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評估一個城市的發展力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分析
城市的綜合實力的構成要素,如,經濟力的基礎,製造業水平,三次產業結構狀況。
政府治理水平,效率,威信
城市文化底蘊,人才培養儲備和吸引力。
城市科技力創新中心,機制體制等。
『貳』 如何判斷一座城市的發展前景
城市發展依靠的經濟基礎,一方面是自然條件的轉化,一方面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歷史沉澱,比如城市和區域的基礎設施狀況、區域勞動力的數量及質量、經濟發展的歷史傳統和現狀特徵等。區域的經濟基礎,可以為城市發展提供更大的市場以及能使城市得到更多的資源優勢。一個城市是否有發展前景,可以分析其在所處區域的經濟地位以及與區域間的聯系。越有發展前景的城市,與之有聯系的區域范圍越廣闊,另一方面,城市的經濟腹地越廣,代表著能得到更多的經濟要素進行產業發展,他也能得到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叄』 分析一個城市的經濟狀況要從哪幾個方面去論述
宏觀經濟形勢分析1、經濟發展總體狀況(GDP增長及波動情況)2、經濟運行狀況(1)生產情況(工業、農業、第三產業);(2)需求情況(投資、消費、出口);(3)財政金融情況;(4)物價總體水平情況。3、城鄉居民生活水平(1)城鄉居民收入情況;(2)住房情況;(3)就業再就業及社會保障情況。
『肆』 分析一個城市的經濟狀況,要從哪幾個方面去論述
1、地區生產總值
2、工業增加值
3、固定資產投資
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
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
6、對外貿易(海關進出口總額)
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8、消費物價指數(CPI)
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農牧民人均現金收入
11、外商直接投資(FDI)
12、外匯儲備
13、貨幣存量或流通量
城市經濟(urban economy)是指由工業、商業等各種非農業經濟部門聚集而成的地區經濟。城市經濟是以城市為載體和發展空間,二、三產業繁榮發展,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資本、技術、勞動力、信息等生產要素高度聚集,規模效應、聚集效應和擴散效應十分突出的地區經濟。
城市經濟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隨著第二次社會大分工──農業與手工業的分離和商品交換的發展,引起城鄉分離而產生的。城市經濟的發展不僅受整個社會生產力水平和生產關系性質的制約,而且總是同城鄉關系的變化聯系在一起的。
『伍』 城市規劃的影響要素及其分析方法有哪些
城市規劃的影響要素包括
生態與環境、 經濟與產業、人口與社會、歷史與文化、 技術與信息
一 生態與環境
1.人口,資源,環境與城市
2.城鎮化與資源環境
3.城市生態系統
4.城市環境容量:允許限度
5.城市環境質量:適應程度
二 經濟與產業
1.經濟增長與城市發展
2.產業分類與產業結構
3.城市空間經濟發展的內在機制
4.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與產業發展
四 歷史與文化
o城市的起源與發展機制,城市發展過程中的社會問題,城市體系與城市文化特徵,針對更新改造的城市歷史遺產保護
o(1)對城市歷史沿革的認識和分析.包括城市歷史的發展、演進以及城市發展的脈絡。
o(2)分析城市格局的演變.包括城市的整體形態、功能布局、空間要素(如道路街巷、城市軸線)等。
o(3)分析城市歷史發展中的自然與社會條件,包括政治、經濟、文化、交通、氣候、景觀等內容。物質性的歷史要素包括文物古跡、革命史跡、傳統街區、名勝古寺、古井、古木等非物質性的歷史要素包括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體現地方特色的歲時節慶、地方語言、傳統風俗、文化藝術等。
o具體可採用的工作方法包括:歷史與文獻資料研究、歷史資源調查、自然資源調查和面向市民的社會調查等。
o基於城市歷史的規劃分析內容
o2.城市文化的結構及其影響
oA.在城市總體規劃階段通過城市定位詮釋城市文化形象。
oB.根據城市文化特徵安排城市的空間布局。
oC.根據城市文化選擇城市產業發展。
oD.在城市設計階段通過對城市肌理的分析詮釋城市文化歷史。
oE.根據城市文化指導城市景觀設計。
oF.通過城市環境要素詮釋城市文化基調。
五 技術與信息
o1.新技術的應用與系統規劃理論
o2.城市規劃編制包含的技術
o3.收集資料的方法
o4.數據描述分析
o5.說明性分析
o6.規劃中的預測方法
o7.評價與決策方法
o8.城市規劃模型
o9.城市規劃信息技術
『陸』 應該從哪些方面去分析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
首先是最宏觀的東西,比如GDP、三個產業的比重、固定資產投資(說明經濟的增長方式以及未來經濟增長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市場活躍程度);然後是比較微觀的東西,比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純收入、居民人均支出。同時可以分析一下收入和支出比來說明一下市場的活躍程度,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行對比。
分析的時候除了說本年的情況,如果有可能的話可以分析一下歷年的數據,看一下增長速度,同時和其他城市(情況比較類似的城市,比如是同一省的城市或者同樣是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之間)進行一下對比,了解一下在全省或者全國的排名情況,增長速度也可以進行對比。
如果你會統計學的話,可以建立一個一元或者多元的回歸模型,對未來進行一下預測。
數據可以用圖表的方式展現,比較直觀,也不至於枯燥。
『柒』 城市發展戰略依據主要通過什麼獲取
城市發展戰略依據主要通過優劣機威分析方法,優劣機威分析方法,政經社技分析方法獲取。城市發展戰略的依據就是城市制定發展戰略時的基礎和發展條件,包括城市發展的環境,城市的經濟。
城市發展戰略依據作用
城市發展戰略的含義關於城市的生態環境產業結構,城市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總體性規劃,是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目標措施和步驟的前瞻性部署,科學地認識和尊重城市的能源,資源和自然環境對城市產業和人口發展的承載力,在認識自然環境產業結構人口發展和城市建設的關系的基礎上把握城市的發展方向。
科學地確定主導產業的個數和相互關系,正確把握城市經濟發展的主導環節,城市發展戰略指導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城市規劃的制定,城市發展戰略對本城市與所在城市體系之間的關系作出科學的定位,有利於形成城市與城市體系之間的良性互動關系。
『捌』 城市規劃經濟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哪些
你這個問題內容很多,城市經濟分析方法有單項指標:GDP,人均GDP等,平均指標有人均GDP,人均純收入、人均財政支出等,相對指標有產業結構關系、產業結構效益、結構變化指數等等。另外還有反映工業情況的霍夫曼系數,反映消費的恩格爾系數等。
城市經濟發展階段的判定,經濟預測等內容也有必要。表達這些數據主要靠EXCEL, gis 等。
詳細內容這里沒辦法細說,你可以看看這個
http://ke.qq.com/cgi-bin/courseDetail?course_id=91409&from_uin=2081688217
『玖』 如何分析一個城市的城市形態,從哪幾個具體的方面去分析
分析城市形態的方法很多,我覺得可以從宏觀、中觀、微觀層次分析,也可以從系統入手分析,當然兩條線可以都涉及到,比如系統包括城市形態(即形狀)、中心體系、各個組團之間的關系、交通體系等(詳見吳志強的規劃原理有論述),而宏觀、微觀、中觀可以從宏觀可以著重考慮城市與山水、城市與鄉鎮等關系,中觀可以注重考慮城市建成區范圍內關系,如中心體系、組團關系甚至城市視廊,微觀可以分析一些特色的城市片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