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生物摩擦學研究方法

生物摩擦學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25 22:12:05

Ⅰ 關於機械學科的前沿性思考

機械工程科學發展總趨勢在機械工程科學方面,雖然已經取得了矚目的創新及進展,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機械工程科學總體上還處於落後狀態。主要體現在:中國機械工程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對中國製造業的自主創新和發展的貢獻不顯著;中國學者提出的機械領域的新概念、新理論不多;有重要國際影響的機械工程理論、方法和技術不多;國際機械領域學術界有較大影響的中國學者很少。總體上中國機械工程學術領域在國際上的地位滯後於中國製造業在國際製造界的地位。未來機械工程學科的發展將主要受到兩方面的制約和推動,一個是製造業的創新發展,另一個是學科的演變進步。鑒於未來製造業發展的總趨勢是全球化、信息化、綠色化、知識化和極端化(以下簡稱「五化」)。

Ⅱ 哪位朋友可以告訴我 有關關節(如膝關節)摩擦模擬運動試驗機的知識 比如它的用途 它的銷售對象 價格等。

人工膝關節生物摩擦學模擬試驗是在設計和製造階段評價人工膝關節假體的主要方法.本文介紹了球面接觸型、假體力和運動直接控制型及膝關節肌肉力重建型3類人工膝關節模擬試驗機及其對應生物摩擦學研究現狀,討論了3類人工膝關節生物摩擦學試驗的要求和特點,詳細說明了現有人工膝關節生物摩擦學試驗和測試標准,指出今後還需增加動物活體試驗方式,擴大模擬人體運動測量范圍,並應加強多因素同時作用下人工膝關節磨損機理研究,制定統一的人工膝關節生物摩擦學試驗標准. 網上找的 要想多看就得交費了

Ⅲ 為什麼說摩擦跟人形影不離

地球上,摩擦現象到處可見,它常給人們帶來煩惱:鞋底磨破,衣服變舊,自行車、手錶損壞。有人統計,每個人需要把一半左右的收入補償在多種多樣的磨損上。多少年來,摩擦一面與人類為友,造福人類,一面又時刻在消耗人力、物力和財力。特別是工業品,摩擦更是它們的質量和壽命的大敵。據說,美國海軍飛機飛行1小時,其磨損費比燃料費還要高。在惡劣的環境中,摩擦造成的機器失靈、零件損壞等現象更是屢見不鮮。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現代機械產品向著高速、重載和高溫的方向發展,摩擦問題越來越突出,逐漸成為人類研究的重要課題。這樣,在人類同摩擦斗爭的過程中,就出現了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摩擦學。通俗地說,摩擦學是研究兩個物體表面摩擦、磨損和潤滑三方面相互關聯的科學和技術的總稱。兩個物體的接觸面的物質不斷損失,發生一系列物理、化學和力學等變化。摩擦學就是通過研究物體摩擦表面的變化,提出相應的技術措施,減少或消除不必要的材料和能量損失,設計出各種新型的機械產品和潤滑產品。因此,摩擦學是涉及數學、力學、物理學、化學、冶金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和石油化工等多種學科領域的一門綜合性的邊緣學科。摩擦學的研究對象極為廣泛,包括典型摩擦件的設計,如軸承、齒輪、蝸輪、密封件、離合器等,摩擦件材料和表面處理技術的選用,還包括各種潤滑材料和潤滑技術的選擇,對機器磨損事故分析、磨損監測和預報等。現在,摩擦學的研究已經涉及到了人類關節的運動和心臟瓣膜的跳動,形成了生物摩擦學和摩擦心理學等分支。最近,有人根據地殼移動學說,聯繫到山、海和斷層的形成,認為火山爆發、地震的發生也同摩擦學有關。這就是所說的「地質摩擦學」。摩擦學作為一門應用性的技術學科,具有很大的經濟價值。世界能源總量的大約三分之一最終表現為某種形式的摩擦而消耗。若能減少一些摩擦,就可節約大量能源。近年來,各工業發達國家都非常重視研究和開發摩擦學,調查本國的摩擦學現狀。他們得出共同結論:如能在工業上推廣運用摩擦學的現有知識,差不多可以增加國民總產值的1%,這是非常驚人的數字。

Ⅳ 什麼叫生物摩擦學

以生物的摩擦、粘附及其潤滑為中心,基於生物體材料的流變性質,研究摩擦行為及其與結構、材料等生物學特徵之間的相關關系。

Ⅳ 佟金的主要研究領域

土壤動物表面形態、表面材料性能、行為特徵及其在農業工程高效節能仿生設計中的應用;天然生物表面、生物摩擦學及仿生摩擦學;生物材料結構性能及仿生材料;生物幾何形態仿生及逆向工程理論與方法;動物肢體結構仿生。

Ⅵ 葛世榮的科研成果

葛世榮校長 是中國礦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和機電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摩擦學與可靠性工程研究所所長,長期致力於機械摩擦學和可靠性工程研究,取得了高水平研究成果。
研究方向:目前,從事生物摩擦學、摩擦學非線性理論、救災機器人和礦山機械可靠性等方向的科學研究,並承擔「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研究課題。
他先後提出了零件可靠性設計的拉格朗日乘子法以及摩擦傳動的可靠性理論,並廣泛應用於礦井提升機事故治理、摩擦傳動可靠性分析等重要工程領域,獲得成功,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他先後主持和參加了20多項科研項目,在國內外發表研究論文140餘篇,並多次被SCI、EI、CSCD等收錄130餘篇(次),被SCI、CSCD等引用100餘篇(次)。
葛世榮教授的科研成果獲得6項國家發明專利,先後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等9項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勵,並多次應邀出國講學與合作研究。出版《摩擦學的分形》、《摩擦學導論》、《礦井提升機可靠性技術》、《礦山機械可靠性設計》等著作。

Ⅶ balkan tribological association 是什麼期刊

巴爾干半島的摩擦學協會。 這個雜志是研究摩擦學的。。。在巴爾干半島,技術摩擦化學;復合材料力學、摩擦學、高分子材料;特殊材料軍用和航天技術;動力學、熱力學和化學過程機理;生物摩擦學生物摩擦學、摩擦磨損、生物技術;潤滑-固體,半液體潤滑油,潤滑油和潤滑油的添加劑,表面現象。在存在的磨損潤滑油潤滑性能的燃料;生態摩擦學;摩擦學在科技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管理與組織的生產;機械故障等;
也都有涉及到,總體來說就是一份定期出版,寫這個摩擦協會的資料的雜志。

望採納哦~

Ⅷ 摩擦學原理的目錄

第1篇潤滑理論與潤滑設計
第1章潤滑膜特性
1.1潤滑狀態
1.2潤滑油的密度
1.3流體的黏度
1.4非牛頓特性
1.5潤滑劑的濕潤性
1.6黏度的測量與換算
參考文獻
第2章流體潤滑理論基礎
2.1雷諾方程
2.2流體動壓潤滑
2.3接觸問題的彈性力學基礎
2.4彈性流體動壓潤滑(入口分析)
2.5潤滑脂的潤滑
2.6潤滑狀態圖
參考文獻
第3章潤滑計算的數值解法
3.1雷諾方程的數值解法
3.2能量方程的數值解法
3.3彈性流體動壓潤滑數值解法
3.4多重網格法求解潤滑問題
參考文獻
第4章典型機械零件的潤滑設計
4.1滑塊與止推軸承
4.2徑向滑動軸承
4.3靜壓軸承
4.4擠壓軸承
4.5動載軸承
4.6氣體軸承
4.7滾動軸承
4.8齒輪潤滑
4.9凸輪潤滑
參考文獻
第5章特殊流體介質潤滑
5.1磁流體潤滑
5.2微極流體潤滑
5.3液晶潤滑
5.4水薄膜潤滑中的雙電層效應
參考文獻
第6章潤滑狀態轉化與納米級薄膜潤滑
6.1潤滑狀態轉化
6.2納米液體薄膜潤滑
6.3納米薄膜潤滑數值分析
6.4納米氣體薄膜潤滑
參考文獻
第7章邊界潤滑與添加劑
7.1邊界潤滑及其類型
7.2邊界潤滑的理論
7.3潤滑油的添加劑
參考文獻
第8章潤滑失效與混合潤滑
8.1粗糙度及材料黏彈性對潤滑失效的影響
8.2流體極限剪應力對潤滑失效的影響
8.3溫度效應對潤滑失效的影響
8.4混合潤滑狀態
參考文獻
第2篇摩擦磨損機理與控制
第9章表面形態與表面接觸
9.1表面形貌參數
9.2表面形貌的統計參數
9.3表層結構與表面性質
9.4粗糙表面的接觸
參考文獻
第10章固體摩擦與控制
10.1摩擦的基本特性
10.2宏觀摩擦理論
10.3微觀摩擦理論
10.4滑動摩擦
10.5滾動摩擦
10.6摩擦的其他問題與摩擦控制
參考文獻
第11章磨損特徵與機理
11.1磨損的分類
11.2磨粒磨損
11.3黏著磨損
11.4疲勞磨損
11.5腐蝕磨損
參考文獻
第12章宏觀磨損規律與磨損理論
12.1摩擦副材料
12.2磨損過程曲線
12.3表面品質與磨損
12.4黏著磨損理論
12.5能量磨損理論
12.6剝層理論與疲勞磨損理論
12.7磨損計算
參考文獻
第13章抗磨損設計與表面塗層
13.1潤滑劑與添加劑選擇
13.2摩擦副材料選配原則
13.3表面塗層
13.4塗層性能測試
參考文獻
第14章摩擦學實驗與狀態檢測
14.l摩擦學實驗方法與裝置
14.2磨損量的測量
14.3摩擦表面形態分析
14.4磨損狀態檢測
14.5磨損失效分析
參考文獻
第3篇應用摩擦學
第15章微觀摩擦學
15.1微觀摩擦
15.2微接觸與黏著現象
15.3微觀磨損
15.4分子膜與邊界潤滑
參考文獻
第16章金屬成形摩擦學
16.1成形中的力學基礎
16.2鍛造摩擦學
16.3拉拔摩擦學
16.4軋制摩擦學
參考文獻
第17章生物摩擦學
17.1生物軟組織的力學基礎
17.2關節潤滑液的特性
17.3人和動物關節的潤滑
17.4人工關節的摩擦與磨損
17.5其他生物摩擦研究
參考文獻
第18章空間摩擦學
18.1空間機構與空間摩擦學的特點
18.2空間摩擦學性能分析
18.3空間潤滑劑
18.4空間潤滑特性
18.5加速壽命試驗及其裝置
參考文獻
索引

Ⅸ 周仲榮的科研經歷

主要從事摩擦學及表面工程(微動摩擦學、生物摩擦學、摩擦雜訊等)的研究,主持或參加的課題50餘項,主要有: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優秀拔尖留學回國人員科研重點基金、教育部優秀年輕教師基金、四川省跨世紀人才基金等多項人才基金、航空鋁合金的微動疲勞磨損行為研究(法國航天)、電纜的微動疲勞失效(加拿大水電部) 、微動摩擦學的基礎理論和實驗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

Ⅹ 摩擦學的熱點問題有哪些

1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

現代摩擦學研究的主要特徵可以歸納為:
(1)在以往分學科研究的基礎上,形成了一支掌握機械、材料和化學等相關知識的專業研究隊伍,有利於對摩擦學現象進行多學科綜合研究,推動了摩擦學機理研究的深入發展。
(2)由於摩擦學專業教育的發展和知識普及,以及摩擦學本身具有的實踐性很強的特點,當今工業界有大量的工程科技人員結合工程實際開展研究,促使摩擦學應用研究取得巨大的經濟效益。
(3)隨著理論與應用的不斷完善,摩擦學研究模式開始從以分析摩擦學現象為主逐步向著分析與控制相結合,甚至以控制性能為目標的研究模式發展。此外,摩擦學研究工作從以往的主要面向設備維修和改造逐步進入機械產品的創新設計領域。

(4)交叉學科的發展。摩擦學作為一門技術基礎學科往往與其他學科相互交叉滲透從而形成新的研究領域,這是摩擦學發展的顯著特點。主要的交叉學科如下:摩擦化學、生物摩擦學、生態摩擦學及微機械學等。

當今,相關科學技術特別是計算機科學、材料科學和納米科技的發展對摩擦學研究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1流體潤滑理論

以數值解為基礎的彈性流體動力潤滑(簡稱彈流潤滑)理論的建立是潤滑理論的重大發展。現代計算機科學和數值分析技術的迅猛發展,對於許多復雜的摩擦學現象都可能進行精確的定量計算目前薄膜潤滑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在理論和應用上都將成為今後潤滑研究的新領域。

1.2材料磨損與表面處理技術

現代材料磨損研究的領域已從以金屬材料為主體擴展到非金屬材料包括陶瓷、聚合物及復合材料的研究。表面處理技術或稱表面改性是近20年來摩擦學研究中發展最為迅速的領域之一。它利用各種物理、化學或機械的方法使材料表面層獲得特殊的成分、組織結構和性能,以適應綜合性能的要求。就學科發展趨勢而言,復合性材料的研究是材料科學的重點方向,而表面改性技術實質上就是研製表裡具有不同材質的復合性材料,因而受到摩擦學者廣泛的重視。

1.3納米摩擦學

納米摩擦學提供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模式,即從原子分子尺度上揭示摩擦磨損與潤滑機理,從而建立材料微觀結構與宏觀特性之間的構性關系,這將更加符合摩擦學的研究規律.目前,納米摩擦學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材料微觀摩擦磨損機理與控制,以及表面和界面分子工程即通過材料表面微觀改性和納米塗層,或者建立有序分子膜潤滑,以獲得優異的減摩耐磨性能。當前的應用研究主要集中在計算機磁記錄裝置以及超精密和微型機械。納米摩擦學是摩擦學研究的熱點領域,迄今已有大量的研究報告發表,並出版了專著。

閱讀全文

與生物摩擦學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10元折桃心方法6步驟圖片 瀏覽:359
天氣變化如何保護自己方法 瀏覽:683
域故障分析方法 瀏覽:74
洗衣機使用方法的視頻 瀏覽:512
嬰幼兒皮炎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944
廣電路由器連接電視方法 瀏覽:202
消防編碼器的使用方法 瀏覽:721
如何正確方法畫出粽子 瀏覽:645
用什麼方法可以查出輸尿管癌症 瀏覽:295
如何止住流淚的方法 瀏覽:963
怎麼發制海參的方法 瀏覽:210
什麼叫分步說明的方法 瀏覽:429
用哪些方法可以預防糖尿病 瀏覽:459
甲亢治療方法比較 瀏覽:573
分數計算方法如何運用 瀏覽:493
ipadqq麥克風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59
免疫缺陷病治療方法 瀏覽:855
腳尖地面上組合訓練方法 瀏覽:433
海鮮對蝦的食用方法 瀏覽:386
如何理解決策力的方法 瀏覽: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