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練習瘦金體
1、背景介紹:瘦金體是宋徽宗(趙佶,1082~1135年)創造的書法字體,亦稱「瘦金書」或「瘦筋體」,也有「 瘦金體鶴體」的雅稱,是楷書的一種。仿宋體緣於此。
2、字體特點:瘦直挺拔,橫畫收筆帶鉤,豎劃收筆帶點,撇如匕首,捺如切刀,豎鉤細長;轉折處可明顯見到藏鋒,露鋒等運轉提頓的痕跡;有些連筆字象游絲行空,已近行書。
3、經典字帖:《楷書千字文》、《穠芳詩》、《夏日詩貼》、《怪石詩貼》、《牡丹》、《風霜》、《大觀聖作碑》、《神霄玉清萬壽宮詔》、《瘦金體草書<千字文>》等。
4、練習方法:
(1)練習基本功:正握、懸腕,練習縱橫、左右斜、正反圈等不同方向起、運、行、收筆。
(2)基本筆畫:點、橫、豎、撇、捺、折、……。
(3)在不同材質(吸水、硬度等不同)、不同角度的斜面上練習不同的毛筆,例如狼毫中鋒等。
(4)最後向大師學習,包括上面提到的字帖,分析筆法、字體結構和章法等,先臨摹,再默寫,然後自己創作。
『貳』 瘦金體很難學是為什麼,有什麼練習的技巧嗎
盡管字體的名字是這樣的,但並不是所有的筆畫都很細。有了對比,就可以有肥瘦分明。筆畫的瘦弱和憔悴也是通過對比表現出來的。這里的例子來自 "農坊詩貼"。它的字又瘦又大,很容易辨認。在 "造 "中,"豎 "的筆畫比 "橫 "的筆畫要粗。
以上就是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叄』 瘦金體的口訣是什麼
鼠尾釘頭方轉角,竹撇蘭捺小蠻腰,死往生返游絲引,拉弓放箭回馬挑。
宋徽宗的瘦金體作品很多,有《楷書千字文》《穠芳詩》《夏日詩貼》等,在宋徽宗的繪畫作品上也有很多以瘦金書題字落款的——宋徽宗喜歡用泥金在書畫作品上親筆題寫「瘦金書」標簽,這就是「御筆金題」的來歷。
由於瘦金書筆畫纖細,在硬筆書法當道的現在很受人歡迎,不少人都在用鋼筆或者簽字筆練習瘦金書,就連孩子們的偶像、頂流小生易烊千璽也在練。
瘦金體練硬筆注意事項
1、寫瘦金體的長橫筆鋒要先切入紙,右行,微微抬筆,右下頓筆,回鋒。
2、豎很像鶴的腿,寫豎要乾脆,中鋒切入紙面後順勢下行,力度慢慢變小,左側抬筆,右下行,回鋒。
3、瘦金體的長撇很乾脆,像一把利劍,可斷金玉。
4、瘦金體的捺一定要注意收尾的處理,緩收,不要寫太快,收尾下部比較平,所以也叫平捺。
5、瘦金體的走之是一波三折,極具曲線美,宛如躺著的美人,圓圈處輕微向上翹起,收尾較緩。
『肆』 為什麼「瘦金體」很難學,有什麼技巧嗎
學習瘦金體的3個竅門:
1、初學者學習瘦金體,最應該注意的恐怕就是掌握執筆方法了,因為瘦金體給人的感覺都是筆筆側鋒,因此在練習瘦金體時,已經不能再用練習其他書體的方法來練習了。
而要適當的學會使用卧桿法,這個卧桿法,其實簡而言之,就跟我們平常拿筷子吃飯的姿勢是一樣的,只需要熟練之後,便可以開始進行適當的練習了。
2、盡可能的選擇宋徽宗的真跡字帖,因為畢竟瘦金體是宋徽宗所創,所以瘦金體的純正筆法,也只有宋徽宗才寫得出來,同時也只有宋徽宗,方才知曉瘦金體的筆法精髓,所以才建議倘若決定練習瘦金體,直接練習宋徽宗的真跡,這樣也可以避免少走彎路,學到的也是正宗的瘦金體筆法。
3、先練習筆畫,學瘦金體也不例外,等筆畫嫻熟之後,再開始學習瘦金體的結構分布,這些在瘦金體的書法教程上也都會有所呈現,之後就是要學會用自己的感覺來臨摹,因為畢竟瘦金體不同於一般的書法字體。
瘦金體的筆法風格
宋徽宗的瘦金體,之前是取的薛稷和褚遂良的筆法,之後又取了黃庭堅的行書筆意,之後再雜糅各家,取眾書家所長,並獨出新意,最後才獨創出了這門別具一格的瘦金體書法。
而且宋朝時期的書法,主要是以韻趣見長,而宋徽宗的書法,剛好又體現出了同時代的審美情趣,因此其獨特的個性色彩,使得瘦金體獲得了「天骨遒美,逸趣藹然」的高度評價。
『伍』 沒有書法基礎的小白,想要自學瘦金體真的很難嗎
薄金書體運筆飄忽不定,字跡細而有力,以薄而不失其肉,轉折處可明顯看出藏鋒、露鋒等運筆的痕跡。瘦金書以其優美、健康的字體見長,常與工筆畫搭配,用作促銷簽售。如果沒有書法基礎,建議從臨摹歐陽詢的碑帖開始,掌握字體處理的骨架技巧,再練習瘦金體為好。初學者不建議用毛筆練習瘦金體,用硬筆開始。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瘦金體的特點:瘦金體的操作泰坦等毛筆痕跡比較明顯,而且瘦金體筆畫多,單筆變化少,筆速相對較快。
之後就是練習筆畫,可以買一本瘦身教程,裡面會有筆畫分解圖和結構圖。瘦身是中國古代書畫藝術達到高峰時出現的一種書法形式。作為當時的書畫藝術大師,宋徽宗趙佶不拘泥於古人,不模仿歷代名家。他創造了一種新的書法形式--瘦金體,並成為自己的書法。他的創新精神是值得稱道的。趙佶創作了許多經典作品,如《千字文》、《夏日帖》、《豪放詩》等。
他的筆法優雅,筆畫纖細遒勁,是一種非常獨特、賞心悅目的書法形式,為後人所推崇和模仿。書法初學者可以學習瘦金體,但必須注意一下。必須先准備好瘦金體的原稿,如《楷書千字文》、《夏帖》等。要選擇適合凱的細邊毛筆。
『陸』 怎麼練瘦金體。
可以臨摹宋徽宗《楷書千字文》建議用長風狼毫毛筆。先進行讀句、臨摹。再進行背臨。最後進行創作。可以與褚遂良的《聖教序》結合學習。畢竟宋徽宗也是學褚體的。
瘦金體為宋徽宗趙佶所創,是書法史上的一項獨創。
瘦金書運筆飄忽快捷,筆跡瘦勁,至瘦而不失其肉,轉折處可明顯見到藏鋒,露鋒等運轉提頓痕跡,是一種風格相當獨特的字體。此書體以形象論,本應為"瘦筋體"。以"金"易"筋",是對御書的尊重。
宋徽宗的書法筆畫瘦硬,初習黃庭堅,後又學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並雜糅各家,取眾人所長且獨出己意,最終創造出別具一格的"瘦金書"體,影響頗大。宋代書法以韻趣見長,趙佶的瘦金書即體現出類同的時代審美趣味,所謂"天骨遒美,逸趣靄然";又具有強烈的個性色彩,所謂"如屈鐵斷金"。
這種書體,在前人的書法作品中,未曾出現過。褚遂良的瘦筆,只是小部分相同,大部分則不一樣。與唐朝薛曜的字相比,可以說是最接近的。也許趙佶是從薛曜的《石淙詩》變格而來的,但他的創造顯然比薛曜成熟得多。這是一種非常成熟的書體,趙佶已把它的藝術個性發揮得淋漓盡致。這種瘦挺爽利、側鋒如蘭竹的書體,是需要極高的書法功力和涵養,以及神閑氣定的心境來完成的。當然也不是別人易於仿造的。後代習其書者甚多,然得其骨髓者寥若晨星。金章宗曾仿徽宗瘦金書題寫明昌內府中從宋廷搶劫而來的書畫名跡,如傳為趙佶所摹的《張萱虢國夫人游春圖》等,筆勢纖弱,形質俱差。
"瘦金書"正與其工筆花鳥畫的用筆方法契合,細瘦如筋的長筆畫,在首尾處加重提按頓挫,再取黃庭堅中宮緊結四面伸展的結構之法,頗有瘦勁奇崛之妙。這種瘦筋的字正適合題在他的工筆畫上,與畫筆相呼應。他作為兼有書法和繪畫才能的藝術家,把書法與繪畫做了很重要的融匯,開創了詩、書、畫、印為一體的文人書畫新局面,並影響後世而綿延於今。
『柒』 如何練好瘦金體
1、背景介紹:瘦金體是宋徽宗(趙佶,1082~1135年)創造的書法字體,亦稱「瘦金書」或「瘦筋體」,也有「 瘦金體鶴體」的雅稱,是楷書的一種。仿宋體緣於此。
2、字體特點:瘦直挺拔,橫畫收筆帶鉤,豎劃收筆帶點,撇如匕首,捺如切刀,豎鉤細長;轉折處可明顯見到藏鋒,露鋒等運轉提頓的痕跡;有些連筆字象游絲行空,已近行書。
3、經典字帖:《楷書千字文》、《穠芳詩》、《夏日詩貼》、《怪石詩貼》、《牡丹》、《風霜》、《大觀聖作碑》、《神霄玉清萬壽宮詔》、《瘦金體草書<千字文>》等。
4、練習方法的步驟:(1)練習基本功:正握、懸腕,練習縱橫、左右斜、正反圈等不同方向起、運、行、收筆。(2)基本筆畫:點、橫、豎、撇、捺、折、……。(3)在不同材質(吸水、硬度等不同)、不同角度的斜面上練習不同的毛筆,例如狼毫中鋒等。(4)最後向大師學習,包括上面提到的字帖,分析筆法、字體結構和章法等,先臨摹,再默寫,然後自己創作。
『捌』 如何練好瘦金體
說實在的,瘦金體真的不好練。練不好,更難看。所以學瘦金體的人少。不過,練習書法的方法都一樣的,都必須通過臨帖學習。臨帖過程中,要注意下筆前讀帖,寫完後對帖,研帖。一過就是說,每臨摹一個字之前,要認真看一下原帖的寫法,每筆的入筆、行筆、轉折等環節的筆法,筆畫之間位置關系,比例、角度等等。然後才能下筆術摹寫。寫完一個字,要對照原帖,看看有無不合適的地方,問題是什麼。如有問題,應該重寫一次。以糾正錯誤寫法。
『玖』 如何用硬筆練瘦金體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硬筆練習瘦金體,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應該選擇什麼樣的筆?要知道,宋徽宗趙佶能寫出這樣獨特的字體,和他使用的筆是分不開的。宋徽宗使用的筆,是長鋒狼毫勾線筆。筆鋒的硬度是瘦金體的筆畫能夠纖細而又不失力度的關鍵。
因此在使用硬筆練習時,為個人推薦使用中性筆。中性筆的筆尖硬度大,彈性較小,書寫出的筆畫較細且缺乏變化,在練習其他書體時,這是一個很大的缺陷,但用來練習瘦金體,卻更有利於“瘦勁”的表現。
瘦金體基本筆畫的寫法:點:凌空取勢,切入紙面。右下頓筆後向左出鋒,背部有弧度,內部挺直。與水平面成45°角;橫:筆鋒切入紙面,筆尖向上,筆桿朝後倒,右行至末端,筆尖先向上,然後用力向左下下頓,出鋒帶鉤或者回鋒,頓點處要與起筆處平行;豎:豎像仙鶴的腿,露鋒下筆,斜切紙面,落筆的時候要乾脆。筆尖朝左,向下頓筆。然後提筆順勢向下行,至末端處筆尖先向左上,然後向右下頓筆,向上回鋒收筆或出鋒帶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