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是指人體關節活動幅度的大小以及跨過關節的韌帶、肌腱、肌肉、皮膚及其他組織的彈性和伸展能力。 柔韌素質取決與兩個方面的因素:一個是關節活動幅度的大小,一個是跨過關節的韌帶、肌腱、肌肉、皮膚及其他組織的彈性和伸展性。關節活動幅度主要取決與關節本身的解剖結構。跨過關節的肌肉、肌腱等軟組織的伸展性,可通過合理的鍛煉得到提高。
發展各關節柔韌性的練習方法和手段
1.肩關節
(1)壓肩 (2)拉肩 (3)吊肩 (4)轉肩
2.肘關節
(1)壓肘 (2)旋內 (3)旋外 (4)繞環
3.手關節
(1)籃球 (2)排球 (3)乒乓球 (4)手球 (5)網球
4.膝、髖關節
(1)壓腿 (2)踢腿 (3)擺腿 (4)劈腿
5.踝關節
(1)屈伸練習 (2)提踵 (3)繞環
6.脊柱
(1)頭前後屈 (2)頭左右側屈 (3)頭左右轉動及繞環
(1) 下腰 (5)甩腰 (6)體前屈
小學生的關節軟骨較厚,韌帶易拉長,關節活動范圍大於成年人,且肌纖維較細,肌肉的伸展性較強,是發展柔韌素質的最好時機,因此,在小學階段應加強柔韌素質的訓練,同時發展柔韌素質要與培養身體的正確姿勢和力量性的練習結合起來,才能保證全部關節(特別肩關節)的協調發展。
小學生在發展柔韌素質時應注意
1、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由於肌肉、韌帶等的伸展性並不是一時一刻就能得到提高的, 所以柔韌性練習應做到循序漸進,逐步提高要求,不能急於求成。根據停止柔韌練習一段時期,已獲得的柔韌效果會有所消退的規律,柔韌性練習要做到系統化、經常化。
2、柔韌素質的發展應與力量素質發展相適應
柔韌和肌肉力量是相輔相成的,力量練習是發展肌肉的收縮能力,柔韌練習能發展肌肉的伸展能力,因此力量結合柔韌的練習對提高肌肉質量最為有效,即既能達到力量和柔韌的同時增長,又能保證關節靈活性的穩固。柔韌的發展應是在肌力增長下的發展,要提高肌力,但決不能使肌肉體積過分增大而影響關節活動幅度。
3、 柔韌素質的發展要兼顧相互關聯的身體各個部位
在有些動作中,柔韌性的表現不僅僅是在一個關節或某個身體部位,而是牽涉到幾個相互有關聯的部位。如為發展腰部柔韌性採用"橋"的練習,就是由肩、脊柱、鏡等部位的關節所決定的。因此,在練習過程中對這幾個部位都應該進行發展,倘若忽視某一部位的發展就有可能出現外傷。如果發現某一部位的柔韌性比較差,就應採取措施使其得到改善。另外,也可通過身體其他部位的有效發展使其得到補償,這樣做可以使各部位的柔韌性得到發展。
4、 柔韌素質練習要注意外界溫度與練習的時間
柔韌素質練習要注意外界溫度與練習的時間,外界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到肌肉的狀態,影響到肌肉的伸展性。一般地說,當外界溫度在18°C左右時,有利於柔韌的發展,因為肌肉在這個溫度下,伸展能力較強。溫度過高,肌肉緊張或無力都會影響其伸展能力。一天之內在任何時間都可以進行柔韌性練習,只是效果不同。早晨柔韌性會明顯地降低,所以早晨可做一些強度不大的"拉韌帶"的練習。一日之中在10-18時人體能表現出良好的柔韌性, 此時可進行一些強度較大的柔韌性練習。
5、 柔韌性練習之後應結合放鬆練習
每個伸展練習之後,應做相反方向的練習,促進被拉伸的肌肉的血液循環,有助於伸展肌群的放鬆和恢復。如,壓腿之後做幾次屈膝練習,體前屈練習之後做幾次挺腹挺鏡動作,下完腰後做幾次體前屈或團身抱膝動作等。
6、柔韌素質的發展要從小培養
從小發展的柔韌素質,由於是在人體自然生長發育的過程中實現的,因此能得到保持和鞏固,不易消退。此外,柔韌素質發展的敏感期5-10歲,所以在此期間抓緊練習,並在10歲以前使柔韌素質得到較好發展。
② 柔韌訓練有什麼方法
1.上肢柔韌。
(1)壓肩:面對一支撐物,將雙臂水平放置在支撐物上,做身體向下振壓的動作。
(2)甩臂:身體成弓步站立,一手叉腰,另一手放鬆下垂做從下向前向上向後向下的順時針大幅度掄(甩)臂動作。順逆時針交替練習,然後再換至另一手臂做此動作。
2.腰部柔韌。
(1)前俯腰:身體以腰部為軸向前俯約90°,雙肢並攏,膝部挺直,雙手按住膝部,做腰部向膝部振壓的動作,做到能用雙手抱住雙腿身體完全與雙腿膝全攏在一起為達標。
(2)甩腰:身體成前半伏狀,雙手自然平伸,而後以腰為軸,立用腰力做從下向左向上向右向前向下的順時針大幅度掄(甩)腰動作。順逆時針交替練習。
(3)胸壓:,盤腿坐於地上,成兩腳掌相對,然後以腰部為中心做身體向前俯卧振壓的動作,能做到身體貼近雙腿、雙腿貼近地面、臉部貼近腳尖為合格。
3.下肢柔韌。
(1)壓腿:壓腿分為正壓、側壓、後壓三種方法。主要目的是通過它來拉長腿部的肌肉和韌帶及加大髖關節的活動范圍。
方法如下:
正壓:面對一支撐物,將前腿抬起放置於支撐物上,保持腿直;後腿支撐身體重心,腳尖與前腳保持在一條直線上,腿亦挺直放鬆,雙手疊並放置於前膝上,上身放鬆正直;而後身體努力往下振壓,一直到下頜能挨到腳尖方為練到位。
側壓:面對一支撐物,將前腿抬起放置於支撐物上,保持腿直;後腿支撐身體重心,腳尖向外展90°,腳跟與前腳平行成一線,腿亦挺直放鬆,身體向側振壓至前腳尖方向;一直壓至身側與腿合方為練到位。
後壓:背對一支撐物,將一條腳向後放至支撐物上,而後上體努力向後振壓。
壓腿的要求:保持正確的姿勢,振壓時全身放鬆,在心中默念放鬆、放鬆,並數數;一個姿勢練完後,最好能保持振壓到位的姿勢10秒鍾左右;壓腿時要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開始時不能壓的過低不要緊,慢慢來既可,不要急於求成。
(2)劈叉:劈叉為柔韌性訓練的高級階段,分為橫劈腿和豎劈腿兩種方法。
豎劈腿:腿前後分開成1字形,雙手撐地,使上身正直,而後努力使身體向下振壓,至兩腿前後分開至一條線坐於地下為合格。
橫劈叉:腿左右分開成一字形,雙手在體前撐地,使上身正直,而後努力使身體向下振壓,至兩腿左右分開成一線並坐於地下方為合格。
劈腿的要求:劈時更要循序漸進,萬萬不能急於求成,否則易傷身體;練習時一定要放鬆肢體,只有放鬆了肢體才可以將韌帶拉開。
(3)踢腿:拳諺雲:「只壓不溜不中用,只溜不壓笨如牛」。壓就是前面講的壓腿,而溜就是這一節中所講的踢腿,因為踢腿不僅可以使肌肉和韌帶拉長,還可以使腿有力、輕快,以促進柔韌性訓練的效果。踢腿分為正踢、側踢、里合、外擺等。
正踢:練習時要求身體成立正姿勢站好,雙手向左右平舉,十指向上,掌心向左右;而後左腳自然向前上一步支撐身體,右腳尖勾起並利用腰胯之力將右腿猛踢向正前上方,腿踢至極限後,借回彈之力下落在體前,略上一步,左腳按相同方法做前踢腿。亦可在原地練習。
側踢:按前面的姿勢站好:右腳向前上一步,身體左側向前,左腳尖勾起向頭上方踢,右掌上架於頭上,左掌立於右腋下,左腳落地後,上右步,體右轉180°左腳尖勾起向頭上踢。
柔韌素質的訓練強度主要反應在動作頻率、用力大小和負重量三人方面。研究認為:動作頻率不宜太快,應採用中等或較慢的頻率。因中等或較慢的頻率能延長力對關節的作用時間,避免肌肉和韌帶拉傷。藉助外力進行被動練習時,用力程度應逐漸加大,並以舞者主觀感覺為根據,當舞者感覺肌肉脹痛時可堅持一下,當感到肌肉麻時,則應停止練習。用負重練習發展柔韌性時,負重量不能超過被拉長肌肉力量能力所能達到的50%。靜力性拉伸負重可相對大些,動力性擺動動作時,負重應小一些。總之,訓練宜採用中等強度進行。柔韌性素質發展相對較快,消退也快,因此訓練要做到系統化、經常化。
③ 柔韌性訓練的基本方法是什麼
1.
發展柔韌素質的基本要素 (1)進行柔韌鍛煉時要循序漸進,不能一開始就用力過猛和速度過快。 (2)柔韌鍛煉時不得動作幅度過大,不能超過正常的生理范圍。練習時以感覺到酸、脹、痛為限。 (3)柔韌素質鍛煉必須與速度...
2.
柔韌素質鍛煉的方法和手段 (1)主動練習法。主動練習法是指不依靠外力而通過肌肉的主動收縮來增加關節靈活性的鍛煉方法。可以分為主動動力性練習和主動靜止性練習。主動動力性練習特點有動作次數的重復,有負重或不負重的.
④ 初學者如何鍛煉柔韌性
壓腿
這是舞蹈基礎訓練中最為基本的訓練內容,分別為壓前、旁、後腿。壓腿的練習有助於打開孩子腿部關節的韌帶。壓腿時要注意腿部關節的直立,腳背向外打開綳直,並保持上半身的直立。向下壓至上半身和腿部之間沒有縫隙。如果孩子韌帶太緊,在壓腿的過程中不要苛求一定要壓下去,最重要的是保持正確的姿態,日積月累就可以拉長韌帶,達到要求。特別要注意的是胯部要端正。壓旁腿和後腿的時候,孩子最容易出胯和斜胯,需要及時矯正。在壓旁腿時,同側的手扶住把桿,另一隻手臂緊貼在耳邊,向腿上靠近並盡量向遠處伸展,拉長旁腰。壓後腿時,注意肩膀端平,頸部不要縮,撐住頭部別掉下去,向後伸展。
2
壓肩
這是打開肩部韌帶的練習。壓肩時,雙手臂伸直放在把桿上。兩腿之間的距離略等於肩寬。頭部和脊柱都要放鬆,向下壓時能夠感覺到肩部韌帶被拉長。
3
推腳背組合
腳背的好壞因人而異,大部分取決於先天因素,但也不能忽視後天的訓練。在訓練之前,從腳尖到整個大腳背都要活動開。訓練時,雙手扶把桿,挺胸抬頭、收腹提臀,雙腳並攏站好,先從單腳背訓練開始。
1~2拍:單腳腳後跟抬起,五個腳趾緊扒地面 ;
3~4拍:腳尖綳直,向牆內推,使整個腳背綳成月牙型;
5~8拍: 換另一隻腳,動作相同雙腳背練習亦同。年齡小的孩子在做此類訓練時,注意力不易集中,習慣低頭去看自己和他人的動作,在推腳背時,雙腳容易打開,腳背推不起來,需要時刻提醒和規范他們的動作。
4
把桿訓練組合
少兒舞蹈培訓與專業舞蹈訓練有很大區別。在做把桿上的動作組合時,不可能像專業學員那樣的強度和難度。除非是經過若干年業余訓練,自身條件可以達到專業水平了才有能力做到難度和強度並舉的動作組合。
基本的把桿動作組合:
(雙手/單手)扶把,一位腳擦地組合;
(雙手/單手)扶把,一位腳蹲組合;
(雙手/單手)扶把,一位腳劃圈組合;
五位腳,單手扶把小踢腿組合;
五位腳,單手扶把移重心組合。
(雙手/單手)轉腰組合:
這些組合適合孩子的身體素質和接受能力,隨著孩子各方面的不斷進步,在此基礎上加大難度,變換花樣,達到舞蹈訓練的要求。
5
小跳組合
訓練孩子的彈跳能力。可以由簡單的一二五位小跳,發展到相互交叉的綜合性復合型小跳。在小跳過程中,雙膝直立,雙腳背向外推開。著地時,腳尖先落,落地要輕,上半身不能前後搖晃。落地半蹲。上半身綳緊向下。臀部夾緊。
6
劈腿跳
劈腿跳是為學習中間大跳做好准備的手扶把桿的跳躍組合。在做這一動作跳起來時要注意雙腳同時一前一後打開。在打開過程中:綳直腳背,伸直膝蓋,跳躍越高,腿叉越開越好。著地時,雙腳快速收攏,兩腳並起來著地。
7
大踢腿
這是培養腿的力度和開度的訓練。不論是踢前腿還是踢旁腿,都要保持上半身直立,中段夾緊,眼睛注視前方。在踢腿的過程中,同樣要注意綳直腳背和膝蓋。孩子在踢腿的時候,為了讓腿部可以碰到身體,上半身極力向前夠。這樣易造成頸部往回縮,頭向前探,雙膝彎曲,動作非常難看。因此,在踢腿前要讓孩子知道:踢不高沒有關系,踢腿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正確的姿態。只有在這一前提下,經過刻苦練習,腿就會越踢越高,韌帶越拉越長。除了身體和腿的姿勢,還要注意兩只手臂的姿勢,在踢腿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證手臂端平,不能放鬆下來。
8
下腰
年齡偏小的孩子腰的柔韌性好,但是手腳力量偏弱,無法支撐身體,孩子常常在下腰的時候是用頭頂住地面下腰。而正確下腰的方法是:雙腳打開至肩寬,雙臂向上伸直,五指打開,手心朝前。下腰時,上半身向後仰,頭抬起來,向後找自己的腳後跟,身體和手都向腳後跟靠齊並往裡卷。下腰完成以後,手臂和膝蓋都盡力撐直,眼睛看腳後跟。年齡偏大,有一定基礎的孩子,可以適當做甩腰訓練,加大訓練強度。
下腰結束後,做回腰練習:雙腳並攏蹲下身體,雙手抱住雙膝,頭埋下來。家長可以順著脊柱給孩子做按摩,以保護孩子的脊柱不受到傷害。
9
劈腿
有利於拉伸孩子腿部韌帶。在訓練時,注意腳背不能鬆弛。
可以按照這樣的順序訓練:
左腳在前劈腿,雙手抱住左腳,控1~2分鍾,然後腿不動,身體向後仰。有基礎的孩子可以讓右手撐住地面,左手抓住後腿控住。
左腳在前的豎叉不動,身體向右轉的同時變胯,變為橫叉。雙腳背不要趴倒在地面。上半身和腳背都要立起來,然後上半身趴倒在地面,雙手臂向前伸展。趴胯1~2分鍾。
橫叉不動,再向右轉,變為右腳在前的豎叉。
10
踢後腿
雙手扶把桿,小八字步站好,綳直膝蓋,抬頭,平視前方。在踢後腿的過程中,上半身保持不動,不要側身回頭,胯不能松,綳直腳背和膝蓋。切忌身體前傾。如果孩子無法把動作做到位,可以先單一的練習「控後腿,」即:雙手扶把桿,把一條腿向後抬起來,以糾正動作姿態,然後再過度到踢後腿的動作。
⑤ 骨頭硬的兒童,怎樣練柔韌性
柔韌性訓練方法就具形式來講行兩種,一種是主動練習法,另一種足被動練習法。主動練習法是指練習者依靠自己的力量使肌肉拉長,加大關節活動的靈活性;被動練習法是指練習者通過他人的幫助,藉助外力使肌肉被拉長,並使關節活動范圍增大。 1.腿髖部柔韌性的訓練方法——講解 2.腰部柔韌性的練習方法——講解 3.被動形式的訓練方法——講解 4.發展柔韌素質的要求和注意事項——講解 ----------------------------------------------------------- 1.腿髖部柔韌性的訓練方法 (1)正壓腿:主要用來發展腿部後側肌肉的柔韌性。面對橫木或一定高度的物體站立,一腿提起,把腳跟放在橫木上,腳尖勾緊;兩手扶按在膝關節卜,兩腿伸直,腰背挺直髖關節擺正, 上體前屈並向前、向下做壓振動作。兩腿交替進行。 動作要點:兩腿都要伸直;上體向前、向下壓振時腰背要直。壓振時幅度由小到大, 直到能用下頦觸及腳尖。 (1)側壓腿:主要用束發展腿部內側肌肉的柔韌性。側對橫木或有一定高度的物體,一腳支撐,另一腳抬起,腿跟放在橫木上,腳尖勾緊;兩腿伸直,腰背保持直立,髖關節對前方,然後上體向放八橫木的腿側傾倒壓振。左右腿交替進行。 動作要點:上體保持直立向側、向下壓振;壓振幅度逐漸運大,髖關節一直正對前方。 (3)後壓腿:主要用來發展腿部前側肌肉的柔韌性。背對橫木或有一定高度的物體,一腿支撐,另一腿後舉起,腳背放在橫木上,腿和腳背都要伸直, 上體直立、髖關節正對前方, 上體向後仰並做壓振動作,左右腿交替進行。 動作要點:兩腿挺膝,,支撐腿直立且全腳著地站穩;挺胸、展髖、腰後屈;後壓振幅度逐漸加大。 (4)前壓腿:主要用來發展腿部後側肌肉和髖關節的柔韌性。練習者一腿屈膝支撐,另一腿向前伸直,腳跟觸地,腳尖勾緊上翹,踝關節緊屈;兩手抓緊前伸的腳,上體前俯;兩臂屈肘,兩手用力後拉,同時上體盡力屈髖前俯,用頭頂和下頦觸及腳尖。略停片刻後上身直起,略放鬆後接著做下一次。兩腳交替進行。 動作要點:挺胸直背,塌腰前俯;挺膝坐胯,屈髖觸腳。 (5)仆步壓腿: 主要用來練習大腿內側和髖關節柔韌性。具體方法:兩腳左右開立,左腿屈膝全蹲,全腳著地;右腿挺膝伸直,腳尖內扣,盡量遠伸。然後, 上體不起來;起來,將身體重心從左腳移至右腳,成另一側的仆步。可一手扶,另一手按另—膝,向下壓振。亦可兩手分別抓住左右腳,做向下壓振和左右移換身體重心的動作。 動作要點:挺胸塌腰,下振時逐漸用力,左右移動時要低穩緩慢。開胯沉髖,挺胸下壓,使臀部和腿內側盡量貼近地面移動。 (6)豎 叉:主要用來練習大腿前後側和髖部柔韌性。具體方法:兩腿前後分開成一條直線,前腿的腳後跟、小腿腓腸肌和大腿後肌群壓緊地面,腳尖勾緊上翹,正對上方;後腿的腳背、膝蓋和股四頭肌壓緊地面,腳尖指向正後方;髖關節擺正與兩腿垂直,臀部壓緊地面。上體正直。可做上體前俯,壓緊前面腿的前俯壓振動作、亦可做上體後屈的向後壓振動作,增大動作難度和拉抻幅度,動作幅度由小到大,逐漸用力。 動作要點:挺腰直背,沉髖挺膝;前俯勾腳,後屈伸踝。 (7)橫 叉:主要用來練習陶腿內後側和胯關節柔韌性具體方法:兩腿左右一字伸開,兩手可輔助支撐;兩腿的小後側著地,壓緊地面,兩腳的腳跟著地,兩腳尖向左右側伸展或勾緊胯充分打開,成—字形。可上體前俯拉長腿後側肌肉並充分開胯;亦叫上體向左右側倒,允分拉長大腿內後側肌肉並增大胯的活動幅度。 動作要點:挺腰立背,開胯沉髖;挺膝勾腳,前俯傾倒。 ------------------------------------------------------------------ 2.腰部柔韌性的練習方法 (1)前俯腰:主要用來練習腰部向前運動的能力和柔韌性具體方法:並步站立兩腿挺膝夾緊兩手十指交叉兩臀伸直上舉手心向上。然後上體亢腰前俯兩手心盡量向下貼緊地面兩膝挺直,髖關節屈緊,腰背部充分伸展。兩手鬆引用雙手從腳兩側屈肘抱緊腳後跟,使胸部貼緊雙腿,充分伸展腰背部。持續一定時間後再放鬆起立。還可以在雙手觸地時向左右側轉腰,用兩手心觸及兩腳外側的地面,增大腰部伸展時左右轉動的柔韌性。 動作要點:兩腿挺膝直立,挺胸塌腰,充分伸展腰背部,胸部與雙腿貼緊。 (2)後甩腰:主要用來練習腰部向後運動的柔韌性。具體方法:並步站立,練習時一腿支撐,另一腿向後上直腿 擺動,同時,兩臂伸直,隨l體向後屈做向後的擺振動作,使腰背部被充分壓緊,腰椎前面充分伸展: 動作要點:後擺腿和上體後屈振擺同時進行;支撐腿,膝伸直.頭部和雙臂體後屈做協調性後擺助力動作
⑥ 簡述柔韌素質鍛煉方法和手段
1、主動或被動的靜力性伸展法
主動或被動的靜力性伸展練習是一種行之有效且比較流行的伸展方法,它是緩慢地將肌肉、肌腱、韌帶拉伸到有一定酸、脹和痛的感覺位置,並維持此姿勢一段時間,一般認為停留10~30秒應該是理想時間,每種練習應連續重復4~6次為最好。這種方法可以比較好地控制使用力量,比較安全,尤其適合於活動少和未經訓練的人,它由於拉伸緩慢可避免拉傷。
2、主動或被動的動力性伸展法
主動或被動的彈性伸展練習是指有節奏的、速度較快的、幅度逐漸加大的多次重復一個動作的拉伸方法。主動的彈性伸展是靠自己的力量拉伸,被動的彈性伸展是靠同伴的幫助或負重藉助外力的拉伸。
利用主動或被動的動力性伸展法進行練習時,所用的力量應與被拉伸的關節的可能伸展力相適應,如果大於肌肉組織的可伸展能力,肌肉或韌帶就會拉傷。在運用該方法時用力不宜過猛,幅度一定要由小到大,先做幾次小幅度的預備拉伸,再逐漸加大幅度,從而避免拉傷。
(6)一年級柔韌性訓練的基本方法擴展閱讀:
影響柔韌素質的因素:
1、肌肉、韌帶組織的彈性不僅取決於性別、年齡,而且取決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度。情緒高漲時,柔韌性會增大。因此,柔韌訓練要從少兒抓起,練習時的情緒也不可忽視。
2、關節的骨結構是柔韌性最不易改變的因素,基本上由遺傳決定。如先天骨盆形態偏平,其胯關節開度就好。關節周圍組織體積大小對關節活動幅度有限製作用,它受先天和後天訓練的影響。如有些肌肉體積增大後,就會影響其周圍關節的活動幅度。因此,對舞者來說,控制肌肉體積的增大是極其重要的。
3、神經系統興奮與抑制過程轉換的靈活性與運動中肌肉的基本張力有關。特別是中樞神經系統調節對於肌肉之間的協調性改善以及肌肉緊張和放鬆的調節能力的提高是至關重要的。就是通常說的要求舞者做動作要放得開,別緊張。
⑦ 柔韌性訓練方法
對柔韌的訓練可分為:主動柔韌性練習和被動柔韌性練習兩種。
主動柔韌性是指舞者依靠相應關節周圍肌群的積極工作,完成大幅度動作的能力。主動柔韌性訓練培養舞者的柔韌能力,也起到發展力量素質的作用。例如訓練正、側、後踢腿時,要求舞者的腿能踢得高、幅度大、速度快而有力,達到既有柔性又有韌性的效果。反過來力量素質的發展又能 促進「主動柔韌性」水平的拉高。
被動柔韌性是指舞者被動用力(或藉助外力)時,關節所能達到的最大活動幅度,如:壓腿、扳腿等練習。被動柔韌性練習是發展主動柔韌性的基礎。那麼,影響柔韌素質提高的因素有哪些呢?
(1)肌肉、韌帶組織的彈性不僅取決於性別、年齡,而且取決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度。情緒高漲時,柔韌性會增大。因此,柔韌訓練要從少兒抓起,練習時的情緒也不可忽視。
(2)關節的骨結構是柔韌性最不易改變的因素,基本上由 遺傳決定。如先天骨盆形態偏平,其胯關節開度就好。關節周圍組織體積大小對關節活動幅度有限製作用,它受先天和後天訓練的影響。如有些肌肉體積增大後,就會影響其周圍關節的活動幅度。因此,對舞者來說,控制肌肉體積的增大是極其重要的。
(3)神經系統興奮與抑制過程轉換的靈活性與運動中肌肉的基本張力有關。特別是中樞神經系統調節對於肌肉之間的協調性改善以及肌肉緊張和放鬆的調節能力的提高是至關重要的。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要求舞者做動作要放得開,別緊張。研究證明,訓練水平高的人,肌肉的隨意放鬆能力很高,這與中樞神經系統支配骨骼肌的神經細胞的抑制深度有關。
柔韌訓練的方法詳解
(1)主動或被動的靜力拉伸方法
緩慢的將肌肉、肌腱、韌帶拉伸到一定酸、脹、痛的感覺位置並略有超過,然後停留一定時間的練習方法。
這種方法可減少或消除超過關節伸展能力的危險性,防止拉傷,由於拉伸緩慢不會激發牽張反射。一般要求在酸、脹、痛的位置停留6秒~8秒,重復6~8秒。
(2)主動或被動的動力性拉伸方法
有節奏的、速度較快的、幅度逐漸加大的多次重復一個動作的拉伸方法。
在運用該方法時用力不宜過猛,幅度一定要由小到大,先作幾次小幅度的預備拉長,然後加大幅度,從而避免拉傷。每個練習重復5~10次(重復次數可根據專項技術需要而增加)。
主動的.動力性拉伸方法是靠自己的力量拉伸,被動的動力性拉伸方法是靠同伴的幫助或負重藉助外力的拉伸,但外力應與運動員被拉伸的可能伸展能力相適應。
上述方法可單獨採用亦可混合運用,練習時間根據需要確定。
發展柔韌素質可採用的手段
(1)在器械上的練習:利用肋木、平衡木、跳馬、把桿、吊環、單杠等。
(2)利用輕器械的練習:利用木棍、繩、橡皮筋等。
(3)利用外部的阻力練習:同伴的助力、負重等。
(4)利用自身所給的助力或自身體重的練習:如壓腿時雙手用力壓同時上體前壓振;在吊環或單杠上作懸垂等。
(5)發展各關節柔韌所採用的動作:壓、踢、擺、搬、劈、繞環、前屈、後仰、吊、轉等。
發展各關節柔韌性的練習方法、手段
(1)肩關節
肩關節是由半球形的肱骨頭和肩胛骨的關節盂構成的球窩關節,所以肩關節是關節中最靈活、活動幅度最大的關節。它的加固主要靠喙肱韌帶和三角肌。因此該關節的練慣用以增加肩部肌肉力量同時增加肩部柔韌。
發展肩關節的柔韌練習主要有主動或被動地壓肩、拉肩、吊肩、轉肩等。如手扶肋木的體前屈壓肩、背對肋木雙手上握向前的拉肩,在單杠或吊環上作各種握法的懸垂、藉助繩或木棍的轉肩練習。
(2)肘關節
肘關節是由肱尺關節、撓尺關節、肱撓關節構成。它是由內側、外側副韌帶及撓骨環狀韌帶加固。肘關節的運動時屈伸動作較多,所以在發展屈肌力量練習的同時配以屈肌的伸展性練習。主要採用壓肘、旋內、旋外、繞環的練習。
(3)腕關節
腕關節由撓腕關節(使手屈伸、內收外展)及腕間關節(使手旋轉)構成。
體操運動員主要發展背屈能力:採用俯卧撐推手、倒立爬行等練習;籃球、排球、乒乓球、手球、網球等項目對手腕的靈活性要求較高,既發展屈伸、內收外展又發展旋轉的能力,主要通過基本動作、基本技術來發展;舉重運動員發展手背後屈柔韌等。
(4)膝關節、胯關節
1、膝關節:膝關節由股骨遠端、脛骨近端及髕骨後的關節面以及半月板構成,由內外側副韌帶、髕骨韌帶、交叉韌帶加固。膝關節的柔韌主要發展腿部後面肌群(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小腿三頭肌、脛骨後肌)的伸展性;發展屈膝能力主要發展腿部前面肌群(股四頭肌、縫匠肌、脛骨前肌、姆長伸肌)的伸展性。
2、胯關節:由球形的股骨頭與胯骨的胯臼構成。由於胯臼較深,並有軟骨形成的關節盂加大與股骨頭的緊屈適應,雖然它是球窩關節,但運動幅度受到限度。它的加固由髕骨韌帶及股圓韌帶加固。胯關節的柔韌主要發展前後、左右開胯的能力。
發展膝關節、胯關節柔韌,常結合在一起練,稱為腿部柔韌練習。經常採用的練習有主動或被動的壓腿、踢腿、擺腿、劈腿等。
(5)踝關節
由距骨上關節面、脛骨內踝關節面、脛骨下關節面及腓骨外踝關節面構成。踝關節前後韌帶薄弱,而兩側的內、外側副韌帶較強。
踝關節主要發展背屈和背伸及內翻外翻的能力。
體操運動員主要發展足背的綳腳面能力,常採用各種後足背的練習;足球運動員主要發展內、外翻的能力;舉重運動員主要發展背屈的能力等。
(6)脊柱
由26塊椎骨組成,椎骨之間靠椎間盤連在一起。其中有23塊椎體有椎間盤,椎骨之間由於椎間盤的彈性有少許轉動,當肌肉牽動椎骨時,每一個椎骨少許轉動的總合就使脊柱有了相當大的運動幅度。因此脊柱能前屈、後傾、向右側屈、向左側屈及轉動。脊柱的柔韌包括頸椎、胸椎、腰椎的柔韌。
1、頸椎柔韌主要採用頭前後屈、左右側屈、左右轉動及繞環的練習。
2、胸腰椎柔韌常結合在一起練習,主要採用下腰、甩腰、體前屈等練習。
發展柔韌素質的具體方法
柔韌素質的發展應從各項目的特點出發,有目的、有選擇地進行,以下根據教學訓練體會,提供一些發展柔韌素質的方法,供教學訓練時參考。
(1)手指手腕柔韌性練習
1、握拳、伸展反復練習。
2、兩手五指相觸用力內壓,使指根與手掌背向成直角或小直角。
3、兩手五指交叉直臂頭上翻腕,掌心朝上。
4、手腕伸屈、繞環。
5、手指墊高的俯卧撐。
6、杠鈴至胸,用手指托住杠鈴桿。
7、用左手掌心壓右手四指,連續推壓。
8、面對牆站立,連續做手指推撐。
9、左、右手指交替抓下落的棒球(或小鉛球)。
10、靠牆倒立。
(2)肩關節柔韌性練習
1、壓肩
(1)手扶一定高度體前屈壓肩。
(2)雙人手扶對方肩,體前屈直臂壓肩。
(3)面對牆一腳距離站立,手、大小臂、胸觸牆壓肩(逐漸加大腳與牆的距離)。
(4)練習者背對橫馬並仰卧在鞍馬上,另一人在後面扶著他上臂下壓。
(5)兩人互相以手搭肩,身體前傾,向下有節奏地肩壓。
2、拉肩
(1)雙人背向兩手頭上拉住,同時作弓箭步前拉。
(2)練習者站立,兩手頭上握住,幫助者一手拉練習者頭上手,一手頂背助力拉。
(3)練習者俯卧,兩手相握頭上舉或兩手握木棍,幫助者坐練習者身上,一手拉木棍,一手頂其背助力拉。
(4)背對肋木坐,雙手頭上握肋木,以腳為支點,挺胸腹前拉起成反弓形。
(5)背向肋木站,雙手反握肋木,下蹲下拉肩。
(6)背向肋木屈膝站肋木上,雙手頭上握肋木,然後向前蹬直雙腿胸腹用力前挺。
(7)側向肋木,一手上握一手下握肋木向側拉。
(8)體前屈坐墊下,雙手後舉,幫助者握其兩手向前上推助力拉。
3、吊肩
(1)單杠各種握法(正、反、反正、翻等握法)的懸垂擺動。
(2)單杠負重靜力懸垂。
(3)杠懸垂或加轉體。
(4)後吊:單杠懸垂,兩腿從兩手間穿過下翻成後吊。
4、轉肩:用木棍、繩或橡皮筋作直臂向前、向後的轉肩(握距逐漸縮小)。
(3)腰腹部柔韌性練習
1、弓箭步轉腰壓腿。
2、兩腳前後開立,向左後轉,向右後轉,來回轉腰。
3、體前屈手握腳踝,盡量使頭、胸、腹與腿相貼。
4、站在一定高度上作體前屈,手觸地面。
5、分腿體前屈,雙手從腿中間後伸。
6、分腿坐,腳高位體前屈,幫助者可適當用力壓其背部助力壓。
7、後橋練習,逐漸縮小手與腳距。
8、向後甩腰練習。
9、俯卧撐交替舉後腿,上體盡量後抬成反弓形。
10、雙人背向,雙手頭上握或互挽臂互相背。
11、肩肘倒立下落成屈體肩肘撐。
(4)胸部柔韌性練習
1、俯卧背屈伸。練習者腿部不動,積極抬上體、挺胸。
2、虎伸腰。練習者跪立,手臂前放於地下,胸向下壓。要求主動伸臂,挺胸下壓。
3、練習者面對牆站立,兩臂上舉扶牆,抬頭挺胸壓胸。要求讓胸盡量貼牆,幅度由小到大。
4、練習者背對鞍馬頭站立,身體後仰,兩手握環使胸挺出。要求充分伸臂,頂背拉肩,胸。
5、練習者並腿坐在墊子上,臂上舉,同伴在背後一邊向後拉其雙手,一邊用腳蹬練習者肩背部,向後拉肩振胸。
(5)下肢柔軟性練習
1、前後劈腿。可獨立前後振壓,也可以將腿部墊高,由同伴幫助下壓。
2、左右劈腿。練習者仰卧在墊子上,屈腿或直腿都可以,由同伴扶腿部不斷下壓。
3、壓腿:將腳放在一定高度上,另一腿站立腳尖朝前,然後正壓(勾腳)、側壓、後壓。
4、踢腿:原地扶把桿或行進,正踢(勾腳)、側踢、後踢。
5、擺腿:向內、向外擺腿。
6、控腿:手扶支撐物體,前控、側控、後控。
7、弓箭步壓腿。
8、跪坐壓腳面。
9、在特製不同形狀的練習器上練習腳腕不同方位的柔韌(特製練習器械見彈跳力部分)
10、用腳內側、外側、腳跟、腳尖走。
11、負重深蹲,腳跟不離地使腳盡量彎曲。
12、雙刀腿坐,雙腳互相頂位,雙手相拉,一人前俯,一人後仰。
13、背對背坐,雙手頭上拉,一個前俯,一人後仰。
(6)踝關節和足背部柔韌性練習
1、練習者手扶腰部高度肋木,用前腳掌站在最下邊的肋木杠上,利用體重上下壓動,然後在踝關節彎曲角度最大時,停留片刻以拉長肌肉和韌帶。
2、練習者跪在墊子上,利用體重前後移動壓足背,也可將足尖部墊高,使足背懸空做下壓動作,增加練習時的難度。
3、練習者坐在墊子上,在足尖部上面放置重物,壓足背。
4、做腳掌著地的各種跳繩練習。
5、做腳前掌著地的各種方向、各種速度的行走練習。
1、一字馬
在平地上取站位,兩腿逐漸向前後打開,做劈叉的動作。當兩腿分開到最大限度後,讓兩手撐住地面,再盡力讓上身做下壓的動作,保持30秒。注意不要使用暴力來強制劈叉。
2、壓腿
找一個合適高度的橫杠,橫杠最不要太高。一條腿在平地上站直,另一條腿搭在橫杠上。兩腿都要綳直,然後將身體的一側盡量向前下方壓,直到兩條腿有輕微的酸痛感。
3、弓步下壓
在平地上取弓步站位,雙手放在前腿上,後腿一定要綳直。然後隨著上身的下壓動作,去盡力壓兩條腿,持續30秒。然後再交換前後腿,重復上述動作。
4、彎腰摸腳
在平地上取站位,兩腿綳直,然後向前彎腰。隨著上身的下壓動作,盡力去觸碰自己的雙腳。觸碰到雙腳後,每次可以保持30秒左右。
5、坐位抓腳趾
在平地上取坐位,雙腿向前伸直,上身往前下方壓,讓胸部盡量靠近膝蓋。同時雙手向前伸直,盡力去抓腳趾。抓到腳趾後,每次可以保持30秒左右。
6、坐位抬雙手
在平地上取坐位,上身挺直,兩腿交叉。兩手在胸前交叉,掌心向下,然後慢慢抬起,直到最大限度後停止,此時兩手的掌心應該在上。接下來兩手盡力往上拉,保持30秒左右。
7、俯卧挺上身
在床上取俯卧位,兩手屈曲,放在身體兩側,兩腿保持綳直狀態。然後用雙手將上身慢慢撐起,直到最大限度,保持30秒左右。
8、平躺抱腿
在床上取仰卧位,上身保持不動,雙腿綳直。然後一隻腳屈膝,同時慢慢讓這只腳的膝蓋靠近胸腹部。直到最大限度後,用兩手抱住這只腳的膝蓋,盡力向下壓,保持30秒左右,再換腿。
9、平躺抱膝
在床上取仰卧位,上身保持不動,兩腿一起屈膝,同時讓兩個膝蓋盡力靠近胸腹部。兩腿到最大限度後,用兩手一起抱住膝蓋,然後盡力向下壓,保持30秒左右。
10、平躺拉腿
在腳上系一條繩子,用同側的手拉住這條繩子。然後在床上取平卧位,上身保持不動,雙腿綳直。用手去拉繩子,讓腿部以綳直的狀態被抬起,直到最大限度後,保持30秒,再換另一條腿來進行上述動作。
⑧ 練習柔韌性有什麼方法
柔韌性方法如下;
1、正(反)壓肩:正(反)手扶一定高度的物體,正壓時體前屈直臂壓肩,反壓時下蹲直臂壓肩;
⑨ 柔韌訓練有什麼方法
1.上肢柔韌。
(1)壓肩:面對一支撐物,將雙臂水平放置在支撐物上,做身體向下振壓的動作。
(2)甩臂:身體成弓步站立,一手叉腰,另一手放鬆下垂做從下向前向上向後向下的順時針大幅度掄(甩)臂動作。順逆時針交替練習,然後再換至另一手臂做此動作。
2.腰部柔韌。
(1)前俯腰:身體以腰部為軸向前俯約90°,雙肢並攏,膝部挺直,雙手按住膝部,做腰部向膝部振壓的動作,做到能用雙手抱住雙腿身體完全與雙腿膝全攏在一起為達標。
(2)甩腰:身體成前半伏狀,雙手自然平伸,而後以腰為軸,立用腰力做從下向左向上向右向前向下的順時針大幅度掄(甩)腰動作。順逆時針交替練習。
(3)胸壓:,盤腿坐於地上,成兩腳掌相對,然後以腰部為中心做身體向前俯卧振壓的動作,能做到身體貼近雙腿、雙腿貼近地面、臉部貼近腳尖為合格。
3.下肢柔韌。
(1)壓腿:壓腿分為正壓、側壓、後壓三種方法。主要目的是通過它來拉長腿部的肌肉和韌帶及加大髖關節的活動范圍。
方法如下:
正壓:面對一支撐物,將前腿抬起放置於支撐物上,保持腿直;後腿支撐身體重心,腳尖與前腳保持在一條直線上,腿亦挺直放鬆,雙手疊並放置於前膝上,上身放鬆正直;而後身體努力往下振壓,一直到下頜能挨到腳尖方為練到位。
側壓:面對一支撐物,將前腿抬起放置於支撐物上,保持腿直;後腿支撐身體重心,腳尖向外展90°,腳跟與前腳平行成一線,腿亦挺直放鬆,身體向側振壓至前腳尖方向;一直壓至身側與腿合方為練到位。
後壓:背對一支撐物,將一條腳向後放至支撐物上,而後上體努力向後振壓。
壓腿的要求:保持正確的姿勢,振壓時全身放鬆,在心中默念放鬆、放鬆,並數數;一個姿勢練完後,最好能保持振壓到位的姿勢10秒鍾左右;壓腿時要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開始時不能壓的過低不要緊,慢慢來既可,不要急於求成。
(2)劈叉:劈叉為柔韌性訓練的高級階段,分為橫劈腿和豎劈腿兩種方法。
豎劈腿:腿前後分開成1字形,雙手撐地,使上身正直,而後努力使身體向下振壓,至兩腿前後分開至一條線坐於地下為合格。
橫劈叉:腿左右分開成一字形,雙手在體前撐地,使上身正直,而後努力使身體向下振壓,至兩腿左右分開成一線並坐於地下方為合格。
劈腿的要求:劈時更要循序漸進,萬萬不能急於求成,否則易傷身體;練習時一定要放鬆肢體,只有放鬆了肢體才可以將韌帶拉開。
(3)踢腿:拳諺雲:「只壓不溜不中用,只溜不壓笨如牛」。壓就是前面講的壓腿,而溜就是這一節中所講的踢腿,因為踢腿不僅可以使肌肉和韌帶拉長,還可以使腿有力、輕快,以促進柔韌性訓練的效果。踢腿分為正踢、側踢、里合、外擺等。
正踢:練習時要求身體成立正姿勢站好,雙手向左右平舉,十指向上,掌心向左右;而後左腳自然向前上一步支撐身體,右腳尖勾起並利用腰胯之力將右腿猛踢向正前上方,腿踢至極限後,借回彈之力下落在體前,略上一步,左腳按相同方法做前踢腿。亦可在原地練習。
側踢:按前面的姿勢站好:右腳向前上一步,身體左側向前,左腳尖勾起向頭上方踢,右掌上架於頭上,左掌立於右腋下,左腳落地後,上右步,體右轉180°左腳尖勾起向頭上踢。
柔韌素質的訓練強度主要反應在動作頻率、用力大小和負重量三人方面。研究認為:動作頻率不宜太快,應採用中等或較慢的頻率。因中等或較慢的頻率能延長力對關節的作用時間,避免肌肉和韌帶拉傷。藉助外力進行被動練習時,用力程度應逐漸加大,並以舞者主觀感覺為根據,當舞者感覺肌肉脹痛時可堅持一下,當感到肌肉麻時,則應停止練習。用負重練習發展柔韌性時,負重量不能超過被拉長肌肉力量能力所能達到的50%。靜力性拉伸負重可相對大些,動力性擺動動作時,負重應小一些。總之,訓練宜採用中等強度進行。柔韌性素質發展相對較快,消退也快,因此訓練要做到系統化、經常化。
⑩ 柔韌性訓練的基本方法
柔韌性訓練方法
一種是主動練習法,另一種足被動練習法。主動練習法是指練習者依靠自己的力量使肌肉拉長,加大關節活動的靈活性;被動練習法是指練習者通過他人的幫助,藉助外力使肌肉被拉長,並使關節活動范圍增大。 1.腿髖部柔韌性的訓練方法——講解 2.腰部柔韌性的練習方法——講解 3.被動形式的訓練方法——講解 4.發展柔韌素質的要求和注意事項——講解
1.腿髖部柔韌性的訓練方法
(1)正壓腿:主要用來發展腿部後側肌肉的柔韌性。面對橫木或一定高度的物體站立,一腿提起,把腳跟放在橫木上,腳尖勾緊;兩手扶按在膝關節卜,兩腿伸直,腰背挺直髖關節擺正, 上體前屈並向前、向下做壓振動作。兩腿交替進行。
動作要點:兩腿都要伸直;上體向前、向下壓振時腰背要直。壓振時幅度由小到大, 直到能用下頦觸及腳尖。
(1)側壓腿:主要用束發展腿部內側肌肉的柔韌性。側對橫木或有一定高度的物體,一腳支撐,另一腳抬起,腿跟放在橫木上,腳尖勾緊;兩腿伸直,腰背保持直立,髖關節對前方,然後上體向放八橫木的腿側傾倒壓振。左右腿交替進行。
動作要點:上體保持直立向側、向下壓振;壓振幅度逐漸運大,髖關節一直正對前方。
(3)後壓腿:主要用來發展腿部前側肌肉的柔韌性。背對橫木或有一定高度的物體,一腿支撐,另一腿後舉起,腳背放在橫木上,腿和腳背都要伸直, 上體直立、髖關節正對前方, 上體向後仰並做壓振動作,左右腿交替進行。
動作要點:兩腿挺膝,,支撐腿直立且全腳著地站穩;挺胸、展髖、腰後屈;後壓振幅度逐漸加大。
(4)前壓腿:主要用來發展腿部後側肌肉和髖關節的柔韌性。練習者一腿屈膝支撐,另一腿向前伸直,腳跟觸地,腳尖勾緊上翹,踝關節緊屈;兩手抓緊前伸的腳,上體前俯;兩臂屈肘,兩手用力後拉,同時上體盡力屈髖前俯,用頭頂和下頦觸及腳尖。略停片刻後上身直起,略放鬆後接著做下一次。兩腳交替進行。
動作要點:挺胸直背,塌腰前俯;挺膝坐胯,屈髖觸腳。
(5)仆步壓腿: 主要用來練習大腿內側和髖關節柔韌性。具體方法:兩腳左右開立,左腿屈膝全蹲,全腳著地;右腿挺膝伸直,腳尖內扣,盡量遠伸。然後, 上體不起來;起來,將身體重心從左腳移至右腳,成另一側的仆步。可一手扶,另一手按另—膝,向下壓振。亦可兩手分別抓住左右腳,做向下壓振和左右移換身體重心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