水脆弱性評價需要考慮的因素較復雜,應結合具體問題遴選主要影響因子。

地下水脆弱性評價因子,包括兩部分:一是固有脆弱性評價因子;二是特殊脆弱性評價因子。固有脆弱性評價因子主要有土壤性質、包氣帶特徵、含水層特徵、補給量、地形、含水層的下伏地層以及與地表水或海水的水力聯系狀況。在地下水特殊脆弱性評價時,除考慮了以上因子外,還需要考慮與人類活動有關的影響因子和影響污染物發生降解的地質條件和污染物特性。

1)土壤(soil media)是地球最表層風化地帶,它對地下水的補給有很重要的影響作用。一般情況下,土壤的顆粒愈小,地下水入滲補給量愈小,入滲水流所攜帶進入地下水中的污染物愈少。另一方面,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是污染物進行物理-化學分解的重要條件。

圖4-6 地下水脆弱性評價有關因子

2)包氣帶(vadose zone)位於土壤層之下、地下水位以上非飽水區,通常將土壤層納入其中。包氣帶的厚度決定污染物下移進入地下水含水層的所需時間。包氣帶厚度愈大,地下水脆弱性愈弱,地下水愈不容易遭污染。包氣帶的岩性以及其滲透性,也是重要影響因素。粘土地層組成的包氣帶,有利於地下水免遭受污染。

3)凈補給(net recharge)是指來自研究區含水層以外的水分對地下水凈補給量,它增加儲存資源(水量)。這部分水量在補給地下水的同時,還攜帶一定數量的污染物進入含水層中。補給量愈大,進入含水層中的污染物幾率或數量愈大,地下水脆弱性愈強,愈容易遭污染。

4)含水層特徵(aquifer media)是指含水層岩性、厚度、有效孔隙度、水力傳導系數和儲存能力等,這些因素都影響污染物在含水層中遷移、聚集和稀釋狀況。

5)地形(topography)主要是指陸地表面的坡度和植被覆蓋率。陸地表面的坡度控制污染物隨著雨水產匯流而遷移狀況。當地形坡度較緩,降雨就不容易形成徑流,污染物進入地下水中潛在性較大;反之,地形坡度較大,則降雨易形成快速徑流,不利於污染物進入地下水中。植被覆蓋率通過延緩降雨地面產流的時間,增大入滲速率而影響污染物進入地下水中情勢。

6)含水層導水系數是決定污染物在含水層的傳播速度,傳導系數愈大,污染物傳播速度愈快,地下水的脆弱性愈強。

(二)評價方法

地下水脆弱性評價方法很多,一般包括4個步驟:①建立評價指標體系;②確定指標體系中各因子的權重;③應用數學方法計算;④評價分級與編繪地下水脆弱性分布圖。

地下水脆弱性評價方法的選取,應根據研究區的自然地理狀況、相關數據情況及研究目的來確定。比較常用的評價方法,有:過程數學模擬法、統計方法、模糊數學法和疊置指數法(表4-13)。

表4-13 地下水脆弱性評價方法對比

註:引自薑桂華,2002。

1.過程數學模擬法

過程數學模擬法是在水流和污染質運移模型基礎上,建立一個脆弱性評價數學表達式,然後將各評價因子量化處理之後應用該式進行求解,由此可得出一個有關地下水脆弱性的綜合指數。

該方法最大的優點是它可以描述影響地下水脆弱性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等過程,但只有在充分認識污染質在地下水環境中遷移過程,並有足夠的水文地質資料和長序列污染質遷移監測數據,才能取得比較好的結果。盡管描述污染質運移的二維、三維等模擬模型很多,但在區域地下水脆弱性評價中,多數採用包氣帶的一維過程模型。例如 Britt等(1996)從包氣帶的衰減能力、污染質的對流-彌散以及污染質代謝物的毒理性等角度,應用衰減因素指數模型、污染質滲漏潛勢指數評價模型和分級指數模型開展了相關研究。這3種方法,需要輸入的數據較少,便於廣泛應用;缺陷是不能模擬污染質遷移、轉化詳細過程。

2.統計方法

統計方法是通過對已有的地下水污染監測數據進行數理統計分析,確定地下水脆弱性評價的主要因子,然後採用分析方程進行計算,再根據計算結果進行脆弱性分析(Mi⁃chael,1999)。Tesoruero等(1997)和Sophocleous等(1998)分別採用邏輯回歸分析和線性回歸分析方法,評價了

污染地下水和海水入侵地下水的脆弱性,取得較好評價結果。

應用統計方法進行地下水脆弱性評價,需要有足夠的相關監測資料。在地下水脆弱性評價中,這種方法不如疊置指數法和過程數學模擬法應用廣泛(薑桂華,2002)。

3.模糊數學法

模糊數學法是在確定評價因子、各因子的分級標准和因子賦權的基礎上,採用單因子模糊評判和模糊綜合評判進行地下水脆弱性評價的。這種方法在我國地下水脆弱性評價中應用較多(陳守煜,2002;周金龍,2004)。

4.疊置指數法

疊置指數法是通過選取評價參數的分指數進行疊加,然後形成一個反映地下水脆弱程度的綜合指數,再根據綜合指數進行評價。該方法又分為「水文地質背景參數法」和「參數系統法」。前者是通過條件類似地區的已知脆弱性標准,進行比較分析來確定研究區地下水脆弱性。這種方法需要建立多組地下水脆弱性評價的標准模式,且多為定性或半定量性評價,一般適用於地質、水文地質條件比較復雜的大區域。後者是將選擇的評價參數,構建成為參數系統,每個參數都有一定的取值范圍,這個范圍又分為幾個區間,每一個區間給出相應的評分值或脆弱度(即參數等級評分標准),然後將各參數的實際資料與該標准進行比較評分,進而獲得評分值或脆弱度。該方法又分為「矩陣系統法」、標定系統法和計點系統法。

疊置指數法所需數據比較容易獲得,演算法簡單,易於掌握,是國外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孫才志,2000)。它的缺陷是評價指標分級和評分沒有統一的標准,具有很大的主觀性。

(三)評價因子權重確定

確定各影響因子對目標影響的權重,是地下水脆弱性評價的基礎工作,對評價結果具有顯著的影響。確定權重方法主要有主觀賦權法和客觀賦權法兩類。主觀賦權法是指由專家根據經驗主觀判斷確定評價因子權重,評價結果具有一定的主觀性,這類方法有層次分析法、最小平方法、專家調查法、環比評分法和TACTIC法。客觀賦權法是指根據原始數據之間關系來確定評價因子的權重,它具有較強的數學理論依據,這類方法有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神經網路法和灰色關聯度法等。目前比較普遍的做法是通過多種方法確定權重,然後相互驗證確定權重的合理性。

1.層次分析法

層次分析法(AHP)是一種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多目標決策分析方法,它是將決策者的經驗判斷給予量化,在目標結構復雜且缺乏必要數據情況下更為實用。該方法是在建立有序遞階的指標系統基礎上,通過指標之間兩兩比較對系統中各因子給予優劣評判,進而確定各因子權重系數。具體步驟:①建立層次結構,構造判斷矩陣,明確上一層次因子與其所屬層次因子之間的權重關系;②所有因子權值層次排序及求解權向量;③檢驗和修正各判斷矩陣的一致性。

與其他方法相比,AHP方法的最大優點是通過一致性檢驗保持邏輯上的一致性,當出現3個以上的指標相互比較時,不會出現內部相互矛盾、不協調一致問題。

2.BP神經網路法

人工神經網路法(ANN)是指在計算機上採用一定演算法模擬人腦智能的技術,它是由大量具有非線性響應運算功能的神經元構成,形成一種並行分布式的信息處理系統,各神經元之間權值可以不斷調整,使系統具有自學習能力(尚麗,2002)。

BP(Back Progagation)網路演算法又稱為反向傳輸演算法,是一種多層學習演算法。BP網路演算法模型為:

設n維m個學習樣本X=(x11,x12,…,xmn),已知與其對應的教師d=(d1,d2,…,dm),同時存在一個連接權W=(w1,w2,…,wn),通過輸入樣本、連接權和作用函數,產生一個輸出項Y=(y1,y2,…,ym),於是有

區域地下水功能可持續性評價理論與方法研究

f(x)=1/(1+ex) (4-64)

式中:netji為節點i在學習第j個樣本時的輸出項;Yj為第j個樣本的輸出項;m為學習樣本;n為樣本節點;f(x)為輸出作用函數。

每個輸入樣本,網路輸出(ym)與期望輸出(dm)之間誤差為

E=Ej=(dm-ym) (4-65)

則,總誤差為

權重修正為

W(j,i)=W(j,i-1)+ΔW(j,i-1)(4-67)

ΔW(j,i-1)=ηyj(dj-yj)(4-68)

當E小於某一數值時,權重修正的網路學習結束。

假設有m個n維變數,則求取權重的計算模型為

區域地下水功能可持續性評價理論與方法研究

權向量為

區域地下水功能可持續性評價理論與方法研究

該模型為數據輸入層、中間隱含層(權重層)和輸出層3層。在輸入向量、權向量和作用函數後,會產生m個1維輸出向量:

dT(m)=(d1,d2,…,dm

同時,根據實際資料,得到m個1維實際結果向量:

YT(m)=(y1,y2,…,ym

於是,有

W(m+1)=W(m)+ΔW(m)

ΔW(m)=η[dm-f(ym)]f(ym)sgn[dm-f(ym)]

已知樣本變數X(n)和實際結果向量Y(m),則可以求得連接權W(n)。

3.灰色關聯度法

灰色關聯度法是一種比較常用的方法,具體演算法如下。

設有m個子因素(X1,X2,…,Xm),它們都與母因素(X0)有一定關聯。每個評價指標都有N個統計值,構成母序列和子序列:

母序列{X0(i)},i=1,2,…,N

子序列{Xk(i)},i=1,2,…,M

為了進行比較,將母序列和子序列進行標准化處理,使所有的值在0~1之間。

區域地下水功能可持續性評價理論與方法研究

式中:

為標准化後的值;max(Xk)為第k條子序列中的最大值;min(Xk)為第k條子序列中的最小值。

經標准化後的數列,無量綱,則第k條子線在某一點t與母線在該點的距離:

Δ0k(t)=|X0(t)-Xk(t)| (4-70)

可用Δ0K(t)值衡量它們在t處的關聯性。Δ0k(t)愈小,子線與母線在t處的關聯性愈好。母、子序列在t=1到t=N的關聯性,用關聯系數表示,有

區域地下水功能可持續性評價理論與方法研究

式中:ξ0k(i)為第k條子線與母線X0在i點關聯系數,其值滿足0≤ξ0k≤1,ξ0k愈接近1,它們的關聯性越好;Δmin,Δmax為m條子線在區間[1,N]母線的距離Δ0k(i)的最大值與最小值;ζ為分辨系數,一般取0.5。

於是,有第k條子線與母線在[1,N]間的關聯度為

區域地下水功能可持續性評價理論與方法研究

採用下式使關聯度之和為「1」,對關聯度進行標准化。標准化後的關聯度,可作為每個評價指標的權重。

區域地下水功能可持續性評價理論與方法研究

(四)脆弱性評價方法

1.DRASTIC模型

DRASTIC法是一種評價地下水污染潛勢的分級標准化系統方法,也是地下水脆弱性評價中參數系統法的一個經典方法,被較廣泛應用。該方法由美國水井協會(NWWA)和美國環境保護局(USPEA)於1987年合作研發,它綜合了40多位水文地質學專家的經驗,適用於大尺度區域性地下水脆弱性評價。DRASTIC模型取7個參數的開頭字母組成DRASTIC模型名稱,D為地下水位埋深(Depth to Water)、R為凈補給(Net Recharge)、A為含水層介質(Aquifer Media)、T為地形(Topography)、S為土壤介質(Soil Media)、I為非飽和帶影響(Impact of Vadose Unsaturated Zone)和C為含水層水力傳導(Hydraulic Conctivity of the Aquifer)。DRASTIC法已被美國40個縣和許多國家採用,包括不同水文地質條件地區,例如喀斯特地區多含水層系統。

DRASTIC方法有4個主要假定:①污染物存在於地表;②污染物通過降雨滲入地下;③污染物隨水遷移;④研究區面積不小於100英畝(約0.4km2)。

DRASTIC評價模型為

DrDw+RrRw+ArAw+SrSw+TrTw+IrIw+CrCw=DRASTIC(4-74)

式中:D,R,A,S,T,I和C分別為地下水位埋深、凈補給、含水層介質、土壤介質、地形、非飽和帶影響和含水層水力傳導系數;r和w分別為評價指標等級和權重;DRAS⁃TIC為綜合指數,該值代表地下水脆弱性的不同程度。DRASTIC值愈小,地下水脆弱性愈低;DRASTIC值愈大,地下水脆弱性愈高。

2.評價指標及特徵值

DRASTIC模型的各評價因子含義及其對地下水脆弱性影響情況如下。

1)地下水位埋深(Depth to Water):地下水位埋深是指從地面至地下水位的距離。地下水位埋深愈淺,地下水愈容易遭污染,地下水脆弱性愈高;反之,地下水愈不容易遭污染,地下水脆弱性愈低。地下水位埋深分級及特徵值,如式4-75所示

區域地下水功能可持續性評價理論與方法研究

式中:f(h)為地下水位埋深評分;h為地下水位埋深(m)。

2)凈補給(Net Recharge):是指每年在單位面積到達地下水位的總補給水量。地下水入滲補給量愈小,隨之進入地下水中污染物愈少,則地下水脆弱性愈低;反之,地下水入滲補給量愈大,隨之進入地下水中污染物愈多,則地下水脆弱性愈高。

降雨入滲影響評分表達式,如下式4-76(Jeffrey D.,2001):

RN=(Recharge×0.265722)1/2+1 (4-76)

式中:RN為降雨入滲影響評分;Recharge為單位面積的地下水凈補給量(m3/km2·a)。

3)地形(Topography):是指地表面的傾斜度。地形坡度愈小,愈不利於降雨在地面形成徑流,而污染物愈容易通過入滲進入地下水中,脆弱性愈高;反之,地形坡度愈大,愈利於降雨在地面形成徑流,而污染物愈不容易通過入滲進入地下水中,脆弱性愈低。

地形坡度影響評分表達式,如式4-77:

區域地下水功能可持續性評價理論與方法研究

式中:RT為地形坡度影響評分;a為地形坡度。

4)包氣帶影響(Impact of the Vadose Zone):包氣帶評分值與含水層岩性評分相似。當含水層上覆為滲透性較弱的粘土時,則評分較低;當含水層上覆為滲透性較弱的砂性土時,則評分較高。

5)含水層岩性(Aquifer Media):岩土顆粒愈大,或裂隙較多,則脆弱性評分愈高。

6)含水層水力傳導系數:它影響污染物在含水層的遷移速度。傳導系數愈大,污染物遷移速度愈大,則脆弱性評分愈高。

7)土壤類型(Soil Media):土壤顆粒愈小,或含有大量微生物,則脆弱性評分愈低。

3.權重體系

在建立DRASTIC評價模型時,根據評價不同目的,賦予每個評價因子一個分級特徵值(1~10之間),並建立兩套相關的權值系列(1~5),其中顯著性最高的權值為5,最低為1。

⑨ 常見的安全評價方法有幾種

1 方法概述安全檢查表(Safety Checklist Analysis,縮寫SCA)是依據相關的標准、規范,對工程、系統中已知的危險類別、設計缺陷以及與一般工藝設備、操作、管理有關的潛在危險性和有害性進行判別檢查。為了避免檢查項目遺漏,事先把檢查對象分割成若干係統,以提問或打分的形式,將檢查項目列表,這種表就稱為安全檢查表。它是系統安全工程的一種最基礎、最簡便、廣泛應用的系統危險性評價方法。目前,安全檢查表在我國不僅用於查找系統中各種潛在的事故隱患,還對各檢查項目給予量化,用於進行系統安全評價。1.2 安全檢查表的編制依據(1)國家、地方的相關安全法規、規定、規程、規范和標准,行業、企業的規章制度、標准及企業安全生產操作規程。(2)國內外行業、企業事故統計案例,經驗教訓(3)行業及企業安全生產的經驗,特別是本企業安全生產的實踐經驗,引發事故的各種潛在不安全因素及成功杜絕或減少事故發生的成功經驗。(4)系統安全分析的結果,即是為防止重大事故的發生而採用事故樹分析方法,對系統迸行分析得出能導致引發事故的各種不安全因素的基本事件,作為防止事故控制點源列入檢查表。

⑩ 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6.3.1 評價指標構建方法

6.3.1.1 代表性評價指標構建方法

目前,國際上對於土地生態評價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2個,即壓力-狀態-響應評價體系和土地條件變化評價指標體系。

(1)壓力-狀態-響應(PSR)評價體系「壓力-狀態-響應」(Pressure-State-Response,PSR)評價體系是世界銀行、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國發展署、聯合國環境署在1996年聯合開展的土地質量指標研究項目中所提出的研究成果。該評價體系主要目的是回答發生了什麼、為了什麼、我們如何做這3個問題。其中,壓力指標用以表明那些造成妨礙持續發展的人類活動和消費模式或經濟系統的一些因素;狀態指標用以反映持續發展過程中各系統的狀態;響應指標用以表明人類為促進持續發展進程所採取的對策。這種方法適合於選取生態環境方面的指標,而對於社會經濟方面的指標不太適合。PSR評價指標體系主要提供的是一種評價思路,它強調在分析應用過程中,必須把壓力指標、狀態指標和響應指標結合起來考慮,而不能僅僅依賴某一項指標,孤立地考察一項指標往往可能得出不正確的結論。各國各地區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要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通過補充、完善來靈活運用。

(2)土地條件變化評價指標體系:土地條件變化評價指標體系是由M.Vieira等人提出的。在這個指標框架中,M.Vieira提出了定性和定量兩種土地條件變化指標,其中定性變化指標要求直觀、易於獲取,如土壤顏色、地表形態等;定量指標應強調計算方法的規范與統一。具體應用指標的選擇一定要立足於評價區域的土地資源特徵,變化指標的觀測頻率取決於指標本身的特徵,在觀測值的分析比較方法上,可採用橫向比較、縱向比較和假設比較等綜合分析,並通過因果分析分辨出是自身內部因子還是外部因子。

到目前為止,國外關於土地生態評價的系統、完整的一套指標體系尚未見報道。然而可以肯定,所有的這些工作都會為將來土地生態評價領域形成系統的指標體系奠定堅實的基礎。

6.3.1.2 本次研究採用的評價指標構建方法及擬選指標

本次研究在借鑒相關學者在生態安全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的基礎上,結合河南實際情況,依據上述選取評價指標的原則,通過對影響生態安全的各種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等的全面系統的分析研究、綜合壓力-狀態-響應評價指標體系和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安全評價理論、對土地資源生態安全的制約性因素或主導性因子的辨識,從中選取最能代表和反映河南省土地資源生態安全狀況的具體指標,且以土地可持續發展為目的,旨在促使經濟、社會和自然生態的協調統一,最終構建河南省土地資源生態安全評價的擬選指標體系。該體系包含土地生態環境的自然狀態、土地生態環境的經濟狀態和土地生態環境的社會狀態三大類26個擬選指標(表6.1)。

表6.1 河南省土地資源生態安全評價擬選指標體系

R&D: 研究與實驗發展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6.3.2 評價指標的篩選

評價指標的篩選方法有兩大類: 一是定性分析法,又稱經驗法或專家意見法,包括理論分析法和特爾菲法 (Delphi),主要是憑借評價者個人的知識和經驗,借鑒同行專家的意見,綜合後進行篩選,這種方法的優點是簡單易行,缺點是主觀性較強; 二是定量分析法,目前採用的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相關分析法和獨立性分析等,這類方法的優點是客觀性較強,缺點是比較機械且計算量大,不一定符合評價的實際。本次研究採用的是專家調研法。

按照指標選擇的原則,對土地資源生態安全評價指標體系中擬選要素指標通過發放專家調查表的方式,征詢有關專家意見。本次調查選擇了來自多家相關單位的不同專業的專家共 55 名,請每位專家對土地資源生態安全評價指標體系中的全部 3 個評價方面和 26 個要素指標進行排序,首先對系統層方面進行排序 (從 1 到 3,1 為最重要),再分別對要素指標相對評價方面的重要性進行排序。如果專家認為還有其他重要指標可以列入,加以補充,並與原有指標一起選擇和排序。根據專家排序結果,按遞減順序原則進行統計,專家調查統計結果見表 6.2。對於系統層方面,專家排序第一的賦值為 3 分,排序第二的賦值為 2 分,排序第三的賦值為 1 分; 對於要素指標,專家排序第一的賦值為 10 分,排序第二的賦值為 9 分,依此類推,排序第十名為 1 分。各個指標最後得分的計算方法如下式所示。

河南省土地資源生態安全理論、方法與實踐

式中:S為各指標的最後得分;fi為各指標的賦值;pi為各指標的排名。

在進行專家調查過程中,有些專家也提出了其他的要素指標,對這些要素指標,課題組又組織了一些專家進行專門討論。專家一致認為,這些要素指標雖然比較重要,但其重要性略差於課題組所選的要素指標,因此沒有再次進行專家調查。

表6.2 河南省土地資源生態安全評價擬選指標統計排序

續表

注:*表示指標排名,**表示指標得分。

表6.3 河南省土地資源生態安全評價指標體系框架

6.3.3 評價指標體系框架

根據要素指標選擇的4個原則、擬選指標排序狀況和專家討論的意見,課題組篩選掉了分值低且差別大的一些指標,從而最終在擬選指標體系中選出17項最終要素指標,並主要根據得分和重要性排序情況,對各項指標的權重進行了賦值和計算(具體見本篇第七章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河南省土地資源生態安全評價的最終指標體系框架見表6.3。

閱讀全文

與裝備固有測試性評價方法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胸上縫的訓練方法 瀏覽:105
太原公交乘車碼使用方法 瀏覽:944
三星手機撥號快捷鍵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28
如何辨別鑽石好壞的方法 瀏覽:431
hdlc檢測方法 瀏覽:670
水培石斛蘭的種植方法 瀏覽:426
乾式變壓器項目研究試驗方法 瀏覽:386
青春期偏頭疼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66
瓷磚成型缺陷解決方法 瀏覽:392
一歲半亞麻籽油的食用方法 瀏覽:28
蟲害處理方法哪裡找 瀏覽:416
決戰平安京有哪些方法登錄 瀏覽:578
小腿劃傷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478
如何測量磷酸鹽的方法 瀏覽:976
平穩序列檢測方法 瀏覽:919
不打針治療咳嗽的方法 瀏覽:280
毛利潤30利潤計算方法 瀏覽:4
後束三角肌的鍛煉方法 瀏覽:56
游戲流量包使用方法 瀏覽:934
木工做酒格的計算方法 瀏覽: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