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人主張接受有人主張反對,他同意這種主張修改病句
可以改為:有人主張接受,有人反對,他同意接受。或者:有人主張接受,有人反對,他主張接受。
這句的錯誤在於意思不明。分句「他同意這種主張」,到底是同意哪一種呢?接受還是反對?沒有說清楚。
(1)主張什麼什麼的方法是病句嗎擴展閱讀:
修改病句方法
1、補法
補法:多用於修改成分殘缺的病句。
例如:「在這次比賽中,得了第一名」 (缺主語)
改:「在這次比賽中,我得了第一名。」(補主語)
聽了老師的話,(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補主語)
大家應當(樹立)崇高的理想。(補謂語)
我們要在青少年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補賓語)
2、刪法
刪法一般用於修改重復累贅、成分贅余、句式雜糅、前後矛盾、搭配不當和歸類不當等病句。
例如:「我斷定明天可能會下雨。」
改:「我斷定明天會下雨。」
3、換法
換法多用於修改搭配不當、用詞不當、指代不明等病句。
例如:「他的成績有了明顯的增長。」
改 :「他的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
無論誰(違背)違反紀律,都要受到批評。
他的寫作水平有了明顯的(改進)提高。
他(心上)身上彷彿有使不完的勁。
B. 「中國政府一貫認為和平談判是最好的解決邊界問題的方法」修改病句
病因:用詞不當,改為: 「中國政府一貫主張和平談判是解決邊界問題的最好方法」
C. 病句的分類方法和舉例子
一、語序不當
語序不當,是指句子語序錯亂,造成病句。
示例1:博物館展出了幾年前剛出土的文物。
應改為:博物館展出了剛出土的幾年前的文物。
示例2:他做了兩個丈夫喜歡的菜。
應改為:他做了丈夫喜歡的兩個菜。
示例3:趙老師親切地走過來對我說:「你要注意保護視力了啊!」
應改為:趙老師走過來親切地對我說:「你要注意保護視力了啊!」
示例4:這里的情況,對於我們已經很熟悉。
應改為:對於這里的情況,我們已經很熟悉。
二、搭配不當
1.主謂搭配不當
示例:晚會過後,她那優美的舞姿,動聽的歌聲,還回響在我耳邊。
應改為:晚會過後,她那優美的舞姿浮現在我的眼前,那動聽的歌聲,還回響在我耳邊。
2.動賓搭配不當
示例:到那個時候,我們看到的和聽到的將是新技術伴隨下的閱讀時代的復興。
應改為:到那個時候,我們看到的將是新技術伴隨下的閱讀時代的復興。
3.主賓搭配不當
示例:臨近中考,同學們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都有很大的提高。
解析:「態度」與「提高」搭配不當,「態度」與「轉變」搭配。
4.修飾詞與中心語搭配不當
示例:春天到了,山坡上奼紫嫣紅的梨花開得燦爛極了。
解析:「奼紫嫣紅」不能修飾「梨花」。
5.關聯詞語搭配不當
示例:只要增加收入,才能使糧食生產穩步增長。
解析:「只要」改為「只有」。
三、成分殘缺或贅余
1.句子成分殘缺
示例1:通過特級教師的這次講課,對大家的啟發很大。
解析:缺少主語,多用了介詞或介賓結構,是原來的主語變成了狀語,應去掉「通過」或「對」。
示例2:我們正在為建設一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
解析:缺少謂語,句末加上「而努力」即可。
示例3:市政府嚴肅處理了水泥廠擅自提價。
解析:缺少賓語,句末補上「的做法」 才通順。
示例4:細菌是有害的。
解析:缺少必要的限制語,應在「細菌」前加上「有些」。
2.句子成分贅余
示例1:籃球場上十位隊員正在激烈地打比賽。
解析:句子謂語重復,應該刪去「打」
示例2:為精簡字數,我們不得不把這篇文章略加刪改一些。
解析:「一些」與前面的「略加」重復,可刪掉一個。
示例3: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是目前中小學教學工作的當務之急。
解析:「目前」和「當務之急」重復,刪去「目前」。
四、句式雜糅
1.句式雜糅
例:你學習不好的原因,是因為你不努力。
解析:原因後面引起的就是對於發生事情的具體解釋,不需要再加是因為。「原因.....是因為」的搭配就屬於句式雜糅。
2.語句雜糅
例:上海文藝出版社會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旅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華裔作者之手。
解析:作者是加拿大華裔,而不是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
五、表意不明
所謂表意不明,是指句子表達的意思不夠清楚、不明了,可以這樣理解也可以那樣理解。
1. 指代不明
示例:有人主張接受,有人反對,他同意這種主張。
解析:句中的「這種主張」到底是接受,還是反對,交代不清。
2. 句子歧義
示例:妹妹找不到爸爸媽媽很著急。
解析:究竟是妹妹很著急呢,還是爸爸媽媽心裡很著急呢,很是媽媽心裡著急呢?可以再「爸爸」和「媽媽」中間加逗號,也可以在「爸爸」前面加逗號。
六、不合邏輯
1.自相矛盾
示例:他是眾多死難者中倖免的一個。
解析:既然倖免,自然是沒有死,怎麼能說是死難者中的一個呢?應改為:很多人死難了,他是倖免的一個。
示例2:窗外的暴風雨突然漸漸地停下來。
解析:「突然」和「漸漸」矛盾。
示例3:據統計,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約有2000萬公頃左右被砍伐或毀壞。
解析:「大約」和「左右」自相矛盾,刪去其中一個。
2.范圍不清
示例1:從事業的發展上看,還缺乏各項科學專家和各項人才。
解析:「各項人才」包括科學家,不宜並列,應說「各項科學專家和其他人才」。
示例2:玉樹大地震發生後,黨和國家領導人心系災區,不僅親臨現場指導救災工作,還派人給災區群眾送來了各種各樣的救援物資和食品。
解析:「救援物資」就包括「食品」。
3. 主客顛倒
示例1: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對中國青年是不陌生的。
解析:主體是人,客體是物即作品,正確的邏輯順序應該是人對物不陌生,所以例句應改為「中國青年對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不陌生」或「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對中國青年來說是不陌生的 」。
示例2:人的健康對於睡眠,就像呼吸和心跳一樣重要。
解析:「人的健康對於睡眠」改為「睡眠對於人的健康」。
4. 雙重否定
示例:司機師傅要控制車速 ,以防止追尾事故不要再次發生。
解析:「防止」的應該是「再次發生」,所以應該去掉「不要」。
5. 兩面對一面
示例:是否努力學習是取得優異成績的關鍵。
解析:這里是前後不照應,前面是雙方面,後面是單方面,應該在「取得」前面加上「能否」或去掉「是否」。
病句修改技巧小結
一、病句修改方法
(1)增——殘缺的成分要增補上
(2)刪——重復多餘的詞語要刪除
(3)調——語序不當的要調整
(4)換——搭配不當的詞語要更換
二、病句辨析技巧
從病句類型入手辨析病句,這是病句專題復習的慣用方法。然而,有些小技巧也不容忽視,它們在病句辨析時,也常常收到了好的效果。下面試舉幾例略作說明。
1、看到介詞不放過
介詞使用不當,極易造成成分殘缺、表意不明或不當。例如:
① 經過老主任再三解釋,才使他怒氣逐漸平息,最後臉上勉強露出了一絲笑容。
解析:此例濫用介詞「經過」,致使整個句子殘缺主語。
② 他背著總經理和副總經理偷偷地把這筆錢存入銀行。
解析:此例中「和」可作介詞,也可作連詞,它們分別表達兩種不同的意思。
③ 他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並沒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任和關懷中得到了力量,樹立了克服困難的信心。
解析:此例中介詞短語「在……中」應改為「從……中」。
2、看到動詞不放過
讀到一個句子,就應有意識地想想,這個句子中的動詞能不能帶賓語,能帶什麼樣的賓語,動詞和主語、賓語或修飾語能否搭配。例如:
① 它每年的發電量,除了供給杭州使用外,還向上海、南京等地輸送。
解析:此例中動詞「輸送」和主語「發電量」就不搭配。
② 這樣做會拖延培養人才的質量。
解析:此例中的動詞「拖延」和賓語「質量」在意思上不能搭配,可改為「拖延時間」或「影響質量」。
③ 說到這兒,她又向我們哭泣起自己的往事來。
解析:此例中的「哭泣」為不及物動詞,不能帶賓語,可改為「哭訴」。
D. 修改下列病句,我們的主張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方法
我們的主張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方法。
句子成分雜糅。可改為:
我們主張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或:
我們主張的方法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E. 初中語文病句類型知識點歸納
病句是指不符合語言規范的句子,辨析病句,是考查對病句的識別與分析,有了這種能力才可能對病句進行修改。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初中語文病句類型知識點,希望可以幫到你!
初中語文病句類型知識點
【語序不當】
關聯詞語的位置
一般來說,兩個分句同一個主語時,關聯詞語在主語後邊;不同主語時,關聯詞語在主語前邊。
下面句子是位置不當的例子:
①他如果不能實事求是,事業就會受到損失。("他"應移到"如果"後面,因為前後句的主語不一致)
②要是一篇作品裡的思想有問題,那麼文字即使很不錯,也是要不得的。("即使"應移到"文字"前。因為前後句的主語是一致的,否則,照原句就變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搭配不當
搭配不當是常見語病,是高考測試的重點,幾乎每年高考都有此類語病題。
(1)主謂搭配不當
例如:①我國棉花的生產,過去不能自給。(不能自給的是"棉花"而不是"生產"。改為:我國生產的棉花)
②中國人民的解放在民族關繫上起了基本的變化。("中國人民的解放"沒有"起變化","起變化"的是"民族關系"。正確的表達應是個兼語句,要改"在"為"使",即:中國人民的解放使民族關系起了基本的變化)
③我覺得這個答復,和對這些問題的調查處理,都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應該把"是"改做"表現出"。改為:都表現出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
(2)動詞和賓語搭配不當
例如:①紀念三八節的到來。("紀念"的只能是"三八節"而不是"到來"。改為:紀念即將到來的三八節,或是:紀念三八節)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兩人掙來的錢還不夠養活一家人的生活。("養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要將“生活”去掉)
③但也存在著幾個缺點需要我們努力。(我們所能"努力"的不是"缺點",而是"改正"。改為:但也存在著幾個缺點需要我們改正。在這一句子中,“缺點”其實是一個兼語)
(3)修飾語和中心語搭配不當
例如:①自己有雙聰明能乾的手,什麼都能造出來。(這是定語與中心語搭配不當,“聰明”不能修飾“手”,應去掉“聰明”。)
②中學時代打下的堅實的基礎知識,為他進一步自學創造了條件。(“打下”與“基礎”搭配,但與“基礎知識”不搭配,“堅實”可修飾“基礎”,但不能修飾“知識”。改為:中學時代打下的基礎,或是改為:中學時代掌握的知識)
③帝國主義統治者口口聲聲欺騙本國勞動人民。(這是狀語與中心語不搭配的例子。應把“口口聲聲”去掉,或是改為“經常”。)
④對不起,這次我們對你照顧得太不周全了。(這是補語與中心語不搭配的例子。“周全”應改為“周到”)
(4)一面與兩面搭配不當
例如:①做好生產救災工作決定於幹部作風是否深入。("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兩面性的。此外"作風是否深入"也講不通,應該是"幹部是否深入群眾",或是“幹部們深入細致的工作作風”。這句話有兩種改法:把第一個分句改成兩面性的"生產救災工作做得好不好,決定於幹部是否深入群眾。"或將第二分句改成一面性的,不過句子結構要調整為"能否做好救災工作決定於幹部們深入細致的工作作風"。)
③藝人們過去一貫遭白眼,如今卻受到人們的熱切的青睞,就在這白眼與青睞之間,他們體味著人間的溫暖。("白眼"和"青睞"指相反的兩面,但底下的"溫暖"只適用於一面。改為:就在這白眼與青睞之間,他們體味著人間的冷暖)
(5)否定與肯定搭配不當
例如:①我想這應該是不必敘述的,沒有誰不會想像不出來。
(“沒有誰不會想像不出”等於說“誰都想像不出”,推測原意應該是"誰也想像得出"。
②我們並不完全否認這首詩沒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說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不完全否認"等於"部分承認",基本上還是承認。因此這句話說的是"我們承認這首詩沒有透露出希望",這樣的意思剛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改法有兩種"我們也承認這首詩也透露了一些希望……"或"我們並不否認這首詩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③會員家屬除憑發出的入場券外,並須有家屬徽章,無二者之一不能入場。
("無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場"從字面意思上推論,有"有二者之一即可入場"的意思,這同原意不相符,應該說“二者缺一即不能入場”)
【成分殘缺或贅余】
成分殘缺
(1)缺主語
例如:①由於他這樣好的成績,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贊揚。("得到"的主語應該是“他”,可是被“由於”這個介詞淹沒了,改為"由於取得了這樣好的成績,他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贊揚")
②十月十四日,抱著向航空系學習的想法,我們的黑板報也創刊了。("抱著"的主語顯然是蒙後的"我們",但後句的主語卻是"黑板報",不是"我們",所以,應把後句改為"我們也辦起了黑板報"。)
(2)缺謂語
例如:①可見對工人階級的關心負責的態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到"在這里不能做謂語的主要成分,只能將"薄弱"提上來,可"態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應改為“可見對工人階級關心負責的態度缺乏到何等程度”)
②最近又發起了全面的質量大檢查運動,要在這個運動中建立與加強技術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個動詞的賓語呢?"建立與加強"與“技術管理制度”構成動賓短語,做“一系列的工作”的定語,因此這個句子缺少謂語,應在"建立"前少個謂語"完成"。改為:最近又發起了全面的質量大檢查運動,要在這個運動中完成建立與加強技術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3)缺賓語
例如:①雖然每天的工作都很忙,但還是抓緊和同學研究或自己看書。("抓緊時間",是個固定的動賓短語,在口語中有時省略“時間”一詞,在這里不能省)
②我們要盡一切力量使我國農業走上機械化,集體化。("走上"是動詞,要有一個名詞做它的賓語,改為:使我國農業走上機械化,集體化的道路。)
成份贅余
(1)堆砌
例如:①要考慮我國政治與文化環境的需要,發展我們的出版業。(改為:要考慮我國政治與文化方面的需要。或改為:要考慮我國政治與文化的環境)
②現在漁民自己選出了行政組長,負責掌握漁民的生活及生產的管理。(“負責掌握”贅余,"掌握"應刪去。)
(2)重復
例如:①一年來,婦女工作已打下了相當的工作基礎,獲得了一定的工作經驗。(這里連用三個“工作”,重復,第二、第三個"工作"應刪去。)
②其實這是過慮的想法。("慮"就是想,應刪去"的想法",改為:其實這是多慮)
(3)可有可無
例如:①不知不覺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離,(這里是說“走了十幾里路”,“距離”與“走”也不搭配,應刪去"的距離"。)
②父親逝世離現在已整整九年了。(應刪去"離現在"。)
(4)應刪去"的"字
例如:①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價的下跌,後來慢慢的穩定了。(“物價的下跌”加了"的"字,句子變成了短語,“物價”一詞從主語變成了定語,意思也變了,成了不是物價穩定,而是"下跌"穩定了。)
②由於歷代動亂和氣候的潮濕,幾乎所有當時的繪畫遭受毀滅。("氣候"和"潮濕"中間不必加"的"。)
【結構混亂】
舉棋不定
作者時而要用這種結構,時而要用那種結構,結果兩種結構都用了,造成了混亂。
例如:①多年來曾被計劃經濟思想束縛下的人們也覺悟起來。(應該在"曾被……束縛的……"和"在……束縛下的……"兩種格式中選用一個。改為:多年來曾被計劃經濟思想束縛的人們。或是:改為:多年來在計劃經濟思想束縛下的人們)
②這慷慨悲歌的壯舉的背後,還是自信心不夠的表現。(應改為:“在這慷慨悲歌的背後還是自信心不夠",或是"這慷慨悲歌的壯舉其實是自信心不夠的表現")
藕斷絲連
一句話的結構已經完整,卻把他的最後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開頭。
例如:①我們向政府提意見是人民的責任。(把"我們向政府提意見"和"向政府提意見是人民的責任"接在一塊兒,應該刪去"我們"。)
②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譯作是要經過多少人的努力以後,才能與讀者見面的。(這句是把"要出版一本譯作是要經過多少人的努力"和"一本譯作是要經過多少人的努力以後,才能與讀者見面"接在一塊兒,選用哪一句都可以。)
中途易轍
一句話說了一半,忽然另起爐灶,重來一句。
例如:①杜重遠以《閑話天皇》這篇文章,認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於獄,就是例子。(這句中,“寫《閑話皇帝》的”和“認為冒犯了日本天皇的”不是一個人,應該改為"因為杜重遠寫了《閑話天皇》這篇文章,就認為他是冒犯了日本皇帝"。原句會使不知道這件事始末的人誤認為杜重遠把別人送進監牢,非常不妥。)
②中國人民自從接受了馬列主義思想之後,中國的革命就在毛澤東同志領導下大大改了樣子。("中國人民……馬列主義思想之後"就怎麼樣?作者不接下去說,卻用"中國革命"另起一句。應該改為"自從中國人民……之後"。)
反客為主
是指把上半句主語以外的成分用來做下半句的主語,因此而糾纏不清。
例如:①因此,當匪徒們偷襲游擊隊的時候,被游擊隊反包圍,殲滅了無數匪軍。("被游擊隊反包圍"的主語是"匪軍",但"殲滅了無數匪軍"的主語只能是游擊隊。應該改為“反而被游擊隊包圍,無數匪軍被殲滅了”。)
②******分子的陰謀活動是應當加以揭露,而且能夠把它揭露的。(就上半句說,誰"加以揭露",當然是"我們",但這個詞隱而未現,正式主語應當是受揭露的"******分子的陰謀活動"。可是下半句的"能夠把它揭露的"主語就不可能還是“******分子的陰謀活動”,而只能是"我們"。這一句應該改為:對******分子的陰謀活動是應當加以揭露,而且能夠把它揭露的。)
【表意不明】
指代不明
例如:①有人主張接受,有人反對,他同意這種主張。("這種主張"指代不明)
②最近,為邊遠山區林業王站長診治的醫生驚奇地發現,他患了多年的心臟病竟奇跡般的好了。(“他”指代不明,指王站長還是醫生,容易引起誤會)
歧義句
例如:①他請幾個營的幹部參加座談會。("幾個"修飾"營"還是"幹部"?這是因為“幾個”這個詞的語序不對。數量性的詞語應該在領屬性的詞語後邊,改為:他請營的幾個幹部參加座談會)
②在休假的這段時間里,我們的體重逐日增加,最高的達五公斤。(很可能使人誤會是逐日增加的量最高有五公斤,這當然不是事實,事實上是有的總重增加了5公斤,應把"逐日"改為"都有,即:"我們的體重都有增加)
③現全渠已勘測完畢144華里。(沒說全渠有多長,如果全長144華里,那就勘測完畢了;如果全渠不只是144華里,那麼144華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麼不能說"完畢",該說"現全渠已勘測了144華里"。)
④介紹菲律賓的一種權威著作。(可以解釋為"這本書是一種介紹菲律賓的權威著作的書",也可以解釋為"這本書的內容是介紹菲律賓的一種權威著作的"。這屬於語義不明。)
⑤縣里的通知說,讓找鄉長本月15日前去報道。(這個歧義句是結構性的,若將句子斷為“本月15日前,去報到”,那報道的日期是在15日以前;若斷為“本月15日,前去報到”,那麼,報道的日期是15日)
⑥奶奶看到我倆非常高興,就急忙從炕上下來,拉住我們的手問這問哪。(這也是一個結構性的歧義句。“看到我倆非常高興”,可以斷為:奶奶看到我倆,非常高興;也可以斷為:奶奶看到,我倆非常高興。一種情況是奶奶高興,一種情況是我倆高興。)
⑦最有名的結構性的歧義句的例子是古代的那份教書合同,財主斷句為:無肉魚也可,無雞鴨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一文工錢不要。教師斷句為:無肉,魚也可;無雞,鴨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一文工錢不要。
⑧這一樁發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殺人悲劇在親戚當中也有著不解和議論,要說小莉的媽媽不愛她家裡人誰也不相信。(兩種斷法:小莉的媽媽不愛她,家裡人誰也不相信。小莉的媽媽不愛她家裡人,誰也不相信。)
【不合邏輯】
在中國古代名家一派中有個叫公孫龍的,寫了本書叫《公孫龍子》,其中有篇文章叫《白馬非馬》,他的著名的論斷就是:白馬不是馬。這個句子從語法結構上說,沒什麼毛病,但從邏輯上講就不正確了。
下面是一些邏輯上的有問題的類型。
自相矛盾
例如:①他是多少個死難者中倖免的一個。(既然"倖免",自然是沒有死,怎麼能說是"死難者中的一個"呢?應改為"多少人死難了,他是倖免的一個。")
②這增強了中國人民與侵略者斗爭的無比力量。(既然已經"無比",如何還能"增強"?應刪去"無比"。)
范圍不清
例如:①從事業的發展上看,還缺乏各項科學專家與各種人才。(各種人才包括科學家,不宜並列,這是把種屬概念並列了,應該說"各學科的專家與其他人才"。)
②他們一面拚命的往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淵。("一面……一面……"表示兩件事同時進行,句中的兩件事顯然不是同時的,應改為"他們雖然拚命的向上爬,但是終於不免跌落深淵。")
強加因果
例如:①最近我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來,結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去了南方回來思想變了,可以說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結果,現在"思想依然如故",怎麼能說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結果"呢?再說,難道去一趟南方就得改變思想嗎?假如思想這樣容易改變,那難以解釋歷史上的許多思想家在任何地方仍堅持自己觀點的情況)
②因為他來自北方,思想根本上還是舊的一套。(為什麼來自"北方"思想就舊?且"北方"到底是相對什麼而言的?這之間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
主客倒置
例如:①在那個時候,報紙與我接觸的機會是很少的。(應該是"我和報紙的接觸"。)
②去年的學習情緒和今年比較起來大不相同。(我們比較一先一後兩件事,一般
總是以後者為主體,應是"今年的學習成績和去年……"。)
③我每次向他借書,他都不顧年來體衰,親自冒著酷暑和嚴寒,到小書房去找。(酷暑和嚴寒不可能在他每次借書事都同時來到,這樣說顯然不合邏輯)
④他是一個有缺點但對生活無比熱愛的人,這比對生活失去信心更可貴。(更可貴,是因為與可貴的事物相比,而這句的缺點是不可貴的,應改為:這比對生活失去信心要好。)
如何正確修改病句
(1)用詞不當
①感情色彩不當。如:他那認真刻苦的學習精神,值得我們每個同學效尤。(“效尤’的意思是“學壞的樣子”,是貶義,用在這里不合適,應改為“學習”。)
②關聯詞用錯。 如:只有堅持核查,就能和平解決伊拉克問題。(“只有”和“才”連用,應把“就”改為“才”。)
(2)搭配不當
①主謂搭配不當。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質,經常浮現在我的腦海中。(“品質”不能“浮現”,可改為“他那偉大的革命形象”。)
②動賓搭配不當。如:上海科技開發中心聚集了一批熱心為科技開發服務、善於經營管理的專業化隊伍。(“聚集”的應該是“專業化人才”。)
⑧主賓搭配不當。如:這最後一天的勞動是同學們最緊張、最愉快、最有意義的一天。(“勞動”與“一天”搭配不當,應刪去“的勞動”。)
④修辭語與中心詞搭配不當。如:他在培育良種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與“心血”搭配不當,應改為“很多”。)
(3)成分殘缺
① 缺主語。如:通過學習雷鋒的感人事跡,使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使”字,使“我”喪失了主語
作用,所以,應刪去。)
②缺賓語。如: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當年我們一起玩耍、同桌共讀。(這個句子缺少賓語中心詞。應加上“的情景”。)
(4) 語序不當
① 邏輯語序不當。如:學校通過並研究了新的規章制度。(“通過”與“研究”順序顛倒。應是先“研究”後“通過”。)
②關聯詞語序不當。如:A: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B: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對過他的人現在也信任他了。(兩個分句是同—主語時,關聯詞語在主語後邊。如例A,兩個分句的主語都是“我”,“不但”應在主語“我”後邊:兩個分句主語不同時,關聯詞語在主語前邊。如例B,兩個分句主語分別是“我”“人”,關聯詞語“不但”應放在“我”前邊。)
(5)前後矛盾
①前後不統一。如:能否刻苦鑽研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關鍵。(“能”與“否”表達完全不同的兩種情況,所以,應刪去“能否”。)
②否定多餘。如:個別醫生不講醫德,索要紅包,醫院領導對此並非不無責任。(“不無責任”即有責任,加上“並非”,意相悖,應去掉“並非”或去掉“不”。)
⑧范圍不清。如:人們一走進教學樓就會看到,所有關於澳門歷史的圖片和宣傳畫被掛在走廊的牆壁上。(“圖片”包括“宣傳畫”,不宜並列,應說成“宣傳畫及其它圖片”。)
(6)重復羅嗦如: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是困擾我國基礎教育的頑症疾病。(“頑症”和“疾病”重復,應刪去其中一個)
(7)表意不明(歧義)如:牧童牽著牛在吃草。(到底是“牧童吃草”還是“牛吃草”:應改為“牧童牽著牛,牛在吃草。”)
修改病句的符號及作用
1.刪除號:用來刪除字、標點符號、詞、短語及長句或段落。
2.恢復號:又稱保留號,用於恢復被刪除的文字或
符號。如果恢復多個文字,最好每個要恢復的字下面標上恢復號。
3.對調號:用於相臨的字、詞或短句調換位置。
4.改正號:把錯誤的文字或符號更正為正確的。
5.增添號:在文字或句、段間增添新的文字或符號。
6.重點號:專用於贊美寫得好的詞、句。
7.提示號:專用於有問題的字、詞、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錯誤並改正。
8.調遣號:用於遠距離調移字、標點符號、詞、句、段。
9.起段號:把一段文字分成兩段,表示另起一段。
10.並段號:把下段文字接在上文後,表示不應該分段。
11.縮位號:把一行的頂格文字縮兩格,表示另起段,文字順延後移。
12.前移號:文字前移或頂格。
猜你喜歡:
1. 初一語文上冊單元知識點總結
2. 中考語文修改病句復習歸納
3. 新人教版初一下冊語文知識點總結
4. 初三語文病句講解
5. GCT語文考研常見病句類型匯總
F. 病句的種類及修改的方法有哪些
常見的病句種類有:(1)語序不當;(2)搭配不當;(3)成分殘缺或贅余;(4)結構混亂;(5)表意不明;(6)不合邏輯。在不改變原句所表達的意思的前提下,修改有明顯語病的詞句,使語句通順、正確,更加完善。
修改步驟
1、讀。 調動語感查語病。
2、提。 提出主幹查枝葉。
3、析。語法無誤析事理。
補法
補法:多用於修改成分殘缺的病句。
例如:「在這次比賽中,得了第一名」 (缺主語)
改:「在這次比賽中,我得了第一名。」(補主語)
聽了老師的話,(同學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補主語)
大家應當(樹立)崇高的理想。(補謂語)
我們要在青少年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補賓語)
刪法
刪法一般用於修改重復累贅、成分贅余、搭配不當和歸類不當等病句。
例如:「我斷定明天可能會下雨。」
改:「我斷定明天會下雨。」
換法
換法多用於修改搭配不當、用詞不當、指代不明等病句。
例如:「他的成績有了明顯的增長。」
改 :「他的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
無論誰(違背)違反紀律,都要受到批評。
他的寫作水平有了明顯的(改進)提高。
他(心上)身上彷彿有使不完的勁。
G. 我們主張採用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方法 這句話算病句嗎
我們主張採用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方法 。
這句話不是一句病句,是可以這么說的。
H. 誰主張誰受益這句話是否是病句
這句話不是病句。
「誰主張誰受益」意思是「誰把這件事做了誰就可以得到好處」,句子成分完整,邏輯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