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想像畫面法有哪三步
想像畫面法分為三步,依次是關注想像畫面順序、提取景物詞、聚焦動作詞。
(一)關注想像畫面順序
關注順序詞,將順序說出來。比如《荷花》一文,作者將自己想像成荷花,按照「微風吹來前」「微風吹來時」「微風吹過後」的順序展開描寫。
(二)提取景物詞
提取景物詞,將景物畫出來。比如《惠崇春江晚景》一詩,稀疏的竹林、兩三枝桃花、漸暖的江水、滿地的蔞蒿等,構成了一幅極具詩情畫意的早春圖。教師可以請學生圈出這些景物,聯想其特點,並試著將它們畫出來。
(三)聚焦動作詞
對於動態感較強的語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聚焦語段中的一系列動詞,並試著將它們表演出來,還原角色的動態過程。比如《燕子》一文中,「橫掠」「沾」「盪漾」等詞細膩地再現了燕子掠過水面的過程。
繪畫介紹:
繪畫(Drawing 或Painting)在技術層面上,是一個以表面作為支撐面,再在其之上加上顏色的做法,那些表面可以是紙張或布,加顏色的工具可以通過畫筆,也可以通過刷子、海綿或是布條等,也可以運用軟體進行繪畫。
在藝術用語的層面上,繪畫的意義亦包含利用此藝術行為再加上圖形、構圖及其他美學方法去達到畫家希望表達的概念及意思。
『貳』 下雪的聲音 ,春天的序曲。」邊讀邊想像畫面,說一說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說明作者想表達的是一種恬靜淡然的靠近大自然的一種最原始最真切的生活狀態,核心態,你聽一下下雪的聲音,又去春天的什麼想像變化,把自己的心情融入畫中,讓自己安靜下來,傾聽大自然的聲音。
原文節選:
下雪的聲音,好像慈愛母親的呵護,她用柔暖的胸懷擁著你。
啊,下雪的聲音,與其用耳朵傾聽,不如用心去感受。
雪,滋潤著大地鮮麗的色彩,隱蔽著滿野的花花草草,一旦它融化了,一個絢麗的春天就來了。
下雪的聲音,春天的序曲。
(2)邊讀邊想像畫面的方法有什麼擴展閱讀:
這段話用到了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法,藉助客觀外界景物的描寫來抒發作者的主觀感情的寫作方法。採用這種方法,能使情和景互相感應,互相交融,互相依託,從而創造一種物我一體的藝術境界,完善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極強的感染力,可以與讀者中有我的感受。
運用借景抒情法,首先,必須對所寫的景物有細致的觀察和感受,要把景物描寫得逼真傳神,為抒情打好基礎,做好依託。其次,要把真切的感受融入所寫的景物之中,使景物具有濃厚的思想和感情蘊涵,做到情景交融。再次,要把立足點放在抒情上,因為借景抒情,關鍵在「借」,即寫景是次,抒情是主;寫景是手段,抒情是目的。要為抒情而寫景。
『叄』 (句子展廳 邊讀句子,邊想像畫面」是我 們學習文章的好方法。看到下面幾個 詞_
我們學習一篇文章的好方法就是首先要多閱讀幾遍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讀書讀得多了之後,自然能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
『肆』 如何引導學生根據句子想像畫面天鵝
《天鵝的故事》說課 《天鵝的故事》主要講了一群天鵝為了生存,在一隻老天鵝的行動感召下, 用自己的身體破冰的神奇壯觀的場面。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聯繫上下 文理解天鵝三次啼叫聲的含義, 品讀天鵝破冰的場面,體會老天鵝為了使眾天鵝 走出困境, 奮不顧身, 頑強破冰的精神; 明白只有齊心協力才能共度難關的道理。 根據這一教學重點, 結合我們教研組的科研子課題《基於小學中年級語文情 感類作業設計與指導的研究》 ,在教學設計時,我以天鵝的三次啼叫聲為教學的 主線,以天鵝的第二次啼叫為重點教學,精心設計情感類練習,引導學生體會老 天鵝的頑強破冰的精神和眾天鵝齊心協力的精神,從而培養學生的理解、感悟和 想像能力,滿足不同學生的思維發展需求。 下面分三點談談我的設計意圖。 一、通過比較句子體會情感內涵,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在語文學習中,高層次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建立在對語言的理解感悟基礎上 的。因此,我在教學老天鵝頑強破冰的場面時,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句子體會情感 內涵,培養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教學時,我先出示課文中老天鵝破冰的句子 「突然,一隻老天鵝騰空而起。它並沒有飛走,而是利用下落的沖力,像石頭似 的,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撲打冰面。 ,讓學生比較去掉了「騰空而起」 」 、 「石頭似的」「重重的」的句子和原句比哪句寫得好,說說原因。在比較的過程 、 中,我又引導學生邊讀句子邊想像自己眼前出現的畫面。例如在學生理解「騰空 而起」時,我讓學生做做動作,體會老天鵝以血肉之軀作為破冰的武器, 「騰空 而起」 是為了加大下落的沖力, 學生通過比較感悟到了老天鵝的奮不顧身。 再如, 體會比喻句中的 「像石頭似的」時,我啟發學生對比「天鵝的美麗優雅與石頭 的堅硬」 ,從而揣測老天鵝此時此刻的心理活動。學生們在比較中感受到,石頭 沒有生命,不怕疼,老天鵝像一塊堅硬的石頭,也不怕疼,而正是因為老天鵝對 天鵝群的責任感,使他忘記了疼痛,全力一擊!這時我讓學生閉上眼睛,在腦海 里想像這只老天鵝接二連三撞擊冰面的鏡頭, 一隻勇敢頑強的老天鵝的形象就浮 現在了眼前。 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導, 能夠設身處地地解讀和感悟文章的情感內涵, 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二、抓住文章空白處設計情感類練習,發展學生的想像思維 在引導學生學習老天鵝頑強破冰的畫面時, 我抓住文章空白處設計情感類練 習,培養學生想像能力,發展學生的想像思維。我先設計了這樣一個情感類練習 「我看到了老天鵝的_______(身體部位)________(怎麼了) ,冰面上留下了 __________,這慘烈的景象深深地震撼了我!。學生聯系課文中「老天鵝用自己 」 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撲打冰面。 」的內容想像到「老天鵝的翅膀折斷了,胸脯流 血了,冰面上留下了老天鵝的片片羽毛和殷紅的鮮血。 」這個練習的設計,既加 深了學生對老天鵝奮不顧身精神的感悟和理解, 又培養了學生的想像能力。 另外, 課文在寫了老天鵝奮不顧身破冰的場面之後, 直接寫了眾天鵝齊心協力破冰的場 面,但是對於眾天鵝的心理活動卻沒有描寫,於是我抓住文章的這一空白處,再 次設計情感類練習: 「看到老天鵝奮不顧身的舉動,別的天鵝都怔住了,它們有 的心想:_______。有的心想:____,還有的(怎麼做)_____。 」學生通過對老 天鵝破冰故事背後眾天鵝心理活動的揣摩, 感悟到正是老天鵝奮不顧身頑強破冰 的精神感染了眾天鵝, 才有了眾天鵝齊心協力破冰的動人場面。在教學眾天鵝齊 心協力成功破冰後的表現時,我再次抓住文章的空白處設計了情感類練習「天鵝 們不時發出陣陣勝利的歡呼聲,好像在說: 「____________。 」學生通過討論,進 一步感受到只有齊心協力才能獲得成功的道理。 學生在完成一系列情感類練習的 過程中,通過聯繫上下文展開合理想像,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感悟,發展 了想像力。 三、設計情感類分層作業,滿足不同學生的思維發展需求 由於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 個性特點不同,學生對思維發展的需求也不盡相 同。 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思維發展需求, 我在教完課文後設計了這樣的分層作業: A 類作業,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老天鵝和眾天鵝破冰的句子。B 類 作業,要求學生向父母生動詳細地講述課文中令自己感動的場面。C 類作業,要 求學生以眾天鵝的身份,改寫這個故事。在這一組分層課後作業中,A 類作業是 一道基礎練習題,有基本學習能力的學生都可以完成,對學生的思維要求不高, 主要是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B 類作業要求學生對課文中的某個場面非常熟悉, 而且學生在描述時需要重新組織語言,對學生的思維有一定的要求,主要培養了 學生的分析、概括、整體把握等思維能力。C 類作業要求學生在對課文內容完全 熟悉和理解的基礎上,變換角度,重組課文內容,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較高, 要求學生能進行多角度的思考和創新,培養了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把握、遷移、概 括、想像、聯系與發展等多方面的思維能力。這組情感類分層作業,一改以往命 令式、強制式的布置形式,以「自助餐」的形式出現,給不同學生選擇的機會, 為他們又提供一個較為寬松的選擇范圍,滿足了不同學生的思維發展需求。 以上是我的主要教學設計意圖,由於教學經驗不足,在實際教學中,有些環 節沒有達到預設的效果,希望各位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謝謝大家!
『伍』 怎樣做到邊朗讀邊想像畫面
讀到哪個名詞就把名詞的圖像想出來,就像做白日夢一樣。
『陸』 邊看邊想像出來的寫作方法叫什麼
寫作方法常見的有:
懸念,照應,聯想,想像,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首尾呼應(也叫前後呼應)、襯托對比、伏筆照應、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面側面、比喻象徵、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托物寓意、詠物抒情等。
『柒』 如何培養小學生邊讀邊思考的能力
多做閱讀理解
『捌』 請寫出想像畫面的方法
寫出想像畫面的方法
一、想像作文的特點和要素
想像作文是近年來才開始流行的文章體裁。它提倡學生大膽展開聯想和想像,進行作文。作文的內容一般是非現實的內容,突破了現實世界的束縛。題材大多是寓言、童話、故事新編、夢中世界、時空旅行等。
想像作文不一定符合情理,要求學生啟動聯想,將現實升華成幻想,來源於生活但要高於生活。
二、想像作文的基本表現手段
1、多觀察,多思考。
不能脫離生活現實基礎,在平時要注意觀察生活、發現新的事物。要有積極的思想和大膽的想像。充分地認識和理解生活,有著創新的思想和意識。
2、觀察仔細,聯系實際。
要寫出自己的新穎性和獨創性。運用自己的發散思維,寫出自己心中的世界。但是要注意,雖然是想像作文,也是來源於生活的,不能一味地天馬行空,自說自話。要注意想像的合理性。避免在作文中,脫離生活現象,寫出虛假、誇張、空泛的文字。
三、想像作文結構的基本模式
1、要大膽想像。
行文時要脫離現實,大膽地展開聯想和想像,不要束手束腳。我們都知道,行文的基拙就是從時間、地點、起因、發展、結果、語言、動作、心理、形狀、環境、人物等方面下手觀察一個事物,這樣所反映的內容自然就多,寫作起來就可任意選取素材表達自己的想法。
2、想像要合理。
想像是來源於生活的,因此我們要展開正確、合理的想像,從實際出發來寫出一篇精彩的想像作文,那種脫離實際的胡思亂想是不可取的。
3、想像的內容要具體。
文章最忌的就是空洞,沒有中心,沒有主題。在行文的時候要注意話有所指,事有所敘。要努力、專注地將頭腦中想好的構思,真實生動地刻畫在自己的作文中。
4、要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寫出真情實感來,是寫作文的最基本的要求。一般來說,作者在面對這個文體時,表達的都是自己對未來的想像,以及自己對未來生活的喜愛和嚮往。因此,我們在寫想像作文時,也應該在描寫未來的同時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感情
(8)邊讀邊想像畫面的方法有什麼擴展閱讀:
寫作技巧
1、簡明扼要:這是你在修改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一句句,一段段的修改,把無關主題的統統都刪掉。一個短句比一段冗長的廢話更具說服力,大白話比晦澀的專業術語更受歡迎。記得:簡單就是力量。
2、富於感染力的句子:在短句中使用富有感染力的動詞,當然,並沒有要求每一句都是這樣,你需要變化。但是,多試試能夠吸引人的句子。而且,你沒有必要等到你要修改的時候再用,你剛開始寫的時候就要考慮這個問題。
『玖』 一邊讀書一邊想像畫面這樣做有什麼依據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10
『拾』 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想像力的幾點做法
西達中心學校 王川文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可以說想像是一切創造力的源泉。古今中外,無數的事實無不證明了這一點,牛頓由一個蘋果落地,創造了萬有引力定律,瓦特由爐子上的水壺能被燒開的水蒸氣推開壺蓋的現象想到了發明蒸氣機,賴特兄弟由飛翔的小鳥想到發明飛機,貝多芬由盲姑娘如痴如醉執著追求音樂的景象,聯想到創作經典名曲《月光曲》有了想像,科學家發明了無數的高科技;有了想像,藝術家創作了絕世無雙的佳作;有了想像,音樂家創造了動人的旋律;有了想像,文學家創造了燦爛、輝煌的詩篇,孩子們充滿了個性化的想像更是蘊藏著豐富的想像力。由此可見,培養孩子們的想像力是何等重要。那麼在閱讀中該如何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我認為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來嘗試教學。
一、用音樂渲染,發揮學生的想像力
音樂這門藝術,有著它特殊的魅力,它可以超脫文字、穿越時空,給人無限的遐想。因此,我們可以利用聲響的刺激來激活思維,開拓想像,陶冶情操。如在教學《鳥的天堂》這一課時,我在導入新課這一環節中,播放了一段群鳥歡叫的音樂,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靜靜聆聽、欣賞。看看你聽到了什麼,彷彿看到了什麼?孩子們一面欣賞著優美的旋律,一面發揮著豐富的想像。他們的回答精彩紛呈,有的說,我聽到了悅耳的鳥叫聲,我彷彿看到了許多鳥;有的說,我聽到了鳥兒們飛翔撲翅的聲音,彷彿看到了許多鳥正准備展翅高飛的情景;有的說,我彷彿看到了鳥兒們在一起追逐、嬉戲、打鬧;有的說,我彷彿看到了一片茂密的森林;有的說,我彷彿看到了鳥的天堂音樂的渲染,一下子把學生帶入學習新課的情景中,不僅陶冶了學生的審美情操,而且使學生的思維活動處於興奮狀態。我想閱讀教學中根據教材特點適當創設情景,就會給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讓他們在廣闊的天空里展翅翱翔。
二、用圖畫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插圖在一篇文章里是特色鏡頭,是根據課文的主要內容繪制的,往往呈現故事的高潮,集中反映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觀察圖畫,發揮想像,圖文對照,更能進一步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在《我的戰友邱少雲》這一課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朗讀我的心綳緊緊的,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半個多鍾頭,才漸漸熄滅,這個年輕的戰士也沒挪動一寸地方,也沒發出一聲呻吟。這兩個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觀察插圖上邱少雲的動作、神態、表情,然後啟發學生由外表想像邱少雲當時的內心世界。當大火把邱少雲整個包圍住時,他是怎樣想的?當熊熊烈火在他身上肆意燃燒時,他又是怎樣想的?這樣一問補充了課文的空白,激發了學生的想像,使他們依據教材,在奇思妙想中深刻領會了英雄人物崇高的內心世界。
三、藉助課文空白續編故事,啟發想像,培養學生的想像力一部分課文在文中或文末有一定的空白讓學生藉助想像,填補空白,加深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和感悟。如學生讀完了《凡卡》一文後,教師可問:凡卡的信爺爺收到了嗎?當他夢醒以後,又會發生怎樣的事情呢?請同學們展開想像,續編這個故事。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思考片刻後,一個躍躍欲試。又如教學《西門豹》這一課時,西門豹為摸清底細,剛到鄴這個地方找了一位老太爺了解情況,後來不動聲色,將計就計,到了河伯娶媳婦的那一天,他也來送新娘,假戲真做,鏟除了惡霸,破除迷信,這一天漳河兩岸的老百姓也都來了。他們深受教育,十分感激,學生在理解了這些內容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課文的空白想像那位老大爺也來了,當他親眼目睹這一切之後,他又會怎樣想,怎樣說、怎樣做,請同學們展開想像,先在小組內說說,然後再在全班匯報最後它續編成一個小故事寫進我們的習作里。這樣的訓練,既激發了學生的想像,又落實了讀寫結合的訓練目標。
四、藉助反復朗讀豐富學生的想像力
朗讀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體驗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反復朗讀中讀出畫面,讀出意境,是當前課改的重要理念。要讀出畫面,讀出意境,就要發揮想像。在教學古詩《山行》時,我讓學生反復誦讀古詩,理解大意以後。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配上音樂,教師動情范讀,孩子們邊聽邊想像,你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孩子們根據詩的內容,聽後大膽發揮想像,有的說我彷彿看到了一座又一座的高山,山上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有的說,我彷彿看到了山上雲霧繚繞,半山腰上還有幾戶人家,有的說,我彷彿看到了一片火紅火紅的楓樹林,我彷彿看到了在晚霞照在火紅的楓葉,在晚霞的映照下美麗,,我彷彿還聽到了可愛小鳥在樹頭歡叫,這是一幅多美的畫啊,我立即要求再入情入景的朗讀,學生個個搖頭晃腦,如醉如痴,這樣的想像既省去了教師許多枯燥的講解,又把語言文字變成了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何樂而不為呢?又如在教學《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時,我讓學生們反復朗讀現在這頂藍盔回來他呼喚的是和平!和平!這一自然段邊讀邊想像,把自己當成主人翁,展開聯想,說說你在朗讀時想到了什麼?讀後有的學生說:我想到了雷利和媽媽在機場送爸爸時,一家人手牽著手,有說有笑,依依昔別的情景,有的學生說,我想到了雷利和爸爸、媽媽一起玩耍的美好時光,有的說我想到了雷利撫摸藍盔發呆流淚的情景,有的說,我想到了雷利的媽媽、奶奶抱著爸爸的遺像痛哭的樣子這樣的想像,這樣的情感體驗是多麼難得,想像的翅膀,讓孩子們的情感又一次得到了釋放,使課堂再次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五、扮演體驗、編排課本劇,提高學生的想像力
小學生自我表現的意識強,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適當的扮演課文角色,編排課本劇。如在教學《將相如》中的負荊請罪這個小故事時,就可以藉助文本內容和插圖,想像廉頗脫下的戰袍,背上荊條,來到藺相如門前請罪,廉頗會怎樣說,態度怎樣,表情怎樣,藺相如得知又會怎樣做,怎樣說,表情怎樣,請同學們展開理想像,大膽創新,編成課本劇,布置適當背景,添置合適的道具、服飾,也可以化化妝。先在課後編排、表演,然後再在課堂上表演,孩子們始終興趣盎然。這樣既增強了孩子們動手動腦能力,又獲得了創造力和想像力。又如在教學古詩《宿新市徐公店》時,我讓學生在朗讀理解的基礎上,創造性的表演詩句內容,課前我讓學生自製了幾只黃蝴蝶,並提前通知大家上課那天都穿黃衣服,課上由兩名表演能力較強的學生表演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這句詩所描繪的情景,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加上教師適當的點撥,表演十分生動、形象,學生自導自演,讓生活進入了課堂,讓課堂充滿了歡樂。
六、巧設懸念,變換課文角色,培養學生想像
有些課文情節生動、曲折、扣人心弦,如《跳水》一文中故事情節層層推進,由於順利返航,水手們悠閑無事,於是拿猴子取樂,猴子挑逗孩子。孩子追猴子,最後遇到危險,船長急中生智,孩子得救,一顆懸著的心才放下,我們可以啟發學生進行假設性想像,此時假如你是船長,你會怎麼做,你們有哪些好辦法,學生列舉了一些方法之後,發展了思維、培養了想像,在想像的基礎上更深刻地理解了船長的機智、果斷、沉著、冷靜。
七、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引導學生進行想像
語文教學要注重雙基訓練,即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基本知識也就是基本的字、詞、句,重點的詞句就像一篇文章的眼睛,我們可以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引導學生進行想像,如教學《小音樂家楊科》時,可以啟發學生想像白樺樹為什麼號叫,它會號叫什麼?指導學生抓住號叫一詞,來展開想像。又如教學《月光曲》,可引導學生抓住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這個重點句,啟發孩子們想像貝多芬聽了盲姑娘這樣說,他會怎樣想,他的心情怎樣?通過想像,學生的思想認識更深刻,體會也會更深刻。
想像的火花一旦擦燃,是無止境。它可以補充語言文字的空間,是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和進入高層次情感體驗的表現。願孩子們乘著想像的翅膀飛得更高更遠。