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產後大出血怎麼辦
產後大出血是產科最常見、最危險的分娩時期並發症,猶如橫在產婦面前的一道鬼門關。家中分娩太冒險 哇的一聲,清脆的啼哭宣告了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小屋裡頓時響起歡聲笑語。接生婆像凱旋的將軍,被恭迎到堂屋上座吃紅蛋、喝喜酒。 突然,產婦屋裡傳出已停息了一陣的呻吟聲,接生婆慌慌張張地跑進去。只見產婦臉色青灰、痛苦不堪,揭開被子,身下一大攤血。接生婆亂了陣腳:「快,快!快送醫院!」 眾人七手八腳把產婦送到縣醫院,抬進急診科。值班醫生和護士緊張而有條不紊地忙前忙後。首先檢查生命體征:產婦面色蒼白、脈搏細弱、呼吸淺快、四肢濕冷、血壓60/40毫米汞柱(90/60毫米汞柱以下提示休克)。很快,兩條輸液管將生命之泉和止血之葯快速注入產婦快要「乾涸」的身軀。待產婦生命體征稍平穩,醫生立刻進行產科檢查,陰道壁產傷不重,子宮底部位置較高,按壓宮底有大量血液和血凝塊湧出。初步考慮為:子宮收縮乏力所致產後大出血、失血性休克。經過4個多小時的緊張搶救,產婦終於轉危為安。 產後出血是危症 正常分娩時,產婦體內具有完善的自行止血功能,包括子宮強烈收縮壓迫官腔內胎盤和胎膜剝離創面的毛細血管,機體的凝血系統被激活,協同發揮止血作用。當這兩種作用遭到破壞時,就可能發生產後過量出血。產科醫生把胎兒娩出後24小時內出血量超過500毫升,或產後兩小時內失血量大於400毫升者診斷為產後出血。這是產科最常見、最危險的分娩時期並發症,猶如橫在產婦面前的一道鬼門關。為什麼會出現產後過量出血呢?主要是由於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軟產道損傷和凝血功能障礙等因素造成的,其中子宮收縮乏力最常見。產婦精神過度緊張、害怕分娩,或臨產後使用鎮靜劑較多、麻醉較深,或分娩過程太長,難產而引起產婦體力消耗殆盡,或產婦合並有急、慢性全身其他疾病,都可引起子宮收縮乏力。也可因為子宮過度膨脹,比如多胎妊娠,使肌纖維過分伸展,或肌纖維發育不良影響正常收縮,以及子宮組織發生水腫、滲血等因素,導致子宮收縮乏力。 其次為胎盤因索。由於胎盤剝離不全或剝離後滯留於子宮腔內,或者胎盤發生嵌頓、粘連甚至植人到子宮肌壁內不能排出,以及胎盤和胎膜部分殘留在官腔內等原因,影響了子宮的正常收縮,都會引發大出血。 再就是軟產道損傷。常因子宮收綿過強引起生產過程太快,或胎兒過大,或接生時未保護好會陰,以及陰道手術助產時操作不當等情況,引起會陰、陰道、子宮頸發生撕裂傷而出血。 另外,凝血功能障礙也應引起重視,這主要是因為妊娠合並凝血功能障礙性疾病,或妊娠的並發症引起凝血功能下降等因素導致產後出血。 積極防治保平安 產後一旦發現產婦出血較多,應立即告訴醫生.於家中分娩者必須立即送往醫院診治。醫生將根據出血的不同原因和出血最採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官縮乏力者,持續按摩子宮並應用官縮劑;胎盤因素造成者,剝離胎盤或清除胎盤碎片:軟產道損傷者,應立即縫合止血;凝血功能障礙者,應輸鮮血或凝血因子、血小板等成分血,如果已發生休克,必須積極實施抗休克治療,維護生命體征的正常狀態。 「上醫治未病」,對產後出血應採取的最好對策是防止其發生。預防應從產前開始,對於患有凝血功能障礙或嚴重慢性疾病者,應待其生理功能恢復正常再懷孕。妊娠期間合並凝血功能障礙、廈症肝炎、腎炎等,應及時終止妊娠。懷孕後應做好孕期保健和產前榆查,及時發現和治療妊娠合並症;具有產後出血高危因索的孕婦,應提前住院。要杜絕在家分娩的陋習,凡有條件者都應到醫院去分娩,千萬別拿生命冒險。 分娩時,產婦應消除緊張情緒,保證精力充沛,注意合理飲食,補充足夠能量,防止產程延長。產婦要學會正確使用腹壓,防止胎兒娩出過快;產後要及時排空膀胱,並盡早哺乳,早期哺乳可刺激子宮收縮,減少出血量。
B. 醫院對待順產孕婦大出血的解決辦法怎樣避免大出血
嚴重的產後出血情況多發生在住院期間,除了保持生命跡象,還會視當時情況給予適當點滴、凝血因子或輸血,並依其發生原因來加以處置: 子宮發炎者:需使用抗生素治療。 產道裂傷、陰道血腫、胎盤殘留、胎盤植入、子宮內翻、子宮破裂者:需要立即手術縫合止血、移除胎盤、子宮復位,甚至移除整個子宮。 子宮無力者:可按摩...子宮及給予靜脈收縮劑以刺激子宮收縮。
C. 婦產科順產的大出血於什麼有關
產後大出血多因宮縮乏力、胎盤滯留、產婦軟產道損傷或凝血功能障礙等原因引起,那麼,順產後大出血如何處理呢? 1、如已不在產房,如發現產後出血的產婦時,護理人員要鎮定,做到有條不紊,切忌手忙腳亂,一邊採取止血措施:如按摩子宮,注射宮縮素等,一邊迅速通知醫生。 2、檢查引起出血的原因,採取針對性措施。如宮...縮不良引起的出血表現為子宮軟,輪廓不清;有血塊或暗紅色血間歇性自陰道湧出(即宮縮時好時壞、出血時多時少),應予以加強宮縮處理。如宮縮良有持續性陰道出血,應檢查產道有無裂傷,如有裂傷,應縫合止血,如無裂傷,且流血無血塊形成,應考慮凝血功能障礙。 3、迅速建立靜脈通道,採取輸液、輸血等一系列抗休克的搶救措施。 4、產婦休克恢復後,仍應加強護理、嚴密觀察,防止產褥感染及再出血的發生,並應加強營養,注意休息,改善產婦的一般狀況。 5、做好產婦的心理護理,解除其緊張、恐懼感,嚴密觀察產婦出血量、血壓,脈搏,呼吸、尿量等變化,做好記錄,必要時予以吸氧。
D. 產後出血的診斷及處理方法是什麼
1. 定義
胎兒娩出後24 小時內出血量超過500ml 者稱為產後出血,是引起孕產婦死亡的首要原因。2. 病因及診斷要點
(1)宮縮乏力:不能有效關閉胎盤附著部位的子宮血竇、血栓形成障礙而出血。①臨床表現
●胎盤娩出後陰道出血陣發性增多,子宮輪廓不清、軟,按壓宮底有大量血塊排出。●有時陰道出血不多,但血塊大量積存於宮腔內,當產婦出現休克時已為時過晚。②影響子宮收縮的因素
●雙胎、羊水過多、巨大兒。●產程延長、滯產致孕婦衰竭。●產程中過多使用鎮靜劑、麻醉劑。●全身急慢性疾病。●嚴重貧血、妊高征、子宮胎盤卒中。●子宮發育不良、感染、畸形、肌瘤。●膀胱過度充盈。(2)胎盤因素
①胎盤滯留:胎兒娩出後30 分鍾,已剝離的胎盤尚未娩出者(宮縮乏力、膀胱過度充盈)。②胎盤嵌頓:宮腔操作或宮縮劑使用不當,子宮局部形成狹窄環或宮頸口收縮,剝離的胎盤不能娩出。③胎盤剝離不全:由於宮縮乏力,或胎兒娩出後過早過度擠壓子宮、粗暴牽拉臍帶。④胎盤部分粘連:胎盤部分已剝離,部分粘連子宮壁上不能自行剝離出血。常見於多次人流刮宮後、多產婦。⑤胎盤部分植入:胎盤部分植入,另一部分已與宮壁分離引起大出血。⑥胎盤殘留:胎盤娩出後多量流血,持續不止,檢查胎盤有殘缺,或副胎盤殘留宮腔而致出血。(3)軟產道損傷
胎兒娩出後持續性陰道流鮮紅血,子宮收縮好,胎盤、胎膜完整。會陰、陰道或宮頸處有裂傷,並有活動性出血。①產程進展過快,胎兒過大,有的在胎兒未娩出前已有裂傷出血。②宮口未開全,過早使用腹壓致裂傷。③保護會陰不當或助產手術操作不當。④會陰切開過早致切口流血過多,會陰切口過小裂傷而出血。⑤子宮破裂未及時發現而逐漸休克。(4)凝血功能障礙
產後出血,血不凝固。應結合病史、體征和實驗室檢查加以確診。(5)剖宮產的出血問題
①除胎盤剝離出血外,尚有手術切口出血,麻醉等,產後出血危險性大。②前置胎盤種植在子宮下段前壁,在此處切開子宮時易損傷胎盤。③胎兒娩出後立即剝離胎盤。④胎兒、胎盤娩出後,由於子宮下段菲薄,胎盤種植部位血管豐富,子宮缺乏有力的收縮。⑤若羊水通過創面進入子宮血竇,發生急性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大出血。⑥子宮切口損傷。●切口位置過低或過高,切口弧度欠。●胎頭深嵌入盆腔或高浮。●手法不正確,暴力娩出胎頭。●胎位不正。●胎兒巨大。引起切口向兩側撕裂(左側多見)。可延伸至闊韌帶,向下至宮頸、陰道穹隆或陰道上l/3,累及宮旁或陰道壁的血管叢,發生難以控制的出血。3. 產後出血量測量方法
(1)常用的產後出血量測量方法
①目測法:即肉眼估計法,憑經驗、估計血量常是實際出血量的一半。②面積法:浸濕兩層敷料的面積來估算,如5×5cm2 計血量2ml;10×10cm2 計血量5ml;15×15cm2 計血量10ml 等。受敷料吸水量不同的影響,常常只做大概估計。③容積法:使用彎盤、有刻度的積血器測量,較准確。④稱重法:出血量(ml)=(物品用後重量-物品用前重量)÷ 1.05⑤容積法+ 稱重法:出血量(ml)= 容積法測量出血量 + [(物品用後重量-物品用前重量)÷ 1.05 ] (2)測量出血量的注意事項
①產後2 小時是觀察和及時處理產後出血的重要時期。②產後出血標準定為≥ 500ml,然而待出血已達500ml 時再進行處理已為時過晚,出血量達200ml 時,即應查找原因並積極處理。③注意陰道出血的同時,注意會陰切開、剖宮產腹部切口、子宮切口出血量,紗布和敷料上吸附的血量。④在陰道出血中,來勢兇猛的出血固然危險,但小量持續不止的流血,即「細水長流」式出血的潛在危險更大。⑤產後24 小時內要密切觀察是否存在宮腔積血。4. 預防措施
①嚴密觀察產程,應用產程圖監測產程進展,及時發現引起產程延長的因素,及時轉診。②嚴格掌握剖宮產及會陰切開的適應證及時機,並注意止血。③正確應用宮縮劑預防產後出血。胎肩娩出後,子宮肌注射縮宮素20U,5% 葡萄糖液500ml 加入縮宮素20U 靜脈滴注。米索前列醇400μg 嚼碎口服。④胎兒娩出後及時檢查軟產道有無裂傷,縫合止血。⑤掌握胎盤剝離徵象,胎盤未完全剝離前嚴禁暴力推壓子宮和牽拉臍帶。⑥胎兒娩出後10 ~ 15 分鍾胎盤尚未娩出者,應查找原因及時處理。⑦陰道助產常規檢查軟產道有無裂傷。⑧胎盤、胎膜娩出後仔細檢查其完整性,可疑胎盤胎膜殘留者,應及時清除。⑨產後留產房觀察產婦2 小時、觀察血壓、脈搏、一般狀況、陰道出血量和宮縮情況。鼓勵產婦飲水,進食和排尿。新生兒早開奶早吸吮促進子宮收縮。⑩准確收集並測量產後出血量,出血量達200ml 以上時,應查找原因,及時處理。高度重視產後2 小時內出血量。特別警惕識別失血性休克的徵象:如心慌,脈搏快而細;頭暈,面色蒼白,皮膚濕冷等,早期發現早期處理。5. 處理
(1)子宮收縮乏力要促進子宮收縮
①宮縮劑:縮宮素10 ~ 20U 肌注或加入滴管內,麥角0.2mg 肌注。米索前列醇400μg 嚼粹口服。②不能自解小便者,消毒導尿。③按摩子宮:a 經腹按摩子宮法; b 腹部- 陰道雙手壓迫按摩子宮法。④胎盤剝離面出血,可「8」字縫合。⑤ B-lynch 縫合。⑥子宮動脈結扎、髂內動脈栓塞。⑦宮腔填塞紗條;或通過宮頸在宮腔內放置30ml 氣囊的30 號French Foley 導尿管,起到填塞止血的作用。⑧出血仍不止,應行子宮次全切除(前置胎盤注意)。(2)胎盤因素:原則是助娩胎盤
①明確胎盤是否剝離,如已剝離,可協助胎盤娩出。②經臍靜脈推注生理鹽水10 ~ 20ml+ 縮宮素20U。③行手取胎盤術(人工剝離胎盤術)。④若為胎盤部分殘留,可用手取出,必要時行刮宮術,防止子宮穿孔。⑤若為植入性胎盤,切除植入部分。或行次全子宮切除術,切忌用手強行挖取。(3)軟產道裂傷:縫合止血。(4)凝血功能障礙:原則是及時轉診,輸新鮮全血、血小板及凝血因子。6. 產科出血性休克的監測
(1)一般臨床表現
①休克早期;煩躁不安、口渴、血壓下降、脈細快,面色蒼白或輕度發紺,四肢濕冷。②休克加重:表情淡漠,反應遲鈍,血壓繼續下降,脈搏減慢,瞳孔散大,面部白腫,無尿。(2)監測指標
①休克指數(shock index)估計出血量:休克指數 = 心率 ÷ 收縮壓正常值為0 .5
【例】心率120 次/ 分, 收縮壓80mmHg, 休克指數=120÷80=1.5,出血量估計約為1500ml。②血壓:收縮壓
一般情況下,收縮壓< 80mmHg ,估計出血已>1000ml。③平均動脈壓測定:MAP= 舒張壓- 1/3(脈壓差)。正常MAP=90±5mmHg;< 65mmHg 為異常。④脈搏或心率:>100 次/ 分。⑤尿量:少尿。
⑥中心靜脈壓。 7. 產科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治療
(1)綜合措施
①立即止血。② 關心、安慰、精神支持。③體位:自體輸血位(平卧位,下肢抬高20°。呼吸困難者,頭肩亦抬高20°)。④呼吸支持:給氧,保證血液有足夠攜氧能力。⑤建立2 ~ 3 條靜脈通道,安置尿管。(2)補充血容量,疏通微循環,補充細胞外液
①原則:先多後少、先快後慢、先鹽後糖。②快速補充足夠血容量(總量超過失血量2 倍)。●首選平衡液:糖鹽水、乳酸林格氏液(與細胞外液接近)。●血漿增容劑:右旋糖苷、706 羧甲澱粉。可改善微循環。●輸血:補充失血量的1/3 ~ 2/3。●輸全血量:液體量=1 ∶ 3
●全血 (新鮮最好 ):含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血漿。紅細胞有攜氧能力。●血漿(FFP):擴充血容量的膠體溶液,含全部凝血因子。●濃縮紅細胞:只含紅細胞,補充血液攜氧能力輸血速度(HCT ≤ 25% ~ 30%)。●血小板:多用於凝血障礙。(3)糾正酸中毒:輕度酸中毒不需處理
(4)應用利尿劑:如血容量基本糾正,尿量少
(5)應用心、血管活性葯
嚴重休克,心肌缺氧,心功能不全,可用毛花苷C 0.2~ 0.4mg(P >120 次/ 分)。短時間應用血管收縮葯物升壓,爭取時間補充血容量。多巴胺:增加心排出量,減少外周阻力,微弱升壓作用,擴張腎血管。麻黃鹼:在估計擴容滿意後使用,可以升高血壓,用量半支,在血壓恢復後立即停葯。(6)納洛酮的應用
阿片肽強心,擴張冠脈,穩定細胞膜,維持血壓。用法:10μg ~ 4mg/kg 靜脈滴注。效果好,安全而副作用少,休克早期應用更好。(7)抗感染(
8)出血性休克糾正的指標
①收縮壓>90mmHg。②中心靜脈壓回升到正常。③脈壓差>30mmHg。④尿量>30ml/h。
⑤血氣分析正常。⑥一般情況:皮膚溫暖、紅潤,靜脈充盈,脈搏有力。8.. 轉診
(1)轉診指征
①對具有產後出血危險的孕婦,應於近預產期或臨產初期上轉至有輸血條件的醫院分娩。②對產後出血產婦,積極進行緊急處理的同時盡速上轉。
③產道裂傷,縫合有困難時,應用消毒紗布壓迫後上轉。④如出現凝血障礙應立即上轉。⑤如手取胎盤困難,疑胎盤部分植入時,應填塞宮腔紗條後上轉。(2)轉診過程的處理
①產婦取平卧位,注意保暖,避免劇烈振動,嚴密觀察生命體征。②保持輸液通暢,給予宮縮劑及抗生素治療。③轉診途中隨時注意宮縮及陰道流血量,隨時按摩子宮,及給予宮縮劑。④轉診要一次到位,避免反復轉診延誤搶救時機。⑤醫生、護士全程陪同。
E. 產後大出血是什麼原因所導致的有沒有什麼預防的方法
生孩子幾乎是每個女人一生中必須經歷的事情。女性生產可以說是在鬼門關轉了一圈,不僅身體上受了很大的苦,還因為生產出了各種意外。比如產後出血,羊水栓塞等等。不過懷孕的媽媽和正在准備懷孕的女性朋友也不用太擔心。畢竟這些事故發生的可能性比較小。哪些女性容易產後出血?1.多次流產的女性經歷過多次流產的女性更容易出現產後出血。
這是產後出血的四種可能情況。不過,准備懷孕的女性朋友們也不用擔心,只要選擇最佳的懷孕年齡,孕期合理飲食,保持精神愉快,一般都能順利安全地迎接寶寶的到來。如果夫妻雙方都是因為避孕失敗而意外懷孕,如果沒有特殊原因,還是正常出生比較好,不僅是為了懷孕母親的健康,也是為了不傷害任何寶貴的生命。
F. 產後大出血的診斷
產後出血除從出血量進行診斷外,還應對病因作出明確的診斷,始能作出及時和正確的處理。 1.宮縮乏力應警惕有時胎盤雖已排出,子宮鬆弛,較多量血液積聚於宮腔中,而陰道出血僅少量,產婦出現失血過多症狀,故產後除密切注意陰道流血量外,還應注意子宮收縮情況。陰道流血量目測估計遠少於實際失血量,故必須用彎盤收集測...量。分娩前有宮縮乏力表現,胎盤娩出過程和娩出後出血過多,診斷當無困難,但要警惕前述隱性產後出血及可能與產道裂傷或胎盤因素同時存在。 2.軟產道裂傷宮頸裂傷多在兩側,也可能呈花瓣樣。若裂傷較重,波及宮頸血管時,則會產生多量出血。宮頸裂傷個別可裂至子宮下段。陰道裂傷多在陰道側壁、後壁和會陰部,多呈不規則裂傷。若陰道裂傷波及深層組織,由於血運豐富,可引起嚴重出血。此時宮縮良好。陰道檢查可明確裂傷的部位及裂傷的嚴重程度。按會陰裂傷的程度可分為3度。Ⅰ度系指會陰皮膚及陰道入口粘膜撕裂,未達肌層,一般出血不多。Ⅱ度系指裂傷已達會陰體肌層,累及陰道後壁粘膜,甚至陰道後壁兩側溝向上撕裂,裂傷可不規則,使原解剖組織不易辨認,出血較多。Ⅲ度系肛門外括約肌已斷裂,甚至陰道直腸隔及部分直腸前壁有裂傷,此情況雖嚴重。但出血量不一定很多。 3.胎盤因素胎盤剝離不全及剝離後胎盤滯留宮腔,臨床上可見於子宮收縮乏力,胎盤未能娩出而出血量多。胎盤嵌頓則可發現子宮下段出現狹窄環。胎盤部分與宮壁粘連易發生剝離不全,且滯留的胎盤影響子宮收縮,剝離胎盤部位血竇開放出血,全部粘連者胎盤未能按時剝離排出,直至徒手剝離胎盤時,發現胎盤較牢固地附在宮壁上始能作出診斷。部分胎盤值入可發生未植入的部分剝離而出血不止,往往與胎盤粘連相混淆,當徒手剝離胎盤時,發現胎盤全部或部分與宮壁連成一體。剝離困難而確診。胎盤殘留往往是在胎盤娩出後例行仔細檢查胎盤、胎膜是否完整時,發現胎盤線體面有缺損或胎膜有缺損而邊緣有斷裂的血管,則表示有胎盤組織或副胎盤的的遺留,可作出診斷。 4.凝血功能障礙在孕前或妊娠期已有易於出血傾向,胎盤剝離或產道有損傷時,出血凝血功能障礙。 (1)精神過於緊張:有些產婦在分娩時精神過於緊張,導致子宮收縮力不好,是造成產後出血的主要原因。在正常情況下,胎盤從子宮蛻膜層剝離時,剝離面的血竇開放,常見有些出血,但當胎盤完全剝離並排出子宮之後,流血迅速減少。但是,如果產婦精神過度緊張及其他原因,造成子宮收縮不好,血管不得閉合,即可發生大出血。如產婦精神過度緊張,產程過長,使用過長,使用鎮靜葯過多,麻醉過深,也可造成胎盤收縮無力,出現大出血。又如羊水過多、巨大兒、多胎妊娠時。由於子宮過度膨脹,使子宮纖維過度伸長,產後也不能很好收復;生育過多過頻,使子宮肌纖維有退行性變,結蒂組織增多,肌纖維減少而收縮無力等等,也是造成產後大出血的原因之一。 (2)胎盤滯留:胎盤滯留,也是造成大出血的原因之一,包括胎盤剝落不全、胎盤粘連等,都可造成大出血。 (3)凝血功能障礙:產婦患有血液病,重症肝炎,其後果也很嚴重,必須高度注意。分娩時應到有條件的醫院,以免發生意外。所以,產婦必須做好產前檢查,對有產後出血史,患有出血傾向疾病如血液病、肝炎等,以及有過多次刮宮史的產婦,應提前入院待產,查好血型,備好血,以防在分娩時發生萬一。產後出血有時候很難預先估計,往往突然發生,所以做好保健很重要:如子宮收縮無力引起出血,應立即按摩子宮,促進子宮很快收縮,或壓迫腹主動脈,以減輕出血量。 (一)止血1.宮縮乏力性出血 (1)刺激子宮收縮腹部按摩子宮是最簡單有效的促使子宮收縮以減少出血的方法。出血停止後,還須間歇性均勻節律的按摩,以防子宮再度鬆弛出血。必要時可置一手於陰道前穹窿,頂住子宮前壁,另有一手在腹部按壓子宮後壁,同時進行按摩。 (2)應用宮縮劑 (3)無菌紗布填塞 (4)結扎雙側子宮動脈上行支及髂內動脈以上措施均可保留子宮,保留生育機能。 (5)子宮切除是控制產科出血最有效的手段。各種止血措施無明顯效果,出血未能控制,在輸血、抗休克的同時,即行子宮次全或全子宮切除術。2.胎盤滯留或胎盤胎膜殘留所致的出血:胎兒娩出後超過30分鍾,雖經一般處理胎盤仍未剝離,或伴大出血者,應盡快徒手剝離胎盤。植入性胎盤不宜強行徒手剝離。出血多者,即行全子宮或次全子宮切除術。3.軟產道損傷所致出血4.凝血功能障礙所致出血,血液呈鮮紅色,不凝固。5.子宮內翻:在全麻下試行經陰道子宮內翻復位術。 (二)防治休克發生產後出血時,應在止血的同時,酌情輸液、輸血,注意保溫,給予適量鎮靜劑等,以防休克發生。出現休克後就按失血性休克搶救。輸血量及速度應根據休克的程度及失血量而定輸血前可用平衡鹽、低分子右旋糖酐、葡萄糖及生理鹽水以暫時維持血容量。 (三)預防感染由於失血多,機體抵抗力下降,加之多有經陰道宮腔操作等,產婦易發生產褥感染,應積極防治。 (四)糾正貧血 有效的止血方法助產者迅速用一手置於宮底部,拇指在前壁,其餘4指在後壁,作均勻有按摩宮底,經按摩後子宮開始收縮,亦可一手握拳置於陰道前穹窿,頂住子宮前壁,另一手自腹壁按壓子宮後壁,使子宮體前屈,兩手相對緊壓子宮並作按摩。必要時可用另手置於恥骨聯合上緣,按壓下腹正中部位,將子宮上推,按摩子宮必須強調用手握宮體,使之高出盆腔,有節律輕柔按摩。按壓時間以子宮恢復正常收縮,並能保持收縮狀態炎止,使之高出盆腔,有節律輕柔按摩。按壓時間以子宮恢復正常收縮,並能保護收縮狀態為止。在按摩的同時,可肌注或靜脈緩慢推注催產素10U(加入20ml10%~25%葡萄糖液內),繼以肌注或靜脈推注麥角新鹼0.2mg(有心臟病者慎用)。然後將催產素10~30U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內靜脈滴注,以維持子宮處於良好的收縮狀態。控制感染通過如上處理,多能使子宮收縮而迅速止血。若仍不能奏效可採取以下措施:(1)填塞宮腔:近代產科學中鮮有應用紗布條填塞宮腔治療子宮出血者,若需行此術則宜及早進行,患者情況已差則往往效果不好,蓋因子宮肌可能其收縮力甚差之故。方法為經消毒後,術者用一手在腹部固定宮底,用另手或持卵圓鉗將2cm寬的紗布條送入宮腔內,紗布條必須自宮底開始自內而外填塞,應塞緊(圖4)。填塞後一般不再出血,產婦經抗休克處理後,情況可逐漸改善。若能用紗布包裹不脫脂棉縫製成腸形代替紗布條,效果更好。24小時後緩慢抽出紗布條,抽出前應先肌肉注射催產素、麥角新鹼等宮縮劑。宮腔填塞紗布條後應密切觀察一般情況及血壓、脈搏等生命指征,注意宮底高度、子宮大小的變化,警惕因填塞不緊,紗布條僅填塞於子宮下段,宮腔內繼續出血,但陰道則未見出血的止血假象。(2)結扎子宮動脈:按摩失敗或按摩半小時仍不能使子宮收縮恢復時,可實行經陰道雙側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法。消毒後用兩把長鼠齒鉗鉗夾宮頸前後唇,輕輕向下牽引,在陰道部宮頸兩側上端用2號腸線縫扎雙側壁,深入組織約0.5cm處,若無效,則應迅速開腹,結扎子宮動脈上行支,即在宮頸內口平面,距宮頸側壁1cm處,觸診無輸尿管始進針,縫扎宮頸側壁,進入宮頸組織約1cm,兩側同樣處理,若見子宮收縮即有效。(3)結扎髂內動脈:若上述處理仍無效,可分離出兩側髂內動脈起始點,以7號絲線結扎,結扎後一般可見子宮收縮良好。此措施可以保留子宮,保留生育能力,在剖宮產時易於施行。(4)子宮
G. 產後42天又大出血是什麼原因
您好,子宮和附件會在產後42天內逐漸恢復,產後性惡露一般會持續2周左右。建議您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B超檢查,檢查一下子宮及附件的基本情況,根據檢查結果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祝您健康。
H. 分娩時大出血是什麼原因,分娩大出血怎麼辦
在以前古代的時候,女性生孩子就好像去到鬼門關走了一圈一樣,可想而知分娩對女性來說是多麼的危險,但是對於現代人來說,分娩已經成為了一個小手術了,不是什麼大問題,可還是有些女性分娩時大出血,那麼分娩時大出血是什麼原因呢?
女性生產時,如果子宮內的胎盤沒有排干凈,依然有殘留的話,那麼當胎兒分娩出來時,子宮內的壓力降低,阻斷了與胎盤的血流,就會讓胎盤與胎兒出生後剝,但有時候胎盤完全沒有剝離,就造成了生產後的出血現象。有胎盤植入式的產後大出血,也有副胎盤造成的產後出大血,女性都要格外注意。
產婦生產時大出血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子宮收縮乏力,胎兒出來後胎盤也隨之與子宮剝離,剝離面會出血,因為胎盤血管豐富,所以剝離面出血也會很多,這時候醫生會給產婦使用縮宮素,幫助子宮收縮從而使剝離面的血管關閉止血,如果產婦對縮宮素不敏感,子宮不收縮,開放的血管不能關閉就會大出血,這時就要採取其他的辦法止血,結扎子宮動脈,再不行就只有切除子宮了。
而順產大出血的原因,一般人以下四點導致的:1,子宮收縮乏力是產後出血最常見的原因,產婦體質虛弱、過於緊張、產程延長、體力消耗過度、有子宮肌瘤等,是產後子宮收縮乏力的常見因素。2,胎盤滯留、胎盤植入、胎盤部分殘留等,會影響子宮收縮而出血。3,分娩過程中可能出現軟產道的裂傷而導致產後出血,比如宮頸裂傷,嚴重者陰道穹窿、子宮下段等裂傷。4,凝血功能障礙。
若胎兒娩出後宮縮乏力使子宮不能正常收縮和縮復,胎盤若未剝離、血竇未開放時尚不致發生出血,若胎盤有部分剝離或剝離排出後,宮縮乏力不能有效關閉胎盤附著部子宮壁血竇而致流血過多,是產後出血的主要原因。孕前產前要認真全面的檢查,如有血液病、肝炎、白血病等疾病,要積極治療,必要時要及時終止妊娠。否則,分娩時分娩後因凝血功能障礙而引起大出血。
處理兩個關鍵:出血與補血。出血後需要快速的止血技術,出了血要迅速補回來,也就是容量復甦技術;在處理後仍繼續流血,就得打開腹腔,將產婦的子宮動脈或某些特殊的大血管綁住,做血管結扎手術以減少出血量,如果仍未找到出血點,必要時只好採取子宮切除手術來止血了。
I. 產後出血的急救措施
產後出血是全球孕婦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每年導致125,000名孕婦死亡,2000萬名婦女患病。下面就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產後出血的急救的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產後出血的急救 措施 一:
(1)一旦病人出現產後大出血,搶救人員應立刻到位,指定一人負責指揮,其他人員分工合作,使搶救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2)迅速有效地補充血容量,建立兩條以上的靜脈通道,必要時使用留置針頭。密切監測T、P、R、BP、皮膚顏色、表情等生命體征的變化,正確掌握靜脈輸液的速度,以免輸液過快、過多而發生肺水腫。
(3)保持呼吸道通暢,有效及時地吸氧,採取雙鼻導管流量4~6L/min.吸氧過程中應密切觀察吸氧的效果,如面、唇周、指甲是否轉紅潤,呼吸是否通暢。
(4)經手按摩子宮底,刺激子宮收縮,從而使子宮壁血竇閉合。 方法 是:左手在恥骨聯合上緣按壓下腹,將子宮上推,右手置於子宮底部,拇指在前壁,其餘四肢在後壁,做均勻有節律按摩,在按摩過程中將子宮腔內積血壓出,以免影響子宮收縮,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
(5)迅速協助醫生搶救,邊查原因,醫`學 教育 網搜集整理邊及時有效地止血,做好各種檢查和抽血交叉配血的相關准備。
(6)取平卧位,必要時取頭低足高位,有利於下肢靜脈血迴流,注意保暖,預防並發症。
產後出血的急救措施二:嚴重的產後出血情況多發生在住院期間,除了保持生命跡象,還會視當時情況給予適當點滴、凝血因子或輸血,並依其發生原因來加以處置:
子宮無力者:可按摩子宮及給予靜脈收縮劑以刺激子宮收縮。
產道裂傷、陰道血腫、胎盤殘留、胎盤植入、子宮內翻、子宮破裂者:需要立即手術縫合止血、移除胎盤、子宮復位,甚至移除整個子宮。
子宮發炎者:需使用抗生素治療。
在家發生者:不要擅自服用成葯,更不要以為沒什麼要緊、或想說拖到產後回診才問醫生,而是要馬上就醫查明原因。
產後出血的延伸閱讀:
一、什麼是“產後大出血”?
“產後大出血”是指胎兒娩出後,經陰道生產的產婦出血超過500毫升,或經剖腹生產的產婦出血超過1000毫升。一般經陰道生產後的出血量普遍被低估,因為在胎盤剛娩出到子宮完全收縮瞬間,往往就可能失血數百毫升,而部份產婦在出血後並沒有任何不適,所以雖然依據其定義是超過500毫升屬於產後大出血,但實際上這些產婦並不是每位都被認定是產後異常。
二、“產後大出血”依其發生時間可分為以下兩種,其病因亦有所不同:
早發性(或稱立刻性):指生產後24小時內發生,多數由於子宮收縮不良或產道裂傷所致,在產後不久即能被發現及診斷。
晚發性:指發生在生產24小時後~6周內,其原因可能是因胎盤殘留或子宮復原不良所引起,症狀發生及確立診斷時間較晚。
三、為什麼會發生“產後大出血”
1、子宮無力(早發性)
子宮無力為產後大出血最常見的原因。子宮內的小血管在胎盤剝離後,需依靠子宮肌肉層良好收縮來壓迫血管及局部血塊形成,以達止血效果。
這是由以下幾點所造成的:
(1)全身因素:產婦體質虛弱,精神緊張,對分娩恐懼,臨產後鎮靜劑、麻醉劑、子宮鬆弛劑過度使用等。
(2)產科因素:產程延長,體力消耗過大;並發症如前置胎盤、胎盤早剝、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貧血等引起子宮肌水腫、滲血、子宮不收縮。
(3)子宮因素:子宮肌纖維過度伸展,如多胎妊娠、巨大胎兒、羊水過多;子宮肌壁損傷,如前次剖宮產史、子宮肌瘤剔除術後、產次過多過頻造成子宮肌纖維損傷;子宮肌肉發育不良,如子宮畸形。
2、子宮內胎盤殘留(早發性或晚發性)
胎盤是胎兒獲得母親養分的地方,緊密附著在子宮內壁。當胎兒娩出後,子宮內壓力快速下降,以及催產素刺激子宮收縮,阻斷了與胎盤之間的血流,都會導致胎盤在胎兒娩出後不久即發生剝離。但有時候胎盤沒有完全脫落,或是發生不同程度的胎盤植入,或是多長出“副胎盤”,就有可能引起一部份胎盤殘留在子宮內。
3、“胎盤植入”造成產後大出血
產科醫師在牽引臍帶時會一面注意子宮收縮,一面注意胎盤能否順利剝離,如果子宮曾接受過手術,胎盤位置又剛好長在手術疤痕上,那麼懷孕過程中,胎盤組織就可能沿疤痕往子宮肌肉層裡面生長,稱為“胎盤植入”,產後可能無法完整剝離而發生大出血,嚴重者可能引起子宮及膀胱穿孔。
4、“副胎盤”造成產後大出血
此外,當胎盤娩出後,醫護人員也會檢查胎盤外形有沒有缺損,因為該處的胎葉可能仍依附在子宮內壁,若有此情形則需要作進一步的診斷及處理。較罕見的情況是,醫護人員在檢查時認為胎盤已經完整娩出,產婦在住院期間亦無異狀,但許久以後還是被診斷為子宮內胎盤殘留,此乃因為一個或多個“副胎盤”(就是正常而較小的胎盤,與主胎盤分開,不易察覺) 尚未排出。這些產婦在住院期間(產後2~3天)很少出現大出血,初期惡露量也跟一般人無異,但往往在返家一段時間後才開始大量出血,然後才被診斷出來,往往造成接生醫師的困擾。
5、產道裂傷(早發性)
“產道裂傷”是產後大出血的另一常見原因。整個產道(包括子宮下段、子宮頸、陰道及外陰)甚至連鄰近器官(如膀胱、直腸及肛門),都有可能在生產時受傷出血。
每位孕婦都有可能發生不同程度的產道裂傷,但如果胎兒太大、使用產鉗生產、產道明顯水腫或靜脈曲張、難產、急產、上一胎為剖腹生產而這胎嘗試陰道生產者,都會增加嚴重裂傷的機會。
醫師在檢查會陰切口時,如果發現出血點並非只在會陰處,加上這時子宮收縮又很好,便要高度懷疑在產道上段有其他裂傷。產道裂傷有時候失血速度很快,而在傷口縫合完成前即需要輸血。有時候在縫合後雖然傷口外觀沒有再出血,可是在裂傷較深處卻形成血腫,即會導致產婦在產後病房發生生命跡象不穩定或會陰腫脹疼痛。
6、子宮內翻(早發性)
由於胎盤附著太緊密,如果子宮收縮不良加上胎盤剛好長在子宮頂部,當醫師牽引臍帶拉出胎盤時,便可能使子宮頂部往子宮腔內凹陷,嚴重者整個子宮翻出陰道外。子宮內翻雖然罕見,但後遺症卻可能很嚴重,一旦推不回去,產婦可能大量出血,會有生命危險!
7、子宮破裂(早發性)
子宮曾動過手術、發生難產、上一胎為剖腹生產而這胎嘗試陰道生產者,都會發生很少見但非常嚴重的後遺症──子宮破裂。子宮破裂可發生在懷孕後期或待產中,導致母子有生命危險;少數發生在產後。子宮破裂可引起嚴重腹腔內出血,與羊水栓塞一樣,致死率很高。
8、子宮復原不良(晚發性)
子宮復原不良的原因可能只是子宮收縮不理想(但又不致於子宮無力),或一些胎盤或胎膜碎片殘留、子宮發炎所致。其表現症狀為持續不斷的惡露,亦可能伴隨子宮疼痛、陰道分泌物有異味。
9、其他,早發性:
除了上述醫療用葯物因抑制子宮收縮而造成出血外,心臟疾病需服用抗凝血劑或本身有凝血功能異常的孕婦,均增加產後出血的風險。此外,如果產前並發胎盤過早剝離、羊水栓塞、產前大量出血、死胎等等情況,導致凝血因子大量消耗的話,也會使出血延續到產後。
產後出血的急救措施相關 文章 :
1.產後出血的原因及護理對策分析
2.產後出血患者的護理
3.淺談產後出血的原因及護理對策
4.產後出血的急救預防及護理體會
5.產後失血性休克的急救與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